世界先进造船技术

合集下载

各国造船技术比较

各国造船技术比较

国本土化设备装船率超过80
%,而我国船用中低速柴油机、
辅机、发电设备、曲轴等配套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国 主要船舶配套设备专利还需要
差 从国外引进,海洋工程装备设
设备虽然实现了本土化生产, 但能力缺口在不断拉大,民船 配套自动化导航、仪器仪表等
计和总承包基本为空白,部分
距 很 高技术船舶仍然需要国外设计。
000万吨,而2003年仅有8
00余万吨,手持订单中散货船超
过60%,技术含量低、能力严重
过剩。目前过剩的主要是低水平造
船基础设施,即使世界航运和造船
市场回归正常水平,也有三分之一
左右的产能过剩。
外媒:亚洲没有哪个国家造船能力能媲美中国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文章称,“目前,中国军事造船厂在造船类型和数量方面超过了西 欧、日本和韩国。如果北京优先发展造船业,那么到2020年时,中国军用造船技术能力将 能赶上俄罗斯;到2030年,将接近美国现有造船技术。中国目前正在规模化生产至少6个 级别的现代柴电潜艇和水面战舰。”不仅如此,有预测称,在未来五年左右,与韩国、日
LNG船,需向法国GTT公司支付1000多万美元的
专利费。排名如下:
1、法国(虽然没有什么产量,但掌握核心技术)
2、韩国
3、日本
LNG基本介绍
•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CO2
-162℃





1/625 45%

成分天 的 量液成深水(缩
为四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化液冷等脱写
LNG
1
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许多年,近年来与

韩国现代尾浦的lng船技术规格

韩国现代尾浦的lng船技术规格

韩国现代尾浦的lng船技术规格一、介绍韩国现代尾浦是世界著名的造船厂,其生产的lng船技术规格一直备受关注。

lng船是一种专门用于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船只,其技术规格涉及到船体设计、船舶动力系统、船舶货舱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韩国现代尾浦生产的lng船技术规格进行详细介绍。

二、船体设计1. 尺寸:韩国现代尾浦生产的lng船通常具有较大的尺寸,一般而言,其长度在200米以上,宽度在30米左右,吃水深度在10米左右。

2. 船体材料:lng船船体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以确保船体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3. 船体结构:船体设计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保证船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船体结构还考虑到航行时的防波性能和稳定性。

三、船舶动力系统1. 主机系统:lng船的主机系统是其重要的动力来源,韩国现代尾浦生产的lng船通常配备了大功率的双轴主机系统,以确保船只在各种复杂海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航行。

2. 排放系统:为了保护海洋环境,lng船的排放系统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以减少尾气排放的污染。

3. 操纵系统:lng船的操纵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船只的精准操纵和自动导航。

四、船舶货舱1. 货舱结构:lng船的货舱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容纳大容量的液化天然气,并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安全保护措施。

2. 货舱设备:货舱还配备了先进的液化天然气泵及管道系统,以满足lng船对于天然气的装卸要求。

3. 货舱安全:为了确保液化天然气的安全运输,lng船的货舱配备了先进的安全监测装置和报警系统,保证了船只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五、总结韩国现代尾浦生产的lng船技术规格符合国际标准,各方面均具备先进性能和稳定性能,因此深受船东和航运公司的青睐。

随着液化天然气需求的增长,lng船作为天然气运输的重要工具,其技术规格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

希望韩国现代尾浦在lng船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全球lng船市场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船舶安全性能1. 船舶安全系统:韩国现代尾浦的lng船在安全方面也具备优秀的性能。

数字化造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数字化造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通过改革开放三十连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殊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稳步提升,造船完工量、新接定单量和手持定单量持续连年维持快速增加,造船三大指标已进入世界造船大国行列,已具有了向世界造船强国冲刺的基础和条件。

成为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实现数字化造船。

在中国造船行业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进程中,需要不断应用各类最新的技术,不断提高造船的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造船是以造船进程的知识融合为基础,以数字化建仿照真与优化为特征,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船舶的产品开辟、设计、创造、管理、经营和决策的全进程,最终达到快速设计、快速建造、快速检测、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目的。

数字化造船技术涵盖的范围超级普遍。

咱们这里所述的数字化造船技术主要包括船舶设计数字化、船舶建造数字化、船舶管理数字化三个方面。

IT 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创造业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方式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创造业。

各造船强国如美、日、韩、欧等均十分重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腕改造传统的造船设计和生产方式。

发达国家在设计技术方面普遍采用了三维设计建模;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方面采用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并行协同设计和生产;在创造方面,虚拟创造技术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实现了创造前的生产进程数字化摹拟;美国 Intergraph 公司的 Intelliship 系统将船舶设计规则融合在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初步实现了设计的智能化。

当今世界的造船强国日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十分重视造船信息化的自主开辟与创新,各大造船集团如日立、三菱、三井、IHI、住友等均组织力量自行开辟了造船信息集成系统,日本一些先进船厂大体上都已采用 CIMS 系统实现了数字化造船。

韩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推行造船信息化,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

