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试讲稿
沁园春·长沙试讲
——
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
万类霜天竟 自由。
鹰击长空
——绚丽秋 景图
鱼翔浅底
怅 天 问 地 图
沉地问怅 浮,苍寥 ?谁茫廓 主大,
为何作者在面对如此多娇江山的时候,会发出 “怅”的情绪?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
课后作业:
1、自主学习,分析词 的下阕。 2、总结词上下两阙的 情感变化。
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忆往昔峥嵘岁月愁。 恰同学少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风华正茂; 橘子洲头。 书生意气,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挥斥方遒。 漫江碧透, 指点江山,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激扬文字, 鱼翔浅底,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万类霜天竞自自由。 怅寥廓, 曾记否, 问苍茫大地, 到中流击水, 谁主沉浮? 浪遏飞舟?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 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 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 写了胸襟和抱负。
词的上阕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 根据诗词具体分析。
独 立 寒 秋 图
子独 洲立 头寒 。秋 , 湘 江 北 去 , 橘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 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讲课人——何承燕
Hale Waihona Puke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广东、湖南等地 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 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 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革命的大好形势,作 者忆起往昔的与战友们在这里的战斗岁月(毛泽东 曾经在长沙师范学校念书,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参 加过反对军阀、反对封建的斗争),不仅心潮起伏, 浮想联翩。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师:在上个世纪20 年代,有位伟人曾历游湘江,并写下了掀起改天换地新浪潮的宏篇。
今天就让我们踏寻伟人的足迹行走湘江,追溯那辉煌岁月中的一盏明灯——《沁园春·长沙》首先,我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这首词作于1925 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 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面对湘江的一片大自然瑰丽的景色, 联想着革命的形式,追忆1911—1923 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便以长沙为题, 写下了这首词。
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课文的范读。
(播放示范朗读)师:我们看到,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湘江美丽的秋景,下阙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情怀。
我找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上阙, 在他朗读时,大家想一想上阙都写了什么?生: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师:老师想问问你,在这里作者都向我们交代了什么?生:独立——作者;寒秋——写作时间;橘子洲——地点;湘江北去——环境。
师:我们看“独立寒秋”这句语法采用了倒装,倒装的目的在于强调,那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个词呢?生:独立。
师:“独立”这个词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呢?生:独立不仅表明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可以让读者想象出诗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而倒装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毛泽东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临危不惧的伟人形象。
师:分析的很好,现在进入讨论环节,请大家为第一节想一个小标题,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为第一节起个题目——独立寒秋图。
师:接下来,让我们注意一个“看”字,它一直领起到那一句?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句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我们分析时要注意情与景的交融。
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试讲逐字稿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报考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是《沁园春·长沙》,现在开始正式上课!一、导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红妆素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之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就让来学习这首《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
二、初读1、看题目,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刚才大家读了一遍,诗歌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有气势。
壮阔。
很有激情。
2、听录音:根据节奏提示,齐读。
3、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4、那我们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都用了些什么词来描写景物的?作者写了湘江边的树林、江水、天空。
5、概括得不错,具体的词语有哪些呢?①“湘江北去”写出了滚滚江水向北流去的壮阔场景,开篇就给人气势不凡的感觉。
说得好,这可以说的上是先声夺人啊。
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天的风把所有的山头都吹红了,树林的枫叶在秋阳的照耀下,红得似火,红得如血,灿烂辉煌,让人的热血也沸腾啦!太好了,用诗的语言去理解诗歌,这样的分析让人赏心悦目啊!③“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湘江的水更绿、更透,像整块碧绿的水晶,更美丽的是水上千帆竞发,生命是如此多彩,“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雄健的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它想在长天上留下自己的雄姿:活泼的鱼儿也不示弱,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的活力”。
一上一下,生命如此动人,怎让人不发出赞叹呢?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
我也要为大家精彩的分析再次鼓掌。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6、那么,这些景物共有的特征呢?生机勃勃。
高中语文无生试讲10分钟沁园春长沙
高中语文无生试讲10分钟沁园春长沙(实用版)目录1.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题3.详细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总结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正文《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描绘长沙美景的诗歌。
