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分析
Ma r . 2 01 3 Vb1 . 23 No . 2
一 经济学
基于 S T I R P A T模型 的 中国二氧 化碳排放影 响因素 动态 冲击效应分析
任 晓松 ,赵 涛
( 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 0 0 0 7 2 )
摘 要: 基于 S T I R P AT模型 ,确 定二氧化碳排放 的影 响因素是人 口数量 、人均 G D P和技术水平。本文采 用V AR模 型估计 了中国 1 9 7 8 . 2 0 1 1 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 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 。研 究结果发现 ,二氧化碳排放 和人 口、人均 G D P 、技术水平之 间存在稳定 的动态影响关系 。人均 G DP 、技术水平始 终对二氧化碳排放起着正 向 冲击效应 。人 口因素先对二氧化碳排起着 负向冲击效应 ,而后起着 正向冲击 效应 。短期 内自身和人均 G D P的贡献 率 较 大 ,长 期 来 看 ,人 口增 长 的 贡 献 率最 大 。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S T I R P A T;V AR模型 ;脉冲响应 ;方差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X1 9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4 7 2 X( 2 0 1 3 ) 0 2 — 0 0 5 5 — 0 7
基于STIRPAT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碳排放预测模型_宋杰鲲
国外保险索赔次数及相应的参数估计量 A 保单数 m1 B 保单数 m2 103704 10475 1766 255 45 6 2 0.1143 0.2897 0.1137 0.0977
[1]
程的风险模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3).
C 保单数 m3
370412 46545 3935 317 28 3 0 0.1284 0.1284 0.0251 0.0282 0
̂ λ ̂ ρ
矩估计 矩估计
0
极大似然估计 极大似然估计
0.1826 0.1859 0.1481 0.1325
极大似然估计的精度, 认为矩估计优于极大似然估计, 而相 比毛泽春、 刘锦萼 通过解二元超越方程组得到参数的极 大似然估计, 本文的方法在计算上更为简便。最后通过实例 分析和计算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应用。
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原始数据 工业化 三产比 能源强度 煤炭消 城市化 人均 GDP 重 水平 吨标准煤/ 费比 % 元/人 % % 万元 例% 19.39 462.8 43.92 13.1953 72.2 21.60 20.16 21.13 21.62 23.01 23.71 24.52 25.32 25.81 26.21 26.41 26.94 27.46 27.99 28.51 29.04 30.48 31.91 33.35 34.78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3.90 44.94 45.68 46.59 480.4 515.7 564.2 641.4 717.5 769.0 844.0 924.6 947.8 1045.6 1180.8 1330.4 1487.7 1632.9 1777.7 1923.5 2055.3 2193.9 2360.9 2539.2 2752.0 3009.8 3293.9 3644.9 4085.3 4639.9 5061.1 5542.7 970.2 41.88 40.62 39.85 38.69 38.25 38.61 38.03 38.41 38.16 36.74 37.13 38.20 40.15 40.42 41.04 41.37 41.69 40.31 39.99 40.35 39.74 39.42 40.45 40.79 41.76 42.21 41.58 41.48 39.72 22.01 21.85 22.44 24.78 28.67 29.14 29.64 30.51 32.06 31.54 33.69 34.76 33.72 33.57 32.86 32.77 34.17 36.23 37.77 39.02 40.46 41.47 41.23 40.38 40.51 40.94 41.89 41.82 43.36 12.3657 11.8385 11.3631 10.5925 10.0961 9.7797 9.3913 9.0594 9.0742 8.8982 8.5695 7.8907 7.3565 6.8838 6.6325 6.1738 5.6786 5.2767 5.0610 4.8322 4.6113 4.4811 4.6951 4.9533 4.9199 4.7860 4.5461 4.3083 4.1519 72.7 73.7 74.2 75.3 75.8 75.8 76.2 76.1 76.1 76.2 76.1 75.7 74.7 75.0 74.6 73.5 71.4 70.9 70.6 69.2 68.3 68.0 69.8 69.5 70.8 71.1 71.1 70.3 68.7 石油消 费比 例% 20.7 20.0 18.9 18.1 17.4 17.1 17.2 17.0 17.1 17.1 16.6 17.1 17.5 18.2 17.4 17.5 18.7 20.4 20.8 21.5 22.2 21.8 22.3 21.2 21.3 19.8 19.3 18.8 18.3 17.9 碳排放量 万公吨 1439.8597 1506.9424 1593.3862 1724.4894 1857.8079 2102.7796 2240.368 2275.338 2269.7094 2369.2515 2449.1622 2626.6449 2831.5466 2861.6848 2893.3768 3081.7445 2967.2559 2885.7219 2849.7495 2969.5759 3464.8429 5089.7804 5512.7028 5817.1435 6260.0333 6803.9215 7710.5042 4069.239 1970.823 1448.464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EKC验证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EKC验证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研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中国1971-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碳排放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存在性,定量分析了经济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变量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量拐点要早于人均碳排放拐点出现,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有逐步脱钩的趋势,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增加趋势明显。
各变量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系数都为正,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都有正向促进作用。
