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探索规律》。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方式,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学规律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1. 数学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 观察和分析数学现象,发现规律。

3. 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或实例引入数学规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索数学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方式,探索数学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的特点和规律的应用。

3. 数学规律的运用-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规律。

-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数学规律的运用和发现。

-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与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学规律,归纳规律的特点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数学规律的概念和特点2. 数学规律的探索方法3. 数学规律的运用作业设计:1. 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规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方式,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探索规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探索规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一、规律的初步认识1.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数字序列,如2、4、6、8、10,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二、数字的变化规律1.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变化的问题,如:3、6、9、12、15,请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3。

三、图形的规律1. 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边长的两倍,三角形的边长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四、数的奇偶性规律1.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奇数和偶数,如1、2、3、4、5、6等,找出它们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奇数和偶数交替出现。

五、时间的规律1. 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如早晨8点、中午12点、晚上8点等,找出时间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时间是按照24小时制循环变化的。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课后布置一些有关规律的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六、分数的规律1. 给学生展示一些分数,如1/2、2/3、3/4、4/5等,引导学生找出分数的规律。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探索规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规律进行推断和应用教学重点:能够发现规律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数学教材、小黑板、彩色粉笔、玩具等实物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个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所在,如:1、4、7、10、13、______2. 引导学生讨论规律,提出不同的解释和猜测二、探索规律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规律,如:2、4、8、16、32、______2. 小组合作,共同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表达出来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规律,并讨论不同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三、运用规律1. 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一些规律问题,如:找出序列中的第n项是多少2. 引导学生通过规律解决问题,讨论并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3.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规律题目,并解答2. 鼓励学生通过规律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高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3. 收集学生的解答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五、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延伸:可让学生设计更复杂的规律问题,并进行挑战板书设计:探索规律1、4、7、10、13、______2、4、8、16、32、______反馈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馳和进步。

教学反思: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对规律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探索规律9篇探索规律 1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列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

教师: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

教师: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

[点评: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用猜测算式的积是否有规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本节课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探索规律1教学例1。

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教师:刚才我们的猜测正确吗?学生:确实有规律。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再组织汇报。

学生1:我发现当算式中两个因数相等,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时,两个一位数相乘,积是一位数;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两个三位数相乘,积是五位数;两个四位数相乘,积是七位数。

也就是积的位数总比两个因数位数的和少一位。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的规律、图形规律、运算规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等,发现规律。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规律,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数学知识,你们能回忆一下,都有哪些规律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例如:出示一些数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规律;出示一些图形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3)最后两面旗是什么颜色的? 121÷7=17……2
答:最后两面旗是红色的。 (4)三种颜色的彩旗各有多少面? 121÷7=17……2 黄色:17×3=51(面) 绿色:17×2=34(面)
红色:17×2+2=36(面)
例2.(1)下面是一些有趣的数。先从左 往右,再从右往左读出各数的数字,你 发现了什么? 909 63136 4444 10101
(2)3,4,7,12,19,( ),( ),52
(3)0.5,2.5,6.5,12.5,( ),30.5,()
无论从左向右还是Biblioteka 右向左读都是 一样的数叫回文数。(2)任取一个自然数,把他倒过来与原 来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然后用这个和 重复上面的运算。一直重复下去,最后 总能得到一个回文数。用下面的数算一 算。 75 327 654 75+57=132+231=363
找规律,填数。
(1)5,9,13,( ),( ),( ),29
停西口中心小学
例1.一座南北方向的商业大楼有120 米,玲街一面的楼顶插着3种颜色的 彩旗,每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是1米。 (1)一共有多少面彩旗? 120+1=121(面) 答:一共有121面彩旗。
(2)第45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第69面呢?
45÷7=6……3 69÷7=9……6 答:第45面彩旗是黄色的,第69面是绿色 的。

探索规律六年级知识点

探索规律六年级知识点

探索规律六年级知识点一、整数的加法规律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整数的概念,还深入探究了整数的加法规律。

整数的加法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同号两个整数相加,只需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并保留相同的符号。

