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pdf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瑶族舞曲》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瑶族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83de3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9.png)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第三节《瑶族舞曲》。
详细内容包括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节奏与旋律分析,以及舞蹈动作的教授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感受瑶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习并掌握瑶族舞曲的基本节奏与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舞蹈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瑶族舞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以及舞蹈动作的教授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舞蹈把杆。
2. 学具:手鼓、舞蹈鞋、瑜伽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瑶族民间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瑶族音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与音乐特点。
(2)分析瑶族舞曲的节奏与旋律。
3. 示范与学习:(1)教师示范瑶族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蹈动作,注意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实践:(1)学生分组练习舞蹈动作,相互指导与纠正。
(2)结合手鼓,进行节奏练习。
5. 课堂展示:(1)每组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与建议。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瑶族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课后自行了解。
六、板书设计1. 《瑶族舞曲》教案2. 内容:(1)瑶族舞曲历史背景与音乐特点(2)瑶族舞曲基本节奏与舞蹈动作(3)课堂实践:分组练习与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以致用,创作一段瑶族舞曲的舞蹈动作。
答案: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瑶族舞曲的节奏特点,创作一段舞蹈动作。
要求动作流畅,符合瑶族舞曲的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瑶族舞曲的基本知识与舞蹈技能。
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良好。
2. 教师在教授舞蹈动作时,需注意动作的规范与细节。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e8f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2.png)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增进对瑶族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学会欣赏和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2. 《瑶族舞曲》的曲调特点3. 《瑶族舞曲》的演奏形式和技巧4. 欣赏《瑶族舞曲》的名家演奏5. 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对《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符号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示范法:播放《瑶族舞曲》的名家演奏,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美妙。
3. 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尝试演奏《瑶族舞曲》简易片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瑶族舞曲的图片、音乐片段等。
2. 教学视频:瑶族舞曲的名家演奏。
3. 乐器:瑶族乐器(如笛子、琵琶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4. 乐谱:《瑶族舞曲》的简易版谱,供学生练习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瑶族舞曲的图片和播放简易版瑶族舞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对瑶族舞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欣赏:播放《瑶族舞曲》的名家演奏,让学生直观感受瑶族舞曲的美妙。
4. 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尝试演奏《瑶族舞曲》简易片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瑶族舞曲练习。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瑶族舞曲》教案
![《瑶族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058b5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6.png)
《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民族音乐欣赏》第四章,主要内容为瑶族舞曲的欣赏与分析。
详细内容包括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旋律结构、节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感受瑶族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分析瑶族舞曲音乐特点、旋律结构、节奏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旋律结构和节奏变化。
2. 教学重点: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PPT。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瑶族舞曲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瑶族音乐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如瑶族的分布、音乐传统等。
(2)分析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讲解瑶族舞曲的旋律结构和节奏变化。
3. 例题讲解:以一首经典的瑶族舞曲为例,分析其音乐特点、旋律结构和节奏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供的瑶族舞曲,并在钢琴伴奏下演唱。
六、板书设计1. 《瑶族舞曲》2. 内容:(1)历史背景(2)音乐特点(3)旋律结构(4)节奏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瑶族舞曲,并写出300字左右的鉴赏心得。
2.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瑶族音乐的知识,如瑶族的其他音乐形式、民间传说等,以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推荐一些瑶族舞曲的演奏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进一步感受瑶族音乐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对于瑶族舞曲的讲解,需重点关注其音乐特点、旋律结构和节奏变化。
瑶族舞曲-教案
![瑶族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c6f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0b.png)
《瑶族舞曲》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以瑶族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景,丰富、生动地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
乐曲为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A-B-A)。
引子以低音乐器(中阮、大阮、大胡、低胡)拨奏出舞蹈性节奏,描绘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从各自家中纷纷进人寨中旷地的情景。
逐渐带出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由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然后管子、笙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随着主题的发展,气氛逐渐热烈,管乐奏出活泼欢快的主题,尽情抒发了兴奋的心情。
第二部分,悠扬的旋律由笛子和笙奏出,跳跃的节奏,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独具韵味。
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再现,浓缩了第一段的内容。
展示瑶族男女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2.通过听、唱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熟记主题,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乐曲中的第一部分为重点,熟记作品第一部分中的第一主题片断,感受乐曲中不同情绪的对比。
教学难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教学过程: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三、导入新课四、我们中华民族有众多民族,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瑶族,走进瑶寨。
