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表格教案全册(DOC)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8b35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9.png)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技入门教学内容:了解科技的基本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技教学内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探究其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
3. 第三章:简单的机械教学内容: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了解其应用。
4. 第四章:电子世界教学内容:了解电子元件的基础知识,学习简单的电子电路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第五章:环境保护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实验、制作、演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
2. 教具:实验器材、制作材料、电子元件等。
3.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科技入门(2课时)2.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技(3课时)3. 第三章:简单的机械(4课时)4. 第四章:电子世界(3课时)5. 第五章:环境保护(2课时)6. 第六章:创新设计与制作(4课时)7. 第七章:科技实验(3课时)8. 第八章:科技竞赛(2课时)10. 第十章:期末测评(1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科技活动中得到提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9d7c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b.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快乐的小木偶课题: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与好奇心,了解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重点:掌握机器人的定义,并能描述机器人的外形和功能。
- 教学难点:理解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PPT等。
-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机器人”一词的含义。
2. 研究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探讨机器人在生活中的作用。
3. 展示多种机器人的外形和功能,学生观察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4. 游戏环节:分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机器人,并向同学介绍。
5. 小结:复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
课题:测量温度-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掌握简单的温度单位换算,培养学生测量温度的兴趣与能力。
- 教学重点:掌握温度的定义,能使用摄氏度和华氏度进行简单的温度换算。
- 教学难点: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教学准备:温度计、水杯等。
-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展示一个温度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
2. 研究温度的定义和常用的温度单位。
3. 进行温度的测量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4. 研究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方法。
5. 练温度单位的换算,加深学生对温度的理解。
6. 拓展活动: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温度下物体的变化,让学生认识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课题:制作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制作简单电路的方法,并了解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重点:掌握电流和电路的定义,能制作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教学难点:理解电流的流动规律,并能运用到电路实验中。
科技3下全册教案
![科技3下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c7c6d89eb172dec63b774.png)
5会吸水的马铃薯
一、活动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
2.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知道植物的渗透作用的科学结论,并了解植物的根就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和养分的。
3.在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继续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活动准备
马铃薯一个,盘子一个,以及清水、浓糖水。
三、活动过程
1把马铃薯的两端各切去一片。
2在剩余部分的一头削去一圈外皮,另一头挖个圆柱形的洞。
3洞向上,注入浓糖水到半满。
4再把这个马铃薯放在盛有清水的盘子里。
5几小时后,再来观察马铃薯洞里的水位,看看有何不同?
猜一猜:你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做一做:和你的猜想一样吗?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结果:马铃薯洞里的水满了。
四、活动小结
植物需要水,它们没有嘴去喝水,就利用“渗透作用”来吸取周围的水。
渗透作用使水分子穿过细胞膜,从浓度低的溶液渗透到浓度高的溶液中。
渗透时,马铃薯细胞只允许细小的水分子通过,糖分子则因体积较大而不能通过马铃薯细胞,渗透到盘子里去。
而盘子里的清水却经过马铃薯细胞,渗透到马铃薯洞内,使洞内的水。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19c4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6.png)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记录表。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光传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原理。
(3)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4)总结与讨论: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光的传播的特点。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牙签、彩纸、剪刀、胶带。
(2)风向标制作指南。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风向标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风向标的兴趣。
(2)制作风向标:学生根据制作指南,动手制作风向标。
(3)观察与记录:学生将风向标放在户外,观察并记录风向和风力的变化。
(4)总结与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心得,了解风向标的作用。
三、活动主题:探索声音的产生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气球、塑料杯、水、剪刀、胶带。
(2)实验记录表。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声音产生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3)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4)总结与讨论: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
四、活动主题:制作环保小卫士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活动准备:(1)废旧塑料瓶、彩纸、剪刀、胶带。
(2)环保小卫士制作指南。
(完整word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表格)
![(完整word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d1849acd4693daef5ef73d69.png)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反思
