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语文命题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635d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a.png)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题目再现:(小作文)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
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例文:在我看来,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功能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潜在问题。
一方面,点赞是对他人分享内容的认可和鼓励,有助于增进友谊和社交互动。
另一方面,过度关注点赞数量可能导致虚荣心的滋生,甚至影响真实的自我表达。
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点赞,用它来传播真相传递公平正义,而非成为虚荣心的奴隶。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
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
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例文:选择绍兴作为研学目的地的理由如下:首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擘,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进鲁迅的故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创作环境以及思想形成过程,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
其次,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绍兴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
我们可以游览东湖、鉴湖等自然景观,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这样的研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够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综上所述,我建议将“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的目的地定为浙江绍兴。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例文:月的独白我是那高悬夜空的明月,静静洒下银白的温柔。
我见证了多少离合悲欢,却只能默默无言,静静守望。
我在夜空中独自轮转,穿越云层,历经风霜。
2023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23高考语文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c437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5.png)
2023高考语文试题评析2023高考语文试题评析一、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语文情境中培根铸魂语言文字运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在语文情境中体现出来的。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把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选取的是讲话中关于调查研究应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原则的两段,要言不烦,观点明确,启发广大青少年汲取其中的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2.增强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新课标I卷写作试题以“故事的力量”为中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I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论文
![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dcc5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2.png)
摘要:高考语文试卷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为例,从试卷结构、题型设置、命题趋势等方面进行评析,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考语文试卷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在题型、难度、命题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本文将对这份试卷进行评析,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二、试卷结构评析1.题型丰富: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在题型上延续了往年传统,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文题等,题型丰富,有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分值合理:试卷分值分配较为合理,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关注阅读、写作等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
三、题型设置评析1.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等。
2023年选择题在难度上略有提高,增加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察。
2.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包括句子衔接、语段理解等。
2023年填空题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简答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分析、概括、评价等。
2023年简答题在题目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作文题:作文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中之重,2023年作文题在材料选取、立意引导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人生价值。
四、命题趋势评析1.注重基础: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在命题上依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2.关注生活:试卷内容贴近生活,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考查能力:命题方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如阅读、写作、分析、评价等。
五、结论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在题型设置、命题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调整,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38ce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f.png)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同时又有所创新。
试题遵循了《考试大纲》,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
二、具体分析1. 知识覆盖面广今年的语文试题对语文知识的考查十分全面,涵盖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
其中,语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如拼音、字形、词汇等;文学知识的考查涉及古今中外的主要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文化知识的考查则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2. 能力考查层次分明今年的语文试题在能力考查上层次分明,包括识记、理解、分析、评价等多个层次。
其中,识记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意义;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剖析;评价能力则要求考生能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评价。
3. 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今年的语文试题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了思维品质的考查。
如阅读理解部分的一些题目,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以考查其思维品质的高低。
4.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今年的语文试题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如一些题目要求考生对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进行体验和感悟,以考查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
三、对未来考生的建议针对今年的语文试题,建议考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全面积累,不要只关注某一方面;同时,也要注重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此外,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及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及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5ffbb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e.png)
2024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一、教考衔接加强,回归教材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依标教学,用好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回归教材”的表现,即体现统编语文教材和试卷的关系,试卷中至少有10处左右和教材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可以看到教材的因素。
①显性的,如文言文第11题,与教材中《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相联系。
②隐性的,如古代诗歌阅读中,选的是宋代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是古诗中描写声音的佳作,不仅能够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中也能看到试题与教材的勾连--考查学生能否由试题给出的诗句联想到《兰亭集序》,联想到《琵琶行》。
这样的试题设计能够引导一线重视语文课文,打破刷题的怪圈,促使老师真正重视手头的教材使用,而不是去猜题押题刷题。
☞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教材本身的研读掌握,语文教材是学习与备考的第一基础。
学习与备考首先不能背离课程标准与统编教材,要学会深挖教材。
二、跨学科素材与强烈的语文学科特色毫无疑问,这些年来高考语文在阅读理解命题方面,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这也将是以后命题仍贯彻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作文题与科技有关。
这是中学教育对学生广泛的、跨学科阅读要求的体现。
但,万变不离其宗,素材本身只是命题思路与学科考察能力的载体,语文考试根本上还是服从和服务于语文学科能力的,即试卷考点设计、学生答题运用的能力依然是语文学科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范畴。
