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条文说明前言《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经建设部2003年3月27日以第133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检测、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吕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目次1 总则 (61)2 术语、符号 (63)2 术语 (63)3 基本规定 (64)3.1 检测方法和内容 (64)3.2 检测工作程序 (65)3.3 抽检数量 (67)3.4 验证与扩大检测 (69)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69)3.6 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 (72)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73)4.1 适用范围 (73)4.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73)4.3 现场检测 (75)4.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77)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79)5.1 适用范围 (79)5.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79)5.3 现场检测 (79)5.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80)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81)6.1 适用范围 (81)6.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81)6.3 现场检测 (81)6.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82)7 钻芯法 (84)7.1 适用范围 (84)7.2 设备 (84)7.3 现场操作 (85)7.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87)7.5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88)7.6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89)8 低应变法 (91)8.1 适用范围 (91)8.2 仪器设备 (93)8.3 现场检测 (94)8.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95)9 高应变法 (101)9.1 适用范围 (101)9.2 仪器设备 (101)9.3 现场检测 (103)9.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05)10 声波透射法 (112)10.1 适用范围 (112)10.2 仪器设备 (112)10.3 现场检测 (112)10.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13)1总则1.0.1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事故多与基础工程质量有关,其中有不少是由于桩基工程的质量问题,而直接危及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
JGJ 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修订内容
5 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 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
6 针对钻芯法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评价, 修改了截取岩芯数量的要求;
7 改进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2021/7/7
修订内容
8 对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增加 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 要求;对于浅部缺陷,增加了使用带力传 感器锤击设备进行测试判定的要求;
论基础
☻ 高应变法检测桩承载力时,桩必须产生贯入 度;悖论
……等等。
2021/7/7
第一章 总则
1.0.4 与其他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基桩动测仪》JG 3055/T-1999
2021/7/7
第一章 总则
1.0.2 适用范围: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
【解释】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中有四个工程桩验收主控项目,其中 两个主控项目——桩位偏差和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包 含在GB50202中,另两个主控项目——承载力和桩身 完整性指向了JGJ106。考虑到桩基工程验收的惯例以 及验收时桩的合格判定不仅有四项主控项目,还有很 多一般项目(材料、接桩、钢筋笼、桩顶标高、泥浆 性能、充盈系数),所以基桩检测报告一般不给出合 格判定,只给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2021/7/7
四、《规范》主要特点
2 为避免超适用范围滥用的情况发生,《规范》根据各 检测方法的技术能力进行了定位,对出现误判高发区 以及机理不明确或使用尚不成熟的情况进行了限制, 并根据实例总结、结合理论与实验研究,对过去在概 念上容易引发误导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执行规 范时可能出现误判以及对过去沿袭下来的按百分比抽 样的习惯(但因经济上的原因暂时无法改变的)所存 在的风险性进行了详细说明。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
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基本规定 (6)3.1一般规定 (6)3.2检测工作程序 (7)3.3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 (8)3.4验证与扩大检测 (10)3.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1)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2)4.1一般规定 (12)4.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2)4.3现场检测 (13)4.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5)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7)5.1一般规定 (17)5.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7)5.3现场检测 (18)5.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8)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0)6.1一般规定 (20)6.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0)6.3现场检测 (21)6.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1)7钻芯法 (24)7.1一般规定 (24)7.2设备 (24)7.3现场检测 (24)7.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25)7.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25)7.6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6)8低应变法 (29)8.1一般规定 (29)8.2仪器设备 (29)8.3现场检测 (29)8.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0)9高应变法 (33)9.1一般规定 (33)9.2仪器设备 (33)9.3现场检测 (33)9.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5)10声波透射法 (40)10.1一般规定 (40)10.2仪器设备 (40)10.3声测管埋设 (40)10.4现场检测 (41)10.5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2)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48)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51)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52)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53)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54)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55)附录G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57)本规范用词说明 (59)引用标准名录 (60)附:条文说明 (61)1总则1.0.1为了在基桩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制定本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
