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的意思

合集下载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主要记叙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西山的怪特,抒发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翻译: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综合测试10 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教师版)

综合测试10 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教师版)

综合测试10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时间:60分钟满分:54分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2024·山东日照·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2小题,共9分)。

游敬亭山谢朓①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迴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②,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③。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④。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该诗作于宣城太守任上。

②纡组:系佩官印。

③丹梯:指寻仙访道之路。

④睽:违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诗开头两句写远眺敬亭山,采用简笔勾勒,总写其貌:随后两句采用虚笔,写神仙灵怪安居于此山,—实景—虚境,笔触多变。

B.谢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敬亭山蔓藤交错、独鹤鸣叫、饥鼠夜啼等自然景象,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

C.李诗写众鸟高飞远去,孤云悠闲自在地飘走,暗示诗人观望敬亭山时间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D.谢诗和李诗写法不同:谢诗对敬亭山作了全方位的“逼真”描写,李诗则并未着力于此,而是将景物拟人化,以抒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2.谢诗末句的“无睽”和李诗末句的“只有”都流露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出理解。

(6分)【答案】1.B2.谢诗:(1)诗人认为自己政治上受排挤,皇恩已薄,前途渺茫,选择畅游山水,寻仙访道于理无亏。

(2)“无睽”也流露出失意的怅惘和一丝怨愤。

李诗:(1)鸟飞尽,云飘走,客观上只有敬亭山陪伴自己:(2)深层看,“只有”委婉道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无比孤独;(3)“只有”也流露出诗人对山的喜爱及以山为知己而获得的欣慰之情。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敬亭山简介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敬亭山简介

敬亭山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查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

敬亭山属黄山、九华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4米。

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

自南齐谢月兆《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

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宣城解放前夕,敬亭山的建筑毁坏殆尽,解放后新建和复建了山门坊、古昭亭坊、昭亭、太白独坐楼、先贤祠、翠云庵、绿雪茶社、昭亭湖等大小景点24处。

1987年10月,敬亭山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敬亭山仿古建筑门坊矗立山口,门坊上刻有楚图南题写的“敬亭山”三字和书法名家书写的李白、陈毅的诗作。

门坊内筑有李白雕像,迎门而立,飘然欲仙,昭亭湖内筑有昭心亭,湖面荡漾着各种花式的小游艇。

湖边小道可直达双塔寺风景区。

由双塔而上,三月,梨白桃红,油菜花一片金黄,置身于此,如入画境。

俄而,山势渐高,林木茂密,由古昭亭坊拾级而上,步完竹海小径,是绿雪茶社,再盘山而上,便可登太白独坐楼。

此地是敬亭山景观荟萃之处,翠云庵、绿雪茶社近在咫尺,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满山遍崖。

若乘兴登临山顶,极目远眺,东北的南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山下的水阳江蜿蜒曲折,百舸争流;南边江城如画,高楼林立;北边田畴沃野,一览无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兴建中的弘愿寺,依偎于敬亭山南麓;地势高朗,林密风疏,群峰环抱,一江绕萦,天然之佳地也!弘愿寺前身广教寺,为唐大中年间黄檗禅师创建,历代高僧辈出,化导普广,近代毁于战火,唯存宋代“双塔”,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唐·柳宗元自余为人[2],居是州[3],恒惴栗[4]。

其隙也[5],则施施而行[6],漫漫而游[7]。

日与其徒上高山[8],入深林,穷回溪[9],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10],倾壶而醉。

醉则相枕以卧[11],卧而梦。

意有所极[12],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13],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4]。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15],望西山,始指异之[16]。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17],莽[18],焚茅[19],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0],则凡数州之土壤[21],皆在席之下[22]。

其高下之势[23],然洼然[24],若若穴[25];尺寸千里 [26],攒蹙累积[27],莫得遁隐[28],萦青白[29],外与天际[30],四望如一[31]。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32],不与培为类 [33]。