强调文本细读,学生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筛选和把握,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和备考训练中,要克服当下碎片化阅读和粗略阅读的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方式灵活多样,强化了知识运用的考查,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要求。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语言文字题命题特点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语言文字题命题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aae1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4.png)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语言文字题命题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考试在新高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考试中的语言文字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其命题特点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的语言文字题命题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注重考查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在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题主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些基本知识包括词语的辨析、语法的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通过这些题目的设置,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能力。
二、注重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除了基本知识的考查,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的语言文字题还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这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
通过这些题目的设置,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察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题目的多样性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的语言文字题在命题时注重题目的多样性。
这些题目不仅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传统题型,还增加了阅读题、写作题等新颖的题型,使得考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四、注重题目的综合性除了多样性,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的语言文字题在命题时还注重题目的综合性。
这些题目不仅关注语言文字知识的具体运用,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这些题目的设置,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注重题目的时代性在命题过程中,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的语言文字题还注重题目的时代性。
这些题目不仅关注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对时代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文字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这些题目的设置,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时代感和文学素养。
六、注重题目的贴近生活在命题过程中,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的语言文字题注重题目的贴近生活。
这些题目不仅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化,通过题目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
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及思路(全文)
![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及思路(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04ec2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9.png)
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及思路(全文)引言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将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而语文作文作为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对考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考察。
因此,对于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和思路,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及思路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命题形式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常见的命题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模拟题模拟题是一种常见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考生模拟真实高考环境,检验其应对问题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模拟题的命题范围广泛,可以涉及社会热点、文化教育、人物传记等。
对于模拟题的命题,考生需要根据所给的题目,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力。
1.2 文学作品赏析文学作品赏析是高考语文作文中常见的一种命题形式。
这种命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文学作品,针对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这种命题,考生需要具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3 看图作文看图作文的命题是指在语文作文中给出一幅图片或图表作为写作素材,要求考生根据图像内容进行描述、分析、评价或联想。
这种命题形式能够培养考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想象力,同时也要求考生对所给图像进行人文、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思考。
1.4 提示性命题提示性命题是指在高考语文作文中给出一个主题或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对其进行阐述或论述。
这种命题形式较为开放,要求考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来展开文章。
对于这种命题,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思考能力来进行作文写作。
2. 写作思路针对不同的命题形式,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写作思路来展开文章。
2.1 模拟题的写作思路对于模拟题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写作思路:•了解题目的背景和要求,理清思路。
•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不同的观点。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相应的理由和例证。
•注意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9篇)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8778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f.png)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9篇)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1和每年一样,我于第一时间浏览了高考语文试题。
20xx年全国2卷语文看起来很“面熟”,它展现出“谦和”的姿态,且露出“诡秘”的微笑!第一,充实而浅近。
20xx年全国2卷语文试题整套试卷显得很充实,正如考纲所说明的,三道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各一大题,名篇名句默写压缩至5分,语言文字运用五小题,再加大作文。
试卷阅读量:论述文阅读约880字,散文阅读约1200字,新闻阅读约1100字(表格约100字),古诗文阅读约800字,整套试卷文字约8000字。
对于考生而言,这套试题确实是十分“充实”的,需要仔细阅读并处理的文字信息量到达历史之最!但很明显,试题的难度有大幅度的降低。
从试题选材来看,现代文阅读文本较以往浅近不少。
论述文有关“青花瓷”的崛起选文段,分段少(仅三段),条理清晰,没什么生僻的概念、晦涩的语句;林徽因的《窗子以外》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对于喜欢读杂志,尤其是喜欢散文小品的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大;实用类关于“垃圾分类”的材料十分贴近生活,两则材料叙述角度明确,语言也是流畅通俗。
古诗文也同样,材料阅读难度在近几年中相对较低!从试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增多,主观题减少。
选择题由每年的9道单选变为今年的11道单选,双选也增加为2道。
整体上看,选择题的分值从原先的32分增加到43分,主观题分数则由原先的58分减少到47分。
整套试题主客观试题趋近于平衡。
主观题的减少能为考生节省部分时间。
第二,简约而厚重。
我认为,20xx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最大提高之一就是大多试题不再“拐弯抹角”。
如第五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散文阅读当然以“神”为内核,该问法直指要害,简洁明了。
第九题、第十五题都是如此,指向明确,言简意赅。
其次,二卷表达题的考查,以往常常有试题在语境上增加信息量、复杂的句意关系,致使考生落入“陷阱”。
今年的试题则相对“和善”很多,如小阅读选项大都控制在35字以内;如成语题,你只需勾勒几个重要信息即可作出确定(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对电器不再望尘莫及……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群众意见充耳不闻……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等。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36939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2.png)
二、命题特点
①材料作文得到回归。传统的材料作文得以回归,更强调对话题 的理解,突出考查思维能力。 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进行价值引领。高考命题关注个人与时代、 个人与国家,从一个角度切入大的社会主题,同时又引导学生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③思辨色彩进一步加强。应该说高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一 贯的,且有加强趋势。
卷别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作文题(关键点) 题型分类
故事是有力量的 材料作文
有时希望有一个自 感悟延伸类材料作
己的空间
文
本手、妙手、俗手 材料作文(多元)
“选择 创造 未来:任务型驱动作文
主题征文
(多元)
“体育之效—强弱 材料作文 转化”
描红“人”字对人 漫画作文 生的启迪
谢谢大家!
