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奥数:各类应用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奥数2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奥数2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解析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
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想: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45+15=60(千克)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想: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
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想: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所以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因为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初中奥数行程问题应用题答案解析
初中奥数行程问题应用题答案解析【题目1】有甲乙丙三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到B,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60分钟追上丙,问,甲出发后多少分钟能够追上乙?【解答】乙丙的速度比是(10+40):40=5:4,甲丙的速度比是(20+60):60=4:3。
所以甲乙的速度比是4/3:5/4=16:15,甲比乙晚出发10分钟,能够得出甲用了15×10=150分钟追上乙。
【题目2】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上的时速为90千米,在BC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上的时速是80千米。
已知从CD上的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他们将在A、B的中点上相遇。
那么如果从PC中点M点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他们将在A、B上的一点N相遇。
求AN占AB的几分之几?【解答】设每边720千米,AB、BC、CD和DA分别需要8,6,12,9小时,D→P需要(12-9+6)÷2=4.5小时,P→D→A需要13.5小时,这时相距8+6-13.5=0.5小时的路程,A→N就需要0.5÷2=1/4小时,所以AN:AB=1/4÷8=1/32【题目3】甲乙二人在400米的跑道上实行两次竞赛,第一次乙先跑到25米后,甲开始追乙,到终点比乙提前7.5秒,第二次乙先跑18秒后,甲追乙,当乙到终点时,甲距终点40米,求在400米内,甲乙速度各多少?【解答】第一次甲行全程的时间乙行了全程的1-25÷400=15/16少7.5秒。
第二次甲行全程的1-40÷400=9/10的时间乙就行了全程的15/16×9/10=27/32少7.5×9/10=27/4秒。
乙行完全程需要(18-27/4)÷(1-27/32)=72秒。
乙每秒行400÷72=50/9米。
甲每秒行(400-40)÷(72-18)=20/3米【题目4】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
奥数题大全及答案初升高
奥数题大全及答案初升高一、数学基础题1. 题目:一个数列的前三项为1, 1, 2,从第四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三项的和。
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
答案:根据题意,数列的第四项为1+1+2=4,第五项为1+1+2+4=8,以此类推,数列的第10项为1+1+2+4+8+16+32+64+256+512=1023。
2. 题目:一个圆的半径为r,求圆内接正方形的面积。
答案:圆内接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即2r。
正方形的面积为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所以面积为(2r)^2/2 = 2r^2。
3. 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斜边长度为√(3^2 + 4^2) = √(9 + 16) = √25 = 5。
二、逻辑推理题1. 题目:有5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装有不同数量的球,分别是1, 2, 3, 4, 5个。
现在需要将这些球重新分配到5个盒子里,使得每个盒子里的球数都是奇数。
问是否可能?答案:不可能。
因为5个盒子里球的总数为1+2+3+4+5=15,是一个奇数。
要使每个盒子里的球数都是奇数,那么5个奇数相加的结果也应该是奇数,这与15是奇数相矛盾。
2. 题目: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至少有1名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的概率是多少?答案:考虑最不利的情况,即前49名学生的生日都是不同的,那么第50名学生的生日必然与前49名中的某一个相同。
因此,至少有1名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的概率为1。
三、应用题1. 题目: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
单独开进水管,需要5小时将水池注满;单独开出水管,需要6小时将水池排空。
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水池注满?答案:设水池的容量为C。
进水管每小时注水量为C/5,出水管每小时排水量为C/6。
同时开启时,每小时净注水量为C/5 - C/6 =C/30。
因此,需要30小时才能将水池注满。
2. 题目:一个农场有鸡和兔子共40只,它们的腿总共有100条。
初中奥数题目及答案大全
初中奥数题目及答案大全
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奥数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初中生们更好地备战奥数竞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奥数题目及其详细答案解析,供学生们参考。
1. 试题一:已知一边长为3cm的正方形S1,如果将它的所有顶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正方形叫做S2,依此类推,每次都将新形成的正方形的顶点连接起来,问第n次形成的正方形S(n)的面积是多少?
