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有了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目前,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以初、高中男生居多。
其中,网络游戏成瘾占据了82%的比例,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即网恋网婚等交友方式。
为了帮助这些青少年戒除网瘾,2006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
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状
1.对网络有强烈渴求,上网占据生活中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的情境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2.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等症状,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3.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感到满足,且时间不断延长。
4.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尽管知道上网会给自己带来或已经带来危害,仍然忍不住继续上网。
6.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
7.用上网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绪。
8.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涉入网络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网瘾的评估与诊断
目前对于网络过度使用的诊断与鉴别没有公认的标准。
Young认为DSM-IV 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网络过度使用的病理特征,经过修订,形成网络过度使用诊断问卷。
该问卷有8个题项, 如果被试对其中的5个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过度使用。
这一鉴别量表的优点在于简单实用,但由于是从赌博成瘾的评定标准直接转化而来,而且没有信度、效度及常模等统计指标,因此其科学性值得怀疑。
对Young所制问卷的批评促进了网络过度使用测量工具的发展。
Davis编制出《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它包含5个因素:安全感,社会化,冲动性,压力应对,孤独-现实,共36 个题项,是一种七级自陈量表。
如果被试测出的总分超过100或任一维度上的得分达到或者超过24,则认为网络过度使用。
该量表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初步研究表明该量表有较好效度,尚待更加严格的信、效度测定。
台湾学者陈淑惠(1999,2000)综合DSM-IV对各种成瘾之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案例的观察,遵循传统成瘾症的诊断概念模式,并以侧重其心理层面的原则编制了《中文网络过度使用量表》,该量表包含如下5个因素: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行为与退瘾反应,网络过度使用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及健康问题,共26个题项,是一种四级自评量表。
总分代表个人网络过度使用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网络过度使用倾向越高。
初步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对于Young的量表, 陈淑惠的量表具备必要的统计数据,因而作为科学研究的价值更大。
大陆学者在研究时较多应用Young的量表,但在应用时一般都经过了修订,以适应国内情况,如林绚晖等对福州大学的调查和王立皓等人对江西某大学的调查均应用了此量表,而且林绚晖在应用的时候分析了其信度,r系数为0.736。
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旨趣开始尝试自编问卷,如师建国的《网络成瘾自评量表》,欧居湖的《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调查问卷》等。
附:Young根据病理性赌博的诊断,设计了8个题目,如果有五个项目是肯定的,就可以断定个体患有“网络成瘾症”,其前提条件是每天上网超过4个小时,具体题目如下:1、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2、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3、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4、停止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燥不安?5、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6、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因为上网而受到影响?7、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着迷的程度?8、你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
青少网络成瘾与对策
亡。 破坏当事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网络成瘾的环境因素
家庭 学校 社会
网络成瘾五种人(分类)
1.
正常上网过多
2.
成长问题上网
3.
心理障碍问题
4.
性格问题上网
5.
精神疾病问题
第一种 正常上网过多者
网络成瘾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网使自己的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网瘾综合征八项标准
1. 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2. 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3. 当网络线路被掐断或因故不能上网,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4. 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5. 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上网的程度? 6. 是否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7. 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8. 有4项或以上并持续一年就表明已是“网瘾综合征”。
时就会烦躁不安、心情焦虑,从而出现抑郁、自闭等症状。孩子长时间的上网刺激就会 导致更多的五羟色胺产生而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网瘾分型中网游单独是一种类型,而且占所有网瘾病人的70%。因网游造成的 网瘾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身体方面 精神状态 人格特征
新闻报道
表现与特征
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混乱,免疫功能减弱等
医学研究证明,网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神经类疾病。患者心 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偏执症等心理障 碍。
网络成瘾的诊断与治疗
3 诊断标准
根据其 临床 特 点、 严重 程 度及 预 后把其 分 为 网络 成瘾症 ( t ntd iin i re, D) 网络成瘾 综合 征 ( t nt 1 e eadco s drA 和 nr t do l 1e e nr ad t e ydo e A )两大 类 ,下面 我们 分别进 行讨 论 。 d i i n rm , DS cv s l 31网络 成瘾症 ( D) . I A
理障碍及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导致社会功能活动受损
的一组症 候群 。 J 2 网络 成瘾 的 临床 特征 I I
21网络依赖 由早期从网络中感受到上网的乐趣,为了达 .
