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一)
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1. 问题描述,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2,如果男生人数增加了20%,女生人数减少了10%,那么现在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多少?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是3x和2x。
然后,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男生人数增加了20%,即3x增加了0.23x=0.6x,所以现在男生的人数是3x+0.6x=3.6x;女生人数减少了10%,即2x减少了0.12x=0.2x,所以现在女生的人数是2x-0.2x=1.8x。
最后,我们可以计算出现在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3.6x:1.8x=2:1。
2. 问题描述,甲、乙两地相距480公里,两车同时开出,甲地开往乙地的汽车每小时行80公里,乙地开往甲地的汽车每小时行60公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解答,假设两车相遇的时间为t小时,那么甲地开往乙地的汽车行驶的距离为80t,乙地开往甲地的汽车行驶的距离为60t。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这两个距离之和等于两地的距离480公里,即80t+60t=480,解得t=3。
所以,两车相遇的时间为3小时。
3. 问题描述,某种商品原价为200元,商家打8折促销,然后又在打折的基础上再减50元,问现在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解答,首先,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为2000.8=160元,然后在打折的基础上再减50元,所以现在商品的价格是160-50=110元。
通过以上几个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案例题的练习,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是你自己做的吗?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块正方形木板,一边截去15厘米,另一边截去10厘米,剩下的木板比原来面积减少1750平方厘米,那么原来正方形木板边长是()厘米。
A.75 B.74 C.76 D.772.在图中,梯形的上底是6cm,下底4c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0c㎡,空白部分的面积是()c㎡。
A.12.5B.15C.25D.503.从学校到电影院,小王要走15分钟,小红要走12分钟.小王与小红的速度比是()A.5:4 B.4:5 C.5:9 D.不能确定4.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是5根,摆9个三角形要()根小棒.A.15 B.17 C.19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比是3:2,它们高的比是2:3,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
A.32B.34C.436.按下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当摆放8张桌子时,可以坐()人。
A.30 B.32 C.34 D.367.天气预报“明天下雨的概率是90%”,下面()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A.明天肯定下雨B.明天不大会下雨C.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8.在5.072亿这个数中,“7”表示( )。
A.70 B.7个十分之一 C.700万 D.7000万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与顶角的比是1:6,这是一个()三角形。
A.直角B.锐角C.钝角D.等边10.李庄有旱田12公顷,恰好是水田的,这个庄有水田()A.84公顷B.48公顷C.80公顷D.40公顷二、填空题11.看图填空。
(1)量一量(取整厘米数)东风小学平面图的长是(_____)厘米,宽是(_____)厘米,这所小学实际占地面积是(_____)平方米。
(2)传达室在教学楼的(_____)方向,教学楼在艺术楼的(_____)方向;操场的西面是(_____)。
12.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48 L水,正好盛满。
如果把一块与水桶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水会溢出来。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案例描述“5的加法”新授课。
教材是这样编写的:教材编写的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那么老师又是怎样理解使用教材的呢?师:算出一共5只,是用什么方法算?生1:4+1=5。
生2:4和1组成5。
师:为什么用加法?生:(无人举手)师:昨天学习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
现在,要把4只和1只合起来,所以该用——加法。
师:算式4+1=5中的4、1、5表示什么?生:(略)师: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生:(脱口而出)用加法。
(教师想要的方法没出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师: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学生讨论)师:谁来汇报“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生1:用加法。
生2:想组成分解。
(这时教材上列举的三种方法,学生只想到“组成”这一种。
于是,教师继续引导)师: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生3:心里想的。
生4:5-0=5(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师: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5?生5:4和1组成5。
生6: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
(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师:在心里怎样算?先数几?生7:先数4。
师:再数几?生7:再数5。
(至此,“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4+1=?”终于出来了)【评析】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十几分钟。
在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为什么不会想到数数的方法?实际上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100%接受幼儿园教育。
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
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
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数的方法,所以学生想不到数数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
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呢?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一)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一)一、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3、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4、“最近发展区”是指5、教学模式指的是。
6、谈话法是指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4题,每题4分,共16分)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1、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 )2、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三、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1、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2、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3、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4、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哪几个方面的特征?四、论述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1、学生自主学习要不要教师?如果要请说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师应做些什么?2、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一)、案例描述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沈丹丹著)模拟卷一(含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此案例分析》模拟卷一(课程代码:14454)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模型是(B ) A 史密斯-拉根模型 B “肯普模型” C 双主模式 D 加涅模型2.在20世纪90年代初,史密斯(P.L.Smith)和拉根(T.J.Ragan)在他们两人合著的《 A 》一书中,就把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模型——史密斯-拉根模型 A 《教学设计》 B 《教育学》 C 《教学设计学》 D 《教育心理学》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A )A 关注人的发展B 凸显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C 凸显数学学科的特点D 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4.我国数学学科最早出现在(A ) A 周代 B 秦代 C 汉代 D 唐代 5.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C ) A 设计 B 公式 C 概念 D 类型 6.练习课的重点环节是(C )A 重点讲解B 基本练习C 变式训练D 综合应用 7.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D ) A 导入 B 重点环节 C 练习 D 结课8.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理理论,重在外部刺激,实质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是 (A ) A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 “双主模式”教学设计 D “以教学材为中心”的教学设计9.“新课标”提出了“十大核心理念”,其中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进行运算的推理(B )A 数感B 符号意识C 空间观念D 几何直观10.