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期末 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c3f3d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9.png)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新)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1、国别文学2、民族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5、比较视域6、对话平台7、汉学8、主题学9、意象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三、问答题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7、什么是比较文学?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0bdda4852458fb760b56cc.png)
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
2.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3.平行研究:平行研究主要由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即辨别其中的类似或差异,以及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其主要关注点在文学性上,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用逻辑推理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进行研究;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人物、情节、风格等文学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
4.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5.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6.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7.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它主要用变异学去研究同一母题、题材、意象、情境、套语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的流传、演变和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从而去理解这些不同作家的各自风格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之间的交往、影响及其文化的异质特征。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4c711a6edb6f1aff001f83.png)
第一讲:1、比较文学的英语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re。
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英国批评家是马修·阿诺德。
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年,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
2、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1827)的是德国学者、著名作家歌德,他被公认为是推动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3、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4、比较文学的学派:★①法国学派(French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
实证主义色彩、寻找和证实两种或多种文学中存在的事实联系、精细和准确的考证。
主要研究为影响研究。
②美国学派:倡导“平行研究”(Parallel Study)与“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y),将没有实际接触和影响的两国或多国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加以比较研究。
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
但他们对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下子拓展得过宽,使学科身份很难定位。
③中国学派:1840年鸦片战争后黄遵宪、梁启超、严复、林纾、苏曼殊、王国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吴宓、陈寅恪、季羡林、钱钟书、朱光潜、范存忠、许地山重要年份书籍:从30年代末期开始,较少注意比较文学这样一种纯学术的学科1970年初英文刊物《淡江评论》1978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第一个开办比较文学讲座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出版1981年,北京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第二讲:影响研究1、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比较文学 期末整理
![比较文学 期末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f8b163a98271fe910ef9f8.png)
一、名词解释: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
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
例: 孙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影响研究: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
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
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
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
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例:元杂剧《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89bceb3186bceb19e8bb8c.png)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分×3、填空2分×12、简答7分×3、材料分析10分×1、论述15分×2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
(p5)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p10)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
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
”(p12)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
(p10)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
(p20)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
(p27)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
(p27)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p30)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
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1d9d0c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d.png)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攀枝花学院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攀枝花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aff6be9c8d376eeaeaa31db.png)
一、请对屈原和但丁进行比较分析并说明问题屈原与但丁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取向,分别是东、西方文学艺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尽管他们生活的年代、地域相差久远,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爱国主义情结、主体意识的体现、创作风格等都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他们作为诗人政治家的相似更值得我们去重视。
他们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撞得粉碎,于是不约而同地创造了一个集神话、哲理于一体的梦幻世界,在这精神世界里寻找出路。
他们的爱国情愫和理想追求分别体现在《离骚》、《神曲》这两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经历着时代的变幻,体现出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屈原与但丁都生活在社会急剧转型的阶段,一个是处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一个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他们都以政治家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屈原曾官至左徒,但丁也当选过佛罗伦萨的执政官并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的仕途都及其的不顺利,先后遭到流放,而不幸的命运却成就了他们作为诗人的伟大,二人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出了流传百世的名作。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他们的人生际遇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士人所追求的人生三不朽,屈原与但丁的人生追求也能用这“三不朽”来概括。
屈原有强烈的入世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振邦兴国殚精竭虑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悲愤忧郁中作《离骚》,所以《离骚》自始至终贯穿着一腔忠怨之情。