GDP是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首要影响因素。
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是降低碳排放量,兑现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碳减排承诺最为有效和可行的举措。
关键词:碳排放;STIRPAT 模型;EKC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9(2019)03-0009-05(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本研究基于IPAT 理论改进的STIRPAT 模型,以1971-2014年长时间序列为研究样本,验证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 之间库兹涅茨典线假说EKC 曲线。
并用研究样本时间碳排放实际值与模型拟合值进行比较,验证碳排放拐点预测的有效性。
依据估计模型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提出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的路径和对策。
一、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一)数据说明。
碳排放方面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能源署(IEA )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71-2015年。
选取IEA 数据库作为文章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是由于中国与IEA 有合作协议,国家统计局每年向IEA 提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数据,因此IEA 公布的碳排放数据与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但时效性相对较差[1]。
为消除价格波动影响,文中未作特别说明情况下,使用的经济数据都是以2005年为不变价,基于购买力平价(PPP )计算的美元。
基于 STIRPAT 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基于 STIRPAT 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渠慎宁;郭朝先【摘要】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首先,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展示目前我国各地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其次,对中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从中得出我国总体碳排放趋势;再次,在先前回归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碳排放的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技术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高,而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相对较低,则不能在2050年内出现峰值.同样,若碳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会推动排放提早达到峰值.按照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中国的峰值到达时间应为2020-2045年之间.因此,保持碳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对我国尽快出现碳排放峰值至关重要,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应是今后的重点工作任务.【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0(020)012【总页数】6页(P10-15)【关键词】STIRPAT模型;碳排放;峰值预测【作者】渠慎宁;郭朝先【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6针对目前国内关于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们主要依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对其进行预估的现状[1],本文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了相关预测。
IPAT恒等式是研究能源经济和碳排放峰值的重要方法之一。
IPAT恒等式最早由Enrlich与Holden于1971年提出,反映人口对环境压力的影响。
该方程将环境影响和人口规模、人均财富以及对环境毁坏的技术水平联系起来,建立4者之间的恒等式“IMPACT(I)=POPULATION(P)×AFFLUENCE(A)×TECHNOLOGY(T)”。
文献翻译-利用STIRPAT方法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子(Analyzing impact factors of CO2 emissions using)
指导教师:**老师英文文献翻译环工** **)指导教师签名时间:利用STIRPAT方法分析CO2排放影响因子摘要本文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在1975~2000年间,人口、富裕度和科技因素对处于不同收入阶段国家总碳排放量的影响。
我们的结果表明,在全球水平上经济增长对于二氧化排放影响最大,而15到64岁人口产生的影响最小。
对于高收入地区来说,这部分的人口(15岁到64岁)对二氧化碳排放起着减低的作用,但是在其他收入水平地区就是起着增大二氧化碳排放负担的作用。
这个问题或许解释了在“I=PABT”中“B”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人们不同行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环境的变化。
对于低收入地区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总二氧化碳排放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在中上收入国家,能源强度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些对于总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子在高收入水平地区就相对较大。
因此,这些经验性结果指出人口、富裕水平和科技在不同发展程度的背景下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亦不同。
所以,政策制定者在架构对二氧化碳减排的长远规划是,应该充分考虑以上这些的影响。
1.介绍全球变暖正在加剧,并且科学家已对近些年全球气温上升已经达成共识,这就是这是由于温室气体大量积聚引起的[1]。
因此每个国家都应该为了缓解全球季候变化而肩负起各自减慢温室气体急剧增长的责任。
为了高效完成这项任务,相关研究就非常关注哪个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影响,而且有关涉及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影响因素将直接影响每个国家二氧化碳减排方式整体架构、政策和策略。
