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院系: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二、课程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的迁移原理,以及生物富集、降解作用和环境修复的主要理论基础,理解污染特征与转化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环境相关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特征,相关元素和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和途径。

了解目前环境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并能够初步分析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提出具体恰当、合理的处理方案。

(二)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1)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污染物在其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概念、途径和原理(支撑毕业要求2.1)。

(2)了解环境化学中环境修复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前沿进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识别、判断、评价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支撑毕业要求2.1)。

2.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三)思政元素根据本课程性质和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政元素进行落实。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表2 教学内容、要求与达成五、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表3 实验内容、要求与达成六、课程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表4 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注:考核内容体现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要求。

(二)总成绩构成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评价(40%)和结果性评价(60%)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习题作业和实验三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5%、10%和20%,结果性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

环境化学教案

环境化学教案

环境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环境化学的教学,帮助学生:1. 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环境污染的成因以及常见的环境污染物;3. 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4. 掌握环境化学分析方法,并能够应用于环境监测与治理;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2)环境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环境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环境化学概述(1)引入环境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介绍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污染物分类(1)介绍环境污染的成因,如工业活动、能源消耗、交通运输等。

(2)介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如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3. 大气污染与环境化学(1)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物。

(2)讲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介绍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环境化学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4. 水体污染与环境化学(1)介绍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物。

(2)讲解水体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介绍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和环境化学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5. 土壤污染与环境化学(1)介绍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物。

(2)讲解土壤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介绍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和环境化学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6. 环境化学分析方法(1)介绍环境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介绍常用的环境化学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

(3)示范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7.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1)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 形成性评价:(1)课堂讨论和提问;(2)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3)作业和练习。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08122C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0(含实验9学时)理论学时:21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程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掌握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学科体系、特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我们面临的世界2、人与环境3、什么是环境化学4、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5、环境化学研究第二章水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物降解的有关规律及计算。

教学重点:水中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防治。

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与性质2、化学平衡3、化学动力学4、酸碱化学5、配位化学6、氧化还原化学7、相间作用8、水污染9、水处理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化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降解规律,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作用的学科,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使学生了解大气、水、土壤、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掌握各类污染的分布、迁移转化、形成过程和机制,掌握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培养学生对受污染环境进行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等内容。

培养学生在污染物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实践思维和逻辑思维,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理论进行受污染环境修复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重点: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全面深入地阐明基本原理、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适当结合学生讨论及科研论文检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授课手段:多媒体课件,讨论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物;2.重、难点提示(1)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第2章大气环境化学(8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物;(2)了解大气的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3)掌握污染物遵循这些规律而发生的迁移过程,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4)了解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式和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doc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doc

课课学 分:2. 5《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技术基础教育课程 程名称:环境化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程编号:2080208 总学时:40学 时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一、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环境化学是环境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针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 化而产生的一门新型课程,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 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 与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环境化学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并把它们 联系起来以解决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

二、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绪言1、环境化学的发展概况 了解2、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 熟练掌握3、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第一章大气环境化学1、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掌握 2、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掌握 3、 大气污染数学模式了解第二章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了解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掌握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掌握4、水质模型掌握第三章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了解2、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机制掌握3、土壤中农药的迁移掌握第四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熟练掌握2、污染物质在有机体内的转运熟练掌握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熟练掌握4、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熟练掌握5、污染物质的毒性掌握第五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及效应1、重金属元素掌握2、有机污染物掌握第六章有害废物及发射性固体1、固体废物的分类了解2、有害废物掌握3、发射性固体废物掌握三、学时分配章节名称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小计绪论22第一章大气环境化学1010第二章水环境化学1212第三章土壤环境化学44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66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22第七章有害废物及发射性固体废物44总计4040。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 Chemistry)课程编号:总学时:32H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类本科生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考核方式:考查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环境化学是运用传统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的交叉来解释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通过《环境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2)掌握环境中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基础知识,明确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分布、反应、转化、效应和归宿;(3)熟悉掌握温室效应、酸雨的成因、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4)重点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5)了解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在环境学导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授完的基础上开设,为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后置课程服务。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 环境和环境问题;2. 环境污染和化学污染物;3. 环境化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1. 掌握有关环境的概念;2. 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动向;3. 掌握环境污染的定义、影响因素、化学污染物。

第二章大气圈和大气污染教学内容:1.大气圈的构成;2.对流层大气的组成和性质;3.环境空气的质量;4.大气污染;5.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8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与学分:环境科学专业63学时(含实验27学时),3.0学分环境工程专业54学时(含实验18学时),2.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 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 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

