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课堂笔记1.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发出火焰,生成固体。
氯气是色气体。
钠是具有的固体。
2. 离子是原子或。
带的离子称为。
带的离子称为。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取决于的数目。
离子与原子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来实现。
3.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大多数物质是由构成的;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硫酸铜是由和构成的。
4. 把具有相同(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
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多种。
5.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氢元素也有3种同位素原子,分别称、、。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 (嘉兴中考)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
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 元素符号不同B. 原子质量不同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2. (乌鲁木齐中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大,原子小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3. X、Y、Z三种原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A. 同一种原子B. 同一种元素C. 不同类元素D. 不同类原子4. (荆州中考)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离子5.下列微粒中,既无电子也无中子的是()A.H B.He C.H+ D.Li+6.2016年12月,中国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氚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0 B.1 C.2 D.37. 下图中的四种原子模型,与其他三种原子不属于同位素原子的是()8.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B.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9.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第二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下册
《原子结构的模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原子结构的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的组成及其结构模型,理解原子内部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掌握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理解原子内部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对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程度,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撰写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短文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测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测试,评价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图片、动画演示等方式,讲解原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重点讲解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基本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原子内部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原子结构模型教具,加深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模型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撰写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短文等,巩固所学知识。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金金属箔
[1]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本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原子内有较大的间隙。
。
[2]有小部分改变本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α粒子受到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作用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自从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了金属箔后,使人 们对原子内部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 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更接近了它的本质。
2.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模型 (西瓜模型)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金金属箔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问题思考: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 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产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产生了变化, 在产生化学变化时,原子产生了变化
原 子
原子核 (+)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说一说:以氧原子为例解说原子的结构
电子:8个,带8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日期
教学
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
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2、质子、中子核电子的质量比较
质子、中子的质量大小几乎相等。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读图】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
3、一杯水--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夸克
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是十分抽象的,了解它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原子结构的猜想是在不断的实验发现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从实验中去猜测一下有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是如何在不断地了解未知世界的,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
了解了多种复杂的原子结构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困惑,到底需要了一些什么知识,应该有一定的小结。
--发现电子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介绍】实验:α粒子轰击原子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小结】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模型的建立1.道尔顿: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
2.汤姆生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提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
3.核式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
4.分层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即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5.电子云模型:20 世纪20年代以来,科学家又建立了原子结构的电子云模型,即电子绕核高速运动时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在一个确定的时刻不能精确地测定电子的确切位置。
巩固基础1、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的电子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C、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D、α粒子会激发盒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2、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A原子核B.质子C.电子D中子3、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问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①②③ B. ③②①C.②③①D. ①③②4、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的构造,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
他们使用原子模型来表示原子并用实验来校正模型。
其中提出“分层模型”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 B.卢瑟福C.波尔D道尔顿二、原子核内的秘密(质子、中子、电子)1.原子的结构(1)基本构成:原子是由一个居于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3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D. 中子数
2、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约
有20亿之多”,这里的“铁”是指 ( B)
A 钢铁
B 铁元素
C 铁原子 D 铁离子
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质子数 中子数
M
8
8
N
8
8
P
11
12
Q
17
18
核外电子数 8 10 11 17
1)表示元素的种类有 3 种,属于同 种 元 素 的 是 M、N。 ( 填 字 母 ) 2)表格中有 4 种不同的微粒。
宏观
2、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微
3、分子由——原子 构成。
观
一氧化碳是由 一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一氧化碳由 氧元素和碳元素 组成的;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 的。
元素的三条特征:
1、元素是宏观的集合概念。 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
2、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质子数 决 定。 3质、。宏观元素组成物质,微观粒子构成 物
