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究能力。
、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课时1---3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学生的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季风分布示意图和相关图表数据的分析。
【教学难点】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科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重温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设问:我国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又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一)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幻灯片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什么?总结:我国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大气候特征。
那么,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2.提示学生结合书本第39页的《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以及《山地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分组讨论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给予学生的自主讨论的时间,激发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结: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且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地形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
这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1.幻灯片展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总结: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它的形成是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方法:开场白: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了解。
教学内容: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
气候变化的例子和影响。
第二章:纬度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不同纬度位置的地区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图表展示:展示不同纬度位置的地区气候特点。
实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特点。
第三章:海陆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分析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第四章:地形地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地形地势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图表展示:展示不同地形地势的地区气候特点。
实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地形地势的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不同地形地势的气候特点。
第五章: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负面影响。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
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大气环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全球大气环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方法:图表展示:展示全球大气环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实例分析:分析大气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人类活动等;(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2. 教学难点:(1)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图片、实例资料等;2. 教学软件:PPT、视频等;3. 学具: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图片,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2)提问:“什么是气候?为什么气候对我们很重要?”2. 讲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简要介绍气候的定义;(2)强调气候对人类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3. 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说明纬度对气候的影响;(2)海陆分布:展示海陆分布图,分析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3)地形地势:地球仪上展示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4)洋流:介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5)人类活动: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每组选一个因素,进行实例分析。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实例,进行思考;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程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知道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1)气候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回顾气候的概念,强调气候是多年平均状况。
(2)纬度因素:分析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如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3)海陆因素:探讨海洋和陆地对气候的影响,如沿海地区温和、内陆地区干燥。
(4)地形地势因素: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高山地区气温低、山谷地区气温高。
(5)洋流因素:介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6)人类活动: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工业化导致全球变暖。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本组所研究的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理解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思维导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地理思维。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考试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气候现象。
2. 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1. 各种气候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候资料、图片、地图等。
2. 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
学生:1. 预习相关气候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实例引入气候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气候?为什么气候对我们生活重要?Step 2: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气候分布规律。
Step 3:课堂讨论1. 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因素,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Step 4: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世界各地气候差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因素的作用及其影响。
Step 5: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 提问: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Step 6:布置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调查身边的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整理成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气候学科的热爱。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3)结合我国地理特点,分析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程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赤道地区因阳光直射,气候炎热;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等。
3.强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等。
4.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墨西哥湾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温暖作用。
此外,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他们对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等,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3.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4.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6.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候的因素。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纬度与气候的关系。
3. 案例分析:以某个具体地区为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因素(如洋流、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归纳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强调其重要性。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内容1.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5.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各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影响。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3)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感知能力;(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增强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3)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气候系统及其复杂性;(2)气候变化的规律及预测。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气候案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作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5.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气候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项目研究:让学生选取一个气候问题,如全球变暖、干旱等,进行项目研究,深入了解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3. 参观气象站:安排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及气象观测设备,增进对气候科学的认识。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学生的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季风分布示意图和相关图表数据的分析。
【教学难点】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科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重温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设问:我国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又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一)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幻灯片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什么?总结:我国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大气候特征。
那么,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2.提示学生结合书本第39页的《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以及《山地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分组讨论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给予学生的自主讨论的时间,激发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结: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且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地形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
这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1.幻灯片展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总结: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它的形成是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本内容,了解气候的类型。
二、自学之后,思考活动的问题。
三、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明确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进而对气温的影响;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对日气温变化的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很好。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运用图片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了各种气候类型。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对比法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七、教师个人介绍
3、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对年气温变化的影响。
4、培养探究、小组合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3)世界不同纬度的地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
(1)填表:
自转
公转
方向
周期