二氧化碳排放是由科技水平、富裕程度、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人口组成来定义的,但是这些影响因子在解释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上是扮演者不同的角色的。
一些传统的研究通常认为消费的增长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观点没有考虑人口和科技在这些污染物排放上的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些研究认为人口、经济和科技都是决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2][3][4][5][6],并且进一步认为它们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是非均匀的[7]。
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胡雪萍;方永丽【摘要】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探索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STIRPAT模型,从人口、财富、技术等方面选取可能会对大气污染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各类因素对大气污染产生的实际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对大气污染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人口城镇化率、环境规制、能源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均对大气污染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以第二产业占比表征的产业机构和以煤炭占比表征的能源结构对大气污染产生了"促增"的效应;国民收入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符合倒U型曲线的特征,但不够显著,在研究期内国民收入增长带来了大气污染的增加;而科技创新也并未在大气污染的治理领域产生正面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加强环境规制、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快生态城镇化发展、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并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建议.【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7页(P107-113)【关键词】大气污染;STIRPAT模型;EKC曲线;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作者】胡雪萍;方永丽【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43007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F224引言近些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范围的雾霾污染频频发生,呈现出常态化特点。
《2015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共出现11次大范围的雾霾过程,华北地区和黄淮地区雾霾尤为严重。
另据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发布的世界环境绩效排名EPI(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2016年我国空气质量整体恶化,已成为世界PM2.5超标重灾区,空气质量在世界上排名倒数第二。
基于stirpat模型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目录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3)1.2研究思路和内容 (3)1.2.1研究思路 (3)1.2.2研究内容 (4)1.3研究方法 (5)1.4论文的创新点 (6)1.5本章小结 (6)第2章研究概述 (7)2.1碳排放研究现状 (7)2.1.1关于碳排放研究方法的研究 (7)2.1.2关于不同区域和部门的碳排放研究 (9)2.2关于交通碳排放的研究 (10)2.2.1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排放的研究类型 (10)2.2.2关于运输特定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12)2.2.3关于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13)2.3相关文献评述 (15)2.4本章小结 (16)第3章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及相关因素发展现状 (17)3.1能源消耗现状 (17)3.1.1能源消耗总量 (17)3.1.2能源强度 (18)3.2交通影响因素现状 (20)3.2.1经济水平 (20)3.2.2人口规模 (21)3.2.3客运货运周转量 (22)3.2.4民用汽车拥有量 (23)3.3碳排放状况 (24)3.3.1碳排放测算 (24)3.4本章小结 (25)第4章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7)4.1STIRPAT模型构建 (27)4.2数据来源与检验 (29)4.2.1数据来源 (29)4.2.2多重共线性检验 (29)4.3实证结果与分析 (31)4.3.1偏最小二乘回归(PLS) (31)4.3.2实证结果分析 (32)4.4本章小结 (37)第5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39)5.1结论 (39)5.2政策建议 (40)5.2.1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40)5.2.2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40)5.2.3调整产业结构 (41)5.2.4控制人口规模 (41)5.3本章小结 (41)5.4不足与展望 (42)参考文献 (43)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1)致谢 (53)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挑战。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作者:渠慎宁,郭朝先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12期摘要: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
首先,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展示目前我国各地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其次,对中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从中得出我国总体碳排放趋势;再次,在先前回归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碳排放的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