悠悠乎与气俱[34],而莫得其涯[35];洋洋乎与造物者游[36],而不知其所穷[37]。

引觞满酌[38],颓然就醉[39],不知日之入[40]。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41],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42],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43]。

游于是乎始[44],故为之文以志[45]。

是岁,元和四年也[46]。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

但到了永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

游恒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恒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恒山记原文及翻译这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游恒山记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游恒山记原文及翻译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

翳,云雾],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

[策,拄着,扶着。

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

跻,升,登]。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

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

于是[从此。

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循,顺着,沿着。

乘,凭借]。

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

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

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

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

穹,高。

森立,密集的样子]。

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

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

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

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

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

千古文思一脉传——论谢朓与李白的山水诗

千古文思一脉传——论谢朓与李白的山水诗

千古文思一脉传——论谢朓与李白的山水诗-大学语文论文千古文思一脉传——论谢朓与李白的山水诗○何荣摘要:李白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他一向推崇谢诗风的“清新”“俊朗”。

这两位分属于齐梁与盛唐的诗人,在他们的山水诗中表现了不同的风格,从而体现了文学发展的渐进性。

关键词:谢灵运谢朓李白山水诗造物取境兴象玲珑中国山水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代。

两朝之中,谢朓与李白是两位杰出的山水诗人代表,他们的山水诗写得颇有几分相似,但由于时代不同,因此又表现出许多不同之处。

谢灵运为我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的山水诗将眼中之景物进行一一描摹,表达一定的哲理,但并未达到盛唐山水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清人贺贻孙说他“往往深密有余而疏淡不足”,“虽多佳句,然自首至尾,讽之未免痴重伤气”(《诗筏》)。

在齐梁诸多诗人之中,谢朓山水诗创作可谓是开拓疆宇,超其前辈。

清人沈德潜对其有“齐人寥寥,玄晖独有一代”(《说诗晬语》)之誉。

东方树对其评价则更高:“玄晖别具一副笔墨,开齐梁而冠乎齐梁,不第独步齐梁,直是独步千古……太白称其‘清发’‘惊人’。

玄晖自云‘圆美流畅如弹丸’。

以此数者求之,其于谢朓,思过半矣。

”(《昭昧詹言》)。

而唐人李白,一生轻狂,且一向轻视齐梁为文作诗之“轻薄”“浮艳”,正是这位才笔横九州的诗仙,却做到了“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祯《论诗绝句》)。

一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佛经翻译工作逐步展开,但佛教对当时的文学并未起到深刻影响。

而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文人深受佛学影响,他们开始对宇宙、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

与此同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山水诗歌作品中,不仅以浓彩去描摹万物,且不可避免地加入对人生的思考与体认,表达一定的哲思。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极能代表当时之文风,对景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对人生思考也极为深刻,如其所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谢灵运虽开创我国的山水诗,但处于齐梁时的他,创作的山水诗自然避免不了当时文人作诗的套路,即写山水诗先记游,而后写景,最后以阐发玄理结语,其所作山水诗大凡都有此种结构。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翻译赏析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翻译赏析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送舅氏野夫之宣城翻译赏析《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

诗山的寂寞

诗山的寂寞

遥 中 ,寻 找 着 自我 ,体 味 着 个 体 的
尊 严 。 明 白 了 这 一 点 ,也 就 明 白 了 为 什 么 在 最 黑 暗 最 动 荡 的 南 北 朝 时
期 ,山 水 诗 会 如 此 兴 盛 流 行 。 都 城
和 闹 市 都 成 了 杀 人 的 场 所 ,那 些 手 无 缚 鸡 之 力 的 文 人 们 ,只 有 躲 在 山 水 之 间 ,像 一 只 小 鸟 栖 于 巢 中 ,躲
闲 坐 在 草 丛 中 , 自观 自得 自在 ,这 时 便 会 发 现 ,这 座 青 翠 色 的 山 峦 是
来 ,恍 如 隔 世 。 那 时 我 居 住 的 地 方 叫 西 林 小 区 ,我 住 在 四 楼 的一 间 屋
那 样 幽 远 安 详 ,她 的 宁 静 和 惬 意 ,
在 每 一 株 花 草 树 木 中 都 有 体 现 。也 难 怪 古 往 今 来 无 数 文 人 骚 客 为 她 吟 诗 。不 过 敬 亭 山 永 远 是 淡 定 的 ,尽 管 吟颂 她 的 诗 词 多 如 春 天 的 繁 花 ,

