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合集下载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分析及对策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分析及对策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学生学习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之一。

恰当的教学行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的交流沟通,减少学生异常行为的发生。

因此,体察分析学生心理,寻找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一)研究方法与对象1.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法,以年级为单位现场收发问卷。

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测试前教师进行说明,要求学生如实填写。

问卷参考相关文献,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评价方式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等14个问题,使用Excel 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

2.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南京卫生学校2016级、2017级、2018级各专业学生共535人,发放调查问卷535份,收回有效问卷535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1.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见表1)。

只有约1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影响不大,有72%的学生认为教师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31%的学生认为如果是喜欢的教师或者是课堂管理严格的教师上课,自己就能学得好。

表1题目影响很大一般几乎没有看具体情况教师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27%30%13%30%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31%41%15%13%2.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多方面的影响(见表2)。

5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22%的学生认为能从教师那里学会心理调节能力,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方法;14%的学生觉得教师能帮助自己建立学习的信心,树立自尊的人格品质。

表2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哪些方面有影响类别自信、自尊学习兴趣人际交往等生活感悟次重要23%24%32%17%最重要14%58%22%7%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之中(见表3)。

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师德对学生的影响1. 引言师德是指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师德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对此进行阐述和分析。

2. 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优秀的师德行为为学生塑造了良好的榜样。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

一个品德高尚、富有责任心的教师,不仅能激励学生,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位具有师德的教师,善于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称赞。

这种积极正面的反馈,会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师德的体现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上。

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师德,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这无疑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6.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德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福祉。

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尊重,会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并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不断成长。

7. 倡导公正和平等师德更要求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倡导公正和平等。

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种公正对待将帮助学生树立公正的价值观,并为他们未来在社会中追求公正和平等创造良好的基础。

8. 结论在教育事业中,师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是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塑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首先,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态度对学生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热情洋溢的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如果一个教师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来上课,学生便会感受到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

事实上,教师的积极态度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学生往往会模仿教师的行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热情和积极态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教师鼓励和肯定的语言对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克服挑战。

相反,如果教师以否定的语言对待学生的努力,学生很容易失去动力,产生学习焦虑。

因此,教师在批评时应采用建设性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提高学习动机。

另外,教师所采用的激励和奖励措施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习目标、提供个人化的奖励机制等方式来鼓励学生。

这些激励和奖励措施能够增加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地参与学习活动。

然而,激励和奖励也需要适度,如果过分依赖外部奖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出现波动,并可能产生依赖性。

因此,教师在运用激励和奖励措施时应该把握好度,使其成为学习动机的助推器,而非替代品。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还体现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使得他们更加愿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营造一个积极、友好、互助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培养学习动机。

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师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品德、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职业道德和作风,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教学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课堂氛围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承担起让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健康成长的责任。

2. 传道授业影响。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授予学生扎实的知识和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要善于以身作则,真实深入地将各种知识灌输给学生。

在教学中,强调诚实守信、正义公平、与人为善、爱国守法等。

3. 身教言传影响。

教师的言传身教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应该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扮演好文明的引领者、慈父慈母的角色。

总之,良好的教师师德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教师可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素质,他们将会更容易地在学生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吹捧之声 ,教师也关爱有加 ,使得他们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还会导致学生 的一些心理问题的产 的人一片赞扬 、 生 。首 先是时机不 当。当学 生知错 ,并有悔 改表现 时 ,大 对 自我认识产生偏差。在赞扬中 ,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一 加批评指责,严厉惩罚 ,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 般很 差 ,受 到 挫折 ,情绪 会 很 失 落 ,出现 轻 则逃 学 ,重 愿意改的反而不改了。其次是不顾场合。批评不看场合 , 在大庭广众之下 ,大肆渲染,大有 “ 杀鸡骇猴”之意。固
3 言行不一,难为师表。古人云 : “ . 亲其师 ,信其 道。 ”而有些教师 自己的品行有问题 ,失去学生的信任 , 学 ”情绪 。此外 ,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为了一 些自身利益而教学生说谎 ,也是造成学生品行障碍的一 个重要因素 。 4 评价 随 意 、武 断 ,以偏 概 全 。教师 在 学 生眼 中是 .
1 ' 一
视 ,则会使他们产生 自卑 、敌视 、对抗 、逆反及偏执等
心理 。