研究发现:技术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
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高,而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相对较低,则不能在2050年内出现峰值。
同样,若碳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会推动排放提早达到峰值。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中国的峰值到达时间应为2020-2045年之间。
因此,保持碳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对我国尽快出现碳排放峰值至关重要,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应是今后的重点工作任务。
关键词 STIRPAT模型;碳排放;峰值预测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12-0010-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03针对目前国内关于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们主要依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对其进行预估的现状[1],本文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了相关预测。
IPAT恒等式是研究能源经济和碳排放峰值的重要方法之一。
IPAT恒等式最早由Enrlich与Holden于1971年提出,反映人口对环境压力的影响。
该方程将环境影响和人口规模、人均财富以及对环境毁坏的技术水平联系起来,建立4者之间的恒等式“IMPACT( I)=POPULATION(P)×AFFLUENCE(A)× TECHNOLOGY (T)”。
式中,P代表人口;A代表财富;T 代表技术,也可指经济活动的能源效率;因变量I代表排放量。
基于变参数模型的北京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l a r g e s t , f o l l o w e d b y t h e e n e r y g c o n s u m p t i o n s t uc r t u r e , he t e n e r g y u s e e ic f i e n c y a n d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 ③F r o m t h e t i m e t r e n d , h t e v a i r a b l e e l a s —
・ 研 究 方法 ・
基于变参数模型 的北京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张 丽峰
( 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学院 , 北京 1 0 0 1 0 1 )
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排放预测研究
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排放预测研究摘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的能源消耗较多,导致由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也比较大,因而辽宁省能否实现碳排放达峰对实现中国整体碳排放达峰,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从规模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三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对于可能影响辽宁省碳排放的因素给予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其碳排放进行预测研究,最后通过模型求解和预测对结论进行分析,给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STIRPAT;岭回归法;节能减排效率1.引言中国政府在与美国政府联合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做出承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的能源消耗较多,导致由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也比较大,因而辽宁省能否实现碳排放达峰对实现中国整体碳排放达峰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排放预测研究2.1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及数据来源本文将辽宁省碳排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直接碳排放,另一部分是电力消耗带来的间接碳排放。
直接碳排放的测算采用《IPCC》中介绍的基准方法,即从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角度对辽宁省碳排放进行测算。
本文根据IPCC的能源划分选取了8种能源种类,分别为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天然气,数据来源于2007—2016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2初始STIRPAT模型实际应用中常常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即:上式中,β0为模型的比例常数项,β1—β8为指数项,e表示误差项。
2.3岭回归法拟合模型本文选择使用岭回归方法对模型重新进行回归分析。
岭回归分析法是基于最小二乘法改进的一种统计方法,它可以通过在自变量标准化矩阵的主对角线上加入非负因子的方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对分析结果的干扰,从而使回归推断的结果得到显著提高。
基于STIRPAT模型的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
信息化技术
通过信息化技术(如智能建筑管 理系统、物联网设备等)对建筑 能源使用进行监控和管理,可以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 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能源结构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
煤炭消耗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耗 占比很大,因此减少煤炭使用量 ,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可 以降低建筑碳排放。
清洁能源占比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城市化水平(U):以 一个地区的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 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 增加,进而导致碳排放 的增加。