这首诗歌写于 1925 年,当时毛泽东正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首诗歌中,毛泽东通过描绘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展现了长沙的独特魅力,并寄托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信念。
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沙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毛泽东描绘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包括岳麓山、橘子洲头和湘江等。
这些景点都是长沙的标志性景观,也是毛泽东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毛泽东提到了长沙的历史遗迹,包括岳麓书院和爱晚亭等。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长沙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的第三部分,毛泽东描绘了长沙的人文景观,包括工人、农民和学生等。
这些群体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毛泽东革命事业的动力和目标。
在诗歌的修辞手法方面,毛泽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通过描绘湘江的流向和橘子洲头的位置,形象地展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再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一句,通过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毛泽东的革命热情。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长沙的独特魅力,也寄托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和热情。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5篇)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沁园春·长沙说课稿(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
2通过多次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3学习本文含蓄凝炼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4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综观高考诗歌鉴赏题误答的原因主要是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较弱,对诗词的感受浅薄。
基于这一原因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
体会意境、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是:鉴赏词作的意境。
二、教学方法和教具。
《沁园春长沙》是诗歌鉴赏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歌教学起到领起示范的作用。
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鉴赏本词,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设疑、讨论法为主,以点拨比较法为辅。
通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早在初中时我们就欣赏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师生共同背诵,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同一词牌的作品《沁园春长沙》。
(二)介绍背景。
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
一方面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是毛泽东活动的小背景,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
(所谓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通过背景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三)多种形式的朗读。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逐字稿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的张三,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演示一节高中语文课,内容是《沁园春·长沙》的鉴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此诗的背景。
此诗是毛泽东在1925年秋
天写的,当时他在长沙参加湖南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这首诗是在长沙岳麓山马祖庙写成的,描写了他在长沙感受到的秋天的美丽和自由、无拘束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诗的结构。
整首诗共四十八个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北
国的寒冷冬天。
第二部分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第三部分是“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表达了毛泽东追求进步和自由的精神。
第四部分是“黄
山谩咏,而今识尽愁滋味”,道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鉴赏这首诗。
首先是诗的意境。
通过描绘北国寒冷的冬天、长城的荒凉和历史的变迁,以及毛泽东追求自由和进步的精神,整首诗表现出了一种壮美、自由和振奋人心的意境。
其次,是诗的语言。
此诗的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形象生动。
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气氛。
最后,我们来谈谈此诗的价值。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进步的向往,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以上就是我的授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1《沁园春.长沙》试讲稿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 1 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 11 号考生,今天我是讲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毛泽东写的词《沁园春.长沙》,谁能说说词有什么特点?师:左边靠窗的这位女生,请你说说。
师:你认为,每首词都有词牌名,可以配上曲调唱出来。
师:嗯,你还补充说词的调有定格。
师:旁边的同学也来说说吧。
师:你说,词一般分上下两段,字数是有限定的,而且词的押韵平仄是根据词牌名规定好的。
师:非常棒,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很扎实,对词的了解也很深,都请坐。
师:请看 PPT,用一句话总结的话,词的主要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师:我们要学好一首词,不仅要把握住词的特点,更是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诗人毛泽东的词。
二、初读师:诵读就好比春风化雨,对的影响力是润物细无声的。
通过诵读我们可以直接与作品对话,来感知作者的情感,下面老师给大家 3 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初读要求读通读准字音,并且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顺诗词。
师:同学们读书声音渐渐小了,谁愿意来读一读?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师:大家说他读得怎么样?师:嗯,声音洪亮,同桌离的最近,你来评价下。
师:哦,读的很流畅,但是语速有点快,而且有一个字读错了。
应该读什么?师:对,百舸争流,“舸”读三声。
你知道“舸”是什么意思吗?师:很好,是船的意思。
点评得很到位,你们俩合作齐读一遍吧!师:这次好多了,但是还是没有读出韵味。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的音频,仔细听,标注出朗读节奏,同时感受一下这首词的风格。
