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
合集下载
4.2《扬州慢》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扬州慢(并序)
『扬州慢』的领字 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诵读延展课)
目录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曲调特征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厘析
『扬州慢』的领字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01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 曲调特征
问题:古人是如何对词进行体制上的分类的?
【词的体制分类】 词按调数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按篇幅可以分为:58字以内为小令,58-91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讲述1:领字的含义及其演进规律
领字出现在词的体制中,又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 (1)唐五代间,词人多作小令,很少慢词;即使是慢词,也很少用到领字。 后唐庄宗李存易有《歌头》长调一首,计一百三十六字,而无一领字。 (2)领字的大量使用,要到北宋中叶慢词盛行之际;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 便是词中领字的奠基人。
小结
《扬州慢》的“扬州”与词作内容相关,“慢”与词作的体制和情感相关。 “慢”说明本词在体制上是一首慢词,情感上是表达某种哀婉悲切的情感的 词作。 因此,从曲调特征上看,《扬州慢》是一首表达某种哀婉悲切之情的慢词长 调。
《扬州慢》曲调特征:慢词长调(体制)+哀婉悲切(情感)
02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 厘析
讲述2:为什么要在词中用“领字”?
【今人说】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 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 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 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扬州慢》的领字就是这种情况:领字落在小节的第三拍的弱(次)强拍 和第四拍的弱拍,引起后一节第一拍的强拍。
问题:音乐上领字的以弱拍引起强拍,可视作领字合乐性的体 现。这一特点对我们理解领字的其他作用有何意义?
『扬州慢』的领字 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诵读延展课)
目录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曲调特征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厘析
『扬州慢』的领字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01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 曲调特征
问题:古人是如何对词进行体制上的分类的?
【词的体制分类】 词按调数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按篇幅可以分为:58字以内为小令,58-91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讲述1:领字的含义及其演进规律
领字出现在词的体制中,又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 (1)唐五代间,词人多作小令,很少慢词;即使是慢词,也很少用到领字。 后唐庄宗李存易有《歌头》长调一首,计一百三十六字,而无一领字。 (2)领字的大量使用,要到北宋中叶慢词盛行之际;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 便是词中领字的奠基人。
小结
《扬州慢》的“扬州”与词作内容相关,“慢”与词作的体制和情感相关。 “慢”说明本词在体制上是一首慢词,情感上是表达某种哀婉悲切的情感的 词作。 因此,从曲调特征上看,《扬州慢》是一首表达某种哀婉悲切之情的慢词长 调。
《扬州慢》曲调特征:慢词长调(体制)+哀婉悲切(情感)
02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 厘析
讲述2:为什么要在词中用“领字”?
【今人说】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 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 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 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扬州慢》的领字就是这种情况:领字落在小节的第三拍的弱(次)强拍 和第四拍的弱拍,引起后一节第一拍的强拍。
问题:音乐上领字的以弱拍引起强拍,可视作领字合乐性的体 现。这一特点对我们理解领字的其他作用有何意义?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 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 不如。
——《赠别》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文采 。 (2)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 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 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四)三读赏佳句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让我们真诚地祝福扬州 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
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 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 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Ⅹ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 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 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扬州慢》ppt课件
2.诗人抒情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将扬州作了今 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概写 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 “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 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 其强烈。
㈡所听:清角吹寒: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 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 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 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 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倚声协律。
❖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途 经扬州时。十六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两淮沦陷,金 兵一度占领扬州,烧杀抢掠,城池残破不堪。后完颜亮在瓜 州被部下杀死,宋军乘机收复两淮,金兵北去,未能渡江。 但战争给扬州造成的破坏,多年难以恢复,人们的心灵创伤 更难以医治。
❖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 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 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总结:写作特点
❖ 1.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2.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巧于用典,隐为对
比,在对比中述悲愤。 ❖ 4、运用移情手法。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人教版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 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 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朗读词作,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高考链接——
1 :开篇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有何作用 ?