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前的5分钟集中注意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哪个环节的设计(A )A 导入环节B 讲新课环节C 练习环节D 评课环节11.在为教版数学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正式作为一个章节出现,主要涉及搭配、推理、集合、沏茶、烙饼、田忌赛马、鸡兔同笼等问题的是(B )A 解决问题B 数学广角C 统计与概率D 数与代数12.“新课标”增加的,在小学主要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分两个阶段出现的是(C ) A 图形的测量 B 图形的计算 C 图形的运动 D 图形与位置 13.利用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率进行计算,主要是名数的(B )。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参考答案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任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2、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4、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5、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问题探究法与发现法基本相同,它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
7、《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8、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910、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5)撰写教学案例。
11、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
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2、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doc

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
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材料:首先耍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耍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
第二步,耍重点清理一下事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乂与题冃耍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性的事实或情节。
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为重耍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再结合书上讲的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
第四步,在心中简单描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过的理论观点或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形成对此案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耍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耍明确。
3.字数不少丁• 300字。
最后,对你的思路进行文字加丁,写出符合逻辑的一个完整的表述。
当然答题能够联系实际,有自己明确的结论性的认识,也是有益的。
从上述过程看,做案例分析是一个有点技术性的工作,需耍平时的训练,不能操Z过急,平时在训练时,就应该按照要求做。
好在我们不应该对大家一下子要求太高,即使考试,也不会超出书上所提供的材料的范I韦I。
但我们课程总的是要求运用案例学习方法的,所以大家应明白无论考试如何要求, 我们都要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
1、[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一天平来称粉笔吋,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Z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1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1《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
”列出算式:5×2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
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2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
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
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
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含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是你自己做的吗?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某班学生接近50人,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该班学生的获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获得三等奖,其余获得纪念奖。
这个班的人数可能是( )。
A .49B .24C .48D .56 2.图中能作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有( )个A .1B .2C .3D .43.一个圆柱与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体的底面积的3倍,圆锥体的高与圆柱的高的比为( )A .3:1B .1:3C .9:1D .1:94.过直线外一点,能画( )条与直线垂直的线。
A .1B .2C .无数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则圆的面积是( )平方米。
A .15.7B .62.8C .12.56D .25.126.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时,那么分针指向( )。
A .3B .6C .127.六一节期间,一种儿童运动服装八折优惠,这种运动服装比原价降低了( )A .80%B .20%C .22201111222Q mv mv mv =+ 8.六(2)班总人数一定,升学考试获得优秀的人数与优秀率(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D .无法确定 9.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8.4的算式是( )。
A .18.4×0.99B .18.4÷0.99C .18.4÷1.99 10.与97.2÷2.05的得数相等的是( )A .9720÷205 B.9.72÷20.5 C .972÷205二、填空题11.(______)分=2时40分=(______)时;7900 mL=(______)L=(______)m 3。
12.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的边长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13.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体积是2355立方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__________)。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援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依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感情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鼓舞、评价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 .是广阔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标准的实践方法。
8、“最近开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开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开展水平。
9、感情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究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开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稳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肯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觉和探究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概述阿凡提扣“生”“死去”签下的故事。
(阿凡提就是古时候一个很精明的人,他讨厌协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讨厌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缺钱的坏人都很害怕他,一直想陷害他,就打听个罪名把他第一关出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决罪犯时必须使他扣“生”“死去”签下,如果抽到“生”签下,就不必死去。
国王为了必须阿凡提死去,就把2个字都译成“死去”,有人把这件事说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使阿凡提扣“生”“死去”签下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吃掉,大家很惊讶他为什么这样搞,阿凡提说道:“整颗的签是我的,恳请关上剩的签下,如果就是‘死去’,那我的就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躲过了一劫。
今天,他走进我们教室里,想要看一看同学们与否和他一样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掏出一个箱子,放入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如果阿凡提说你们,他“拎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晓得他拎的就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要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道:“我拎的不是数学书,恳请大家猜一猜,我拎的就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建议有条理,讲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恳请学生...图中小朋友说道的话,说道说道和刚才猜书游戏存有什么相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特别注意鼓励有条理的推理小说)4.游戏(1)3人一组,恶搞课本p100页的基准3,分配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是你自己做的吗?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B.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都小于1。
