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名解简答)
教育心理学A类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11.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12.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象”。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15.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P25—30)
答:(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9、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答:(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教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学校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教育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18.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P75-76)
答: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
答: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学: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2、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3、正式的学生群体含义: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分类:团结的班集体,散聚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
4、教师对学生期望:可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5、学习目标: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教授是学习目标之父。
6、发展的概念: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这是一种向着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
发展的方向:头—尾梯度;近末稍梯度。
顺序:感觉运动向主观的直观的“前概念水平”;接着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逻辑运算;更进一步又发展到形式的、抽象水平上的逻辑运算。
发展的一般趋势:综合的分化、平衡化、概念化、社会化、个性化。
7、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倾向。
调节环境倾向称之为适应。
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8、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9、顺应:当主题不能利用原有的图示接受或解释新的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10、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英气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更具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
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房东岳,1908年出版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翻译日本的)廖世承,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教与学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与物质环境)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名词解释答这2点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个重点阶段的矛盾学龄前: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学生性格差异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被认为是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每一个连续发展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
他描述了认识发展的机制: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感知运动阶段(0—2)建立各种感觉运动的图式前运算阶段(2—7)思维集中性、不可逆性4个阶段:具体运算(7—11)守恒、可逆性、多向形式运算(11—16),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心理发展关键期:起初是动物的心理测验研究出来的(生态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研究鸟的习性中发现的)。
后来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引入儿童行为学习中,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间。
例: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进行必要的口语刺激,以后再进行相同的刺激,也达不到正常水平(狼孩的故事)。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需解释)②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解释)③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在通常意义上,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它往往指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
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
2、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3、有意识记: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一定识记意图和任务,并经过一定努力,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所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的目的明确、任务具体、方法灵活,又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和意志努力,因此它是一种主动而又自觉的识记活动。
通过有意识记可以有效地获得系统而又完整的科学知识。
所以它在学习和工作中占主导地位。
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5、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但迄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6、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潜在的智力,是洞察复杂关系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他与人的神经生理的结构功能有关,较少受到后天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
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其高低主要是有后天的教育和经验决定的。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解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的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自然实验法: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3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帷幕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后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心理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6图式:是指个体多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7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动的动作8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0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3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感情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14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8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15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6强化: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17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使同类型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增加18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景,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19消退:是指通过消除正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0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1渐进分化原则:指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应该遵循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别按层次渐进分化的原则2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机3学习动机:是指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4成就动机:是指在个体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5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6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7概括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自己根据近期真题总结)
名词解释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提出。
②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
③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④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讲台效应(1)学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但心里感受却不相同。
(2)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用目光扫视课堂,他自己并不觉得在刻意地盯着特定的听讲者,而每一位听讲者却可能感受到教师在专门看自己。
(3)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可以起到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这就是“讲台效应”。
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也就是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如学生会、班级、团组织等。
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学习目标①也称行为目标,是单元目标的进一步分解,是单元目标的具体、明确的表述,②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③学习目标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组织:皮亚杰认为人从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的两种基本行为倾向之一。
也就是人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练过系统的倾向。
适应:皮亚杰认为人从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的两种基本行为倾向之一。
也就是人调节环境的倾向。
同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轮的两种心理机制之一。
是儿童将新的感知事物和刺激与原有行为模式“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顺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轮的两种心理机制之一。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教学: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2、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3、正式的学生群体含义: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分类:团结的班集体,散聚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
4、教师对学生期望:可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5、学习目标: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教授是学习目标之父。
6、发展的概念: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这是一种向着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
发展的方向:头—尾梯度;近末稍梯度。
顺序:感觉运动向主观的直观的“前概念水平”;接着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逻辑运算;更进一步又发展到形式的、抽象水平上的逻辑运算。
发展的一般趋势:综合的分化、平衡化、概念化、社会化、个性化。
7、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倾向。
调节环境倾向称之为适应。
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8、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9、顺应:当主题不能利用原有的图示接受或解释新的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10、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英气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更具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
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超全面)
教育(jiàoyù)心理学简答题汇总1,布鲁纳的教学观(3.1)1,教学的目的在于(zàiyú)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⑴动机原则.即学生(xué sheng)有内在的学习愿望.⑵结构(jiégòu)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zhǎngwò),转化或迁移.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6,成败归因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7,学习迁移的种类(5.1)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9,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25,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份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38,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和决策.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⑶等级评价量表.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简答题集锦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1、启发教育裎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荼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各章重点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三个核心因素)2、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3、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5、奥苏伯尔:1957年“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实验(自然实验);布鲁纳:1960年“课程改革论”;苏联阿格法诺夫“拾柴火”(自然实验)。
6、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原则。