在政治理想破灭后,诗人转向了一种精神补偿的替代方式——更加努力的修饰,完善自身。
从《离骚》中我们可以发现屈原始终的人生追求就是“立德”“立功”,在人生理想破灭后他宁愿选择死亡。
但丁在一开始的人生追求的确是“立功”,在政治理想失败后他也一度的苦闷,满腹忧患,但是但丁并没有把政治理想作为他的唯一追求。
他要用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立志在文学上获得赫赫声誉,让流放他的人后悔,让故乡的人为他骄傲,正是在这种激励下,但丁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神曲》。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747088e83d049649b665867.png)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学派及发展1、比较文学之父”维尔曼。
2、“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一种从跨文化角度对分别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多种文学现象之间的外在联系或内在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问。
3、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1)、外在联系,即事实联系,可以进行影响研究(2)、内在关系,即价值关系,可以进行平行研究(3)、交叉关系,可以进行跨学科研究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在研究视野上具有跨越性;其研究对象应具有文化性;其研究方法是综合性的;其体系建构上是开放性的;其研究过程则是对话性的。
5、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最早提出“世界文学”Weltiliteratur概念,(1)、施德里希、雷马克:指一系列文豪巨匠的文学作品和文学遗产,如《荷马史诗》、《唐·吉诃德》、《神曲》、莎士比亚戏剧等经典文学遗产,以及经过时间考验并获得了世界声誉和永久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
(2)、韦勒克:指一种未来的理想的文学,理想的文学时代。
(3)、韦勒克: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是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的学术研究。
这里世界文学也指出了比较文学研究所必需具有的历史意识。
(4)、歌德:指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国际性、世界性精神生活方式。
其中蕴含着对于“世界文学”这一客观文学存在的认知和态度。
6、民族文学概念(national literature):在某个民族文化土壤里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本民族的政治、社会历史、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反映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7、外国文学(foreign literature):顾名思义是指外国语言文学,包括了英国语言文学、俄国语言文学、法国语言文学等非本国语言的其他各国文学。
8、总体文学(general literature):一般文学或普通文学,由法国梵·第根首先提出;总体文学专门研究许多国家中共同发展的问题,如综合研究在理查生和卢梭的影响之下的欧洲感伤小说的发展问题就属于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e028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3.png)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__________ 。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 __________ 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 ______________ 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_ 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概论的复习资料综合
![比较文学概论的复习资料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375837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7.png)
比较文学概论的复习资料综合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3、课本所定义的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译介学研究范畴11、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他者研究范围、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12、文学他国化的情况是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而言的,错误影响、负影响第三章13、类型学研究范畴、对文学类型学最为重视的学者、《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的作者14、美国主题学发展的里程碑是哈利·列文发表专论《主题学和文学批评》、主题学产生于民俗学、课本描述的主题学研究范畴15、西方文学三分法。
我国近现代四分法内容、最早在理论上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作者16、七科之学是什么、中国传统学术讲求的是什么、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共同之处第四章17、世界文学的三层含义18、研究异质性的的前提和基础、最终目的19、古添洪和陈慧桦、王国维、钱锺书、陈惇和刘象愚、曹顺庆为跨文明阐发研究方法做出了什么贡献20、文化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最核心的部分、异质文明特征的根本显现之处是话语、跨文明阐发的定义、跨文明互补与融合研究途径二、理解记忆1、什么是比较文学?2、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3、什么是跨学科研究?4、什么是“套话”?5、什么是主题学?它和母题有何区别?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跨文明阐发研究?8、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9、试辨析接受学和接受理论的关系。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5f66003866fb84ae45c8d9d.png)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1、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有时称为“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及其姐妹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的一项专门,运用来自许多社会的实地研究资料,检视人类行为的视野,并检视关于人类行为与文化的假设。
2、影响研究:主要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之间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不排斥有意的影响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
它是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
它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都不属于影响研究的研究范围。
我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对法英德诸国剧作的影响。
3、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4、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研究方法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
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的类同和差异的比较和对比,寻求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
例如:杜十娘和茶花女,阿Q和堂吉诃德5、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a3018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a.png)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化之间的比较,探索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之处。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涉及多种文学传统,例如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等等。
为了更好地复习比较文学,下面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1. 文学史纵向比较比较文学的核心是对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之间的比较,因此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或现代主义时期,详细了解其中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一步理解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文学流派横向比较另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方式是对不同文学流派的横向比较。
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或奇幻文学,可以深入了解该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然后,选择其他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题材、风格和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流派的发展和特点。
3. 文学主题比较除了比较时期和流派之外,比较文学还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选择“爱情”这一主题,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方式和表达手法。
