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说课稿
初中政治十五分钟教案
![初中政治十五分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a085a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3.png)
教案名称:初中政治课《我们向往公平》教学设计课时:15分钟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问题,树立正义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教学重点: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公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并将公平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不公平现象?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不公平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公平?二、自主学习(3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
2. 教师提问:公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公平是相对的?三、课堂讨论(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公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公平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3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公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提出解决办法。
3. 教师总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问题。
五、总结提升(3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分钟)1. 学生书写课后感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公平。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公平的含义和相对性,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能将公平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社会公平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说课稿—15分钟
![说课稿—15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07035fd6c1c708a1284a4463.png)
说课万能稿件各位老师好:我叫时瑞玲,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单元、第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是一门培养人的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15分钟说课稿
![15分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81d7340066f5335a812171.png)
15分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号说课选手。
非常高兴能够通过今天的说课向各位老师汇报我对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踏上讲台,我的脑海里始终牢记着魏书生老师的教诲“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设计与关注的重点。
”这也是我设计今天这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探索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的设计理念。
我根据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和学情认识确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了教法和学法,设计了教学过程,完成了评价与反思。
下面,我向老师们做一个详细介绍:本次实践活动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当中的第五单元课文《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以及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话》来设计的。
《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这课体现了老师的独特的教学思路和高超的语言艺术,《说话》一课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掌握说话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我通过思考、大胆创新,将这两课整合起来,旨在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实现幼教学生在职业环境下语言的训练和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为职业中学的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中职生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淘汰者,而是极富创造力、实践力与个性化的群体。
我授课的班级是幼教一(5)班,该班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活动能力强,乐于动手实践。
经过一阶段的的学习,我发现他们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行业还是很感兴趣的。
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专业特点,设计了这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们知道任何一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这课中教师的形象,指导学生掌握职业情境下说话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内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深入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并获得实践体验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语言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无穷的魅力。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说课稿(15分钟左右)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说课稿(15分钟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a306ca4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b.png)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15分钟左右)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号选手(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别是:说教材分析、说学生情况、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最新湘教版教材第一章第二节。
本节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活动与地球,这是太阳对地球影响的两大表现。
充分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特别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正确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产业活动产生与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能源与发展观,较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彰显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
2、素养要求:(1)区域认知:通过太阳结构图,了解太阳大气结构;观察太阳辐射示意图,说出太阳辐射的基本特征;通过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说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结合太阳大气结构,认识主要的太阳活动。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综合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结合实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材料,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了解世界能源利用现状,树立正确的能源观与发展观。
(4)地理实践力:查阅相关资料,评价某区域太阳能资源开发状况。
3、重点难点:太阳辐射分布与影响因素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表现及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成为了教学重点。
但教材没有对太阳辐射分布与影响因素进行明确阐述,因此该部分可能成为自主学习难点;另外,暂时没有进行大气环境与水循环的学习,对于太阳辐射对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描述,也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惑。
二、说学生情况1、已知与未知: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太阳与地球上稳定的温度和液态水的产生密不可分。
但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对太阳结构、太阳辐射的特征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认识是比较感性的;另外“太阳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名词,因此对太阳活的的表现与影响是未知的。
幼儿园小班15分钟试讲教案
![幼儿园小班15分钟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2b17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4.png)
幼儿园小班15分钟试讲教案教案概述:教学目标:"了解和运用数字5"。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能力,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5。