到 自我 满足 感和 成就 感 ,然 后逐渐 发展 到在 网络 上 花费 的时
间和投 入程 度失控 ,从 而不 断增加 上 网时 间。
・
综述 与讲座 ・
网络成瘾的诊断与治疗
陶 然 姚淑敏 李邦合
【 要 】 文根 据 国 内外有 关 网络 成瘾 的研 究 , 摘 本 经过 大量 的实践和研 究 , 我们 总结 了收 治 的 60多例 住 院患者 的特征 资料 0
提 出了自己的诊断标准和分型 , 并摸 索出一套集医学、 心理学、 物理治疗、 健康教育和军事化训练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治疗模式
1 网络成 瘾的概 念
美国纽约临床心理学家 G lbr odeg最早提出 “ 网络成瘾
症”(ne eadco i res。Y u g参 照 D M -V 中 i r t d ii ds dr) on tn tn o S I
赌 博 成 瘾 的 鉴 别 标 准 修 订 出 “ 络 成 瘾 症 ”( 1 e e 网 n rt tn
网瘾诊断标准与配套量表诊断
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陈彦方网瘾(Internet Addiction,IA)诊断标准(试行)网瘾(Internet Addiction,IA)也称病理性上网,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驱使下,出现某些不当的上网行为,且达到社会规范所不容或给自己造成明显危害的程度。
这种上网行为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而仅仅在于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
病人有难以控制的上网欲望和浓厚兴趣,常有上网前的紧张感和上网后的轻松感。
一、症状标准(1)核心症状: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
必须有以下附加症状至少3条:(2)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内疚、焦虑、抑郁)的方法。
(3)沉溺于网络,如头脑中一直浮现和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4)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得到满足。
(5)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
(6) 沉溺于网络遭到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强烈反对。
(7)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说谎,隐瞒涉入网络程度,包括上网真实时间和费用。
(8)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9)几天不上网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和厌烦等症状,通过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10)因上网而逐渐忽视其他的快乐或兴趣。
(11) 规律上网,指上网固定于习惯性和仪式性的常规倾向,其特点在于寻觅和增加上网场所,习惯于固定的上网方式,上网时间或持续时间。
(12)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带来或加重现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二、严重标准:因为上网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如影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失去了受教育与就业的机会,甚至违反法律、法规或学校规定。
三、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的上网行为至少每次3小时,每周3次,持续3个月。
[注:可调查、比较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资料,最后确定合适的病程标准。
]四、排除标准:病理性赌博。
[注:可以在现场测试中进行共病的研究,最后确定合适的排除标准。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类型及评估标准
理— — 社 会模 式 出发 ,认 为 网络成 瘾 可 以定 义为 :
用 户 上 网达 到一 定 的时 间量 后 反 复使 用互 联 网 , 其
认 知 功 能 、 绪 情 感 功 能 以及 行 为 活 动 , 至 生理 情 甚 活动 , 偏离 现 实 生活 , 到 严重 伤害 , 仍 然不 能 减 受 但 少 或 停止 使用 互 联 网 。 外 , 其他 的研 究文 献 中 , 此 在 也 出现 了不 少 对 网络 成 瘾 与 上述 定 义 大 同小 异 的 表 述 , : 度 利 用 网络 , 网络 形 成 心 理依 赖 ; 如 过 对 对
称 I D) “ A 或 病理 性 网络 使 用 ” P tooia It n t ( ah lg l ne e c r
U e 简 称 PU) 指 在 无 成 瘾 物 质 作 用 下 的上 网 行 s, I , 为 冲动失 控 , 表现 为 由 于过 度使 用 互 联 网而 导 致个
体 明显 的社 会 、 心理 功能 损害 。
一
所有 色情 音 乐 、 图片 以及 影像 等 。有 专 家认 为 每周 花 费 l 小 时 以 上 时 间用 来 浏 览 色 情 网 站 的人 , l 就 有 色情成瘾 的嫌疑 。 2 网络交 际成 瘾 : 网者 利用 各 种聊 天 软 件 以 、 上
及 网站 的聊 天室进 行人 际交 流 。
年 人 群 而受 到 人们 的高度 重视 。
由北 京 某 医 院牵 头 制 定 的 《 网络 成 瘾 诊 断标