韩国各大造船集团如现代、大宇、三星等普遍引进欧美的造船 CAD 系统,如 TRIBON、Intelliship 等,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自行开辟了造船 CIMS (计算机集成创造系统)系统,取得了显著的功效,大大缩短了船舶设计建造周期。

国外先进船体建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向

国外先进船体建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向

以及 德 国 wOMA机 械制 造有 限 公 司的产 品 。采 用 这种 系统后 , 以完全 避 免 粉 尘 对施 工 人 员 和 环 境 可
造 成 的伤 害和 污染 , 既满 足环 保 的要求 , 又具 有很 高
技术 、 射 流技术 的实 际应 用 , 船机 器人 系统 的研 水 造
发, 以及新 的建造 方法 的 出现等最 具代 表性 。
c s r ct e hnoog n he word i he f ur . on t u i t c on l yi t l n t ut e
1 前 言 随 着全球 经济 的持 续发 展 和航 运 业 需 求 旺 盛 ,
世 界新船 完工 量 2 0 0 5年达 到 4 7 万 总吨 , 2 0 51 比 00
K S (KO Ku sC mp trS se )公 司 设 计 C C r o u e ytm AB n
Th s p p rh s ma e a n l ss a d p e ito o h i a e a d n a ay i n r d ci n f r t e
面 等 。在几 何造 型 技术 上 , 学 放样 几 何 模 型 也不 数 断 推 陈 出新 , 线 框 几 何模 型 ( rf a d ) 从 wi meMo e , er 发 展 到 曲 面几 何 模 型 ( u fc d ) 又 到 了现 在 S r eMo e , a 的实体几 何模 型 ( oi d ) 数 放 软 件 在 曲线 曲 S l Mo e ; d
面 。用 曲 面方程 来 描 述 船体 曲 面 , 已成 为 数 放 的 现
提 要 在 全 球 经 济 的持 续 发 展 和航 运 业 需 求 旺
主流技 术 , 采用 的曲面通 常有 孔斯 曲面 、 所 B样 条 曲

世界先进科考船技术动向

世界先进科考船技术动向
源每夺战中模快一招 ,拥有~艘好的科考船必不可少。
据 劳氏数 据 库统计 ,截至 2 1年 0 周 3 1 全球 运 营 中的科 考船 ( 含 查船 )共 有8 9 9 艘 闲置4 艘 ,在建 3 艘 ,计 划建 造 ”艘 改 装和 修理 7 1 5 艘 总 量 为9 3 转艘 奠 中9 为礅 艘
作 海底 勘 测 。另 外 为 了配 合钻 探 任务 ,该船 还 特 地安 装
了适 用 于冰 区 海 域 的 动 力定 位 系 统 . 因此 在 浮 冰 区 执 行 任 务 时可 不 再 需 要 其他 破 冰 船 的 支援 。 该船 拥 有 2 个
7 米 的通 海井 ,一个 分布 在船 首 . 要从 事科 学工 作 , ×7 主 另 一个 布 置 在船 尾 ,主 要 用 于钻 探 业务 .当工 作 水深 在
造 价 3 5 英 镑 。 该 船 全 长 20 , 型 宽 3 米 , 深 亿 1米 8 1 米 . 以 船 底 计 算 船 高 1O 。 满 载 吃 水 92 . 2 6 米 3 米 排 水 量 57 2 主 机 使 用 6 柴 油 发 电 机 总 功 率 6 5t 台
进 器 。采 用 日本 船 级 社 的 D S 动 力 定 位 方 式 在 最 P B 大 风 速 2 m/ 、浪 高 4 5 、海 波流 速 3~ 4 的 环 境 3 s 米 节
菱重 工横 滨造船 所进 行检 查 和维修 。

日本新 “ 白濑”号 (h ae S i s) r
日本 的南 极 科 学考 察 船 共 有 3 代 目前服 役 的 第 三
下可 保 持 数 月 至 1 以上 在 同 一个 地 点 进 行 钻探 作业 。 年
同 时该 船 还 设 直 升 机 甲 板 ,可 供 3 人 乘坐 的大 型 直 升 0 机 起 降 。船 身 雷 达可 进 行 3 0 6 。全 方 位 观测 ,而 一般 的 雷达 仅 有 1 O 。 。 8 ” 球 ” 号 安 装有 一 座 巨大 的钻 井架 ,高 出 海平 面 地

第一章现代造船理论

第一章现代造船理论

成组技术

2 - 11
成组技术
对于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系统来说,成 组技术是一个基础。它可实现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 模式的转换。按相似原理,用GT的方法组建企业的设计 系统、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制度,使得不同 类型产品也能进行连续(流水或并行)开发和制造,同时 ,还继承了传统生产体系“高效”和“柔性”的优点。这 种变化是质的变化,因为它使企业在满足了市场需要的同 时,由“劳动密集型”转变成了“设备密集型”,并向“ 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造船国家,由于成组技术的引进, 导致了船舶建造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2 - 12
成组技术
传统的船厂以最终产品为主线,按工种导向组织生产 ,作业错综复杂,其造船计划监管办法是:由负责不同船 舶、不同专业的监造师来分别主管本船、本专业的生产进 度。结果会造成船厂内各生产车间、部门和工种之间在时 间、空间上的矛盾,以至于发生众多失控的情况,并无法 从整体利益的角度进行协调,从而造成工时损失、计划失 控。
成组技术
零件分类成组后,便形成了加工族,接着就是针对不 同的加工族制订适合于族内各零件的成组工艺过程。 有了成组「艺,接着就需要为各零件组设计成组工艺设各, 选择或设计机床,这是推行成组加工的物资基础,也是成 组加工赖以取得经济实效的主要技术手段,还要选择正确 的方式布置机床组织生产。 可见,成组技术利用的是相似归类的原则。在具有相 似特性的不同零部件的制造中,客观上存在工艺过程的相 似性。相似归类,即分类成组,就是把特征相似的零部件 归并为同一组(族),如:回转体(盘类、轴类、轴心偏 异类久非回转体(平板类、长体类、方体类久特殊类等。 2 - 17 零件归类后,即可进行工艺过程的相似归类、加工设备的

