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孔繁翔)》 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全
环境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全环境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病毒就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存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就是什么?分成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备什么样的化学共同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描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产卵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环境微生物学课后答案
环境微生物学课后答案环境微生物学课后答案【篇一:环境微生物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绪论1.微生物学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c 2.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ca.巴斯德b.柯赫c.伊万诺夫斯基d.吕文虎克二、微生物形态学1.()不是细菌细胞质中含有的成分。
da、水b、蛋白质c、核酸d、磷壁酸2.下面霉菌孢子中()不是无性孢子。
ba、分生孢子b、子囊孢子c、孢囊孢子d、节孢子3.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da、科b、属c、目d、种4.鞭毛是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它()。
c a、起源于细菌的细胞壁b、存在于不少的杆菌和球菌中c、是细菌运动的器官d、可能具有性器官的功能5.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a、孢囊孢子b、子囊孢子c、卵孢子d、接合孢子6.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
ba、核酸b、蛋白质c、脂类d、糖类7.下列有关细菌细胞质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da、细胞质膜由蛋白和磷脂分子组成b、细胞质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基本骨架c、细胞质膜具有渗透屏障的功能d、细胞质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当稳定的8.以下不同类群的微生物中,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是()。
d a、放线菌 b、细菌c、霉菌d、病毒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d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10.出芽繁殖过程()发生。
da、主要在病毒中b、在形成分支的细菌中c、只在原生动物中d、在酵母菌中11.下述特征中,不适合原生动物的是()。
da、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b、原生动物表现为异养营养方式c、许多种类原生动物有运动的能力d、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中发现有叶绿素12.细菌细胞壁不具有()功能。
da、保持细胞外形的b、鞭毛运动支点的c、与细菌抗原性、致病性相关的d、胞外酶合成的13.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
c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14.以下不属于细菌内含物的是:()。
ca、异染粒b、phbc、核糖体d、硫粒15.在革兰氏染色中一般使用的染料是()。
环境生物学_孔繁祥_课后题+提纲+重点
Zhong Dian绪论1.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目的在于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存在的规律。
2.温室效应:在大气层中,CO2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是能吸收红外线而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CO2越多热外流越受阻,地球温度上升越快,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平流层中CO2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而人类活动引起氯氟烷烃和含溴卤代烷烃排放到平流层,氯原子催化O3的分解,打破了O3的自然平衡,导致O3“空洞”。
4.酸雨: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SO2、NO在强光下发生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形成(pH<5.6)5.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一个分支。
6.环境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及目的: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间相互关系。
⑴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⑵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成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
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空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互相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研究。
主要任务:①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效应。
②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环境污染净化的效率。
③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2,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为污染源。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1和第2章的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估;(2)干扰方式、强度的识别与退化特征判定;(3)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技术;(4)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5)生态系统管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定义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是研究受干扰生态系统的动态规律、变化机理和产生的生态效应,以及对其开展生态诊断、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科学。
3、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答:(1)人为干扰与生态系统动态;(2)生态系统受损伤程度及危害性的识别;(3)受损伤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育技术;(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指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过程中常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对其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3、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5、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6、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8、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该现象称为有效积温法则。
9、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要大一些,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
