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课件
合集下载
《鲁迅自传》ppt课件(15页)
![《鲁迅自传》ppt课件(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9a399373680203d8cf2f24dd.png)
拓展:
1、我们还学过鲁迅哪些作品? 2、还知道鲁迅哪些事情? 3、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业: 课后阅读附文一、二
被派
待到东京预 备学校毕业
决心学医,进了仙 台医学专门学校
二年后 〔1904年〕 29岁
弃了学籍,再到 东京,提倡新文 艺。失败了
回国工作,求学结束
因为确知道了新的 医学关于日本维新 有了很大的助力
偶然在电影上看到中 国人被杀,觉得医好 几个中国人没用,要 有广大运动。
作业
一、认真书写课后【字词积存】的词,每词写三 遍。
乞食者:qǐ 要饭的人。乞:乞讨。 筹办:chóu 筹划办理。 学籍:登记同学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 校同学的资格。 呐喊:nà 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páng huáng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一、给以下词语匹配相应的解释:
1、筹办:2、衰落3、学籍4、乞食者5、呐喊6、彷徨7、学力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 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 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究救国道路的志士。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思索与学习〞四(P27)
答题思路: 1、回答能否换。 2、说原因〔A明确词语的意思。B与上下文的意思) 第一小题:不能换。 “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换后不 符合文意。“变故〞指的是意外发生的事情;用在这里 非常合适,写出了“我〞家由“并不愁生计〞忽然变成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的遭遇。 第二小题:不能换。 “居住〞指比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而“我〞只是暂时住在 一个亲戚家里,换后就不符合文意。“寄住〞一方面说明短时 间的住,同时“寄〞还含有依附别人或依附别的地方的意思, 用在这里与文中的“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互相印证。
七年级语文下册5鲁迅自传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5鲁迅自传课件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b5eb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d.png)
3.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第四段写的 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 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 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 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 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 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 缺陷。
第二单元
5 鲁迅自传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著述。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浙江绍 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还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 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 草》及杂文集《坟》《二心集》, 译著《毁灭》等。
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 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1930年5月16 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增 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 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自传记述了 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 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
一、读一读 Xià衰败
jí 学籍
qi 亲戚
qǐ 乞食
miè 诽谤
二、记一记
筹 办:筹划办理。 衰 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 籍:原指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
学生的资格。 乞 食:要饭。 生 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彷 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3.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楚地
《鲁迅自传》ppt课件(20页)
![《鲁迅自传》ppt课件(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83ceb72490c69ec3d5bb7591.png)
如:司马迁《蔺相如列传》
给下列词语注音:
筹办( chó u 学籍( xué 乞食者( qĭ 呐喊( nà 衰落( 学力( ) 生计( shí ) zhě彷徨( hăn ) bà n ) jí ) shuāi luò ) xué lì ) shēng jì pá ng huá ng
1、字词全解
(1) [学力] 这里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字 词 处 理
(2)[生计] 维持生活的办法。 (3) [变故] 意外发生的事情;灾难。
(4) [筹(chou)办] (5) [幕友]
筹划举办。
明清时代地方署中无官职的助理 人员,负责弄事诉讼、钱粮账务、 公文书信等事务。俗称“师爷”。
(6) [学籍(ji)] 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 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一本论文”:是指他的论文集《坟》;“一本回 忆记”:指《朝花夕拾》;“一本散文诗”:指 《野草》;“四本短评”:指《华盖集》、《华 盖集续篇》、《而已集》、《热风》。
当堂训练
1.选择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 A.筹办(chóu) 学籍(jí) B.乞食(qǐ) 呐喊(nè) C.彷徨(fáng) 维新(wéi) D.侮蔑(miè) 筹办(chóu)
返回
本文主旨
作者在这篇短小的自传中,不仅清楚叙述 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而且直接间接地表 露出忧国忧民的思想及情怀和积极正直的 人生态度、思想品格。
本 课 讲 解 结 构
解 题 导 入
字词处理
容课 分文 析内
总结延伸
返回主页
问题讨论
猜一猜他是谁?