萧 务依 掾 吏 。
簪发 逢 嘉 惠 。
教 义承君子 。
方 面 ,年 轻 的 谢 胱 怀 念 都 城 的 繁
华 和 富庶 ,怀 念 自己 的文 朋 诗 友 ;
另 一 方 面 ,谢 胱 又 觉 得 只 有 离 开 京
心迹 苦未并。
忧 欢将 十 祀 。
邑 这 个 危 险 之 地 ,才 会 变 得 安 全 和
家 的 盛 世 正 好 是 兵 荒 马乱 的年 代 ,
范 云 、萧 琛 、萧 衍 等 人 投 入 门 下 ,
被 称 为 “ 陵八 友 ” 竞 。南 齐 永 明 九 年 也 就 是 公 元 4 1 春 ,年 轻 的谢 胱 作 9年

七里濑_谢灵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七里濑_谢灵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七里濑_谢灵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七里濑_谢灵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七里濑南北朝谢灵运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译文在秋晨自己的羁旅之思更加浓重了,自己怀着这种秋晨的羁旅之思来尽情地游赏眺望。

看到急流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更感伤自己的长期在外飘荡。

只见急流飞逝,日落西山,余辉照耀。

荒林落叶纷纷,哀禽凄凄哀号。

贬谪的游子,怎能不睹物伤悼,幸运的是,我已悟出了椹然长存的微妙要道。

既然抱定上古三皇的淳朴之心听任自然,无为治郡,怎会顾忌末代群小的讥诮。

目睹严子濑的淙淙急流,联想任国公子的东海垂钓。

谁说古今不同,只要都怀着一颗高沽韵心,即使时代辽远,也能共谐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七里濑(lài):亦名七里滩,在今浙江桐庐县严陵山迤西。

两岸高山耸立,水急驶如箭。

旧时有谚云:“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

”指舟行急湍中进度极难掌握,惟视风之大小来决定迟速。

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羁(jī)心:羁旅之心,离乡人的愁思。

积:聚集。

展:申展,这里是尽情的意思。

逝湍(tuān):急流不停的江水。

湍,急流。

徒旅:游客。

孤客、徒旅皆诗人自指。

奔峭:崩落断裂的陡峭江岸。

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

日落:日光下射。

照曜:阳光闪耀的样子。

荒林:无人料理和游赏的野林。

纷沃若:枝叶繁茂众多的样子。

纷,纷纷,众多。

沃若,即沃然,美好繁盛的样子。

遭物:看到客观景物,即面对着流水、日光、荒林和哀禽。

悼:感伤。

迁斥:被贬滴、斥逐。

存期:期望,想要。

存,想。

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理。

秉:掌握,把持。

上皇心:上古时代人们淳朴的思想感情。

上皇,即羲皇,伏羲氏,历史传说中的上古时帝王。

岂屑(xiè):哪顾,不管。

末代:衰乱之世,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社会。

《九华山歌 并引》评析

《九华山歌 并引》评析

《九华山歌并引》评析原文:《九华山歌并引》刘禹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

昔予仰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秀。

及今年见九华,始悼前言之容易也。

惜其地偏且远,不为世所称,故歌以大之。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仚。

云含幽兮月添冷,日凝辉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

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评析:这首诗对九华山进行描摹和礼赞。

“九华山”,在今安徽省境内,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但在唐代,其声名却远逊“五岳”。