课题
5、茎越长越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反思
课题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a3a49484868762caaed5f2.png)
起始教育温度和温度计11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测量水的温度水结冰了12蚕的生命周期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冰融化了水珠从哪里来13我们的生命周期单元总结水和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单元总结14我们知道的磁铁磁铁有磁性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植我们的植物15磁铁的两极磁极的相互作用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16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指南针茎越长越高开花了结果了17做一个指南针单元总结我们的大丰收单元总结18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期中学业水平检测1910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20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诊断与调整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7125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2.png)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索与实验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发现常见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2. 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如放大镜、尺子等。
3. 进行实验,如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观察物体的溶解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
3.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体的性质变化。
4.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准备不同物体的样本,如石头、纸片等。
2. 提供简单的实验仪器,如放大镜、尺子等。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位置、宇宙的组成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2. 学习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宇宙的组成、恒星和行星的特点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和宇宙的景象。
2. 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
3. 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宇宙的组成、恒星和行星的特点等。
4. 进行观察活动,如观察星星、月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奇妙。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2. 评估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地球和宇宙的特点。
五、教学资源:1. 提供地球和宇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提供简单的观测工具,如望远镜等。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748f676915f804d2b16c1ec.png)
导入;
你们是否想过,古时候没有发动机,船依靠什么在水中航行呢古人可聪明呢,他们发明了帆船。你们知道帆船是怎样获得动力的吗它又是依靠神恶魔来改变航向呢利用身边的材料,我们做个小帆船来试试。
动手做:
1.制作船身
将方形的矿泉水瓶瓶身挖去一面,用它作为小帆船的船身,然后在瓶底靠近开后的地方钻一个小孔。
谁赢了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板书:书签)
是呀,有了小书签我才一翻就翻到了。(高举)
2、学生介绍书签的来历和功能。
3、生活中人们用巧手和智慧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书签,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书签的制作方法有许多种类:有绘画的,有剪贴的,有印刷的等。这是铂金书签、木制书签、金属镂空书签、树叶书签等,这些精美的制作使小小的书签成为了身价倍增的艺术品,可以当作礼物赠送,还具有收藏价值呢!
结果:洞里的水满了。
活动小结
植物需要水,它们没有嘴去喝水,就利用“渗透作用”来吸取周围的水。渗透作用使水分子穿过细胞膜,从浓度低的溶液渗透到浓度高的溶液中。渗透时,细胞只允许细小的水分子通过,糖分子则因体积较大而不能通过细胞,渗透到盘子里去。而盘子里的清水却经过细胞,渗透到洞内,使洞内的水位升高。
扩展探究
3.在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继续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准备
饮料瓶一个,空气球一只,热水一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趣味:吹里的气球。
2.学生动手实验,吹空瓶里的气球。提问:猜一猜这回再吹,气球会怎样请同学们自己亲自试一试!(板书课题:吹气球)
三、观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1.这节课我们就用上这些材料来做小书签。{补充课题:制作书签}在这里,随便你们挑一个形状,我都能让它变成小书签,信不信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5fa73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7.png)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技与生活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简单的科技原理,如电磁、浮力等。
2. 第二章:探索与发现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 第三章:动手实践学习简单的制作技巧,如拼图、模型制作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 第四章:创新与设计学习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行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第五章: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保护环境,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2. 结合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创意设计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2. 实验器材:如电磁铁、浮力球等3. 制作材料:如拼图、模型制作材料等4.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六、第六章:电子世界的奥秘介绍基础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通过简单电路的搭建,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学习基础的电子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七、第七章:编程入门介绍编程基础,如变量、循环、条件语句等。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3a13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a.png)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索与实验1.1 学习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状态变化、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物质状态变化实验:水的三态变化、冰的融化等。
力的作用实验:惯性、重力、摩擦力等。
简单机械实验:杠杆、滑轮等。
1.4 教学评价观察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提出和解答的能力。
第二章:设计与创新2.1 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方法、简单制作技巧等。
2.3 教学活动创新设计训练:以生活用品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制作技巧学习:学习使用剪刀、胶水、颜料等工具和材料。
