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EVA指标在我国会计制度下的计算和调整

许多文章虽然介绍了EVA计算的大致公式,但还是缺乏系统性并在调整项目上有很多争议。针对该情况本文总结提出了EVA指标计算的方法———正推法,并说明了正推法下的基本调整思路,以及对一些有争议的调整项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增加值(EVA)=税后营业净利润-全部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OPAT-Kw×C,其中:NOPAT为税后营业净利润;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既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C为企业投入的全部资本。计算中关键是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下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来讨论它们的计算。

EVA计算的特点在于:为了消除依据权责发生制和稳健性原则而产生的会计数据的主观随意性和盈余管理等问题,使EVA更好地计量企业的业绩,通常需要对一些会计事项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各国的会计制度和资本市场现状存在差异,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具体计算数据无法从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中直接获得,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SternStewart财务顾问公司列出了160多项可能需要调整的会计项目,包括存货成本、税收、营销费用、无形资产、货币贬值、坏帐准备金、重组费用以及商誉摊销等。但在考察具体企业时,一般一个企业同时涉及的重大调整科目并不多。实践中选择调整项目时遵循的原则是:

———重要性原则,即调整能产生重大变化,如果不调整会严重扭曲公司的真实情况。

———可获得性原则,即进行调整所需的有关数据可以获得。

———易理解性原则,调整产生的变化可为非财务主管理解。

第一步:计算税后营业净利润

税后营业净利润,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只正确理解才能把握好下面介绍的调整思路。它实际上是指在“不区分资本来源”的情况下,公司投入的全部资本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所获得的税后利润,也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反映了全部资本的盈利能力。它不等同于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净利润”。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套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而需要在利用会计报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

本文总结的是一种调整方法称之为正推法。正推法是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出发,逐项调整利润表各个项目,将不符合EVA指标的计算口径的数据剔除,将需要补充的数据增加,最后计算出“税后营业净利润”。这种方法直观易懂,便于实践。

正推法的基本思路如下:⑴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确认为费用,而EVA体系不确认的费用金额,从相应的费用项目中扣减,并调增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⑵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不确认为费用,而EVA体系确认的费用金额,增加相应的费用项目,并调减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

⑶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确认为收入,而EVA体系不确认的收入金额,从相应的收入项目中扣减,并调减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⑷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不确认为收入,而EVA体系确认的收入金额,增加相应的收入项目,并调增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下面的公式就是根据该思路设计的,它包括了常见的调整项目。其他的一些调整事项,各个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上面的思路进行调整。

税后营业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和折让-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其它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各项债务的利息费用+当年各项准备的增加数-当年各项准备冲销数+本年已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本年应分摊的研发费用+本年商誉摊销额+投资收益-EVA所得税调整

EVA所得税调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税率×(各项债务的利息费用+当年各项准备的增加数-当年各项准备冲销数+本年已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本年应分摊的研发费用+本年的商誉摊销额+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主要调整事项说明如下:

⑴利息费用的调整。因为税后营业净利润是全部资本的净利润,所以债务的利息费用本质上时债务资本的收入,所以不能从收入中扣减,应该加回。

⑵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的调整。因为税后营业净利润是“正常经营”创造的,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属于非正常经营收入,营业外支出属于非正常经营支出,所以要将剔除,不体现在税后营业利润的计算中。

⑶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的调整。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必须在研究发展费用发生的当年将期间费用一次性予以核销。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否认了该种费用对企业未来成长所起的关键作用,而把它与一般的期间费用等同起来。在EVA体系中,研究发展费用被视为是公司的一项长期投资,应在几年之中对其进行摊销,因此在调整时应首先将当年已经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研发费金额从“管理费用”中扣除,然后再将在EVA体系下当年应摊销的研发金额加入“管理费用”中,抵减利润。

⑷商誉摊销额的调整。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在一定的期间内摊销。商誉摊销作为期间费用会抵减当期的利润,影响经营者的短期业绩,这种情况在收购高科技公司时尤为明显,因为这类公司的市场价值一般远高于净资产。但实际上经营者并没有出现经营失误,利润的降低只是由于会计处理的问题而造成的。其结果就会诱使管理者在评估购并项目时首先考虑购并后对会计净利润的影响,而不是首先考虑此购并行为是否会创造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为股东创造价值。在EVA体系中,商誉之所以产生,主要是与被收购公司的产品品牌、声誉、市场地位等有关,这些都是近似永久性的无形资产,不分期摊销。由于会计上中已经对商誉进行摊销,在调整时就将以往的累计摊销金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同时把本期商誉的摊销额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中。

⑸准备项目的调整。对于该项目的调整,有观点认为不应该调整。因为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司要“合理”预计未来发生的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一方面减少了对应的资产项目,另一方面形成当期费用冲减利润。其目的也是出于稳健性原则,使公司的不良资产得以适时披露,以避免公众过高估计公司利润而进行不当投资。本文认为要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当准备项目的产生的确是“合理”预计的结果,那当然不需调整。但如果不是“合理”的预计的结果,而是管理者出于“操纵利润”的目而产生的结果,那当然就应该调整。在我国目前阶段出于“操纵利润”的目而计提准备的事情比比皆是。EVA体系下的调整从一定程度上把管理者在会计报表上操纵利润的渠道杜绝了。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还是应该调整。当期计提了准备项目,形成了相应的费用项目,调整时就应从相应的费用项目中减去该数。当期冲销了准备项目,会计上只体现为准备项目减少以及相应的资产项目减少,但不影响当期的费用,调整时就应该增加相应的费用数。

第二步:计算资本总额

资本总额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帐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其中债务资本是指所有计息负债,如短期和长期借款,不包括短期免息负债,如应付帐款、应付工资等。股本资本为全部的所有者权益。同样,计算资本总额时也需要对部分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进行调整,如商誉、研发费用的调整(有关的调整说明见上),以纠正对公司真实投入资本的扭曲。在实务中既可以采用年初的资本总额,也可以采用年初与年末资本总额的平均值。

债务资本=所有计息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负债合计

股本资本=全部股东权益+各种准备金(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累计商誉摊销+研究发展费用的资本化金额调整说明:有观点认为在计算股本资本的过程中还要加上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减去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以及累计税后补贴收入。这样调整实际是想将实际控制的股本资本数调整为剔除了以前营业外收支以及补贴收入对资本的影响数后的正常经营条件下所应该形成的资本数。本文不赞成这种调整,因为这里计算的目的就是要计算出投入的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