师:范读播放完了,你们觉得这首词的风格是属于哪一种呢?师:大家不约而同的说是豪放派。
师:对,毛泽东这首写秋天的词,并没有半点悲秋的气息,相反抒发了诗人豪放的气概。
师:那大家就一起用这种豪放的气势再读一遍诗词。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重点内容1. 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课所学习的诗歌《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并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课文导读(10分钟)教师通过语音朗读《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韵律和音乐感,然后请学生跟读。
步骤三:诗意解读(20分钟)1. 解读诗歌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描写,感受作者对长沙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理解其中所表达的美景和喜悦。
2. 解读诗歌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激情和豪情,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感受。
步骤四:语言表达(2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表达结果。
全班共同讨论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
步骤五:情感体验(15分钟)1. 听音乐赏析:播放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 朗诵演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展示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学生或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诗歌知识和体验,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并展示一幅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高中语文无生试讲10分钟沁园春长沙
高中语文无生试讲10分钟沁园春长沙摘要:1.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题3.详述诗歌的艺术特点4.总结诗歌的价值和意义正文:《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描绘长沙美景的诗歌,它展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将带领大家走进这首诗歌,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 年,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学校任教时所作。
当时的长沙,正处于政治动荡的年代,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毛泽东却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长沙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沁园春·长沙》通过描绘长沙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中提到的“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以及“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类霜天竞自由”,都是对长沙美景的生动描绘。
同时,毛泽东也通过对长沙的历史文化的回顾,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整首诗歌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热爱长沙,向往美好生活”。
然后,我们来详述一下诗歌的艺术特点。
首先,诗歌的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情感连贯,展现了毛泽东深厚的诗歌功底。
其次,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类霜天竞自由”等,都是对长沙美景的生动描绘,让人如身临其境。
再次,诗歌的意境深远,既有对长沙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对历史文化的回顾,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绘长沙美景的诗歌,它展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它也是一部具有深远意境和丰富内涵的诗歌,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绘长沙美景的诗歌,它展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面试试讲稿逐字稿
1沁园春·长沙一、导入(书法)同学们,请看这幅书法作品,这是一代伟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慢慢欣赏,用一两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有同学说“凌乱,龙飞凤舞”;有同学说“大气,刚健”,还有同学说“豪放,洒脱”。
是啊,毛泽东的书法潇洒飘逸、一气呵成,诗词的成就更是令人惊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品味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感受作者心怀天下的胸襟。
二、初读1】听名家范读,注意字音,把握节奏。
①音频听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听得都非常地仔细,描述得也非常到位,这首词给人激越豪壮、自由奋发、昂扬向上之感,与其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一感觉的呢?2】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在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吧。
看到大家已经端正坐好,就请那位手举得最高的同学,③你来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上阕描绘壮美秋景,下阙追忆青春年华”概括得言简意赅,请坐!(板书)好,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作者是通过哪些字词给人激越豪壮、自由奋发、昂扬向上之感的呢?看你若有所思,就请你。
哦你认为下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等一系列显而易见的奋发语言给人激昂豪迈之感。
是啊,下阙直抒胸臆,那么上阕融情于景,又是如何体现这种感觉的呢?来,同桌补充:上阕通过山、林、江、舸、鹰、鱼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壮美开阔的秋景图。
嗯,不错,意象也是我们解读诗词的重要方法。
请坐!三、精读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任选一两个意象进行分析,稍后一起分享。
好,讨论时间到。
刚刚看到第三组的同学讨论得最激烈,就请你们小组代表先来分享吧。
你们组选择了山这一意象,找到了“万山红遍”。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这一意境吗?你描述得真美。
那么,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个词最有味道呢?你认为这个“万”字体现了山的多。
同桌有补充:哦这个“遍”字最有味道,仿佛写出了山的生机蓬勃之力。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0篇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0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
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说明:一、对教材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重点难点的定位;四、教学方法的运用;五、教学时间的安排;六、教学流程的设置;七、作业的设计。
导语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
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一、对教材的认识20xx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xx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