作者对它竭尽描摹之能事,既是为了使其声名远播,也是为了寄托自己磊落不平的情怀。

这种磊落不平的情怀,是借助雄奇的想象和壮阔的境界跌宕有致地抒发出来的。

起笔两句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以作者高山仰止的极度惊讶,痛快淋漓地渲染了九华山的伟岸和险峻(“洪炉”,犹言天地。

《庄子·大宗师》既云:“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 《抱朴子·勖学》亦云:“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

”)。

接着便展开“若垂天之云”的想象之翼,进一步揭示九华山不同凡响的形象特征。

“疑是九龙”二句,意象、气势、笔力,都可以与李白《蜀道难》中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相伯仲。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李白曾比之以九朵莲花而更名(见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等诗)。

莲花不媚俗波,飘逸则飘逸矣,但终觉纤弱。

作者这里喻之为九条巨龙,便要雄奇、生动得多。

要言之,李白驰骋想象时着眼于其“秀”,此诗作者驰骋想象时则着眼于其“壮”。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以“夭矫”形容九龙屈伸自如的体态、“欲攀天”表现九龙志在腾飞的意念,都给人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之感。

《北山移文》孔稚珪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北山移文》孔稚珪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北山移文》孔稚珪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北山移文》是孔稚硅所写的骈体文。

文章一开始表彰真隐士以树立榜样,接着指出假隐士周颙的名字,并把他隐居时与出仕后截然不同的行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层层揭露其虚伪本质,描绘其丑恶面目。

此篇语言也极为形象优美,新颖工巧,无语不新,有字必隽,故而备受称道。

作品原文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1),驰烟驿路(2),勒(3)移山庭“夫以耿介(4)拔俗(5)之标,萧洒(6)出尘(7)之想,度(8)白雪以方洁,干(9)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10),皎皎霞外(11),芥(12)千金而不眄(13),屣(14)万乘其如脱,闻凤吹(15)于洛浦(16),值薪歌(17)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18),苍黄(19)翻覆(20),泪翟子(21)之悲,恸朱公(22)之哭。

乍(23)回迹以心染(24),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25)不存,仲氏(26)既往,山阿(27)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28),隽(29)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30)。

然而学遁东鲁(31),习隐南郭(32),偶吹(33)草堂,滥巾(34)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35)。

虽假容于江皋(36),乃缨情(37)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38),傲百氏,蔑王侯。

风情张(39)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40)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41)于释部(42),覈(43)玄玄(44)于道流(45),务光(46)何足比,涓子(47)不能俦。

及其鸣驺(47)入谷,鹤书(48)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50)乃眉轩席次,袂(51)耸筵上,焚芰(52)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53)而下怆(54),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55)金章,绾(56)墨绶(57),跨(58)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59)英风于海甸(60),驰(61)妙誉于浙右(62)。

从登香炉峯诗(鲍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从登香炉峯诗(鲍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从登香炉峯诗南北朝:鲍照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

