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剂的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剥离强度检测方法

剥离强度检测方法

剥离强度检测方法剥离强度检测方法是用于评估材料或涂层与基材之间粘结性能的一种实验手段。

该测试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粘接剥离系统的强度,以便确定材料或涂层在实际应用中能否承受正常的剥离应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剥离强度检测方法。

1. 粘接强度测试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接头剪切或剥离试样施加剪切或拉力来评估粘接强度。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剪切测试,测试过程中加工好的粘接接头试样被放置在一个夹具中,然后施加垂直于接头平面的力,以剥离接头。

通过测量所需的力和实际剥离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剥离强度。

2. 圆柱颗粒粘结破坏测试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器件表面的颗粒分散体在剥离过程中的粘结强度。

在测试中,颗粒分散体被涂覆在一个圆柱体上,然后使用剥离夹具将它们从基底上剥离。

通过测量剥离的力和颗粒分散体的面积,可以计算出颗粒分散体的剥离强度。

3. 剥离试验仪:剥离试验仪是一种常用的剥离强度检测设备,它通常用于评估胶粘剂、塑料薄膜、金属涂层等材料和涂层的剥离强度。

试验仪通常包括夹具、示值器、驱动装置等部件。

通过将试样放置在夹具上,然后施加力以剥离试样,可以测量剥离强度。

4. X射线衍射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和粘结性能。

在测试中,通过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确定涂层与基材之间的晶格常数、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情况,从而评估粘结强度。

5. 显微镜观察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使用显微镜对剥离界面进行观察,以评估粘接剥离系统的剥离强度。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剥离界面的形貌、裂纹形成情况等来判断粘接剥离的强度。

总结起来,剥离强度检测方法涵盖了机械测试、物理测试和显微观察等多种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估材料或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结性能,从而为材料选择、工艺优化以及产品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剥离强度检测方法

剥离强度检测方法

剥离强度检测方法引言:剥离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与其它材料或基底之间的粘附强度。

剥离强度检测方法的研究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剥离强度检测方法,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剥离强度检测方法之剥离试验法剥离试验法是最常用的剥离强度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施加垂直于材料表面的力,将被测材料与基底分离,从而测量剥离强度。

常见的剥离试验法包括剥离试验机法和剥离粘带法。

1. 剥离试验机法剥离试验机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剥离强度的方法。

它通过将被测材料与基底夹持在剥离试验机上,施加垂直于材料表面的力,使其分离。

通过测量施加的力和分离的距离,可以计算出剥离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剥离强度测试,如涂层材料、粘合剂等。

2. 剥离粘带法剥离粘带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剥离强度检测方法。

它利用粘带的粘附性将被测材料与基底粘合在一起,然后迅速剥离粘带,从而测量剥离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粗糙度较小的材料,如薄膜、纸张等。

二、剥离强度检测方法之拉伸试验法拉伸试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剥离强度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施加拉伸力,使被测材料与基底分离,从而测量剥离强度。

常见的拉伸试验法包括剥离试验机法和拉伸粘带法。

1. 剥离试验机法剥离试验机法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通过施加拉伸力,使被测材料与基底分离。

通过测量施加的力和分离的距离,可以计算出剥离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剥离强度测试,如胶粘剂、涂层材料等。

2. 拉伸粘带法拉伸粘带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剥离强度检测方法。

它利用粘带的粘附性将被测材料与基底粘合在一起,然后迅速施加拉伸力,从而测量剥离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粗糙度较小的材料,如薄膜、纸张等。

三、剥离强度检测方法之压缩试验法压缩试验法是一种间接测量剥离强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施加压缩力,使被测材料与基底发生剥离,从而间接测量剥离强度。

常见的压缩试验法包括剥离试验机法和压缩粘带法。

1. 剥离试验机法剥离试验机法在压缩试验机上进行,通过施加压缩力,使被测材料与基底发生剥离。

剥离试验

剥离试验

(1)试样制备 组成 T 剥离试样的被胶接材料必须是挠性材料,并被弯曲成 90°也不会出现破裂。通 常是由两块厚度相同的同一种金属加工而成的薄板胶接在一起制成。这金属材质与薄板厚度 在胶黏剂标准中都有规定。厚度应均匀,以不超过 0.3mm 或 0.5mm 的 LY12CZ 铝合金薄板居 多。按有关胶接工艺技术文件,选定薄板的材质与厚度,以及胶黏剂层厚度。当没有明确规 定时,则选胶层平均厚度在 0.2mm 以下,厚 0.3mm 的 LY12CZ 铝合金薄板。除非另有规定, 试样尺寸,长 200mm,宽 25mm±0.5mm。施加胶接压力不应少于 1MPa。若在压机上加压,则 试样上方应覆盖一张邵氏硬度(A)约 45,厚 10mm 的橡胶板,压力控制在 0.7MPa(或按供 需双方规定)。每块试片整个宽度涂胶,涂胶长度为 150mm。试样必须平整,扩大试样件裁 切成标准试样时,不能使试样胶接部分变形与破坏。若直接制备试样时,必须清除四周余胶, 且沿宽度方向胶接面的错为不大于 0.2mm。每批试样数量不应少于 5 个。 (2)试验条件整个试验时,试验室温度应控制在(23±5)℃,对温,湿度特别敏感 的胶黏剂,则应控制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5±5)%。 (3)试验从试样制备好到试验之间的最短停放时间为 16h,最长为-个月。试验前试样 应在试验环境下停放 0.5h 以上。测量试样上 5 处的宽度与厚度,宽度测量精确到 0.1mm, 厚度精确到 0.01mm。将试样自由端剥开 10mm,对称地夹持在上,下夹持器中。试验过程中, 试样夹持部分不能滑移。以(100±10)mm/min 的速度加载,按 T 方式剥离试样,试样玻璃 长度至少要有 125mm,自动记录装置应同时绘出试样剥离负荷曲线。并注意破坏形式,即黏 附破坏,内聚破坏或被粘物破坏。用精确到 0.1cm 的平面求积仪测量 BCEF 的面积,用精确 0.5mm 的直尺测量底线长度,底线所反映的试样剥离长度在 70mm 左右.以平均等高线计算剥 离强度时,等高线精度不应低于 1mm。 4、结果评定 剥离强度可按求积仪法与等高线法两种方法计算。采用等高线法计算时,剥离长度至 少要 100mm,但不包括起始的 25mm,划出一条估计的等高线力的平均值。代表同一性能的试 样个数不少于 5 个,试验结果一最小值,最大值与算术平均值表示,取值小数点后一位,并 注明破坏类型与数量。 5、影响因素 (1)剥离强度计算方法 关于剥离强度计算方法 GB2791-81 中规定了求积仪法与划等高线法。另外还有读数法 与峰值法。对剥离力波动不是很大的曲线,这四种方法可以的得到相同的试验结果.但是若曲 线变动大,则应采用求积仪法处理。在计算剥离强度时,均应将剥离曲线上的第一个峰值去

