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点梳理与归纳初中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在学业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下面,我们对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归纳。
知识点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规则和真实的社会情况。
社会实践包括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
知识点二: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合作课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点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活动、创新课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知识点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是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实地考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点五: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关注点之一。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情绪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情感教育。
知识点六: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修养,了解国外文化和传统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知识点七: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课程和体育活动。
同时,学校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初中综合素质教育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通过社会实践、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情感教育、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学生能够发展出更多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
老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 ——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开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开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开展。
(1) 素质教育以进步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施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开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开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 深化教育改革,为施行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详细目的: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开展的需求。
表达课程构造的平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开展的联络,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历,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施行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才能。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老师进步和改良教学理论的功能。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教师资格统考中,中学综合素质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详细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2、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2、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教育公正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
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包括性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公平。
三、教师观1、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包括: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3、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
其中,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四、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法的体系,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权利;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等义务。
中学综合素养重点整理
中学综合素养重点整理
1. 语言素养
- 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词汇量
- 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 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和语境
2. 数学素养
- 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和代数运算
- 理解数学概念和公式,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科学素养
- 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能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并记录和分析结果
-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科学对社会的贡献
4. 文化素养
- 掌握国内外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
-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观念
- 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
5. 信息素养
- 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
- 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
- 具备信息安全和文献规范的意识
6. 艺术素养
- 具备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 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培养个人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 理解艺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以上是中学综合素养的重点整理,通过培养这些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总结
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和理解,以及对社会政治事件的参与和判断能力。
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政治素质的要素包括:1. 遵纪守法:学生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不参与违法活动。
2. 热爱祖国:学生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命运。
3. 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当理解和接受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理论,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立场。
4. 参与政治生活:学生应当关心社会政治事件,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政治活动,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二、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包括对他人的尊重、诚实守信、友善乐于助人等方面的素养。
中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让他们成为有品德的人。
培养道德素质的方法有:1. 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要做好榜样,自己首先遵守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学习。
2. 课堂教育:学校应当开设道德课程,教育学生了解和尊重道德规范,提升道德修养。
3. 美德表彰: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品德。
三、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水平。
中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学术表现和综合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方法有:1. 知识教育:学校应当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课外拓展:学校可以开设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
四、身心健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中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让他们健康成长。
培养身心健康素质的方法有:1. 体育锻炼:学校应当加强体育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提升身体素质。
2.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学生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一、综合素质的概念
综合素质是指人的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技术能力、普适
能力、社会能力、学习习惯、道德修养、审美观念、智力水平等为一体的
全面发展,它是个体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的心理特质、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也是一般性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它是一种独特、丰富且具备发展潜
力的心理特质,是一种现代人的教育目标。
二、综合素质的种类
综合素质可以分为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技术能力、普适
能力、社会能力、学习习惯、道德修养、审美观念、智力水平等九大方面。
1、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首要的,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身体素
质是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基本的物质基础,需要注重营养摄入,科学安排
运动训练,合理安排身体休息时间;精神素质指的是每个人获取知识、理
解情感、表达自我的能力,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
提高解决问题的思路、效率和能力。
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的是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包括思考能力、记忆能力、
分析能力、比较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及实践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阅读理解能力第一节阅读理解能力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四)归纳内容要点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1.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
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
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2.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1)尽可能用xx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
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中学综合素质是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
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思维能力1.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归纳和演绎,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2. 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3. 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
4. 执着性思维能力:能够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
二、学习能力1. 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寻找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 主动学习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
4. 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能够长期坚持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态度,培养学习的毅力和耐心。
三、人际交往能力1. 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主动与人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3. 解决矛盾和冲突能力:能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学会妥善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
4. 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肩负起社会责任,具有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创新能力1. 创意思维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观点、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独特的创意思维。
2. 探索精神: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勇于面对挑战,善于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有创业计划、市场分析和商业模式设计的能力。
4. 开放思维和适应能力: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
五、身心健康1. 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良好的作息规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初中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心理健康素质1. 理解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树立自信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2. 情绪管理:学会控制情绪,处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3. 人际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
4. 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守纪律、有礼貌等。
5. 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应对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学习素质1. 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记忆、理解、概括、联想等。
2. 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3. 计划与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设立学习目标,有条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4. 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善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5. 沟通能力:学会和老师、同学、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主动获取学习资源。
三、文明素质1. 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关心集体,遵守法律法规。
2. 文明礼仪:学习和遵守文明礼仪,如文明用语、文明饮食等。
3. 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
4. 敬老爱幼:关爱老人和儿童,尊重长辈,关心弱势群体。
四、参与素质1. 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2. 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领导力:锻炼领导能力,培养自信心,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4. 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担当社会责任。
