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2023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

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课堂讲学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全词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点难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2、作者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一、导入新课: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三、听朗读、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思考: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阅读下片,分析层次。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点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内容一、课前导入1、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2.指导预习,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3.补充注音:谢?4.补充注释: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5.思考问题:(1)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

厌声韵。

(2)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6.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闭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身世经历以及诗歌的创作年代。

(3)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句翻译。

2. 诗歌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分析。

3. 诗歌背景、作者身世和创作年代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 诗歌韵律、结构和创新手法的把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身世、创作年代等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朗读、讨论、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4.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身世和创作年代,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释义、语句翻译,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朗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教学目标:1、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掌握作者生平特点;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3、通过大量拓展阅读,了解辛词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作者及写作特点;2、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学难点:全词中引用各种典故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国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国这样种类齐全的壮丽江山,我国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东有平原。

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不仅我们中华民族有无数英雄要为它竞折腰,而外国的强盗也对它既羡慕,又垂涎三尺。

从奴隶社会时代起我国就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开始了保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战斗。

周朝,要抗击西戎;战国时直到东汉初年,中华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战。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秦始皇征发数十万人民修筑了长城,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家虎狼男儿几次击退匈奴,将他们赶出了威胁范围内。

南宋时期,更是有岳飞抗金,几乎就要直捣黄龙;后来的文天祥更是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可以说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

幼年时期,和党怀英一起读书,党怀英后来也是一位抗金英雄。

1161他21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全境汉族人民发起了反抗金国统治的起义,当时济南有一个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万人,给金国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很大威胁。

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被耿京委以重任。

他曾经追杀过叛逃的和尚义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

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来的时候一个叛徒杀害了耿京,他听说后率领着五十名骑兵冲入大营,在五万人中抓住了叛徒,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 了解杨维桢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背景和目的。

2. 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和解读词的结构和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复印杨维桢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文本。

2. 班级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引入本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提问学生是否熟悉或听过这首词。

步骤二:分析词的背景和目的(10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杨维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特别是在北固亭的经历。

2. 教师解释词的题目:永遇乐、京口和北固亭所代表的意义。

3.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这首词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作者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和情感?步骤三:读词理解内容(20分钟)1. 学生阅读词的全文,尽量理解词中的内容。

2.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词的结构和意义,包括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步骤四:欣赏和鉴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该词的音乐,并让学生仔细聆听。

2. 学生讨论和交流对音乐和词的感受,以及音乐和词的配合如何表达了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步骤五:创作与表演(15分钟)1. 学生小组自由选择一段词牌并运用自己的创作才华编写一首符合唐代文学特点的词。

2. 一些小组被选为代表,将他们的创作和表演分享给整个班级。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杨维桢作品的独特性和价值。

2. 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供任何对改进教学方式的建议。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唐代的诗词来进行分析和比较。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并撰写关于杨维桢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研究论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2)了解作者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意;(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关注时事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词的内容和意境;2. 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难点:1. 词中历史典故的理解;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3. 对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词的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词,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交流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深入了解词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3. 写一篇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词的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词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4. 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情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五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篇1[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把握用典深意。

2、体会词人爱国忧时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把握用典深意[教学方式]诵读---指导---点拨---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两派(豪放派、婉约派),大家能否举出豪放派的两位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继苏轼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要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展示目标认识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是词人中的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参加农民抗金义军。

他曾手刃叛徒义端和尚,直闯五百万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__,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排斥。

辛弃疾被迫隐退,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三、初读体会对于这样一首豪放风格的词,该如何读?又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试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错误,评价朗读语气。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学生自读,进一步感受体会。

四、赏析词文,把握用典深意本词的题目是“京口北固亭怀古”,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站在北固亭上,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学生回答,明确(孙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辛弃疾为什么会想到他们?这些人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一)找一生读上阙思考问题一:上阙写到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都是建功立业的大英雄;事业从京口起步;北伐成功。