例如,(-5) + (-3) = -8,(4) + (6) = 10。

2. 异号两个整数相加,要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决定。

例如,(-4) + 6 = 2,8 + (-3) = 5。

3. 加0的规律:任何整数与0相加,结果仍然是原数本身。

例如,5 + 0 = 5,(-2) + 0 = -2。

二、分数的乘除法规律六年级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除法规律,探索了分数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分数乘除法的规律:1. 分数的乘法:两个分数相乘时,将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例如,2/3 × 4/5 = 8/15。

2. 分数的除法:两个分数相除时,将除数取倒数,然后与被除数相乘。

例如,2/3 ÷ 4/5 = 2/3 × 5/4 = 10/12。

3. 分数乘以整数:将整数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按分数的乘法规律进行计算。

例如,3 × 2/5 = 3/1 × 2/5 = 6/5。

4. 除法问题的转化:将除号变为乘号并取倒数,再按分数的乘法规律进行计算。

例如,4 ÷ (2/3) = 4 × (3/2) = 12/2 = 6。

三、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六年级的几何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了解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和特点。

下面是几个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1.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相对边相等,拥有四个直角。

3. 三角形:三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三个角的和为180度。

4. 直角三角形:拥有一个直角,另外两个角的和为90度。

5.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两个底角也相等。

6.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三个角也相等。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发现并总结数学问题中的规律。

2.学生能够运用探索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规律解答具体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观察并总结问题中的规律。

2.学生能够将所学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在观察问题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合作: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规律的总结和讨论。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辅导。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教师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小明买了三盒苹果,每盒装有8个苹果,那么这3盒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2.合作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找到可能的解决办法。

3.小组讨论:教师逐组请一名学生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向全班汇报。

4.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将问题转换为数学表达方式。

5.案例分析:以小明买苹果的问题为例,教师将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苹果数与苹果盒数和每盒苹果数之间的关系。

并请学生通过逐一盒打开苹果数来验证结论。

最后总结苹果数的规律。

6.拓展训练:请学生自行设计一道类似的问题,并通过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授课,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能够在拓展训练中发挥创造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找规律填数。

(1)5,9,14,20,27,()44;(2)7.897,7.892,7.887,()【答案】35 7.882【解析】(1)观察这几个数可以发现5+4=9,9+5=14,14+6=20,20+7=27,所以,下一个数是27+8=35,然后35+9=44;(2)观察这三个数可以发现依次减0.005,因此,第三个数是7.882。

2.有这样一组数:1,2,3, 5,…现以这组数据的数作为正方形边长的长度构造如下正方形;再分别从左到右取2个、3个、4个、5个正方形拼成如下长方形记为:①②③④(如下图)。

则第⑨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答案】288【解析】本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有规律变化。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题意: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详细解答:依次可推得这列数为:1,1,2,3,5,8,13,21,34,55,……则长方形的长依次是:2,3,5,8,13,21,34,55,89,……长方形的宽依次是:1,2,3,5,8,13,21,34,55,……故长方形的周长=(89+55)×2=2883.庆祝“六一”,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的比赛,其中摆的1条、2条、3条“金鱼”如下图所示:按照上面的规律,摆100条“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

A.800B.608C.704D.60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找规律的问题。

通过对本题的观察可以发现,摆一条小金鱼需要8根火柴棒,摆2条小金鱼需要14=8+6根火柴棒,摆3条小金鱼需要20=8+6+6根火柴棒…依次类推,详细过程如下:通过观察本题摆小金鱼是有规律的,摆小金鱼和需要的火柴棒如下:1条小金鱼——8条火柴棒2条小金鱼——8+6=8+6×1=14条火柴棒3条小金鱼——8+6+6=8+6×2=20条火柴棒4条小金鱼——8+6+6+6=8+6×3=26条火柴棒5条小金鱼——8+6+6+6+6=8+6×4=32条火柴棒…………100条小金鱼——8+6+6+6+6…6=8+6×99=602条火柴棒4.已知一串分数;;;;;;;;;;...第 115 个分数是( )。

《探索规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规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理解并掌握这些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变化规律: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化规律。