剥离强度国标

剥离强度国标

剥离强度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791-1995代替 GB 2791,81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Adhesives,T peel strength test method for a flexible-to-flexible test specimenassembly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20批准 1996—08—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挠性材料与挠性材料粘合的胶接试样T剥离试验装置、试样制备、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的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由二种相同或不同挠性材料组成的胶接试样在规定条件下的胶粘剂的抗T剥离性能。

2 引用标准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3 原理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胶接的T剥离试验是在试样的未胶接端施加剥离力,使试样沿着胶接线产生剥离,所施加的力与胶接线之间角度可不必控制。

4 装置4(1 拉伸试验装置具有适宜的负荷范围,夹头能以恒定的速率分离并施加拉伸力的装置。

该装置应配备有力的测量系统和指示记录系统。

力的示值误差不超过2,,整个装置的响应时间应足够地短,以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为宜,即当胶接试样破坏时,所施加的力能被测量到。

试样的破坏负荷应处于满标负荷的10,,80,之间。

4(2 夹头夹头能牢固地夹住试样(见图1b)。

图1 挠性材料与挠性材料粘接件T剥离试验5 试样5(1 被粘材料挠性材料的厚度要以能承受预计的拉伸力为宜,厚度要均匀,不超过3 mm,并能承受剥离弯曲角度而不产生裂缝。

其尺寸要精确地测量并写入试验报告。

除另有规定外,试样尺寸:长200mm,宽25?0(5mm,(见图la)。

5(2 试样制备按胶粘剂的产品说明书进行试样的表面处理和使用胶粘剂。

在每块被粘试片的整个宽度上涂胶,涂胶长度为150 mm。

注1:得到边缘清晰的粘接面的适宜方法是在被粘材料将被分离的一端放一片薄条状材料(防粘带),使不需粘合的部分试片不被胶粘剂粘住。

ASTM-D3330剥离强度测试标准中文版

ASTM-D3330剥离强度测试标准中文版

压敏胶带剥离强度测试标准1. 范围1.1 这些测试方法主要用于压敏胶带剥离强度的测试。

1.1.1 方法 A:单面胶从标准钢板或其他类似表面的平板上180°剥离的测试方法。

1.1.2 方法B:单面背衬胶粘性的测试方法。

1.1.3 方法C:双面胶与标准钢板粘性的测试方法。

1.1.4 方法D:单面胶或双面胶与离型纸的粘性的测试方法。

1.1.5 方法E:无基材胶带与标准钢板的粘性的测试方法。

1.1.6 方法F:单面胶与标准钢板90°剥离的测试方法。

1.2 这些测试方法是给定压敏胶带粘性测试的统一评定方法,这评定可以针对一卷,两卷之间或一批。

1.3 不同的基材和(或)胶质都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这些方法不适用不统一的胶质。

1.4 这些测试方法不适用于一些相对硬质的基材、衬里或在低强度下高粘性背胶的测试。

这些特性对测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不能真正代表粘力。

1.5 测试数值用 IS 或英寸—磅做为单位,在每个单位系统中数值的规定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系统必须使用自己的单位。

1.6 这些标准没用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所有安全隐患。

标准使用者有义务去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操纵规则。

4. 测试方法概要4.1 方法 A——单面胶 180°剥离——用可控压力把胶带粘贴到标准测试板上。

测试时,以恒定的速度180°角从测试板上剥离。

4.2 方法 B——单面背衬胶的粘性——胶带式样一粘贴到测试钢板上,取另一式样粘贴到式样以的背面,然后按方法A 进行测试。

4.3 方法C——双面胶4.3.1 表面粘性——把双面胶的正面贴到不锈钢板上,衬里面朝外。

撕去衬纸,贴一层 0.025mm(0.001in)的聚酯薄膜,接下来按方法A 进行测试。

4.3.2 衬里粘力——在双面胶的正面贴上0.025mm 的聚酯薄膜,然后撕去衬纸贴到不锈钢板上。

接下来的测试同方法A。

4.4 方法 D——测试离型纸胶带(单面或者双面)的粘性——把胶带粘贴到测试钢板上,衬里面朝外。

压敏胶粘带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压敏胶粘带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压敏胶粘带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压敏胶粘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粘接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和剥离性能。