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基本规定 (6)3.1一般规定 (6)3.2检测工作程序 (7)3.3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 (8)3.4验证与扩大检测 (10)3.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1)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2)4.1一般规定 (12)4.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2)4.3现场检测 (13)4.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5)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7)5.1一般规定 (17)5.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7)5.3现场检测 (18)5.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8)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0)6.1一般规定 (20)6.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0)6.3现场检测 (21)6.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1)7钻芯法 (24)7.1一般规定 (24)7.2设备 (24)7.3现场检测 (24)7.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25)7.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25)7.6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6)8低应变法 (29)8.1一般规定 (29)8.2仪器设备 (29)8.3现场检测 (29)8.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0)9高应变法 (33)9.1一般规定 (33)9.2仪器设备 (33)9.3现场检测 (33)9.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5)10声波透射法 (40)10.1一般规定 (40)10.2仪器设备 (40)10.3声测管埋设 (40)10.4现场检测 (41)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2)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48)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51)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52)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53)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54)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55)附录G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57)本规范用词说明 (59)引用标准名录 (60)附:条文说明 (61)1总则1.0.1为了在基桩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制定本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是指设计、施工、检测和使用过程中对建筑基桩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地上建筑物、桥梁和设备的基础桩的检测。
一、设计要求1、设计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定,确定基桩的数目、形状、尺寸及检测要求。
2、设计应考虑基桩在安装和检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设计钻孔对位设计应有充分的余量和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现场检测安全。
3、基桩排布、位置的确定,应考虑在建筑物及设备下方至少有一半基桩的位置。
二、施工要求1、基桩安装时应在工程现场采取防水、防渗措施,严禁掘桩时有渗水现象。
2、桩基应在安装前检查,确保桩基材料和规格符合要求。
3、桩基安装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填满贯穿地层的桩基。
4、桩基安装时,应确保水平方向位置准确,垂直方向安装稳定,若需要加固,应设置防滑齿。
三、检测要求1、基桩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桩身沉降检测及检测孔护栓、固定件的闭合情况。
2、基桩检测使用的仪器及计量工具,应符合国家的检定要求,并具有有效期。
3、基桩检测应确定采集桩身沉降及多工艺参数,并长时间保存检测数据。
4、检测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并随时记录检测过程。
四、其他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应当在设计、施工、检测和使用过程中做到严格执行,以达到建筑安全工程质量要求。
2、施工及检测过程中,涉及重要结果的工程量或产品质量要求,应提交三方报告。
3、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应按照施工单位实际情况来确定执行责任者,以提高质量检测质量。
4、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应当有效存档,以备以后审计、研究和处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是指对建筑基桩进行检测的一系列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和传递荷载的重要任务,因此对其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尤为重要。
以下是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1. 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规范中应明确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要求,如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超声波检测等。
同时还要求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2. 检测指标和标准:规范中应明确建筑基桩的检测指标和标准,如桩身的竖直度、水平度、弯曲度、桩头的强度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基桩和不同地质环境,规范应提供相应的指标和标准。
3. 检测过程和数据记录:规范中应明确建筑基桩的检测过程和数据记录的要求,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试验结果的记录和保存等。
同时还要求对检测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
4. 质量控制和评估:规范中应明确建筑基桩的质量控制和评估要求,包括对施工材料和工艺的把控、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等。
通过质量控制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建筑基桩质量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5. 检测报告和结论:规范中应明确建筑基桩检测的报告和结论的要求,包括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结论的基准和判断标准等。
检测报告和结论是对建筑基桩质量和安全性的评估结果,对建
筑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具有指导和监督作用。
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规范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应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建筑基桩检测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为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3 桩基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3.1.3 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计算和验算:
1 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 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 应对桩身和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可 液化土、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小于 10kPa 土层且长径比大于 50的桩 应进行桩身曲屈验算;对于混凝土预制桩应按施工阶段吊装、运输 和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算;对于钢管桩应进行局部曲屈验算; 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 算; 4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3
均匀布桩桩顶反力分布特征
图3-3 武汉某大厦桩箱基础桩顶反力分布 高层框剪结构,φ 500PHC桩,L=22m,均匀布桩;中、边 桩反力比=1:1.9
4 碟形沉降和马鞍形反力分布的负面效应
(1)碟形沉降—沉降是中间大,四周小 引起承台、上部结构的次内力
(2)马鞍形反力分布—中间小,四周大 导致基础的整体弯矩、冲切力、剪力增大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两类极限状态 3.1.1 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或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 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 值。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调整为以综合安全系
3-5 桩基设计采用的作用效应、抗力 3.1.7 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 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基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 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 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按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 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 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3 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抗震设防区,应采用地震作用效 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三、现场检测
1、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 一致。
2、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 台底标高一致。
3、对作为锚桩用的灌注桩和有接头的混凝土预 制桩,检测前宜对其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
注: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 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 验荷载值。
3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 综合分析确定:
① 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 型Q 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 的荷载值。
② 根 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曲线尾 部出 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25
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
三、 检测数量
1、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 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 压承载力特征值:
①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 ②地 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 根, 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 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 根。
②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 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并按本规范附 录B 绘制桩身轴力分布图,计算不同土层的 分层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值。
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 析确定:
①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 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④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 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⑤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 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下表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现批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6—2003, 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1、4.3.5、4.4.4、6.4.6、8.4.7、 9.2.3、9.2.4,9.4.2、9.4.5、9.4.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 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O6—97同时废止。
2.1.5 钻芯法 core drilling method 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
5.3 现场检测.........................................................25 5.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26 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28 6.1 适用范围.........................................................28 6.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28 6.3 现场检测.........................................................29 6.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29 7 钻芯法...........................................................32 7.1 适用范围.........................................................32 7.2 设 备............................................................32 7.3 现场操作.........................................................32 7.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33 7.5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34 7.6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34 8 低应变法.........................................................37 8.1 适用范围.........................................................37 8.2 仪器设备.........................................................37 8.3 现场检测.........................................................37 8.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38 9 高应变法.........................................................41 9.1 适用范围.........................................................41 9.2 仪器设备.........................................................41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3 加载反力种类,堆载法应指明堆载重量,锚桩法应有反力梁布置平面图;
4 加、卸载方法;