你们听!瑶寨传来了什么声音?五、讲授新课师: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聆听音乐。
师:在幽静的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你们听他们去干什么了呢?师:这幽静、委婉的旋律,让我们来体会乐曲的旋律,猜一猜瑶寨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伸出手指,跟着旋律线一起画一画。
生:跟随旋律线,体会主题旋律。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7598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d.png)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瑶族的音乐特点2. 《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3. 《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掌握《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瑶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乐曲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各个乐章的特点。
3. 学习《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如弓法、指法等。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奏《瑶族舞曲》。
2. 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能欣赏和评价民族音乐。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瑶族舞曲》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教学工具:钢琴、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等)。
3. 提前准备:事先让学生熟悉《瑶族舞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基本情况。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瑶族音乐特点、乐曲结构及演奏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奏民族乐器,展示演奏技巧。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动手实践。
4. 欣赏法:播放不同版本的《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复习瑶族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讲解《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分析各个乐章的特点。
3. 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示范演奏,让学生模仿练习。
4.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九、课后作业1. 熟记《瑶族舞曲》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奏。
2. 深入了解瑶族音乐文化,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3. 练习乐曲中的演奏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ea11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a.png)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瑶族舞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引导学生感受瑶族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瑶族舞曲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发展2. 瑶族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3. 瑶族舞曲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三、教学重点1. 瑶族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四、教学难点1. 瑶族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的掌握2. 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2. 瑶族舞曲相关资料3. 学生音乐教材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其他瑶族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瑶族音乐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教学瑶族舞曲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发展,使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文化内涵。
3. 分析瑶族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让学生通过听、唱、奏等方式体验和感受。
4. 讲解瑶族舞曲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欣赏《瑶族舞曲》的音乐美。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瑶族舞曲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七、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老师的演奏或播放的音响,学唱《瑶族舞曲》。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瑶族舞曲的表现形式,进行表演练习。
3. 老师选取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音乐活动1. 学生自主选择瑶族舞曲,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结合瑶族舞曲,创作一幅描绘瑶族生活场景的画作。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瑶族舞曲,让家人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瑶族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和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其他瑶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瑶族舞曲的特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其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补充说明:在分析瑶族舞曲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听、唱、奏等多种方式体验和感受瑶族舞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https://img.taocdn.com/s3/m/5076e6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1.png)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初步了解瑶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通过音乐活动,提升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音乐活动主要围绕《瑶族舞曲》进行,内容包括介绍瑶族音乐背景、播放《瑶族舞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模仿等。
教学准备:1. 准备《瑶族舞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瑶族服饰或者道具,用于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3. 准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教程,以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模仿。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故事形式介绍瑶族和瑶族音乐,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播放《瑶族舞曲》:让幼儿静静地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分析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听到的音乐感觉,教师可以适当解释瑶族音乐的特点。
4. 舞蹈模仿: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瑶族舞蹈动作,然后引导幼儿模仿学习。
5. 集体表演:组织幼儿集体表演《瑶族舞曲》的舞蹈,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瑶族舞曲”,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可以开展一次“瑶族文化日”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体验瑶族文化。
教学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表现,强调瑶族音乐的特点和欣赏音乐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优秀表现。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参与情况、反应和表现。
2. 互动反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收集幼儿对活动的感受和建议。
3. 表现评价: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理解力、表达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7149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3.png)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背景、特点和艺术价值。
