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文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地理是一门区域自然地理。

研究对象: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及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章国土概况

一、领土、位置、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2

⑴数据问题:估算数据,沿用至今。

⑵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俄罗斯:1707.54万㏎2 加拿大:997.6139万㏎2

中国:约960万㏎2 美国:937.2614万㏎2

上述四国中,我国纬度最低,土地生产潜力最大。

⑶一个国家面积的意义:面积愈大,自然条件愈复杂;自然资源愈丰富;生产布局可互相补充,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

2、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

东西跨经度62°,4个时区,东西时差达4小时零8分。是我国经向地带分异的基础。

南北跨纬度近50°,跨六个热量带,是我国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98%的疆土位于北纬20º~50º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

2、地理位置:

(2)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总特点

1、我国土地辽阔,水热状况因地区差别显著,相应呈现一系列自然景观类型。

南北向的热量差异,呈现纬度地带性规律;

东西向的水分差异,呈现经度地带性规律。

2、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亚热带地区受季风影响,雨热同季,成为温暖湿润的农业发达地区。

3、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

4、独特的自然历史过程,土壤、生物资源丰富。

5、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长期的人类活动,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

犬牙交错,

第二章地貌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地带性因素:包括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因素,其中气候因素为主导因素。

非地带性因素:包括地貌因素、海陆条件、地表组成等,其中地貌因素为主导因素。

中国地貌是组成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因为:

1大的地貌单元,往往是中国自然地理分区的重要界线;

2地貌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它对水热状况的重新分配,深刻地影响到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异,从而关系到生产的发展。

3在低级的自然区划中,地貌单元常常是一个完整的区域单位。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形转折处,均为西坡缓,东坡陡;

2.地质构造上都是深大断裂带;

3.三级阶梯都反映地壳的厚度不同;

4.新构造运动在三级阶梯面上表现不同。

西高东低、阶梯状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

我国山脉分布具有规律性,是中国地貌的骨架,也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1)东西走向山脉:主要有三列:

北列——天山和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43°之间;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淮阳山,大致位于北纬33°~35°之间;

南列——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26°之间。

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昆仑山脉、天山海拔高度多在4 000 ~5 000 m以上,阴山、秦岭海拔1 000~2 000 m左右,南岭仅1 000 m上下。这些山脉都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如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更是区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南岭虽然山体比较破碎零散,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仅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而且也是华中与华南的分界,同样具有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2)南北走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脉等。

(3)北东走向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简称华夏系。自西向东分为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东列:北起长白山脉,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脉;

外列:台湾山脉,玉山海拔3 952 m,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4)北西走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简称西域系。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中国地貌的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都较小。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空间分布的形式。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东南丘陵,分布在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

二、地貌形成因素

(一)地质构造基础

1、基本概况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国现代地貌的格局。

◆印度板块的向北挤压,与欧亚板块碰撞,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

◆我国西北部地区受南北挤压力的作用,以及刚性地块的抵抗,形成一系列的断块山地和山间断陷盆地。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俯冲接触,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一系列隆起带和沉降带。

◆不同的接触关系,致使地质构造的表现不同。

以贺兰山——六盘山——哀牢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为界分为西部、中部、东部。

2、第四纪以来中国地貌发育

(1)地壳运动的区域差异

①青藏高原的隆起

上新世末期,青藏高原高度为1000米左右。(证据)

第四纪期间,整体抬升4000米:(晚喜马拉雅运动)

早更新世:抬升1000米;

中更新世:抬升1000米;

晚更新世:抬升1500~2000米;

全新世:抬升350~500米;

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势上造成南北、东西气流流通的障碍,加剧西北地区的干旱;巨大的高原加强了东部地区的季风,对地表自然景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本身形成了高寒气候,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冻土。

另外,山体的抬升引起河流的下切,由于后期抬升速度加快,河流下切速度小于山体抬升速度,在高原面上的河流曲流发育,河谷宽浅,水流和缓,而在高原的边缘,河流下切强烈,形成高山峡谷,河流湍急,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

②西北地区

主要是地壳的差异运动,山地褶皱断裂抬升,盆地断陷下沉,表现为差异升降运动。强度由南向北逐步减弱。

③东部地区

升降幅度较小,各部抬升不同,主要以沉降为主。

兴安线以西,大约隆起1000米,如云贵高原、华北山地等,兴安线以东,以沉降为主,形成广大的平原。

同时,东部地区还存在着第四纪火山活动。

2、第四纪以来中国地貌发育

(2)第四纪期间气候变化

第四纪期间,发生了几次冰期和间冰期。气候的剧烈变化,深刻地影响到地貌外营力,影响到我国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