通过比较,可以观察到不同文学传统和文化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进一步加深对比较文学的理解。
4. 多维度比较比较文学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层面的比较,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从社会背景、文化语境、作者背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综合多个维度的比较,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拓展对比较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5. 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最后,作为复习比较文学的重要方法,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深入研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的代表作品,在实践中感受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同时,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将为比较文学的复习提供具体的材料和例子。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46108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b.png)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导言: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比较文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比较文学导论》 - 张东树著《比较文学导论》是一本比较文学的入门教材,由张东树教授撰写。
本书系统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学习资料。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了解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 季羡林著《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是季羡林先生的经典之作,是对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和总结的著作。
本书详细阐述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文本比较、文化比较、历史比较、意象比较等。
该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不同方法的应用,提升比较文学研究的能力。
3. 《比较文学概论》 - 王士元著《比较文学概论》是一本系统介绍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教材,由王士元教授编写。
本书详细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同时,该书还梳理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包括文学与文化、文学与语言、文学与心理等。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
4. 《比较文学与东西方文化传统》 - 叶浴钢著《比较文学与东西方文化传统》是一本探讨比较文学与文化传统关系的重要著作,由叶浴钢教授撰写。
本书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文学作品,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同时,该书还深入探讨了比较文学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为读者拓宽了视野。
5. 《比较文学研究导读》 - 陈文新、胡解福主编。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510f63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3.png)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争辩。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争辩、平行争辩、变异争辩为根本方法,提倡建立一种全球性公平多元、相互包涵的文学沟通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进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缘由是当时学术界比照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猛烈质疑和挑战。
其次个缘由,是法国学者比照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寻找。
第三个缘由,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缘由重点〕4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根本定义:“比较文学争辩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争辩文学跟其它学问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展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推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争辩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受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 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进展史上具有不行无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争辩、类同性平行争辩〔含跨学科争辩〕、异质性变异争辩三大争辩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争辩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争辩的最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
比较文学-期末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85889ef78a6529657d5311.png)
比较文学-期末整理一、名词解释: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
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
例: 孙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影响研究: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
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
而在比较文学范畴内,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78370a6f1aff00bfd51e3e.png)
一、填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 比较文学学科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80年代正式产生,二战后繁荣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2.“比较文学”一词出处:法国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篡了一本各国文学选集,以《比较文学教程》命名。
法国学者维尔曼于1827-1830年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并在1829年出版著作《比较文学研究》。
1830年,安贝尔接替他开设“各国比较文学史”讲座。
3.中国的“比较文学”1904年黄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与《比较文学》一书作过介绍。
真正使“比较文学”在中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931年傅东华从英文转译的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
戴望舒翻译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
各种西文的“文学”既指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在西文的“比较文学”中,“文学”实际上只是文学研究的意思。
中国的“文学”专指文学作品。
4.外国学者的定义法国学者最早提出定义。
(卡雷、基亚)美国学者的定义。
(享利·雷马克)苏联学者的定义。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5.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三种文学关系:事实联系、价值关系、交叉关系(二)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三)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
6.国别文学、民族文学、世界文学7.总体文学: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是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上是文学理论的别称。
是从多国文学现象中探讨一般规律。
8. 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可比性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国外的比较文学(一)史前史贺拉斯、维吉尔、普鲁塔克;中世纪的欧洲(但丁);18世纪启蒙运动(伏尔泰)18世纪(……)(二)学科史(1)学科的诞生:1,杂志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比较文学报》。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c1c608cc1755270722084e.png)
第一章1、什么是比较文学?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比较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有什么不同?比较文学是一门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新兴学科,是一门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研究方法。
