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促进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促进思维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

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直观教具、学具的支持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从感觉表象到达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智力发展

一、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际操作,可以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新知。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教材强调:先分后合。即把母鸡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与公鸡的只数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公鸡只数多的部分。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只数。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十分吃力。也许还会产生疑问:学生弄不清,教师说不明。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动手摆一摆(寻找原因),第一行摆5个о代表公鸡;第二行摆△,代表母鸡,要求与△同样多,让学生观察反馈总о与△同样多。第二次再摆,第一行摆5个о,第二行摆△要求比о多2个,学生摆后观察、反馈、说一说:

第二行是如何摆的。让学生理解“同样多”与“多的部分”,再抽象成文字,这不仅使之产生探究的兴趣,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

二、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学生探究新知

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数、形及其空间结构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动手操作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来,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过程中,学生观察魔方后汇报。当老师提出“为什么”后,少数几只手举起来,但老师没有让他们起来回答,而是让他们组织小组动手操作,用给定小棒搭建一个正方体。一会儿教室安静下来,有的组搭起了正方体,而有的组始终搭不起正方体,搭不起的找原因。这时教室陆续举起一只只小手,他回答道:搭不成正方体的小组只有11根;搭不标准的小组虽然有12根小棒,但是这12根小棒的长短不一样……另一学生补充道:要搭一个标准的正方体,第一要有12根小棒;第二这12根小棒要一样长。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操作环境中用一种积极的、自主的态度,感悟了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过程,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究到了这一数学知识。

三、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合并用的过程,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重要条件。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测量一个任意三角形内角之和,再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较小的三角形,测量计算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小三角形做内角和相等并且都是180°”。这时老师提出疑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分别用课前剪好的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纸片做实验,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拼在一起,有的用折一折的办法,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得出结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使他们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学生求异创新

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性、严密性、系统性和抽象性,与小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特点决定了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走向创新的重要策略。从低年级的拨珠数数,摆学具认数,计算和拼图想象,到中、高年级的对折测量、画角、剪拼、旋转等等。一路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我在一次“平均分”概念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操作中所体现的思维灵活性特别高。开始我发给每个学

生10只圆片,要求先试着分成两堆,这一试收获可不少。从分的方法看,大多数对尚未教学“平均分”知识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全班虽有15%是非平均分法,但85%的学生已经应用了平均的意义,即分成的两堆同样多。再就平均分的学生进行分析,等分的思路有以下三种:一个一个地分、或两个两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结果每堆分5个;根据估计每堆分3个,结果剩4个,接着每堆再分2个,得到结果也是每堆分5个;从10个圆片中取出4个作为一堆,剩下的另一堆是6个,通过比较,6个比4个多2个,则从多的一堆中取出1个补到少的一堆中去。这些别具一格的“平均分”方法,只有在学生动手的前提下,结合合理的想象所得到的特殊收获。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不但学到了“平均分”概念,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平均分的内涵。

动手操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问题,它还有利于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直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分析、比较,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开拓思路,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