技术效率(T):表示 一个地区的能源利用技 术和能效水平。技术效 率的提高可以降低单位 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
Stirpat模型适用范围
• Stirpat模型适用于研究区域尺度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包括国家、省份、城市等范围。同时,该模型 也适用于不同时间序列的数据分析,如年、季度、月等时间单位。此外,Stirpat模型还适用于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对比分析,以及政策模拟和预测分析等领域。
Stirpat模型参数解释
01
02
03
04
05
在Stirpat模型中,存在 多个参数需要解释。其 中,最为重要的参数包 括
人口(P):指一个地 区的人口数量,通常以 百万或千万为单位。人 口数量与能源消耗和碳 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 系。
人均财富(A):表示 一个地区的人均GDP或 人均收入水平。人均财 富的提高会导致能源消 耗和碳排放的增加。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环保产 品,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06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低碳建筑技术、政 策和经验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 球气候变化问题。
基于STIRPAT模型的北京能源压力区域空间变化分析
基于STIRPAT模型的北京能源压力区域空间变化分析李虹;冯仲科;唐秀美;潘瑜春;刘玉;郝星耀【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8)009【摘要】综合考虑地理空间因素,以STIRPAT模型作为基础,采用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指标,以人口密度、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代表人口、富裕度和技术项,估计人口、富裕度、技术指标的弹性系数。
将能源消费的空间差异性纳入模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市区的尺度估计北京市16个区各驱动力因素弹性变化的差异性,得到北京市区域内部能源消费变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各驱动力因素在不同区的变化并不均衡,每种驱动力因素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空间规律。
由此,可针对不同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调控措施。
【总页数】6页(P1603-1608)【作者】李虹;冯仲科;唐秀美;潘瑜春;刘玉;郝星耀【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1【相关文献】1.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 [J], 陈操操;刘春兰;汪浩;关婧;陈龙;王海华;张继平;李铮;刘晓洁2.碳排放约束下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基于能源消费结构门槛视角[J], 柳亚琴;赵国浩3.浙江省水环境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 [J], 张宁; 丁杰4.浙江省水环境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 [J], 张宁; 丁杰5.基于STIRPAT模型的环境压力空间差异分析--以能源消费为例 [J], 王立猛;何康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析
我国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析马晓钰;李强谊;郭莹莹【期刊名称】《人口与经济》【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本文首先估算了1999 ~2010年我国30个省区的CO2排放量,同时通过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运用工具变量控制了这两种模型的内生性,全面客观地对我国各省区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城市化水平与CO2排放量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和年龄结构是推动我国CO2排放的主要人口因素,而大的家庭规模可以抑制我国的CO2排放;此外,收入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也是影响我国CO2排放的其他重要因素,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表明,上一期CO2排放量对当期CO2排放量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总页数】8页(P44-51)【作者】马晓钰;李强谊;郭莹莹【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05【相关文献】1.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分析 [J], 任晓松;赵涛2.我国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J], 袁文3.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 [J], 陈占明;徐丽笑;赵晶;王思亓;吴施美;马文博;刘晓曼;蔡博峰;刘婧文;贾小平;张明;陈洋4.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J], 蔡敏燕;5.基于STIRPAT模型的我国水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J], 杨姣;董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足迹影响因素
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足迹影响因素
柯水发;赵可可;陈章纯;李彪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2
【摘要】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近十年来(2002-2011年)北京市碳足迹的情况,我们发现,人口结构、国民生产总值、能源结构等是北京市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系数分别为1.02、0.39、0.25.只有倡导城镇居民低碳生活、持续淘汰高能耗企业、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才能推动北京市低碳发展,减少北京市碳足迹.
【总页数】6页(P71-76)
【作者】柯水发;赵可可;陈章纯;李彪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2
【相关文献】
1.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 [J], 陈操操;刘春兰;汪浩;关婧;陈龙;王海华;张继平;李铮;刘晓洁