一、开篇点明地点为淮左著名的都城扬州中的 名胜——竹西 二、交代事件——名胜吸引着作者驻足观瞻。 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 的一段路程 三、为下文描写此处景象做铺垫。
一、运用了对照的表现手法。
二、将往日环境清幽风景迷人的与眼前“尽 荠麦青青”这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作对照。
三、今昔的巨大反差让丧乱之感顿生。
3、赏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一、曲笔: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以“胡马窥 江”来写金兵的南侵,含蓄委婉。
二、烘托:以战后之景“废池乔木”侧面烘托出战 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一、寒和空两个字用得尤为传神,寒指寒冷, 空指空荡荡的。(含义) 二、天气慢慢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 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 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描述情 境) 三、以号角之声来衬托空城的孤寂,更让人 感到凄凉静寂。(手法、情感)
5、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 惊。”
二看作者——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 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 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 表词人。有《白石道人诗 集》、《白石道人歌曲》。 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 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 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 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 全才。
江湖雅士
三看背景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扬州被洗劫一空。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 路过扬州,映入作者视野的是一片荒芜,满目疮 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 本词时,宋金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 武嬉,偷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 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 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朗读词作,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高考链接——
1 :开篇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有何作用 ?
一、开篇点明地点为淮左著名的都城扬州中的 名胜——竹西 二、交代事件——名胜吸引着作者驻足观瞻。 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 的一段路程 三、为下文描写此处景象做铺垫。
一、运用了对照的表现手法。
二、将往日环境清幽风景迷人的与眼前“尽 荠麦青青”这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作对照。
三、今昔的巨大反差让丧乱之感顿生。
3、赏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一、曲笔: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以“胡马窥 江”来写金兵的南侵,含蓄委婉。
二、烘托:以战后之景“废池乔木”侧面烘托出战 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一、寒和空两个字用得尤为传神,寒指寒冷, 空指空荡荡的。(含义) 二、天气慢慢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 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 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描述情 境) 三、以号角之声来衬托空城的孤寂,更让人 感到凄凉静寂。(手法、情感)
5、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 惊。”
二看作者——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 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 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 表词人。有《白石道人诗 集》、《白石道人歌曲》。 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 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 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 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 全才。
江湖雅士
三看背景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扬州被洗劫一空。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 路过扬州,映入作者视野的是一片荒芜,满目疮 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 本词时,宋金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 武嬉,偷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 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 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扬州慢》优秀课件(共24张PPT)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走进
《扬州慢》……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
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
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 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 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 了。
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掌握情景交融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 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学习重点、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 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 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 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 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 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 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 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 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 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 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词人以“豆蔻词”“青 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 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 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 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扬州慢》ppt课件
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了解小序
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了解小序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已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
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整体感知
上阕写词人路经扬州时的所见所闻。 下阕写词人在扬州的心情和感慨。
竹西佳处
昔日→名都
(虚写)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昔盛今衰的感伤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实写)
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清角吹寒
今日→空城
上片
下片
淮左名都
昔日→名都
(虚写)
(实写)
今日→空城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
扬州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了解小序
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了解小序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已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
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整体感知
上阕写词人路经扬州时的所见所闻。 下阕写词人在扬州的心情和感慨。
竹西佳处
昔日→名都
(虚写)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昔盛今衰的感伤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实写)
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清角吹寒
今日→空城
上片
下片
淮左名都
昔日→名都
(虚写)
(实写)
今日→空城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
扬州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扬州慢》ppt课件17张
扬州慢
〔宋〕姜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成为重要 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富贵之地 温柔之乡
【探究4】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宋髙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 年(1129)企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窆。 绍兴三十一年(1161)企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洲再度遭受 浩劫。而南宋朝廷却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不思抗金。 1176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发现这现仍是满目 痍,“荞麦青青”,作者追杯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 作。
山起兵叛唐,攻陷潼关。杜甫只身一人投 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 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人、期盼和平
表现《黍离》之悲的诗你还能想到哪些?
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祖国永远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课后作业
1、体味《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所表达的《黍离》之悲; 2、赏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一首《扬州慢》,凄怆悲凉,声声泣泪,昔日 的扬州越美,诗人心中的伤痛就越深。战争带来的, 只有死亡和伤痛。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 起手来,以青春之我,续写时代华章!
〔宋〕姜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成为重要 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富贵之地 温柔之乡
【探究4】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宋髙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 年(1129)企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窆。 绍兴三十一年(1161)企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洲再度遭受 浩劫。而南宋朝廷却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不思抗金。 1176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发现这现仍是满目 痍,“荞麦青青”,作者追杯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 作。
山起兵叛唐,攻陷潼关。杜甫只身一人投 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 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人、期盼和平
表现《黍离》之悲的诗你还能想到哪些?
