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54b5a2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1.png)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教案名称: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历史规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2.探讨人生目标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制定并追求适应个人发展的人生目标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什么是历史规律1.导入(15分钟)-引入问题:你觉得历史是无规律的还是有规律的?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2.学习历史规律(30分钟)-提供学生阅读材料,介绍历史规律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完成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的练习。
-分组讨论学生的回答,并有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
3.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几个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历史规律,并讨论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个人经验,讨论如何利用历史规律指导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课时:人生目标的重要性1.复习(1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历史规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学生分享他们在思考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时所得出的结论。
2.引入人生目标(3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人生目标的定义以及为什么制定人生目标是重要的。
-提供学生几个成功的案例,让他们分析这些成功者如何通过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3.制定个人人生目标(30分钟)-学生自行思考并列举出自己的人生目标。
-分组讨论学生列举出的目标,相互分享并给予建议。
-鼓励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并结合历史规律,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三课时:追求人生目标的能力1.复习(1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分享他们制定的人生目标,并讨论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2.建立行动计划(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实现该目标的行动计划。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学习、实践和积累经验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3.分享与总结(30分钟)-邀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行动计划,并让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结合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内容,总结学生的思考和成果,强调行动计划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学习和努力的必要性。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1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1](https://img.taocdn.com/s3/m/6e9ba64a312b3169a451a466.png)
教材P123的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 发展、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
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规律 的实现,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案例1 周恩来
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 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标,支配他朝着 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受到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案例2
打工妹在人们的非议中开始的财富
唐洁17岁离开家乡,历经十多年打拼,
在深圳有了一家年收入五百多万元的贸易公 司。然而,2008年的时候,她突然放下这一 切,一个人回到老家。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 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地搞 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 社。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起养殖土 鸡。唐洁和当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家酒店、餐馆都 建立了合作关系,养殖基地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 加上社员出栏的一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 四百多万元。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 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 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 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 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 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 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 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 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75f7f13a2f60ddccda38a0c5.png)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二、实现人生发展必须符合历史规律【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案例】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案例绝不认命!修鞋嫂自学成故宫葡语讲解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你经常能碰到这样一个奇人——她红彤彤的脸庞,衣着朴素,发型没作任何修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妇女,却是一名优秀的葡萄牙语讲解员!这样强烈的反差让每一位经过她身边的游客都忍不住好奇地停下脚步……美国人说:“一个人,如果他从3岁就立志将来当总统,并且从不懈怠的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50年后他就是美国总统。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doc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doc](https://img.taocdn.com/s3/m/39a77b49aa00b52acfc7caf2.png)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的名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着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十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421c8f647d27284a73516b.png)
虎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
城
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张
使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共同抗敌,
学 良
使中国社会进入战胜帝国主义的潮流。
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个人 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 此,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 才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案例2
粉碎“四人帮”。
所谓“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1976年10月 6日,粉碎“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 利,“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王
张
洪
春
文
桥
江 青
姚 文 元
以上二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情感: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
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 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 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点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 规律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 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 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 个人成长的关系。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精选全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288e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1.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第一篇: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第一课时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个人的成长。
教学重点1.明确人生发展需要设立目标的重要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如何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向人们提出了实现成功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即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一切方法达到成功。
他突出强调了确立目标对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人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分享两个精典的案例:【案例1】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教师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对“哈佛精英人生轨迹的跟踪调查”的案例了解,我们知道,他们25年后的生活状况其实在25年前就已经注定了。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8199025377232f60ddcca1f6.png)
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 的特殊的一部分,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方 式。
人们在劳动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们还从事其他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又形成了其他各种复杂的社会关 系,如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法律关系、伦理 关系等,于是产生了人类社会。
地00公里 的高空覆盖着的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层。
水
圈
是指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江、河、 湖沼、地下水等。
岩石圈
包括岩石和地表的岩石经过长期的浸蚀和 分化作用逐渐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地理环境的作用
(1)地理环境影响生产发展的速度。 (2)地理环境影响生产发展的门类和布局。 (3)地理环境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
范、政治民主意识有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社会进步的 程度和速度。
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
(1)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人口因素不能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
变革的原因 (4)人口因素总要受到社会物质生产状况和
社会形态的制约
不是人口决定社会,而是社会制约人口,决不 能把人口因素夸大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但是后来,一个参加了共产党,一个参加了 国民党,一个为了推翻三座大山进行艰苦奋斗, 一个为蒋家王朝卖命,其结果一个成为党和国家 重要领导人之一,一个最后败逃台湾。
青年学生要了解社会的发展,遵循其中的规 律,并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般来说,理想是指人们关于 未来的、有实现可能的向往和 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 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简言之,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 标。
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eef18539a32d7375a41780da.png)
学习打工青年的人生目标
读高尔基的名言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一课时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知道人生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必须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分析法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设计:
指导阅读邓小平的名言P107
2、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特殊性:
(1)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2)社会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的结果;
(3)社会历史发展是通过无数偶然性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1、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3、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合,就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小结:社会发展有规律。人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业: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什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生为什么要有目标?
4、人生目标应该确定才是正确的?