其中,剥离强度是评价压敏胶粘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将胶带从物体表面上剥离下来的情况,而胶带的剥离强度决定了粘附和剥离的难易程度。

为了准确测量压敏胶粘带的剥离强度,需要使用相应的试验方法。

一、试验原理:压敏胶粘带90°剥离强度试验是指将一段胶带粘贴在试样上,然后以90°的角度将其从试样上剥离下来,并在剥离过程中测量剥离的力,反映了压敏胶粘带的剥离性能。

试验的关键在于控制剥离角度和速度的一致性,以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

二、试验步骤:1.准备试样将胶粘带剪成一定长度,粘贴到试样表面,确保贴合良好,并使用压力辊压实。

注意,试样表面需清洁干燥,没有灰尘或污垢。

2.固定试样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的夹具上,确保试样的贴合面与夹具平行并且垂直于拉伸方向。

调整夹具,使胶粘带的剥离方向与试验机运动方向一致。

3.设置试验条件根据试样的特性和试验要求,设置试验机的拉伸速度和加载范围。

一般来说,拉伸速度为30.5 cm/min,加载范围为0至400 N。

4.进行试验开始试验前,将试验机的钳口合拢到胶带的一端,然后开始拉伸试验,直至胶带完全剥离。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拉伸的力和位移。

5.计算剥离强度根据试验结果,计算胶粘带的剥离强度。

剥离强度的计算公式为:剥离强度=剥离力/胶带宽度。

三、试验注意事项:1.胶粘带的粘贴质量和贴合质量对试验结果有影响,所以需要确保试样表面干净、干燥,并且胶粘带贴合完全。

2.实际试验过程中,需保证剥离角度和速度的一致性。

剥离角度一般使用90°,可以借助夹具来固定角度。

剥离速度可以使用试验机的自动速度控制模式。

3.在试验过程中,需保持试验机的稳定,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胶带的剥离过程是否均匀。

如果发现胶带剥离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如剥离力突然增大或减小等,应重新进行试验。

gjb 446-1988 胶粘剂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jb 446-1988 胶粘剂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jb 446-1988 胶粘剂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胶粘剂90°剥离强度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胶粘剂在剥离过程中的强度。

以下是试验方法的步骤:
1. 准备材料和设备:需要胶粘剂样本、剥离力测量设备(例如剥离强度试验机)、钢板、夹具等。

2. 样本制备:将胶粘剂涂在两个样本之间的钢板上,通常使用的涂布方法有刮涂法、滚涂法等。

确保涂布均匀且胶粘剂与钢板之间没有气泡或空隙。

3. 样本固定:将制备的样本夹在剥离强度试验机的夹具中,确保样本固定牢固。

4. 进行试验:在试验机的控制下,以固定的速度沿着标准的90°剥离角度施加剥离力,直到胶粘剂样本完全剥离。

试验机会记录下剥离过程中的力值。

5. 计算剥离强度:根据试验机记录的剥离力值,计算出胶粘剂的90°剥离强度。

通常,剥离强度被定义为样本剥离时的平均力值。

需要注意的是,胶粘剂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可能会因不同的标准或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进行试验时应参考相应的标准或方法。

热熔胶产品的剥离强度的测试及影响因素

热熔胶产品的剥离强度的测试及影响因素
剥离强度定义:
是指胶粘制品在适当的外力和足够的时间进行粘合后与被粘物表面形成抵抗粘合界面分离的一种力。
一、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
1、180o和90o剥离测试
180o剥离测试方法最常见,剥离测试操作简单方便,测试结果分散性小。由于剥离强度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各国都已经制定了标准化的测试方法。美国的国家标准为ASTM D1000-66 和ASTM D3330M,美国的压敏胶粘带协会PSTC制定的测试标准为PSTC-1(单面胶带)和PSTC-3(双面胶带)。欧洲制定的测试标准为AFERA4001。日本的国家标准为JIS ZO237-8。我国制定的180o剥离强度测试方法标准为GB2792-1998。各国的测试标准中所规定的测试条件和要求都不完全一致。为了促进世界各国之间胶粘制品的贸易和技术交流,世界上主要的几个胶粘剂协会已经制定了180o剥离强度测试方法的国际标准。
c、测试温度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热熔胶都是一种粘弹体,符合时温等效原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180o剥离强度测试时,不仅所测得的剥离强度值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破坏类型也会不一样。胶粘剂的这种变化主要是有胶粘剂的粘弹性行为所决定的。因此,各国在制定180o剥离强度测试标准中,对温度也作了严格的规定。一般是室温23o±2。
1、界面粘合破坏
完全界面破坏发生的明显标志是剥离破坏后胶粘制品与被粘物表面干净地分离,没有任何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残胶留在被粘物表面上,也没有任何肉眼观察到的被粘物留在胶层表面。因此,只有发生完全的界面破坏时所测得的剥离值才能真正表征界面粘合力时剥离破坏后被粘物表面和基材明显地残留一层胶粘剂就是内聚破坏。
热熔胶产品的剥离强度的测试及影响因素
两个被粘物使用热熔胶粘合后,在存放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以下两种类型的外力作用而被破坏:一是端部受到剥离应力的作用而翘起,甚至被撕开,破坏常常发生在胶粘剂的界面附近,主要受到胶粘剂与被粘物表面的范德华力的大小制约;二是受到持久的剪切应力作用而脱开。常常发生在胶粘剂的内部,主要决定于胶粘剂本身的范德华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得内聚力。第一种力我们通常用剥离强度的数值来表征它们,而第二种力我们用剪切蠕变的大小即持粘力的数值来表征它们。