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
一、作文研题 二、主观感受
一、作文研题
1、题目解析 2、命题特点 3、具体思路 4、呈现问题 5、突破关键点
真题回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
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三、具体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 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 是否会越来越少?
第一次:越来越多【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第二次: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该如何理解?
①互联能高效地解决许多具体 的问题。
二、主观感受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文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文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13b4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b.png)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文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往年命题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凸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
试题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应用、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整体来看,试题难易程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具体分析1.语言文字应用:这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等。
整体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平时注重积累,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2.古文阅读:这部分试题选取了古代经典文献中的段落,检验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除了对古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涉及到了对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3.现代文阅读:这部分试题选取了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段落,要求学生理解作者意图、分析文章结构等。
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4.写作:2023年的作文题目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趋势,以材料作文为主。
题目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情境,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写出有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的文章。
这不仅考验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对未来的启示从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试题特点来看,未来的语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好的写作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和灵感。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
![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64fa2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d.png)
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这些趋势对考生备考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体、题材、题型和思维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命题。
一、文体多元化在过去的高考语文中,命题主要围绕小说、散文和诗歌展开。
然而,近几年的命题增加了剧本、议论文、评论等文体的考查。
这种文体多元化的趋势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备考时,考生应多读各种文体的经典作品,并注重培养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题材题向时事与热点命题方向逐渐向时事和热点话题倾斜,引导考生关注社会问题,扩展视野。
许多文章的素材选取自社会现实,如对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际关系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积极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提高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三、题型多样化高考语文命题的题型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常见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外,越来越多的题目要求考生进行写作或者修辞分析,如演绎推理、材料应用、议论文写作等。
这种多样化的题型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注重思维方式和创新传统的命题形式强调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而近年来的命题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考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该类题目通常要求归纳总结、辩证分析、联系实际等。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