解答: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形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上一次正方形的边长的平方根。
所以第n次形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3^(1/2)^n cm。
由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 = a^2^,所以第n次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S(n) = (3^(1/2))^2^n = 3^n。
2. 试题二:已知正整数a、b和c满足a^b^ = c^3^,求证:a、b和c 必有一个是3的倍数。
解答: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a^b^ = c^3^的公式。
根据数学定理知,一个正整数的质因数分解形式中,每个质因子的指数都是3的倍数。
所以,对于a、b和c的质因数分解形式来说,它们必有一个是3的倍数。
因此,题目得证。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在解答初中奥数题目时,我们需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挥。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才能在奥数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以
上题目及答案解析进行充分的练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迈向数学之巅!。
初中奥数经典应用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奥数经典应用题及答案解析【题目1】一次越野赛跑中,当小明跑了1600米时,小刚跑了1450米,此后两人分别以每秒a米和每秒b米匀速跑,又过100秒时小刚追上小明,200秒时小刚到达终点,300秒时小明到达终点,这次越野赛跑的全程为多少?【解答】后来小刚的速度是小明的(300-100)÷(200-100)=2倍,所以小明每100秒行150米,所以全程是1600+150×3=2050米。
【题目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和乙的速度比是4:3,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10%,乙的速度增加20%。
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7千米,那摩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答】后来的速度比是(4×0.9):(3×1.2)=1:1,所以甲行3/7,乙还离A地4/7-3/7=1/7,即AB两地相距17÷1/7=119千米。
【题目3】从甲地到乙地全是山路,其中上山路程程是下山路程的2/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7小时,汽车上山速度是下山速度的一半,这辆这辆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小时?【解答】上山速度看作1,下山速度看作2,去时下山路程是1,上山路程是2/3,返回时上山路程是1,下山路程是2/3,所以有7÷(1÷2+2/3÷1)×(2/3÷2+1÷1)=8小时。
【题目4】甲乙两地,如果去时的速度提升25%,可比原定的时间提前6分钟到达,如果每小时少行10千米,则将多用1/3的时间才能到达,问两地的距离。
【解答】原定时间是6÷25%+6=30分钟,即1/2小时。
原定速度是10÷1/3+10=40千米,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0×1/2=20千米。
【题目5】小丁骑自行车去小周家,先以12千米/小时的速度下山,然后又以9千米/小时的速度走过一段平路,到小周家共用了55分钟;后来时他用8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平路,又以4千米/小时的速度上山回到了家,共用了90分钟,求小周家和小丁家的距离【解答】去时速度坡路12平路9,返回坡路4平路8,如果返回坡路4×3=12平路8×3=24用去90÷3=30分钟。
初三奥数题及答案
初三奥数题及答案题目一:几何问题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圆内接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恰好是圆的直径。
求三角形的高。
解答: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B,高为CD,其中A、B是圆上的两点,C是三角形的顶点。
由于AB是圆的直径,所以AB=10厘米。
设圆心为O,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OC的长度。
由于三角形AOC是直角三角形(因为OC是高,且AO是半径),我们有:\[ OC^2 + AC^2 = AO^2 \]\[ OC^2 + (5)^2 = (5\sqrt{2})^2 \]\[ OC^2 + 25 = 50 \]\[ OC^2 = 25 \]\[ OC = 5 \]由于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C=BC,我们可以设AC=BC=x厘米。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有:\[ x^2 = 5^2 + (10/2 - x)^2 \]\[ x^2 = 25 + (5 - x)^2 \]\[ x^2 = 25 + 25 - 10x + x^2 \]\[ 10x = 50 \]\[ x = 5 \]所以,三角形的高CD等于OC,即5厘米。
题目二:数列问题一个数列的前三项为1, 1, 2,从第四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其前三项的和。
求这个数列的前10项。
解答:已知数列的前三项为a_1=1, a_2=1, a_3=2。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计算出后续项:- 第四项:a_4 = a_1 + a_2 + a_3 = 1 + 1 + 2 = 4- 第五项:a_5 = a_2 + a_3 + a_4 = 1 + 2 + 4 = 7- 第六项:a_6 = a_3 + a_4 + a_5 = 2 + 4 + 7 = 13-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继续计算出后续项。
数列的前10项为:1, 1, 2, 4, 7, 13, 24, 44, 81, 149。
题目三:组合问题有5个不同的球和3个不同的盒子,每个盒子至少放一个球,求所有可能的放球方式。
数学初一奥数题及答案
数学初一奥数题及答案题目一:数列问题题目描述:有一个数列:2, 4, 7, 11, ... 这个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解题思路:观察数列可以发现,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依次为2, 3, 4, 5, ...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差值的公差为1。
因此,第n项与第1项的差值是1+2+3+...+(n-1)。
答案:首先计算第10项与第1项的差值,即1+2+3+...+9,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公式为\( S = \frac{n(n+1)}{2} \),代入n=9得到\( S = \frac{9 \times 10}{2} = 45 \)。
所以第10项是2 + 45 = 47。
题目二:几何问题题目描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中,∠C是直角,AC=6,BC=8,求斜边AB的长度。
解题思路: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 AB^2 = AC^2 + BC^2 \),代入AC=6,BC=8,得到\( AB^2 = 6^2 + 8^2 = 36 + 64 = 100 \),所以AB = √100 = 10。
