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题指导主观题41题

合集下载

全国卷高考41题答题方法共30页

全国卷高考41题答题方法共30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谢Leabharlann !全国卷高考41题答题方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文综第41题解题思路及方2

文综第41题解题思路及方2
焦作市2014年度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评选审报表
县(市)区、学校博爱县第一中学
姓名
李燕
性别

学校
博爱县第一中学
论文题目
文综第41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主要
内容
结合2013年全国新课标 卷和 卷文综第41题以及其它例题具体说明“地图说明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关注2013年北京文综37题(3)开放性试题的新形式。
县(市)区
教研室
意见
(签字或盖章)
市基础
教研室
意见
(签字或盖章)
备注
焦作市2014年度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文综第41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学校:博爱县第一中学
作者:李燕
联系:
在这里,命题术语又由“说明”变成了“解读”。所谓“解读”就是阅读解释,也就是要求学生解释“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历程。明确题意后,只要按时间先后顺序根据材料列举变化的具体表现(涉及发布者、传播地域、使用范围、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并解释原因即可。
在这里,我强调这仅是文综41题现有题型的一般规律,具体题目还需考生具体分析。高考命题形式在不断创新,我们只有不断研究,才能更好把握高考新动向,提高教学、备考的有效性。
一、宽泛性设问
1、设问形式:一般表述为“比较图1、图2提取有关……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答题思路与方法
怎样获取信息:找两幅图的不同点或相同的。
怎样进行说明:回答造成不同点或相同的原因。
3、答题格式:信息一:
说明:
信息二:
说明:
例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新课标高考41题解题指导

新课标高考41题解题指导

【解题方法】
第一,认真观察比较图片,注意图片的提示语〔图名、 图片的说明文字、相关文字的暗示〕,找出一样点与 不同点。 注意:如果试题图片是以图片群的形式出现,要注意 图片间的关系。
第二,整理从图片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得出结论。
第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所提取信息。
【评分标准】
注意:此题读取1条有效信息,给3分;加以说明, 给3分。读取2条有效信息并加以说明,可得总分值 12分。“信息〞与“说明〞各以6分为限。
由两端材料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西方崛起〞的不同见解,可 以归纳为:
评论对象
观点一
观点二
西方崛起的 时间
西方崛起的 表现
西方崛起的 动因 西方崛起的 世界历史地 位(与亚洲 比较)
由希腊罗马,经中世纪,到文 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到现代世 界霸权的建立,是长期的“引 人入胜的历程”
民主制度、君主制、骑士制度 、思想文化、开拓精神
展望2021 年高考,历史41题会以什么样 的面貌出现呢?排队等候的多着呢,漫画、 数据表格、各种图示如柱状图饼状图、大事 年表、人物年谱等等……
我送大家一句话:以不变应万变,关键 审清题,问什么答什么。
祝高考胜利!
学以致用 练习强化
〔2021年高考〕 .阅读材料观,答点复评以下析问(题。价〔)12分题〕型
信息1: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 北分布大体平衡。〔汉代的州集中于北方地区,唐代 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3分〕 说明1: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开展。〔汉代 经济重心在北方或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经济重心开 场南移。〕〔3分〕
信息2: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3分〕 说明2:说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开展缓慢;(说明两广地区社会经 济开展缓慢;说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开展缓慢;受自然地理条件 制约;受生产技术水平制约。)〔3分〕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附答案)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附答案)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第 41 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一、观点评论(析)类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下面以两道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真题示例】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

高考41题答题技巧

高考41题答题技巧

高考41题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1、内容措施类2、特点类3、背景原因类4、影响评价类一、内容措施类内容主要考察某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某一历史现象的表现、某一国家在在重要时期的改革措施、某些历史人物的基本主张等。