2. 数字的变化规律:数字的递增、递减、倍数等变化规律。

3. 图形和数字的组合变化规律:图形和数字的相互转换、对应关系等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概括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模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学习用品、小组合作探究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5. 应用拓展: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变化规律:平移、旋转、轴对称2. 数字的变化规律:递增、递减、倍数3. 图形和数字的组合变化规律:相互转换、对应关系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3.6探索规律高品质版

六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3.6探索规律高品质版
第3单元 分数除法
6 探索规律
学习目标
1.运用分数乘除法探究分数排列中的 规律。 2.能运用分数排列中的规律解决问题。
3.探究排列规律的思维方法。
复习导入
你知道一个数除以分数的 计算方法吗?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 倒数。
复习导入
你会计算下面的算式吗?
你答对了吗?
情景导入
用另外的形式把下面的数重新排列。
典题精讲
观察下面的算式找规律,再填一填。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第一组算式
后一个算式都 是由前一个算 式的被除数和 除数同时除以 3得到的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第二组算式
每个算式中等号左边都是除法,等号 右边都是减法,而且左边的被除数与 右边的被减数相同,左边的除数与右 边的减数也相同。从上往下观察,各 式中被除数的分母依次为1,2,3,4,… 除数比分母多1,分子是除数的平方。
探索新知
①分母比它所在的行数大1。 ②每一行分数的个数比分母小1。
2. 解决问题。③④分每母一相行同的的分分数数按排从在小一到行大。排列,并且后一
方法一
个分数比前一个分数大1个分数单位……
探索新知
2. 解决问题。
方法二 ①分子相同的排在一行。
②分子和它所在的行数相同。 ③每一行的分数按分母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并且后一个分数 的分母比前一个分数的分母大 1……
1.理解题意。
要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排列这些分数,常见 的规律有: 一列数中,相邻两项的差是固定值。 一列数中,后一项是前一项的几倍。 一列数中,前几项之和等于后一项。
探索新知
2. 解决问题。
方法一 ①分母比它所在的行数大1。
②每一行分数的个数比分母小1。 ③分母相同的分数排在一行。 ④每一行的分数按从小到大排 列,并且后一个分数比前一个分 数大1个分数单位……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探索规律》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探索规律》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规律,包括数字、图形、数列等方面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探索规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规律:找出给定数列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继续填充数列。

2. 图形规律:观察给定图形序列,找出图形变化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继续填充图形序列。

3. 数列规律:找出给定数列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继续填充数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白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数学中的规律。

2. 探索:给出一些数列、图形序列等,让学生观察、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找到的规律,并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他们找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探索规律》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教学内容:数字规律、图形规律、数列规律4.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数列、图形序列的填充,以巩固他们学到的规律。

2. 让学生找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他们学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3.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数学规律的小文章,分享他们学到的规律和他们的思考过程。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2. 教师应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规律,是否能够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3. 教师应反思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综合提升练习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综合提升练习

3.探索规律(教材63~67页)能力提升 激活巧思维,送你金钥匙!【能力点一】 运用拆项法解决分数计算问题例1 计算111111223344556++++⨯⨯⨯⨯⨯。

分析 题中每个分数都具备的特点是: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两个相邻自然数的乘积。

像这样的分数,可以进行如下拆分:111122=-⨯;1112323=-⨯;1113434=-⨯;1114545=-⨯;1115656=-⨯。

这组式子相加时,有几组数相加减后可互相抵消,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解答 原式=1111111111223344556-+-+-+-+- 116=- 56= 总结 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先将其中的一些分数适当地拆分,使得其中一部分分数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互相抵消,从而使计算简便的方法,称为拆项法。

如果分子是1,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那么可以进行如下拆分:111(1)1n n n n =-⨯++(n ≠0)。

【能力点二】 运用拆项法解决与分数有关的问题例2 111111()()()()()2++++= 分析 题中加数较多,如果随意拼凑是很困难的,应该先考虑怎样把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拆成两个分子仍是1的分数,如:111244=+,111488=+,11181616=+,111163232=+。