2.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基于PLS-STIRPAT模型 [J],
黄永强;张俊;任志安;陈琳
3.京津冀高能耗产业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基于de Bruyn模型 [J], 孙丽文; 韩莹; 杜娟
4.基于Kaya恒等式的西安市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巍
5.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新疆能源足迹的影响因素 [J], 吴敬锐;杨兆萍;阿达衣.赛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张云秀;岳瑞波;杨虹;马旭腾【期刊名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卷),期】2024(42)5【摘要】“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阶段。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and Technology,STIRPAT)模型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增加自变量,更好地分析相关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人均汽车保有量、城市化率、第三产业GDP占比、能源消费强度与人均碳排放量的关系,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分解法分解能源消费强度。
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对人均碳排放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总体来看,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总页数】3页(P176-178)【作者】张云秀;岳瑞波;杨虹;马旭腾【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2【相关文献】1.北京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2.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北京市碳排放交易所数据3.北京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碳排放核算的影响因素分析4.北京市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5.基于DPSIR模型的北京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变化—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变化—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位数回归分析阳卫锋;易伟义;余博【期刊名称】《低碳经济》【年(卷),期】2016(005)003【摘要】前人很多有关人口、财富、科技和碳排放的关系的研究,都假定人口和财富的生态弹性系数是时间不变和空间不变的。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稳健的分位数回归分析了,我们讨论了碳排放与人口、财富和科技的关系在1992~2009年期间的变化情况。
主要结果如下:1) 对于财富的生态弹性系数比人口的生态弹性系数大的国家,人口、财富、科技和碳排放的STIRPAT关系变化很小。
2) 对于碳排放量相对高的国家,人口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科技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也大,而碳排放量越高,财富对碳排放的影响越小。
3) 对于碳排放量很高的国家,财富的生态弹性系数介于0.65~1.1之间。
对于碳排放量较低或很低的国家,财富的生态弹性系数稳定在1.2附近。
4) 9个不同分位数回归的科技截距的变化幅度由1992年的8.5缩小到2009的2.8。
【总页数】10页(P27-35)【作者】阳卫锋;易伟义;余博【作者单位】[1]湖南工程学院理学院,湖南湘潭;;[2]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湘潭;;[2]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湘潭【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相关文献】1.基于STIRPAT模型的黑龙江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孙义; 徐晓宇; 艾桂艳2.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峰值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范振月; 赵梦真; 公维凤; 王传会3.基于STIRPAT模型的煤炭资源富集区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J], 田娟娟;张金锁4.基于STIRPAT模型的山西省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峰值预测 [J], 关敏捷;袁艳红;冉木希;王子5.基于STIRPAT模型的江苏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郭承龙;徐蔚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TIRPAT模型的京津冀经济圈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Impacts of Population Factors o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Circle:
Based on STIRPAT Model
作者: 赵涛;林朋;王雅楠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天津300074
出版物刊名: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5-50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6期
主题词: 京津冀经济圈;碳排放;人口;STIRPAT模型
摘要:应用STIRPAT模型研究1997~2012年京津冀经济圈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及技术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促进碳排放增加,而平均家庭规模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此外,经济水平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平均家庭规模是主要抑制因素。
人口结构因素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有利于能源消耗;人口年龄结构以增加劳动力供应及促进消费需求的方式促进碳排放增长;逐渐缩小的平均家庭规模导致人均能耗及家庭数量的增长,进而推动能源消耗增长;人口就业结构中工业部门就业率的增长导致碳排放的增加。
结合研究结果和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双碳”背景下北京市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预测研究
