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4a62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d.png)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理论体系,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和政治思想。
读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和理论内涵,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分析和批判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这种矛盾和斗争是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最为尖锐和激烈的,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受到剥削和压迫,这种阶级矛盾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弊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使得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的财富和资源,而绝大多数的人则处于贫困和压迫之中。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这种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展望让我对社会主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摆脱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追求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展望,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前景,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意义。
总之,读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我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和理论内涵让我对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的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思想武器,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
希望通过不懈地努力,我们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800字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43c56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d.png)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800字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理论体系,它以其深刻的分析和理论的严谨性,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在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也让我意识到了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是一个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阐述让我对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了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对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追求让我对社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解放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
这一观点让我对社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能够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理论,它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也让我对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追求也让我对社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原理读后感2000字
![马克思主义原理读后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2c1147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8.png)
马克思主义原理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矗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玻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4d17fe7172ded630b1cb626.png)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软英1303 刘定顺201392055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振奋人心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枪声不断的年代,这篇文章如一盏明灯,引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进步青年以极大启发,指出一条与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激进资本主义不同的共产主义救国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基础。
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
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他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第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第三,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第四,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
这种构造给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过程,加上条件。
它不是人类的意识决定其存在,他们的社会的存在反是决定其意识的东西。
”这观点我赞同。
因为群体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存在,它脱离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但是反过来,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它反而会影响人们的意识行为,因为人们毕竟要受到这种生产关系的制约,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793b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a.png)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理论深度,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引发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社会分析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但它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解放。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变革理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最后,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解决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
总之,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理论深度,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ed2e48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3.png)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它试图揭示社会的内在规律和不平等现象,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构想。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社会的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存在,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主义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提出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动力和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构想,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秩序,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可以摆脱阶级斗争和剥削,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构想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理论基础,激励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于改变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动力和方向。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意义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的重要思想工具,构想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指导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意义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_读马克思有感_作文1350字_读后感作文_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_读马克思有感_作文1350字_读后感作文_](https://img.taocdn.com/s3/m/dd562e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9.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_读马克思有感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篇1这些天读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本书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正是由于马克思的主义的传播,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继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伟大举措。
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创立新哲学的过程中站在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坚持了彻底的辩证法,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给“批判“以正确的规定,说明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探索的一生就是反思的一生,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新哲学过程中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主观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哲学以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三次伟大的决裂。
纵观马克思的一生理论活动,他曾对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过两次的大综合。
第一次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学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二次是在马克思的晚年,马克思在研究认人类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以往的理论,写下了大量的人类学笔记及有关论著,对唯物史观做出重大发展。
黑格尔在谈到如何研究哲学时有一个一场精彩的——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真理是过程,任何真理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从片面到比较全面,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相对真理到道绝对真理的渐进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a7a897aaf45b307e871976b.png)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导读:本文马克思主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马克思主义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d7f0756fe4733687e21aa7f.png)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吕佳卉3160715李大钊作为我国最早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中国化的奠基人,为我国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理论。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译文来源,近2万字的内容,从历史唯物主义,到阶级竞争说,到政治经济学说等一系列,比较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马克思思想迅速经由日本传入了中国,李大钊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紧扣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作为中国很有远见的一位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着很深的认识。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篇写到:“一个德国人说过, 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李大钊坦诚地表白,自己平素对于马克思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 如果让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实在是一种“僭越”。
只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 所以他要冒昧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一学说。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严肃、认真和谨慎的态度,是出于对广大中国人民的负责。
由于当时国门大开,各种西方学说涌入中国, 各派思想林立,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需要,哪一种更合理,都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
不仅要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还必须把它与其他学说进行分析和比较。
这样才能做到对社会负责,使国民获得真正有用的理论。
从这种态度出发,李大钊全面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
因为他根据他的历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以观察现在的经济状态,就把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织, 是必然的运命;然后更根据这个预见, 断定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段竞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de98c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06.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像是一把超级酷的智慧宝剑,当我开始读它的基本原理时,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宝藏的思想迷宫,而且是那种越探索越兴奋的迷宫。
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
这一点就像是给那些整天做白日梦,幻想世界是由什么神秘魔法构建起来的人,来了一记清醒的耳光。
我们生活的世界,实实在在的,你看到的高楼大厦、山川河流,都是物质的具体体现。
就好比你饿了,幻想面包是没用的,得有实实在在的面粉、酵母这些物质经过加工才能变成面包填肚子。
这让我意识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得从实际出发,别老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然后是辩证法。
这可太有趣了,它告诉我们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就像一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我那朋友,他特别聪明,脑子转得飞快,这是优点吧。
但有时候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想太多,做事反而犹豫不决,这就成了缺点。
而且事物还会发展变化呢,今天的小树苗,在阳光雨露还有土壤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就会变成明天的参天大树。
这就提醒我,看问题不能太死板,不能因为现在一个东西是这个样子,就觉得它永远都这样。
今天的困难说不定就是明天成功的垫脚石,只要条件变了,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再说说历史唯物主义。
这就像是给我们戴上了一副能看穿历史长河的透视眼镜。
以前我看历史,就觉得是一个个英雄人物在舞台上蹦跶,他们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其实是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那些英雄人物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顺应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才成为英雄的。
就好比建造金字塔,不是法老一个人能搞定的,是无数的奴隶和工匠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才建成的。
这让我对那些在社会底层默默耕耘的普通劳动者充满了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超级实用的生活指南。
