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才能目的: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的:进步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
一、导入我国山河秀丽,风光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确实,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三、教学过程: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3、指导朗读: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需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老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第一步:讲解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绘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局部内容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望岳》教案(通用16篇)
《望岳》教案(通用16篇)《望岳》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山。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
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
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
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
“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
“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
“眦”,眼框。
“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
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3篇
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岳七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a、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a、作者生平;b、泰山的有关知识;c、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
《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望岳》教学设计篇一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望岳篇一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生活处处也有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唐诗300首诗,我领略了李白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和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
我最喜欢的是杜甫写的《望岳》因为从这首诗中,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每一句都在写望见的风景。
还有到泰山边上,甚至是还没有进入齐鲁故地,远远的望见了泰山,他便发出了感叹,那传说中的泰山会是何等的雄奇呢?即便是不在齐鲁境内,却绿色作文网依旧可以看到青山连绵,巍峨屹立。
那泰山似乎被造物主所钟爱,将各种美丽的景色都汇聚在了它这里,任由它将山南与山北的阳光割断,一面是清晨,一面是黄昏。
写诗的那年,杜甫才二十四岁,刚刚在洛阳应试,落弟不中,悻悻而归,心中不快。
在被生活和现实所打击后,杜甫开始了他的游学旅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荡中。
杜甫来到了泰山,见到了层峦叠嶂,千峰万壑的泰山。
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更是述志,更是自我激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踩不过荆棘的小道,如果受不了攀登的辛苦,那么便不配得到绝美的风光。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激趣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二、品读按照“听——读——品——评”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感情,激发想象。
三、领悟这里的领悟是带领学生悟读诗质。
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四、立志“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作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
四年级古诗《望岳》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望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古诗《望岳》。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体会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以及表达的雄心壮志。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夸张、对偶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泰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泰山的印象。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泰山的诗歌,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望岳》。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
4、字词讲解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如“岱宗”“齐鲁”“造化”“阴阳”“决眦”等。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的含义。
5、诗歌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重点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夸张和对偶。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6、情感体会让学生思考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诗人是如何通过描写泰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师总结诗人的情感,强调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
7、背诵诗歌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诗歌。
可以采用小组竞赛、个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的: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古诗五步教学法。
3.诗歌境界教学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三、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dài )(2)决眦入归鸟眦(zì)(3)白头搔更短搔(sāo )(4)浑欲不胜簪簪(zān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聚集(2)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3)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不尽(4)浑欲不胜簪浑:简直(5)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四、朗读课文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杜甫《望岳》教案(6篇)
杜甫《望岳》教案(6篇)杜甫《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a、重点字词的含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幻灯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
诗歌是观照诗人情感的一面镜子。
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名珠,好多诗人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这句话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二、作者并背景介绍1.说说你印象中的杜甫师补充要点(幻灯3)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板书课题,并释题)“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2.《望岳》写于唐开元盛世时期,诗人二十四五岁,正值青年时期。
三、初步朗读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句式特点为“二二一”或“二一二”)2、自由读、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3、释句。
五、深入研读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灯7想一想)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概括并板书: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六、名句赏析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你不细细的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例如这两个字:(幻灯8品一品)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什么?2、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妙用。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模板(共8篇)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望岳教案《望岳》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初步感受泰山的巍峨雄壮。
2.理解泰山成为“五岳之首”的原因。
3.熟悉本次活动的古诗原文。
理解汉字“鸟”的字故事。
活动准备1.教学DVD、教学CD、挂图和字卡"鸟"。
2.视频《盘古开天地》。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播放教学CD十一月的古乐《高山》,请幼儿欣赏。
指导语:听这首曲子时,你想到了什么?他的曲名是《高山》,你爬过山吗?你还知道什么山?二.活动展开1.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指导语:我们刚欣赏完古乐《高山》,下面老师给大家播一个有关“天下第一山”的视频。
2.欣赏古诗《望岳》播放教学DVD,结合挂图,和幼儿一起欣赏。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远远地望着泰山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望岳》吧!3.文化拓展:“鸟”的字故事。
〔1〕播放“鸟”的字故事。
〔2〕带着幼儿跟着动画里“写大字”环节,用食指在空中画一画。
〔3〕出示字卡,复习稳固。
三.活动完毕播放教学CD十一月的古乐《高山》老师带着幼儿一起表演盘古开天的故事,演到故事结尾,泰山成为五岳之首后,一起重温古诗《望岳》。
教学反思:第2篇:《望岳》教案望岳渠县第三中学向超一、教学目的:a、领略泰山宏伟神奇的风光;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二、教学重点:a、泰山宏伟神奇的风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三、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四、根底知识:a、作者生平;b、泰山的有关知识;c、字音、字形;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六、教学时数: 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风光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风光!〔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望岳》的教案设计
《望岳》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望岳》的文学背景及杜甫创作此诗的意图。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品味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望岳》的文学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难点:诗歌的鉴赏方法,包括意象分析、情感品味、结构把握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望岳》原文、诗歌鉴赏方法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望岳》原文,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杜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甫有哪些著名的诗作吗?这些诗作分别表达了哪些情感?二、诗歌解析1.让学生齐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望岳》的文学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泰山”、“翠微”、“黄河”等,引导学生品味大自然之美。
三、情感品味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人的豪情壮志,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鉴赏的实践,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望岳》的创作背景和诗歌意象吗?二、诗歌鉴赏方法1.教师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包括意象分析、情感品味、结构把握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尝试运用鉴赏方法分析《望岳》。
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诗歌鉴赏方法,讨论《望岳》中的艺术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鉴赏的实践,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那么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其他诗歌中呢?二、拓展阅读1.让学生阅读其他杜甫的诗歌,如《登高》、《春望》等,尝试运用诗歌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望岳》教学设计 4篇
《望岳》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板块的题目吗?这一册板块项目与12册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12册把泰山做为中华文明,泰山是一种文化)2、叙述板块题目(体会泰山是一处名胜,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二、简介作者及作品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1、(1)配乐朗诵《望岳》(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指导学生朗读(4)教师范读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
设问:(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却不风一个“望”字?(2)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4、引导学生思考: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思维拓展(作业)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望岳》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1、作者生平;2、泰山的有关知识;3、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望岳》教案优秀6篇