胶粘剂和粘接的试验方法

胶粘剂和粘接的试验方法
压缩剪切试通常也用,ASTM D2182(金属对金属粘接压缩剪切强度测定方法)对试件与搭接剪切的相似性和压缩剪切试验设备进行了说明。ASTM D905(粘接接头压缩剪切强度测试方法)是测定木材(硬木等)剪切强度的试验。ASTM E229是测定扭转剪切强度和扭转剪切模量的试验。如果试件合适,且加荷时同心度良好,则在E229中胶层比搭接剪切试验应力分布更均匀。
ASTM D3167是测定胶粘剂浮辊剥离强度的试验。试件是由柔性被粘物与刚性的被粘物粘接而成,适用于测定半可挠曲的被粘物贴面粘接在硬质基材上的剥离强度。此法对验收和工艺控制特别有用,可作为ASTM D1781(爬鼓试验)的另一种可供选用的方法。此法由于剥离角度大,所以操作较严格。
ASTM D903是粘接接头的剥离或撕裂强度的测定方法,这是一个标准1800剥离试验,被粘物之一应有足够的柔韧性,以使它能折叠。测定时从较刚硬的基材(如相当厚度的金属、塑料、玻璃、木材等)上剥离下柔韧的箔、膜或带。此法主要用于测定胶粘带以及橡胶、织物、薄膜等弹性或柔软材料贴在刚性被粘物上的剥离强度。
(4)ASTM D3632-77(1982)——用氧压法对粘接接头进行加速老化的试验方法。
10.2淀粉物质
ASTM D1488-60(1981)胶粘剂中的淀粉物质的标准试验方法。
10.3灰分含量
美联邦试验方法标准175B,4032.1法——胶粘剂的灰分含量。
4剥离
剥离试验用于测定柔韧性胶粘剂承受局部应力集中的能力。剥离力被认为是作用在一条线上,即是线受力。被粘物越柔软,胶粘剂模量越高,则面受力就越趋于线受力,因此应力就很大。由于受力面积取决于被粘物与胶粘剂的厚度和模量,所以很难估算,故一般认为作用应力和破坏应力是线受力,即牛顿/厘米(N/cm)。对于薄片金属被粘物较为广用的是T -剥离试验(ASTM D1876)。在这种试验中负荷全部传给接头,因此测得的剥离强度比其他形式的剥离试验都低。

[GB-T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中华 ...

[GB-T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中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791-1995代替GB 2791-81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Adhesives,T peel strength test method for a flexible-to-flexible test specimen assembly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20批准1996—08—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挠性材料与挠性材料粘合的胶接试样T剥离试验装置、试样制备、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的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由二种相同或不同挠性材料组成的胶接试样在规定条件下的胶粘剂的抗T剥离性能。

2 引用标准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3 原理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胶接的T剥离试验是在试样的未胶接端施加剥离力,使试样沿着胶接线产生剥离,所施加的力与胶接线之间角度可不必控制。

4 装置4.1 拉伸试验装置具有适宜的负荷范围,夹头能以恒定的速率分离并施加拉伸力的装置。

该装置应配备有力的测量系统和指示记录系统。

力的示值误差不超过2%,整个装置的响应时间应足够地短,以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为宜,即当胶接试样破坏时,所施加的力能被测量到。

试样的破坏负荷应处于满标负荷的10%~80%之间。

4.2 夹头夹头能牢固地夹住试样(见图1b)。

图1 挠性材料与挠性材料粘接件T剥离试验5 试样5.1 被粘材料挠性材料的厚度要以能承受预计的拉伸力为宜,厚度要均匀,不超过3 mm,并能承受剥离弯曲角度而不产生裂缝。

其尺寸要精确地测量并写入试验报告。

除另有规定外,试样尺寸:长200mm,宽25±0.5mm,(见图la)。

5.2 试样制备按胶粘剂的产品说明书进行试样的表面处理和使用胶粘剂。

在每块被粘试片的整个宽度上涂胶,涂胶长度为150 mm。

注1:得到边缘清晰的粘接面的适宜方法是在被粘材料将被分离的一端放一片薄条状材料(防粘带),使不需粘合的部分试片不被胶粘剂粘住。

astm d903-98 胶粘剂剥离强度标准测试方法

astm d903-98 胶粘剂剥离强度标准测试方法

astm d903-98 胶粘剂剥离强度标准测试方法
ASTM D903-98是一种标准测试方法,用于测量胶粘剂材料的
剥离强度。

该测试方法详细描述了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测试的步骤和要求。

以下是ASTM D903-98的主要步骤概述:
1. 准备测试样品:通过裁剪或切割来制备具有特定尺寸的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应符合规定的尺寸要求。

2. 准备试验机:根据规范的要求,调整和校准测试设备,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定位测试样品:将测试样品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其与测试平台的接触完全和均匀。

4. 进行测试:在规定的速度下,逐渐施加剥离力,将胶粘剂从基材上剥离下来。

测试机将记录剥离强度和剥离曲线,并确定最大的剥离强度值。

5. 数据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和规范要求,分析和报告胶粘剂的剥离强度。

ASTM D903-98对测试条件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例如测试
速度、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控制。

这些条件和要求的目的是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以便进行有效的比较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ASTM D903-98是1998年的版本,以下一些年份的版本可能存在更新版。