“双碳”背景下北京市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预测研究
姜军;卢逸玄;牛一鸣
【期刊名称】《工程管理学报》
【年(卷),期】2024(38)2
【摘要】针对“双碳”目标下北京市面临的减碳压力,以居住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为切入点,运用LCA理论,结合STIRPAT模型、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对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合理预估。
研究表明,有9个影响因素对北京市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存在显著影响。
在北京市“十四五”节能减排政策的作用下,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速率明显降低,但依然不能实现居住建筑“碳达峰”目标。
常住人口、集中采暖面积、居民生活能耗、单位GDP能耗、新建居住面积对北京市居住建筑碳减排贡献最大。
因此居住建筑碳减排工作要重点关注发展规划的完善、人口数量控制、居住建筑开发面积;推行绿色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强化监督管理;针对不同主体需求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
【总页数】6页(P19-24)
【作者】姜军;卢逸玄;牛一鸣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2
【相关文献】
1.基于双回归预测模型的公共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现状研究
2.双碳背景下建筑碳排放动态基准线研究
3.“双碳”背景下吉林省集中供热行业碳排放基准线及降碳潜力研究
4.“双碳”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碳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5.“双碳”背景下吉林省集中供热行业碳排放基准线及降碳潜力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基于 STIRPAT 模型 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基于模型 徐均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在 2012 年 12 月 8 日结束的多哈气候会议中,中国政府提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2 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至 45%。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 2 排放量不断增加,研究中国各大城市尤 其是北京影响 2 排放量的因素,进而分析如何减少 2 的排放成为当前研究 热点。
利用模型,分析了北京市 2 排放量与人口、财富和技术进步因素的定 量关系, 并通过岭回归拟合得出人口数量、 城市化水平、 人均、 能耗效率、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每发生 1 变化, 将引起 2 排放总量相应发生 0137、 0245、 0194、-0213、0214 的变化。
关键词模型;岭回归;2 排放量;驱动因素;北京 中图分类号 127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1002-2589201302-0105-03 当今,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数据, 2007 年中国 2 排放量达到了 72192 百万公 顷,占到了全球的 1912,2006 年中国的 2 排放量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到 2007 年两国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而研究中国各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北京如何采取措施减少 2 排放量变 得非常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等利用对数化的模型研究了 2 排放量与人口、富裕度、城市化之间的 关系;燕华等利用模型研究得出人口数量、人均、富裕度、城市化水平和 技术进步每发生 1 的变化, 将引起上海 2 排放总量相应发生 0618、 0178+、 0816 和 0264 的变化,但技术进步反而会导致 2 排放总量的增加的结果不 太符合实际。
本文利用模型和岭回归,定量分析了 2 排放量与人口数量、城市化水 平、人均、能耗强度和第二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定性分析了上述五因素的影响,进而对 北京减少 2 的排放提出建议,对今后其它城市减少 2 排放量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
一、研究方法 1 模型 在本研究中选择模型为研究工具,模型的前身是环境压力等式。
和 1994 将等式表示成随机形式,即通过人口、富裕度和技术的随机 回归分析各驱动力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简称为模型,其具体形式为。
=α 1 式中,、、、表示环境压力、人口数量、富裕度和技术;、、分别是人口数量、富裕度、技术等人文驱动力的指数,是模型的系数,为模型误 差。
是一个多自变量的非线性模型,模型两边同时进行对数化处理后为。
=++++ 2 2 模型指标选取 这里模型中表示环境因素因变量的为 2 排放总量。
为财富因素,以人均指标代表。
模型比较灵活,可以加入或修改若干影响因素。
因此为了更深入研究北京市 2 排放与人口和技术因素的关系,笔者将 人口因素分解为北京常住人口数量 1 和城市化水平 2 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 口比重两项指标。
充分考虑技术指标的特点和代表性以及第二产业对 2 的排放量的重要 影响,将技术指标分解为能耗强度 1 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2 两项指标;其 中,能耗强度指标 1 反应单位的产生所消费的标准煤数量;第二产业是地 区 2 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引入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2。
基于以上指标的选取,本文标准化模型最终公式为。
=11+22++11+223 3 指标数据的来源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2 的排放量在统计年鉴中未直接给出。
本文引用张金萍《城市 2 排放结构与低碳水平测度———以京津沪渝 为例》中北京 1998 年到 2011 的 2 的排放总量。
该作者参考《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 2006》,将各构成要素均折 算成标准煤,进而计算 2 的总排放量,考虑比较全面,计算比较科学。
本文其他指标数据来源于 1998 年到 2011 年的《北京统计年鉴》,选 取了 1998 年到 2011 年共 14 年的数据。
模型中各指标的详细数据见表 1。