蓟 冁
当 育 为 策 教 行 的 略
见 ,轻则空洞说 教 ,重则野蛮教育 ( 体罚 、变相体罚 , 甚至人格侮辱等) 。 2 脱 离实际,负担过重。学生负担过重一直是大家 .
1 营造 “ 师 重教 ” 的社 会 氛 围。长 期 以来 ,人们 . 尊 把 教师 视 为人 类 灵 魂 的 工程 师 ,视 为 蜡 烛 ,燃 烧 自 己 ,
然可 能对 “ 们 ”有震 慑作 用 ,但 那 只 可 怜 的 “ ”可 猴 鸡 能真 的被 你 毁 了 。第 三是 不 问缘 由 ,以教师 为 中心 。学 生犯 了 错误 ,不问 原 因 ,即开 始 想 当然 地 发 表 自己 的意 则 自杀 等 令人 难 以 预料 的 行为 。而对 于 “ 等生 ”的轻 劣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榜样,其师德品质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养成、价值观形成和学业发展。

构建良好的师德风尚,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值得学生尊敬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处事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一个品行端正、热爱学生、认真敬业的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一位行为不端、敷衍了事的教师则会给学生留下负面印象,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人格发展。

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做学生值得尊敬的榜样。

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位乐观向上、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又耐心关怀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而一位消极懈怠、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师则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消极心态。

作为小学教师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蒙者,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位有着正确价值观念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而一位品行不端、不道德的教师则会误导学生,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认知水平。

小学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四、促进学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发展。

一位认真负责、富有耐心和爱心的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教育,让他们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高效地学习,促进学业发展。

而一位教学态度消极、工作敷衍的老师,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阻碍学生的学业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为对学⽣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为对学⽣的影响学⽣⾏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范筹内,当以教师最重要,教师是学⽣⼈⽣的引路⼈,是⼈类⽂明的传递者,教师就是学⽣成长的⼀⾯镜⼦,就是学⽣做⼈做学问的榜样。

教师除做好学⽣的⽇常教育管理⼯作,注重培养学⽣的良好⾏为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认真的⼯作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规范的执教⾏为,扎实的⼯作作风,来引领学⽣,切实做到学为⼈师、⾏为⽰范、以⾝作则、为⼈师表。

教师的⼀⾔⼀⾏,举⼿投⾜,都⽆时⽆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声的教育在学⽣成长的道路上⽆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在我们平时注重对学⽣进⾏管理教育,注重家校配合关注学⽣⽇常⾏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常常忽略教师⾃⾝敬业精神、⼯作态度、⼯作⾏为对学⽣良好⾏为习惯养成所起的作⽤。

这些细节是微⼩的、具体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些微⼩的、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将⼯作做得更扎实,更切合实际。

下⾯我就介绍⼀下⾃⼰在⼯作中积累的点滴经验。

⼀是切忌⼯作⽅式简单粗暴。

在我们的⼯作过程中,不可否认的学⽣上课或者课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如果这时常常给予不冷静的暴风⾬式的杀⼀儆百的处理,或者是⼿脚相加,或者是损语相向,或者是逐出课堂等等,如此,表⾯上看,这些学⽣变得“俯⾸贴⽿”了,其它学⽣也不敢“蠢蠢欲动”了。

但从另外的⾓度看,教师的这种⾏为,对于学⽣的⾝⼼健康和⾏为习惯的养成也极为不利,在⽼师的这种⾏为中,学⽣读到的是这样⼀些信息:对⼀个⼈不尊重是可以的,对⼀个⼈随意打骂讽刺挖苦是可以的,遇事过激⽽不考虑别⼈的丝毫感受是可以的。

同时被惩罚的学⽣⼜会在⾃⾝的情感性格等⽅⾯形成⾃闭情绪和逆反⼼理。

这对于⼀个⼈从⼩形成良好的⾏为习惯会带来很⼤的负⾯影响。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先明确学⽣没有写作业的原因,如是否家⾥有特殊情况、作业对学⽣来受难度太⼤、作业对学⽣来说太多,如果情有可原,⼀定要从学⽣⾃⾝的考虑出发处理这种情况,如果就是学⽣恶意的不完成作业,那么就要和家长及时做好沟通,共同做好学⽣的思想⼯作,改正这⼀缺点。