未来使用时,请确认是否有最新的版本可供使用。

GBT 7122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 浮滚法已应助

GBT 7122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 浮滚法已应助

GBT 7122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滚法已应助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纳ISO 4578:1990《胶粘剂——高强度胶接件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

本标准与ISO 4578不同处:一是ISO 4578规定刚性被粘物的厚度为1.6 mm±0.lmm;而本标准规定刚性被粘物的厚度为2. 0 mm±0.1mm。

缘故是考虑到国内相应材料的厚度是2mm。

二是试验结果的要求。

ISO 4578规定报告出“每个试样剥离强度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考虑到国内具体情形,本标准则规定试验报告中除了要出“每个试样剥离强度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外,还要出“每组试样剥离强度的平均值。

”本标准首次公布于1986年,本标准首次修订于1995年。

本标准与修订前标准相比,其要紧技术参数没有变化。

只是取消了修订前标准“若无专门规定,金属试片的材质为LY-12CZ铝合金”的要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 7122-86。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托付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讲明。

GB/T 7122—1996ISO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标准协会(ISO成员团体)的世界性联合机构。

制订国际标准的工作通过ISO各技术委员会进行。

凡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项目感爱好的成员团体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

凡与ISO有联系的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也能够参加此项工作。

在所有电工技术标准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紧密合作。

各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寄发各成员团体造成后方可由ISO 理事会批准为国际标准。

按照ISO的程序,至少需要投票成员75%的赞成,方可认为该标准为ISO所赞成。

国际标准ISO 4857由ISO/TC61塑料技术委员会制订。

本版(第二版)取消和代替了第一版(ISO 4587:1979),对第一版稍作修订。

压敏胶粘制品剥离强度可以有多种测试方法

压敏胶粘制品剥离强度可以有多种测试方法

依据目的和要求的不一样,压敏胶粘制品剥离强度能够有多种测试方法。

最常用的有下述几种。

①180°剥离和 90°剥离试验主要用于测定胶粘制品对于较硬或较厚的被粘物的粘接力。

180°剥离测试所获得的数据比 90°剥离测试分别性小,操作上简易,故用得特别广泛, 90°剥离则使用得较少。

②T 型剥离试验主要用于测定胶粘制品对于较软或较薄的被粘物的粘接力或两胶粘制品之间的粘接力。

③ 圆筒型剥离试验与用于蜂窝夹芯板的爬鼓剥离试验近似,主假如用于测定胶粘带的快速解卷力。

因为绝大部分压敏胶粘制品都是用于各种金属、塑料、水泥制品、纸制品等硬或厚的被粘物上,所以 180°剥离强度已成为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品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习惯上已经将此强度看作压敏胶粘接力大小的标记, 180°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在很多国家已经标准化。

我国也已参照其余国家的标准,并依据国内相关公司的现有测试标准制定了压敏胶粘带 180°剥离强度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

国家 GB/T 2792-1998测定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的方法以下。

( 1)试验装置压辊是橡胶包覆的直径(不包含橡胶层)约84mm、宽度约45mm 的钢轮子;包覆橡胶硬度为 80°±5,°厚度约 6mm;压辊的质量为 2000g±50g。

( 2)试验机拉力试验机应使试样的损坏负载在满标负荷的 15%-85%之间。

力值示值偏差不该大于 1%。

试验机以降落速度 300mm/min±10mm/min 连续剥离。

拉力试验机应附有能自动记录剥离负荷的画图装置。

( 3)试样①胶粘带宽度有20mm± 1mm、25± 1mm两种,长度约200mm。

②试验板长度为125mm± 1mm,宽度为 50mm± 1mm,厚度。

试验板材质为 GB/T 3280规定的 0Cr18Ni9 或 1Cr18Ni9Ti。

胶粘剂最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

胶粘剂最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

B、压缩剪切强度测试方法: 该法用于厚的非金属板材的胶接强度测试。
3、胶接头抗剪强度的因素。
A、胶粘剂的应力集中:由于胶接头的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剪切加载测试中应力集中在搭接头的端部,渐渐地引起破坏。
B、被粘物和胶粘剂的影响:被粘物的模量E和厚度越大,则应力集中系数越小,胶接头的抗剪强度越大。胶粘剂模量高,应力集中严重,胶接头的抗剪强度就越小。
(二)、剥离和不均匀扯离强度
1、剥离强度:当应力集中在试片胶缝边缘时的拉伸强度。刚性材料(如金属)与柔性材料如橡胶、织物胶接时,需测定剥离强度。
2、剥离强度和不均匀扯离强度的测试方法:
2.1、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T”型180度剥离也是标准的“T”剥离。
2.2、不均匀扯离强度的测试方法:
胶粘剂最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一、胶粘剂的物化性能测试 1、外观:测定胶液的均匀性、状态、颜色和是否有杂质。
2、密度:用密度瓶测定液态胶粘剂的密度。
3、粘度:用涂-4粘度计(秒)和旋转粘度计(Pa.S)进行测试。
4、固化速度:研究胶粘剂固化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A、胶粘剂主体材料的结构、性质和配方;
B、被粘物的性质与表面处理;
C、涂胶、胶接和固化工艺有关;
D、胶接头的形式、几何尺寸和加工质量;
E、强度测试的环境如温度、压力、等;
F、外力加载速度、方向和方式等。
(一)剪切和抗拉强度:
1、剪切强度:胶接头在单位面积上能承受平行于胶接面的最大负荷。根据受力方式分为:拉伸剪切、压缩剪切、扭转剪切和弯曲剪切。
2、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A、单搭接拉伸剪切强度测试方法:此法为最常用的铝片单面搭接方法,其标准尺寸: 试片在测定时应不少于5对,取其算术平均值并观察试片的破坏特征