总体来说,高考语文命题的趋势更加注重考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基于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面、注重实际应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同时,考生还应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在高考语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就是对高考语文命题趋势的分析,希望能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
考生们要根据这些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灵活应用各种解题方法,取得优异的成绩。
怎么做高考语文题命题分析
![怎么做高考语文题命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e1895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e.png)
怎么做高考语文题命题分析怎么做高考语文题命题分析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内容遵循《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核心素养内容进行命题。
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怎么做高考语文题命题分析“稳”,是指高考内容稳定,各题型分值稳定,没有较大变化。
考查内容根据考试大纲对高考语文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力量,这一点没有变化。
从题型看,包括论述类阅读、文学类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五部分组成,各题型和分值除了个别题型有微调外,基本保持稳定。
“变”,是指试题在稳定中又呈现出几个新的变化:首先,从分值上看,有微小调整。
诗歌鉴赏试题有变化,试题从去年的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变为四选一的题目,分值从5分降为3分,主观题分值增加了1分,诗歌鉴赏总分变为10分,比去年削减了2分。
小说阅读由14分变为15分,增加1分;默写由5分变为6分,增加1分。
其次,从阅读量来看,有所提升。
全国卷Ⅰ为8800字,全国卷Ⅱ8250字,全国卷Ⅲ7900字,平均约为8300字,比去年提高了几百字。
再次,从题型上看,部分题型发生较大变化。
语言文字应用题一改去年成语、病句和得体分开设题的命题特点,将成语、病句修改和句子连接试题奇妙设置在一个语段当中,既强调基础学问的运用,又考查考生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力量。
同时一改以往连续几年设置的句子填充题,改为启事、书信等文段的修改,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考生关注语言的详细应用。
同时消失了以前从未消失的流程图,从看图写话转向对语言综合使用力量的考查。
文学类文本试题,全国卷三套试题的选文由去年的“二篇散文+一篇小说”形式变为三篇小说。
三篇小说新变较为明显,既有现代小说,又有当代小说,既有常规小说,也有回忆性小说、科幻小说等有创新写法的小说。
作文试题的变化也较为明显。
其一,新材料作文又重新杀回高考,以“幸存者偏差”为内容的全国Ⅱ卷试题,立意较为宽泛,可写性较强,同时也能考查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是对前几年对审题立意限制较多的材料作文命题的一种改进性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年高三人不同,岁岁高考却相似。如今又到新高三,若要取胜需取经。 研究一下近几年来,特别是 "##$ 年分省市命题的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特点,有 助于新一届高三学生进行语文复习和备考,这也就是《 孙子》所说的,知彼知己,百战 不殆。 分值:客观题分值减少,主观题分值增大 近几年来,客观题题量和分值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年 &’ 套语文试卷,客观 题分值除上海卷只有 &’ 分和福建卷、辽宁卷只有 %" 分外,其余的,有 && 套试卷都是 %$ 分( 第!卷与第"卷的客观题分值相加),另有北京卷为 ’# 分。到 "##’ 年,客观 题分值有所降低。湖南卷降到了 %" 分,北京卷和江苏卷分别降到了 %% 分和 %# 分, 重庆卷、广东卷分别降到了 ()、($ 分,全国卷降到了 (# 分,福建卷降到了 "% 分;只有 天津、湖北、江西、山东和浙江卷仍旧保持了 %$ 分,而辽宁卷保持了 %" 分,上海卷保 持了 &’ 分。到了 "##$ 年客观题分值仍保持下降的趋势。除全国卷和个别地区保持 了去年的分值外,其他各省市试卷客观题分值都有所下降。客观题分值减少,主观题 分值增大,这是人们对客观题的作用作出理性思考的结果。虽然对大部分独立命题 的省市来说,降分仍有空间,但是预计到 "##* 年语文高考除个别客观题分值仍居高 位的省市试卷可能会降低以外,其它省市试卷的客观题分值会暂时稳定在 "##$ 年的 水平线上。 题型:不断创新,不断出新 自从分省市命题以来,语文卷的语言知识和表达部分的题型,是不断创新,不断 出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语言表达题方面,"##( 年题型还较单纯,只出现过 这样一些题型:概括要点、改写句式、仿写、扩写、下定义和写提示语等。到 "##% 年就 多姿多彩了,除了保留了 "##( 年的一些题型外,还出现了这些新题型:写串台词、对 对联、回答记者采访、写结论、拟新闻标题、续写、写解说词和公益广告词等。"##’ 年 又不断创新,出现了提取关键词、写主题班会标语、写请柬、推荐课文、描述漫画内容 并写出其寓意、拟消息导语、以主持人身份介绍嘉宾和写节日或生日贺卡等新题型, 让人目不暇接。有人认为表达题型的出新到了山穷水尽、难以为继的时候了,但到了 "##$ 年,却又柳暗花明,出现了许多新的题型。如天津卷的第 "( 题,将拗口的译文改
古诗词鉴赏的选材也趋向灵活、多元。"##$ 年所选的古诗词中唐宋诗居多;"##% 年所选的古诗词中唐诗 & 首,宋诗 & 首,宋词 ’ 首,元曲 ’ 首;而 "##( 年突破了这种唐 诗、宋词、元曲的选材的范围,如北京卷选了晋朝陶渊明的诗《 移居》,重庆卷选了两 首清朝的诗,分别是张维屏的《 新雷》和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 其五),四川卷选的是 一首宋代的诗,湖南卷选的是《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里薛宝钗的《 咏白海棠》和林黛玉 的《 咏白海棠》。