毛泽东评价他: “他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 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 前的民族英雄。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
给下列词语注音:
筹办( chó u 学籍( xué 乞食者( qĭ 呐喊( nà 衰落( 学力( ) 生计( shí ) zhě彷徨( hăn ) bà n ) jí ) shuāi luò ) xué lì ) shēng jì pá ng huá ng
1、字词全解
(1) [学力] 这里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字 词 处 理
(2)[生计] 维持生活的办法。 (3) [变故] 意外发生的事情;灾难。
(4) [筹(chou)办] (5) [幕友]
筹划举办。
明清时代地方署中无官职的助理 人员,负责弄事诉讼、钱粮账务、 公文书信等事务。俗称“师爷”。
(6) [学籍(ji)] 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 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一本论文”:是指他的论文集《坟》;“一本回 忆记”:指《朝花夕拾》;“一本散文诗”:指 《野草》;“四本短评”:指《华盖集》、《华 盖集续篇》、《而已集》、《热风》。
当堂训练
1.选择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 A.筹办(chóu) 学籍(jí) B.乞食(qǐ) 呐喊(nè) C.彷徨(fáng) 维新(wéi) D.侮蔑(miè) 筹办(chóu)
返回
本文主旨
作者在这篇短小的自传中,不仅清楚叙述 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而且直接间接地表 露出忧国忧民的思想及情怀和积极正直的 人生态度、思想品格。
本 课 讲 解 结 构
解 题 导 入
字词处理
容课 分文 析内
总结延伸
返回主页
问题讨论
猜一猜他是谁?
毛泽东评价他: “他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 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 前的民族英雄。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
语文:第5课《鲁迅自传》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下)
![语文:第5课《鲁迅自传》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27268cd9da38376baf1fae5e.png)
5.鲁迅自传
鲁迅
少年鲁迅
(第一课时) 简阳市五指九义校 张蕾
“民族魂” 鲁迅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 一个身材矮小却形象高大的 人,广大人民称他为“民族 魂”。他以匕首投枪般的文 字准确剖析社会,他以“同 志”般的关怀指引革命青年。 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深深 敬仰的鲁迅先生。今天我们 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 这位伟人的一生。
六、拓展延伸
• 仿照本文,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自传。(作 业)
七、课外知识链接
• ①鲁迅家遭受的一场变故:鲁迅十三岁那年,祖父周介孚 ,替亲友向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赂。按清朝法律,科场 案是大罪,周介孚被关进了杭州监狱。祖父人狱,断了官 俸,还要不时往狱中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 急剧衰落下来而因此卖了房子。周围的人全都变了脸。才 十几岁的鲁迅,却已经不再有少年人的任性的权利,他必 须像成年人那样承担责任,命运已经不允许他像孩子那样 随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了。面对造物主的这种苛待,他只有 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即使跨进家门,把那在当铺的轻 蔑和歧视中换来的钱交给母亲,他也从不说什么。这种急 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的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从而形成了 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创作成果和著述
1903年在 东京
(4 )
3、(群学)根据课文 所提供的材料,按下列 几方面将鲁迅大半生的 主要经历填在表格中。
日本仙台医 学专科学校
段
段意
主要经历
落 (1881年)
父姓 一 家庭 周 出生
,出生地
浙江绍兴 , 鲁 ,乡
,读书人,母姓
下人。幼时不愁生计 (1893年)13岁时 家庭遭遇变故 ,父
状况
亲重病三年而死(即1896年)。
(1898年)18岁考取
鲁迅
少年鲁迅
(第一课时) 简阳市五指九义校 张蕾
“民族魂” 鲁迅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 一个身材矮小却形象高大的 人,广大人民称他为“民族 魂”。他以匕首投枪般的文 字准确剖析社会,他以“同 志”般的关怀指引革命青年。 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深深 敬仰的鲁迅先生。今天我们 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 这位伟人的一生。
六、拓展延伸
• 仿照本文,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自传。(作 业)
七、课外知识链接
• ①鲁迅家遭受的一场变故:鲁迅十三岁那年,祖父周介孚 ,替亲友向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赂。按清朝法律,科场 案是大罪,周介孚被关进了杭州监狱。祖父人狱,断了官 俸,还要不时往狱中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 急剧衰落下来而因此卖了房子。周围的人全都变了脸。才 十几岁的鲁迅,却已经不再有少年人的任性的权利,他必 须像成年人那样承担责任,命运已经不允许他像孩子那样 随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了。面对造物主的这种苛待,他只有 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即使跨进家门,把那在当铺的轻 蔑和歧视中换来的钱交给母亲,他也从不说什么。这种急 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的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从而形成了 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创作成果和著述