准》 以下简 称 《 准》 , 国家卫 生 部批 准 后 , ( 标 )报 将在
全 国各 大 医 院 ,特别 是 三 甲 医院精 神科 推 广使 用 。 我 国 由此 成 为 世 界 上 第 一个 出 台 网络 成 瘾 诊 断标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首先,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上网的强烈渴望,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出现上网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
其次是个体对上网行为的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才能获得满足感。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因上网而忽视了家庭、学习、工作等重要活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控制丧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活动。
其次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优先级增加,将上网活动置于其他活动之上,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持续沉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根据DSM-5还是ICD-11的诊断标准,网络成瘾的本质都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个体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预防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成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网 瘾
网瘾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
由于某些不法业者恶意炒作、无照经营“戒网中心”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已于2009年12月被卫生部疾控局明文予以否定。
主观看法逃避学习,沉迷网络长时间的沉浸在网络中,放弃学习,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心理问题孩子网络成瘾让很多的父母倍感焦急,于是四处寻求戒除网瘾的良方。
因为需要,所以催生了很多戒除网瘾的机构,户外拓展、军训、行走学校等应运而生。
有的机构甚至出台了网瘾就是精神病的诊断标准,让很多的父母谈网色变。
根据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很容易就把“网瘾是精神病”这种结论给推翻。
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其实根源在父母;与其说孩子有心理问题,不与说父母的教育有问题。
因为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需要出口,所以孩子会选择一个虚拟的网络,让他倾吐内心的情感,因为在网络中,没有人指责他,也没有人对他做出评判,所以对孩子来说,网络是一种心理需求。
如果我们切断这种心理需求,孩子又会做出其他的叛逆行为,如赌博、偷窃、打架等,这些在上个世纪没有网络时期那些年轻叛逆者的行为。
所以心态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迷恋网络。
解决孩子网络成瘾不能靠堵的办法,因为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的根本是孩子的心态。
当孩子没有心理问题时,孩子的网络成瘾也就自然消失了。
应试教育由于孩子很小,很多的时候,父母又会无意地把问题解决好的孩子倒退回去,因为他们并没有变,或者说他们并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打骂,所以解决网络成瘾的关键是父母的教育问题,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是父母应当遵循的。
当然教育理念有理解还不够,还需要“心”证,有了“心”证,才能行!因为我们很多的时候是理智不能战胜情感,要让理智同情感合二为一,就需要我们修心。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和依赖,以至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判定为网络成瘾呢?以下是一些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
首先,时间消耗。
网络成瘾者通常会在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他们可能会整夜不眠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忽略了身体的疲惫和生活的规律。
他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导致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身体不适。
因此,时间消耗是判定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社交隔离。
网络成瘾者往往会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而忽略了现实社交。