国外造船术发展概况

国外造船术发展概况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几项单元技术:
① CAD技术建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 术基础之一。利用CAD系统进行产品设计, 把设计人员构思出来的物体转变为计算机 内部表示的几何模型,并伴随生成各部分 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属性。这个几何模型 可以储存在相应的数据库中,随时准备调 用。建模技术是CAD系统的核心技术,是 实现自动设计和图形处理的基础。其次为 工程分析,把每个管理区域,流程工序的 工程量,流速量,另件加工量,组合工作 量分工序列出;
属计划调度型
产品导向型 (按中间产品/阶段/类型)
计算机画图
按船舶中间产品划分的 作业组织造船
按中间产品综合管理 属计划型 设计技术
计算机
应用设计技术 (CAD/CAM)
(CAD/CAM) 制造技术(CAPP)
技术
用于性能计算
信息管理
管理技术(MIS)
(MIS)
集成制造技术(CIMS)
第一级水平
造船技术水平及其特征一览表
现代造船简介
1 、国外造船技术发展概况
近年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诸 国的造船企业,十分重视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造船技术。 多数船厂都已建立了以成组技术为指导的现代造船模式, 实现了船体、舾装、涂装一体化造船。日本石川岛播磨重 工业公司吴工厂,韩国现代,三湖等船厂建成高度自动化 的分段制造车间和遍及现场的精益生产日程计划系统;三 菱重工业公司的船舶事业本部、长崎造船研究所和香烧船 厂、现代、三湖、三星船厂等整体的CIM;美国阿冯达尔 船厂,建设了船舶模块工厂。为实现虚拟造船,美国开发 了造船过程的仿真计算机模块,能迅捷地编制和调整计划。 目前,美国正在执行船舶设计、建造、管理技术综合开发 计划,致力于实现新一代的船舶设计、制造技术的并行开 发。欧洲的海事虚拟企业联络工程,正在开展类同美国造 船界的研究开发项目。

世界造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世界造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世界造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航运业持续发展,世界造船业正在并将继续经历30年不遇的市场高峰期,世界造船市场呈现兴旺势头;现代造船技术正朝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CAD/CAM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数控切割技术、区域舾装和壳舾涂一体化、船舶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等技术介绍了目前世界造船技术的现状;第二部分从精度造船技术、造船模式转换、模块化造船方法、高效焊接技术、船体分道建造技术以及舰船敏捷制造、造船虚拟企业、造船并行工程、智能控制系统、绿色制造技术等其他前沿技术等方面对世界造船技术发展方向作了阐述,最后就目前我国船舶工业技术在精度控制技术、转换造船模式、模块化造船技术和绿色造船技术方面与世界造船技术作了比较。

一、世界造船技术的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航运业持续发展,世界造船市场呈现兴旺势头;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在造船领域得到应用,现代造船技术正朝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CAD/CAM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许多重要的造船企业都在加快CIMS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本企业内部的网络化建设。

在日本、韩国的先进造船企业中,对现代生产管理模式探索和创新的效果非常明显,造船模式正在由集成制造模式向敏捷制造模式迅速演变,形成“空间分道、时间有序”的顺畅工艺流程。

现代造船已使用部分自动化设备来代替人操纵各种机械,广泛运用了数控切割技术,美国、英国、芬兰等许多国家在船舶建造中都相继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自动化装备和机器人。

此外,自动焊接技术、成组制造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等都在广泛应用。

二、世界造船技术发展方向半个多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船舶工业的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设备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并进而向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

现代造船模式1

现代造船模式1

并适应敏捷
的动态组合
江苏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中心
© 2004 MCAMT JUST 7
第一节 造船技术发展概况
发展 阶段
传统船舶工业
现代船舶工业
未来船舶 工业
生产 整体制造 分段制造
模式 模式
模式
分道制造 模式
集成制造 模式
敏捷制造 模式
典型装 备
由小型吊车为几座船台 的装配作业服务; 实尺放样台; 通用的剪切和压力加工 设备; 通用的气割和小型焊接 设备; 通用的机加工和铸锻设 备
基础设计 日本
造(船1详5周w细)期设计、生8-产10设计 船坞焊周接期技术、舾装技术 工管时理技术 20-22w
韩国 9-11
2 23w
中国 16-18
6 120w
江苏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中心
© 2004 MCAMT JUST 10
第一节 造船技术发展概况
2.3、我国造船的将来 1)产能过剩 2)船价回落 3)经济危机影响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 制造技术
本节课讲授内容
第二章 现代造船模式 第一节 造船技术发展概况 第二节 现代造船方法 第三节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 第四节 现代造船模式的生产管理模式 第五节 船厂总布置
江苏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中心
© 2004 MCAMT JUST 2
问题:
1. 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对造船模式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船厂性质 全能型
总装型
江苏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中心
© 2004 MCAMT JUST 15
第二节 现代造船方法
江苏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中心
© 2004 MCAMT JUST 16