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

罗景蔼云扃,沾光扈龙策。

御风亲列涂,乘山穷禹迹。

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峰壁。

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

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

谷馆驾鸿人,岩栖咀丹客。

殊物藏珍怪,奇心隐仙籍。

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萧瑟生哀听,参差远惊觌。

惭无献赋才,洗污奉毫帛。

标签写景、赞美译文当时的文学之士,视屈原、宋玉的诗文创作为宗法,刘义庆都督六州诸军事有如鲁侯之保有凫、绎二山。

楚地徒然人才众多,却不比此山是神人仙人所居之地。

阳光使庐山云雾光彩润耀,我随从临川王义庆进山亦沾其光芒。

登上山峰,亲历列御寇御风之途,穷尽大禹足迹所至。

对着云雾缭绕的山峦吹着清越的口哨,女萝攀附峰崖的绝壁上。

摇烟之树葱茏上指晴空,负天之石犹似远跨而来。

满承霜雪的山涯见石不见土,黄碣色岩石的深涧下,可以探测到泉水的源头。

深深的潭水星汉倒映,钟乳石洞中之水似与碧海相通。

山谷中寓居着乘坐鸿鹄的仙人,山岩上栖止着服食了金丹的人。

山中有许多特殊奇怪的珍贵之物和许多奇人仙人。

仙人的音容笑貌虽潜隐不可见,但其精魄却绵古长遁却不死。

草木萧萧发出悲哀之响,远观景物惊心动魄。

虽然我没有高超的献赋之才,但也要恭敬奉上这简陋之言以记此从登庐山香炉峰之事。

注释香炉峰:庐山南部名峰。

因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酷似香烟缭绕,故而得名。

荆梦:即楚梦,用宋玉《高唐赋》记楚王游云梦事。

登歌:升堂奏歌。

凫绎:二山名,在兖州邹县(今属山东)。

因刘义庆时为江州刺史都督南兖州、徐等六州诸军事,故引以喻庐山诸峰。

徒:空白。

收:接纳,聚集。

杞梓(:楚产二种好木,喻优秀人才。

饶:丰饶。

曾非羽人宅:不如香炉峰这仙人之境地可贵。

羽人:神话中的飞仙。

罗:列。

景:日光。

蔼:云气升腾。

云扃:犹云扉。

扈龙策:随从临川王游山。

扈:随从。

龙策:贵人腰间佩带物。

这里代指临川王。

策:马鞭。

列涂:列子御风所经之途。

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词注释赏析及译文鉴赏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词注释赏析及译文鉴赏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词注释赏析及译文鉴赏《下途归石门旧居》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的开头五句,是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形。

“吴山高,越水清。

”这是点出告别的地理环境,在吴山越水之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下途归石门旧居》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下途归石门旧居》唐朝:李白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⒃,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下途归石门旧居》古诗简介《下途归石门旧居》是诗人李白的七言古诗。

全诗分三段:第一段回忆了他和吴筠在越中和长安的生活与友谊。

第二段写重游旧地及重逢老友的亲切感受。

第三段写诗人认识到求仙学道和追求荣华富贵的虚幻。

“何必”二句,显示李白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表现了李白受道家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

《下途归石门旧居》翻译/译文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是难以抑制别离时的伤情。

就要告别您扬帆而去,离魂正萦绕着春郊的树丛。

此时我心中的郁结有谁知晓呢?真是有愧于当初承受您对我以国士相待的恩情。

为赏春我们一起在春城三月畅饮,每当迎接节候,我们一起接受王公贵族的宴请。

我常常羡慕您案上摆满素帛道书,那上面的朱字与素帛就像云霞在空中相映。

我也曾为学道而钻研道经与学仙,往往梦中都在仙山上游行。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然洼然,若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

悠悠乎与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

栖禅暮归书所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栖禅暮归书所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栖禅暮归书所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宋代:唐庚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译文: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

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暮归途中,回望山峦,只见暮霭朦胧,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信步走到湖的尽头,忽然发现了一座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烟霭,带有浓重的湿意;晴光照耀,野外的河流池塘,波光粼粼,摇荡不已。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绿草刚经过一番春雨的冲洗,更显得青翠欲滴;烟光凝聚的山头,一派紫色,斜阳返照,增添了几分色泽。

注释: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tíng)。

湖:指丰湖,在惠州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边。

尽:尽头。

春着湖烟腻(nì),晴摇野水光。

着:着落。

这里指春天来到。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仍:又,还。

赏析:这两首诗题中所说的“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

诗写作者游栖禅山暮归时的所见景物。

第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天特有的气侯景象:刚下过一阵雨,天色明亮了一些;但旋即又阴云漠漠,在酝酿着另一阵雨。

这变幻不定、时雨时停、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只用一个白描句子,便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字是个句眼,却显得自然浑成,不见着意的痕迹。

次句“春归处处青”,由天容写到野色。

“归”既可指归去,也可指归来,这里用后一义,传出喜悦之情;缀以“处处青”三字,欢欣之情更溢于言表。

作者《春归》说:“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

”“所至”句亦即“春归处处青”的意思。

不过《春归》诗强调春风的`作用,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暗示这种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第三句“山深失小寺”,正面点到栖禅山。