5 本规范第 4.4.1 条要求绘制的曲线;
6 承载力判定依据;
7 当进行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测试时,应包括传感器类型、安装位置,轴力计算方法,各级 荷载作用下的桩身轴力曲线,各土层的桩侧极限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29)5.1.2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岩土阻力达到极限状态或桩身材料达 到设计强度;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施加的上拔荷载不得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 2.0 倍或使桩顶产生的上拔量达到设计要求的限值。
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 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本条第 2 款的规定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 应少于表 3.2.5 规定的时间。
(8)3.2.6 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 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3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部分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 E 类桩;
(37)6.4.8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 3.5.3 条规定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 2 受检桩的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 3 加、卸载方法; 4 本规范第 6.4.1 条要求绘制的曲线; 5 承载力判定依据; 6 当进行钢筋应力测试并由此计算桩身弯矩时,应包括传感器类型、安装位置、内力计算方 法以及本规范第 6.4.2 条要求的计算结果。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 lOmm。 (38)7.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 身完整性。当采用本方法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时,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9)7.1.2 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径小于 1.2m 的桩的钻孔数量可为 1 个~2 个孔,桩径为 1.2m~ 1.6m 的桩的钻孔数量宜 为 2 个孔,桩径大于 1.6m 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 3 个孔; 2 当钻芯孔为 1 个时,宜在距桩中心 lOcm~15cm 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 2 个或 2 个以上 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 O.15D~O.25D 范围内均匀对称布置; 3 对桩端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 l 个孔。 (40)7.1.3 当选择钻芯法对桩身质量、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时,受检桩的 钻芯孔数可为 1 孔。 (41)7.3.4 钻芯结束后.应对芯样和钻探标示牌的全貌进行拍照。 (42)7.3.5 当单桩质量评价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从钻芯孔孔底往上用水泥浆回灌封闭;当 单桩质量评价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封存钻芯孔,留待处理。 (43)7.6.4 成桩质量评价应按单根受检桩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定该受检桩 不满足设计要求: 1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2 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3 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强度)或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当桩基设计资料未作具体规定时,应 按国家现行标准判定成桩质量。 (44)7.6.5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 3.5.3 条规定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钻芯设备情况; 2 检测桩数、钻孔数量、开孔位置,架空高度、、混凝土芯进尺、持力层进尺、总进尺,混 凝土试件组数、岩石试件个数、圆锥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 3 按本规范表 D.0.1-3 格式编制的每孔柱状图; 4 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是建筑工程中建筑基桩检测的一套标准。
这些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JGJ 106-2014标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施工过程中建筑基础桩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标准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
检验范围和程序:标准规定了建筑基础桩的检验范围和检验程序。
检验设备和人员:标准规定了检验设备和人员的要求,如检验工程师的资质和经验等。
检查方法:标准概述了建筑基础桩的不同检查方法,如动态测试、静载测试和无损检测。
检验结果和报告:标准规定了检验结果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包括测试数据的表示、结果分析和结论。
质量控制:标准规定了确保建筑基础桩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包括检验人员的监督和检验结果的验证。
JGJ 106-2014 标准为建筑基础桩的检测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指南,确保了建设项目中这些关键部件的质量和安全。
承包商和建筑专业人员必须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正确检查建筑基础桩并避免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 的威慑力。
考核
定期对基桩检测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04
问题
基桩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 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解决方案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进行综合评估,提高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问题
基桩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 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
解决方案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改进技 术手段,降低环境因素对检测
结果的影响。
04
CATALOGUE
目的
基桩检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桩基存在 的缺陷、隐患和问题,为后续的加固 、维修或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建 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桩检测的重要性
01 02
确保建筑安全
基桩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基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因桩基问题 导致的建筑物损坏或倒塌。
数据分析与人工智
能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基 桩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挖 掘更深层次的信息和规律,为工 程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基桩检测技术的未来展望
全面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基桩检测技术将全面实现 数字化转型,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 析,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定制化服务
果分析和结论建议等。
基桩检测标准与要求
检测标准
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检测 技术规范》等。