2. 通过欣赏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曲式等。
3. 瑶族舞曲的代表作品及艺术价值。
4. 欣赏瑶族舞曲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瑶族舞曲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欣赏瑶族舞曲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瑶族舞曲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示范法:播放瑶族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欣赏瑶族舞曲的心得。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瑶族舞曲的表演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瑶族舞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瑶族舞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3. 欣赏:播放瑶族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欣赏瑶族舞曲的心得,分享自己的感受。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瑶族舞曲的表演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瑶族舞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识别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曲式等。
3. 学生能欣赏并分析瑶族舞曲的代表作品。
4. 学生能运用欣赏瑶族舞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瑶族舞曲相关书籍和资料。
2. 瑶族舞曲的音乐作品,如CD、视频等。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4. 瑶族舞曲的表演道具和服饰。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瑶族舞曲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第二课时:欣赏瑶族舞曲,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瑶族舞曲的表演和创作。
4. 第四课时:总结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教学评价。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3efb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a.png)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学习瑶族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舞姿;3.欣赏瑶族舞曲的音乐和舞蹈表演;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2.瑶族舞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瑶族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舞姿;4.瑶族舞曲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瑶族舞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教学难点:瑶族舞曲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示范法:演示瑶族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舞姿;3.听觉法:欣赏瑶族舞曲的音乐;4.视觉法:观看瑶族舞曲的舞蹈表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瑶族文化和音乐艺术。
2. 正文环节(1) 瑶族舞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瑶族舞曲是瑶族人民在生活、劳动、婚嫁、祭祀等场合中所创作的舞蹈。
它具有以下特点:1.舞曲节奏明快,富有活力;2.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富有变化;3.舞蹈表现形式多样,有单人、双人、多人等形式;4.舞蹈服饰华丽、色彩鲜艳,富有地方特色。
(2) 瑶族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舞姿瑶族舞曲的基本舞步有“踏步”、“跳步”、“转步”等。
其中,“踏步”是瑶族舞曲的基本步伐,它是以脚尖着地为基础,通过脚跟的起落和身体的摆动来完成的。
瑶族舞曲的舞姿则以手臂的舞动为主,手臂的动作要与腰部和腿部的动作协调配合。
(3) 瑶族舞曲的音乐和舞蹈表演欣赏瑶族舞曲的音乐和舞蹈表演,让学生感受瑶族舞曲的魅力和韵味。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瑶族舞曲进行欣赏和观赏,如《瑶族舞曲》、《瑶族花鼓舞》等。
3. 总结环节总结瑶族舞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回顾瑶族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舞姿,强化学生对瑶族舞曲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学习瑶族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舞姿,欣赏瑶族舞曲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6f6c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f.png)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教案标题:瑶族舞曲欣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瑶族文化和舞曲的特点;2. 培养学生对瑶族舞曲的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瑶族舞曲的背景介绍;2. 瑶族舞曲的音乐元素;3. 瑶族舞曲的表演形式;4. 瑶族舞曲的欣赏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瑶族文化的概况,引起学生对瑶族舞曲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瑶族舞曲的发展历史和地域分布;2. 分析瑶族舞曲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乐器等;3. 介绍瑶族舞曲的表演形式,如独舞、对舞、群舞等。
第三步:欣赏与分析(20分钟)1. 播放一段瑶族舞曲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乐器等元素;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感和感受。
第四步:表演与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瑶族舞曲进行表演;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对舞曲的理解和表达;3. 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瑶族舞曲的特点;2. 学生展望未来,思考如何进一步了解和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在表演环节的创意和团队合作能力;3. 收集学生对瑶族舞曲的认知和理解的作品。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瑶族舞曲表演团队到学校进行现场表演和讲解;2. 组织学生参观瑶族舞曲相关的展览或演出;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了解瑶族文化和舞曲。
教学资源:1. 瑶族舞曲音乐录音;2. 瑶族舞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3. 学生小组表演所需的舞蹈空间和音响设备。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欣赏《瑶族舞曲》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欣赏《瑶族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7e4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1.png)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二、欣赏管弦乐合奏
《瑶族舞曲》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2.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X拍手、摇手。
学习演奏,注意调咼要改成1=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
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
在唱歌伴奏等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手段
风琴钢琴录音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活动
1.《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欣赏《瑶族舞曲》
课时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重点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
2.学会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音乐教案《瑶族舞曲》
![音乐教案《瑶族舞曲》](https://img.taocdn.com/s3/m/c8cded8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0.png)
音乐教案《瑶族舞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民族舞曲》中的《瑶族舞曲》。