《望岳》教案优秀6篇《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杜甫《望岳》赏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望岳优秀教案设计
望岳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望岳》全诗,感受杜甫诗歌中的壮志豪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文学名家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2.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望岳》。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这首《望岳》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杜甫,他生活在唐朝,一生经历了许多战乱和苦难,但他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望岳》。
2.诗歌解读(1)同学们,我们先来朗读一遍这首诗,感受一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同学们,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场景?杜甫在这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解读: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登上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立志攀登人生高峰的壮志豪情。
(3)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诗中的“岱宗夫如何”一句,以问句开头,引发读者思考。
接着,诗人用“齐鲁青未了”来形容泰山的壮丽,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
在的句子中,诗人运用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的神奇景象。
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人生高峰的壮志。
3.诗歌背诵同学们,我们来一起背诵这首诗,感受一下杜甫的壮志豪情。
4.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感受到了诗人立志攀登人生高峰的壮志豪情。
同时,我们也分析了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了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5.作业布置(1)背诵《望岳》全诗。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立志攀登人生高峰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回顾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全诗,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团结协作,锻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点讲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点学习。
通过拓展,让学生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全班分6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一。
学习《幽州台歌》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1.诗句研读: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诗句中的“独”该怎么理解?2.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3.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诗人什么情感?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大卡,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结果点讲以上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二。
学习《望岳》(1)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
《望岳》表格式教案(优秀模板17套)
《望岳》表格式教案(优秀模板17套)《望岳》表格式教案1《望岳》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二)朗读诗歌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古筝曲)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看来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未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千米。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调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未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杜甫《望岳》教案
杜甫《望岳》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望岳》的背景和杜甫的创作风格。
分析《望岳》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望岳》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细节和内涵。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对泰山的敬畏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提供准确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2.2 文本分析:分析《望岳》中的意象,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探讨杜甫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3 背景知识: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望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泰山的了解和印象,引出杜甫的《望岳》。
3.2 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望岳》,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提供准确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3 文本分析:分析《望岳》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细节和内涵。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创意写作等。
4.2 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望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度、语言运用和创造力等。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进一步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加深对杜甫创作风格的理解。
5.2 实地考察:如果可能,组织学生参观泰山,亲身感受泰山的壮丽和杜甫的敬畏之情。
5.3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望岳》和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探讨不同诗人对自然的表达方式。
大班语文《望岳》教案
大班语文《望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望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杜甫及其背景。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使幼儿能够流利地朗读诗歌。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望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难点:帮助幼儿体会诗人杜甫的爱国情怀,引导幼儿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望岳》诗歌文本、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美景,引发幼儿对泰山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诗歌讲解: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幼儿了解诗人杜甫及其背景。
3. 诗歌解析:引导幼儿分析诗歌的意境,帮助幼儿体会诗人杜甫的爱国情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4. 诗歌朗诵:指导幼儿正确的朗读姿势和技巧,让幼儿分组进行诗歌朗诵,互相交流学习。
5.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望岳》诗歌,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诗歌朗诵:评估幼儿的朗诵技巧、表达能力等。
3. 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回家后的分享情况,考察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他们心中的泰山,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2. 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诗歌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鼓励幼儿。
2. 对幼儿的角色扮演进行观察和评价,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评价标准:1. 诗歌内容理解:幼儿能够准确描述诗歌的基本内容,解释诗歌中的意境。
2. 朗读技巧:幼儿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做到语音清晰、节奏恰当。
3. 情感表达:幼儿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在朗诵中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2.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他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了解“五岳”: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三、朗读诗歌
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3)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诗歌的体裁:五言古诗,教师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五言古诗特点:
相对格律诗而言,不讲究平仄押韵宽松。
可随意转韵句数不限,分五言七言乐府。
四、感知探究
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掌握诗句的含义。
)
完成后,教师再点名检查、集体点拨自学情况。
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
(翻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一定要登上山顶,这里放眼望去,才会感到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
)
2.细读诗歌,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句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
3.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
那么每句分别是从“望”的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明确: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师点拨:
“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确,也更强烈。
写初见泰山时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
的山色没有尽头。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前句;后句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
“造化”两句。
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
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造化万物的大自然,使你汇聚了天地间的神奇秀丽之景。
)“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北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巍峨高大。
“荡胸”两句。
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表现泰山极高极幽深。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
)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
绝顶,最高顶。
(应当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举目四望,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
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登顶远望是诗人的愿望。
)
五、背景介绍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在这首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吗?如果没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品情感,赏名句。
忆方法:(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诗的名句赏析,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赏析?)
明确:分析内容;抒发情感;蕴含哲理;运用修辞;炼字角度)
学运用:
1.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温馨提示:赏析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抒发情感;蕴含哲理;运用修辞;炼字角度。
)
(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
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3)抒写了攀登顶峰的凌云壮志。
(4)说明只要攀登到绝顶,才能俯视一切,高瞻远瞩。
(5)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钟”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好像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突现泰山的神奇秀美。
“割”字是说高山把天色分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
六、小结中心
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也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凌云。
(引子:学习这首诗,显示出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以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
七、拓展延伸
回忆学过的诗句,还有哪些名句也是登高远望并富含哲理的呢?试积累。
明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