10、阿伦规律恒温动物或称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从而减少散热的形态适应现象。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_周群英课后习题目录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0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0第二章原核微生物2第三章真核微生物4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6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9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3第二篇微生物生态16第一章微生物生态16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8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21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23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25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27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课件讲义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行为
第一节环境污染概述
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主要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如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使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急剧增加)。
2)、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种类
环境污染来源:
自然因素:
天然环境:砷、氟过多——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自然灾害:火山爆发、风暴、火灾等。
人为污染(主要来源)
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农业生产、医源性污染、
战争、其它
4.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ullutant):
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数量众多,在环境管理中,不可能对全部污染物进行控制,只能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管理的需要,有步骤地控制最具代表性的、具有较大排放量的、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危害大的、或具有较大潜在危险性的有毒污染物。
4.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ullutant):
定义: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优先控制污染物。
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检测的国家。
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有68种,书中p27表1-2所示。
第二节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
化。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总结
环境生物学:研究生物与受人类搅乱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对象 ---生物与受人类搅乱的环境之间互有关系,目的 ---为人类保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进环境,为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供应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互有关系以有利于人类的生计和社会的可连续睁开。
方法 ---①野外检查和试验②实验室试验③模拟研究。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变,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计和睁开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众多,不能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拟定控制标准,所以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精选出潜藏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地址的搬动及其惹起的富集、分别、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取、代谢、生长、死亡等〕。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面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转变: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转变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变。
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响为主;在水体中,氧化复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氧垂曲线 :在河流碰到大量有机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类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必然距离内 ,再到原来的溶解氧水平 ,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的曲线(干净区 ,分解区 ,腐败区 ,恢复区 ,干净区 )。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路子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取、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生物膜不起主动作用 ,不用耗细胞的代谢能量;特别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拥有特定结构的环境污染物和生物膜中蛋白质组成的载体形成可逆性复合物进行转运 ,生物膜又主动选择性;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生物膜变形。
2024版环境生物学课件孔繁翔高等教育出版社
0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
生物的适应性
形态适应
生物通过改变身体形态和结构来适应环境,如动物的体型、骨骼和 肌肉结构,植物的叶片形态和根系结构等。
行为适应
生物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如动物的迁徙、觅食和繁殖行 为,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等。
生理适应
生物通过改变生理机能来适应环境,如动物的体温调节、代谢速率 和呼吸方式,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吸收和养分转运等。
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03
与生物学的关系
环境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运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也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
02
环境因子与生物的关系
光照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 用,进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同 时,光照强度也影响动物的视觉 和行为。
环境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01
与生态学的关系
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关系的科学,而环境生物学则更侧重于从分子、细胞到个体、种群和群
落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
02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科学,而
环境生物学则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包括生物种类、污染物性质、环境条件 等。不同生物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同, 污染物的性质如可溶性、挥发性、稳定 性等也会影响生物净化的效果。环境条 件如温度、湿度、pH值等也会影响生 物净化的进行。