教学难点:巩固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并在游戏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数字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游戏道具、活动区域的布置。
教学步骤:1. 总览: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张数字5的卡片,引发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
教师给出数字5的示范书写,并鼓励幼儿尝试模仿书写数字5。
2.游戏导入:教师准备一些与数字5相关的游戏道具,如5个卡片、5颗小球等。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如数数游戏,让幼儿们一起数数看谁最快数到数字5。
3. 游戏活动: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数字卡片。
教师布置活动区域,每个区域上面有一块数字卡片。
教师让幼儿们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然后拿到指定的位置,尽快完成任务。
4. 简单练习: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每个幼儿,然后逐个提示幼儿念出数字。
教师引导幼儿正确地书写数字5,并进行检查。
5. 巩固练习:教师宣布将进行一个抢答活动,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教师会提问一系列与数字5相关的问题,幼儿举手抢答,回答正确的获得奖励。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进行回顾。
教师鼓励幼儿们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数字5。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发幼儿对数字5的兴趣和认知。
通过反复练习和互动,幼儿们在欢乐中巩固了数字5的认知,并培养了数字感知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了课堂的组织和秩序,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年级数学上册_《可能性》说课稿(15分钟)
![三年级数学上册_《可能性》说课稿(15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9927dff0770bf78a6529540b.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猜想、验证、比较、操作等学习方法对认识事物以及数学思维的重要作用。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分析《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的例1和例2。
“概率”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课程标准将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由于概率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有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能力目标: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具有—定的求实态度和合作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关键:结合生活情境,引导观察、思考,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较快的走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直观易懂,学生马上能明白三、说学法:1、观察发现法2、动手操作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盒子黄色和绿色棋子若干颗五、说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初步感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简单,学生借助简单的推理是可以理解的。
中职社会主义说课稿15分钟
![中职社会主义说课稿15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edf8ea5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9.png)
中职社会主义说课稿15分钟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初三思想品德课第2单元第3课第1
个框题。
学习本框为过渡到党的基本路线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框题
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基本国策、战略目标打下牢固的
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理论,
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
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
务、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能力目标:通过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
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增强民族自尊心、
自豪感、责任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三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基本国情,才能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国
策、战略目标。
教学难点:1、我国的基本国情2、国家的根本任务。
15分钟说课稿
![15分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fb9f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3.png)
15分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中学英语(八年级上册)》,本单元的主题为“Travel”,主要围绕描述旅行经历展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掌握有关旅行的词汇和句型,并能够用英语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旅行经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与旅行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学生能够用英语流畅地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问答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个人旅行经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旅行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与旅行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旅行经历。
(2)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导入、实践、总结与检测。
1. 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2. 实践(8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教授与旅行相关的词汇,如“passport”、“suitcase”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和发音。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旅行经历进行对话练习,既巩固了所学词汇,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总结与检测(2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巩固学生的记忆。
(2)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检测,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扩展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TravelPassportSuitcase...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图片、对话练习等,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5分钟说课稿
![15分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951abaefd0a79563c1e72a2.png)
各位老师好:说课万能稿件我叫时瑞玲,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第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是一门培养人的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全英文说课稿初中10-15分钟
![全英文说课稿初中10-15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f6ef62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f.png)
全英文说课稿初中10-15分钟Good morning everyone,Today, I am going to introduce a lesson called "Adjectives and Describing People". It is designed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will take approximately 10-15 minutes.Firstly, let's start by discussing the objectives of this lesson.