它让我明白了世界的本质,教会我怎么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还让我懂得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看不懂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源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a6dbb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a.png)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刻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深邃,理论之丰富,实践之生动。
马克思主义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刻的社会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使我们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的阶级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且这种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阶级斗争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阶级斗争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当今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生产力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的最好诠释。
通过对生产力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它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刻的社会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使我们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理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3c267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7.png)
马克思主义理论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体系和社会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为实践原则,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一种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的核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在读完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社会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深刻而透彻的。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公正现象,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的根源。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富有启发性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超越和解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属于全体劳动人民,社会财富的分配是按劳分配原则进行的,社会关系是平等和民主的。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为人们构想了一个更加美好和公正的社会未来,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革命实践的指导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只有通过革命实践才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革命实践的策略方法,为革命者提供了理论武装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为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社会变革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及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a7a897aaf45b307e871976b.png)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导读:本文马克思主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马克思主义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
![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6ea3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c.png)
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
第一篇:马克思读后感卡尔・马克思――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人民和世界奉献了一生,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学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纪之交的20xx年他还被世人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可见,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法估量的财富,世人才会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
我觉得这项荣誉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他生前的战友左尔格这样评价他:“他的一切功绩是不需要立碑行传的。
”证实他业绩的不是青铜白石,而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响应他不朽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无数工人阶级队伍。
《马克思主义》,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它带领我们去了解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马克思这个人,把他当成朋友,和他展开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他,进而理解他的思想。
我相信只要你试图面对、解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那么,你就无法绕开马克思,并且通过研习他的思想说不定就能带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马克思是一位理论家,一位学识渊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学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就是科学研究。
我们在课堂上听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认识有多么的正确,以至于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总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为一位刻板整日埋头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识人间烟火的圣贤先知,我们太注重“伟人”的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看了这《马克思主义》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
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
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f1c10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a.png)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它以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为
核心内容,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
读完马克思主义著作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和理论的深刻内涵。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使我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让我深感震撼。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形式,它导致了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公。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展望给我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解放和平等的社会形式。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使我对社会主义的前景有了更加乐观的展望。
总的来说,读完马克思主义著作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观有了
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和理论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对社会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信心。
我相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人类社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年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2024年马克思主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074ec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4.png)
2024年马克思主义观后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启示。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丰富的人生智慧,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首先,马克思主义教给了我历史和社会的辩证法。
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目睹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明白了社会发展是一种既冲突又统一、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线性的历史进化。
我了解到,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其内在的矛盾和局限性。
只有通过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其次,马克思主义让我重新审视了经济问题。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我看到了剥削和压迫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不平等和不稳定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于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价值的集中,导致社会财富极端不均,劳动者长期处于剥削和压迫的状态。
这使我对当前社会的财富分配问题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也意识到了推动经济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我们才能真正解决社会矛盾,实现持久和稳定的发展。
第三,马克思主义让我重新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他警告我们不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简单地看作是对立的,而应该重视人类的生态责任和环境保护。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马克思主义让我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可持续发展,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相信,只有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最后,马克思主义给了我一种奋斗的力量和希望。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自身的创造力和价值,鼓舞人们为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世界,马克思主义使我明白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让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4d17fe7172ded630b1cb626.png)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软英1303 刘定顺201392055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振奋人心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枪声不断的年代,这篇文章如一盏明灯,引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进步青年以极大启发,指出一条与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激进资本主义不同的共产主义救国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基础。
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
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他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第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第三,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第四,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
这种构造给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过程,加上条件。
它不是人类的意识决定其存在,他们的社会的存在反是决定其意识的东西。
”这观点我赞同。
因为群体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存在,它脱离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但是反过来,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它反而会影响人们的意识行为,因为人们毕竟要受到这种生产关系的制约,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吕佳卉3160715
李大钊作为我国最早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中国化的奠基人,为我国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理论。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译文来源,近2万字的内容,从历史唯物主义,到阶级竞争说,到政治经济学说等一系列,比较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马克思思想迅速经由日本传入了中国,李大钊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紧扣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作为中国很有远见的一位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着很深的认识。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篇写到:“一个德国人说过, 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李大钊坦诚地表白,自己平素对于马克思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 如果让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实在是一种“僭越”。
只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 所以他要冒昧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一学说。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严肃、认真和谨慎的态度,是出于对广大中国人民的负责。
由于当时国门大开,各种西方学说涌入中国, 各派思想林立,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需要,哪一种更合理,都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
不仅要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还必须把它与其他学说进行分析和比较。
这样才能做到对社会负责,使国民获得真正有用的理论。
从这种态度出发,李大钊全面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
因为他根据他的历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以观察现在的经济状态,就把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织, 是必然的运命;然后更根据这个预见, 断定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段竞争。
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从1919 年到1921 年李大钊采用各种思想论战,创立革命团体和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等方式,从行动上对唯物史观进行了传播。
李大钊在积极
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首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提示。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有“适应实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李大钊强调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怎样运用于中国今日政治经济情形”的思考。
这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说和经济论,而且还强调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这说明,李大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的。
正因为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不懈的研究和宣传,才使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
李大钊作为马克思思想传播者,他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如何在中国发芽,要深深的与中国当时的国情相结合,他通过不断的摸索,重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使马克思更快的在中国成长,对中国近现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如何中国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