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祖国永远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课后作业
1、体味《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所表达的《黍离》之悲; 2、赏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一首《扬州慢》,凄怆悲凉,声声泣泪,昔日 的扬州越美,诗人心中的伤痛就越深。战争带来的, 只有死亡和伤痛。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 起手来,以青春之我,续写时代华章!
第4.2课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姜夔通过杜牧的诗歌,早就对扬州的繁华心生向往,他慕名 而来,就是要亲身感受一下扬州的繁盛,没想到眼前的景象竟是 这样的破败。
思考:作者一开始就写扬州昔日的繁华有什么作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以虚景反衬实景(虚实结合),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 凄凉情景不言自明,恰似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风 十里”,化用杜牧诗意(用典),使读者联想当年扬州楼阁参差、珠帘 掩映的十里长街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 游赏扬州。(唐文宗大和 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 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很高的 赞赏。算:料想。
①内容上:由“空”引出“惊”,作者通过想象,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 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②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 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 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品读下阕,分析技巧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译读:意思是,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 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
杜牧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遣怀》 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语。 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成语:豆蔻年华) 豆蔻词工:借代杜牧高超的诗才和丰富的情感。 青楼梦好: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思考:这里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劫后的空城。
绘画面/勾意境
由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以黄昏清角吹寒(通感——触觉写听
觉)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再用
思考:作者一开始就写扬州昔日的繁华有什么作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以虚景反衬实景(虚实结合),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 凄凉情景不言自明,恰似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风 十里”,化用杜牧诗意(用典),使读者联想当年扬州楼阁参差、珠帘 掩映的十里长街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 游赏扬州。(唐文宗大和 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 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很高的 赞赏。算:料想。
①内容上:由“空”引出“惊”,作者通过想象,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 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②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 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 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品读下阕,分析技巧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译读:意思是,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 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
杜牧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遣怀》 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语。 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成语:豆蔻年华) 豆蔻词工:借代杜牧高超的诗才和丰富的情感。 青楼梦好: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思考:这里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劫后的空城。
绘画面/勾意境
由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以黄昏清角吹寒(通感——触觉写听
觉)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再用
4.2《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空 萧条
2.扬州城“空”在何处? 明确 : 城市荒芜——“尽荠麦青青”; 人心惶惶——“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音乐变调——“渐黄昏,清角吹寒”; 无繁华热闹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无赏花之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花依旧 开,但早已物是人非……
结构上:连缀全词,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 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 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 时伤世的意绪。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豆蔻词工: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手法: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
情感:①抒发词人世事变迁之叹,以及感时伤乱的情怀。 ②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 本性不会改变,不知人们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风。这里运用以乐景写哀 情的反衬手法,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 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③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 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 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 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 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 “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 日,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 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 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 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 《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2.扬州城“空”在何处? 明确 : 城市荒芜——“尽荠麦青青”; 人心惶惶——“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音乐变调——“渐黄昏,清角吹寒”; 无繁华热闹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无赏花之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花依旧 开,但早已物是人非……
结构上:连缀全词,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 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 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 时伤世的意绪。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豆蔻词工: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手法: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
情感:①抒发词人世事变迁之叹,以及感时伤乱的情怀。 ②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 本性不会改变,不知人们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风。这里运用以乐景写哀 情的反衬手法,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 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③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 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 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 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 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 “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 日,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 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 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 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 《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4.2 扬州慢(淮左名都) 课件 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3.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
昔 “名都”
“竹西佳处”
繁华
上
日 (虚写)
“春风十里”
热闹
对比
片
昔盛今衰
今 “空城”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的感伤 破败
日 (实写)
“清角吹寒”
荒凉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4.找出下列句子使用的典故。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作用: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 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2)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作用: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 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 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荠麦青青”, 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 比萧条。
课堂总结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 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 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 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 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 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 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2.写作背景
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 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 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 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 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4.1《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寂萧条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别名将离、离 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属 于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为草本之首。原产中国 以及亚洲北部。被列为中国六大名花之一。芍药不仅有极 高的观赏价值,更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芍药因其花形 妩媚,花色艳丽,故占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之谐音, 名为“芍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郑风篇 目中便有“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男女交往,以 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虚写,想象杜牧故地重游
托扬州被毁之严重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虚写,以杜牧之笔力,能写出当日扬州之极盛繁华,却
二难十写四出今桥日仍重游在之,痛心波感心受荡,动静冷结合月无声。 拟人,
念实桥写边对箫红照”药,的,桥浪在漫年,风年但流“已知玉不为人再何。谁处生教?吹
通感, 疏淡清
冷、凄
虚写,想象芍药无知来年又开,却不知有谁来赏? 暗含词人对国运倾颓的愤
叁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录
肆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伍
拓展
壹
梳理字词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品读鉴赏·下阙
• 1.词人面对眼前破败荒凉的扬州,有何感 慨?在下阙中找一个字概括作者心情。 • “惊”
• 2.作者如何表现内心的“惊”?用了哪些 手法? • 虚实结合 • 今昔对比 • 用典
小结
作者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词人家 国盛衰、沦亡之痛,正如序文所言:“千岩老人以 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
➢ 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扬州成为 南北交通枢纽,商贾往来,文 人荟萃。
➢ 唐代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 南宋,金兵屡屡南侵,扬州因
处于南北交通要道而屡遭兵燹 ( xiǎn),故辛弃疾有“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之语。
扬州
➢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 大规模进攻南宋。
➢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 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 劫一空。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yē。知我 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 哉!