激光焊接在欧洲造船业的现状、应用及前景

激光焊接在欧洲造船业的现状、应用及前景

激光焊接在欧洲造船业的现状、应用及前景激光焊接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焊接方法相比,激光焊接具有焊接效率高、焊接变形小、不受电磁干扰、不需真空和不产生X射线等优点。

激光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中应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4年CO2激光焊接技术获得了在船舶生产制造中应用的许可证,这标志着激光焊接技术在造船工业中应用的开始。

大型舰船制造方法逐渐实现由铆接到焊接的变革,焊接方法、工艺和设备也稳步发展,从早先的气焊、电弧焊,发展到激光焊。

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造船材料和船舶设计的重大变化。

造船业是激光焊接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造船的主要工艺是焊接,采用激光焊接的优点在于可得到高强度的焊件,从而在设计上可减小所用材料的厚度,达到轻重量、高强度的目标。

实际上当前欧洲的一些大型游轮的建造中,激光焊接的应用达到20%左右,近期目标达到50%。

一、欧洲造船业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现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遭遇东亚造船业、特别是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激烈竞争的冲击,欧洲造船业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大幅下滑,最近几年来始终徘徊在15%上下。

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欧盟部长理事会从2003年起恢复了对欧盟造船厂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欧洲造船企业的竞争为了应对东亚造船业的冲击,振兴欧洲造船业,欧盟在采取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力量致力于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等有力措施的同时,十分注重对船厂新技术、新工艺的扶植。

焊接是船体结构建造过程中耗费人工工时最多约占40%、对效率和成本构成重要影响的作业环节,自然格外受到人们重视。

90年代中、后期,欧洲船厂纷纷安装了用于焊接和切割的成套设备。

在美国,Bender 船厂是第一家使用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的船厂。

1999年Bender 使用6KW的Tanaka LMX Ⅲ激光器,在制造成本和质量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2001年,联邦电动船部在其移动实验室安装了4KW的ESAB系统。

数字化造船

数字化造船

数字化造船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下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国造船行业需要实现数字化造船,以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数字化造船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信息技术总是在飞速发展变化着,造船行业应该细心规划信息技术在数字化造船中的应用。

本文首先说明选题的作用与意义,然后对数字化造船进行系统化的介绍。

其中包括数字造船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介绍了数字化造船其中的三个方面:数据集成平台技术,CIM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关键词:数字化造船;CIMS技术;数据集成平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1.引言现代造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船舶制造过程涉及到多工种、多工况和多专业,工作面展开大,交叉作业量多,加上外界条件的变化,如材料和设备的纳期、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天气水文条件、各工种生产负荷的非均衡性等因素,使得其极不稳定,影响生产效率。

要实现现代造船模式所要求的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及生产作业的空间分道,时间有序,仅仅靠预期经验或现场调度来管理企业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

开展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虚拟仿真方法模拟实际生产组织、管理过程,在虚拟的环境中解决生产组织、计划、设备等资源的综合协调,使生产能够均衡有序的开展。

但在数字化生产设计开展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各生产环节不同专业的技术水平、装备能力等因素外,前期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变更都会对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产生影响。

因此,分析研究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过程控制方法,对有效开展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数字化造船纵观世界造船业,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以世界造船强国韩国和日本为例,韩国造船业最早是从外国引进设计图纸,在国外船级社和船东技术代表的监造下进行生产,本国企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探索学习,逐渐形成自主的研发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高新科技的发展,韩国造船业开始发展自己的基础设计能力、研发自己的发动机和核心机电设备,同时不断学习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改造其生产工艺和管理,使造船业向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并步入了世界造船强国。

人类造船业发展史

人类造船业发展史

人类造船业发展史
人类全文始就一直在探索利用水力推动物体在水中移动的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使用竹筏进行航行,而希腊人则利用小舟进行商业贸易。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造船业发展始于工业革命。

17世纪的欧洲,造船业开始大规模发展。

英国人成为了世界造船业的主导者,此时期的英国造船业有着创新性和信誉度,而且有着大量的海量供应、先进的工厂和工艺技术。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成为了发展造船业的巨大推动力,技术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速度和安全,船舶大小和载货量也相应增加。

1906年,英国的“蒸汽巨人”巨型邮轮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线,让造船业又迈上了更高的台阶,航线方面还有“铁威尔士”号蒸汽船在当时创下航速世界纪录,开启了航速时代。

在潜艇方面,深水潜水艇是第一次被英国发明。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地区扩大,美国海军开始建造潜艇,并且成功的开发了核动力潜艇,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潜艇在现代战争中成为了清除海上威胁的主力军之一。