词人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两位英雄的?(钦佩,仰慕,赞美)哪些字眼体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千古,无觅一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2)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诗人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背景知识;(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歌,如《青玉案·元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诗歌大意;(2)要求学生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进行探讨;(2)分享成果: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2)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短文;3. 深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下次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资源1. 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译文和解析;3. 与本诗相关的的历史事件资料;4. 古典诗词鉴赏指导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汇总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汇总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汇总五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通过诵读法、品读法、推敲法、比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预设情境法,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意境美的魅力。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并制成卡片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三、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楮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听完歌曲,品读苏词。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3、学生齐读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赏析上阕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表: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分析作者的情感和观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3)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分析;(3)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观点阐述。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读;(2)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和疑问;(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 朗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2)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应用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或解读其他诗词;(2)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或讨论活动,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3)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析复习进程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析复习进程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如今江北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 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当年的耻辱了,忘 记自己是南宋的子民。
表示对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词思 凭
人考 谁
写 : 尚问
廉 能:
颇 饭廉
, 有 何 用 意
否颇 ?老
矣 ,
?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 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 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 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 "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 但 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 "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 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壮志未已)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典,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二、从题目入手,找到鉴赏的思路
题目 主旨: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词牌名
3、从内容入手,明确用典故的用意
听录音,朗读,思考:
作者怀了哪些古人、古事?对他 们的态度和评价?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典故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
(2)寄奴曾住(刘裕)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下片小结:
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继 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人杨洪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诗人杨洪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文意境和情感的领会。

(2)古典诗词的欣赏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杨洪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提问:同学们对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圈点勾画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写一篇关于诗文内容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默写和心得体会写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歌作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法特点。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教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杨慎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阐述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教材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让学生找寻其他描写古代英雄人物的诗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比较。

(2)分析不同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刻画和表达方式。

2. 创意表达(1)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以古代英雄为主题的现代诗。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现代语言和形式表现古代英雄的精神风貌。

七、课堂练习1. 选择题(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哪位诗人?(2)诗歌中提到的“京口北固亭”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2. 简答题请简要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比较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诗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写一篇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3.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包括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把握意境等。

3、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感受其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词中运用的典故,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感受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领悟其爱国情感。

2、难点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词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营造。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词中的重点词句、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南宋历史的视频,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局势,引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辛弃疾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讲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写下这首词,为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

3、学生齐声朗读,初步感受诗词的意境。

(四)精读诗词,理解内容1、逐句讲解诗词的含义,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典故。

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讲解孙仲谋的典故,以及作者借此表达的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让学生理解历史的沧桑变迁。

2、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等,感受作者营造的氛围。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含义?2、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1.1.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1.1.3 掌握诗词的平仄、韵律和结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1.2.3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1.3.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1.2 诗词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的分析;2.1.3 诗词的平仄、韵律和结构特点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2.2.1 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2.2 诗词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把握;2.2.3 诗词创作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字词、意象、典故等;3.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3.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3.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介绍诗人辛弃疾的背景和创作风格;4.2 新课导入:讲解诗词的字词、意象、典故等;4.3 课堂讲解: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技巧;4.4 课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背诵诗词,并回答相关问题;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并在课堂上分享;5.3 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词,并在课堂上展示。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6.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主动性和合作精神;6.1.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1.3 课堂分享:评估学生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时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

(3)能够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情怀。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生平。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歌背诵和鉴赏的作业。

3.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注释。

2. 学生用书:古诗文鉴赏手册。

3. 网络资源:有关辛弃疾的生平介绍及相关论文。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诗歌背诵情况。

2. 针对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加深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

2. 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杨洪基及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子。

(2)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进行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朗读和背诵诗歌,正确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作者的崇敬之情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忧虑。

(2)理解诗人以古喻今的写作手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

(3)诗歌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中涉及的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2)诗歌韵律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诗人情感的把握和诗意的感悟。

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人物、事件和地理知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典故。

(2)分析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诗中的历史事件,体会诗人的忧虑和感慨。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以古喻今的写作手法,理解诗中的深刻含义。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字词解释、结构分析和情感体验。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背诵,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翻译诗歌,并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典故。

2. 分析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对照注释,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步骤(一)赏析诗歌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应该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这首诗,包括字数、韵脚、语言运用等方面,从而产生对这首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

课堂上可以告诉学生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并且带领学生读几遍这首诗,从字面上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的词语使用、修辞手法、结构等方面内容,让学生能够有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二)关联历史《永遇乐》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的宫廷故事,关联着唐朝的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

因此,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关联历史,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三)分析诗歌在学生掌握了这首诗歌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后,就可以进一步分析这首诗歌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主旨,然后从字面上对这首诗进行解释,最后再进行语言分析和修辞手法分析,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四)探讨思想《永遇乐》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它探讨了生命、死亡、人生、离别等多个方面的人生哲学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这首诗的基本解释和分析后,教师可以从这些哲学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化修养。

(五)写作练习在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力和欣赏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方法(一)启发性教育启发性教育是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时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启发性教育方法,以解决学生的认知难题。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质询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达到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它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结合起来,以达到高效教育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调,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艺术特色。

(二)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学以致用,通过拓展练习巩固怀古伤今和用典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一)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二)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一)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