GB2792-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2792-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T2792-1998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JIS Z0237-1991《压敏胶粘带试验方法》中第8部分:180º粘接力试验方法。

1、本标准与JIS Z0237中的第8部分的不同处:(1)JIS Z0237中规定试验板的材质是SUS304。

即国内牌号0Cr18Ni9。

而本标准规定试验板的材质为0Cr18Ni9或1Cr18Ni9Ti。

(2)JIS Z0237中没有明确规定双面压敏胶粘带试样的制备。

2、本标准对GB/T2792-1981标准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双面压敏胶粘带的试样制备及试验。

(2)增加了对试验板的材质规定。

(3)增加了试验板表面的处理规定及试验前试验板的清洗。

(4)压辊包覆橡胶的硬度(邵尔A型)从60º±5º改为80º±5º。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2792-1981。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正英。

本标准首次公布于1981年。

本标准委托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压敏胶粘带180º剥离强度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peel strength of pressure –sensitive tape at 180º angle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单,双面压敏胶粘带与不锈钢板180º剥离强度的测定,也适用于与其他材料,如PVC 、ABS 、PE 等。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民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280-1992不锈钢冷轧钢板 JB/T 7499-1994耐水砂纸 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剥离强度 peel strength在规定的剥离条件下,使胶接试样分离时单位宽度所能承受的载荷。

胶黏剂剥离剪切强度测试方法

胶黏剂剥离剪切强度测试方法

胶黏剂剥离强度、剪切强度、环球法软换点检测防水卷材粘结剥离强度检测GB/T532-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餐桌餐椅剥离强度检测家具表面软质覆面材料剥离强度的测定QB/T 3655-1999,家具表面硬质覆面材料剥离强度的测定QB/T3656-1999非金属材料180o剥离强度检测胶粘剂180o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 2790-1995涂层(漆膜)剥离强度(胶层覆盖率)检测: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23257-2009附录J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2007 7.5非腐蚀性气体输送用管线管内涂层SY/T6530-2010附录C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GB/T2792-1998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的外防腐层-第3部分:补口防腐层ISO21809-3:2008附录M膜、板、片材类剥离强度检测:GB/T8808-198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T8808-198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检测产品: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酯胶、UV胶、建筑胶、橡塑胶水、有机硅胶、云石胶、瓷砖胶、PVC胶水、玻璃胶、白乳胶、果冻胶、双面胶、压敏胶、植筋胶、硅酮胶、108胶水、聚氨酯胶、糯米胶、喷胶、发泡胶、107胶水、3M胶带、胶粘带、热封胶带检测、丁基胶带检测、透明胶带检测、绝缘胶带检测、屏蔽胶带、马拉胶带、铁片复合胶带、聚酰亚胺胶带、泡棉胶带、压敏胶带检测等。

检测项目:常见性能检测:黏度、软化点、外观、密度、粘度、环保检测、固化时间、胶合强度、适用期和贮存期检测、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剥离强度、生物降解、粘结点、软化点、劈裂强度、腐蚀性、流动性、冲击强度、渗透性、介电强度、介电常数、体积电阻、单体含量、PH值、低温稳定性、扭矩强度、耐化学试剂、软化点、填料含量检测等等。

可靠性能检测:蠕变、疲劳强度、耐冲击性、耐久性、老化性能、盐雾试验等等。

GB2792-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2792-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T2792-1998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JIS Z0237-1991《压敏胶粘带试验方法》中第8部分:180º粘接力试验方法。

1、本标准与JIS Z0237中的第8部分的不同处:(1)JIS Z0237中规定试验板的材质是SUS304。

即国内牌号0Cr18Ni9。

而本标准规定试验板的材质为0Cr18Ni9或1Cr18Ni9Ti。

(2)JIS Z0237中没有明确规定双面压敏胶粘带试样的制备。

2、本标准对GB/T2792-1981标准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双面压敏胶粘带的试样制备及试验。

(2)增加了对试验板的材质规定。

(3)增加了试验板表面的处理规定及试验前试验板的清洗。

(4)压辊包覆橡胶的硬度(邵尔A型)从60º±5º改为80º±5º。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2792-1981。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正英。

本标准首次公布于1981年。

本标准委托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压敏胶粘带180º剥离强度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peel strengthof pressure –sensitive tape at 180º angle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单,双面压敏胶粘带与不锈钢板180º剥离强度的测定,也适用于与其他材料,如PVC 、ABS 、PE 等。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民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280-1992不锈钢冷轧钢板JB/T 7499-1994耐水砂纸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剥离强度 peel strength在规定的剥离条件下,使胶接试样分离时单位宽度所能承受的载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胶黏剂的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一.概述在航空产品的实际使用中,胶接接头不仅受到拉伸应力与剪切应力作用,有时还会受到线应力作用。

因此对胶黏剂来讲它应有好的抗线应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胶接接头设计上则应尽可能地避免接头承受线应力作用。

测定胶接接头的抗线应力的能力大小,主要采用剥离试验来测定它的剥离强度,其强度用每单位宽度的胶接面上所能承受最大破坏载荷来表示,单位是KN/m。

剥离是一种胶接接头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

其特点是胶接接头在受外力作用时,力不是作用在整个胶接面上,而只是集中在接头端部的一个非常狭窄的区域,这个区域似乎是一条线,胶黏剂所受到的这种应力,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讲的线应力。