生物净化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治理
水体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治理
《环境生物学》 第三章
• 五、胞内共价结合和自由基损伤机制
• (一)共价结合机制
• 共价结合是重要的细胞损害机制之一,可 解释一些CAFs的中毒作用。CAFs或其具 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上具有亲电子基,可与 生物机体内核酸、蛋白质、酶、膜脂等分 子中的亲核部位或基团发生共价结合,形 成稳定的加合物(adducts),从而不可逆 地改变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与生物 学功能。
二、BAFs的生物学效应
• 1、病原微生物污染
•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 微生物。
• 2、他感作用
• 他感作用是是指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 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对其 它种属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直接或间 接的有害影响。
DNA损伤示意图
• DNA损伤修复是生物保持遗传机构相对稳 定的重要因素,主要修复途径有:
• 1、光复活修复(photoreactivation repair )。
• 2、切除修复(excission repair)。 • 3、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 4、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 • 5、SOS修复(SOS repair)。
• 一、靶位点结合机制
• CAFs损伤作用的靶位点通常是CAFs及其 代谢产物与生物体接触的部位,或是生物 转运和生物转化发生的部位,CAFs这种特 异性的损伤作用,主要取决于CAFs本身的 理化性质,同时也与生物体靶位点的生物 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密切相关。
• 二、生物膜损伤机制
• 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对维持机体内的生物转 运、信息传递及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而 CAFs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 均与生物膜有关。近年来,环境毒理学发 展了一个新的分支――膜毒理学,主要研 究CAFs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生物物理功 能、膜上的酶或受体、信息传递和物质转 运过程的影响和损伤。
《环境生物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作业习题1、你认为环境科学的形成及其研究范畴与传统学科有哪些异同?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是什么?3、环境生物学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4、如何开展环境生物学的研究?5、什么是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研究的“环境”有哪些特点?6、环境生物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针对哪些环境问题?7、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8、环境生物学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体有什么特点?9、根据环境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分析我国在本学科中存在的主要优先领域有哪些方面?讨论习题1、讨论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如生态学、毒理学等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学科上的异同。
2、结合环境生物学的发展现状,论述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作业习题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环境生物效应、污染源、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物形成、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转化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3、什么是生物转运?细胞膜有哪些特点?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生物浓缩的机理。
6、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污染后果如何?7、阐述微生物对金属汞、砷的生物转化。
8、阐述呼吸系统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9、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的因素?10、皮肤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1、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是什么?12、重金属与其它污染物相比,对生物体和人体的危害特点是什么?13、影响生物浓缩的因素有哪些?14、简述生物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5、什么是优先污染物?主要针对哪些污染物?16、超量积累植物具有什么特点?研究超量积累植物有什么意义?17、生物放大对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具有什么效应?18、简述机体对生活环境中化学物的吸收途径有哪些?19、环境化学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其转运特点。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_周群英课后习题目录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9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31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一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环境微生物学课后答案
环境微生物学课后答案【篇一:环境微生物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绪论1.微生物学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c2.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ca.巴斯德b.柯赫c.伊万诺夫斯基d.吕文虎克二、微生物形态学1.()不是细菌细胞质中含有的成分。
da、水b、蛋白质c、核酸d、磷壁酸2.下面霉菌孢子中()不是无性孢子。
ba、分生孢子b、子囊孢子c、孢囊孢子d、节孢子3.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da、科b、属c、目d、种4.鞭毛是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它()。
ca、起源于细菌的细胞壁b、存在于不少的杆菌和球菌中c、是细菌运动的器官d、可能具有性器官的功能5.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a、孢囊孢子b、子囊孢子c、卵孢子d、接合孢子6.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
ba、核酸b、蛋白质c、脂类d、糖类7.下列有关细菌细胞质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da、细胞质膜由蛋白和磷脂分子组成b、细胞质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基本骨架c、细胞质膜具有渗透屏障的功能d、细胞质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当稳定的 8.以下不同类群的微生物中,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是()。
d a、放线菌 b、细菌c、霉菌d、病毒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d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10.出芽繁殖过程()发生。
da、主要在病毒中b、在形成分支的细菌中c、只在原生动物中d、在酵母菌中11.下述特征中,不适合原生动物的是()。
da、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b、原生动物表现为异养营养方式c、许多种类原生动物有运动的能力d、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中发现有叶绿素12.细菌细胞壁不具有()功能。