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内容提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是存在“心灵施暴”现象的,这些现象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伤害是巨大的,究其根源,老师本身的"心理障碍"是一个很主要原因。

经过实践的摸索与思考,我们认为努力强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健康心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可以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观;二是严把上课关;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四是强化师德。

(一)问题的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么,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应对呢?对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现实如何,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心灵施暴”一词是近几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比起“体罚”一词来,我们对它可能会陌生一些,不过我们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并不陌生。

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我看你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我要是你,早就不活了!”以上四例均属“心灵施暴”现象。

冷漠、恐吓、贬低是学生“心灵施暴”的三种常见模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无视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缺乏热情和耐心。

从表面上看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等肉体处罚,看不到外面的伤痕,可实际上它对学生成长所造成的危害,比一顿野蛮的殴打更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 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 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几十年来,“应试教育”对教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教学就像公式一样,形成了固定的格式。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的教育从小学、中学、高中一直到大学的教学模式,就像一屉一屉蒸出来的馒头,一个模样,没有质的区别。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紧紧地束缚着教师,使教师只能围绕着它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行为不敢有丝毫的变化。

就向“八股”一样,备课、上课、批改、考试。

在这些固定的格式中,教师将“考试”发挥到了极致,教师和学生整天埋没在“题海”之中,“课堂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试题教学、题篇教学”。

一切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均为考试服务,教师和学生成了“考试”的奴隶!教师教学行为的机械性、公式性、一致性和终极目标的应试性,最终导致学生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就是教师考试的机器,教师就是这个机器的操纵者!根本谈不上“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怎能为社会作贡献?据媒体报道,2006 年香港各大学面向内地招生,竟然拒绝招收11 名中国内地的高考状元。

理由很简单,就是这些“高考状元”在接受考官的面试时,手足无措,回答的问题似是而非。

真正是高分低能,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更谈不上创新。

这种情况与中国内地大学的招生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它暴露出内地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弊端,反映出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机械性、单一性。

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和保护。

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

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几十年来难出大师的根本原因。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所有的课堂模式。

多数时候就连学生要说的话都用格式给固定下来。

课堂完全是教师的课堂,就像一个演员在表演,学生却成了观众!学校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它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心理倾向、思想水平、人格魅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而且包括教师自身的行为和态度,这些可能比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长远。

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

教师是学生最常接触的榜样,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6-9小时,甚至更长,而父母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10多个小时,但其中睡眠时间占多半。

因此,教师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例如忧郁、悲观消极、暴躁、虚荣文饰、紧张焦虑等,这些不良的心态或行为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难以磨灭的记忆。

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必须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其次,教师的思想水平对学生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心、信心、恒心,高尚的品德修养,最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对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的认识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精神、交际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都会以有声的或无声的言语去直接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长远的。

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水平,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为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的渊博知识是征服学生的关键。

学生可以容忍教师的苛刻,但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杂家”,不仅要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解古今中外,把握时代脉搏,从而将抽象的理论课讲得具体、生动、形象。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被你所展现的才华和渊博所征服,从而乐意接受你的教学,研究活动也会变成一种享受、愉快的体验。

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越学越爱学,课堂教学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

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

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师德师风是教师在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是教师在行为、品德和精神上的力量表现。

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感。

教师的谦和、耐心以及恰当的指导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与关爱,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亲和力与信任感的基础上,学生更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教师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注。

其次,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还体现在教育教学方面。

教师的师德师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榜样。

以身作则的教师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

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能够在心灵上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影响。

教师对学生要以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耐心指导、关怀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示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综上所述,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多方面,既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也贯穿在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培养和践行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时刻牢记自身师法,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的提升,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将良好的品德和学术知识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教师行为对学生动机的影响

教师行为对学生动机的影响

教师行为对学生动机的影响引言: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行为的影响。

教师的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使其失去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的行为对学生动机的影响,并努力通过积极的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示范行为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当教师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教学中,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时,学生会受到鼓舞,产生学习的动力。

相反,如果教师松散懈怠,对待教学漠不关心,那么学生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积极的鼓励与赞扬教师的积极鼓励和赞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或在学习中做出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相反,如果教师总是批评指责,不耐烦或缺乏关心,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并丧失学习的动力。