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感教育的优势。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的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训练学生的语感;2.明确诗歌的意象;3.培养学生以伟人为风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
确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定位重点:诵读诗歌确立重点的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
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
我们现在学习诗歌,固然不要求吟唱。
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1沁园春 长沙——试讲
《沁园春长沙》试讲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刚刚迈入中职的你们,一定对未来满怀憧憬,理想早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在学习第一单元的阶段,将向大家征集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唱响时代之歌”的广播稿,广播稿以本单元课文为素材。
稿子的基本标准如下:1.将故事讲清楚;2.揭示作者情感;3.谈谈自己的感触。
同学们,每年的升学季总与秋天撞个满怀。
1925年的秋天,毛泽东在长沙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沁园春长沙》,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词的大意。
同学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小了,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词的大意。
现在,听老师来读词的上阕,边听边圈画出词中出现的意象,并思考作者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你圈出了哪些意象?请手举的最高的那个女生来说。
哦,她圈出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看来她理解了什么是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红色衣服的男同学你来谈谈。
哦,他关注到了“万山红遍”中的“万和遍”,“层林尽染”中的“层”和“尽”;“漫江碧透”中的“透”,“百舸争流”中的“百”和“争”,从“万、层、漫、百”看出了数量之多;从“遍、尽、透”看出了山林红得,江水绿得很透彻。
他找的这些词都很关键!谁还有补充?请你来说。
哦,他还关注到了“争”“击”“翔”这几个动词,而且从“争”和“击”感受到了昂扬向上的姿态,从“翔”感受到了鱼儿对自由的向往。
这位同学对“翔”的解读尤为准确,我们常用“翔”来描述鸟的动作,作者在这里却用在了鱼的动作上,可以看得出作者想要表达鱼儿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正是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啊!这里还有一位同学举手,那请你来说说你补充的内容。
哦,他换了一个视角,从整体上关注到了作者在意象的选择上的特点,发现了“山、林、江”是静态描写,“舸、鹰、鱼”是动态描写;“山、林”是远景,“江、舸、鹰、鱼”是近景。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完整版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导入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秋的诗句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杜甫《登高》里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非常好,可见同学们平时的积累面很广,回忆出的诗句很多。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常常把“秋”与“悲、愁”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怎样的又展现了他怎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板书:沁园春长沙词这种文学形式,我们以前就有接触过。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词的基本知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恩,说得挺好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特殊题材,起源于隋唐之际,兴起于宋,它原本是配合音乐曲调的歌词,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起初人们称他为曲子、乐府、曲子词、长短句等等。
根据词的长短字数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0字以上。
既然词最初和音乐配合在一起。
所以对于词,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词的韵味。
我们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这首词,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注释中的词义和字音。
同学们一起读了一遍,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这首词。
从题目中,我们读出了哪些信息沁园春是词牌名,是东汉沁水公主的园林而得名。
我们初中学过毛泽东的词,词牌也是沁园春,是哪首沁园春雪。
也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词。
题目是长沙,为什么要叫长沙在长沙写的,长沙是毛泽东的家乡,毛泽东就是长沙湘潭人。
长沙还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他和同学曾在长沙开展过多种革命活动。
4、词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交代了什么人物、时间、地点:橘子洲头谁能把前三句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沁园春长沙试讲
深远的意境
通过运用象征手法,毛泽东将革命与 自然景色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革命 的深远意义。
情感表达
01
02
03
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词中表达了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幸 福的追求,展现了他的豪 情壮志和革命精神。
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 毛泽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 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总结阶段
对试讲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分析优点和不足,为后 续改进提供依据。
试讲效果评估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试讲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 达成,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试讲过程中的参与 情况,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回
答问题。
教学策略有效性
分析试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 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帮助学
通过试讲,学生对于《沁园春·长沙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学 效果良好。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包括对毛泽东其他 作品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创作等。
创新教学方法
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指导。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回答