da、保持细胞外形的b、鞭毛运动支点的c、与细菌抗原性、致病性相关的d、胞外酶合成的13.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
c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14.以下不属于细菌内含物的是:()。
ca、异染粒b、phbc、核糖体d、硫粒15.在革兰氏染色中一般使用的染料是()。
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
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的研究范畴?A.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C. 基因编辑技术D. 生态系统的平衡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气候调节B. 土壤肥力C. 疾病传播D. 水源净化3.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群落的结构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土壤类型B. 气候条件C. 人类活动D. 物种多样性4.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植物B. 动物C. 真菌D. 蓝藻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指示器通常用于评估以下哪一项?A. 物种多样性B. 环境质量C. 气候变化D. 土壤肥力6.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生态层级?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7.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8.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降解是指什么?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C. 生物对环境的破坏D.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9.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A. 水蚤B. 鱼类C. 浮游植物D. 甲壳类10.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以下哪种后果?A.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C. 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__。
3. 环境污染物的类型包括化学污染物、_________和_________。
4. 生物富集是指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_________的过程。
5.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功能。
2. 阐述生物指示器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完整word版)环境微生物课后题(详细)
课后题整理1. 什么是生物难降解物质, 矿化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1. 难降解物质 (Xenobiotic)有一部分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化学键不能被目前微生物细胞存在的降解酶识别,或这些化学物质不能被运输到细胞内, 或者这些化合物不能诱导细胞合成降解酶, 所以这些物质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或只能被部分降解, 结果这些物质便在环境中大量累积, 把这类化合物叫做难降解物质。
它们包括杀虫剂、塑料和其它人工合成化合物。
2.矿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是指一个有机分子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成无机物如CO2和H2O 等的过程。
3. 生物放大作用 (Biological magnification)有些污染物由于抗微生物分解和具有亲脂的特性, 这些污染物进入原核和真核细胞后,便累积在脂类中,这些细胞被处在更高营养水平的生物消化后,溶解在脂类中污染物既不能被降解也不能被分泌到细胞外, 而是进一步被浓缩在下一个营养水平的细胞中, 最终在鸟、哺乳动物和鱼体中的环境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四到六个数量级, 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
2. 请你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微生物如何对抗环境中的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重金属产生抗性。
1. 生物吸附作用1.1 胞外多糖许多细菌能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 这些胞外多糖带有负电荷,它们可以作为重金属的有效生物吸附剂,这些胞外多糖对于细胞来说还是一种有效的障碍物,阻止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
1.2 有机酸许多有机代谢物在去除重金属毒性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些有机物具有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
1.3 铁载体铁载体化合物除了能络合Fe3+外,还会与其它金属离子如镓和镍结合。
2.细胞外的沉淀作用和结晶作用某些微生物,特别是能产生硫化物的细菌参与了含硫沉积物的形成,在这些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金属。
硫化物的产生导致从溶液中去除重金属,这是微生物对重金属产生抗性的另一种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671.概念解释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P21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P22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P23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P24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P26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P30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P28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P34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P28,34-35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P38-39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P43-50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过程:一般分为I、II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
在过程I(相I反应)中,外源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
在过程II(又称相II反应)中,相I反应产生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的一些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团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极性有所增强,利于排出。
主要反应:相I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相II反应: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基化等等。
相II反应:又叫结合反应,指在酶的催化下,外源化合物的相I反应产物或带某些基团的外源化合物与细胞内物质的结合反应。
(加)MFO的组成和作用:由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磷脂组成,具有代谢非极性的亲脂性有机化合物的作用。
(加)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浓缩系数,生物浓缩的机理。
P51,52,54,56生物浓缩: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生物积累: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浓缩系数:BCF,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