三、培养正向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互动性强、积极主动、有趣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四、设定合理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一起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设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动力,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应该努力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这些兴趣爱好融入到教学中。

当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兴趣相关时,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六、提供挑战性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感到任务具有一定难度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的动力。

七、个别关怀与支持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关怀和支持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时,他们会对学习更加投入,并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机。

八、提供及时反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师的教姿教态

教师的教姿教态

教师的教姿教态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扮演着培养学生知识和素养的重要角色。

除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外,教师的教姿教态也非常重要。

教姿教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学风格、语言表达、仪态举止等方面。

一个具有良好教姿教态的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氛围,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讨论教师的教姿教态对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升教师的教姿教态。

首先,教师的教姿教态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动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教师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相反,一位冷漠和消极的教师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困惑,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此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的教姿教态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情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而严厉和批评的教师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此外,教师的教姿教态也对学生成长和道德观念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一位以身作则、品行端正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相反,一位缺乏教育道德的教师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和操守,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最后,教师的教姿教态还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影响。

一位讲究教学方法和效果的教师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师则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多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姿教态,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教师要关注自身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绪和动力。

高校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高校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高校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校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核心环节,而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研究高校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态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教师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学生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

如果教师对学生怀有偏见或者缺乏关爱,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动力低下、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相反,如果教师以支持和鼓励为基调对待学生,学生将更有动力去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二、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活动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而传统的直接教授式教学方法则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降低学习效果。

三、教师表达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教师表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和信息的传达方式。

教师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教师用生动、形象、清晰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

而教师表达的不清晰或者无聊枯燥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教师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表现。

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的关注倾听和积极回应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而冷漠、苛刻或者专断的教师行为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信,抵触学习,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态度、教学方法、教师表达和教师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谈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谈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谈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职业准则,以及言行举止上的得体和得当。

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下面我们将从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于树立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在言行举止上都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一个言行举止得体、谦虚和和蔼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反,若教师在言语和行为上不够得体,甚至出现不端行为,就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人格产生怀疑。

教师要时时刻刻以良好的行为榜样引领学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榜样中茁壮成长。

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于塑造学生的品德。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这样才能真正地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一个言行端正、礼貌待人的老师,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懂得如何去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学生的品德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

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教师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一种纪律和规则,而学生会从教师的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纪律和规则的重要性。

一个自律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自律的重要性,懂得自律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礼仪举止起到了重要的榜样作用,激励学生去形成自律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以礼仪规范来引导学生,促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纪律,以及如何遵守和执行规则和纪律。

只有通过规范礼仪的引导和教化,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方面,教师的礼仪举止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师德师风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师德师风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师德师风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而师风则是表现教师师德的具体行为表现。

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师德师风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并就此展开论述。

1. 对学风的引导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导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师恪守师德师风,注重修身养性,对学生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

他们时刻保持严谨的学风,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主动关注教育教学最新动态。

这种优秀的师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他们关心学生的成长,提供专业指导和个人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良好的师德师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优秀的教师始终保持着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温暖的态度。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困惑。

这种关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增强他们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良好的师德师风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温暖和舒适,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4. 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优秀的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他们以身作则,践行正直、诚实、守信的师德师风,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引导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5. 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引导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优秀的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教师是小学教育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们的言论、行为和风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让学生在感受到师爱的同时,也真正地感受到师德的魅力,对其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是学生感受到道德力量的表现。

教师如果言传身教,关心学生,举止有分寸,道德情操高尚,就会激发学生品德的向上心态,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

相反,如果教师言行有不当之处,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给学生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其次,教师的鼓励激励。

教师的善意鼓励和支持,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动力和自信心。

教师应该有耐心和信任,教给学生正面仁爱的态度,并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在正面的指导下逐渐成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教师的鼓励激励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正向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再次,教师的责任感和家长沟通。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导师,他们应该认真、负责地对学生负责,及时沟通和监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

教师和家长之间应该建立较密切的协调机制,互通有无,多方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做出努力。

当教师关注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责任感,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应该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教师必须时刻学习提高,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人文素养方面,教师该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和开放的思维格局,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注重师德的建设,善用鼓励激励的方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以良好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