他们可能会减少与家人、朋友的交流,甚至完全脱离现实社交圈,只在虚拟社交平台上与他人交流。
这种社交隔离会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另外,行为改变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标准。
网络成瘾者可能会出现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
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上的事件而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此外,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游戏或虚拟世界中的角色而产生自我认同,严重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最后,生活功能受损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网络成瘾者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忽略了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导致生活功能受损。
他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玩游戏而忽略了学习和工作,导致学业或职业受损。
综上所述,时间消耗、社交隔离、行为改变和生活功能受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主要标准。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以上情况,那么就有可能是网络成瘾的表现。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帮助和引导,以及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和预防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成瘾问题,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以起 到一定 的约束 作用 , 但是 对 于严 重及 长期 的成瘾 者的 治疗
效果 较差 。
2 I 认 知 行 为 疗 法 .. 2
认 知 行为疗 法 (C g iv ea r hrp , 称 C T ) o nt eB hvi eay 简 i oT B 是
心理 治疗 的常 用方法 和 主要方 法 。 采用 经典 的行 为成瘾 的 治疗 方 法 , 引导成瘾 者 了解 治疗 网络 成瘾 的意义 , 先 然后从 认知 的角 度 鼓励 成瘾 者 就 网络成瘾 的 问题进 行交 流和讨 论 , 使他 们 了解
研究 , 总结 出了系列 重要 成果 。其 中之一 就是 修定 出了世界 首 个 网络成 瘾诊 断标准 , 此诊 断标 准共 8 : 如果某 网络 使用 者 项 “ 对其 中的 5个 以上 ( 5个 ) 出肯定 的 回答 , 么他或 她 就可 含 做 那
性 使用 互联 网( a oo ia it n t s ,I p t lgclne e e PU), h r u 是指在 无成 瘾物 质 作用 下 的上 网行 为冲动 失控 , 表现 为过 度使 用互联 网而 导致 个 体 明显 的社会 、 心理 功能损 害 ' 。对 青少 年正 常 的学 习、 生 活、 人际交往 以及 心理 、 体造成 严重损 害 , 躯 圳 同时不 良信 息易 导 致他 们 的心理 产生偏 差 引起暴 力倾 向, 从而 引发一 系列 社会
介( 如电视 、 上游 戏机 等 )可 以得 到缓 解 。同 时 , 掌 以下 5条至
少 要符 合 1 : 获得 满足感 而不 断增加 网络 使用 的时 间投 条 ①为
入; ②网络使用的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及持续时间都难以控制 ,
多 次试 图尽 力控 制均 不成 功 ; 固执地使 用 网络 而置 危害后 果 ③ 于不顾 , 即使知 道过 度使 用 网络 的危害 仍然 无法 停止 ;④ 因长 时间上 网而放 弃 了其他兴 趣 , 减少 了娱乐 和社 交活 动; ⑤将 上 网
网瘾诊断标准出台 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
C H IN E S E C O M M U N I W D O G TO R $
急 性 白血 病 患 者 血 清 铜 、 锌 及 铜 /锌 比 值 分 析
董海 林 杨 常建 阙劲松 4 67 0 0 0 河 南平顶 山平煤 医疗 集团
总 医 院肿瘤科
摘 要 目的 :了解微 量元 素在急性 白血
(AL
)
患者化疗前 的
Cu
z
、
n
水平 , 并在
200 5 年 10 月检测 了 4 8 例健康人作 为正
常对 照。
资料 与方 法
一 般 资料 :急性 白血 病 5 5 例 均 为 我
院初治 患者 ,男 2 6 例 ,女 2 9 例 ,年龄 18 —
6 4 岁 . 平 均 4 5 岁 。 分 型 :M 1 2 例 , M 2 1 5
静脉血 3 m l 置 于 去 离子水清洁处 理 并干
燥 的试 管 中 , 离心 2 0 0 0 转/分并 分 离待测
血清 。 采用 AA 一 67 0 型 原 子 吸收分光 光
度计
,
A
i
r
/C
H
:
:
标准
曲线 法
Hale Waihona Puke 测定所有待测标本
cu
zn
、
含量 并 计 算 C u /Z n
比值 。
统计学 处 理 :结 果 用 X ± S 表 示 , 采
后情况 ,对患 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进 一 步提 高 急性 白血 病 缓 解 率 , 有 一 定 临床
指 导 价值 。
参考文献
1 张 之 南. 血 液病诊 断及 疗 效标准. 第 3 版.