解答111111(4)(8)(16)(32)(32)2++++= (答案不唯一) 提示 11122a a a=+ (a ≠0) 赛点题库 勇敢来探索,风采尽展现!1.探究题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111150515152525353545455++++⨯⨯⨯⨯⨯ 2.开放题 在下面的( )里填入合适的自然数,使等式成立。

1111111()()()()()()+++++=3.潜能开发题 计算444444556677889++++⨯⨯⨯⨯⨯。

1. 原试=1115055550-= 原式:=13113232-= 2. (答案不是唯一)2,4,8,16,32,323. 原式=111111111111111155444445566789455667788949369⎛⎫⎛⎫⎛⎫+++⨯=-+-+-+-+-⨯=-⨯=⨯= ⎪ ⎪ ⎪⨯⨯⨯⨯⎝⎭⎝⎭⎝⎭。

六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3.归纳能力较弱:学生在面对大量数学现象时,可能难以从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需要教师指导。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归纳能力。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形成解题报告。
5.思考总结题: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章节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包括:
a.你在本章节学习中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b.你认为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c.你在解决规律问题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是如何克服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
(1)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一个规律现象,并用文字描述该规律,说明其应用场景。
例如:星期天的公交车发车间隔时间为10分钟,描述这一规律及其对乘客的影响。
3.提高拓展题:请学生完成教材第35页的拓展题1、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道具有挑战性的规律问题进行探讨,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例子,如“1, 2, 4, 8, 16, ...”,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下一个数字是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规律”。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探索规律》(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探索规律》(含答案)

11.探索规律知识要点梳理探索规律一般分为重复的规律(周期问题)和变换的规律,其中变换的规律又分为数字排列律,计算式规律,图形排列规律,图形变换规律。

数字排列规律:数列填空,要在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和、差、积、商中发现共同点,寻找规律。

数组填空,一般先看到每组第一个数与组数的关系,再分别看每组中后几个数与本组中的第一个数的关系。

数阵或数表填空,要分析数的横行或竖列中各数的关系,找出规律。

图形的变化规律:先确定有儿种图形,然后观察每种图形在不同组的位置变化,最后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颜色交替规律:通过发现两组颜色的变化来找出规律。

间隔排列物体个数之问的变化规律: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多1个。

或者说排在中问的物体个数比两端的少1个。

解决周期问题主要是找到循环重复的部分,用有余除法进行解答,而探索变换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多加练习不同的题型。

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1 数字排列规律【例1】找规律填空。

(1)1,5,9,13,17,( ),()……(2)10,11,13,16,( ),25……(3)1,3,7,15,31,( )……(4)1,1,2,3,5,8,( ),()……(5)4,9,16,25,( ),()……【精析】本题先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规律,(1)的差都相等是4,(2)的差是1 ,2,3,4……的有序自然数,(3)的差是2,4,8,16……的倍数关系数列,(4)的差是0,1,1,2,3又重复本来的数列,再总结下可以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5)的差是5,7,9...…奇数列,再总结下发现每个数是自然数的平方。

然后根据规律填空即可。

【答案】(1)1,5,9,13,17,( 21),(25)……(2)10,11,13,16,(20),25……(3)1,3,7,15,31,(63)……(4)1,1,2,3,5,8,(13),(21)……(5)4,9,16,25,(36),(49)……【归纳总结】此类题是数列找规律题目,解决时可以先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如果直接看不出来的话通常可以算出数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然后再观察差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出差,进行加法计算,算出空的数字,此题中的(I)是小学比较重要的等差数列,(2)和(3)可以称为二阶数列(相邻两数差构成基本数列),(4)是著名的兔子数列(也叫斐波那切数列),(5)是平方数列,总结这些数列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答数列找规律的题目。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探索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探索规律