目前,农村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这个大“木桶”的最短一块板,农村初级中学出现萎缩现象,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辍学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从教育者自身探究原因,我们发现:一、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的因素1.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管理的两种极端行为,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种是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过严,使学生身心俱疲。

教师出于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受传统教育价值观历来倡导的“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的严师文化影响,秉承严格批评学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道德传统,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以“爱之深、责之切”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不积极学习、不守规矩的学生给予的多是斥责,指教,总是希望学生尽善尽美,不善不美之处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手段使之达到目的,致使一些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追赶状态,在学校里压抑感远大于学习的乐趣,久而生厌。

一种是不批评现象。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都得到发展,实现差异教育、培养个性丰富多彩的人,要求师生关系向平等的、尊重的朋友关系转化。

”面对新的师生关系,一些教师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出于对教育改革理念的贯彻,教师对学生采取了不批评的方式。

一些家长教育观念的扭曲也使得一些教师“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而采取不批评的方式。

一些家长为了能改变子女的命运,不辞劳苦打工赚钱,却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娇惯孩子;或把孩子交给长辈教育,隔代教育的骄纵、放任使得孩子受不了半点的批评。

家长也希望老师实施“赏识教育”,把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当作“体罚”和“变相体罚”,状告老师,老师出于自我保护采取不批评的策略。

不批评的策略使得一些不够规矩的学生成长轨迹失准且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正,久之远离了学校。

2. 教师及其教育教学缺少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形象魅力:“教师的形象是由仪表、风度、气质、修养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他应该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范筹内,当以教师最重要,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就是学生做人做学问的榜样。

教师除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自身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规范的执教行为,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引领学生,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无声的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注重家校配合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常常忽略教师自身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所起的作用。

这些细节是微小的、具体的,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些微小的、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切合实际。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经验。

一是切忌工作方式简单粗暴。

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不可否认的学生上课或者课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如果这时常常给予不冷静的暴风雨式的杀一儆百的处理,或者是手脚相加,或者是损语相向,或者是逐出课堂等等,如此,表面上看,这些学生变得“俯首贴耳”了,其它学生也不敢“蠢蠢欲动”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教师的这种行为,对于学生的身心
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极为不利,在老师的这种行为中,学生读到的是这样一些信息:对一个人不尊重是可以的,对一个人随意打骂讽刺挖苦是可以的,遇事过激而不考虑别人的丝毫感受是可以的。

同时被惩罚的学生又会在自身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形成自闭情绪和逆反心理。

这对于一个人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首先明确学生没有写作业的原因,如是否家里有特殊情况、作业对学生来受难度太大、作业对学生来说太多,如果情有可原,一定要从学生自身的考虑出发处理这种情况,如果就是学生恶意的不完成作业,那么就要和家长及时做好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正这一缺点。

二是教师要注意做到守时。

除了要做到上下班时间不要迟到早退,就连最重要的上每一节课都会发生迟进教室、提前下课或提前离开教室等这些不良现象也要尽量避免,如果有这种这些行为学生当然不会公然给教师提出来,但教师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严格作息时间、不随意迟到早退等,学生又怎能把老师的话当作是金玉良言而铭记于心,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切忌工作不严谨。

如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以致上课词不达意,枉顾左右而言它,目标不清,重难点不突出,板书混乱,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这样的工作作风,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散漫的不认真的工作状态,当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预习复习和相关书面或口头作业时,又显得多么地苍白无力。

所以在每
上一节课之前教师都要做到有备而去,课上教师讲课热情饱满,指点到位,才能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氛围当中,教师这种热情,端正的教学作风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的话对学生来说才会有影响力、说服力,教师才会做到真正的身正为范。

四是要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无知、不足、过失或错误。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教师也不是完人,偶尔也会犯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切忌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面对学生,如果不予理会,或者加以掩饰,或者予以牵强的解释。

直接导致学生不诚信、做事敏感、爱耍小聪明、耻于下问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

五是要与人很好地合作。

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我们在关注学生这一素质养成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做到这一点,如我们与科任教师的协作,与学校领导老师的各做,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等这些学生都看在眼里,往往学生也在这种默契的配合中,学生也能学会与人合作,能融入集体快乐成长,能成为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人。

总之,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的确不容小视。

欲正人先正己,教师要不断唤醒教师的自律意识、自省意识和示范意识,只有在发展自身教学素养的同时,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根本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