五、体育健康素质1. 锻炼习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2. 运动技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如游泳、篮球、足球等。
3. 饮食健康:学会科学饮食,均衡摄入营养,保持健康体重。
4. 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5. 安全意识:关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学会自我保护。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健康素质、学习素质、文明素质、参与素质、体育健康素质等方面,这些素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通过培养这些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都能有较好的发展。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一、文化素质:1.文学艺术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2.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3.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各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4.政治知识: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府组织、国际关系等,培养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5.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了解个人权利和义务,培养法治意识6.哲学思辨:了解基本哲学概念,开展思辨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二、科学素质:1.数学: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物理:了解物体的运动、能量和力学等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化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培养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4.生物: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知识,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5.环境科学: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实践能力三、人文素质:1.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2.外语: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3.音乐艺术: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培养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能力4.美术:掌握绘画和造型的基本技巧,了解艺术和审美的基本概念5.体育:掌握基本体育项目,培养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四、思想道德素质:1.道德修养:了解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社会责任:培养关心社会、爱护环境、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和行动3.心理健康:了解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适应能力等心理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五、身心素质:1.健康知识:了解基本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了解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方法2.饮食与营养:了解饮食的基本原则和营养需求,培养合理饮食和养生的习惯3.运动与锻炼: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适应性,培养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4.安全教育:了解常见事故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上内容只是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的一小部分,中学综合素质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点归纳与梳理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点归纳与梳理初中阶段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如品德教育、学科素养、社会实践等。
本文将对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梳理。
一、品德教育1. 学会感恩: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
2. 尊重他人:教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责任感:教育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态度,培养健康的价值观。
4. 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拥护国家政府、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学科素养1. 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2. 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
3. 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 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5. 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6. 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地理实践和地理推理能力。
三、实践能力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2. 劳动实践: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艺术实践: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体育实践:开展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学科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科教育来获得各方面的素养,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和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参与,可以结合学科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以人为本”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和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具体包括:〔1〕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4〕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资源和机会〔5〕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1、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是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法律文件。
2、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包括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3、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教育目标和任务〔2〕教育管理体制和职责〔3〕教育行政许可和监督〔4〕教育经费保障和使用〔5〕学生权利和义务〔6〕教师权利和义务〔7〕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8〕教育纪律和处分。
4、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方式:〔1〕宣传教育法律法规〔2〕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机制〔3〕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监督和检查。
第二节、教师权利和义务1、教师权利:〔1〕教育教学自主权〔2〕人身权利〔3〕劳动权利〔4〕知识产权〔5〕社会保障权利〔6〕其他权利。
2、教师义务:〔1〕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维护学校和教育行业形象〔3〕履行教育教学职责〔4〕关心学生全面发展〔5〕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6〕其他义务。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工作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严格管理等方面。
2、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形象和职业声誉的体现,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3〕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育的社会氛围。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育德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是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崇高的人生追求和正确的价值观。
1. 强化德育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 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意识。
3. 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品德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智育智育是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
中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教师要注重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3. 健全学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
三、体育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全面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体力、耐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
四、美育美育是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艺术的能力,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2. 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表达能力。
3. 建立艺术团体或社团,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第二节、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第三节、教师观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2、终身学习的意识(看一下)(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Ⅰ.教师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能力学习②专业知识学习③教育理论学习④信息技术学习Ⅱ.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
Ⅲ.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①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参加校本学习③参加各类成人教育④借助媒体学习Ⅳ.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3、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激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如何提高教学成绩:(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5、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教师职业的责任①促进中学生人生发展的责任②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2)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角色相似)①塑造中学生人生,挖掘中学生的发展潜能2培养一代社会新人,推动社会进步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1、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3、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第三条【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2、不得脱离监护;离家出走要找回来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特殊学校)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1、目的: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2、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破解城乡“入园难”;2、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5、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6、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8、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9、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10、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鼓励出资办学纲要的三大战略: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3、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重点)一、教师权利的内涵1、含义: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
2、教师的权利:(1)要求他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或履行法律义务的请求权;(2)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教师法等法律所赋予的积极行为权;(3)受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权。
二、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师的公民权(是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以及监督权2、教师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三、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四、教师义务定义: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表现形式:(1)积极义务(2)禁止性义务(3)义务人侵犯他人权利和利益时,接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意义的履行。
五、教师的基本义务:1、拥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纪守法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义务六、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1、遵纪守法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5、保护学生权益6、提高水平第三节:学生权利和保护(重点)一、学生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权包括: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使用教学设施权2、获得经济资助权3、获得学业证书权(1)获得公正评价权;(2)获得学业证书4、申诉起诉权5、法定其他权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1、教师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①面临危险时,教师挺身而出②教师须尽到保护义务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①教师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②教师不得随意缺课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①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有损人格尊严的事②教师不能侮辱、谩骂学生③教师不能歧视学生4、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①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②教师不得以其他方式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5、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6、教师不得侵犯学生财产权7、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①教师不要随意泄露学生隐私②教师不能随意翻看学生物品8、教师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