课后作业
01 课后练习。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3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用同样的方法 2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找一找16是怎 1 1 2 3 4 5 6 7 8 9 样得到的? ×1 2 3 4 5 6 7 8 9
9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8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1+n)×n ÷2
4.你能发现高斯求和的规律吗?
1 + 2 + 3 + …… + 100 = 5050
每组是100+1=101
像这样的有50组
(首项+末项)
项数÷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5.快速抢答。
(1)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从中间剪开,可以剪成( 9 )段绳子。 (2)数一数,图中共有(15 )条线段。
横向看,从 左至右,每 行除第一个 数外,其余 各数都是第 一个数的倍 数。
横向看,从左至 右,每行除第一 个数外,依次加 第一个数
9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8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7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6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4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3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2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 123456789 ×1 2345678 9
1×1
2×2
3×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分数除法—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分数除法—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分数除法—探索规律-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除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进行讲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包括:1. 分数除法的定义及性质2. 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3. 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性质2. 学会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 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2. 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黑板3. 粉笔4. 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除法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例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除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分数除法—探索规律2. 定义:分数除法的定义3. 性质:分数除法的性质4. 运算方法: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5. 例题:分数除法的例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分数除法的运算题2. 提高题: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题3. 思考题:探索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三个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是否需要进一步简化或补充?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3.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课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除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知识精解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知识精解

第3节 探索规律知识精解问题:把分数1121231234,,,,,,,,, (2334445555)按以下方式排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排法一:12 排法二:12 13 1415…… 13 23 23 24 25 26…… 14 24 34 34 35 36 37…… 15 25 35 45讲解: 排法一有以下规律:(1)每一行(排)的分数的分母相同,从上到下,是按分母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的。

每一行(排)的分母比上一行(排)的分母大l 。

(2)在每一行(排)中,又是按分子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往右来排的。

每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它左边的分数的分子大l 。

(3)斜着看,每一排的分数的分子相同。

12分母都为2 131+−−→23分母都为3 141+−−→241+−−→34分母都为4 151+−−→251+−−→351+−−→45父母都为5排法二有以下规律:(1)每一行(排)的分数的分子相同,从上往下,第一行分子是1,第二行的分子为2,依此类推。

(2)每一行(排)中,分母逐次增加l 。

(3)第一列分母都比各自的分子大l ,第二列相差2,依此类推。

(4)斜向上的每一排中,分数的分母相同。

11111112345+++−−→−−→−−→→分子都为1 11122223456+++−−→−−→−−→→分子都为2 11133334567+++−−→−−→−−→→分子都为3 总结:分数有多种排列方法,不同的排法存在不同的排列规律。

探索规律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分数上下左右之间的联系以及分子分母的变化关系,从中寻找排列规律。

辅导要领★通过学习探索分数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的意识,获得对数学更深入理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辅导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1)不同行(列)的相同之处;(2)相同行(列)的不同之处;(3)同行(列)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4)上、下、左、右综合比较。

其实这些分数,还有多种排列方法,比如以下的两种排法:121 32 31 424341 5253545……排法三1 2233445……1 32435……1 425……15……排法四排法三的排列规律为:(1)横着看,分母相同的分数排成一行。

六年级下数学- 探索规律-北师大版(10张)

六年级下数学- 探索规律-北师大版(10张)

(2)11,12,14,( 18 ),26,42,( 74 ),( 138 )。
(3)1,1,1,3,5,9,( 17 ),( 31 )。
(4)1,3,2,6,4,9,8,( 12 ),( 16 )。 (5) , , , ,( ),( ),
,( )。
(6)0.4,1,2.5,( 6.25 ),(15.625)。 (7)1,0.5,0.25,( 0.125 ),(0.0625)。
345678
横着看,每一行都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下面第一个数的倍数。 沿对角线斜着看发现:1,4,9,16,25,36,49,64,81 分别是1,2,3,4,5,6,7,8,9的平方。 另一条对角线上的数则是以两端对称的形式排列的。
随堂小测
1.找规律,填一填。
(1)60,63,68,75,( 84 ),( 95 )。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1.10 探索规律
回顾复习
1.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的变化规律
(1)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个固定的值。 如:100、95、90、85… 相邻两数的差是5
(2)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几倍。 如:1、4、8、16… 相邻两数是2倍关系
(3)每一个数都是这个数所在项数的平方或立方。
一些三角形按下列方式摆放。
答:第40颗珠子是黄珠子。 (2)如果这串珠子有100颗,那么红珠子有多少颗?黄珠子呢?蓝珠子呢?
则第50个图形是( ),这些图形中有( )个▲,有(
)个□。
(2)如果这串珠子有100颗,那么红珠子有多少颗?黄珠子呢?蓝珠子呢?
100÷6=16(组)……4(颗) 红珠子:16×2+2=34(颗)
3. 数表中的规律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实用五份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实用五份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实用五份《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1“探索规律”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