白话译文
•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 何人害我离家走?
•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 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 何人害我离家走?
扬州慢
与扬州有关的诗句
• 美丽: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 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
• 繁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破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部优】《扬州慢(淮左名都)》优质课课件(河北)
扬 冷月清角伤扬州
州
姜夔《扬州慢》
பைடு நூலகம்
冷月清角伤扬州
鉴赏目标:把握扬 州的今昔变化,赏 析景物与情感的关 系,深刻体会“黍 离之悲”。
冷月清角伤扬州
黍离之悲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 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 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业布置: 从内容、手法、情
感等方面赏析姜夔词 《扬州慢》与辛弃疾 词《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的异同。
州
姜夔《扬州慢》
பைடு நூலகம்
冷月清角伤扬州
鉴赏目标:把握扬 州的今昔变化,赏 析景物与情感的关 系,深刻体会“黍 离之悲”。
冷月清角伤扬州
黍离之悲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 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 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业布置: 从内容、手法、情
感等方面赏析姜夔词 《扬州慢》与辛弃疾 词《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的异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姜 夔 (1155 — 1221)字 尧 章,号 白 石 道 人,江 西 鄱 阳 人,布 衣 终 生,以 清 客 身 份 周 游 四 方,常 作 达 官 贵 人 坐 上 客。擅 长 写 词,尤 精 通 音 律, 其 词 作 多 咏 物 纪 游,但 也 暗 寓 国 家 分 裂、江 河 变 异 之 慨。由 于 讲 究 音 律 和 锤 炼 字 句,其 作 品 精 工 典 雅,意 蕴谐 婉,但 也 有 用 典 过 多、词 意 幽 晦 等 特 点。他 的 词 留 下 了 十 七 首 当 时 用 于 演 奏的 古 乐 谱,对 研 究 唐 宋 音 乐 极 有 价 值。
杜牧
青中落 遣 何未青 寄 垂不多 珠月娉 赠
楼轻魄 怀 处凋山 扬 泪成情 帘初娉 别
/
/
/
/
杜 薄 江 教 隐 州 到 却 总 袅 二
幸十湖 吹二隐 韩 天蜡似 不春袅 首
名年载 一酒 觉行
箫十水 绰 明烛总 如风十 四迢 判 有无 十三 桥迢 官 心情 里馀
牧 诗
扬 州楚 梦腰
/
明 月秋 夜尽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 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 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 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 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 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 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 绝。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 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 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 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 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 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 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 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 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扬州慢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 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 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 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 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 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 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 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 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 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自胡马窥江去后”
“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 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 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 是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 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 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 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 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 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佳句赏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 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 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 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 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 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 不由人不生感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来自”扬州慢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 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 有《黍离》之悲也。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 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 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 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 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 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 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 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 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 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 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 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
/
还扬 惜唯 州豆 别觉 路蔻
/
四 首
/
/
纤
/
江
/
樽
梢
赢细
玉南
替前 卷头
得掌
人草
人笑 上二
佳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 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 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 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 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 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 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 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 为谁生 思考:词中吊古伤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 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 杜郎俊赏,
竹西佳处, 算而今、
解鞍少驻初程。 重到须惊。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尽荠麦青青。 青楼梦好,
自胡马窥江去后,难赋深情。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仍在,
犹厌言兵。 波心荡、
渐黄昏,
冷月无声。
清角吹寒, 念桥边红药,
都在空城。 年年知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