当作用在这一条线上的外力大于胶黏剂的胶接强度时,接头受剥离力作用便沿着胶接面而发生破坏。

剥离试验用的试件其中一个是柔性材料(如薄的金属蒙皮,织物,橡胶,皮革等),而另一个试件可以是一刚性材料(如厚的金属梁等)或者也同为一柔性材料,由于至少有一个试件为柔性材料,当接头承受剥离力作用时,被粘物的柔性部分首先发生塑性变形,然后,胶接接头慢慢地被撕开了。

如织物与织物的胶接属蒙皮与珩条的胶接等。

根据试样的结构和剥离结构的不同,它又分为:T剥离强度单位为KN/m;90°剥离强度单位为KN/m;180°剥离强度单位为KN/m;Bell剥离(浮滚剥离)强度单位为KN/m;爬鼓剥离强度单位KN.m/m;测定剥离强度的方法虽然各有差异,但它的基本操作与影响因素大致相同。

二.T剥离强度试验(金属-金属)1.原理用T剥离方法从未胶接端开始施加剥离力,使金属对金属胶接件沿胶接线生产特定的破裂速率所需的剥离力。

2.仪器设备拉力试验机并附有能自动记录剥离负荷的绘图装置以及有一能夹紧试样的夹持器。

3.试验步骤(1)试样制备组成T剥离试样的被胶接材料必须是挠性材料,并被弯曲成90°也不会出现破裂。

通常是由两块厚度相同的同一种金属加工而成的薄板胶接在一起制成。

这金属材质与薄板厚度在胶黏剂标准中都有规定。

厚度应均匀,以不超过0.3mm或0.5mm的LY12CZ铝合金薄板居多。

按有关胶接工艺技术文件,选定薄板的材质与厚度,以及胶黏剂层厚度。

当没有明确规定时,则选胶层平均厚度在0.2mm以下,厚0.3mm的LY12CZ铝合金薄板。

除非另有规定,试样尺寸,长200mm,宽25mm±0.5mm。

施加胶接压力不应少于1MPa。

若在压机上加压,则试样上方应覆盖一张邵氏硬度(A)约45,厚10mm 的橡胶板,压力控制在0.7MPa(或按供需双方规定)。

每块试片整个宽度涂胶,涂胶长度为150mm。

试样必须平整,扩大试样件裁切成标准试样时,不能使试样胶接部分变形与破坏。

若直接制备试样时,必须清除四周余胶,且沿宽度方向胶接面的错为不大于0.2mm。

每批试样数量不应少于5个。

(2)试验条件整个试验时,试验室温度应控制在(23±5)℃,对温,湿度特别敏感的胶黏剂,则应控制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5±5)%。

(3)试验从试样制备好到试验之间的最短停放时间为16h,最长为-个月。

试验前试样应在试验环境下停放0.5h以上。

测量试样上5处的宽度与厚度,宽度测量精确到0.1mm,厚度精确到0.01mm。

将试样自由端剥开10mm,对称地夹持在上,下夹持器中。

试验过程中,试样夹持部分不能滑移。

以(100±10)mm/min的速度加载,按T方式剥离试样,试样玻璃长度至少要有125mm,自动记录装置应同时绘出试样剥离负荷曲线。

并注意破坏形式,即黏附破坏,内聚破坏或被粘物破坏。

用精确到0.1cm2的平面求积仪测量BCEF的面积,用精确0.5mm的直尺测量底线长度,底线所反映的试样剥离长度在70mm左右.以平均等高线计算剥离强度时,等高线精度不应低于1mm。

4.结果评定剥离强度可按求积仪法与等高线法两种方法计算。

采用等高线法计算时,剥离长度至少要100mm,但不包括起始的25mm,划出一条估计的等高线力的平均值。

代表同一性能的试样个数不少于5个,试验结果一最小值,最大值与算术平均值表示,取值小数点后一位,并注明破坏类型与数量。

5.影响因素(1)剥离强度计算方法关于剥离强度计算方法GB2791-81中规定了求积仪法与划等高线法。

另外还有读数法与峰值法。

对剥离力波动不是很大的曲线,这四种方法可以的得到相同的试验结果.但是若曲线变动大,则应采用求积仪法处理。

在计算剥离强度时,均应将剥离曲线上的第一个峰值去掉。

(2)剥离力的波动性在理想状态下,于一定的剥离速度下,剥离力应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反映在剥离符合曲线图上的剥离力是一条水平直线。

然而实际测试表明,剥离力是波动的,它呈两种图象,一为随机的无规方式,一为滑动黏附方式。

按无规方式波动,波动力遵循高斯分布,剥离力的平均值与中间值是一样的,而且意义明确。

由于试样无规的不完整性造成的剥离力波动。

在无规波动中,破裂是连续发生,并以与试验速率一样的速率传播。

按滑动黏附方式波动,最大最小值之间的距离与试验速度无关。

在滑动黏附破裂时,当剥离力达到最大值,则引起胶接失效,存储能量消耗在裂缝传播上,其速度比试验速度还快,当它的能量耗尽,则剥离力停在最小处。

紧接着剥离力再次增大时,它又重复下1次破裂循环,如此反复出现在剥离负荷曲线上则是一条清晰的锯齿状剥离力曲线。

(3)剥离角度剥离角度不同,致使对胶接接头垂直于胶接面上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因此它的剥离强度也就不同。