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促进课 堂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组讨论与分享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 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 进知识共享和交流。
了毛泽东的革命情怀。
象征手法
如“万山红遍”象征革命,“漫 江碧透”象征人民斗志昂扬,“ 鹰击长空”象征中国人民奋勇向 前,“鱼翔浅底”象征中国人民
国考教师资格证试讲稿_人教版_语文_高中_《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一、导入同学们,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换看今朝。
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文字投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让我们以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文字投影: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写作背景介绍1.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请同学们重温历史的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一:“时代背景”]三、整体感知1.学生边看课文边看录像画面,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二:“朗读”]四、讲授课文(一)上阕的朗读、领会,品读、鉴赏1.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是这样。
谁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2.“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3.学生背诵出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的诗句。
4.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明,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
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
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学生找出“万物霜天竞自由”。
5.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我们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6.学生互相推荐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读一下。
再找一名学生朗读。
老师指导朗读。
“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简介本次教学内容为《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赏析。
该诗是毛泽东创作于1925年的一首长诗,讴歌了生长在长沙的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首诗歌,了解毛泽东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情况:高一年级,为文科生,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成绩集中在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方面,但整体学习态度较为积极。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掌握诗歌中的基本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掌握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感。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和抒发思想的意图;•能够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词;•能够带着发现问题的视角品味文学作品。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并在黑板上展示《沁园春·长沙》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的意义与价值。
2.分析诗歌•第一步: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并记录第一印象;•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第三步: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分析诗歌,发掘诗歌的美和情感。
3.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展开自由的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批判,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和思考。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领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总结学习体会和收获,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方式:•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对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对课堂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点评。
2.学生评价方式:学生通过班级评议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试讲稿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7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我国诗人自古爱写秋,有人抒发的是忧国伤己、感叹报国无门之情,有人则表达少年壮志、老而弥坚之心。
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也在秋天写下《沁园春长沙》,他又在秋天里抒发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长沙》。
词又称长短句,沁园春是词牌名,也是词的格式和名称,长沙是词的题目。
现在我们先来听一段配乐诗朗诵,感受一下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我们在朗诵里听到了什么?哎,家迈、旷达。
现在我们看看这豪迈与旷达的词究竞写了些什么?1、这首词分为上片和下片,我们先来看上片。
上片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动词,同学们看是哪两个?对,是,“看”和“怅”。
看到了什么?现在我们找一个朗读高手来为同学们读一下,第一排的男同学你来读,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你看到了什么?哦~看到了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漫江,争流的百射,长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呢?嗯,同学们说得很好,景物由远及近,先仰视后俯视,营造了宏大、广阔的场面,动静结合,使景色生机勃勃,红山碧江,颜色对比鲜明,使秋景更加绚丽多彩。
2、自古诗人多怨秋、悲秋,诗词中的秋多苍凉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与众不同呢?可结合PPT中的背景、词人身份来考虑。
大家说的都不错,正所谓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品格的高下,正是因为诗人胸怀天下,气度、胸襟不凡,才会有如此绚丽的秋景和豪迈、旷达的意象。
3、诗歌在品格,也在语言。
在“看”字领起的句中,你认为哪个词或字用得好?好在哪单?小组内互相讨论下。
(停顿)第五小组,来分享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嗯,说得好,其他的小组呢?嗯,也不错,三组!嗯,很好。
大家说的“万”、“遍”“尽”“染”“击”“翔”都说的很充分,尤其是“击”“翔”这两个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加上了主观意志,雄鹰像人一样搏击,鱼也像鸟一样飞起来了,尽可能的表达出彻底的自由奋发之态。
高中语文无生试讲10分钟沁园春长沙
高中语文无生试讲10分钟沁园春长沙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意义
2.