写成三个短句;第 "# 题,为班上方队撰写一段校运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 词。如福建卷的第 $% 题,为台湾连战回福建祭祖写一段欢迎辞。再如浙江卷的第 "" 题,“ 请以一种标点符号( 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 生活道理”。
还如浙江卷的第 "& 题: 现有一位你最喜欢的作家来学校举办文学讲座,作为听众,请你完成下面两题: ($)向这位作家谈谈你读了他某一作品的感受。 (")向这位作家提一个能引起师生兴趣的问题。 这些题新颖又有一定的难度。但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这些题型 的创新都是坚持“ 三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另外,随着客观题分值的减少,客观题题量也减少了,为了使试题能覆盖更多的 知识点,在 "’’( 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综合性试题。如重庆卷的第 $# 题把默写 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综合在一道题里进行考查;再如浙江卷的第 $ 题把字音与字形 的考查综合在一道题里,第 # 题把语病辨析与表达要简明综合在一道题里进行考查; 还如天津卷的第 & 题把句子的衔接能力与选用恰当的词语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考 查。 预计 "’’) 年会有更多这样的综合题出现,因此,同学们应该注意语文知识的综 合复习和综合运用,以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选材:稳定而开放,趋向多元 文章阅读的选材显得稳定,近几年来都保持科技文和社科文并重的趋势。"’’# 年,科技文和社科文差不多各是一半。"’’* 年虽然科技文多于社科文,但 "’’( 年社 科文多于科技文。不论是社科文还是科技文选的都是反映前沿科技发现或与当前社 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 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也较稳定,近几年来选的大多是现当代散文,这是因为散文 讲究含蓄隽永,语言生动形象,又讲究精练,便于试题的设计。但稳定中也呈现出开 放的态势来,"’’# 年和 "’’* 年选的都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而 "’’( 年打破了这 种态势,开始选外国文学作品了,如湖北卷选的是法国都德的散文《 从阿尔卑斯山归 来》,浙江卷选的是法国米·图尼埃的散文《 平面的生活》。 文言文阅读在恪守“ 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原则的基础上,选材逐渐趋向多元,不 再局限于选人物传记类的短文。首先打破这一局面的是 "’’# 年的湖南卷,它的文言 文阅读材料选的 是 苏 轼 的 散 文《 放 鹤 亭 记》。"’’* 年,除 湖 南 卷 仍 选 的 是 唐 宋 散 文———欧阳修的《 记旧本韩文后》外,湖北卷选的是蒲松龄的文言文短篇小说《 武 技》,浙江卷选的是唐代孙樵的散文《 书褒城驿壁》。"’’( 年选材的多元性进一步得 到发展,除全国卷等仍旧选人物传记外,浙江卷选的是明代方孝孺的散文《 蚊对》,湖北 卷选的是《 颜氏家训》里的一篇议论文《 涉务》,安徽卷选的是《 齐民要术·序》,江西卷选 的是郑日奎的散文《醉书斋记》,湖南卷选的是清代曾国藩的《〈湖南文征〉序》。
作文:命题多样化,文体限制又开放,引导关注现实 从命题形式来看,近几年来命题由单一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年除北京卷是 命题作文外,其余的都是话题作文,其中又以关系型话题为主,占了三分之二。"##% 年命题作文增加到了三道,话题作文中的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只全 国卷!、"和#仍旧保留了关系型话题作文。"##( 年除了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题 外,还有材料作文题,如全国卷!、"和#都是材料作文题。总之,"##( 年作文命题形 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 从对写作的文体要求来看,则呈现出限制又开放的态势来。"##$ 年,都是清一 色的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从考场作文看,确实是百花齐放,什么文体都 有,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文体四不像的作文,如仿照医生开处方作文,或仿照药品说明 书作文。因此,有人不无忧虑地说:“ 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于是,到了 "##% 年,作文命题开始打破那种不限文体或自选文体式的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 面,开始对文体进行限制,如北京卷限制为写议论文,湖南卷限制为写记叙文或议论 文。但到 "##( 年又出现有意思的现象,北京卷又回到那种“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 老路上去了,但湖南卷仍旧坚持限制文体的形式,并且只准写成议论文。这说明文体 的开放在目前仍旧是主流。 另外,为了避免猜 中 作 文 题,为 了 防 止 有 些 人 宿 构,作 文 命 题 往 往 不 直 接 与 现 实,特别是与当前社会的热的题目,如 "##( 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 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的“ 愿景”、江苏的“ 人 与路”、湖南的“ 意气”等。但也有个别题目有向现实靠近的趋势。例如 "##( 年北京 高考作文题“ 北京的符号”,这个题目有着丰富的现实内涵,它既可以包括文物保护、 民俗文化等传统价值,也可以包括城市规划、城市人文理念等现实价值,如果不关心 当前的北京,不了解城市方方面面所发生的变革以及城市所面临的困境,这篇文章是 很难写好的。今年复旦的面试试题许多也与现实有关,并且不乏“ 高深”之题,例如, 如果你是市长,如何解决上海交通堵塞?对于医德你有何看法?如何避免医生收红 包事件的发生?……的确,这些社会难题连政府也不易有完全之策,何况高中生呢? 但是,设置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向学生要答案,而是起到一种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多 了解社会,从小培养他们心怀天下、改造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现象的 分析判断能力。这种趋势应引起我们高三同学的重视,千万不要一味钻进复习资料 中去,两眼不观窗外事,一心只读复习书,而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