一般逐句概括,寻找关键词,整理归类,不漏知识点便可。

因此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分层以及材料中标点符号,要做到多层次,多方向。

内容措施类考察方向:1、法律(制定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司法独立、法律之上、法律与人伦冲突、严格法律程序)2、国家治理体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防务、心理、疾病、防震救灾)3、人口:(人口迁移、人地矛盾、节育政策、人口素质)常用术语:政府作用、机构设置、民间力量、制度构建、科技作用、技术变革、分类指导、科学措施、继承与创新、管理体系、防御体系、欧美风雨、三权分立二、特点类相对于内容题,特点题答题的范围更广,不但包含内容,还包含历史现象的原因、过程、影响等。

而且答案带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更高的归纳能力。

一般而言,做特点题时基本原则:逐句分析,框架作答技巧:重角度、点要多、面要广、话要短特点题答题角度与模型(时间空间、内容结果、数量规模、性质策略地位、方式主体、原因目的)三、背景原因类背景类:若只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要素作答,已经不能适应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必须用“同心圆、三重奏”理论作答,三重奏即大历史、小专题、具体问题。

背景原因类答题术语:国家治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危机、国家实力、政局动荡、政府推动、国家重视、战乱频繁、王朝更替、重文轻武、科教兴国、新中国成立、大国关系)法律政策与制度保障(制度创新、制度调整、开明政策、巩固统治、顺应时代主题、阶层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想与文化(文明推动、人的贡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影响、文明交流与传播、儒家思想、近代进步思想)经济与社会(经济发达、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工艺变化、重农抑商、生产方式变革、近代化推动、工业化建设需要、地理位置、资本主义、农耕经济、社会风气、重义轻利的观念、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经济政策调整、发达贸易、人地关系、体制变革)四、影响评价类常用关键词(强化了、确立了、维护了、奠定了、促进了、有利于、体现了、维护了、创立了、形成了、扩大了、推动了)常用术语国家治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君主专制强化或约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体现制度优势、推动基层治理、当代治国理政的现实意义)法律、政策与制度保障(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注重公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增进民族认同)经济与社会(社会转型、社会稳定、应对危机、减震救灾、对后世提供借鉴、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工业革命进程、推动工业革命进程、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影响国家税收制度变革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加剧贫富分化、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全国卷高考41题答题方法PPT文档30页

全国卷高考41题答题方法PPT文档30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全国卷高考41题答题方法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1题解题指导

41题解题指导

2014年课标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 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 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修改、补充+说明理由类试题作答基本思路:
审清题目总体要求,分析材料整体结构,结合所学知
识,提出修、补建议;
阐述修、补理由应包含修、补内容地位、作用;
关于修、补的结论性认识
文明成果,也忽略了这些地区地区对西方崛起产生的影响。
作评价、举史证:(略) 谈认识:材料中该观点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强调西方为中心,
这是不全面的,应该将西方的崛起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
分析,全面解读西方崛起的原因和进程才更合理。
例2:
亮观点:西方崛起是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而且西方崛起很大程
度上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身的因 素。 表态度:该观点看到了世界其他地方文明对西方崛起的积极影 响,但否定了欧洲自身的发展对西方崛起的决定性作用。 作评价、举史证:(略) 谈认识:材料中该观点过分强调(夸大了)世界其他地区文明 (外因)对欧洲崛起产生的影响,没有看到西方崛起过程中内
高考文综第41题解题策略及指导
作答论证、评价、评述、探讨观点类试题的基本思路: 亮观点:陈述材料中的观点。(有直接写,无要提炼)
表态度:你对材料观点的看法。(肯否定;部分肯否定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谈认识: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形成的原因、目的等进行小 结;你认为应该如何全面准确的认知材料中的观点;
例:亮观点: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工具,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工具 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动力问题,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推 动人类社会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内燃机的 发明和应用,引发了电灯、电话、汽车、飞机一系列新的发明和应用, 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 应用于生产生活,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 息时代”。 认识:该公式形象、直观的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劳动工 具的革命性改进,能够产生乘法效应,进而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也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高考历史课标卷41题做题方法