(4)被粘物的性质与厚度被粘物的模量高或厚度大,胶接接头在同样受力时,应力分布就宽,应力集中程度也就比被粘物模量低或厚度薄的要小些,所以它的强度也要高一些。

这一影响对不均匀拉伸影响也是如此。

(5)接头尺寸线应力接头的宽度对剥离强度没什么影响。

而试样长度则不一样,当剥离试样的胶接长度为试样厚度的10倍以上,测试强度应和试样长度无关,但当试样比较短时,试样长度必然会对测试强度有影响。

另外,如果挠性材料不是金属,而是黏弹性(如聚酯等),由于弯曲引起被粘体的塑性变形,则可能使剥离力和破坏能量增加。

(6)胶黏剂性质胶黏剂的力学性能对线应力接头强度有决定性影响。

不同胶黏剂,由于它们的模量,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等不同,那么在剥离接头中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情况也不相同。

为了寻求一种剥离强度高的胶,希望降低它的应力集中程度,那么就加入增韧剂如橡胶之类似组分,以降低它的模量,增加胶的伸长率。

但这样一来,由于模量降低,又使胶黏剂的内聚强度降低了。

我们有时还经常遇到这种的情况,当我们使热固化胶黏剂的交联密度增加,亦模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它的剥离强度呈上升趋势,但达到一定模量之后,反而使剥离强度迅速降低。

即使有机硅橡胶有好的弹性,它剥离接头的应力分布又比较均匀,但是由于它的内聚强度太差(即本身的弹性模量太小),它不是一种好的抗剥离的胶黏剂。

事实上这种胶用手都很容易地将它剥开。

从上看出减少应力集中与提高内聚强度是研究抗剥离胶黏剂的一对矛盾,如能恰到好处搭配,那就会出现一理想的最高剥离强度。

(7)胶层厚度试验证明,在胶层薄时,剥离力随胶层厚度增加而上升。

厚度达到一定值时,则剥离力不再上升,这是由于厚度再增加,在胶层中出现缺陷的概率加大之故。

(8)试验温度和拉伸速度由于剥离力的多次跳跃性变化,试验温度与拉伸速度影响是十分复杂的。

温度变化,由于胶黏剂的模量变化致使应力发生变化;另外温度改变,也使胶黏剂本身的内聚强度发生变化。

关于温度与加载速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原因与拉伸剪切强度相同。

温度的改变造成强度的变化是和胶黏剂的玻璃化转变紧密相连的,在玻璃态各种胶黏剂的剥离强度都是极低的,在玻璃化转变区域达最高值,之后又下降。

三.180°剥离强度试验(金属-金属)180°剥离试验是测定一块挠性材料胶接在另一块刚性或挠性的材料上所组成的标准试样,呈180°剥离角剥离时的强度。

常用的刚性材料有金属,塑料,木材,挠性材料有金属,橡胶,织物,塑料等。

在这里只讨论金属对金属的试验。

1.原理180°剥离方法施加压力,使金属对金属胶接件的胶接处产生特定的破裂速率所需的力。

2.仪器设备拉力试验机,带有能自动记录剥离负荷的绘图装置与能夹紧试样的夹持器。

3.试验步骤(1)试样制备试样制备与试验条件等其他要求与T剥离强度试验相同。

刚性金属LY12CZ铝合金,厚2mm;宽25.0mm±0.5mm,长200mm。

挠性金属金属LY12CZ 铝合金,厚0.3mm;长350mm。

胶层厚度通常<0.2mm,若直接制备试样,则边上余胶固化后必须清除,且沿宽度方向的胶接面错位不大于0.2mm。

试样不少于5个。

(2)试验试验条件,在试验室环境下停放时间,试样自由端剥开一定长度,试样夹持,加载速度为(100±10)mm/min,有效剥离长度约为125mm,其他规定均与T剥离强度相同。

4.结果评定计算所有试样的平均剥离强度,最小剥离强度,最大剥离强度,以及它们5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5.影响因素剥离强度影响因素与T剥离强度相同。

四.浮滚剥离强度试验1.原理以浮滚方法对试样施加载荷,使金属的胶接处产生特定破裂速率所需要的力。

2.仪器设备橡胶拉力试验机或电子拉力试验机,仲裁试验以电子拉力试验机为准。

试验机设备有夹紧挠性试片的下夹具,夹具和附件的结构应能使试样受力时挠性金属试片剥离部分通过夹具的中心线并和力线方向一致。

此夹具中直径为25mm 的滚筒应能自由转动。

轴承滚筒必须保证剥离角度。

3.试验步骤(1)试样制备试样由挠性试片和钢性试片胶接而成。

试样材质,表面处理方法,胶层厚度,固化条件,个数与外观要求均与T剥离强度相同。

若没有特殊规定,金属试片的材质为LY12CZ铝合金,其中挠性试片厚度0.3mm,钢性试片厚度为2mm。

(2)试验试样制备完毕到试验之间,试样在试验环境条件下的停放时间均与T剥离强度相同。

试样宽度与厚度用分度值为0.01mm的量具测量。

将试样自由端剥开约25mm,装入夹具中夹紧,拉伸时不应产生移动。

以(100±5)mm/min 加载速度加载剥离试样。

有效剥离长度至少为115mm。

在剥离时自动绘出试样剥离载荷曲线。

4.结果评定在有效剥离长度内,计算剥离力,以KN/m表示,其计算方法除了采用T剥离强度求积法与等高线法之外,还可采用重量法,计算方法如下:从记录纸上剪下BCEF部分并称出其质量,用剪下部分的质量除以事先测得的每单位面积记录纸质量,计算出面积,再用基线长度除以剪下部分的面积,即为平均剥离力。

试验试样为5个,以5个试样的平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作为结果,并注明破坏类型与数量。

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