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correctly us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 including their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They should also be able to identify adjectives in sentences and apply them in their own writing.To begin, I will start with a warm-up activity that will engage students and activate their prior knowledge. I will show them pictures of different people and ask them to describe these individuals using adjectives. This will allow students to brainstorm and share their ideas, as well as build their vocabulary related to describing people.Next, I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adjectives and explain that these are words that describe or modify nouns. I will provide examples of adjectives that describe physical appearance, such as tall, short, or slim. Additionally, I will present examples of adjectives that describe personality traits, such as kind, funny, or smart. I will ensure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ategories of adjectives.To reinforce the learning, I will provide a guided practice activity. I will distribute worksheets to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read sentences that describe different people. Their task will be to identify the adjectives within these sentences and circle them. This activity will help students practice their comprehension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dentify adjectives in context.Moving on, I will introduce a speaking activity that will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adjectives in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I will divide the class into pairs and provide them with a set of conversation cards. On these cards, there will be prompts for them to discuss and describe people based on given scenarios. For example, one prompt could be "Describe a friend who is funny and outgoing." Students will take turns describing the people in each scenario using appropriate adjectives.Lastly, to consolidate their understanding, I will assign a writing task for homework.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describing their favorite celebrity or role model using a variety of adjectives. This will allow them to practice applying adjectives in a more extended writing form.In conclusion, this lesson on "Adjectives and Describing People"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describe people using appropriate adjectives. Through warm-up activities, explanations, guided practice, speaking activities, and a writing task, students will have multiple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with and practice using ad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they should feel more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describe people accurately and vividly wit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adjectives.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Let's now begin our lesson on adjectives and describing people.。
15分钟体育说课稿模板
![15分钟体育说课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9f9375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7.png)
15分钟体育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的是一节体育课的说课,课程的主题是“足球基础技能训练”。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足球基础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热身运动、足球基本技能训练、小组对抗练习以及放松整理。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示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足球技能的正确动作,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1. 热身运动(5分钟):首先进行全身性的热身运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等,以预防运动损伤。
2. 足球基本技能训练(5分钟):教师示范足球的控球、传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学生跟随模仿练习。
3. 小组对抗练习(3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型的足球对抗赛,让学生在实战中应用所学技能。
4. 技能提升训练(2分钟):针对学生在对抗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提升训练。
5. 放松整理(5分钟):最后进行放松运动,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紧张,同时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通过小组对抗赛的成绩,评价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最后,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能,更能够在运动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教育学说课稿(15分钟)
![教育学说课稿(15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c6f8c4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0.png)
教育学说课稿(15分钟)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是教育学组的考生,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人教版《教育学》一书中第五章“本章的课题”的第节。
这节课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包括正确认识、了解理解、研究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为教学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教育系专业的学生,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理解掌握;2.具备对教育规律的辨别、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并能够初步运用解释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现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观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识、了解理解、研究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解释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现象。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问题引领法、讲授法、情景设置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问答引领法为主。
在研究方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方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包括合作讨论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视频观摩法等。
最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五个环节,包括导入、讲解、案例分析、合作讨论和总结。
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是由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构成的和谐整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下面是我设计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会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
同时,我会运用提问和板书课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
环节二:引导探究,建构概念我会采用讲授法和具体的事例讲解来让学生理解概念。
因为教育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抽象的概念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和研究。
因此,我会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研究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情景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舞蹈15分钟说课稿教案
![舞蹈15分钟说课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f481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3.png)
舞蹈15分钟说课稿教案说课稿教案:舞蹈15分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舞蹈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掌握舞蹈动作的基本要领。
2. 能力目标:通过舞蹈的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音乐:选择一段适合的音乐作为舞蹈的伴奏。