英文简介: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constructed on 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 etc. It is mainly use the chemical theoretic.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pollutant in atmosphere、hydrosphere、soil-geosphere and biosphere,and their chemical form , their law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re studied.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存在特性和迁移转化过程;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毒性机理与效应等;了解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内容与知识。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甘肃联合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类各有关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是环境监测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下列内容:由于环境化学是把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用于研究开放性的环境体系,而环境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环境化学时,不但要有系统、巩固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巧,而且还要求广泛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其它学科。

了解环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及一些前沿问题;掌握环境中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基础知识,明确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分布、反应、转化、效应和归宿;熟悉掌握温室效应、酸雨的成因、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了解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三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1.文字教材:分主教材和参考教材两种,主教材为本课程教学与考核基本依据,一切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以主教材为准。

参考教材主要起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对主教材理解的作用。

2.音像教材:选用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保护生态平衡的录像。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演示一些教学幻灯片,加深学生理解。

3.开展环境问题调查活动(实践)(一次)。

二、文本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主要简介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Chemistr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污染的来源、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掌握环境化学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且在环境介质中污染源控制和迁移转化等环境保护领域中,具备责任感。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要求学生了解污染的产生、现状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二)理解理解大气环境、水及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迁移转化原理(三)掌握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环境化学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环境问题上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内容,特点及发展动向。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重点:1.环境污染物类别的划分及环境效应。

2.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3.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思考题:1.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你如何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2.结合所学课程及相关资料的查询,提出你对环境化学发展方向的看法。

建议教学方法:图解及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0学时— 2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2学时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垂直递减率,气块的绝热过程,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8学时大气中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光化学反应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理及危害。

本章重点: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大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和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及光化学烟雾污染。

3.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4.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课程标准

环境化学课程标准

《环境化学与分析》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化学与分析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修课方式:必修总学时;70学时;其中实验实训为40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等标准编写:由课程教研组共同编写。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及环境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及发展动向;大气污染化学,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放射性物质的环境行为;环境化学研究的方法;熟练掌握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等基本知识和理论,并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运用环境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学习中需要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掌握环境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时采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为在工作和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为后续课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等技能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依据教高16号文件,我们对本课程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

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背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在充分调研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及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课程组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

以环境污染“项目”为课程导入点,在项目中选择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形成具体的“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