鉴于上学期学生已经有了找规律的经验,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分了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的“智力测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数字规律中发现这些数字都是通过“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建立联系的。

同时向同学们传达了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即:先发现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第二环节的“杨辉三角”是数学史上很著名的体现数字规律的篇章,通过寻找杨辉三角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去观察,大脑去思考、归纳,然后利用发现的`规律续写杨辉三角。

接下来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杨辉三角的悠久历史,使同学们为我们民族的数学发展感到自豪,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

这么著名的杨辉三角究竟有什么用途呢?这时我将它与我们最*学*的多项式乘法联系起来,引导同学们观察(a+b)n[n是正整数]的展开式,按照a的指数依次降低的顺序排列之后,将各项的系数拿出来排列成表,发现恰好是杨辉三角,同时还发现各项中字母指数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学生们已经学*了多项式的乘法,感受更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运用杨辉三角来简化多项式(a+b)n[n是正整数]的运算。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2纵观全课,蔡老师能细研教材,结合实际,灵活组织教材,通过截取“乘法口诀”、“数的排列”与“图形排列”三个知识环节,引导学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及其变化趋势,鼓励学生探索数字之间、图形之间以及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及商榷,评得不到之处请见谅。

一巧妙创设情境,让孩子在轻快、神秘的魔术色彩中进入新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的开课能让人耳目一新,通过“猜数魔术”开课,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热情,教师的语言及教态,此时都能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

稍为遗憾的是教师陈述结果时不够干脆利落,还略有疑虑及出错现象,这稍有降低“魔术”的神秘色彩及吸引力;另外,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尾没有看到这个“魔术”的揭秘环节,略为遗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考题
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从中间剪开,可以剪成( 9)段绳子。 数一数,图中共有( 15 )条线段。
A BCD EF
欣欣今年有(a-5)岁,毛毛今年有a岁,再过x 年后, 他们的年龄相差( 5 )岁。 木工锯一根木料,若锯成3段,需6分钟,以同样的速度, 若锯成6段,需要( 15 )分钟。
a只青蛙(a )张嘴,(2a )只眼睛,(4a )条腿。 一个自然数用m表示,那么与它相邻的两个 自然数分别 是( m-1 )和( m+1 )。
摆桌椅
按图中的方式继续排列桌椅,完成下表
桌子的张数/张 1 2 3 4 5 … n
可坐人数/人 6 10 14 18 22
4n+2
桌子的张数与可坐的 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摆桌椅
桌子的张数/张 1 2 3 4 5 … n
可坐人数/人 6 8 10 12 14
2n+4
桌椅的摆放方式不一样, 所呈现的规律也不同。
……
n 只青蛙( n ) 张嘴, ( 2n ) 只眼睛, ( 4n ) 条腿,扑通( n )声跳下水。
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要求:
1.每个同学先独立将表格填写整。 2.先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然后在小组 内交流,并记录整理下来,最后以小组为 单位交流。 3.组际交流发言格式:我代表第 ( ) 组发言,我们组共发现( )条规律(分 别说明),还有几条同前面的相同。同学 们还有什么疑问和补充?
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9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88
7
14
6
18
5
25
4
16
3
9
2
4
8
14
1
3
×1 2 3 4 5 6 7 8 9
你能发现下列图形的规律吗? 1. 六(3)班同学按下面的规律为教室挂上气球。
1 23 40
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第27个呢?请说明理由。
敬请指导!
0.37+0.45=
3.14x5=
4 7
×14=
0.01×40=

3.14×2=

5.17×3+5.17×7=

305-75-2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²=

3.14×7= 102×5.1-2×5.1=
0.5³=
0.49+0.52= 48÷2÷3=
我是记忆大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儿歌接龙
1 只青蛙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扑通1 声跳下水; 2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扑通 声跳下水; 3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扑通 声跳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