高考历史课标卷41题做题方法

第三步 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
结合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 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政治上:清朝中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经济上:经济政策以农为本,统治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农业经 济的发展。
第四步 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
(1)组答案要注意紧扣设问,简明扼要,规范 作答。
2017年高考全国卷I第41题以“民族主义”为主题,要 求比较法国大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中外关联 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7年全国卷Ⅲ第40题以“收复台湾”为主题,要求 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简析郑成功收 复台湾促进了国家统一,中外关联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8年全国一卷 宋代乡约
图表类材料——数学学科素质[表头、类别、数据 之间关系(比较:差距或趋势)]
第二步:检索审题
着眼点1
基本信息判断:时代、国别、阶级、领域等
例题: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 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 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 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 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 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 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 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10分)
第二步:检索审题 着眼点2
重要信息搜索:标题、出处、关键词句
例: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一、近6年全国卷第41题解读1、近5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5)评分采取3、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趋势(1)论证方式越来越开放:(2)考查能力层次越来越深:全国卷41题命题立意基本以“论证和探讨问题”为主(3)多元史观综合考查:(4)命题素养立意非常明显: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包容意识);答题的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证据意识);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逻辑意识);答案内容要求通史和历史常识分析(时空概念)。

3、全国卷第41题真题体验(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行探讨,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问题的多种能力。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

高考解题指导主观题41题

高考解题指导主观题41题

一全国卷25分材料题(一)原因类该类型问题在近五年全国卷出现频次及所占分值一、思考及方法1.纯结合材料①审题:看题眼情感态度,是积极?消极?还是笼统地问。

从材料里找符合这些态度的信息。

①找点:从材料里找符合这些态度的信息。

注意标点符号,一般来说“。

”“;”“……”是一个层,也就是一个答分点。

但也有可能是几个符号是一个点。

①定词:关注句子里的主、谓、宾,尤其是动词、名词。

2.纯结合知识①看时间:依据题目给的时间点信息,对知识进行联系①定角度:a.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作答b.可从社会、个人状态(阶级、动机、品质)思考3.抄材料+结合知识:二者方法结合,但是要注意看分答题二、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1.纯结合材料【2016全国卷① T40(1)节选】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

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6分)【解析】①审题:题眼说“膨胀”,肯定指有利于人口增长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去材料里寻找哪些是有利于的。

①找点:从材料里画线句子,我们能够发现这些都是推动因素。

①定词:社会稳定、取消税、作物推广、山地草原开垦。

这些都是我们找的名词动词,也是我们答案基本要素。

【答案】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写出3点即可)2.纯结合知识【2014全国卷① T40(2)节选】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历史高中高考试卷习题中41题的解题技巧

历史高中高考试卷习题中41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试卷中41 题的认识和解题技巧注意:〔 1〕价偏重于从史中得出;述偏重于表达史;认识:分固定、属于开放性。

它的开放表在以下四个方面: 材料开放、开放、重于运用史或者唯物史,说明自己史事件、人物、点的(2) 价、述一般含有志性的,答案开放、学生的思开放。

如:价、、述、明、、如何解、你、你的看法、你的点、如何理解等解技巧指 :史人物价:步一:看、明要求、确定象〔 1〕定性价即整体价;步二:材料提点〔 2〕定量价,即以史明。

在提点的候一定要做到言意并要用表述。

〔 3〕一分二和看主流相合。

步三: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序号化〕史事件或象价:在答案要分三段:第一段点局部。

在一局部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言写出你〔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史境中行价。

从材料中提出来的点,第二步亮明你的点,表述用一定要确定。

比方我⋯⋯正确、〔 2〕需要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价角度。

我同意⋯⋯等。

〔 2---3分〕二、解步第二段:史合局部〔7---8 分〕第一步:完整的材料,提点在一局部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次运用史来你的点,尽量要做到史合。

提点 , 弄清几个:用史来个点。

史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的客象者的主是什么?思路一:政治、、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有几个点?思路二:外因、外因。

各点之是什么关系?思路三:国因素、国内因素。

区:了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材料,断章取,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当成目思路四:与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等。

要的点,致全皆。

不同的适用不同的思路,在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与注意:①如果是:材料中某某的某某点,只能同意。