题目三:逻辑推理问题题目描述:有5个盒子,每个盒子里装有不同数量的球,分别是1, 2, 3, 4, 5个。
现在将这5个盒子重新排列,使得每个盒子里的球数都比前一个盒子多1个。
问:重新排列后的盒子里球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解题思路:由于每个盒子里的球数都比前一个盒子多1个,我们可以从最小的数开始排列,即5, 4, 3, 2, 1。
答案:重新排列后的盒子里球的数量分别是5, 4, 3, 2, 1。
题目四:组合问题题目描述: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现在要从中选出5个球,求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解题思路: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可以使用组合公式\( C(n, k) =\frac{n!}{k!(n-k)!} \)来计算,其中n是总数,k是选出的数量。
答案:首先考虑不考虑颜色的情况下,从30个球中选出5个球的组合数为\( C(30, 5) \)。
初中数学奥数题库附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奥数题库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已知一组数的平均值是40,如果其中一个数被改为71,那么平均值将变为多少?解析:设原有数的和为S,个数为n,则有S/n=40。
改变后的和为S+71-x,个数仍为n,根据平均值的定义(S+71-x)/n=新平均值。
根据题意,新平均值等于40,代入即可得到(S+71-x)/n=40。
根据等式S/n=40解得S=40n。
将S代入到等式中,(40n+71-x)/n=40。
整理得到71-x=0。
因此,新的平均值还是40。
2.某数除以3的余数是2,如果再加上2就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是多少?解析:设这个数为x,则x÷3有余数2,即x=3k+2。
如果再加上2就可以被3整除,即(x+2)÷3没有余数,即(3k+2+2)÷3=3k+4÷3没有余数。
化简得到1÷3=0余数1,显然不成立。
因此,这个数不存在。
二、填空题1.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如下图所示:(图略)那么∠a = ______,∠b = _______。
解析:根据平行线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我们知道∠a和∠b都是对顶角,即∠a=∠b。
2.正整数x满足x ≠ 1,且x的平方的10次方根等于x,那么x的值为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x的平方的10次方根等于x。
即(x^2)^(1/10)=x。
根据指数运算的性质,我们可以化简得到x^2/10=x。
进一步化简得到x^(2/10)=x^1。
根据等式两边底数相等,指数相等的指数运算性质,可得到2/10=1。
因此,这个方程无解。
三、解答题1.解方程:2(x-1)+3(2x+5)=4(x-3)+1解析:首先进行合并同类项,得到2x-2+6x+15=4x-12+1。
接着继续合并同类项,得到8x+13=4x-11。
然后,将4x移到等式右边,得到8x-4x=-11-13,化简得到4x=-24。
最后,将系数为4的x移到等式右边,得到x=-6。
初一奥数经典的应用题及解析
初一奥数经典的应用题及解析1.在一个600米的环形跑道上,兄两人同时从同一个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跑步,两人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个人速度不变,还是在原来出发点同时出发,哥哥改为按逆时针方向跑,则两人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多少分钟?答案:两人跑一圈各要6分钟和12分钟。
600÷12=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差600÷4=1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和(50+150)÷2=100,表示较快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问题中的较大数(150-50)/2=50,表示较慢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问题中的较小数600÷100=6分钟,表示跑的快者用的时间600/50=12分钟,表示跑得慢者用的时间。
2.慢车车长125米,车速每秒行17米,快车车长140米,车速每秒行22米,慢车在前面行驶,快车从后面追上来,那么,快车从追上慢车的车尾到完全超过慢车需要多少时间?答案:53秒算式是(140+125)÷(22-17)=53秒可以这样理“快车从追上慢车的车尾到完全超过慢车”就是快车车尾上的点追及慢车车头的点,因此追及的路程应该为两个车长的和。
3.在3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个人同时同向并排起跑,甲平均速度是每秒5米,乙平均速度是每秒4.4米,两人起跑后的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线前几米?答案:100米300÷(5-4.4)=500秒,表示追及时间5×500=2500米,表示甲追到乙时所行的路程2500÷300=8圈……100米,表示甲追及总路程为8圈还多100米,就是在原来起跑线的前方100米处相遇。
4.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
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根据“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可以设马每步长为7x米,则狗每步长为4x米。
根据“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马跑3*7x米=21x米,则狗跑5*4x=20米。
初中奥数:追及问题应用题及解析
初中奥数:追及问题应用题及解析【篇一】例1: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解:(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75×12=900(千米)(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900÷(120-75)=20(天)列成综合算式:75×12÷(120-75)=900÷45=20(天)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
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500-200)÷[40×(500÷200)]=300÷100=3(米)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篇二】例1: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解: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
由此推知:追及时间=[10×(22-16)+60]÷(30-10)=120÷20=6(小时)答:解放军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2: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
50道经典初中奥数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50道经典初中奥数题及答案详细解析现在很多孩子都在补习奥数,奥数在小升初有着重要作用,以下是无忧考网分享的5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详细解析,快来猜猜你和孩子的水平吧。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