4、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①___②___⑤___ ,其中_②___是化学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__⑥___和__④___构成的。 (2)元素的种类由_③____数决定; (3)镁和镁离子因具有相同的__③____数,故属于同种_⑧____, 又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④___数,故属于两种不同的微粒。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3课时
1、金刚石和石墨是由 碳原子构成。
金刚石微观 结构模型
碳原子 石 墨 微 观
结构模型
2、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 呢?实心球模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实结构?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 学说,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 们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 电子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原子也具有 复杂的内部结构,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8 个质子,___ 9 个中子; B原子核中有___
10个中子。 C原子核中有___ 8 个质子,___ 中子数不同 质子数相同
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原子
电子 质子 中子
1 1H
氕
H
2 1H
氘
D
T
3 1H
氚
氢原子
重氢原子
超重氢原子
同位素原子的符号表示方法: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
元素符号
a+b a
X (a--质子数、b--中子数)
4、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构成
构成碳原子的粒子有6个质子,8个中子和 6个电子。其中6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了原 子核作为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 空间内绕核做高速运动。
碳原子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质子
碳原子
6个电子
8个中子
二、选择题: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一、填空:
练习
电子 1.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_____, 丹麦科学家玻尔提出了______ 分层 模型。 原子核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______ 和核外带负电荷的_____ 电子 构成。原子核一般又 质子 和______ 中子 两种更小的微粒构成。原子 是由_____ 原子核 上。 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 3.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这种原子的 11个质子,___ 11 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内一定有___ 11 核电荷数为_______ 。
2.3 原子的结构模型(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2019杭州初二章测)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下列排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A. ①③②⑤④B. ①②③④⑤C. ①⑤③②④D. ①③⑤④②【答案】A【解析】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②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④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故选:A2、(2019浙江初二期末)根据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自从丹麦科学家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模型后,许多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到了核外电子排布的许多规律。
其中最基本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288”规律,即当一个原子核外有许多电子分层排布时,先排第一层且最多排两个,再排第二层且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当最外层电子排满时,该原子(或离子)是最稳定的。
一般,当其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这种原子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显示出金属性: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时,该原子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显示出非金属性。
如图所示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1)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元素名称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2)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3个电子而成为________离子,显性(3)该元素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元素【答案】(1)氧O (2)6 得到阴非金属(3)非金属【解析】(1)质子数为8的原子是氧元素,氧元素的符号为O;(2)最外层为6个电子,根据题目信息知道容易得到电子,称为阴离子,显非金属性(3)既然显非金属性,那就是非金属元素喽,故答案为:(1)氧O (2)6 得到阴非金属(3)非金属3、(2019浙江初二期中)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如图所示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1)甲是(2)在氮气、水、汞、氯化钠、铁,这五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3)二氧化碳是由(填具体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答案】(1)原子(2)汞、铁氮气、水(3)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解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汞、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氮气、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3)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第二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下册
《原子结构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基本知识的理解,加深对原子模型的认识,并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原子结构的模型》课程内容,了解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概念,并准备回答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基础问题。
2.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听讲,记录教师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讲解内容,包括原子模型的历史演变、不同模型的特点等。
3. 实践操作(1)制作原子模型:学生需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如乒乓球、吸管、橡皮泥等)制作简易的原子模型,并标明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位置。
(2)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制作的原子模型,讨论不同模型之间的异同,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子结构。
4. 课堂作业完成一份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的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作业要求(1)预习准备: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2)理论学习:学生在听讲过程中要认真做笔记,确保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
(3)实践操作:制作的原子模型要符合科学原理,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模型的制作和讨论。
(4)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字迹工整,答案准确。
四、作业评价(1)评价标准:根据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课堂听讲的表现、实践操作的成果以及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小组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作业反馈(1)反馈形式: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反馈。
(2)问题解答: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进行解答和指导。
(3)后续跟进: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需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进和辅导。
第3节_原子结构模型1[1]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 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 了中性原子。
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 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 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 回来
α粒子轰击原子
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理科班教案—翁海斌
思考:
原子种类 氢原子 氦原子 碳原子 氮原子
分析下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核电荷数 1 2 6 7 质子数 1 2 6 7 中子数 0 2 8 7 核外电子数 1 2 6 7
铝原子 硫原子
氯原子 铁原子
13 16
17 26
13 16
17 26
14 17
20 30
理科班教案—翁海斌
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
理科班教案—翁海斌
汤姆生 1.________发现了电子. 2.卢瑟福认为,原子是由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 原子核 电子 _______,与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______构 行星 成的.这种原子模型又叫______模型. 玻尔认为,电子是分层按一定轨道绕核高速运 分层 动的,这种原子模型又叫______模型. 3.研究原子核结构的一种方法:用 高能量的粒子 ________________撞击、打碎核. 可以发 质子 中子 现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不显 4.原子是呈电中性的,即原子____(显、不显) 电性.