1903年在 东京
(4 )
3、(群学)根据课文 所提供的材料,按下列 几方面将鲁迅大半生的 主要经历填在表格中。
日本仙台医 学专科学校
段
段意
主要经历
落 (1881年)
父姓 一 家庭 周 出生
,出生地
浙江绍兴 , 鲁 ,乡
,读书人,母姓
下人。幼时不愁生计 (1893年)13岁时 家庭遭遇变故 ,父
状况
亲重病三年而死(即1896年)。
(1898年)18岁考取
鲁迅自传PPT课件7下语文版精品
![鲁迅自传PPT课件7下语文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4b85128b90d6c85ec3ac6c7.png)
异:“学历”是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
“学力”侧重于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例:这次调查的对象 都是大学以上学历。母亲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2.生计: 维持生活的办法;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3.变故: 意外发生的事情。
4.筹办: 筹划办理。筹办、筹备辨析:同:都有筹划的意思。异: “筹办”侧重于正在办理,“筹备”侧重事先准备。例:远方 的来客,年轻的伴侣,筹办年货的人们,像海潮般推拥着我。 因为筹备工作没做好,董事会没有开成。 5.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
5.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第④段写的是著述情
况,是否可以删除? 【答案】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
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
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革 命、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 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 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1.【主题探究】文中鲁迅曾多次改变自己的志向,他的人生道 路经过了哪三次转折?这体现了鲁迅什么特点? 【答案】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转折:①从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到 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②在东京的豫备学 校毕业后,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 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③弃医从文,提倡新
1.第1段的“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一个“寄”字点出了家庭遭遇变故后作者的处境:寄 人篱下,遭受冷遇。表达作者寄人篱下的痛苦心情。
2.鲁迅为什么不走家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路? 【答案】 “总”字写出了家人或亲友屡次劝他去走 “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和他屡
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课件
![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755be99b89680203d825ff.png)
思考:《老舍自传》和《鲁迅自传》 语言及写法上有哪些异同点?
语言:
1、前文文言味较浓,后文是流畅的白话文。
2、前文基本采用短句,且句式整齐,后文则 完全是散文句式。 3、前文语言幽默诙谐,后文语言平实庄重。
写法:都采用了传记写法,都以时间顺序组织 材料,并突出了重点。
(3)“总”字能否删掉?
不能。“总”包含了家人对他的规劝,以及作者不愿 做幕友和商人的坚决态度,为后文作者走上救国救民 道路埋下伏笔。
文段分析:第二段 1、“我决意要学医了”一句中,“决意”能否改为“决 定”? 不能。“决意”含有作出决定时经过反复考虑之意。 2、鲁迅为何要弃医从文,其思想动因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或(如何理解“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 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这句话?) 鲁迅选择学医是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以 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非导致国人受欺凌的根本 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 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
(灵台:心灵。矢:箭。荃:古 传说中的香草。轩辕:黄帝。)
自
嘲
运交华盖意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u bà n) 筹办(chó 衰落( shuāi luò ) 学籍( xué jí ) 学力( xué lì ) 乞食者( qĭ shí zhě) 生计( shēng jì ) ng huá ng) 呐喊( nà hăn ) 彷徨( pá
三 味 书 屋
百 草 园
周伯宜 和 鲁瑞
鲁 迅 和 寿 镜 吾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5课《鲁迅自传》精品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5课《鲁迅自传》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9d7bd4856a561252d36ffd.png)
家庭情况
1、1881年出生 2、地点:浙江省绍兴府城 3、父姓周,读书人 4、母姓鲁,乡下人,能看书
5、幼时不愁生计 6、13岁时遭变故,寄居在 亲戚家里
7、父亲重病三年而死
一、鲁迅的家世怎样?