本节课将详细解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及舞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瑶族音乐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音乐的特点,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
难点:对瑶族舞曲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瑶族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瑶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及音乐特点。
(2)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声。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瑶族舞曲》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音乐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瑶族舞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并进行模仿练习。
5. 互动环节(10分钟)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瑶族音乐特点2. 《瑶族舞曲》旋律、节奏、和声分析3.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模仿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瑶族舞曲》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瑶族舞曲》中的旋律部分,其优美的旋律让我感受到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瑶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推荐相关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瑶族舞曲》作为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应深入挖掘瑶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瑶族舞曲》音乐优秀教案(精选
![《瑶族舞曲》音乐优秀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d089f5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d.png)
《瑶族舞曲》音乐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多彩的民族音乐”,具体内容为瑶族舞曲的鉴赏与实践。
瑶族舞曲是瑶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章详细内容包括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分类、音乐特点、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分类及其音乐特点,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瑶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瑶族舞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瑶族舞曲的鉴赏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PPT。
学具:竖笛、手鼓、舞蹈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瑶族舞曲《赛马》,让学生初步感受瑶族舞曲的热情奔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分类及音乐特点。
(2)分析《赛马》的音乐结构、节奏、旋律等。
3. 实践教学:(1)教授竖笛、手鼓等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2)分组练习,让学生合作演奏瑶族舞曲《赛马》。
4. 例题讲解:以《赛马》为例,分析瑶族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乐器,演奏《赛马》的某个片段。
六、板书设计1. 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分类。
2. 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
3. 瑶族舞曲代表作品《赛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瑶族舞曲《赛马》的节奏、旋律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描述。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乐器演奏技巧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瑶族舞蹈表演,进一步了解瑶族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7b57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8.png)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舞风彩》中的《瑶族舞曲》。
该曲是一首以瑶族音乐为素材,展现瑶族人民欢庆节日、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的管弦乐作品。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乐曲的旋律、节奏、演奏技巧;了解瑶族音乐文化及乐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学会演奏乐曲。
2. 培养学生对瑶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学会演奏乐曲。
难点:瑶族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课件。
学具:口琴、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瑶族民间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舞蹈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瑶族舞曲》。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学习乐曲旋律:引导学生聆听乐曲,感受旋律的优美,学会哼唱旋律。
(2)学习乐曲节奏:分析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并进行练习。
(3)演奏技巧学习:教授口琴、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乐曲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演奏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演奏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口琴、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进行乐曲演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组展示演奏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瑶族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课后深入了解瑶族文化。
六、板书设计1. 《瑶族舞曲》2. 内容:(1)旋律:哼唱旋律(2)节奏:切分音、附点音符(3)演奏技巧:口琴、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瑶族舞曲》的演奏练习。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了《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
欣赏瑶族舞曲教案初中
![欣赏瑶族舞曲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9ffc0d4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4.png)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文化背景。
3. 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情绪等)欣赏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2.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电脑、音响、课件、学生自备的乐器、打击乐器。
2. 教学场所: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瑶族风光宣传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2)引导学生谈论瑶族的特色,如服饰、舞蹈、音乐等。
2. 欣赏《瑶族舞曲》(15分钟)(1)教师播放《瑶族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2)学生边听乐曲,边用手势表示乐曲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
3. 分析乐曲(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乐曲的的创作背景。
(2)学生讨论乐曲各乐段的特点,能分辨出各个乐段。
4. 学唱瑶族歌曲(10分钟)(1)教师教唱瑶族歌曲,学生跟学。
(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5. 创作与表演(10分钟)(1)学生分组创作瑶族舞曲,可以使用打击乐器、民族乐器等。
(2)每组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瑶族舞曲,其他学生欣赏并提出意见。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对瑶族舞曲的喜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瑶族舞曲的欣赏能力。