文学比较只是把不同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只能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
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
这就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比较了。
不同:(1)开放性、理论性: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比传统文学研究有更大的自由,也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传统文学研究重心放在作家和作品上,而比较文学对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同样重视。
在研究方法上也比传统文学研究更有优越性。
(2)综合性、宏观性:比较文学从传统文学的范围里跳出来,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并且也从文学内抽出身来,从一个新的高度俯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是传统文学研究无法企及的。
2、为什么比较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方简述其中的原因。
(1)比较文学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2)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方具有催生比较文学学科的社会文化、文学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3)浪漫主义思潮与运动;(4)比较的意识与方法在学术界的广泛运用。
3、试述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发展的贡献。
(1)19c70s至20c50s:这个阶段形成了法国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梵第根、基亚等。
法国学派认为:a、比较文学是以跨越为前提的研究;b、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史的研究;c、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考据,寻找事实材料, 它排斥审美分析。
法国学派开创了影响研究,为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谨求实的研究方法,并用累累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使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确立了牢固的地位,功不可没。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855ca9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5.png)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曹顺庆版)一、填空1.用西方文论来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已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4.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比较文学诞生于19世纪末。
1827年,歌德第一个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
6.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刊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1887年,科赫创办了一本颇具影响力的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杂志》,被认为是德国比较文学的正式开端。
8.法国学派的四位代表:巴尔登斯伯格和梵高第根、卡雷、基其次,他们提出要摆脱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增强比较文学的积极性;放弃对无影响力关系的平行比较,关注各国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审美意义,获得科学意义(关键)。
9.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10.比较文献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相似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第31页)11.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p.331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的国际文学关系理论史的提出。
13.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p.3114.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正式成立。
代表人物是雷马克、艾德礼和波洛克。
15.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16.法国文学批评家布鲁内尔首先将实证主义应用于文学研究,强调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
17.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
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18.词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印象起源、口头起源、书面起源、孤立起源和集体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填空1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的建立,有些事件值得一提,如: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的专著《比较文学》问世,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1900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列入议题。
同年,贝茨编定了《比较文学书目》2 第一个系统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他的《比较文学论》3 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列文雷马克韦斯坦因4 林纾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萌芽有特殊贡献。
5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有影响研究平行阐发接受研究四种。
6 中国比较文学萌生于西晋时期,当时佛教界产生的一种“格义”研究法,是渊源7 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篇》前四册问世,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8响研究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三方面研究。
名词解释:•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由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最早提出,是法国学派的基本特质。
它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影响的超越国界存在说,影响的事实联系论;影响的历史意识论;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
它的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影响存在的提出;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假设的证明;影响的深入研究。
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但是其贡献和作用是巨大的。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继影响研究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是比较文学学者新开拓的一个领域。
是美国学派基于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批评而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益结论。
它提出了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作家、作品的比较。
平行研究是注重文学性的一种研究。
•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
它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新提出的名称,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它与一般的文艺理论研究不同,它要求研究者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有国际的角度,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关键是要脱离本民族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来探索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西诗学的比较。
比较诗学的领域极其广阔,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文类学:文类,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
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指的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对于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
研究者发现,有些文类在一个民族文学中产生之后,流传演化的历史轨迹往往可以在不同的民族文学中找到;不同民族文学的类型也有许多是相似的。
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类型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就是“文类学”。
