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科绪论08春132MB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系统科学
Earth System Science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刘本培教授 2008. 4
1.课程介绍 2.从传统地球科学到 地球系统科学 3.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 源瓶颈
1.课程介绍
课程特色
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发展观,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 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国务院2006年2月9日发布:根据对基 础科学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具有良好基 础,能充分体现我国优势与特色、有利 于大幅度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的国际地位 等原则,我国遴选出8个科学前沿问题。
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主要研究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及在科学 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新的数学问题等。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地球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地球系 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 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环境的相互 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这种地球系统的整体观、对三大基本过程相互作 用的研究,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的特别 关注,使得全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全新的集成科 学出现在当代国际科学的前沿。
全球变化和今后预测 :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证据及其效应、今后趋势及不确定 性、地史中古气候变化的启迪意义
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地表水分循环和
水体类型、中国水资源现状、绿色GDP、大型 水库和朔天运河利弊争论
课堂讨论2:围绕资源、环境有关问题
蓝色国土和海洋开发: 大陆架和经济专属
区、海洋资源类型和利用前景、海洋权益维护 和政治地理
地球系统
地球科学以整体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
包 括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 是由固体地球(核-幔-岩石圈)、流体 地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社会地球(人类作用)和行星地球(太阳 系-银河系)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统, 称为地球系统(Earth’s System)。 地球系统内部存在不同圈层(子系统)之 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了解当前进展和热点问题,侧重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和思路启迪,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 工作、生产实践或领导岗位奠定基础。
本课程面向我校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希望通过课堂多 媒体讲课、课堂讨论和课下书刊阅读、网络资源相结合, 探索出一条师生良性互动的启发式教学道路。
学家,详细评述了地学、生物 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于 1987年出版《Earth System Science》报告,标志着地 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 的诞生。报告中提出的一些独 特见解得到了国际上有关科学 界的赞同。该报告经陈泮勤翻 译,于1992年由地震出版社出 版。 这样一种眼界和观念的转变, 标志着从传统地球科学观念 向地球系统科学观念的转变。 迄今只有二十年历史。
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介绍、
地球系统与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发 展史、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
第10周
行星地球研究进展:太阳辐射变化对地影
响、地球节律天文背景、米兰柯维奇旋回及 其应用前景、星体撞击事件及其地学意义
深空探测的过去与将来: 月球、火星等研
究历史及现状、近地宇宙开发意义、嫦娥登月 工程和国际合作/竞争前景 课堂讨论 1 : 围绕行星地球、深空探测有关问 地球系统演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地球 题 与生命起源、重大生物事件和地球表层环境、 “将今论古”和“以古预测未来”的意义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污染和生物 多样性减少
自然资源类型及其短缺 : 自然资源的类型
和性质、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自然资源短 缺和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灾害一般特征和
类型、典型灾害分析、地震预报的争议、减 灾对策
课堂讨论3:读书报告选题汇报选
2007.4,上海
教学参考书
2. 从传统地球科学到 地球系统科学
2002年10月15日, 新中国地质工作 50年 暨 地质学会80年纪 念大会
地质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新的战略性转变,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制。 要实现传统地质工作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 的现代地质工作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周二 周三 9-11 5-6节 节
周四 5- 周五 7-8 6节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大跨度学科交
叉和多学科方法渗透、新技术应用和数字地球、 整体论与还原论结合、世界化与中华文明 -同位素测年、数字地球
第9 4 周 第10 5 周
第11 6 周 第7 12 周 第13 8 周 第14 9 周 第15 10 周 第16 11 周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主要研究基因语言及调控,模式生物学极端 环境中的生命特征,生命起源和演化,系统 发育与进化生物学等。
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 效应
课堂讨论 1: 围绕行星地球、深空探测有关
问题 地球系统演化 :地球与生命起源、重大生物 固体地球演化动力机制 :地球物理场和圈 -地质事件和地球表层环境、地球系统演化 层结构新进展、板块构造和超级地幔柱、内 与矿产形成 核偏移和圈层耦合
厄尔尼诺与气-水-岩圈相互作用:大气和
海洋的组成和结构、热力状况和运动、厄尔尼 诺成因探讨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史
1983年,钱学森提出建立地 球表层学的思想,指出地球表 层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相互交叉渗透部位,本 身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同年,美国NASA顾问理事会任 命一个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 (Earth System Sciences Committee)的文件中,提到地 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两词, 提出要把地球的各组成部分与 相互作用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该委员会主席F.P.Bretherton 博士组织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科
