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谈谈辩证法问题

合集下载

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可编辑)

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可编辑)

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学习有感――“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和绝对”关系的再理解在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以及相对和绝对“关系”的最经典论述就体现在文中的第十一段和十二段,如下论述:“对立面的统一(一致、统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

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注意:顺便说一下,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

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

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指相对,因而排斥绝对。

”下面是我对这两段话的分析和理解。

列宁在这两段话中主要说明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以及主观主义和辩证法关于相对和绝对关系的截然不同的观点。

“对立面的统一”指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依赖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括号内的“一致、统一、均势”虽然在意思上略有差别,但最终都体现了这种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之对立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构成矛盾,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立面双方才能相互转化。

“暂时的、易逝的”就是说,任何一个具体的矛盾,对立面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状态不是永恒的,会随着矛盾双方的斗争,双方主次地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到新的统一体代替旧的统一体,开始新的矛盾运动。

“相对的”即是对“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的综合和概括。

“对立面的斗争”之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性质,即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否定的性质,体现了对立面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绝对的”是相对于“相对的”来说的,指一种无条件性、永恒性、普遍性。

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对立面双方都会有斗争,对立面的斗争性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斗争的趋势在任何条件下都会贯彻下去。

不论是共居的、相对稳定的时候,还是双方相互转化的时候,不论矛盾处于量变状态还是质变状态,斗争都伴随始终。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体会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体会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体会《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

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

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

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

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

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

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

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的发展观,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停留在运动的表面形式上,它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有重复,没有转化,因此这种发展观具有片面性。

第二种观点深入到运动的本质中,把握了自己运动的源泉,把握了变化的本质是飞跃和质变。

这两种观点分别处在不同的认识层次上。

它们二者之间属于形式和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当前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这种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有矛盾的存在就肯定既有统一又有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绝对的,不能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斗争是绝对的、贯穿始终的,只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能因为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否定其本质的绝对性。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1000字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1000字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1000字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辩证法问题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辩证法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辩证法不仅能够解释复杂的问题,还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的,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事物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辩证法的例子,比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它由两个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白细胞和癌细胞,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人体的健康。

再比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建立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上的,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辩证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比如,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然后找到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等,最后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如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等等。

辩证法还具有强大的实用性。

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决策。

比如,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只看到经济增长这一个方面,而是要实行全面的经济政策。

此外,辩证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起来,辩证法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辩证法问题,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辩证法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学会了如何运用辩证法来思考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谈谈辩证法问题话题:谈谈辩证法问题经验总结科学知识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笔记式的短文。

1914~1916年列宁被迫侨居在瑞士的伯尔尼。

在这期间,列宁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写了很多笔记。

汇集起来,就是后来出版的《哲学笔记》一书。

《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关于《哲学笔记》一书的写作,本书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释义中已说过了。

这里不再重复。

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曾经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看来,《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这种“说明和发挥”。

这篇短文大致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

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第1段)列宁在这篇文章的开始就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这就是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实质,就是研究这两个部分、方面的矛盾关系的。

关于这个问题,列宁在括弧里还说,可以参看斐洛的一段话。

斐洛说。

“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

用古希腊人的话来说,他们伟大而光荣的赫拉克利特不就是把这个原理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作为一个新的发现而引以自豪吗?”(注:列宁:《哲学答记》第396页.)斐洛(约公元前5——公元40年)是罗马帝国的一个宗教神秘主义者,他往往对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进行唯心主义的歪曲,把它归源于旧约圣经。

但不管斐洛这个人怎么样,列宁对他说的这一段话还是肯定的,并且显然受到了启发。

所以,列宁把斐洛的话,也看作是对辩证法的实质的表述。

如果说,“统一物之物之分为两个部分可以看作是“一分为二”的话,那么“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就可以看作是“合二而一’’。

这两种说法,列宁并没有加以区分。

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样例5)

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样例5)

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样例5)第一篇: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

而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他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另外,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综上三点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哲学则不可不知辩证法。

只有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对辩证法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概念,才能更好地学习哲学。

辩证法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这些对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影响颇深。

辩证法对现实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

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他教会人们如何巧妙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为人处世。

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而正确认识事物改造客观世界则是主观性的。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在这里,唯物辩证法包括了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了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从活生生的现实具体事务出发,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抽象出反映事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概念和范畴。