句中“小寺”,即栖禅寺。

游恒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游恒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游恒山日记原文及翻译游恒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导语:有这样一部著作,这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游恒山日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游恒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曰东底山。

台山北尽,即属繁峙界矣。

初九日出南山。

大溪从山中俱来者,别而西去。

余北驰平陆中,望外界之山,高不及台山十之四,其长缭绕如垣矮墙,东带平邢,西接雁门,横而径者十五里。

北抵山麓,渡沙河,即为沙河堡。

依山瞰流,砖甃高整。

由堡西北七十里,出小石口,为大同西道;直北六十里,出北路口,为大同东道。

余从堡后登山,东北数里,至峡口,有水自北而南,即下注沙河者也。

循水入峡,与流屈曲,荒谷绝人。

数里,义兴寨。

数里,朱家坊。

又数里,至葫芦嘴。

舍涧登山,循嘴而上,地复成坞四周高中央凹的地方,溪流北行,为浑源界。

又数里,为土岭,去州尚六十里,西南去沙河,共五十里矣,遂止居住居民同姓家。

初十日循南来之涧北去三里,有涧自西来合,共东北折而去。

余溯西涧入,又一涧自北来,遂从其西登岭,道甚峻。

北向直上者六七里,西转,又北跻而上者五六里,登峰两重,造其巅,是名箭筸岭。

自沙河登山涉润,盘旋山谷,所值皆土魁土堆荒阜;不意至此而忽跻穹窿,然岭南犹复阿蒙也。

一逾岭北,瞰东西峰连壁隤同颓,翠蜚飞丹流。

其盘空环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树;石之色一也、而神理又各分妍;树之色不一也,而错综又成合锦。

石得树而嵯峨倾嵌者,幕覆盖以藻绘文采而愈奇;树得石而平铺倒蟠弯曲者,缘以突兀而尤古。

如此五十里,直下至阮大土山底,则奔泉一壑,自南注北,遂与之俱出坞口,是名龙峪口,堡临之。

村居颇盛,皆植梅杏,成林蔽麓。

既出谷,复得平陆。

其北又有外界山环之,长亦自东而西,东去浑源州三十里,西去应州七十里。

龙峪之临外界,高卑远近,一如东底山之视沙河峡口诸山也。

于是沿山东向,望峪之东,山愈嶙嶒斗峭,问知为龙山。

龙山之名,旧著于山西,而不知与恒岳比肩;至是既西涉其阃kùn内境域,又北览其面目,从不意中得之,可当五台桑榆之收矣。

李白《大鹏赋》译文及评析

李白《大鹏赋》译文及评析

李白《大鹏赋》译文及评析李白《大鹏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致,读来令人感到极致的痛快。

大鹏赋·并序唐代:李白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

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

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

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

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

其辞曰: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

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

化成大鹏,质凝胚浑。

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

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

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

一鼓一舞,烟朦沙昏。

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

亘层霄,突重溟。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

左回右旋,倏阴忽明。

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

簸鸿蒙,扇雷霆。

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

怒无所搏,雄无所争。

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

连轩沓拖,挥霍翕忽。

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

邈彼北荒,将穷南图。

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

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

块视三山,杯观五湖。

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

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

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

上摩苍苍,下覆漫漫。

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

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

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

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

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

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

猛势所射,馀风所吹。

溟涨沸渭,岩峦纷披。

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

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

缩壳挫鬣,莫之敢窥。

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

游天台山赋原文及赏析

游天台山赋原文及赏析

游天台山赋原文及赏析游天台山赋原文及赏析游天台山赋孙绰〔魏晋〕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

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

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

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

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

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

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

结要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嶷。

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

邈彼绝域,幽邃窈窕。

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

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睹灵验而遂阻,忽乎吾之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

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

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披荒蓁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

济栖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

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

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揽桕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

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

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

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

苏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窥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邑邑。