(可用以表示生物浓缩的程度)机理:污染物通过生物呼吸、食物和皮肤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散至生物体的各个部位,被生物的多种器官和组织吸收浓缩。
生物各种器官和组织对某污染物的浓缩程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生物组织与血液对该物质的亲合性的差异以及生物组织对该物质的代谢。
6.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污染后果如何?P59-62(略)生物污染: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附加)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病原微生物使人、家禽、家畜和植物致病;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外观、气味、水生生物,产生毒素,污染饮用水;微生物代谢物污染,如H2S 气体难闻且使人中毒,酸性矿水危害周围生物,硝酸和亚硝酸致病致癌,微生物毒素污染食品。
7.阐述微生物对金属汞、砷的生物转化。
汞Hg:在有氧条件下,某些细菌使元素汞氧化或使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在甲基钴氨素参与下使汞甲基化;汞的甲基化与其脱甲基化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砷As:某些细菌氧化亚砷酸盐为砷酸盐,毒性减弱;在土壤中三价砷氧化为五价;霉菌使砷化物甲基化形成剧毒的三甲基砷。
第二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P931.何谓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举例说明污染物对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P70-76诱导作用:污染物使酶的合成速度增加或降低酶蛋白的分解。
举例:被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河水对鱼的混合功能氧化酶(CYP1A1)具有诱导作用。
抑制作用:污染物与酶的中心功能基团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举例:DDT对Na+/K+ ATPase(腺三磷酶)和Mg-ATPase有抑制作用。
2.阐述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P77-80(略答)污染物及其活性代谢物可直接与生物大分子反应,共价结合(蛋白质、核酸、脂肪酸等),导致生物大分子的化学性损伤,从而影响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引起一系列生物学反应,产生毒性效应。
抑制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污染物在细胞水平上的影响有哪些?P81-82表现为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损伤;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干扰受体正常生理功能(细胞膜)。
引起线粒体膜和嵴形态结构的改变,影响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功能;污染物经代谢活化产生自由基,导致内质网结构和微粒体膜的一些重要组分(如MFO)的破坏;阻碍叶绿素合成,加速叶绿素分解,破坏叶绿体超微结构,影响光合作用;影响微管、微丝、高尔基体等其他细胞器(细胞器)。
4.什么是靶器官?污染物对生物组织器官的影响。
P82-83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影响:植物吸收大气污染物后,导致叶组织的坏死,表现为叶面出现点、片伤害斑,造成叶、蕾、花、果等器官的脱落;农药污染也能对植物器官和组织产生影响。
对动物组织器官的影响较为复杂,如Pb损害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Cd影响肝脏和肾脏,引起骨痛病;Hg引起水俣病,影响神经系统。
5.什么是行为毒性?污染物对水生生物行为的影响。
P84(略)行为毒性:当一种污染物或其他因素(温度、光照、辐射等)使得动物一种行为改变超过正常变化的范围时,产生行为毒性。
影响:影响回避行为,使生物的分布区系改变,打乱原有的生态系统系统平衡;影响捕食行为,造成获得的资源减少,进一步导致生物发育和繁殖受阻;影响学习行为;影响警惕行为,增加生物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影响社会行为。
对鸟类(有机磷农药):姿态效应的改变,对领地的失控,不能照顾后代等。
(加)6.环境激素有哪几类?环境激素的危害。
P87-88环境激素: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的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的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
(此题中可略去)种类:天然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
危害:可使野生动物的性发育和雄性生殖器异常;使鱼类等发生性逆转,导致繁殖成功率下降;引起人体多种形式的雄性生殖系统发育障碍;与人类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有关。
7.何谓优势种?敏感种?种的多样性?P90-91优势种:在群落中优势度大的物种。
敏感种:对环境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的物种。
种的多样性:群落中物种的数目(丰富度)和各物种的相对密度(群落的异质性)。
8.何谓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P92-93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与机体接触,其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远远超过它们分别单独与机体接触时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
相加作用:多种化学污染物混合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等于其中各化学污染物分别产生的作用强度的总和。
独立作用:多种化学污染物各自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机理不同,互不影响。
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输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污染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污染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污染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任何一种单独输入机体的作用强度。
9.什么是抗氧化防御系统?其作用是什么?P72需氧生物在长期进化中发展出的防御过氧化损害的系统。
(由GSH,VC,VE,GPx,SOD,Ct等组成)作用:控制由体内代谢产生的活性氧,消除活性氧对机体的伤害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清除氧化还原循环产生的大量活性氧。
第三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P1371.什么是生物测试?生物测试的基本类型。
P95-97(略)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要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基本类型:短期生物测试、中期生物测试、长期生物测试。
2.受试生物的选择条件。
P97对试验毒物或因子具有敏感性;地理分布广泛,数量多,易获得;具有重大生态学价值;易于培养和繁殖;生物学背景资料丰富,已被清楚了解;对试验毒物或因子的反应能被测定,并有标准测定方法或技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并考虑与人类食物链的联系;考虑受试生物的个体大小和生活史长短;考虑是否曾经受污染;等。
(选其中几个)3.半数致死剂量、蓄积系数、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最小有作用剂量。
P100,101,109半数致死剂量:LC50,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
蓄积系数:分次给受试物后引起50%受试动物出现某种毒效应的总剂量(ΣLD50(n))与一次给受试物后引起50%受试动物出现同一效应的剂量(LD50(1))的比值,即蓄积系数K=ΣLD50(n)/ LD50(1)最大无作用剂量: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某种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4.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的一般程序。
P104,107急性':选择受试生物;预试验及确定剂量组;染毒方式;观察指标;确定LD50;试验结果评价。
慢性':选定试验动物并分组;确定染毒剂量和实验期限;选定染毒途径;观察指标;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