“在通晓概念的本性上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概念的艺术。

”列宁如是说。

我们对事物进行概念性的把握。

通过这些概念构成对事物系统的认识。

在这系统的认识中,我们可以根据概念的运动和转化来全面、近似地把握对象。

这与马克思提到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

因此,灵活地运用辩证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概念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对象的一个方式,应该灵活运用,不然容易陷入教条主义和绝对主义,思想僵化。

比如,处理问题时,就应该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正确认识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在实际中,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变化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也并非任何时候都要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完整版)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完整版)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

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

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

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

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

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范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辩证法》导言,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历史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

“哥白尼革命”使“自然科学从此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我发展的权利,开始了新的历程。

当然,在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是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的历史。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提高、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

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很多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近代,自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

由于力学有了较高发展,人们似乎以为力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用力学的观点去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械论的观点,从而逐渐构成自然科学研究中长达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来,就构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其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与自然科学相悖的,阻碍着自然科学的提高和发展,并且最终使它陷入神学的禁锢之中。

由于产业革命的推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概括的高度。

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划时代发现,导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破产,恩格斯在此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了新的自然观。

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到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完成了人类自然观的伟大变革。

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指导,具体地描绘了从原始星云到地球,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命起源到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图景,证明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

辩证法的心得

辩证法的心得

辩证法的心得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它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辩证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1. 统一性与矛盾性的辩证关系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统一原理构成的。

事物内部存在着各种对立的矛盾因素,这些矛盾因素相互斗争、相互转化,最终达到一种新的统一状态。

例如,在自然界中,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处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临界点,即相变点。

这里的液态和固态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因素,它们的斗争和转化推动着物质的发展。

在社会领域,阶级之间、利益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的斗争和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 变化的辩证法思维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既有演化,也有革命。

在个人成长中,我们经常经历一些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可能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也可能是希望与绝望的交汇处。

我们需要用辩证法的思维来看待这些变化,接受事物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

只有坚持辩证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把握机遇。

3. 实践是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辩证法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摸索真理,发现事物的矛盾和变化。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与客观规律相对照,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认识。

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有效性,才能使理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4. 辩证思维与创新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事物的矛盾和变化。

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我们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实现真正的创新。

例如,当我面临一个困难的问题时,我会用辩证思维来审视问题的各个方面,并寻找潜在的矛盾和变化点。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我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5. 辩证法与个人成长辩证法对于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教会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处理内在的矛盾,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思考。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范文四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范文四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范文四篇辩证法,即辩证方法,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来源于希腊语&delta&怒族a&lambda&εx&epsilon&极少量x&tau&chi&如新希腊字母表的第7个字母也就是说,语言的艺术,一般认为是指抽象的逻辑过程,即研究词语、推理、描述、概念和解释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自然辩证法》导言,彰显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历史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

“哥白尼革命”使“自然科学从此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我发展的权利,开始了新的历程。

当然,在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是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的历史。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发展必将促进人类重新认识的提升、推动哲学思维的发展。

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实地考察,阐释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很多的科学史实乃依据,表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替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沦为历史的必然。

近代,自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

由于力学有了较高发展,人们似乎以为力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用力学的观点去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械论的观点,从而逐渐构成自然科学研究中长达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来,就构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其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与自然科学相悖的,阻碍着自然科学的提高和发展,并且最终使它陷入神学的禁锢之中。

由于产业革命的推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概括的高度。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在读了这一经典之作后,我的思绪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搅动着,不断地翻腾、思考。

这篇文章让我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往,我看待问题总是非黑即白,就像看一幅只有两种颜色的简笔画。

但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可不是这么简单,它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那阵子,我特别痴迷于健身,满心想着要在短时间内练出完美的身材。

一开始,我简直是“拼命三郎”,每天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各种器械轮番上阵,锻炼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

我心里就想着,练得越多,效果肯定越好,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嘿,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不对劲了。

身体开始频繁地出现酸痛,甚至有时候连正常的活动都受到了影响。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走入了一个误区。