动手制作实践:学生根据创新设计进行动手制作。
评价学生在创新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创意、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与编程3.1 学习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和编程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
3.2 教学内容概念、简单编程语言学习、编程实践等。
3.3 教学活动介绍:通过案例了解的应用。
编程语言学习:学习简单的编程语句和语法。
编程实践: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程序。
3.4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章:生活中的科技4.1 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4.2 教学内容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用品的工作原理等。
4.3 教学活动生活科技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应用。
生活用品工作原理学习:了解一些常见生活用品如电视、冰箱等的工作原理。
科技问题解决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科技问题。
评价学生在分析生活科技案例、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5.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概念、环保实践活动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表格式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9bbfd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d.png)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表格式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春天的到来课时1:观察春天的变化- 目标: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特点。
- 教学内容:- 春天的象征- 春天的天气- 春天的花草- 教学活动:- 观察春天的景象- 讨论春天的特点- 制作春天的手工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讨论、实践课时2:小草的生长- 目标: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 教学内容:- 小草的播种- 小草的生长过程- 小草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 观察小草的生长- 实地考察小草的生长环境- 分析小草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地考察、分析课时3:昆虫的生活- 目标:了解昆虫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生活性-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 观察昆虫的特点- 制作昆虫标本- 探索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践、探索课时4:天空中的飞行器- 目标:了解天空中的不同飞行器及其功能。
- 教学内容:- 宇宙中的飞行器- 大气层中的飞行器- 地面上的飞行器-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飞行器的形状和功能- 制作纸飞机模型- 探索飞行器的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践、探索课时5:昆虫的同伴- 目标:了解昆虫的伴侣关系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教学内容:- 昆虫的伴侣关系- 昆虫的互惠共生- 昆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 观察昆虫的伴侣关系- 研究昆虫的互惠共生关系- 分析昆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研究、分析第二单元:夏天的消息课时1:夏天的天气- 目标:通过观察夏天的天气,了解夏天的特点。
- 教学内容:- 夏天的气温- 夏天的降雨- 夏天的风向- 教学活动:- 观察夏天的天气变化- 讨论夏天的特点- 制作夏天的手工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讨论、实践课时2:夏天的植物- 目标:了解夏天常见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e5c53852453610661fd9f461.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青岛版五四制)21 谁的本领大型新授教法探究法教学目的探究目标:通过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探究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实验探究,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知识目标: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设计及探究过程既是本的重点,又是本的难点。
主备人教具(1)提前布置学生准备探究活动所要准备的典型材料,如铁钉、木条、塑料棒、橡皮筋、铝片、铜丝、橡皮、瓷片、螺丝等。
(2)搜集材料,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
(3)提出本节需要探究的问题:“物体都能导电吗?”一、复习导入1、提问:谁利用符号画一个简单的电路?2、师请两位学生板画电路图。
3、讨论:两幅图有问题吗?4、学生利用两幅图对比进行分析。
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的探究做好铺垫。
除此还有以下几个作用:(1)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探究空间,学生的探究可以更充分的展开。
(2)电路及电路图的复习,即巩固了原有的知识,有为新探究的开展降低了难度。
二、学习新(一)产生问题。
1、提问:(教师结合学生的板图提问)如果把开关打开,灯泡会怎么样?如果把开关合上,灯泡会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2、学生结合经验产生问题:(1)为什么开关合上,灯泡就可以亮?(2)还有什么材料连接在电路里面灯泡可以亮?3、讨论:谁可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学生借助已知产生未知,借助学生之间的交流,获得新知,即开关可以导电。
4、教师请学生板书:开关。
、提问:有问题产生吗?6、讨论,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开关的哪一部分导电?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导电?)此环节,目的在于提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值得研究的问题,关键看我们敢不敢提出问题,展开研究。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87b62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c.png)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索与实验1.1 科学探索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1.2 实验技能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测量、观察、记录等。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2.1 地球的结构学习地球的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通过地球模型制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
2.2 地球的运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通过地球仪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
第三章:物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通过实验活动,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变化。
3.2 化学变化学习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通过化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4.1 生物的特征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通过观察不同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4.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情况。