上瘾行为诊断标准
上瘾行为诊断标准
一、概述
上瘾行为是指个体对某种行为产生过度依赖,无法自拔,并因此导致对行为和其后果的不可控。
以下是上瘾行为的诊断标准:
二、诊断标准
1.行为频率
个体对某种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成为上瘾行为的重要指标。
如对手机游戏、赌博、抽烟、酗酒等行为的过度依赖,往往导致无法克制自己,频繁且长时间地投入其中。
2.行为强度
上瘾行为在强度上表现为无法控制自己对特定行为的热衷程度。
个体可能会花费大量精力、时间,甚至放弃重要活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3.行为时长
上瘾行为的时长通常难以控制,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个体即使意识到这种行为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
他们可能尝试过多次戒除,但往往因无法忍受诱惑而复发。
4.行为控制
个体对上瘾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甚至完全丧失。
他们可能明知这种行为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有害,但仍然无法克制自己。
这表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受到严重削弱,甚至完全丧失。
5.行为后果
上瘾行为往往导致一系列负面后果,如身体健康受损、人际关系破裂、学业或工作受影响等。
这些后果进一步加深了个体对上瘾行为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
三、总结
上瘾行为诊断标准包括行为频率、行为强度、行为时长、行为控制和行为后果等多个方面。
个体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寻求专业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了解上瘾行为的本质和应对方法,个体可以逐步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网络成瘾症的概念及网瘾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症(IAD),是指过渡的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
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网络成瘾症的分型按上网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A型:单存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沉迷于网络、以玩各类游戏、聊天及观看综合性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
B型:情感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友和两性的恋情中,把上网的朋友看得比家庭成员更为重要,甚至导致婚姻和家庭的破裂。
C型:网络游戏性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等活动中,使家庭不和和财力丧失。
D型:信息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网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搜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E型:程序性网络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患者往往自认为能成为一流的游戏盒计算机程序设计者,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不可自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购物及拍卖等商业活动。
诊断标准1、上网已经占据了患者的身心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7、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事业或者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依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网瘾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瘾 和 网 络 交 易 成 瘾 5 类 , 并 明 确 了 网 络 成 瘾 的诊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 该 消 息 一 经 报 道 旋 , 即 引 发 了 激 烈
争论 , 支持者认 为是 “ 社 会 的进 步 ” , 反对 者认 为是 对 网络成瘾者 的“ 摧 残 ” 和 “ 歧 视 ” 。
0-
直致
力
于
网络
成瘾
问题
尤
,
其对
于
沾
染
网瘾
的青
少 年 给 予 了 广 泛 关 注 ,、 我 们 相 信 . 《标 准 》制 订 的 初 衷 也 是 为 了 让 人 们 能 健 康 地 生 活 在 互 联 网 时 代 。
调查 称消费者难抵 网上 购物诱惑
尼 尔森发布的一 项调查报 告显 示 在 , 过去半年 中 ,美 国有 7 8% 的成年消费者进行过某种形式的网上 购物。 该
$L 1 0 Yl 初 到 1 1 月 初 , 韩 国
警 方 对 在 互 联 网土 传 播谣 言展
开 了为期 1 个 月 的打 击 行 动 , 2 0 3 0 人被逮 捕≮
静 囊0 0
工 信 部 第兰 季度查处 了
1 3 0 家违规 的S p企 业 。
黪 ■一 j0
7
j
j
美国司 法部表 示 j 韩 国 LG
’
无
论
是 《标
准 》的 制
定
还
,
是
大
众
的 争论
都说
,
明“
网络
成瘾
”
已经
成为不
可
忽视
的社
会
现
象 。 据 悉 , 美 国 精 神 病 学 协 会 也 正 着 手 在 2 0 1 2 年 发 行 的 新 版 《精 神 病 例 诊 断 与 统 计 手 册 》中 增 加 有
网络成瘾
案例二
小柏(化名)是一个不满15周岁的男孩,父亲常年在外干
活挣钱,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一直以来,小柏的学习成
绩都很优秀,父母也以他引以为豪。就在上小学五年级
时,小柏迷上了上网,从那以后他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
趣,为了上网,他骗老师说自己生病要请病假,骗父母
说学校补课周末不能回家,上网没钱了,他先是偷家里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
定义:
网络成瘾又称“ 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 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 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是一种个体反复 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案例一
另一方面
一旦发现上网的时间增加,立即给
予处罚,这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想 要的东西的权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 分等。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3、兴趣替代法
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业余兴趣如读书、
听音乐、打球、游泳、散步、和朋友逛街等来调节患者
紊乱的生活节奏,重新规范每天的作息时间,在最易上
网的时间安排不同的活动,让更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
的生活
逐步代替上网成瘾行为,以新形成的兴趣代替以
前上网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挫折导致的负
面情绪。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4、厌恶疗法
采用惩罚性的刺激来减少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 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患者最终因厌恶而戒除 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的东西,后来发展到偷邻家的东西,到了最后,竟然拿 刀刺向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二、网络成瘾表现及特点
(一)表现
1、基本症状 上网时间失控,心理和行为活动基本受上网这一活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干预网络成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时间因素。
1. 个体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6小时;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情绪低落;3. 个体因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活动,如学习、工作、社交等。
二、行为因素。
1. 个体无法控制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即使明知道这种行为对自己有害;2. 个体对互联网上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无法自拔;3.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耽误时间、忽视家庭和社交关系的情况。
三、心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激动、易怒等情况;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社交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