点要密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表述要准确,次要清晰。

②提出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左右的在大构思如何表有利于你接下来第三段:局部。

〔 2---3 分〕,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

用理来个点或写性言。

〔个一定要合道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史唯物主第二步:述点并点行判断表和相关的史史以及史展的等来。

高考历史加分宝: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三):修改建议类(含解析)

高考历史加分宝: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三):修改建议类(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三)——修改建议类高考历史41题主观题越来越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利用正确的史观,做到论从史出才是解答的关键。

既然是修改,就可以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

但这只是基础思路,具体方法需要从实际训练中总结。

典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第二步,抓材料关键信息——1960年,抗日战争第三步,分析材料——结合设问要求对材料整体进行分析,从“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可以看出编者站在革命史观上分析问题。

所谓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因此在目录中编者加大对中共的肯定和对国民党的否定,如“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我们知道国共合作,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删除“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还可以删除“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可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示例1: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2分)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高考文综历史41题解题策略(教案)

高考文综历史41题解题策略(教案)

开放性探究题(全国卷第41题)解题练习【开放性探究题】高考历史的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境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或提取)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答此类题型须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学问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该题型可分两类:历史阐释题:信息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4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5年全国Ⅱ卷。

历史探讨题:观点推断+论证评价。

如2010年观点论证;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

第一类:历史探讨题:论证、评价、评述、探讨观点类【解题基本思路】(1)述:从图片、表格、文字材料中获得信息(结论、观点等)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2)评:亮明你的观点即对获得的观点看法,留意要客观、全面(3)论:用史实论证观点,留意要多角度(4)析:一般为分析错因或呼应观点一、观点评论(评析)类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详细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须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特别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相识。

(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说明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起先,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猛烈变更。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 含解析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 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有人称之为开放性试题,也有人称之为探究性试题和创新能力评价题.这一类型试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规律的认知、分析和论证能力。

下面对这一题型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反思其应对策略,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命题规律1.从能力要求上看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1年“西方崛起”题和2012年“冲击——反应”题,都是考查考生“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2013年“汉唐间历史变迁”题考查的是“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014年“目录修改说明”题和2015年“公式探讨”题,主要考查考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试题涉及了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的能力要求。

2.从命题立意上看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渐加强了从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试题由过去重视考查记忆能力向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在41题中的表现特别凸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论从证出和史论结合;第三、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

3.从考查目标上看近几年全国卷第41题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论话题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

2011年“西方崛起"题,凸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效热点;2012年“冲击--反应”题引导考生思考现代化发展模式;2014年“目录修改说明”题体现中日关系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2015年“公式探讨”题是科技创新这一热点聚焦的体现.这些试题反映了命题者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和学术热点,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国卷25分材料题(一)原因类该类型问题在近五年全国卷出现频次及所占分值一、思考及方法1.纯结合材料①审题:看题眼情感态度,是积极?消极?还是笼统地问。

从材料里找符合这些态度的信息。

①找点:从材料里找符合这些态度的信息。

注意标点符号,一般来说“。

”“;”“……”是一个层,也就是一个答分点。

但也有可能是几个符号是一个点。

①定词:关注句子里的主、谓、宾,尤其是动词、名词。

2.纯结合知识①看时间:依据题目给的时间点信息,对知识进行联系①定角度:a.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作答b.可从社会、个人状态(阶级、动机、品质)思考3.抄材料+结合知识:二者方法结合,但是要注意看分答题二、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1.纯结合材料【2016全国卷① T40(1)节选】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

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6分)【解析】①审题:题眼说“膨胀”,肯定指有利于人口增长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去材料里寻找哪些是有利于的。

①找点:从材料里画线句子,我们能够发现这些都是推动因素。

①定词:社会稳定、取消税、作物推广、山地草原开垦。

这些都是我们找的名词动词,也是我们答案基本要素。

【答案】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写出3点即可)2.纯结合知识【2014全国卷① T40(2)节选】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分)【解析】①看时间:材料一1587-1666,我们可以知道是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材料二1643-1722、18世纪中期,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时期。

①定角度:问的是命运不同原因,结合知识,我们知道中国的走下坡路,写阻碍因素;西方的走上坡路,写推动因素。

知道了情感态度,我们就定角度,这个题问的比较大,所以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角度来思考,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把背的知识拿出来运用了。