21世纪的船舶技术不断发展,电动、混合动力、LNG等技术被应用在船舶上,大型LNG船的应用也成为了现代造船业的亮点之一。

同时,针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排放方面也逐渐开始过渡到更环保的设备,例如涡轮增压柴油机使的废气排放水平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总结:造船业发展历程虽十分漫长,却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早期人们使用竹竿筏子的交通工具到现代的大型海洋货轮和游轮,造船业的发展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了地球。

我们相信,在新的环保潮流的推动下,未来的船舶技术将会更精进,人类始终站在造船业的最前沿。

世界造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世界造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高效化生产也是未来造船技术发展的重点。通过进一步推广数字化制造、自动化生产和模块化建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创新,实现船舶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安全始终是造船技术发展的核心要求。未来的船舶将采用更加先进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船舶在恶劣海况和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此外,加强船员培训和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保障船舶安全的重要措施。
然而,世界造船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船舶的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造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加环保的船舶技术和设备。同时,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造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展望未来,世界造船技术将朝着更加绿色、智能、高效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绿色造船将成为主流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的船舶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污染物的控制。船舶的设计和建造将充分考虑能源效率,采用更加先进的动力系统和节能技术,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船舶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以实现整个船舶生命周期的绿色环保。
智能化将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将变得更加智能和自动化。船舶将能够实现自主决策、智能调度和协同作业,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智能船舶还将与港口、物流等相关领域实现互联互通,构建更加高效的海洋运输生态系统。
材料科学的进步也为造船技术带来了重大突破。高强度钢、铝合金、钛合金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不仅减轻了船舶的自重,提高了船舶的载重量和航行速度,还增强了船舶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例如,在一些高端船舶的建造中,钛合金因其优异的性能而被用于关键部件的制造。
制造工艺方面,数字化制造和自动化生产技术正逐渐成为主流。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等先进设备和工艺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此外,模块化建造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将船舶分成若干个模块在不同的场地同时进行建造,然后在船坞进行总装,极大地缩短了船舶的建造周期。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艺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艺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造船技艺,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史前时期。

中国古代造船技艺的发展,源于中国人民长期的海洋活动和航海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船技术。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艺主要包括船体设计、材料选用、建造工艺和航行技术等方面。

在船体设计方面,中国古代造船师傅注重船只的稳定性和适航性,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航行条件,设计出了各种类型的船只,如货船、战船、渔船等。

他们深谙水流、风向和船型的关系,精确计算各种参数,使船只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

在材料选用方面,中国古代造船技艺注重使用适合当地资源的材料。

在沿海地区,他们常常使用木材,如柚木、楠木等。

这些木材密度高、耐腐蚀,能够抵御水流和海水侵蚀,提高船只的使用寿命。

而在内陆地区,由于缺乏大片的水域和木材资源,他们则采用其他材料,如竹子、藤条、青铜等。

这些材料轻便、柔韧,适合制作小型船只。

在建造工艺方面,中国古代造船技艺独具匠心。

制船师傅们注重工艺细节,精确测量和切割船板,采用榫卯连接和船钉固定,使船体结构牢固。

他们还善于利用榫卯和船板之间的缝隙,用草席和树脂封闭,增加船只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同时,他们还会根据船只的用途和航行条件,设计安装舵轮、帆具和船锚等设备,提高船只的操控性和航行安全性。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艺也注重航行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航海者在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航行技术。

他们善于观察星象、风向和潮汐等自然现象,准确判断航行方向和船只位置。

同时,他们还熟练掌握船只的操纵技巧,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海上环境。

中国古代造船技艺的发展,不仅在中国本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艺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之一。

明代的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质船只,其巨大的体积和复杂的结构,展示了中国古代造船技艺的高超水平。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艺在船体设计、材料选用、建造工艺和航行技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造船整体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中国造船整体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中国造船整体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总体水平与日本相差15年,与韩国相差10年左右。

主要体现在船舶设计,概念落后,抄袭严重,没有创新,不注重标准等方面。

我国船厂设计出来的船舶产品,其自身重量普遍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有些船型的自身重量要比日、韩船厂多出不少。

这还仅仅是我国船舶设计水平与国外差距的一个方面。

从海丰新造船的过程中有清晰地体会。

设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要想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船舶自重增加,意味着建造和使用成本增加。

比如,外高桥建造的阿芙拉型10.5万吨原油轮是在韩国设计的,如果由国内设计的话,其自重就要超出1000吨左右。

按我们80%的利用率计,这1000吨意味着船厂至少要多买1200吨至1300吨的钢材;此外船厂还需要切割、加工、焊接、安装,总共大概需要增加成本近千万元。

同时对于船东来说,船舶的载货量将减少1000吨,而且其影响是20年或25年。

为什么中国造船自重比日韩重:一是国内设计人员在成本意识和安全意识上很难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因而往往把安全系数取大,较少考虑到这个系数取大会增加船厂多少成本;二是计算的手段跟国外先进公司比有差距,同样一块钢板,国外设计人员经过计算认为12毫米没问题,事实也可能如此,而国内的计算方法落后,可能就相对保守,认为12毫米有点不踏实,那就取14毫米、16毫米,因而也导致自重增加;三是在布局上也有差距,国外公司的设计往往把不能装货的空间压到最小,而国内则比较随意,因而同样一条5000吨的船,欧洲设计出来的船型从侧面看就呈L型,甲板的上层建筑非常靠近尾部,装货空间很大,而国内设计的上层建筑则要偏向中间,考虑的是机舱大,布置方便,但装货的空间减少了。