13 16
17 26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 不一定 (2)质子数与中子数________ (一定、不一定)相等. 中子 (3)个别原子内可以没有_____。 质子 (4)元素不同,____数一定不同.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引导、任务解决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的局限性及建立的依据。
2.知道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现象建构正确的核式结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方法模拟各种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修正旧模型得出新模型的逻辑分析能力。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发展比较感受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史学习体会和感受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是曲折的,人们通过质疑、实证和反思不断的推翻旧观点建立新观点。
2.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构建体会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朝真理迈进的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于科学史的发展理清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及模型的特点。
2.难点:模拟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利用类比法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本质。
三、教学和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分层结构模型”和电子云模型。
对于微观粒子的模型构建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旧的原子结构模型碰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就需要修正而使之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
由于微观粒子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因此需要借助模型、视频和一些直观化的器材帮助学生构建抽象思维能力。
课堂中需要借助类比法建构模型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思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学生思考、观察、回答:圆的、实心的。
学生对比结合模型的特点把这种模型叫做实心球模型。
【质疑】如果不可师展示下图模型。
4.汤姆生提出的模型是不是全部否定掉道尔顿的模型? 5.请同学们结合这种模型的特点给这种模型起个名字。
模型。
以α粒子散射实验为载体揭示汤姆生模型不能揭示的现象,引发思考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模型。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4、 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①__②__⑤____ ,其
中__②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__⑥___和___④__构成的。
20
17
氯离子
17
17
20
18
失电子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形成原因:原子
带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得电子
) 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 和 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的。
金属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失__去__电子,形 成_阳___离子。Ex:钠、镁、铝、铁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夸克
四、随堂练习
1.原子核(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B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α粒子散射实验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中 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 绕太阳运动那样。“行星模型”
第三节_原子结构模型
①元素只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②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
③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
氧48.46%,硅26.30%,铝7.73%,铁4.75%
2014-4-14
元素
定 义 区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 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和大小 2.元素是宏观观念 3.元素只能组成物质 4.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 和质量保持不变
氧元素的三种原子的原子
核的差异:
8个质子 8个中子
8个质子 9个中子
8个质子 10个中子
2.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 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练习
三氧化二铝和四氧化三铁中各含 什么元素?其中相同的元素是 什么? 答案:三氧化二铝中含铝元和氧 元素,四氧化三铁中含铁元素 和氧元素。相同的是氧元素。
讨论: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有
什么不同?这与物质结 构有什么关系?
结构 性质
总结:
1、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 表达式。 2、理解离子、阴离子、 阳离子的概念。 3、构成物质的微粒。
+12
2 8 2
2014-4-14
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在化学反 应中易得到电子
3、非金属元素
O
+8 2 6
Cl
+17
2 8 7
2014-4-14
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气体元素氖的原子 (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了和氩原子 ) (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
电子层结构相似的阴离子
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分 解为两种或更多种物质 1.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另一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 水、二氧化碳 2.酸、碱、盐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_原子结构的模型.doc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发展史1、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道尔顿)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实验过程一一用带正电荷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金箔(a)4、玻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5、现代科学理论:“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 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二、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担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
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声里的一粒芝麻。
二、原子核的结构⑴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⑵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有中子⑷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5)原子的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典型例题】例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例2.有下列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有 ______________ ,带负电荷的有__________ ,不带电的有____________ ;在同种原子中,粒子数目一定相同的是 ______________ (质子和电子)。
例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1
第2章第3节《原⼦结构的模型》教案1《第3节原⼦结构的模型》教案⼀、教学⽬标了解原⼦的构成、原⼦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模型的思想。
⼆、教学重点原⼦的构成、原⼦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难点对原⼦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课前预习1、原⼦结构模型的建⽴与修正(1)1803年道尔顿--实⼼球原⼦结构(原⼦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球)。
--发现原⼦。
(2)1897年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是⼀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嵌在中间。
--发现电⼦。
(3)1911年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绕原⼦核运⾏。
(4)1913年波尔--“分层模型”:电⼦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云模型”--电⼦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2、科学家最终发现原⼦核是由更⼩的两种粒⼦——和构成。
3、科学家们⼜对质⼦和中⼦的构成进⾏研究,发现它们都是由更⼩的基本粒⼦——构成。