检测要求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of buildingfoundation pilesJGJ 106 —2003J 256 —2003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lesJGJ 106 —2003批准部门: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期:2003 年7 ⽉1 ⽇1 总则1.0.1 为了确保基桩检测⼯作质量,统⼀基桩检测⽅法,为设计和施⼯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使基桩质量检测⼯作符合安全适⽤、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于建筑⼯程基桩的承载⼒和桩⾝完整性的检测与评价。
1.0.3 基桩检测⽅法应根据各种检测⽅法的特点和适⽤范围,考虑地质条件、桩型及施⼯质量可靠性、使⽤要求等因素进⾏合理选择搭配。
基桩检测结果应结合上述因素进⾏分析判定。
1.0.4 建筑⼯程基桩的质量检测除应执⾏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基桩 foundation pile桩基础中的单桩。
2.1.2 桩⾝完整性 pi1e integrity反映桩⾝截⾯尺⼨相对变化、桩⾝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
2.1.3 桩⾝缺陷 pile defects使桩⾝完整性恶化,在⼀定程度上引起桩⾝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2.1.4 静载试验static loading test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竖向上拔⼒或⽔平推⼒,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的沉降、上拔位移或⽔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单桩竖向抗拔承载⼒或单桩⽔平承载⼒的试验⽅法。
2.1.5 钻芯法 core drilling method⽤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混凝⼟的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端岩⼟性状的⽅法。
解读《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014_图文
四. 科学性问题:
◘ 高应变的 9.1.2 条再次强调“进行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 载力检测时,应具有现场实测经验和本地区相近条件下的 可靠对比验证。
用吨数量级的重锤冲击桩头,桩身 进入弹塑性变形,但分析却使用线性弹 性波动理论,误差是必然的,必须做同 一地质单元静动修正,所以是科学的。
23/89
这段文字没有表达出问题的实质。低应变反 射波法检测是有盲区的,在盲区内是可以用波的干 涉现象来解决,见下图,不必如此费力问题还说清。
22/89
四. 科学性问题:
◘ 低应变8.4.7 中“预制桩在 2L/c 前出现异常反射,但又不
能判断是否属于正常接桩反射时,可按照本规范第3.4.3条 (注:即高应变法)进行验证检测。
解读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 2014 吴庆曾
原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本文对规范前言中论述的十点修订主要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3/89
1.严密体现在:
◘ 总则的第一条明确说明编制规范是 “为了在基桩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
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 可靠依据,制定本规范。”
这些都是实测中可能发生的, 在此做了详细规定。
但没有考虑用新的检测技术来 弥补,仍可对被测桩进行补充评2价1/8。9
四. 科学性问题:
◘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 8.3.3的第四款中增加了瞬态击振选择 合适重量的击振力锤;和在8.4.5中增加了“根据实测力和速 度信号起始峰的比例失调情况判断桩身浅部阻抗变化程度”
◘ 取芯的 “7.6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做了大量的补充如: 如何正确操作钻机、取芯、编录,直到取芯后的封孔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主要用于检测和评价基桩的质量和性能,以确保基桩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为了规范和统一基桩检测工作,制定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十分必要。
一、基桩检测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基桩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基桩的质量和性能,以确保基桩的设计强度和设计要求。
基桩检测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1.检测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测应采用科学、先进的方法和仪器设备,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3.检测结果应真实、可靠、客观,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和评估。
4.检测过程应严格控制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二、基桩检测的方法基桩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非破坏性检测和破坏性检测两种。
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测、地质雷达检测、电阻率测定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已经施工完成的基桩,可以在不破坏基桩的情况下,对基桩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
破坏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取芯检测、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尚未施工或即将施工的基桩,可以在基桩的施工和使用前对基桩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三、基桩检测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基桩检测应根据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基桩,制定相应的检测要求和技术指标。
1.静力触探试验指标:包括触探击数、钻探击数、侧摩阻力等。
其中,触探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钻探击数应适中,侧摩阻力应适当增加。
2.超声波检测指标: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波阻抗等。
其中,纵波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横波速度和波阻抗可作为辅助指标。
3.地质雷达检测指标:包括反射强度、垂直分辨力、侧视距离等。
其中,反射强度应足够大,垂直分辨力和侧视距离应适中。
四、基桩检测的注意事项1.基桩检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基桩检测应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避免雨雪天气和强风等不利于检测的情况。
3.基桩检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检测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或在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同时,实测桩顶部的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的时域分析 (2) 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应具有稳
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固的导向装置。重锤应形状对称,高径
(3) 声波透射法: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 (宽)比不得小于 1。
10
v1.0 可编辑可修改
(35)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在加载至桩顶出现较大水平位移或桩身结构破坏;对工程 桩抽样检测,可按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内值控制加载。 (36)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的桩身配筋率小于%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 倍作为单桩水平 承载力特征值。 2 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 移所对应荷载的 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 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 6mm; 3 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且应满足桩身抗裂要 求。 (37)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 条规定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 2 受检桩的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