第五章:科技与生活5.1 科技的应用学习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子产品的使用、互联网的利用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和便利。
5.2 创新与发明学习创新和发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创意实践,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续)第六章:力学与能量6.1 力的作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通过实验和游戏,观察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
6.2 能量的转换学习能量的基本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通过实验和活动,观察和体验能量的转换过程。
第七章:声音与光7.1 声音的产生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理解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音色等。
最新苏教版三下科学教学计划表
![最新苏教版三下科学教学计划表](https://img.taocdn.com/s3/m/d4fb488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2.png)
最新苏教版三下科学教学计划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书所规定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单元一:春天的秘密单元二:空气和水的奥秘单元三:物质的变化单元四:宇宙与地球单元五:植物的生长单元六:动物的世界单元七:人体的奥秘单元八:科学的探索三、教学时间安排单元一:春天的秘密(第1-2周)单元二:空气和水的奥秘(第3-4周)单元三:物质的变化(第5-6周)单元四:宇宙与地球(第7-8周)单元五:植物的生长(第9-10周)单元六:动物的世界(第11-12周)单元七:人体的奥秘(第13-14周)单元八:科学的探索(第15-16周)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讨论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材实验器材:各单元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课件展示和视频播放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和拓展学习七、教学注意事项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以上是,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c1c03b1e43323968011c9263.png)
科学学科三年级下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课题B3.1.1我们周围的土壤共1课时教学目标1.能到室外亲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3.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在户外观察土壤的结果。
教材分析重点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难点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具一块新鲜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二、探究关于土壤,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组织学生提问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想亲自看一看吗?组织学生讨论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前往观察,在观察现场进行实地教学。
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组织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及时提示不要惊吓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它们。
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三、回顾与解释今天我们走进了我们周围的土壤,认识了土壤里面的“居民”。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土壤。
二次备课明确学习对象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总结本课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土壤的热情。
教学后记科学学科三年级下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课题B3.1.2了解土壤共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具三种土壤样本、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漏斗、纱布教学过程一、导入土壤可以孕育成千上万的生命,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土壤(板书课题)二、探究你们采集的土壤里面又哪些物体?鼓励学生观察后尽可能多地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
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表格教案全册.(DOC)
![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表格教案全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718c7602d276a201292e3c.png)
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课题瓶中的鸡蛋活动目标经过这个科学小实验,用物理知识解说现象,增添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能力。
一枚煮熟的剥壳鸡蛋、一个空瓶(瓶口比鸡蛋稍小,细颈的玻璃瓶或许是花瓶活动准备都行)、碎纸、火柴导入:一枚煮熟的剥壳鸡蛋,一个空瓶,瓶口比鸡蛋小,你有方法让鸡蛋完好地“跑”到瓶子里去吗?老师:看,这是什么?(一个一般的放鲜奶的透明玻璃瓶)老师 : 这呢?(煮熟的去壳鸡蛋)老师 : (把鸡蛋放在瓶口)你看到什么了?(老师把鸡蛋放在了瓶口,活因为鸡蛋大,瓶口小,鸡蛋卡在瓶口下不去了。
)动我要表演的魔术呀,就是要让这瓶子自己把这鸡蛋整个儿吞下去!板书:瓶子吞鸡蛋过老师操作实验:把碎纸点燃放进瓶里面,让它焚烧一会儿,当纸还在程焚烧的时候,快速将鸡蛋塞入瓶口,略微使劲。
过分:此时,同学们的内心是迷惑——不解,是百思——不得其解那瓶子吞鸡蛋可否成功,请大家刮目相待。
看表演老师 : “啊”的一惊讶声中,你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原由使瓶子吞下了鸡蛋呢?这是怎么回事呢?瓶子不行能吞鸡蛋,或许跟点燃的纸有关!活动小结其实,这小小的魔术里包括着一个物理方面的知识,焚烧的餐巾纸用掉了瓶子里全部的氧气,瓶外的空气压力比瓶内的空气压力就大,瓶外强盛的压力把鸡蛋挤压进了瓶中。
因此我们此刻学好知识、掌握了本事,未来才能揭开这一层层科学知识方面的神奇面纱。
扩展研究假如用矿泉水瓶灌上温开水带到学校来喝,可能有这类情况发生:当你从书包里面取出瓶子准备喝水时,发现本来圆鼓鼓的瓶子变瘪了,你能用今日所学的知识来解说这个现象吗?教课反省课题瓶子随和球活动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培育谨慎的科学态度和优秀的科学习惯。
2.经过吹气球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空气占有空间的科学结论,并认识空气占有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生动风趣的研究情境中,使学生感觉空气的奇妙、研究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持续对空气进行研究的兴趣和欲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马铃薯洞里的水满了。
验证结论
1.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2.讨论:
(1)为什么有洞的瘪乒乓球鼓不起来?
(2)为什么没有洞的乒乓球一下子就鼓起来了?
(3)如果让烧杯的是冷水,又会怎样呢?你们试一试。
3.学生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活动小结
球内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就是这股力量把乒乓球凹下去的部分顶起来了。有洞的乒乓球,球内的空气膨胀后通过小洞跑出来了,所以瘪的部分鼓不起来。
活动准备
马铃薯一个,盘子一个,以及清水、浓糖水。
活动过程
1把马铃薯的两端各切去一片。
2在剩余部分的一头削去一圈外皮,另一头挖个圆柱形的洞。
3洞向上,注入浓糖水到半满。
4再把这个马铃薯放在盛有清水的盘子里。
5几小时后,再来观察马铃薯洞里的水位,看看有何不同?
猜一猜:你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做一做:和你的猜想一样吗?