国外造船在船舶设计上充分掌握了应力状况、流体力学等技术,可以用细梁的地方不用粗梁,可以用薄板的不用厚板,因此船舶自重就轻了一两千吨。

自重小了,载重量就增加了,对动力的要求也少了,产品性价比好,竞争力就强了。

补充1-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补充1-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8)全员工厂管理(Total Plant Control)
精益造船模式需要建立好的工作团队
精益造船模式需要最大限度精简机构
(4)JIT生产和无缺陷施工(Just in Time and Built-in Quality) (5)均衡生产和生产节拍(Level Production and Takt Time) (6)4S管理(4S Control) (7)造船精度管理(Precision Control) (8)全员工厂管理(Total Plant Control)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1)产品价值链分析(Product Value Chain)
有效时间(Value Added Time) 无效时间(Non-Value Added Time)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2)单件流水作业(One-Piece Flow) 传统造船模式 批量生产:生产过剩,产生浪费。生产准 备时间长,在制品库存多。 精益造船模式 单件流水作业:零库存管理,没有浪费。 相同类型中间产品,一件一件、连续不断、传 送带式的生产,不提前,也不拖后。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5)均衡生产和生产节拍(Level Production and Takt Time)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6)4S管理(4S Control)
4S管理: 整理(日语Seiri,英语Sort); 整顿(日语Seiton,英语Stabilize); 清扫(日语Seiso,英语Shine); 清洁(日语Seiketsu,英语Sustain)。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精益造船技术简介
(2)单件流水作业(One-Piece Flow)

模块化造船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模块化造船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模块化造船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摘要:综述了造船模式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未来造船模式的发展方向 , 指出了船舶舾装模块化是提高造船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对于各方面的发展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其中船舶行业就是其中之一,但同时船舶的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想要持续的推动船舶的发展,尤其要加强设计与制造的发展,因为设计与制造是船舶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如今的发展中船舶模块化设计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模块化造船;发展趋势;现状;思考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造船业应用了新的模块化造船技术。

模块化造船技术是当代造船技术发展的一个崭新方向,很多国家都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一技术。

事实证明,模块化造船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不仅将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而且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了造船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模块化造船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广阔。

1.对模块化造船技术的阐述所谓模块化造船技术,主要指的是在造船的过程当中通过采用一些独立的单元件或者标准件来组装建造,继而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集成模块且将之组合成整体来取代其相对独立的状态。

从另一程度上来看,模块化造船一般需要遵循在设备制造厂把设备组装成标准化模块并试验合格,需要在造船厂完成各个模块上船安装工作且对各个模块的标准化连接口进行结合的基本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船舶建造速率。

从另一层面上来讲,相对于传统的分段造船方式而言,模块化造船一般包涵诸如模块具有标准化的构造、标准件和可选部件以及可组装性的预制件等特点。

而从近些年以来模块化造船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来看,往往由于模块化造船能够有效缩短建造周期与有效降低建造成本,往往由于模块化造船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维修和改装,往往由于模块化造船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继而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因而当前模块化造船技术在世界各国船舶建造中普遍采用。

同时,模块化造船常常会存在着诸如总体性能较差、运营费用较高以及更换或维修所造成的损失更大等缺陷,这些问题都是此后模块化造船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船舶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制造工艺设备

船舶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制造工艺设备

船舶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制造工艺设备船舶制造工艺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涉及船舶设计、加工、生产、维修等多个方面,而船舶制造工艺设备则是船舶制造过程中必须依赖的设备。

船舶制造工艺设备技术是船舶制造工艺的基础和关键,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着船舶制造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还决定着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实力。

一、船舶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船舶制造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最早的手工加工到现代化自动化生产,该行业在长达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自身技术,为现代化船舶制造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初的船舶制造工艺以手工加工为主,全靠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来完成,船舶工艺所需的一切物资是人力、工具和材料等简单资源。

虽然船舶制造质量还不能达到很高水平,但该期间透露了人类对航海技术的追求和胆识,同时也为后来的技术打下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船舶制造工艺逐步向机械化进发。

钢铁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船舶所发挥的作用和对世界贸易的促进。

当时半自动化设备为船舶制造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自动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现代化船舶制造工艺设备技术现代化船舶制造工艺是基于机械化加工,使用世界先进的船舶制造设备,对传统制造工艺不断优化、创新,并需要加强计算机控制、精密工程技术等多种技术因素的结合。

现代化船舶制造设备的发展,可以归纳成五大类:1. 喷射成形技术大型船舶板件喷丸清理技术是机械化处理中极为重要的工艺之一,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喷射设备种类有着非常多种。