(4) 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 起始段不成比例时,不得对实测力或速度 信号进行调整。
1
4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成桩的桩基。 (5)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6) 检测方案的内容宜包括:工程概况、地基条件、桩基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检测方法 和数量、受检桩选取原则、检测进度以及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 (7) 基桩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 70% ,且不 应低于 15MPa; 2 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应达到 28d,或受检桩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应 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 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本条第 2 款的规定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 应少于表 规定的时间。 (8) 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年
1 桩顶端板完好的预应力管桩(或空心方桩)一般不需要加 固和处理。
2 对截桩后的管桩进行高应变法检测前应对桩顶进行处理: 桩顶如有破损、破碎段,应使用管桩环切机(如无环切机 可用手提石材切割机进行环切)切去桩顶破碎段,再用手 提磨光机磨平桩顶;如果桩顶没有破碎段,可直接磨平桩 顶即可。
3 桩顶完好的预制方桩一般不需要加固和处理。
3.基本规定
3.2.3检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2 地基条件 3 基桩设计要求 4 基桩施工工艺 5 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 6 受检桩的选取原则 7 检测进度 8 检测设备及现场配合所需的人员和机械设备
另外:检测方案还应包含如下内容 1 检测场地环境要求(尤其是道路,不达到要求坚决不进场) 2 低应变法检测前工程桩的状态 3 静载试验 2021/1/6 桩和高应变法检测桩的桩头处理、加固和开挖
2021/1/6
桩身。
高应变法检测桩头处理、加固、开挖
二、灌注桩 H1=1~1.5倍桩
径 H2:不小于2倍
桩径 • 1~5、7条
与灌注桩静 载试验桩头 处理一致 • 高应变法检 测的桩头测 点处截面尺 寸应与原桩 身截面尺寸 相同
H1 H2
原桩身D
基坑面
φ10@100 , 双 向 网 片 1~2层 网片间距100
3.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某个桩基工程,明确应进行那些检测、监测工作,要检测那些具体指标,达到那些目的 二、针对检测、监测目的,指导我们选取相适应的检测方法 三、根据不同的检测、监测目的和检测方法确定检测数量 四、检测出现疑问后的验证方法和扩大检测
2021/1/6
3.基本规定
3.1.1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检测,施工后的验收检测, 根据检测目的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订内容1进一步明确基桩检测方法选择原则及抽检数量的规定;3.1.1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
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应性、桩基的设计条件、成桩工艺等,按表3.1.1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当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的相互补充、验证,能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
3.3.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3.3.3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当一种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基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2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3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应在本条第1~2款规定的检测桩数范围内,按不少于总桩数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4当符合本规范第3.2.6条第1~2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数量。
对干作业挖孔桩和单节预制桩,数量可减半。
——取消3.3.4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2施工前未按本规范第3.3.1条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3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4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5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6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桩。
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3.3.5除本规范第3.3.4条规定外的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可按下列方式进行验收检测:1当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3.3.4条的规定;2预制桩和满足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灌注桩,可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3.3.6当有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可作为本规范第3.3.4条规定条件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3.3.5条第2款的规定。
3.3.7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选择下列方式之一,进行持力层核验:1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2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或岩基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3.3.8对设计有抗拔或水平力要求的桩基工程,单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采用单桩竖向抗拔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检测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3.4条的规定。
2对验证检测的方式进行了扩充;3.4.1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验证时,验证方法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3.4.2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
3.4.3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验证,管桩可采用孔内摄像的方式验证。
3.4.4单孔钻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并根据前、后钻芯结果对受检桩重新评价。
3.4.5对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桩或Ⅲ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进行验证检测。
3.4.6桩身混凝土实体强度可在桩顶浅部钻取芯样验证。
3.4.7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发现有Ⅲ、Ⅳ类桩存在,且检测数量覆盖的范围不能为补强或设计变更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检测。
当原检测方法为声波透射法时,可改用钻芯法。
3.4.8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扩大检测。