【答案】宋应星:经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政君主专制强化了文化专制;文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牛顿: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补充】这道题需要结合一下材料,就是牛顿最后一点;但是我们发现,靠结合知识的点,我们10分也妥妥地拿到手了,所以,基础一定要扎实。

(二)背景类一、思考及方法1. 背景类题目,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系就是时间点,所以我们在做题时候,一定要看准题目所给的时间点,不同时间点,阶段特征是不一样的。

2. 在结合完时间点后,我们可以关注题目给出的主体,包括个人、阶级、团体的思想状态和作为。

因为历史事件的发生不仅受时代制约,还受个人因素制约。

二、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1.【2014全国卷① T40(1)节选】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

(8分)【解析】观察划横线的时间点,我们发现一个是中国古代晚期,一个是世界近代,我们初步有了思路,知道从哪里入手;其次我们再观察划波浪线的句子,就会发现个人与社会作用也是我们考虑的要素。

在这个时候,我们把知识和材料结合,答案就可以得出了。

【答案】背景:宋应星: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牛顿: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社会对科研的推崇;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三)特点类该类型问题在近五年全国卷出现频次及所占分值一、思考及方法这类题好多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这类题目是有方法可循的。

特点也就是特征,我们在生活中一般问···的特点,你会从何入手呢?肯定会从事物的内在和外在来进行观察,历史的特点题也可以遵循这种原则。

①观察对象的目的、内容(措施),进行概括。

①观察题目里的时间点,看是否可以得到暗示,往往时间点暗示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特征。

①注意材料上下对比,注意观察相应位置,材料是如何表述的。

二、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2019全国卷① T41(2)节选】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

(4分)【解析】从题目“必需保护国家生产”,“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可以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从题目“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可知此时的关税是自主的。

【答案】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四)影响类(作用类)该类型问题在近五年全国卷出现频次及所占分值一、思考及方法该类型题目很常规,一般问法有影响、作用、意义。

①影响(作用):题目有没有限定词,积极还是消极,如果没有就需要正反两方面来说。

经济影响(作用):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思考政治影响(作用):可从阶级、政权更替、政治格局、制度调整、政策制定、后世思考文化影响(作用):可从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思想发展、对后代影响思考①意义:笼统性设问:国内(政、经、文)+国际(政、经、文)具体设问:经济:先答对自身影响、然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格局思考。

政治、文化:可从事件性质、过去与未来的影响来思考。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先看材料,再结合知识与方法,一定要看材料能抄什么!★学会积累术语,把常出现的一些术语总结起来,到考场直接用,节约答题时间!二、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2017全国卷① T41(2)节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简析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意义。

(6分)【解析】①意义肯定是写积极的内容,感情色彩不能错。

②首先题目指向的是矿业政策,我们需要答出该政策对矿业有什么影响,进一步我们发现该政策属于工业领域和一五计划里边,我们还需要答出对二者的影响,这样显得完整一些。

【答案】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把握我国国情,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五)比较类(异同类)该类型问题在近五年全国卷出现频次及所占分值一、思考及方法这一类题目,一般有如下问法:比较……异同、……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发展变化。

下面我们将方法一一讲解。

①共同类:首先,看材料我们可以从二者背景、原因、目的、内容、经过、结果、影响入手,看双方有没有可以找到的共同之处;再次结合知识,我们可以考虑二者在书上的位置是什么,是不是属于同一个专题,或者说属不属于一个主题范畴的,从而提取出有效信息。

①不同类;同共同类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从二者背景、原因、目的、内容、经过、结果、影响入手,看双方有没有可以找到的不同之处;再次,我们可以结合知识,直接写出两者不同表现即可。

①异同类:结合上述两种方法即可。

①发展变化:这类题目一般来说,是给出两段材料让你对比,或者一段,前后让你对比;这种材料一般层次性比较分明,材料和材料有可能是位置相互对应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做题时候划分好层次,仔细找出“小类”,再看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写出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