正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描绘湘江秋景的诗歌,展现了革命青年的壮志豪情和诗人的豪迈气概。
在诗歌中,毛泽东巧妙地运用了湘江的自然景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湘江的秋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江畔。
诗中提到的“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形象地展现了湘江两岸的山峦被红叶覆盖的景象。
同时,“漫江红遍,百舸争流”描绘了江面上千帆竞发的繁忙景象,展现出秋日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景物的描绘,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湘江秋日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其次,诗歌表现了革命青年的壮志豪情。
在诗中,毛泽东提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展现了革命青年的豪情壮志。
他们怀揣着革命理想,奋发向前,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正是这种豪情壮志,激发了革命青年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
最后,诗人在作品中展现了自己的豪迈气概。
在面对美丽的湘江景色和革命青年的豪情壮志时,毛泽东并未隐藏自己的情感。
他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仰和豪迈的气概。
这种气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还使整首诗歌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总之,《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绘湘江秋景、展现革命青年壮志豪情和诗人豪迈气概的优秀诗歌。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导入
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秋的诗句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杜甫《登高》里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非常好,可见同学们平时的积累面很广,回忆出的诗句很多。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常常把“秋”与“悲、愁”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怎样的?又展现了他怎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沁园春长沙
词这种文学形式,我们以前就有接触过。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词的基本知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恩,说得挺好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特殊题材,起源于隋唐之际,兴起于宋,它原本是配合音乐曲调的歌词,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起初人们称他为曲子、乐府、曲子词、长短句等等。
根据词的长短字数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0字以上。
既然词最初和音乐配合在一起。
所以对于词,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词的韵味。
我们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这首词,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注释中的词义和字音。
同学们一起读了一遍,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这首词。
从题目中,我们读出了哪些信息?
沁园春是词牌名,是东汉沁水公主的园林而得名。
我们初中学过毛泽东的词,词牌也是沁园春,是哪首?沁园春雪。
也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词。
题目是长沙,为什么要叫长沙?在长沙写的,长沙是毛泽东的家乡,毛泽东就是长沙湘潭人。
长沙还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他和同学曾在长沙开展过多种革命活动。
4、词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交代了什么?人物、时间、地点:橘子洲头
谁能把前三句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这里的独立能不能换成站立呢?为什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从意思上看,独立是一个人,站立没有这层意思。
这是浅层次的。
独立可以反映出人的卓尔不群的气势,而站立却没有。
"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为什么要强调在橘子洲头?因为站在这里视野非常开阔,这三句为下面作者写景奠定了非常好的背景。
读这三句应该怎么读?独立要重读,速度不能太快,要沉稳、稳健一点,读出一个伟人站在橘子洲头的伟岸。
谁试试把这三句读一读。
可以吗?读的比较深沉有力。
5、看字统领
下面是着重描写诗人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的景色,有一个字是统领下面各句的一个字,是哪个字呢?看
看字管到哪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几句话描写了景色怎样的特点。
你们可以讨论一下,然后找同学来说一下。
找一位同学来说一下:生机蓬勃,色彩绚丽,非常壮美。
是怎样来展现呢?
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有表现的词语,突出了秋景的特征。
这些词语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重读,突出强调的作用。
使用了一些色彩词:万山红遍(红)、(漫江碧透)绿,暖色调一般描绘秋天是什么颜色?黄色,金秋。
但是毛泽东写秋天的景色却是大红、大绿,充满生机和活力。
有层次:万山、层林、漫江从远到近
那读这样的诗句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抑扬顿挫,读出层次感,速度要比刚才快,语调要激昂,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呢?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这首词。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