(2)填表: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现象的概念;(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现象的概念;(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 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因素的综合分析;(2)气候现象与天气现象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候现象的概念,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现象与影响因素的关系;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4. 图表分析法: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气候现象和影响气候因素的课件;2. 地图和图表:准备相关地区的地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3. 实际例子: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实例;4.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气候现象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讲解气候现象的概念:介绍气候现象的定义和特点;3. 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讲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4. 分析实际例子: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候现象的概念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作业:1. 研究中国气候的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地形地势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内容:1.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活动:1. 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分析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作业:1. 研究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第三章:纬度位置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中国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内容:1.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中国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活动:1.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分析中国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作业:1. 研究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第四章:大气环流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中国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内容:1.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中国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分析中国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作业:1. 研究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第五章:海陆分布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中国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中国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活动:1. 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分析中国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作业:1. 研究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第六章:洋流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影响气候的因素概述。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3. 展示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如农业、旅游等。
第二章:纬度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学会使用经纬度地图。
教学内容:1.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经纬度地图的使用。
教学活动:1.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2. 让学生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类型。
3. 练习使用经纬度地图。
第三章: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2. 让学生分析不同海陆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
3. 观察世界地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形地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高山、平原地区的气候差异。
2. 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形地势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五章: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工业化、城市化等。
2. 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六章:大气环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示范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差异。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和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纬度高低导致的气温差异。
2.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3.理解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难点】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为什么树木会落叶?为什么会有四季的轮转?(过渡)不同的地区,气候是有差异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新课学习】世界上各地气候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的,这是气候的根本影响因素。
而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以及地表的起伏和人类活动通过影响太阳辐射,从而对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1.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并且太阳的体积非常巨大,因此,从太阳到地球的光线可以近乎看成是平行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是平坦的,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时的高度角就是相同的,那么地表上各个地区所得到的太阳光热是相同的。
世界上也就没有炎热地区和寒冷地区之分了。
(过渡)那么,地球表面是平坦的吗?地球上所有地区得到的热量都是相同的吗?生:不是!地球时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时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据此完成:活动1:观察ABC点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它们得到的太阳光热情况。
生1:图中太阳高度角∠A大于∠B大于∠C生2:得到的太阳光热由多到少依次是:ABC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不理解的同学可以结合我们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和气温来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引言1.1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1.2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
1.3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地形、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掌握分析气候形成的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3.1 影响气候的地理因素:地形、纬度、海洋。
3.2 影响气候的大气环流: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3 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例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雨林等。
3.4 气候变化的实验探究: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1 阶段一:导入4.1.1 利用图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气候的概念。
4.1.2 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为何各不相同?为何有的地区气候湿润,有的地区干燥?4.2 阶段二:学习地理因素4.2.1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高原、平原、山地等。
4.2.2 学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中纬度、极地等。
4.2.3 探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大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4.3 阶段三:学习大气环流4.3.1 学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3.2 分析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4.4 阶段四:案例分析4.4.1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4.2 探讨亚马逊雨林的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4.5 阶段五:实验探究4.5.1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5.2 进行实验,并观察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蒸发等的影响。
5.1 多媒体讲授法:利用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5.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差异,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太阳高度角与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3、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二、自学指导1、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气温的不同?(1)由于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__,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因而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1〕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转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于地球自转,从早到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的交替使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变化,使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海陆分布与气候: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夏季冬季年温差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偏____ 偏___ 近海地区降水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内陆地区降水三、合作探究1、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时,此时是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B时,此时是_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节气)。
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树立关注身边地理环境,培养对生活中地理现象探究的好奇心及用图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形成。
2、影响气候的各个因素【知识链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弱气温越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读图4-21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①、地球的公转引起了________的变化。
②、春分日____________夏至日_____________秋分日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_③、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夏至日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④、夏至日会出现(极昼或极夜)________冬至日会出现(极昼或极夜)______。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_______的固定倾角。
这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________之间移动。
【训练反馈】1、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我国大部分位于()A.热带B.北温带C. 北寒带D. 南温带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更替B. 太阳东升西落C. 四季变化D. 时间差异【拓展延伸】1、下列地区中,四季更替表现得最明显的是( )A。
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
赤道地区2、当前,两极地区的冰层正在不断变薄,其原因可能是( )A。
全球气候变暖B。
两极地区降水减少C。
两极地区陆地增厚D。
两极地区风速增大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气温的分布深受的影响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势影响D.季风的影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教学(学生)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
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
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
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
(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读太阳光照图,学生自主探索纬度、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
平面的夹角)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因而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因而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板书)
1.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
(2)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
2.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1)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读图得出结论。
(斜着身子转 66.5°)
(2)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 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
(3)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春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夏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北极圈以内全部处于____________的范围内(昼半球/夜半球),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
秋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冬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北极圈以内全部处于____________的范围内(昼半球/夜半球),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
(4)讲解: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必须强调:除赤道地区外)和极昼极夜现象,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3.“地球上的五带”,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课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自主讨论完成。
(1)确定五带的范围。
(2)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
(3)连线。
热带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
(三)小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
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四)课后作业:
自绘“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和气候特征)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气温
低纬度大强高
高纬度小弱低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四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情况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其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