2.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那么有()A.鸡13只,兔7只B.鸡7只,兔13只C.鸡10只,兔10只3.小英把1000元钱按年利率2.45%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那么计算到期时她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不计利息税),列式正确的是()。
A.1000×2.45%×2 B.(1000×2.45%+1000)×2C.1000×2.45%×2+1000 D.1000×2.45%+10004.用铁丝做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在这个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一层纸,至少需要纸多少平方厘米.()A.19, 110 B.22, 330 C.86, 440 D.76, 2205.自然数按因数的数分,可以分为( )。
A.奇数和偶数B.质数和合数C.质数、合数、0和1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比是3:2,它们高的比是2:3,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
A.32B.34C.437.下面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那么()。
A.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B.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的13C.它们的体积都不相等。
8.如图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A.甲户比乙户多B.乙户比甲户多C.甲、乙两户一样多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9.两个数的商是,如果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扩大3倍,则商为()A. B. C. D.10.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5.6厘米,一辆汽车按3∶2的比例分两天行完全程,两天行的路程差是()千米。
小学教资面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资面试题及答案一、教学设计题1. 请设计一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方案,主题为“分数的初步认识”。
答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分割和组合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和应用。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实物(如苹果、蛋糕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分蛋糕的情景,引出分数的概念。
2. 探索新知:利用多媒体展示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分数卡片进行分数的读写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4. 应用拓展:设计分数比较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
5. 课堂小结:总结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强调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二、案例分析题2.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明在数学课上经常走神,不参与课堂活动,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帮助他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答案:首先,我会观察小明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了解他走神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基础薄弱、课堂活动不吸引他等。
其次,我会尝试以下方法来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1. 个别辅导:在课后与小明进行一对一辅导,了解他的学习困难,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2. 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学习、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强课堂互动: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鼓励小明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4. 家校合作: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他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提高学习兴趣的策略。
5. 正面激励:对小明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通过这些方法,我相信小明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会有所提高。
三、教育知识与能力题3.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数学思考C. 情感与态度D. 体育活动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计算能力B. 解决问题的能力C. 记忆力D. 绘画技巧3.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游戏法D. 重复练习法4. 小学数学教材中,以下哪项内容不是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编排的?A. 加减法B. 乘除法C. 几何图形D. 音乐节奏5.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A. 忽略错误,继续教学B. 纠正错误,但不解释原因C. 分析错误,引导学生自我发现D. 惩罚犯错的学生6.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课堂趣味性B.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C.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D. 以上都是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势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高学生参与度B.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C.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D.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8.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A. 只提供正确答案B.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C. 限制学生的思考范围D. 只关注学生的计算速度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A. 书面考试B. 口头测试C. 实践操作D. 学生的年龄10.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哪些原则?A. 科学性B. 系统性C. 随意性D. 趣味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能力和________能力。
12. 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_______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4. 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该确保问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考题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考题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小学生常见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辅书籍;
2. 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笔;
3. 作业本:准备好练习题目的作业本。
教学过程:
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如加法运算的规则和加法表;
2. 新知:介绍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加减法计算当中的进位和借位;
3. 练习:让学生在白板上计算下列加减法题目,并让他们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
a. 27 + 14 =
b. 56 - 23 =
c. 38 + 19 =
d. 72 - 31 =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些有趣的加减法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5. 讨论总结:和学生一起讨论今天学习的难点和容易错的地方,纠正学生的错误,深入解释相关数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发下作业本,并让学生完成里面的加减法运算题目,以便后续课堂复习。
考题范本:
1. 46 + 29 =
2. 85 - 37 =
3. 63 + 24 - 15 =
4. 72 - 28 + 13 =
(注意:题目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试题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试题设计案例分析1. 引言小学数学试题设计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试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数学试题设计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设计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试题。
2. 案例背景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我们选择了一个关于分数的试题作为案例。