⼆、新课教学(⼀)原⼦结构模型的建⽴与修正(⼆)对学⽣的课前预习1进⾏检查并重点介绍1、实验:α粒⼦轰击原⼦2、图原⼦模型⼩结:建⽴模型是⼀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使学⽣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法。
思考:氦原⼦核外有2个电⼦,你能建⽴⼀个氦原⼦的模型吗?(⽤图表⽰)⼩结:原⼦是由居中间的带电的和其外的带电的构成的。
(三)揭开原⼦核的秘密1、原⼦核⼜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原⼦核是由更⼩的两种粒⼦和构成的。
它们的情况是。
讲述:核电荷数:原⼦核所带的电荷数,⼀个电⼦带⼀个单位的负电荷,⼀个质⼦带⼀个单位的负电荷;2、试阅读书本P10请⽐较原⼦中电⼦、质⼦、中⼦的质量⼤⼩?⼩结:3、【读表】思考:在原⼦中哪些数⽬总是相等的?(1)(2)(3)4、质⼦、中⼦都是由更微⼩的基本粒⼦构成的。
5、【读图】⼀杯⽔的微观层次分析⼀杯⽔----------三、课堂练习1、原⼦结构中,下列等式成⽴的是( )①中⼦数=质⼦数②核电荷数=电⼦数③质⼦数=电⼦数④核电荷数=中⼦数A.①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原⼦结构中⼀定含有的微粒是( )A.质⼦、中⼦、电⼦B.质⼦、电⼦C.质⼦、中⼦D.中⼦、电⼦3、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茨、威尔茨克,他们对有关原⼦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要点详解知识点1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1.汤姆生的模型(又叫西瓜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即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因此,他提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有人形象地把该模型称为“枣糕模型”或“西瓜模型”。
2.卢瑟福的模型(又叫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极个别的α粒子被(如图所示)。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行星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3.玻尔的分层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如图所示)。
4.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例1 (绍兴中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知识点2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和中子构成的。
(2)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如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氧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科学上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故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其核外电子数也为8。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如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而中子数为12,两者并不相等;而普通氧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8,两者相等。
(3)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
如普通氢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没有中子。
3.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比较(1)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的质量:(2)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一个质子的质量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1834倍,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的比重极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说明科学家们又对质子和中子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例2 (威海中考)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知识点3 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
说明原子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的原子集团。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2)离子分类①阳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阴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3)离子的形成:一般来说,金属原子容易最外层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容易电子变成阴离子。
说明①离子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②原子变为离子后元素种类不变。
因为其质子数不变,改变的是电子的数目。
即在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离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电子的得失,从而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因所带电荷不同而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
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改变的只是核外电子。
(4)原子与离子的比较例3 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A.a+m+n B.a-m-n C.m+n-a D.m-n-a知识点4 元素和同位素1.元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
说明①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或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都为10,但它们不是同种元素。
③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2.同位素(1)定义: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说明①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②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如汞元素就有七种稳定的同位素原子。
(2)同位素原子的表示方法: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常用原子符号()表示,其中X表示原子种类,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如氢有氕(■■11H)、氘(■■21H)、氚(■■31H)三种同位素原子。
(3)同位素原子的应用: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喂含有同位素的饲料,跟踪牛的消化吸收情况;化学分析(中子法);用于古董鉴定(如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金属厚度侦测器等。
例4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32He和42He是两种不同的元素B. 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C. 32He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D. 42He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易错点拨易错点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例5 法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只由4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说法正确的是()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是一种特殊的氢分子C.在周期表中它与氢元素占有同一位置D.该粒子失去一个中子后显正电综合应用例6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进行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巩固提升1.月球上存在着一种丰富的新能源氦3。
已知氦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1和2 B.2和3 C.3和1 D.3和32.(威海中考)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①原子中的电子数;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不相等C.Mg2+比Mg活泼D.电子层数相同4.在化学发展史上,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拥有“原子之父”的美誉。
在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三个主要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点中不确切的是()A.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 (毕节中考)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6.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
如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
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填空。
(1)m(Na)m(Na+)。
(2)r(Cl)r(Cl-)。
(3)r(Na)r(Cl)。
(4)r(Na+)r(Cl-)。
参考答案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要点详解】知识点1:枣糕核式结构少数弹回原子核正负例1 (1)乙(2)ABD知识点2:质子不带电质子数中子例2 C知识点3:原子团正负失去得到例3 B知识点4:核电荷数中子数不相同例4 B【易错点拨】例5 A【综合应用】例6 (1)不会原子核(2)B(3)C【巩固提升】1—5. BDADA6.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