按照我最初那简单直接的想法,锻炼越多就等于身材越好,这其实是片面的。

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会引起质变,但这个量变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过度的锻炼,不仅没有让我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反而给身体带来了负担和损伤。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很多类似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学习,都知道努力学习是好事,可要是没日没夜地学,不注意休息和调整,那很可能会导致精神疲惫,学习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又比如说吃东西,大家都知道营养很重要,可要是一味地贪吃各种所谓的“有营养”的食物,不考虑身体的承受能力,那可能会引发肥胖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再回到我健身这事上,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计划。

不再一味地追求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而是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强度,给身体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我也更加注重饮食的搭配,保证摄入的营养均衡而不过量。

慢慢地,我发现身体的状态越来越好,健身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

肌肉线条开始变得明显,体力和耐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通过这次健身的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辩证法的魅力。

它不是那些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指导我们生活的智慧。

它让我明白,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充满变化的。

我们不能用僵化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而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谈谈辩证法问题心得3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心得3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心得3篇【心得体会】经验就是汉语词汇,拼音Xīndé指在工作或学习中的经验和理解。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谈谈辩证法问题心得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1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心得《马恩选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智慧结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获得解放的指导思想。

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一员有必要认真研读《马恩选集》,一方面以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

《自然辩证法》是《马恩选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格斯思想智慧的代表。

《自然辩证法》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该书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意义。

而我从中受益最多的也是一种从理论提升出方法论的思想,这种务实的精神、实践的品格将使我受益终身。

结合文本和相关资料,联系大二上学期我们班去杨柳青庄园的学习交流感想,我的收获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图探讨、文本回顾、理论意义、实践感想,最后一部分是行文重点。

一:意图探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里,梁赞诺夫发现了恩格斯一部分由四束手稿组成的未完成著作,内容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哲学论述,没有总标题,写作年代大致在1873至1883年间,这部《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

由于恩格斯《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的未完成性质,这部著作的理论目的向来引起争论,并且因此导致不同编辑者为手稿选取了不同的名称。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则认为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

凯德洛夫在他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恩格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自然辩证法》设想为对他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成果的一种总结,”我认为,这正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题意图。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

---------------------------------------------------------------范文最新推荐------------------------------------------------------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1925年首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上,后编入《哲学笔记》。

这是列宁对1914—1915年研究哲学问题的总结,虽然全文只有三千多字,却是是寓意深刻、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标志着列宁的哲学思想从形而上学的认识水平进到辩证法的认识水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

文章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强调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论断。

这篇论文是列宁研究辩证法问题取得的理论成果的突出表现。

它补充和深化了《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九十年后再读这篇文章,我们理当从更全面的哲学史角度来认1 / 9---------------------------------------------------------------范文最新推荐------------------------------------------------------识其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读书心得谈谈辩证法问题

读书心得谈谈辩证法问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读书心得谈谈辩证法问题篇一:《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对立统一律——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在文章的开头,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列宁首先提出问题,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问题,列宁明确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在为了说明“对立面的统一”这一辩证法的命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先进成果,首先提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

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400年以前就说过:“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

”列宁还指出:“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他说:“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又说:“在对象的本质中发现本质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

最后,列宁还指出亚里士多德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徘徊动摇甚至反对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

列宁批判地继承了哲学思想的先进成果,唯物地而且科学地解决了对立丽的统一问题,并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

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辨证的,认识也当然是辨证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当然也是认识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作为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就其内容而言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旺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

”这就是说,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是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

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辩证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论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辩证法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取得更好的成果。

辩证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辩证法的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辩证法,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因此,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辩证法,希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第一篇:《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我第一次读列宁先生写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在高中学习语文时的一次偶然机会。

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程度远远无法达到这篇文章的深度,所以我很快便忘了,唯一在脑海留下的只有一句当时没能理解的话:“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的这棵活树的一朵无实的花”。

随着个人的成长,我开始渐渐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唯心主义的本质,直至在最近,我重拾《谈谈辩证法问题》来阅读,竟然深深震撼了我体内已二十岁的灵魂,并且如拾珍宝般再读了两、三次。

“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的这棵活树的一朵无实的花。

”原来列宁先生早在近90年前就已经向世人揭示了当今普遍认同的真理。

列宁主要提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些方面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这篇文章中,列宁先生认为对立面的同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我认为人类认识是运动的,人不能无视自己的动因,不应该移到上帝那里去。

这个对于青少年对发展的认识尤为重要,我们不是为了生活而生的,而是为了理想而生的,而去生活的。

在文章的后一部分,列宁先生为我们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低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