备注:什么是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讨论:
1、为什么说新的社会制度就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2、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思考:
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习西安事变,说明它的偶然性和必然
讨论人的动机对社会发展起的两种作用:促进或阻碍
第三单元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三单元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858de8b41a37f111f1855bea.png)
布置作业
1、如何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设计一份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书。
课后小结
通过各教学环节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同时通过社会历史片段的学习,提炼出人的目标和历史规律必须相符,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本课堂,引导学生的认识和解释是关键。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课题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
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情感目标
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
例如:西安事变
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例如:北平和平解放
分析: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二、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
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案例: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案例:周恩来、打工妹在流言蜚语中开始的财富
三、人生目标与个人成长
案例一:名人名言
案例二:古代名人的人生目标
结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
2.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3.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教师总结引导。
巩固之前所学。
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分析,寻找内在规律。
10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10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cd08a0ea27d3240c8547ef08.png)
游泳的故事: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 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 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 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 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 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 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 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 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 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 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 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 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 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个人的发展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 成的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 和发展,都是所有的 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 结果
社会的 发展
人的生存离不开 社会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四单元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 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 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 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 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2.正确确立自己 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五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五](https://img.taocdn.com/s3/m/5f806d5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c.png)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五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哲学与人生》的第十课,是一节关于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课程。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了解历史规律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规律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2.了解人生的目标和重要性;3.发现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的联系;4.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概念解析(课堂讲述、PPT展示)2.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联系(问答活动、小组讨论)3.如何制定人生目标(案例分析、个人思考、小组分享)4. 价值观的培养与人生规划(课堂讲述、PPT展示、个人思考)5. 作业布置:用10-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份关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和总结,并写一篇500字的文章来描述你的规划。
(单独思考、作业提交)四、教学重点: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联系与制定方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六、教学准备:1. PPT课件2.相关案例资料3.作业布置稿4.课堂讲义七、教学流程:1.引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导,让学生探讨一下什么是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
2.学习一: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学习二:通过问答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之间的联系,并思考制定人生目标的方法和重要性。
4.学习三:通过案例分析、个人思考、小组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5.学习四:通过课堂讲述和PPT展示,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培养与人生规划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用10-15分钟的时间,自行思考并完成一份关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和总结,并写一篇500字的文章来描述自己的规划。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资料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6eb049c281e53a5802ff91.png)
我们要明确人生目标,明确人生目标对我 们的作用是?
• 1、人生就有了前进方向 • 2、就有了人生发展的动力 • 3、就有了人生成功的保障
瘦子和胖子
• 有一位瘦子和一位大胖子在一段废弃的铁轨上比赛走枕木, 看谁能走得更远。
•
瘦子心想:我的耐力比胖子好得多,这场比赛我一定会
奴隶社会
社会历史规律
• 社会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P125)
例:“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 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 后面跟着许多兵。”正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 几十万将士的浴血奋战,拿破仑才取得了如此辉煌 战果。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人的目标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怎样的人生目标是正确的?
符合社会历史的规律。
思考: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 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 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马云说: 年轻人,你不去创业,不去旅游 ,不 去接受新鲜事物,不去给身边的人带 去正能量,整天挂着QQ,看看微信 , 逛逛淘宝,拿着包月的工资 ,干着不 计流量的工作。 千篇一律的重复着昨天的生活,干着 80岁老人都能做的事,等着天上掉馅 饼的美事,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沒目标的人在流 浪;
• 17年后,白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回磨坊会见它的 驴子朋友。白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垠的沙漠、 高耸入云的山岭、莽莽苍苍的森林、神奇的国度……那 些神话般的境界让驴子听了大为新奇。驴子惊叹道:" 你有这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 敢想。"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b60b14580216fc700afd63.png)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前准备:上网手机计时器关于袁世凯复辟秦始皇统一六国诸葛亮的故事的素材。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Step1:给资料石器、钻木取火部落首领一起打猎,均分食物共同商议事物刀剑、牛车皇帝不劳而获一个人说了算拖拉机、电脑人大代表资本家多劳多得政治协商,投票两党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科学发展观将上述词语根据表格分类并回答下列问题提问:1.他们是否可以随意互相交换位置?2.刀剑、牛车、钻木取火、拖拉机、电脑的发明顺序说明了什么?3.是否只要能想到,任何社会都会出现例如“互联网管理办法”等事物?为什么?4.人物和其他的类别有什么联系,人起了什么作用?5.根据表格和上述问题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Step2:学生活动Step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社会历史虽然是有意识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但历史的发展仍然和自然运动一样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这就是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Step1:播放视频,大宅门选段回答问题:1.设定片段中两个人的身份。
2.为什么他们对一分钱的看法区别这么大?3.如果你买东西碰到这样的情况,你能承受的损失是多少?Step2:即兴表演:如果你在食堂吃饭时,发现碗里有一只死苍蝇,你会……注意:表演人数不限,尽力发挥想象力,不得发生真实的肢体冲突。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说课稿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2c99f2b52acfc788ebc9d8.png)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讲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本课来自高教第一版社编写的职业中学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中第四单元《适应历史潮流,建立高尚人生理想》中的第十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课方法,说教课程序,说板书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解说。
第一是说教材,本书是教育部指定的职业中学四门德育课程中的最后一门,担当着引导中职生走向社会,为工作生活确定优异人生哲学的重要德育任务,因此是特别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作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既是对上一单元内容“坚持实践与认识一致,提高人生能力” 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又为本单元接下来建立人生理想的课程供给了优异的思想基础,所以有侧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由于本科内容许多,我将分为两个课时对本课进行叙述。
鉴于新课改教课纲领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以下:第一,知识与技术目标:即经过本课的教课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对其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规律,着重培育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联系能力,较学生学会用长久的目光对待问题。