(二)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词和运用典故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以提问法为主(预设问题,附表格),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人喜欢登山,登山则情满于山;古人喜欢观海,观海则情溢于海:东坡曾泛舟赤壁缅怀周郎,感叹自己年华易逝,功业未成;杜甫也曾登高寄情,眼见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感叹自己两鬓斑白,客居他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初唐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苍凉放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一歌竟成绝唱!道出了他心中旷世的孤独和无尽的苍凉。

曾经南宋也有这样一位词人,他登上北固亭,在英雄们逐鹿争雄的地方一吐他胸中块垒,那个人就是抗金名臣辛弃疾!他登上北固亭到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辛弃疾,一起去学习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知人论世法)(完成知识目标1)(PPT 展示):
人: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写此词时,66岁在京口任知府。

世:统治阶级偏安江南,统治集团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宰相韩托胄为巩固自己的个人地位急于北伐。

(三)诵读感知,体味风格(完成知识目标2)
1.全部男生诵读,感明确感情基调
2.全部女生诵读,巾帼不让须眉,再读熟悉课文
3.听名家朗诵(进行比较,体会感情)。

(四)全班再齐读一遍,熟读成诵,然后默读全词,自主学习,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人(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词人为什么会想到他们?
5.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6.用这些典故来表达什么感情?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表,PPT展示,完成知识目标3)
学生展示(课堂展示)
(五)学以致用:(知识迁移,完成能力目标)
试比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词标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是两首词标题都有“怀古”字样,都是怀古伤今之作,都可以借过去的人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轼赤壁怀古借周瑜感慨华发早生、壮志难酬;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孙权等人建功立业讽刺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可以把这首手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尤其使我们游览名胜古迹,想起与古迹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借这些人和事来浇胸中块垒。

总之,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以及大家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担忧。

最后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之情!这是一个大英雄对收复中原的期望!是他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失望!更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呐喊!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六)巩固提升:(能力提升,完成能力目标3)
教师示范:
永遇乐·夜郎牂牁江怀古
冯中会
云上牂牁,英雄难觅夜郎朵处。

长桥遗梦,痴情总被大浪淘沙走,月亮河畔,东水西流,人道阿哥情浓。

想当年铁弓神剑,斩杀强敌无数。

朱纱暗许,封竹王妃④,月下孤影无助。

牂牁江畔,水边犹记,马蹄没花处。

可堪回首,竹王园里,几缕香魂能永驻?凭谁问:伊人已远,尚能忘否?
注解:六枝境内的牂牁江流域是夜郎故地,司马迁在《史记》里有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在这里流传着夜郎王的传说,传说有一次,夜郎王出巡打猎,见牂牁江边的皖纱女茅妹有倾国倾城之貌,欲纳为嫔妃,茅妹因与陇脚樵夫月亮哥青梅竹马,誓死不从,夜郎王将茅妹押至王宫,并派人奉劝月亮哥放弃茅妹,同时许以高官厚禄,哪知月亮哥偏不信这个邪。

夜郎王便对月亮哥说:“若你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使陇脚河水倒流,我便允许你俩成婚,否则茅妹就归我所有。

”月亮哥挖沟改道,忘我地工作,终于感动了老上苍,在老天爷的帮助下,改道成功,但因疲惫不堪,向河中捧水解渴时被浪头卷走。

茅妹知道后以祭祀月亮哥后与夜郎王成婚为借口,来到一处崖上纵身跳入牂牁江殉情。

后人为了纪念这对对爱情坚贞不渝的青年,便将那条东水西流的陇脚河改名为“月亮河”。

本词就是以这个故事为依托,描写了有血有肉的夜郎王形象:夜郎王爱江山更爱美人,铁汉也柔情;也描写了叱咤风云的夜郎王可平定江山却不能左右爱情的缺憾美。

夜郎王即是竹王,名叫夜郎朵。

月亮河畔,东水西流见注释
④夜郎王很爱貌美的牂牁江边的皖纱女茅妹,曾向她许诺:等他评定江山时,定许她一袭朱纱,让她做天下最美的新娘。

可惜茅妹不爱江山只爱情郎,最后跳江自尽,以身殉情,这让夜郎王好生绝望。

(七)作业:(两题选做一题)
1.请大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用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路来点评一下老师这首词。

2.请寻访你身边的古迹并以此为题材写一首怀古诗(词)。

板书设计:
主板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背景。

2.诵读感知,定基调,明大意
3.合作探究,析典故,明情感
4.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副板书: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苏轼)→赤壁→怀古(周瑜)→感慨(华发早生、壮志难酬)我(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慨(?)
伤今苍凉悲壮豪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