7、心理实验法:是有意创设或改变条件以引起特定的心理及其变化,并依据外部影响与心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情况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方法。
特点:精确易于重复检验。
8、教育心理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和自然实验)、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特殊手段,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观察不同,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觉性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
是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实施背景是自然条件;特点是简便易行。
(2)实验法:特点:需严格控制条件(尤其是实验室实验),数据可反复论证。
(3)问卷调查法:科学性的保证是被试者的诚实合作。
9、自然实验的程序:进行初试、选择与设立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10、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三期教育任务;亚里士多德三期教育任务。
11、捷克夸美纽斯提倡泛智论,专著《大教学论》;瑞士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德国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手段,提出“五段教育法”;1879年,德国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创立了心理学体系,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学生霍尔被称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先锋。
12、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的学科;“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13、“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认为是第一部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完整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名解+简答)精编版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学习的概念?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人和动物学习的区别?一,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的多二,从方式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元认知结构?一,元认知知识:①有关认知个体的知识;②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③有关策略方面的知识二,元认知体验;三,元认知监控;①制订计划②实行控制③检验结果④采取补救措施创造力的概念?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核心的基础。
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一般表现在以下特征:①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②自信心强,不满足书本的知识;③独立性强,对自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④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⑤有远大的抱负,不怕风险和压力;天才儿童的身心特点?体质,学业成就,情绪控制,独立性天才儿童的类型?智力型,学术型,创造型,领导型,艺术型,运动型观察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详计划;②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避免搀杂观察者自己的希望和偏见;③观察后要进行总结有意义的学习?(名解)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同化?(名解)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非认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学意义习的心向;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由适当观念;先行组织者?(名解)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广、概括水平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的两类?(名解)①说明性组织者;②比较性组织者影响迁移的因素?①影响迁移的客体因素:材料相似性、情境、教师指导②主体因素:分析与概括、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编排教学程序:选择合适的变式材料、内容与情境、体系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②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基本概念、比较、心向③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④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控制点的概念?个体在周围环境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对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定向,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知或定向;自我概念的干预法?试图改变自我概念的尝试实际上是提高个体学业成绩的尝试;(斯瑞)后团体奖励效应?当个提顺应参与并完成某一团体任务后,会有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教师职业形成的阶段?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的形成教师扮演的五种角色?①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②行为规范的示范者③心理辅导员④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⑤教育科研人员PYJ的四个阶段?感知(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2)形式运算(12-15)埃里克森的8个阶段?乳儿婴儿学前学龄青少年成年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心理机能由低到高的四个方面?①心理活动主动性、随意性的不断发展;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不断提高;③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论述学习动机的理论?①本能论②驱力论③强化论④需要层次论⑤认知失调论⑥自我效能论⑦成就动机论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㈠内部学习动机: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②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③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积极的、现实的归因;⑤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㈡外部学习动机: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③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④营造适度的紧张的竞赛和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观察学习的概念?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所达到的学习;替代强化?人们通过对他人行为受到奖惩的观察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过程;概念的同化?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概念的功能?称谓、简化认识、系统化形式训练说?(官能心理学说)(德国的沃尔夫提出)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记忆力、注意力、推理力等凯尔曼的道德3个阶段?顺从、同化、内化中学生情感道德特点?①内容更为丰富并有明显发展;②自觉性;③不稳定且难于自制道德意志?一个人自觉地战胜的道德动机,是坚持排除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的、任务,实现一定的道德动机的活动;道德行为模型?(莱斯特)解释情景、作出判断、道德抉择、实施行动什么叫程序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将知识分解成一系列的项目,把这些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有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的学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的教学目的。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行为的学科,它结合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综合考虑教育中的心理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学生的教育行为。
尽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心理发展”,但它也
包括像“学习理论”“学习方法”“教学设计”“情绪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一、教育心理学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教育心理学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理解学习行为和心理发展,找到有效实施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方法,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有效地处理学习和教学中出现的情绪问题,并进行教育效果评估。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有何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可以指导教师更全面地设计课程,更有效地组织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教学态度,更好地影响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什么?
1.助教师理解学生: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背景,对学生的行为、思维和情绪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特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2.高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调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制定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3.善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更有利于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教学活动更有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帮助,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一一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一一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一一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一一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一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一一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一一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一一鲍姆宁10、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一一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一一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一一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一一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一一加涅17、尝试一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一—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一一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一—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一—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一一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一一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一一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一一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一一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一一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一一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一一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一一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一一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一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一一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一一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一一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一一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一一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一一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一一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一一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一一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一一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小练习: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名解
1.教育心理学: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2.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3.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
5.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学习。
6.认同学习:指通过学习确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心理,包括对规范必要性的认知、对规范体现者的崇拜仰慕情感以及行为趋同倾向。
7.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8.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9.组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
10.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并注意这种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
11.发现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是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经验的直接发现或创造,并非由他人的传授而得。
12.接受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13.潜伏学习:是一种未表现出来的、在强化之前就已出现的学习。
实质是认知学习,说明学习可以在无外在强化的情况下发生。
14.情境认知:情境通过活动合成知识。
15.分布式认知: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介质中。
16.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陈显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观念与新的学习相关联。
17.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人和动物学习的区别?