这个试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试题设计3.1 试题描述某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1/3的学生参加了校运会,1/6的学生参加了校艺术节,而1/5的学生既参加了校运会又参加了校艺术节。
求既参加校运会又参加校艺术节的学生人数。
3.2 解题思路要解决这个试题,学生需要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首先,学生可以将参加校运会的学生人数表示为1/3乘以总人数,即1/3 x 30 = 10人。
同样地,参加校艺术节的学生人数是1/6乘以总人数,即1/6 x 30 = 5人。
然后,学生需要注意到既参加校运会又参加校艺术节的学生人数可以表示为1/5乘以总人数。
因此,既参加校运会又参加校艺术节的学生人数是1/5 x 30 = 6人。
3.3 扩展思考通过这个试题,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对试题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并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这种类型的试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4.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数学试题设计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设计引人入胜的数学试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设计数学试题时,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为目标。
同时,试题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一)一、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3、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4、“最近发展区”是指5、教学模式指的是。
6、谈话法是指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4题,每题4分,共16分)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1、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2、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三、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1、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2、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3、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4、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哪几个方面的特征?四、论述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1、学生自主学习要不要教师?如果要请说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师应做些什么?2、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一)、案例描述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
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思考题: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
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二)、案例描述: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
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
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
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二)一、填空题。
(6题,每题4分,共24分)1、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 ;(2);(3);(4)。
2、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等。
3、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1);(2);(3)。
4、为教学的重点。
5、所谓秧田式是指。
6、所谓“教育”,应当是。
二、辨别题。
(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4题,每题4分,共16分)1、《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2、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3、“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水平。
()4、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这就是教学目标。
()三、简答题。
(4题,每题6分,共24分)1、举例说明数学课程目标各维度间的区别。
2、教学设计的特写有哪些方法?备课时你常运用的特写方法有哪些?3、使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什么?4、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四、论述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1、如何做到小组合作追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2、论述“探究”与“讲授”。
五、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一)案例描述(从合作学习的角度上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派车”的教学片断:(1)出示问题:假期里,我们班将组织25名优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夏令营,学校安排面包车、小轿车两种车接送。
其中面包车每辆限乘8人,小轿车每辆限乘3人。
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派车?(2)学生独立思考后并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生1: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算式:2×8=16(人)3×3=9(人)。
师:掌声鼓励!生2:派4辆面包车,留7个坐位放行李。
算式:8×4-7=25(人)生3:派5辆面包车。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3:每辆面包车坐5人,留3个坐位放行李,算式:5×5=25(人)师:也可以!生4:派6辆面包车,其中5辆面包车每辆坐4人,一辆坐5人,空位放行李。
……学生海阔天空的答,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体现“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待过了20分钟,学生说出了11种派车方案(其中有8种方案空位超过一辆车的坐位)时,教师小结并布置了练习: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增加4位教师,共有29人,你又会怎样派车呢?……案例分析(从解题策略多样化要注意的有关问题的角度分析):(二)案例描述:师:(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生:左边的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
师:(边比划边说)通过折一折量一量,你能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与指定的方法探索)生1:我们组发现了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生1(边比划边说):用尺子量、用折纸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还有不同的吗?生2:我们组是用绳子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
案例分析(从问题的品质的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三)一、填空题。
(6题,每题4分,共24分)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等诸多方面。
2、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三大类。
4、教学方法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5、练习法是指。
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4题,每题4分,共16分)1、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3、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识。
()4、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
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三、简答题。
(5题,每题8分,共40分)1、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2、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3、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4、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5、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四、案例分析题。
(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一)[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二)[案例描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①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12元,篮球的单价15元)。
②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③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生:15×3=师:应该怎样算呢?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生2:我用乘法10×3=30 5×3=15 30+15=45(元)生3: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生1:用加法。
师:用加法也可以。
生2:用乘法。
师:好的。
④练习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案例分析](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