•形象学: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
它脱胎于影响研究,诞生于法国。
它关注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但并不要求从史实或现实求证像不像,拒绝将形象看成是对文本之外的异国异族的原样复制。
它的任务,就是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特征。
填空•简答•美国学派的理论主张有哪些?•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是,韦勒克、列文、雷马克、韦斯坦因•美国学派的兴起是比较文学史上的大事,法美两个学派在50年代进行的一场论战,大大发展并更新了比较文学的概念,开拓了比较文学领域。
开创了与影响研究不同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理论——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在弥补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不足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文学的方法理论。
•勒克反对实证主义和伪科学主义倾向,强调对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的研究。
他在肯定比较文学反对孤立地研究国别文学这一大功绩之外,指出了法国学者研究方法的局限造成了错误。
他认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者是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的,不能认为地分离。
•列文严厉批驳文学研究中狭隘的民族主义,主张比较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他还认为,真正的主题学研究应该和思想史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题材、主题的流变来探讨主题,作家的创作关系、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时代的特征。
•雷马克提出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观点。
•奥尔德里奇把“没有任何关联的作品的平行类同比较”作为“平行研究”的基本任务。
•美国学派的观点大大地扩展了比较文学的领域,更新了比较文学的观念,使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2 法国学派的理论主张有哪些?•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法国学派提出了影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巴尔登斯伯格反对以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学发展,反对主题研究,反对环境决定论,他倾向于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艺术形态和发生演变的过程,他把这种研究称为“艺术形态学”和“发生学”。
提出比较文学应该重视二三流作家作品的观点。
•梵-第根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法国学派的观点。
他认为比较文学应该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对每一个事实做出充分的解释。
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作家所受外来影响与各国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把“精细和准确的考证”规定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卡雷和基亚明确地把比较文学规定为文学史的一支,强调研究国际文化与精神的联系,研究不同作家作品间的各种“事实联系”,探索文学的渊源、媒介、影响等方面。
•媒介学所研究的媒介有哪些类别?•所谓媒介,是指那些在文学交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和物,它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介绍和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和影响得以实现。
一般把媒介分为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三大类。
•个人媒介是一种能动的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为三种情况:一媒介者属于接受影响的国家,是外国作家、作品的介绍者、评论者,是外国文学和思想的积极引进者。
二媒介者属于输出影响的那些国家。
他们定居外国或长期寄居海外,向所在国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学。
三媒介者既不属于传播影响的国家,也不属于接受影响的国家,属于第三国。
•第二类媒介,由文学团体和社会环境组成。
文学团体和文学沙龙起着有组织集中地推进某种文学倾向。
往往由那些意气相投、兼具数种文化素养的文人组成。
•第三类媒介,文字与材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尤其是译本,是所有媒介中作用最大的一种。
因为人们主要是通过翻译来介绍和传播外国文学,也主要是通过译本来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所以,翻译的研究是媒介学的核心。
个人媒介有一些什么基本形式?•个人媒介是比较文学中媒介的一种,它是一种能动的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三者形式的个人媒介。
一媒介者属于接受影响的国家,是外国作家、作品的介绍者、评论者,是外国文学和思想的积极引进者。
二媒介者属于输出影响的那些国家。
他们定居外国或长期寄居海外,向所在国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学。
三媒介者既不属于传播影响的国家,也不属于接受影响的国家,属于第三国。
•由于媒介者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同,所起的媒介作用也不同,这就要求研究者把媒介者个人的因素和不同的环境因素综合起来考察。
在个人媒介中,有些是翻译家,有的是文学家,有些并不是从事文学工作的人,他们的活动和著述,也能直接间接地对文学交流起媒介作用。
•神话心理分析学派有哪些优缺点?神话心理分析学派是20世纪初产生的,继神话学派和人类学派以及民俗学理论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
它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它主要是从心理中潜意识的层面理解并解释神话和民间文学。
即弗洛伊德等人用“俄狄浦斯情意结”来解释一切神话和文学。
但是,遭到了荣格的反对。
他们还采用比较的方法,主要是用一些既定的模式来套各种神话和民间作品。
优点:用一系列的原型解释神话和文学,比把丰富繁杂的神话世界仅仅纳入一种模式要合理得多,并且还能探讨出更多的原型。
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角度解释神话和文学,特别是荣格的原型理论,显然具有较多的合理因素。
缺点:从人的心理的深层中的无意识解释神话有失偏颇。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对比较文学的产生有何影响?浪漫主义思潮极大地提高了作家地位,文学研究的重心从作品转到作家身上,到处盛行的“传记式批评”形成了一种作家崇拜。
同时,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席卷欧洲,使各民族文学既表现了独特的民族精神,也出现了相互融会和交流的更大的趋势。
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各国流传,一些文学批评家用比较的眼光和方法探讨文学的精神也逐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学史家们力图对各国文学做大规模的比较和综合。
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也刺激了学者们研究民间文学的兴趣,他们希望在中世纪文学中探寻各民族自己的根源,自然就需要把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加以对比。
对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分类对比,导致了后来民间文学中采取比较法编订故事类型以及所谓“题材史”的研究,对比较文学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刺激了比较文学的产生。
论述关于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转向东西文学的兴起。
材料:在某一层意义说来。
(纪延的话)从纪延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一部分学者已经将东西文学比较看作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关键。
在当前的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比较文学必须突破原来的“欧洲—西方”文化的范围而扩大到全球,在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特别在东西方文学之间进行比较研究。
欧美国家属于一文化体系,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相同的宗教信仰,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互相联系,关系紧密,它们之间的比较属于同一体系内的文学比较。
而东西方文学分属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的背景差异很大,它们之间的研究不是同一体系之下的研究,而是不同文化体系的异源异质文学之间的比较。
这样的比较需要把文化差异放到一个重要地位,在它们的不同文化背景中心组具有普世价值的结论。
这是一种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对比较文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比较文学从理念到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东西文学比较的兴起,使国际比较文学进入了以跨文化文学研究为特征的新阶段,使比较文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2关于悲剧,有人说:“中国没有悲剧”。
说说你的观点和看法。
答:中国无悲剧这一说法是有失偏颇的,站不住脚的说法。
中国或许没有亚里士多德式的悲剧,但是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悲剧。
持这种说法的人,是因为他们把西方的悲剧概念作为标尺,以此来衡量中国的作品,而忽视了中国悲剧的民族特征。
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一从悲剧的本质来讲,西方悲剧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