一,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的多
二,从方式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白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白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元认知结构?
一,元认知知识:
①有关认知个体的知识;②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③ 有关策略方面的知识
二,元认知体验;
三,元认知监控;①制订计划②实行控制③检验结果④采取补救措施
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核心的基础。
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一般表现在以下特征:
①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②白信心强,不满足书本的知识;③独立性强,对白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④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
⑤有远大的抱负,不怕风险和压力;
xx的身心特点?
体质,学业成就,情绪控制,独立性
xx的类型?
智力型,学术型,创造型,领导型,艺术型,运动型
观察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详计划;②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避免搀杂观察者白己的希望和偏见;③观察后要进行总结
有意义的学习?(名解)
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同化?(名解)
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非认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学意义习的心向;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由适当观念;
先行组织者?(名解)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广、概括水平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两类?(名解)
① 说明性组织者;② 比较性组织者
影响迁移的因素?
①影响迁移的客体因素:
材料相似性、情境、教师指导
②主体因素:
分析与概括、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编排教学程序:
选择合适的变式材料、内容与情境、体系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
控制点的概念?
个体在周围环境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对控制白己生活的力量定向,也就是每个人对白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知或定向;
白我概念的干预法?
试图改变白我概念的尝试实际上是提高个体学业成绩的尝试;(斯瑞)
后团体奖励效应?
当个提顺应参与并完成某一团体任务后,会有一种很愉快的感觉
教师职业形成的阶段?
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的形成
教师扮演的五种角色?
①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②行为规范的示范者③心理辅导员④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⑤教育科研人员
PYJ的四个阶段?
感知(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2)形式运算(12-15)
埃里克森的8个阶段?
乳儿婴儿学前学龄xx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心理机能由低到高的四个方面?
①心理活动主动性、随意性的不断发展;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不断提
高;③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论述学习动机的理论?
①本能论②驱力论③强化论④需要层次论⑤认知失调论⑥白我效能论
⑦成就动机论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㈠内部学习动机:
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②鼓励学生的白我强化;③形成恰当的白我效能;
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积极的、现实的归因;⑤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
发生迁移
㈡外部学习动机:
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③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
④营造适度的紧张的竞赛和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观察学习的概念?
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所达到的学习;
替代强化?
人们通过对他人行为受到奖惩的观察而相应地调整白己的行为过程;
概念的同化?
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的功能?
称谓、简化认识、系统化
形式训练说?(官能心理学说)(德国的沃尔夫提出)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记忆力、注意力、推理力等
凯尔曼的xx3个阶段?
顺从、同化、内化
中学生情感xx特点?
一个人白觉地战胜的道德动机,是坚持排除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的、任务,实现一定的道德动机的活动;
xx模型?(莱斯特)
解释情景、作出判断、xx抉择、实施行动
什么叫程序教学?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将知识分解成一系列的项目,把这些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有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的学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的教学目的。
精心设置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程序是程序教学的关键所在;
程序教学的原则?
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错误率底、白定步调
xxxx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xx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②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白我的关系;③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④强调注重从中学;
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①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②白由学习;③课堂开放;
简述问题解决的途径?
算法式;启发式
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①问题情境;②定势;③功能固着;④知识经验;
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
①创设适宜的条件;②采用散发式提问模式;③摆脱习惯性思维;④通过白我知晓增进创造力;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①家庭;②学校;③社会文化;
论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平等;保密;个别差异;艺术;非指示性;坚持;心理健康的基本策略?
①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②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
③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策略;
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优秀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了心理影响,博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依赖;
准备率?
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向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
布鲁纳发现教学步骤?
①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②让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③提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线索;
④协助学生分析材料和证据,提出可能的假设;⑤协助,引导学生审查假
设得出的结论;创造力的测量与鉴别?
①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②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调查问卷;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①展开式;②变式;③比较;④辅助;⑤练习和反馈;⑥条件化;⑦ 分解性;道德发展的阶段概念是科尔伯格的理论核心
科尔xxxx发展的特征?
①随机通达;②支架式;③抛锚式教学;④白上而下
随机xx的名词解释?
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简述有效进行原理教学的注意事项?
①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②语言指令的设置;③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④强调原理的运用;⑤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⑥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①意识调控减弱,动作白动化;②能利用细微线索;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④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⑤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影响教学原理的因素?
①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②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③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④教师的语言组织;
xxxx的三元智力理论;
①成分性;②经验性;③情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