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 氏望族。祖父出身翰林,在京城 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 水田,不愁生计。其父周伯宜虽 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 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5、因感学医无用,便弃医从文。
•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 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 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 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 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交代回国原因。
• 作者详细地叙述了自己青 年时代的探索过程,反映 了他的人生态度。
学力
变故
筹办 ( chóu )
维新
侮蔑 ( rǔ miè )
•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 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 家里。
交代了出生时间、籍贯。
•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 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 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 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并不很愁生计。
这交是代传了记父文母章简常况用、的家开庭头境写况法。。
论文是《坟》回忆记是《朝花夕拾》 散文诗是《野草》短评是《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而已集》《热风》
• 第二部分 • 写创作和著述情况。
小结:
从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 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 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 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的精神。
4、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了两年。这时正值日俄战争,我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 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 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 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641a5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5.png)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 鲁迅的母亲鲁瑞
写作背景
这篇自传写于1930年5月16日,其时距作者去 世仅6年,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一生中大部分经 历的概括与总结。这篇自传写得十分简练,连 标点在内也不过千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概 要地记述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 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使读者 能够清楚地了解作者成长、奋斗的历程和他的 人生态度。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它是后人研 究鲁迅的十分宝贵的资料。
1、鲁迅的家 世:
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字豫 山,后改为豫才。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 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福清(字介孚)出 身翰林,在京城担负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 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周伯宜虽没做官,但 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1881年9月 25日,鲁迅产生在这里。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
《鲁迅自传》
激趣导入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情。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 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 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评鲁迅
一直住在上海。
2、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哪几次转折?
明确:三次。
(一)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思
(二)决意学医
想
发
(三)弃医从文
展
3、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转折最重要的 是哪一次?反应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明确:第三次转折。
它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 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
4、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学医?
《鲁迅自传》 精选优质课件
![《鲁迅自传》 精选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f10dada8956bec0975e3f2.png)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鲁迅(1881---1936)
• 第三级
• 第四级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 第五级 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中年鲁迅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鲁文迅本作样品式有:小说集《呐喊》
•
第二级
• 第三级
一本回忆记:《朝花夕拾》
一本散文诗:《野草》
留学日本
四本短评:《热风》《而已集》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再读课文,列表梳理鲁• 第五级 Nhomakorabea迅1881年—1930年间的
生平经历。
日本仙台医 学专科学校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求学 • 毕第•三后业第级之四• 级第五到级 日本留学。
预备学 校毕业
决意学医,进仙台医专学习。
两年后 终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二十九岁
回国,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
第二年
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 单第击三此年处编辑母走版出文,想本做样书式店编译员,被拒绝。
• 第二级
• 第五级(包括《祝福》等)、《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等)、杂文集《华盖 老年鲁迅 集》《而已集》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第此二处级 编辑母版文解本释样经式文的著作。如:经
• 第三级
传/《左传》《经传释词》
优质课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鲁迅自传》(共40张PPT)
![优质课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鲁迅自传》(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b4eb1cf78a6529647d5363.png)
决意学医 进了仙台 医学专门 学校
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 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 大的助力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 国人因(在日俄战区争中) 的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 觉得在中国医好个人也无 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 动
两年后
弃医从文
1909年 29岁
回国
因为母亲很希望 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在浙江的两级 (刚) 师范学堂做化 回国 学和生理教员 第二年 到绍兴中学 (1911) 堂做教务长
鲁迅回国后所任教的杭州师范学堂
鲁迅任教过的绍兴中学。
鲁迅任职的北洋教育部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鲁迅曾任职的 厦门大学
鲁迅曾任职的中山大学
课文分析
5、为什么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鲁迅意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中国人 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 病根,因此鲁迅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 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民强、 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鲁 迅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自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
• •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 果。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 思想。
•
•
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 成果。 难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传 也叫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大传 篇幅长短
小传
自传
传
立传人物
他传
绍兴光复 做绍兴师范 后(1912) 学校的校长 参加宣传
革命政府在 南京成立后
到北京教育部做部员 兼做北京大学、师范 大学、女子师范大学 的国文系讲师 被北洋军阀 政府通缉
1926年
做厦门大学教授
七下《鲁迅自传》精品课件
![七下《鲁迅自传》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4faa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9.png)
四 主要 1、两本知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2、一本论文 。3、一
著作 本 回忆记 。4、一本 散文诗。5、四本短评。6、若干翻译作品。
7、一本《中国小说史略》。8、一本《唐宋传奇集》 。
揣摩思考:
鲁迅先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 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有三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从考入不收学费的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 学堂”去学开矿。作者考入水师学堂,表明作者思想进步,因为在守旧
的一次转折,这次转折决定了他的后半生。在学医期间,看到一部反映日 俄战争的时速影片,影片上日军屠杀中国人,竟有一些中国人在一旁围观, 争看“热闹”。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使作者学医的想法有了改 变,决心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作者说:“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 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 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
听课文录音,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筹办: 筹划办理。 2、衰落: (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3、学籍: 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4、乞食者: 要饭的人。乞:乞讨。
5、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6、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二、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自述外出学;
的人们看来,水师学堂是走投无路的人才去上的学堂,没有出息;“大
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由此可见作者当时想走的 是实业救国的道路。 第二次:矿路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并新局面意学医。改变自己 熟悉的专业是需要勇气的,但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民族的振兴,他毅 然选择了学医救国的道路。 第三次: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后,决定弃医从文。这是最重要的
《鲁迅自传》课件1(42张PPT)(语文版七年级下)
![《鲁迅自传》课件1(42张PPT)(语文版七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86ccc853af1ffc4fff47ac28.png)
第三段和第四段中分别有 “不好”,含义是否相同?