2. 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教案、图片或视频素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 利用音响设备播放一段欢快的舞蹈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 通过展示一些舞蹈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舞蹈的魅力和多样性。
2. 正文(8分钟):- 介绍舞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并简要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通过投影仪展示一段经典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并了解舞蹈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 教授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站姿、手势、步伐等,通过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
-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音乐伴奏下自由发挥,展示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3. 总结(2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舞蹈基本概念和技巧。
- 引导学生思考舞蹈的表演要素和艺术价值。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舞蹈动作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舞蹈兴趣和艺术修养。
2. 组织学生观看舞蹈比赛或演出,拓宽他们的舞蹈视野和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舞蹈15分钟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舞蹈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模仿和表演展示所学的舞蹈动作。
同时,通过分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艺术修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分析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分析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662c5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0.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分析能力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分析能力引言:罗素曾说:“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
”批判与分析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这也是当今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
本次语文课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批判与分析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求学和生活。
一、导入与激发兴趣(15分钟)语文学科作为学习的基石,我们将通过鲜活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将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文学世界,以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为例进行展开。
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主体部分(30分钟)1. 批判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我将以故事《白雪公主》中的反面角色“皇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她的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皇后要用魔镜来判断美丑?”“皇后在得知白雪公主最美时的反应是什么?”等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并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皇后的批判性因素。
2. 分析能力的培养接下来,我将通过分析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细节和情节。
我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两两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
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白雪公主要逃亡?”“她在逃亡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什么?”等等。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推理、归纳的能力。
三、拓展与应用(25分钟)1. 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将进行拓展活动。
我将给学生呈现其他世界名著中的经典角色,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等。
学生将分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新的故事情节,并进行朗诵展示。
2. 应用最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批判与分析能力的应用,我将设计一个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将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6d26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a.png)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植物的生长必需因素;
3. 能够描述植物生长的三个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2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发芽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植物生长的主题,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二、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5分钟)
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发阶段、生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2. 萌发阶段:种子吸收充分的水分,激活种子细胞内的物质,开始发芽;
3. 生长阶段:幼苗从地表伸展出来,茎和叶逐渐长大,根系也向地下延伸;
4. 成熟阶段:植物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开始开花结果,进行生殖繁衍。
三、讲解植物的生长必需因素(4分钟)
1. 光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2.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3. 水分:植物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
4. 营养物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进行生长。
四、小结与讨论(3分钟)
总结植物的生长基本过程和必需因素,并让学生参与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五、作业布置(1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因素”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体会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解和讨论,了解植物的生长基本过程和必需因素,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说课稿—15分钟
![说课稿—15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10e5b1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3.png)
说课稿—15分钟一、说教材本文“15分钟”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极为重要。
它是我们高中英语课程中一篇极具时代特色和实用价值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与生活效率。
本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述不同场景下人们对时间的管理,分析了时间管理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影响。
(1)作用与地位本文位于教材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 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认识到时间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时间的重要性,提出时间管理的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实例介绍不同场景下的时间管理方法;第三部分:总结时间管理的好处,呼吁大家珍惜时间。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时间管理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时间规划的讨论和表达。
(2)能力目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就时间管理话题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关于时间管理的短文。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激发学习动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难点:- 掌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时间规划;- 在口语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法在教学本文“15分钟”的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启发法:2. 问答法: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将以问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数学讲课15分钟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数学讲课15分钟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e6a58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5.png)