This list includes 同时,喷射技术还可以与赋形技术相结合,实现对船舶各种部件,如船桅,船体和产品一般外观质量的统一管理。

2. 铣切加工设备船舶加工铣切技术能够直接用于大型板片的加工,小版块的精密加工和塑料制品等的加工。

铣切加工技术成为高于传统的技术方案,主要体现在采用CAD/CAE/CAM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模拟的过程中,辅以CNC编程和加工技术等确保加工精度等方面。

全球自航式全回转开体泥驳船

全球自航式全回转开体泥驳船

全球自航式全回转开体泥驳船
佚名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全球知名的航道疏浚公司——比利时扬德诺公司建造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白航式全回转开体泥驳船试航成功。

【总页数】1页(P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5.511
【相关文献】
1.非自航开体泥驳改造 [J], 刘国娜
2.武汉江北造船获长江航道局500方自航开体泥驳建造合同 [J],
3.3000m3自航开体泥驳大型铸钢铰链眼板装配工艺 [J], 伍骏
4.500 m3对开自航驳船油缸的修复 [J], 阮周星;陈马连;严诏洲
5.自航式甲板驳船用于海上油田废弃物处理中心 [J], 叶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世界先進造船技術和管理方式發展現狀
1、先進造船技術包含產品全壽命週期的設計,製造和管理等項技術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和科技的高速發展,世界造船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一個國家的造船廠要占居一定份額的世界市場,要在戰略對抗中獲勝,不但要對製造技術進行新的評估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切實有效地快速發展製造技術,使之保持或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因此,美國率先提出了“先進製造技術”(AMT),並獲得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積極回應。

AMT是促進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基礎,研究並付諸實踐的AMT理論和方法主要有:成組技術(GT)、準時生產(JIT)、製造資源計畫(MRP Ⅱ)、柔性製造系統(FMS)、電腦輔助集成製造系統(CIMS)、全面品質管理(TQM)、智能製造系統(IMS)、精益生產(LP)、靈捷製造(AM)和全球製造系統(GM)等。

實質上AMT是硬體、軟體、腦件(人件)和支持網路(技術與社會)的綜合與統一。

因此,在研究開發和應用中,若只是對企業原有體系的某些環節乃至全過程電腦化和自動化,而不實施組織和管理體制的簡化和合理化,其結果必然會導致巨額資金的浪費和失敗。

2、日本船廠和歐洲船廠先進造船技術的應用情況
日本一流船廠建成了中間產品導向的生產體制——
所謂中間產品,是指用工業工程方法把船舶這個船廠的最終產品分解後所得到的零件和層層部件(部件、分段、總段、舾裝單元),以及特定的任務(如塗裝、調試、試航)。

其確立的依據是“船上區域/作業類型/施工階段”,它使船上的區域與工廠的區域和生產組織得到互相對應。

把所有“中間產品”委託給廠內外專業化高效的生產組織製造,這種先進的造船方法稱為“中間產品”導向型方法,它使得造船基本上成為一個裝配過程。

日本的船廠的各個生產組織都按專業化製造某特定的“中間產品”,調集人員、物資和資訊,使造船的某項任務由預先固化的某些人,在某特定場地,用特定設備完成。

另外其中間產品的合理界定,使得高空作業地上做,朝天作業俯位做,水上作業陸上做,外場作業內場做,狹小空間作業敞開做,從而免除了作業的困
難和危險,使船廠具有整潔的環境,造船企業更加方便和安全。

同時,各家船廠將總的管理部門由傳統的一級分為兩級,即在廠部和各車間之間增加了一級“船體部”、“舾裝部”,在廠部和各生產處室之間增加了“生產管理部”。

這種組織體制,使廠長不必過問日常的經營和生產活動,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策劃船廠的長期計畫,使船廠壯大發展。

歐洲船廠先進製造技術的應用情況——
歐洲主要的造船企業有德國的不來梅.富坎集團、HDW公司和博隆.福斯公司,丹麥歐登塞和B&W船廠,德國大西洋船廠和俄羅斯波羅的海船廠等。

他們曾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造船國,具有悠久的造船歷史,能建造VLCC超大型油輪、化學品和成品油輪、液化天然氣船等各型高新技術產品。

目前在造船技術方面仍處於先進的地位,其船舶的基本設計、船體結構設計、舾裝工程設計、全船和區域的綜合佈置設計,三維立體模型的共用資料庫和各車間的生產資訊等都實現了電腦化,達到了製造過程的標準化和模組化,自動化和半自動焊接技術幾乎覆蓋所有焊接作業。

隨著歐共體一體化進程的加劇,各船廠通過企業重組,更加具有製造高附加值船的優勢,仍將是世界船舶市場中一支強勁的力量。

上述船廠的成功都是源自於同時採用了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管理方式,以現代造船理論改變了傳統的造船體制,證明了實施現代造船模式的重要性。

在現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中國的造船廠更應該加大力度向現代造船模式轉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看到與世界先進造船技術和管理方式的差距,然後對症下藥採取相應的措施,儘快縮小與先進水準的差距,從而實現向現代造船模式的轉化。

二、我國關鍵造船技術與國際先進水準差距主要表現在:
1、精度控制技術
在精度控制方面,日、韓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精度控制管理體制體系,將精度控制管理貫穿於造船的全過程,即每年制定一個精度管理計畫,確定基本方針、工作重點,各階段精度控制專案,控制的目標值、實際測量值,責任單位,工藝流程
基準線系統等,並配有先進的三維座標測量系統。