全家福
妻子:许广平 儿子:周海婴
第三段是指反动派对鲁迅的 指责和诬陷,同时在轻描淡写 的语气中也有鲁迅对几个学者 对反动政府的蔑视意味
1933年鲁迅 和姚克合影
第四段指对自己的创作 成果的评价,严格要求 自己,暗含自谦意味
鲁迅在 家中
通读课文,分析这篇 自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找出相关语句并赏析。
学习阅读传记类文章的方 法,写浅显的传记类文章。
中年鲁迅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老年鲁迅
鲁迅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包括《孔乙己》《药》《故 乡》《阿Q正传》等)、《彷 徨》(包括《祝福》等)、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 夕拾》(包括《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杂文集《华盖集》、《而已 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作品 扉页
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自 己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 的艰难处境,但他从容镇定, 顽强应战,表现出“喜笑怒 骂,皆成文章”的战斗风格。
民族魂 鲁迅
这首诗感情深沉,有一 次,鲁迅把诗的意思讲给内 山完造听,听的人哭了,鲁 迅也哭了。因为他处在八面 攻击之中,想到自己的处境, 想到中国人民的将来,他怎 能不悲愤,不落泪?!
第二年
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第三年
走出,想做书店编译员,被拒绝。
绍兴 光复后
任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南京政
工 府成立 作 后来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迁北京。 兼做北大、北师大、女师大国文讲师 。
一九二六年 躲避政府迫害,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十二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不肯做幕友和商人,因为他觉得做幕 友即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 姓,作者对此非常厌恶;做商人贪图钱财, 惟利是图,这也是作者招兵买马不齿的。 他要选择和追求的人生应是将个人前途与 国家前途相结合的道路,从中可以感受到 鲁迅先生思想意志的独立与坚定,以国家 民族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
“考入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我已决意 去学医了……因此我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 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分析:这段话写出了鲁迅先生在学业上的几 次重大转折,他由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是 为了走实业救国之路;到日本后改学医又是 选择了医学救国的道路;当他看到中国人麻 木的国民性之后,决定学习文学,走文学救 国之路。他所学专业几度变化,但始终以救 国救民为前提,可见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 和民族责任感。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极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 员,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到底被拒绝 了……有几个学者到短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 拿我,……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九月出 广东……”
阅读全文(一)
在第二段中写到鲁迅先生的人生道路 上哪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 哪一次?
在这几次转折中,鲁迅的人生目标在 不断发生变化,试分析他为什么会有 不同的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未 变,你知道是什么吗?