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段、碎片、小段都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

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引导泥坑里去,引导僧侣主义那里去。

直线型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管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诚然,每次读到列宁先生写的这段话,我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人类前进总是渴望直线,渴望平坦,因此人们的心灵往往会被陷入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统治阶级便利用这点加固自己的阶级利益,古代如此,当今的社会也如此。

是啊,在拜金主义已成风气的今天,人们表面追求现实的利益,事实上已经被对金钱的欲望所腐化,坠入到唯心主义中去。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篇一:《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

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

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

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

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第1篇:《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简析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摘要列宁于1915年在瑞士的伯尔尼写成《谈谈辩证法问题》,他集中体现了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列宁在对帝国主义及其战争的综合考察中,在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中心思想是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客观世界和认识的根本规律。

《谈谈辩证法问题》严谨的逻辑性与对物质本质深刻的理解与反思,至今仍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辩证法;矛盾;对立与统一通观全文,在我看来,该文章主要提及的是列宁关于辩证法的一些个人看法。

列宁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拥有对立性质的两个方面,这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

换句话说,事物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

文章的标题是谈谈辩证法问题,但我们可以明显从文章内容中看到列宁对辩证法的推崇与支持。

通过对比其他形式的主义以及对辩证法本身的阐述,列宁得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真理性质的之一,其他的各种形式主义都有缺陷的结论。

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

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虽然文章篇幅并不多,却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 “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辩证法与诡辩论和怀疑论的对立”“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等突破性深刻性观点。

在此,我想谈谈其中对我与比较有启发的两点,一是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而后者为对于前者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以及统一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论述。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之中。

学习辩证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辩证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辩证法的心得体会【篇一:学习辩证法的感想】学习辩证法的感想谈到辩证法这个词,可能觉得很陌生,但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一天我们都在用它处理一些事情,比如说为人处事。

在学习了辩证法之后,我更加了解它真实的包含的一些内容。

其实我认为辩证法就是一些哲学家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处事方法或者态度做了总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辩证法的实践者。

对于辩证法的定义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解。

最远要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辩证法,一些学者在探索世界的本原问题时,发生了争论,而其中爱利亚学派芝诺的辩证方法被认为是最初意义上的辩证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芝诺是辩证法的创立者。

之后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它的定义也在变化,不断的完善,直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他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关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历史在发展,我相信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含义会更加丰富,我们并不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它的定义确实在反应一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并不能站在现在去评断它过去的对错。

辩证法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发展形式,古代朴素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现代唯物辩证法。

从它的发展形式中,可看出辩证法有分唯心跟唯物主义辩证法。

它推翻了我一直以为的辩证法就是唯物的的想法。

进一步完善了我对辩证法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其发展规律等等。

它帮我们正确地认识把握客观世界。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辩证法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列宁曾对辩证法有这样的定义:“在通晓概念本性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概念的艺术。

”即从活生生的现实具体事物出发,从而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抽象出反映事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概念和范畴,这样就是对事物的概念化的把握,这些概念又构成关于事物的认识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人们可以根据概念的运动和转化来全面的、近似的把握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读书心得谈谈辩证法问题篇一:《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对立统一律——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在文章的开头,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列宁首先提出问题,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问题,列宁明确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在为了说明“对立面的统一”这一辩证法的命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先进成果,首先提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

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400年以前就说过:“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

”列宁还指出:“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他说:“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又说:“在对象的本质中发现本质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

最后,列宁还指出亚里士多德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徘徊动摇甚至反对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

列宁批判地继承了哲学思想的先进成果,唯物地而且科学地解决了对立丽的统一问题,并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

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辨证的,认识也当然是辨证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当然也是认识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作为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就其内容而言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旺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

”这就是说,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是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

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因此,人的认识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就必须反映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就必须遵循认识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前进。

列宁举出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分析事物矛盾运动的典范。

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

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

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根本方法,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

经过分析。

马克思指出商品有两重性,即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由此又分析出矛盾具有两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从而形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就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矛盾的萌芽。

接着马克思又分析了价值形态的矛盾运动,指出由于劳动力成为商品,于是货币转化为资本。

最后,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内部矛盾。

从而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占有剩余价值;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所以,列宁说:“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