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
课题
会吸水的马铃薯
活动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
2.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知道植物的渗透作用的科学结论,并了解植物的根就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和养分的。
3.在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继续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
课题
瓶中的鸡蛋
活动目标
通过这个科学小实验,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能力。
活动准备
一枚煮熟的剥壳鸡蛋、一个空瓶(瓶口比鸡蛋稍小,细颈的玻璃瓶或者是花瓶都行)、碎纸、火柴
活动过程
导入:一枚煮熟的剥壳鸡蛋,一个空瓶,瓶口比鸡蛋小,你有办法让鸡蛋完整地“跑”到瓶子里去吗?
学生假设: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
启发谈话:空气到底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你们能根据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这些仪器(烧杯、烧瓶、2个乒乓球,热水)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之后汇报。
讨论:
(1)空气是会流动的,必须把它装在一个容器中。用什么容器呢?
(2)怎样使空气受热受冷呢?
(3)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发现空气的体积是不是有变化呢?
三、汇报展示、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研讨提问:不论你采用什么方法,气球要想变大,瓶里的空气就必须怎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空气能占据空间”。
谈话: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与水相比空气虽然看不见,但它的确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如果你不给它出路,它就不会把空间让给别的物体。
活动准备
乒乓球一个,开水杯一个
活动过程
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 1.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到了吗?(展示)教师展示相关的一些现象。2.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3.学生猜想茶壶中的水没有烧开为什么会溢出?商店的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4.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师谈话:瘪乒乓球在开水中能被烫的鼓起来,这是为什么?
扩展探究
如果用矿泉水瓶灌上温开水带到学校来喝,可能有这种情形发生:当你从书包里面拿出瓶子准备喝水时,发现本来圆鼓鼓的瓶子变瘪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吗?
教学反思
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
课题
瓶子和气球
活动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
2.通过吹气球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结论,并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小结
瓶子在水中受热后,瓶内空气体积迅速膨胀,空气不断膨胀到气球里,于是气球就被吹圆了。
扩展探究
其实,要把瓶中的气球吹大也不是没有可能,给你一根吸管,你能想到办法吗?
教学反思
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
课题
是什么力量使乒乓球鼓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进行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由于球内空气受热膨胀而使乒乓球鼓起来了。2.引领学生体验“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扩展探究
给你一根吸管从一个矿泉水瓶盖洞插进去,把管子周围封严,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瓶里的水从吸管喷出?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虽然也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在设计实验方法是方法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孩子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老师:看,这是什Biblioteka ?(一个普通的放鲜奶的透明玻璃瓶)
老师:这呢?(煮熟的去壳鸡蛋)
老师:(把鸡蛋放在瓶口)你看到什么了?(老师把鸡蛋放在了瓶口,由于鸡蛋大,瓶口小,鸡蛋卡在瓶口下不去了。)
我要表演的魔术呀,就是要让这瓶子自己把这鸡蛋整个儿吞下去!
板书:瓶子吞鸡蛋
老师操作实验:把碎纸点燃放进瓶里面,让它燃烧一会儿,当纸还在燃烧的时候,迅速将鸡蛋塞入瓶口,稍微用力。
3.在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继续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准备
饮料瓶一个,空气球一只,热水一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趣味小游戏:吹瓶里的气球。
2.学生动手实验,吹空瓶里的气球。提问:猜一猜这回再吹,气球会怎样?请同学们自己亲自试一试!(板书课题:吹气球)
过度:此时,同学们的心里是疑惑——不解,是百思——不得其解那瓶子吞鸡蛋能否成功,请大家拭目以待。看表演
老师:“啊”的一惊叹声中,你想到了什么?
是什么原因使瓶子吞下了鸡蛋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瓶子不可能吞鸡蛋,也许跟点燃的纸有关!
活动小结
其实,这小小的魔术里包含着一个物理方面的知识,燃烧的餐巾纸用掉了瓶子里所有的氧气,瓶外的空气压力比瓶内的空气压力就大,瓶外强大的压力把鸡蛋挤压进了瓶中。所以我们现在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将来才能揭开这一层层科学知识方面的神秘面纱。
3.通过实验的亲身感受和发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气球在瓶子里为什么吹不大?怎样能吹大?
二、明确方向、设计方案
1.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猜想假设,可能空气也占据空间。
2.师生交流研讨,想办法——怎样能使瓶子把气球变大?
谈话:吧气球口套在瓶口上,让瓶子来吹气球,得怎么办呢?你们有多少种办法能让空气从瓶子里跑出去?同时让气球变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