通过合理的教学情景设计,学生通过解决具体“任务”,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将理论教学、实践培训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⒔在一个pH6.5、碱度1.6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升至8.0。若用NaOH进行碱化,又需加多少碱?
⒕在一pH10.0的SO42--HS-体系中(25℃),其反应为:
SO42-+ 9H++ 8e→HS-+ 4H2O(l) (E0=0.251V)
算该体系的pE0。
二、教学基本要求
⒈【掌握】大气层的结构,每层的特点。
⒉【了解】辐射逆温层的产生。
⒊【掌握】几个概念:大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大气稳定度。
⒋【了解】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⒌【了解】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⒍【重点掌握】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⒎【了解】大气中主要的氮氧化物,掌握它们相互之间的转化,重点是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规律。
⒑说明光化学烟雾现象,解释污染物与产物的日变化曲线,并说明光化学烟雾产物的性质与特征。
⒒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机物在光化学反应中活性顺序。
⒓简述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⒔什么是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粒子、飘尘?大气颗粒物有哪些表面性质?
⒕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⒖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⒉【掌握】环境化学的产生、主要内容和特点,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
⒊【掌握】环境污染物的分类、迁移和效应。
三、思考与练习
第一章2~3题
上交作业
⒈什么是环境污染?
⒉什么是环境化学?环境化学研究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⒊什么是环境效应?
⒋什么是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备 注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学时要求
学习建议
《环境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化学学科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各章节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⒈环境化学的产生、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教学基本要求
⒈【了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⒗以F-12(CF2Cl2)为例说明O3层破坏的原因及反应机理。
备 注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⒈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原理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确定各类化合物溶解度,以及天然水中各类污染物的pE计算及pE-pH图的制作。
⒈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
⒉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
⒊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归规律与效应。
二、教学基本要求
⒈【掌握】土壤组成。
⒉【掌握】土壤矿物质的分类。
⒊【了解】.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特性。
⒋【重点掌握】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理解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盐基饱和度的概念。
⒏【掌握】烃类与HO、HO2自由基及O2和O3等物质的光化学反应类型。
⒐【重点掌握】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和特征,光化学烟雾变化曲线和烟雾模拟曲线的含义,掌握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单机制,理解有机物光化学反应活性的意义。
⒑【掌握】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污染的形成,并与光化学烟雾进行比较。
⒒【了解】酸性降水的判断标准,降水的化学组成及其对降水PH的影响;【重点掌握】酸雨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⒊什么是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如何判断大气稳定度?
⒋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⒌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吸光物质?吸光特征是什么?
⒍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⒎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含氮化合物?说明它们的天然和人为来源及对环境的污染?
⒏叙述大气中NO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
⒐大气中有哪些碳氢化合物?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适用层次
本科
适应专业
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使用学期
2008春
自学学时
128
面授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
环境化学(第二版)
编者
戴树桂
出版社
高教出版社
参考教材
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是以阐述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明基本原理、环境化学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讨论了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本课程依次讲解了大气、水、岩石(土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并对有关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与毒性问题,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专门论述。
⒊解释卤代烃、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
⒋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迁移转化和对环境的危害。
备 注
⒊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
⒋举例说明土壤的缓冲作用。
⒌影响土壤中农药扩散的因素。
备 注
第五章 典型污染物的转归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⒈重金属汞、准金属砷和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二、教学基本要求
⒈【重点掌握】汞的来源、分布、迁移;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⒌【了解】水中颗粒物的类别、特性和迁移规律。
⒍【掌握】颗粒物的吸附作用。重点掌握影响吸附的因素和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的因素。
⒎【了解】.胶体颗粒凝聚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⒏【重点掌握】污染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包括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
⒐【了解】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
⒑【了解】辛醇-水分配系数。
⑵若体系化合物的总浓度为1.0×10-4mol/l,写出HS-、SO42-的lgc-pE关系式。
⒖已知CHCl3的蒸汽压为1.0×105Pa,25℃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000mg/L。试分别计算出亨利定律常数KH和KH'。(CHCl3的分子量为119.4)
备 注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⒍叙述天然水体中存在哪几类颗粒物?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分类。
⒎根据腐殖质在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划分为哪几类?
⒏叙述水中颗粒物以哪些方式进行聚集?
⒐诱发沉积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
⒑天然水中有哪些无机、有机络合剂?说明络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与逐级稳定常数的关系。
⒒水中有机物有哪些迁移转化过程?
⒓有机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⒉【掌握】砷的来源与分布、迁移与转化;砷的毒性与生物效应。
⒊【了解】卤代烃的种类及分布、转化,【重点掌握】卤代烃对臭氧层的破坏机理。
⒋【了解】多氯联苯(PCBS)的结构与性质、来源分布、迁移与转化(重点内容)和毒性与效应。
⒌【了解】PCDD和PCDF的结构与性质,来源与分布,及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
三、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5、8~11、15、18、20、22、27、28题
上交作业
⒈名词解释:⑴优先污染物;⑵自养生物、异养生物;⑶水体的富营养化;⑷电子活度;⑸决定电位;⑹辛醇-水分配系数
⒉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
⒊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金属污染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⒋酸度和碱度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⒌计算O2和CO2在水体中的溶解度。
⒉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解吸的基本原理。
⒊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⒈【掌握】天然水的组成。O2、CO2在水中的溶解性;水体富养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⒉【重点掌握】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和碱度、酸度。
⒊【掌握】水中有机污染物、金属污染物的分布、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
⒋【掌握】优先污染物定义。
⒌【重点掌握】土壤酸碱性及表示方式,土壤的缓冲性能。
⒍【了解】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⒎【重点掌握】农药扩散及影响因素。
⒏【了解】质体流动及影响因素。
⒐【了解】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三、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1、3、5、8题
上交作业
⒈土壤有哪些组分?并说明土壤中的空气与大气的异同点。
⒉什么是盐基饱和度?比较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⒈大气结构,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光化学反应基础,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⒉掌握污染物遵循这些规律而发生的迁移过程,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⒊还应了解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式和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⒍【了解】多环芳烃的结构与性质、来源分布、迁移转化和致癌性。
⒎【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与性质,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及表示方法、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降解和对环境的污染与效应。
三、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1、2、4、6题
上交作业
⒈解释汞和砷的来源、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
⒉为什么Hg2+和CH3Hg+在人体内能长期滞溜?烷基汞的毒性为什么比无机汞的毒性大?
⒓【掌握】温室效应的含义及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及带来的后果。
⒔【掌握】大气颗粒物的分类和三模态、主要表面性质、化学组成和去除过程。
⒕【重点掌握】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机理。
三、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1~5、7、9、10、12~17、19、20、23、24题
上交作业
⒈什么是大气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
⒉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