四、生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睡眠不良、食欲减退等生理问题;2.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问题;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生理依赖,无法摆脱。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时间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四个方面。
只有当个体在这些方面出现明显异常,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对于已经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个体,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共同努力,有效防范和治理网络成瘾现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成瘾的评判标准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 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下列10种情况,一年中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初步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失落感。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4]。
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四类:(1)网络色情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上网下载、观看交换色情作品。
(2)网络交际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利用QQ、MSN等聊天软件、网站聊天室进行虚拟的人际交流。
(3)网络游戏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
(4)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查找和收集网上的信息,对网络信息产生心理依赖。
《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两套含计分方法及解释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是否
9.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要长?
是否
10是否下网时觉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是否
答一个“是”得一分,你的总分5分以上(包括5分)说明网瘾很大,得8分以上需要诊断是否患了IAD.
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
亲爱的同学,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1.你觉得上网的时间比你预期的要长吗?
10.你会因为心情不好去上网吗?
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11.你在一次上网后会渴望下一次上网吗?
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12.如果无法上网你会觉得生活空虚无聊吗?
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13.你会因为别人打搅你上网发脾气吗?
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14.你会上网到深夜不去睡觉吗?
2005年6月为止,我国上网人数已经突破1亿用户,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2%。
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IAD的比率为6%,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青年人上网成瘾的数量接近500万。
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是否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是否
3.你是否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是否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是否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是否
6.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是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网络是否成瘾的必备标准
网络是否成瘾的必备标准
全球第一个造出"网瘾"这个词的,是纽约心理医生伊凡•戈德伯格,但他从未承认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
1995年的一天,突发奇想的戈德伯格编造了7条诊断标准,声称自己发现了"网瘾"这种精神疾病。
他的这个恶作剧随即骗倒了他的几位同事。
不过他在事后澄清,网瘾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瘾症。
"如果你把成瘾的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
"戈德伯格说道。
但是在2008年年底由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组织、北京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得《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将"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一定条件连续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作为临床标准,并将网瘾列为精神疾病。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4、难以停止上网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心理专家表示: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愉快感下降、与人交流过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就是网络成瘾;而如果社会功能并没有受损,就不能算是网络成瘾。
此外,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者冲动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减少或者停止上网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这是诊断其为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瘾”有了诊断标准
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
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据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介绍,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以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
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
为了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告别网瘾、回归社会,2019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开展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集中住院治疗,并于2019年3月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这个基地在来自全国的3000多例网络成瘾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抽取1300余例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临床跟踪研究,制定了《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这个标准详细界定了网络成瘾的“症状”、“病程”及“严重程度”,被国内外专家认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目前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权威的诊断标准。
陶然说,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占82%。
网络成瘾的表现有: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等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及心理专家布洛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没有足够的样本数据以及对“网瘾”存在争论,目前美国对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还没有做到像中国这样”,他希望能和中国医疗专家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