Earth System Science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刘本培教授 2008. 4
1.课程介绍 2.从传统地球科学到 地球系统科学 3.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 源瓶颈
1.课程介绍
课程特色
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发展观,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 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国务院2006年2月9日发布:根据对基 础科学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具有良好基 础,能充分体现我国优势与特色、有利 于大幅度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的国际地位 等原则,我国遴选出8个科学前沿问题。
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主要研究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及在科学 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新的数学问题等。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地球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地球系 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 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环境的相互 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这种地球系统的整体观、对三大基本过程相互作 用的研究,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的特别 关注,使得全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全新的集成科 学出现在当代国际科学的前沿。
全球变化和今后预测 :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证据及其效应、今后趋势及不确定 性、地史中古气候变化的启迪意义
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地表水分循环和
水体类型、中国水资源现状、绿色GDP、大型 水库和朔天运河利弊争论
课堂讨论2:围绕资源、环境有关问题
蓝色国土和海洋开发: 大陆架和经济专属
区、海洋资源类型和利用前景、海洋权益维护 和政治地理
地球系统
地球科学以整体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
包 括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 是由固体地球(核-幔-岩石圈)、流体 地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社会地球(人类作用)和行星地球(太阳 系-银河系)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统, 称为地球系统(Earth’s System)。 地球系统内部存在不同圈层(子系统)之 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了解当前进展和热点问题,侧重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和思路启迪,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 工作、生产实践或领导岗位奠定基础。
本课程面向我校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希望通过课堂多 媒体讲课、课堂讨论和课下书刊阅读、网络资源相结合, 探索出一条师生良性互动的启发式教学道路。
学家,详细评述了地学、生物 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于 1987年出版《Earth System Science》报告,标志着地 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 的诞生。报告中提出的一些独 特见解得到了国际上有关科学 界的赞同。该报告经陈泮勤翻 译,于1992年由地震出版社出 版。 这样一种眼界和观念的转变, 标志着从传统地球科学观念 向地球系统科学观念的转变。 迄今只有二十年历史。
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介绍、
地球系统与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发 展史、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
第10周
行星地球研究进展:太阳辐射变化对地影
响、地球节律天文背景、米兰柯维奇旋回及 其应用前景、星体撞击事件及其地学意义
深空探测的过去与将来: 月球、火星等研
究历史及现状、近地宇宙开发意义、嫦娥登月 工程和国际合作/竞争前景 课堂讨论 1 : 围绕行星地球、深空探测有关问 地球系统演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地球 题 与生命起源、重大生物事件和地球表层环境、 “将今论古”和“以古预测未来”的意义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污染和生物 多样性减少
自然资源类型及其短缺 : 自然资源的类型
和性质、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自然资源短 缺和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灾害一般特征和
类型、典型灾害分析、地震预报的争议、减 灾对策
课堂讨论3:读书报告选题汇报选
2007.4,上海
教学参考书
2. 从传统地球科学到 地球系统科学
2002年10月15日, 新中国地质工作 50年 暨 地质学会80年纪 念大会
地质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新的战略性转变,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制。 要实现传统地质工作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 的现代地质工作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周二 周三 9-11 5-6节 节
周四 5- 周五 7-8 6节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大跨度学科交
叉和多学科方法渗透、新技术应用和数字地球、 整体论与还原论结合、世界化与中华文明 -同位素测年、数字地球
第9 4 周 第10 5 周
第11 6 周 第7 12 周 第13 8 周 第14 9 周 第15 10 周 第16 11 周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主要研究基因语言及调控,模式生物学极端 环境中的生命特征,生命起源和演化,系统 发育与进化生物学等。
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 效应
课堂讨论 1: 围绕行星地球、深空探测有关
问题 地球系统演化 :地球与生命起源、重大生物 固体地球演化动力机制 :地球物理场和圈 -地质事件和地球表层环境、地球系统演化 层结构新进展、板块构造和超级地幔柱、内 与矿产形成 核偏移和圈层耦合
厄尔尼诺与气-水-岩圈相互作用:大气和
海洋的组成和结构、热力状况和运动、厄尔尼 诺成因探讨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史
1983年,钱学森提出建立地 球表层学的思想,指出地球表 层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相互交叉渗透部位,本 身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同年,美国NASA顾问理事会任 命一个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 (Earth System Sciences Committee)的文件中,提到地 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两词, 提出要把地球的各组成部分与 相互作用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该委员会主席F.P.Bretherton 博士组织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