离家入南京矿路学堂学习-------由学习开矿转而学医 -------由学医改为学文学 ---------
2、半年后进矿路学堂读书
3、毕业后,赴日留学,在东京弘 二 求学 文学院学习日文
过程 4、在仙台医专学医两年
5、感到学医无用,弃医学文
1、在浙江杭州的两极师范学堂做化 学和生物教员
2、任绍兴中学教务长 3、任师范学校校长 三 工作 4、任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简历 5、移入北京后,兼做北京大学等校 讲师
6、为躲避段祺瑞政府的迫害,到厦 门大学任教授
7、任中山大学教授,后辞职
1、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2、一本论文:《坟》 3、一本回忆记:《朝花夕拾》 四 创作 4、一本散文诗:《野草》 情况 5、四本短评:《华盖集》《热风》《华 盖集续编》《而已集》
6、若干翻译作品 7、一本《中国小说史略》 8、一本《唐宋传奇集》
离家入南京矿路学堂学习--------实业救国 由学习开矿转而学医 --------医学救国 由学医改为学文学 ---------文艺救国
离家入南京矿路学堂学习--------实业救国 由学习开矿转而学医 --------医学救国 由学医改为学文学 ---------文艺救国
鲁迅的爱国、救国情怀。
这些句子和词语真实的再现了鲁迅先生因为 用笔揭露了那个黑暗的社会的现实和反动政 府的丑恶本质后所遭受到的排斥、压制与迫 害,几乎到了谋生艰难的地步,但他对敌人 的迫害极度蔑视,不但没有屈膝投降,反而 更加不屈不挠的与之斗争。Fra bibliotek 谢谢20
结合文中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鲁 迅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 的变故,……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 时被称为乞食者。于是我决心回家……”
鲁迅先生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并未消极沉沦, “决心回家”的举动充分显示了他自尊、 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 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结合下面的表格将作者大半生 的经历按时间顺序填写下来。
一 个人生活 二 求学过程 三 工作简历 四 创作情况
1、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2、父姓周,读书人;
母姓鲁,乡下人,能看书
一
个人 3、幼时不愁生计
生活 4、13岁时家遭变故,寄居亲戚 家
5、父亲重病三年后死去
1、18岁考入南京水师学堂
“考入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我已决意 去学医了……因此我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 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分析:这段话写出了鲁迅先生在学业上的几 次重大转折,他由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是 为了走实业救国之路;到日本后改学医又是 选择了医学救国的道路;当他看到中国人麻 木的国民性之后,决定学习文学,走文学救 国之路。他所学专业几度变化,但始终以救 国救民为前提,可见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 和民族责任感。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极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 员,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到底被拒绝 了……有几个学者到短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 拿我,……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九月出 广东……”
阅读全文(一)
在第二段中写到鲁迅先生的人生道路 上哪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 哪一次?
在这几次转折中,鲁迅的人生目标在 不断发生变化,试分析他为什么会有 不同的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未 变,你知道是什么吗?
离家入南京矿路学堂学习-------由学习开矿转而学医 -------由学医改为学文学 ---------
2、半年后进矿路学堂读书
3、毕业后,赴日留学,在东京弘 二 求学 文学院学习日文
过程 4、在仙台医专学医两年
5、感到学医无用,弃医学文
1、在浙江杭州的两极师范学堂做化 学和生物教员
2、任绍兴中学教务长 3、任师范学校校长 三 工作 4、任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简历 5、移入北京后,兼做北京大学等校 讲师
6、为躲避段祺瑞政府的迫害,到厦 门大学任教授
7、任中山大学教授,后辞职
1、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2、一本论文:《坟》 3、一本回忆记:《朝花夕拾》 四 创作 4、一本散文诗:《野草》 情况 5、四本短评:《华盖集》《热风》《华 盖集续编》《而已集》
6、若干翻译作品 7、一本《中国小说史略》 8、一本《唐宋传奇集》
离家入南京矿路学堂学习--------实业救国 由学习开矿转而学医 --------医学救国 由学医改为学文学 ---------文艺救国
离家入南京矿路学堂学习--------实业救国 由学习开矿转而学医 --------医学救国 由学医改为学文学 ---------文艺救国
鲁迅的爱国、救国情怀。
这些句子和词语真实的再现了鲁迅先生因为 用笔揭露了那个黑暗的社会的现实和反动政 府的丑恶本质后所遭受到的排斥、压制与迫 害,几乎到了谋生艰难的地步,但他对敌人 的迫害极度蔑视,不但没有屈膝投降,反而 更加不屈不挠的与之斗争。Fra bibliotek 谢谢20
结合文中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鲁 迅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 的变故,……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 时被称为乞食者。于是我决心回家……”
鲁迅先生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并未消极沉沦, “决心回家”的举动充分显示了他自尊、 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 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结合下面的表格将作者大半生 的经历按时间顺序填写下来。
一 个人生活 二 求学过程 三 工作简历 四 创作情况
1、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2、父姓周,读书人;
母姓鲁,乡下人,能看书
一
个人 3、幼时不愁生计
生活 4、13岁时家遭变故,寄居亲戚 家
5、父亲重病三年后死去
1、18岁考入南京水师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