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想: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45+15=60(千克)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想: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
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想: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初三数学奥数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奥数题及答案题目一:数列问题题目描述:已知数列 {a_n} 的前几项为 a_1 = 1, a_2 = 3, a_3 = 6, a_4 = 10, ... 求 a_5 的值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可以发现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依次为 2, 3, 4, ...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的差值,差值为 1, 2, 3, ...。
因此,可以推断出数列 {a_n} 的通项公式为 a_n = 1 + n * (n - 1) / 2。
答案:根据通项公式,a_5 = 1 + 5 * (5 - 1) / 2 = 1 + 20 / 2 = 11。
题目二:几何问题题目描述:在三角形 ABC 中,已知 AB = 5, AC = 7, BC = 6。
求三角形 ABC 的面积。
解题思路:利用海伦公式,首先计算半周长 s = (AB + AC + BC) / 2 = (5 + 7 + 6) / 2 = 9。
然后根据海伦公式S = √(s * (s - AB) * (s - AC) * (s - BC)) 计算面积。
答案:S = √(9 * (9 - 5) * (9 - 7) * (9 - 6)) = √(9 * 4 * 2* 3) = 6√6。
题目三:组合问题题目描述:有 10 个不同的球,要将它们放入 3 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至少放一个球。
求不同的放法总数。
解题思路:首先,将 10 个球分成 3 组,其中两组有 3 个球,另一组有 4 个球。
使用组合公式 C(n, k) 计算分组的方法数,然后将分组的结果分配到 3 个盒子中。
答案:首先计算分组的方法数,C(10, 3) = 120。
然后将 3 组分配到3 个盒子中,有 3! = 6 种方法。
因此,总的放法数为 120 * 6 = 720。
题目四:函数问题题目描述:已知函数 f(x) = x^2 - 6x + 8,求 f(x) 的最小值。
解题思路:观察函数 f(x),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
初二奥数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分析:这是一道比拟复杂的牛吃草问题.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那么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解答:解: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那么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以有3360÷80=42(头).答:第三块地可供42头牛吃80天.点评:此题为典型的牛吃草问题,要根据“牛吃的草量--生长的草量=消耗原有草量”这个关系式认真分析解决.。
初一奥数应用题及答案
初一奥数应用题及答案题目一:小明和小红在公园里玩捉迷藏,小明先藏好,小红开始寻找。
小红从起点出发,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每分钟走40米。
如果小明藏好之后,小红开始寻找,经过5分钟后,小红找到了小明。
请问小明藏的地方离起点有多远?答案: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小红在5分钟内走了多远。
小红每分钟走50米,所以5分钟内走了 \( 50 \times 5 = 250 \) 米。
接下来,我们计算小明在5分钟内走了多远。
小明每分钟走40米,所以5分钟内走了 \( 40 \times 5 = 200 \) 米。
由于小红找到了小明,这意味着小明藏的地方距离起点的距离是小红和小明走过的距离之差。
因此,小明藏的地方离起点的距离是 \( 250 - 200 = 50 \) 米。
题目二:一个水池装有进出水管道。
如果只开进水管,需要4小时将水池注满;如果只开排水管,需要6小时将满水池排空。
现在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排水管,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水池注满?答案:设水池的容量为 \( V \) 升。
进水管每小时的进水量为\( \frac{V}{4} \) 升,排水管每小时的排水量为 \( \frac{V}{6} \) 升。
当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排水管时,每小时的净进水量为 \( \frac{V}{4} - \frac{V}{6} \) 升。
将两个分数通分,得到 \( \frac{3V -2V}{12} = \frac{V}{12} \) 升。
这意味着每小时水池的净增加量是 \( \frac{V}{12} \) 升。
要将水池注满,需要 \( \frac{V}{\frac{V}{12}} = 12 \) 小时。
题目三: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6厘米。
如果将这个长方体的表面涂上油漆,求涂油漆的总面积。
答案:长方体的表面积由六个面组成,每对面的面积相同。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 l = 10 \) 厘米,\( w = 8 \) 厘米,和 \( h = 6 \)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奥数:各类应用题及答案解析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
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
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俊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俊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俊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俊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俊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所以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因为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
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
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
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
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
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
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
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
4.5-?3.5)=3.5-1=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4.5-
3.5)=2.5÷1=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