小学数学讲课15分钟教案优秀7篇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一说课课题:轴对称图形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
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材料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
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5、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剪刀。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
2、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说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法。
四、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两幅图像,第一幅图像不对称,第二幅图像对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一比,哪幅图像美,为什么?学生肯定会说,第二幅图像美,因为第二幅图像的脸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时我巧设悬念——像第二幅图像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在教学上称为什么图形呢?通过本书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弄明白的。
小学英语说课稿全英文15分钟版
![小学英语说课稿全英文15分钟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306e1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0.png)
⼩学英语说课稿全英⽂15分钟版⼩学英语说课稿Good morning everyone. Standing here, I’m very happy and excited. It’s my pleasure to present my lesson,The teaching content is Unit of Module ,New Standard English, Book . The title is .And It includes parts: and .Now, I will explain the lesson from the following parts.⼀、说教材Firstly, let’s focus 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It include 3 parts: teaching status、teaching aim、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Now, I will talk about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status: 1.教学地位(体现教材的整合)The lesson is the first Unit of Module .It focuses on the topic of , and serves as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unit. So we can see that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book.2.教学⽬标(根据具体内容定⽬标和要求)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teach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language, so I design 3 aims: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ad, recognize, and use these words: And, these sentences:In this lesson, the skillful aim include 3 parts:(1) To develop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2) To train the Ss’ abilit y of communication.In this lesson, the emotional aim is(1)To foster Ss’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and proper competition.(2)To foster the feeling of enjoying life/lovingthe motherland/cultural awareness.3.教学重点、难点According to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teaching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unitand the feature of the pupils, I think thekey-points of this lesson is:(1) To make sure that Ss can usecorrectly and skillfully.(2) To develop Ss’ interest in English.It is difficult for Ss to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the question“?” and make sure they can pronounce(plural nouns)correctly in the class, and I will help them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hat is also the special difficulties of this lesson.(读的)To help the 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 tion “?” and make sure they can pronounce(plural nouns) correctly.(写的)So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教法Next, I am talking about teaching methods.I’ll mainly u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hat is to say, I will let the Ss learn in real situations, to help the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 by finishing a task. I will arrange four kinds of activities: singing, guessing game, finishing a survey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 and working ina group. And in this lesson, a recorder, PPT, picture, card will be needed.三、学法(根据不同年级的学⽣,描述其特点)Thirdly, it is about Ss.Our students are in Grade .They are active and curious, interested in new things.After learning English for years, they have some basic English background knowledge, so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m, providing them the chances of using language.四、教学过程同时完成layout设计;Next, let’s focus on the teaching procedures.It includes 4 steps. Step 1 is , Step 2 is …….., so I will explain my first step.It will cost about 5 mins.(1)After greeting, I will begin the lesson by singing the song together with the Ss.(2)Showing some pictures such as and ask twoquestions:A. What about it? B. do you know where/What? The question is related to the topic of and Ss can grasp it easily by answering the questions.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s, and, at the same time, Ss can review the learnt knowledge for the next step.It will cost about 12 mins.(1) WordsThe Ss will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by some pictures of PPT. I will design a poem with the key words in this unit and play it with the help of my body language. The poem chant like this:Do, Do, I am doing somethingDo, do, I can do something,Something, something, I like something.It includes the words: (板书)(2) Sentence and dialogueI will play the record, let the Ss 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ue and then, I will write andexplain the key sentence structure on the blackboard(板书), for example . Ss can use the phrase, such as to make sentences. Finally, a student will be chosen to lead the whole class read aloud with expression.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poem is much easier for students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It will cost 15 mins,The whole class will be divided into ~ group, every group includes ~ students; I will set a real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rt of the unit. They should make sentences/dialogue on the topic of One student should ask , and the other should answer . Then two students in each group will be chosen to act it out on the platform/last one will read it out on the platform; finally, the whole class will choose and reward the best group.