过灵溪而一濯,疏烦不想于心胸。

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

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

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

彤云斐玉以翼棂,皎日炯晃于绮疏。

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的意思“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游敬亭山诗》,其古诗全文如下: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亘:绵长。

绵延。

合沓:重叠,攒聚。

隐沦:泛指神仙。

灵异:神人。

俱然:犹安然。

干:直冲。

属:连带。

回溪:回曲的溪流。

樛:树木向下弯曲。

【翻译】敬亭山绵亘延伸百余里,凌霄摩空与天上云等齐。

隐逸之人身心于此寄托,神仙灵怪都安居与幽栖。

腾云冠峰翼岭遮蔽白日,山势陡峻连带弯弯水溪。

交藤荒芜缘木缠绕衍蔓,树枝糁垂蜷曲耸而复低。

失群孤鹤无伴清早哀鸣,饥饿鼯鼠夜出求食悲啼。

飘散不定乌云卷舒漫漫,山间气候多变霖雨凄凄。

此行虽仕宦在身佩印绶,连带寻访奇山异景幽蹊。

探求仙境源头未达终极,归路渺茫东西南北迷离。

要想追求更奇妙的境界,从此攀援而上登上天梯。

皇恩已尽对我不复存在,追游仙界于情于理无亏。

【赏析】起二句远眺敬亭山,总览其貌。

这两句,一句极写山势远大,纵横天下,连绵无际;二句极状山势高峻,崔嵬嵯峨,耸入云天。

一个大笔勾勒,敬亭山的雄伟姿势一下子扑入了眼帘。

这是实写,
写眼中实景。

接二句则采用虚笔,写心中之想。

诗人驰骋想象,思绪乘着高山云海而飘飖腾飞,直到九霄云外。

他想到,一定是神人“隐沦”托居于此,所以形形色色的“灵异”,也一并幽栖此山。

难怪,敬亭山有如此高大,如此雄伟,原来是神人们在这里显现灵光。

如此写来,一实景一虚境,笔触多变,摇曳生姿。

接下来五句至十二句,仰承前四句,具体描绘敬亭山的山光水色。

山之高峻,上可直冲青云,蔽日亏月;下则属带回溪,曲折回旋。

这里,用一“上”一“下”,先拉开空间距离,再分别紧追一“干”(犯,冲)一“属”(带)字,把这上下的空间距离撑张到极至;“上”冲白云,罢池陂陁;“下”带回溪,潺湲逶迤。

在诗人对敬亭山从“上”到“下”瞬息间的巡视之际,敬亭山顶天立地的雄姿,豁然展现。

这是用最短的时间俯仰扫视,描状嵯峨峻拔的敬亭山,展示出最大的空间形象——以时、空的强烈反差,在心理上造成新奇突兀之感,摄入其境,势不可挡。

如此写来,诗笔显得纵横捭阖,富有气势。

这两句仍是大笔勾勒,加强前二联的状写山势。

接下来六句则开始了细致的工笔描绘。

蔓藤交错,樛枝纠纷;独鹤朝露而唳,饥鼯夜出以啼;晴空淡云飘忽,舒卷自如,时有秋雨适至,霖霖凄清。

这里,纷纭迭现出一些山间特有的物象:藤蔓、樛枝、独鹤、饥鼯、渫云、秋雨,由此烘托出敬亭山超然物外的境界。

同时,隐约写出诗人“游”山的时间和方式,紧切题目中的“游”:从独鹤朝唳到饥鼯夜啼——游山已整整一天;从身历荒藤野树,披荆斩棘,到耳听鹤鸣鼯啼,再到眼观轻云飘忽,秋雨霖霖——触觉、听觉、视觉,皆有所感。

从静听坐观到攀山越岭,身体力行,
其乐无穷。

诗人仕途蹭蹬,加上刚受排挤打击,更加厌倦尘世荣禄,一心追求山水自然的享受,借以排遣郁闷。

所以,越是荒野境界,他越是欣赏,越是觉着清新舒畅,趣味无穷。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