4 回归方法的选择 因为各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在不剔除自变量前提下解决回归方 程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主成分回归法、偏最小二乘法和岭回归法。
本文选择岭回归方法,虽然岭回归是一种有偏估计方法,但它不需要 剔除自变量, 且相比一般最小二乘法, 能够得到各参数系数更显著的结果。
5 值及弹性系数确定 利用 180 软件的岭回归函数对模型进行拟合,岭回归系数在 0,1 区 间,以步长为 002 进行取值。
通过对公式 3 进行岭回归拟合,当=02 时岭迹图变化逐渐平稳,自变 量回归系数变化趋于稳定。
所以文中取=02 时的岭回归拟合结果确定随机模型,具体拟合结果如 表 2。
从表 2 可看出,自变量的检验值可以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 相关关系显著,回归方程有意义。
当=02 时岭回归的方差检验结果如表 3,调整后的方为 0974,值为 37909 及值为 0006,都能说明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所以,当取=02 时,结合表 2 中所列各数据,标准化岭回归拟合所得模型为。
> =01371+02452+0194-02131+02142 即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人均、能耗效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每发 生 1 变化,将引起 2 排放总量相应发生 0137、0245、0194、-0213、0214 的变化。
二、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由标准化岭回归方程的标准化系数可知,各自变量因素对 北京 2 排放总量增长影响大小排序分别为城市化水平 0245、 第二产业总产 值 0214、能耗强度-0213、人均 0194、人口数量 0137。
并且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总产值、人均和人口数量对 2 排放量起到 促进作用,但能源效率对 2 排放量起到抑制作用。
从各指标标准化回归方程系数来看,城市化水平对 2 排放量的影响最 大,弹性系数达到了 0245,即城市化水平每增加 1,将导致 2 排放问题增 加 0245。
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的集中地,也是高耗能、高排放的集 中地,城市化造成城市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50 以上,城市碳排放 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 75。
本文结论与何吉多《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等的结论一 致城市化水平对 2 排放总量具有正的显著效应。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作为技术变化的一个代表指标,弹性系数是 0214。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 水、煤气和建筑业,这些行业都会产生较多的 2。
能耗强度与北京市 2 排放呈负相关关系,弹性系数是-0213。
是五个指标里面唯一一个对 2 排放量产生负影响的因素。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各行业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在降低,也即 能源强度在降低,所产生的 2 就会随之减少。
北京市的从 1998 年的 23772 亿增长到 2011 年的 162519 亿,增长了 684 倍,但能源消费仅增加了 184 倍,2 排放量增加了 185 倍,能耗强度 的降低对减少 2 的排放量起到了重要抑制的作用。
但我国的能耗强度远远高于欧盟、美国等国家,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 大的发展潜力。
人均与北京市 2 的排放呈正相关的关系,弹性系数是 0194。
人均综合衡量了一个国家的人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能源作为最 基本的生产要素,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 的经济发展又反过来带动了能源的大量消费和 2 的大量排放。
最后一个影响指标是人口数量,呈正相关,弹性系数是 0137。
巨大的人口数量导致居民生活的直接能源消耗迅速增加,1983 年,我 国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为 1066 千克标准煤, 2008 年增加到 2408 千克标 准煤世界银行, 2010, 年均增长速度为 331, 远高于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由此直接导致生活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对北京而言,近五年来户籍人口平均增长率为 13,而常住人口平均增 长率达到了 55, 到 2011 年常住人口达到了 20186 万, 北京早在 2009 年实际常住人口 1972 万就已经突破了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确定的到 2020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 1800 万人的 目标,已超资源承载极限,首都北京调控人口规模已经箭在弦上。
三、启示 从实证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大力倡导低碳经济, 合理引导居民消费,减少城市人口 2 的排放量。
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通过采用低碳强度的交通系统、使用清洁 能源和新能源、调节城市规划、土地和交通基础设施、塑造健康文明的消 费文化等措施来实现城市的型反转,即从城市发展初期的低碳到现在的高 碳,再到未来的去碳。
二是通过产业规划、税收等政策进一步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
三是大办发展节能减排技术, 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转变能源消费结构, 降低能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
四是合理控制北京常住人口数量, 转移北京教育、 人才、 医疗等资源, 进行产业转移,通过企业外迁引导就业人口外迁等措施,控制常住人口数 量。
参考文献 [1]张焕波,王铮。
中美两国选择不同时间开始减排 2 的模拟研究[]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8,6。
[2],2[]1997[3]刘兰翠,范英,等。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问题研究综述[]管理评论,2005,10。
[4]王立猛,何康林。
基于模型的环境压力空间差异分析——以能源消费为例[]环境科学学 报,2008,5。
[5]张金萍,秦耀辰,等。
城市 2 排放结构与低碳水平测度 —— 以京津沪渝为例 [] 地理学报, 2010,6。
[6]黄伟麟。
产业耗能结构与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经济问题,2012,3。
[7]何吉多。
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西部论坛,2010,5。
[8]冯相昭,王雪臣,陈红枫。
1971-2005 年中国 2 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