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建设有关方的确认。
3针对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取消了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3.5.1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除抗裂控制条件外,明确了抗拔桩验收检测时施加荷载的最低要求;修改了抗拔桩上拔量观测点的设置要求;5.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
当桩身埋设有应变、位移传感器或桩端埋设有位移测量杆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测定桩身应变或桩端上拔量,计算桩的分层抗拔侧阻力。
5.1.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岩土阻力达到极限状态或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施加的上拔荷载不得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或使桩顶产生的上拔量达到设计要求的限值。
当抗拔承载力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值。
5.1.3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
5.2.1上拔量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的规定。
5.2.2上拔量测量点宜设置在桩顶以下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身上,不得设置在受拉钢筋上;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可设置在钢筋笼内侧的桩顶面混凝土上。
5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6.1.1本方法适用于在桩顶自由的试验条件下,检测单桩的水平承载力,推定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当桩身埋设有应变测量传感器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测定桩身横截面的弯曲应变,计算桩身弯矩以及确定钢筋混凝土桩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时对应的水平荷载。
6.3.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桩身折断;2水平位移超过30mm~40mm;软土中的桩或大直径桩时可取高值;3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
6.4.7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的桩身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2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0mm。
3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且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
6针对钻芯法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评价,修改了截取岩芯数量的要求;7改进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7.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
当采用本方法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时,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7.1.2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径小于1.2m的桩的钻孔数量可为1~2个孔,桩径为1.2m~1.6m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2个孔,桩径大于1.6m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3个孔;2当钻芯孔为1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cm~15cm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2个或2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0.15~0.25)D内均匀对称布置;3对桩端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1个孔。
7.1.3当选择钻芯法对桩身质量、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时,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可为1孔。
7.2.2基桩桩身混凝土钻芯检测,应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取芯样,严禁使用单动单管钻具。
7.3.2每回次钻孔进尺宜控制在1.5m内;钻至桩底时,宜采取减压、慢速钻进、干钻等适宜的方法和工艺,钻取沉渣并测定沉渣厚度;对桩底强风化岩层或土层,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等方法对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进行鉴别。
7.4.1截取混凝土抗压芯样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长小于10m时,每孔应截取2组芯样;当桩长为10m~30m时,每孔应截取3组芯样,当桩长大于30m时,每孔应截取芯样不少于4组;2上部芯样位置距桩顶设计标高不宜大于1倍桩径或超过2m,下部芯样位置距桩底不宜大于1倍桩径或超过2m,中间芯样宜等间距截取;3缺陷位置能取样时,应截取1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4同一基桩的钻芯孔数大于1个,且某一孔在某深度存在缺陷时,应在其他孔的该深度处,截取1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7.4.2当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层且岩芯可制作成试件时,应在接近桩底部位1m 内截取岩石芯样;遇分层岩性时,宜在各分层岩面取样。
岩石芯样的加工和测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7.4.3每组混凝土芯样应制作3个抗压试件。
混凝土芯样试件的加工和测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7.5.4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可根据本地区的强度折算系数进行修正。
7.5.5桩底岩芯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确定,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执行。
(不少于6个)7.6.3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钻芯孔数、现场混凝土芯样特征、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本规范表3.5.1和表7.6.3所列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当混凝土出现分层现象时,宜截取分层部位的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当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判为Ⅱ类;当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或不能制作成芯样试件时,应判为Ⅳ类。
多于三个钻芯孔的基桩桩身完整性可类比表7.6.3的三孔特征进行判定。
表7.6.3桩身完整性判定E.0.5芯样试件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得用作抗压或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试件有裂缝或有其他较大缺陷时;2混凝土芯样试件内含有钢筋时;3混凝土芯样试件高度小于0.95d或大于1.05d时(d为芯样试件平均直径);4岩石芯样试件高度小于2.0d或大于2.5d时;5沿试件高度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达2mm以上时;6试件端面的不平整度在100mm长度内超过0.1mm时;7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超过2°时;8表观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芯样试件平均直径0.5倍时。
8对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对于浅部缺陷,增加了使用带力传感器锤击设备进行测试判定的要求;8.1.2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8.4.5当按本规范第8.3.3条第4款的规定操作不能识别桩身浅部阻抗变化趋势时,应在测量桩顶速度响应的同时测量锤击力,根据实测力和速度信号起始峰的比例差异大小判断桩身浅部阻抗变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