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高效课堂中的练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设计高效课堂中的练习

[摘要]数学新授课,课堂上主要分两大部分:即例题教学和课堂练习。而课堂练习是例题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课堂练习才可达到。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解题策略的形成。

[关键词]高效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有效设计

众所周知,平时的一节数学新授课,主要有两大部分――例题教学和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例题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练习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练习的设计,不仅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更要成为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工具。那么如何设计高效的课堂练习,才有利学生发展呢?

一、明确课堂练习的教育、巩固、反馈和发展“四大”功能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数学知识具有应用的广泛性,结合课堂练习可以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补充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可以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即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同时学生对课堂练习的态度、解题的策略、练习的效率等方面,通过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也会受到教育与启迪。

另外在数学课中,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就是新授课,上新课前有为学习新知识服务的预备性练习。新课过程中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新课结束时巩固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还有提高性对比练习、综合练习等,总之新课后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进一步理解、巩固、掌握,以及各种技能形成。

再就是课堂练习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练习,如前面所提的预备性练习、新课中的反馈练习、巩固练习以及课后练习等,以便得到强化,错误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因此教师及时把握各种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后,他们最关心的是练习的结果是否正确,但这种关心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漠,因此教师要及时点评,给予肯定。如果是错误的,则要让学生明白错误原因。

通过课堂练习还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条

理化、概括化,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和数学才能。

二、掌握课堂练习设计的目的、层次、针对性、多样性“四大”原则

首先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内容科学,必须符合教学内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客观规律,同时设计的练习要目的明确。

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由巩固性练习到发展性练习。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

再次设计课堂练习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求练习数量和难度,而应根据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关键、重点、难点去设计练习。

最后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从题型上有填空、选择、解答等,从方式上有口述、动手操作、书面练习,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系统练习等。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乐于对课本的例题补充思维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都是十分精练,仅是完整的解题格式,省略了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如果一字不漏地抄上答案,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这种教学充其量学生只能获得一种模仿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搞懂解题依据是什么知识,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样形成解题过程的。

例如,在完成课本例题:已知圆的方程,求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的解答后,为激活学生思维,寻求新的解法,可提示、点拨,由平面几何知识中的勾股定理,以及使用向量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学生思维活跃时,改变题目条件,创设变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变式1】若圆的方程变为,求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变式2】若圆的方程变为,求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

【变式3】已知为圆内异于圆心的一点,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4】已知为圆外的一点,过作圆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以上变式问题多且有层次性,入手相对较易,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形成有

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不仅使学生有成功感,而且体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产生了质的飞跃。

四、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本中的解法是科学正确的,但并非只有一种。教师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积极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热情,如果学生有了自己新的问题思路,他会为自己的伟大发现而兴奋不已,产生对数学学习极大热情和愉快成功的体验。

例如,讲授椭圆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出了一个椭圆。然后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

(2)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3)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4)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最后教师再揭示本质,给出定义。

这样,学生经过了感性认识--分析思考后,对椭圆定义的实质就会掌握得很好,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堂练习,加强设计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让课堂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那么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就是高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