或者:In this step, I will prepare the different cards before the class; Ss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by playing a game of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named“listen and do”/guessing game. Different card includes different questions/location/action.For example, . I will choose two Ss. One student will direct/imitate/ask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action/questions, the other student listen and do/watch andsay/answer; finally, the whole class will choose and reward the best partner/imitator.Purpose:Role-play method is much easier for the Ss to use the language in a real situation. Pro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Ss’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Group cooperation can develop their team spirit.It will cost 7 mins,(1)In this step, I will prepare the different cards before the class; Students should make a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ards. Different card includes different question. For example, do you remember the key words/sentences in this unit? After discussing, the headman of the group will tell the whole class their answer. At the same time, a student will be elect to write down the useful words and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t last, I will summarize Ss` conclusion, and encourage all the group whatever good or bad, right or wrong.(2)Homework: to investigate on . You should finish it by yourself.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ies of summarize and independence.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remember the new words by the poem, and use the key sentences skillfully by working in a group、playing games and role. After class, they can talk about with their friends. In short, everyone will learn happily.五、板书设计And, this is my layout design. At the left, it is the new words. At the middle, it is the key sentences. Student can make sentences or dialogue with the phrase.That’s all my presentation.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好:说课万能稿件我叫时瑞玲,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第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是一门培养人的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
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5. 布置作业。
针对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七、说小结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果完毕,谢谢!说课教师:时瑞玲篇二:15分钟说课稿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讲的是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三课时<<倒数的认识>>.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文字颠倒的游戏,比如老师说:“人小”,大家可以说“小人”,有兴趣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啊,准备好,开始。
师:学科这么多同学都知道,好,你说,师:人人为我,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回答的非常好,我为人人。
那上海自来水呢,都想说。
那就一起说。
生:水来自海上。
大家反应真快,同学们,刚才的文字颠倒游戏好玩吗?好玩呀。
那我们再来玩一种文字游戏,大家听好了,老师说“秦少坤同学是朱倩倩同学的同桌”,还可以怎么说呢?来你说,对,还可以说“朱倩倩同学是秦少坤同学的同桌。
”师:老师能不能理解为“秦少坤同学和朱倩倩同学互为同桌呢?“不可以”“可以”(表情和语气)对,我们是可以这样理解的,秦少坤同学和朱倩倩同学互为同桌,(同时板书)“互为” 2、数字游戏:师:同学们,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字有这样的美妙,其实在数学王国也存在着这样的美,我们不妨来试一试。
老师说“3/5,大家就来说5/3. 师:6/7,对 7/6 师:那8/9呢,同学们表现棒极了!师:像这样6/7和7/6的两个数就叫做互为倒数。
师问:那什么是倒数呢?谁知道?(师眼睛环顾四周)全军覆没呀。
师:既然大家不知道什么是倒数?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几道练习题。
(出示图片) 1、出示下列习题。
4/5×5/4= 6/7×7/6= 1/8×8= 2/3×3/2= 5×1/5= 2/9×9/2= ,第二列的同学依次站起来回答,全部回答正确,掌声送给他们,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3)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长作好记录.完成后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已经有了想法,其他小组要加油了.好,都记录好了,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第四小组的组长你说,说的真不错,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没有,对,这些算式的特点有两个:我们一起再说一遍,①乘积都是1. ②算式中分子和分母都调换了位置。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倒数的概念,同桌利用上面的算式(5/4的倒数是4/5,4/5的倒数是5/4,4/5和5/4互为倒数)相互说一说你对倒数具备的理解。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彩色粉笔)师:那么我们刚才认识了倒数的概念,如何去找一个数的倒数呢?这么多同学举手,我提问一个,你来说,说的非常好,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就可以了。
说的好,还要用的好,下面我们小试牛刀,给大家出几道练习题,试试看,同学们能不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出示卡片)生:欢呼雀跃(表现出极其热情的表情)。
师:4/5的倒数是(),7/5的倒数是(),6的倒数是(), 1/2的倒数是()。
全都会做?那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写到黑板上。
其他同学当裁判,看他们写的对不对,这几个同学都写完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5的倒数是5/4,7/5的倒数是5/7,6的倒数是1/6,1/2的倒数是2/1 ,这个答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这么多同学有不同意见啊!好,最后一位同学你来说一下你的答案,2,你呢?还是2,对,答案是2,为什么不是2/1呢?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因为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化简,2/1还可以继续化简为2,所以呢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化简到底。
现在同学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了,可老师现在碰到了一个难题,有人问老师数字0和数字1的倒数是多少?老师有点不知道,大家能帮老师这个忙吗?帮老师找到这个答案,好不好?小组内先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后请举手告诉老师,时间到,第一小组最先完成,组长说一下,他们一致认为数字0没有倒数而数字1的倒数还是1,大家有不同意见吗?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回答的非常好,0没有倒数因为0×0=0,根据倒数的概念判断,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所以0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概念我们不难判断,1的倒数还是1.看来大家对倒数的概念已经理解了,老师很高兴。
板书: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意义以及求倒数的方法,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请看:(一)3/5的倒数是(),③、5/2的倒数是()。
6的倒数是()(二)判断题。
1、1没有倒数。
()。
2、0的倒数是0()。
3、5/3是倒数。
()4、因为3/4×4/3=,所以4/3是倒数。
()5、因为1/4+3/4=1,所以1/4和/4互为倒数。
()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完了,你来说一说你的答案,和他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没有,这节课你们是真学会了,真棒,老师为你们高兴(伸大拇指)。
同学们,本节课即将结束,大家在本节课中学到了那些知识?请你用:请你用:“我最高兴的是??,令我最思索的是??,令我最想说的是??,令我最满意的是??”中的一句或者多句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一下。
生1:令我最高兴是本节课我认识了新的一种数-----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