2. 学生对瑶族舞曲的创作与表演能力。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同时,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创作与表演能力得到提高,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8篇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a2dd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6.png)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8篇《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1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1、音乐录音带2、纱巾、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2教学目标: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教学过程: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一、引入教学:1、瑶族风情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
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
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
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c1f6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1.png)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多彩的民族音乐”,具体内容为《瑶族舞曲》的欣赏与分析。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瑶族音乐的特点,掌握《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欣赏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瑶族舞曲》的基本旋律、节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瑶族音乐的特点,《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调式。
难点:《瑶族舞曲》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进行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瑶族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瑶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a. 介绍瑶族音乐特点,如:五声音阶、滑音、颤音等。
b. 欣赏《瑶族舞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
3. 例题讲解:a. 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进行方式。
b. 解析《瑶族舞曲》的节奏变化。
4. 随堂练习:a. 学生跟随音乐演唱《瑶族舞曲》。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瑶族音乐特点2. 《瑶族舞曲》旋律、节奏、调式3. 旋律进行方式4. 节奏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瑶族舞曲》的音乐结构,并写出300字的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瑶族音乐特点的掌握程度,以及《瑶族舞曲》的欣赏与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瑶族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推荐观看瑶族舞蹈表演视频,深入了解瑶族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瑶族音乐特点的掌握2. 《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调式分析3. 旋律进行方式和节奏变化的理解4. 作业设计中的音乐结构分析一、瑶族音乐特点的掌握1. 音阶:瑶族音乐采用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瑶族舞曲》(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瑶族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8012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7.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瑶族舞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瑶族的音乐或舞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瑶族舞曲的独特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ABA结构和音乐要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乐结构的识别和音乐要素的分析,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瑶族舞曲》中的一种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身体动作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验如何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2.提升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瑶族文化背景,认识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提升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身体动作和打击乐器创作音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4.增强团队协作: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5.培养音乐审美:通过对《族舞曲》的欣赏,引导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身体动作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瑶族舞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欣赏《瑶族舞曲》示范教案
![欣赏《瑶族舞曲》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dbc39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8.png)
《瑶族舞曲》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用音乐语言感受并体验《瑶族舞曲》的情绪情感,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
2.熟记主要段落的主题音乐,并辨别其主奏乐器的音色,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
3.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1.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2.通过音乐的赏析,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瑶族歌舞长鼓歌舞图片。
师:上图所描述什么场景?他们舞动的乐器是什么?2.简单介绍瑶族长鼓及长鼓练习节奏。
长鼓节奏型练习:‖X XX ‖X X ‖3.作品介绍《瑶族长鼓舞歌》脍炙人口,不仅广大群众喜欢,许多艺术家也对它爱不释手,他们把它改编成许多版本。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沅改编创作的享誉世界的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生动地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和生活风貌,作品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边歌边舞的欢乐场面。
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和小伙子们热情奔放的舞姿,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乐曲、走进欢乐的瑶寨。
【设计意图】感受和了解瑶族舞曲的乐器和歌曲魅力。
二、讲授新课1.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回答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音乐主题各用哪些乐器演奏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
2.乐曲分析:分段欣赏、分析乐曲。
(1)播放“引子”部分音乐:师:“引子”部分音乐由什么乐器演奏?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意境?回答总结: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
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
(2)第一部分(A)师:这一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使你联想到晚会的什么场景?第一主题共演奏三遍,用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
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
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
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
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
A B A
引子||:a :|| ||:b :|| c d c a b 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
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
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
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
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