第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适应历史潮流,建立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联合课本纲领和本课的教课内容,我以为本课的教课要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的含义及内容,让他们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适应历史潮流。
可是中职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弱,思想能力不足,并且哲学范围的名词内容也给他们的理解造成了必定的难度,所以本科教课的难点在于,怎样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效地联合起来并加以运用。
其次是说学生,作为中职生,正处于个性、质量、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兴趣宽泛,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很强,可是,他们大部分文化基础较为单薄,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其实不理想,这也造就了他们敏感自卑的心理特色,关于人生目标,他们要么羞于言论,要么插科讥笑,要么懵懂不知,所以,要让他们挣脱自卑心理,建立合理的人生目标是特别有必需的,经过以前几课的学习,他们已经对哲学的初步认识,本科的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相对是较简单理解的哲学名词,所以引入教课的难度其实不大,而关于本课所学的历史知识,他们已经在初中的政治和历史课本中接触过,所以还有印象,不会太难理解,可是怎样将历史规律与个人的目标联合起来,关于部分中职生来讲还拥有必定的思想难度,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边缘。事实说明,没有确定的方向就不能走出沙漠。
案例2
「世代之眼」——比尔.盖茨(Bill Gates)
他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
成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
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 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 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 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 这就是时代的巨轮。永远有一群不知哪 里冒出来的小伙子改变了世界。比尔.盖 次伟大之处在于他具有「世代之眼」;
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进而使得 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从历史现象上看,张、杨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这一偶然
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但这一事件的背后,是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团结一致、
共同抗日的人心所在,是中国社会要求战胜帝国主义的不可阻挡
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个金币。”他回答。 “那你把它丢在了房间中间,还是墙角?”第二个人又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了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他又回答。
“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 “因为那外面没有灯光。”
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很可笑,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每天都
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启示:如果要想有所收获,必须选择正确的目标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
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中职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 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
•案例1
名人名言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
才能实现越快,对社会就越有 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 ----高尔基
参与救灾。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 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
辗转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
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启示: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环境和发 展规律相一致,就会产生积极作用。
•案例2
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
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
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案例1 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 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 到诬陷和迫害。 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 和不正常状态。 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偶然性事件的背后包含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
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
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 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
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适应生产力的生产 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的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适应经济基础
的历史潮流。
恩格斯名言
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 史根本不同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
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和凭激情
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 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没有预期目 的的。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偶然性),因为社 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实践活动,它是由无数人 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是无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 了社会发展。
们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
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所以,人生目标可以规划人生发 展;人生目标可以推动人的进步;人生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历史发展 规律和个人实际
•案例1
“十三农民兄弟”
2008年初,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 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
的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不适应的则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就是指: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就是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 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
•案例2
粉碎“四人帮”
所谓“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1976年10月6日,粉碎 “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利,“文化大革命” 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王 洪 文
张 春 桥
江 青
姚 文 元
以上二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
两 大 基 本 矛 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力: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3、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 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名人故事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 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 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
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
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着你的努 力结果。 ----- 巴斯德
巴斯德
毛泽东从小立志报国。在那战火纷飞的年 代,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了许多全
•案例3
古代名人的人生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 汗青
修身齐 家治国 平天下
求知
还我河山
苍生社稷
孔夫子Biblioteka 屈原岳飞杜甫
文天祥
这几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人生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可以更好地规划 一个人的发展。
狄 德 罗
高尔基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 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罗
小故事
撒哈拉沙漠
有这样一个故事,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
它在一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
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莱文1926年发现这 小村庄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 意离开这个地方,而是尝试很多次都没能走出来。开始,肯.莱文 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大约800英里的路程, 结果在第十一天又回到了原地。后来,肯.莱文又雇了一个叫阿古 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这夜晚朝着北面那 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结果,三天后,果然来到了大漠
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
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第十课
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
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案例一:邓小平的名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思考
1、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
律的基础上,要把个人的动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起来。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的发展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 的结果
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
社会的发 展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个人活
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 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
(1)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 的社会制度。
(2)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 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 的基本矛盾。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
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 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案例1
周恩来
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和“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标,支 配他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杰 出贡献,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2.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具有鼓舞作用,它推动人们向着
一个明确的方向不断地前进; 3.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有约束作用,它要求人们做应该 做的事情,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4.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还有鞭策作用,它促使人们攻坚
克难、锲而不舍地不断进取。
小故事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