目前,日、韓幾乎都達到了分段100%無餘量上船臺,除艉柱分段外,所有分段精度控制成功率為80%~95%,大合攏間隙基本控制在5±3mm,最大為12mm。

而我國在精度控制工作方面與國外先進的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國內部分船廠精度控制水準較高,已經基本達到內部構件無餘量下料,全船分段無餘量上船臺合攏,但大部分船廠還沒達到這個水準。

據國內專家評價:我國在精度造船和綜合管理水準方面要比日本船廠落後10~15年。

由此可見,我國現行的精度控制無論在技術內容上,還是在技術水準上均與國外先進造船國家有明顯的差距,不適應建立以中間產品為導向,以生產任務包形式組織生產的作業體系的要求。

2、區域塗裝技術
我國一流船廠的船舶塗裝技術水準已經基本接近或達到國際水準,其表現為:我國已掌握各種類型船舶(包括成品油船和化學品船)和各種類型塗料的施工技術,且品質受到國外船東的認可。

包括船舶塗裝尖端技術—貨油艙特殊塗裝已日趨成熟,其塗裝工作效率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但是在塗裝管理方面,我國船廠卻要比先進造船國家落後許多,尤其反映在用於船舶塗裝的工料消耗與先進造船國家的工料消耗相比上,有很大的差距。

將我國一家在船舶塗裝技術和管理方面處於8家骨幹船廠中上水平的船廠近兩年來的工料消耗的統計數據,與8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大型船廠提供的粗略數據進行對比,其結果是:我國工時消耗率為0.85h/ m2,日本則為0.25h /m2,我國是日本10年前的3.4倍;在材料消耗方面,是日本10年前的124%。

至於大多數船廠的塗裝技術管理水準的差距更大了。

另外,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在分段建造過程中尚未做到跟蹤補塗,分段二次除鏽比例達60%~80%,甚至達100%,塗料消耗係數達1.9~2.0。

而日、韓普遍採用機械化鋼板預處理、分段製造過程中跟蹤補塗方式,分段二次除繡面積在20%以下,塗料消耗係數僅為1.2~1.5。

這不只是使油漆大量浪費,而且由於重複施工、返工工時巨大,使工時浪費了55%左右,使得現在國內造船統計實動工時約是日本造船工時的8~10倍。

3、區域舾裝技術
日本在60年代就完善了舾裝生產設計,解決了現場作業的定工位、定內容、定工藝等問題,能夠按照區域設計繪製和提供工作圖、安裝圖、製作圖和零件圖等,
舾裝與分段製作平行作業十分協調,以船臺合攏計畫為核心的造船流水作業的各項計畫管理特別協調。

並且已採用CAD/CAM將詳細設計與生產設計融為一體,下水前幾乎安裝了所有的舾裝件。

更有先進的船廠已經實現CIMS,把生產管理、施工工作要領、工作基準和基本設計及生產設計全部一體化,使工作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幾乎沒有任何重複性的工作。

日、韓的預舾裝率已經達到95%左右。

國內各船廠雖然也已堅持了先行舾裝的船舶製造基本原則,開展船體分段舾裝、單元舾裝、盆式舾裝、二次舾裝、翻轉舾裝等多種靈活的方式,電腦應用也實現了CAD,但是對實現製造自動化即CAM來說,卻還有很大的差距。

大多數船廠還是靠人工理解零件圖去一根根製作管子,人工校對管子,人工焊接管子法蘭等,因此水準很底。

儘管目前國內的大型船廠已經逐步走上區域舾裝的軌道,但是一些中小船廠還無法實現預製預裝,使得我國船廠的預舾裝率只有70%。

此外,區域舾裝的造船方法必須使現場組織甚至整個體制與之相呼應才能實現,而目前國內的造船廠,不論是大廠還是中小廠,不論是從原來老廠改變過來的廠還是新建廠,從生產準備階段的全套組織到現場施工階段組織都未真正達到現代造船模式造船廠的組織水準,這是實現高效造船的潛在制約因素,老的體制必須做深刻的甚至是徹底的改革,才能適應類似區域舾裝的真正高效率生產,這正是我國船廠與先進國家造船廠存在較大差距的癥結之所在。

4、管理方式和水準
現今日本、歐共體和美國正在聯合研究開發智能製造系統(TMT),其主要內容是研究系統構築技術、生產技術、資訊技術、新材料應用技術和系統中的人的因素,以形成一個智能化分佈與並行的製造系統。

這就對企業的素質和運營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體現了管理在現代造船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我國大部分船廠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併發展起來的,傳統造船模式已經早我國船廠中沿用了40多年,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管理方式。

但是面對現代船舶工業的分道製造模式和集成製造模式,這種管理方式,尤其是生產管理體制與其極不協調,嚴重制約著船舶工業的發展。

因此,我國船廠要想向現代造船模式轉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管理體制的問題,改變目前按“庫存量”控制生產過程、按“系統”和“區域”的“庫存量”控制生產過程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造船模式發展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