列宁以马克思为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就必须把对立统一规律“当作认识的规律”。

科学发展史证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列宁举了科学领域中的五个方面的例证,指出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数学中是正数和负数,微分和积分的对立统一;在力学中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在物理学中是阴电和阳电的对立统一;在化学中是原子的化合和分解的对立统一;在社会科学中是对立阶级之间的对立统一等等。

这就有力地证明,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在矛盾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运动发展的,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因而是最普遍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既不是猜测,更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对全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列宁在对帝国主义及其战争的综合考察中,在对当时世界各种矛盾的深刻研究中,在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与对立统一律。

《谈谈辩证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而言,它起了承先启后的重大作用。

毛泽东的光辉著作《矛盾论》与邓小平“特色理论体系”都是对列宁这篇短文的继承和发展。

篇二:《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报告人:11010318黄惠敏组员:11010314关秋琴11010316何小清11010317黄丹娜11010318黄惠敏一:《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之b第一自然段:本段开宗明义说明辩证法的实质,并且提出黑格尔正是运用辩证法的实质提问题。

其中辩证法的实质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

第二自然段:提出辩证法内容的之一方面具有正确性,并且可以由科学史来检查。

举出了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的文章内容。

其中辩证法的之一方面是指:对立面的同一被当作实例的总和,而不是当作认识的规律。

第三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举出一些在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甚至社会科学中的对立面的例子。

为下文继续阐明深入观点作铺垫。

第八自然段:对对立面的同一下定义: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同时提出了对立面的同一的两种观点,运动观点和发展观点。

(其中自己运动观点中说明,只有把所有“运动”只不过的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才能认识这些过程;而发展观点则是: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

或者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第九自然段:紧接第八自然段,阐述运动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研究的注意力。

第十自然段;紧接第九自然段,继续对比两种观点,得出发展观点才是正确的,是活生生的。

一切现存事物的运动其实就是发展,“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起源就是发展。

第十一自然段:提出了两个观点。

1.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

2.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史绝对的。

第十二自然段:补充说明主观主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

第十三自然段:引出《资本论》对商品交换的分析,从最简单的现象揭示一切矛盾。

为下文由个体到一般的辩证法的阐述埋下伏笔。

第十四自然段:首先通过对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再进行推敲分析,得出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个边就是一般,就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第十四自然段: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认识论,都是来源于对辩证法的运用和理解。

说明,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第十五自然段:认识是一串圆圈。

第十六自然段:对圆圈知识的补充。

第十七自然段:首先提出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这一观点。

并且通过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进行对比并且找到其缺陷。

第十八自然段:先说明一个现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和哲学唯心主义观点互不联系甚至是对立的。

但是,哲学唯心主义必须经过辩证法中的认识论来完成。

再一次强有力地说明了辩证法的科学性和全能性。

并且提出了辩证法的又一重要内容:认识论。

第十九自然段:人的认识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螺旋的曲线,因此没有直线型和片面性。

由此,以认识论作为根源的哲学唯心主义由一朵无实花而变得有生命力。

二、参加小组会读活动的心得体会刚开始,独自进入《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学习时,是迷茫而且痛苦的。

因为每个中文字我都认识,拼在一起,我便不知道咋回事了。

后来经过小组讨论,才找到了方向,才发现进入到哲学学习中是这样让人痛并快乐着。

而思路也不断清晰。

当我们追求成功时,总难免忍受成功的寂寞和艰苦的付出;因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方面是矛盾的。

而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也是说着这个道理。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进步的世界中;我们本身也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改正,其实这一过程就是发展。

任何运动就是发展。

这是辩证法问题中发展的观点。

我们观察人类,可以从观察一个人开始;我们观察资本主义市场,可以从商品交易开始??之所以我们可以从小见大,是因为个别就是一般,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

最后,认识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串圆圈,不断的螺旋上升。

因此我们的认识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不断的探索和深化。

我们小组也正是这样由不懂到稍能理解,甚至甚有收获得写出我们的成果。

假如是以前,我觉得我对这次学习已经可以结束了,但是,通过这次对辩证法的学习,我知道,还不能结束。

这对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一样,认识要不断地进行。

篇三: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读后感]读书笔记列宁认为,对于客观事物分为矛盾对立和联系统一的两部分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

这个科学的命题可以由科学的经验事实来予以证明。

他列举了客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典型例证进一步说明了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