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农村贫困理论
(1) 要素短缺论。美国著名学者戴维•S•兰 德斯在《国富国穷》一书中提出,贫困的 原因在于要素的短缺。他所说的要素主要 是指脱贫致富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如资 本、资源、科学技术等。并由此派生出资 本短缺论,资源短缺论、科技落后论等等 观点。
(2)智力低下论。1973年,理查德•赫伦斯坦 曾提出,穷人的智商要低于不贫困的人, 而他们又常常同智力较低的人结婚,因此 生育出低智力的孩子。认为贫困的产生是 因为智力的原因。在1994年《钟形曲线》 一书中,赫伦斯坦和查尔斯•莫雷重申了这 种遗传学观点,将低智商和贫困、福利依 赖、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
(6)功能贫困论。功能贫困理论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了著名哲学家斯宾塞的影响,但与 斯宾塞的思想又不完全相同。斯宾塞认为, 富人之所以富裕,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 适应能力,比别人更强,更优秀;穷人之 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没有适应自己生存环 境的能力,是生存竞争自然淘汰的结果。
(7)社会排斥论。英国学者Peter Townsend 在1979年提出了“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的概念,认为当个人、家庭和 社会集团缺乏必要的资源,不易获取食物、 参加活动、拥有公认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并且被排除在一般的居住条件、社会习惯 和活动之外时,即为贫困。与“社会剥夺” (social deprivation)相联系,“社会排斥” (social exclusion )主要是指一个社会成 员被排斥在一般社会大众所应享受的各种 社会经济待遇之外。
④贫困是依据价值判断决定的。
3、贫困的测度 (1)贫困线: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
(2)贫困人口调查指数 (3)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4、农村贫困理论 (1) 要素短缺论 (2)智力低下论。 (3)贫困文化论 (4)环境成因论 (5)素质贫困论 (6)功能贫困论 (7)社会排斥论 (8)能力贫困论
第三节 农村贫困与扶贫
一、农村贫困
1、贫困的概念 首先被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
来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匮乏状 态。因而,有人把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 水平的能力,也有人把贫困界定为个人或家庭的 经济收入不能达到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那种状 况。总体而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贫困是因为 经济收入不足而不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或社会可 接受的生活标准的状况。
(3)贫困文化论。根据奥斯卡•刘易斯以及爱德华• 班菲尔德等人的观点,认为穷人已经形成了一种 贫困文化。贫困现象的持续加强和循环发生是因 为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引起贫困的价值观和态 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信仰和行为方式,包括冷 漠、屈从和宿命论的态度,对学校教育的不重视, 倾向即刻的满足而不是节俭,早期性体验和导致 的意外怀孕,不稳定的家庭生活,以及对权威— —无论是警察、学校、政府或社会机构等任何形 式——的不信任。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对生 活和工作的消极倾向使他们难以进入社会的主流。
.一位英国学者汤森德也认为,那些缺乏获 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 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 就是贫困的。
贫困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从而使其生活水 平低于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这里讲的资源, 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
第二,从根本上讲,贫困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 会。因此,要克服贫困,就要给贫困者以扶持, 换言之,社会不应该仅仅被动地保障贫困者的最 低生活水准,而应该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铲除人 们陷入贫困的根源,主动地保障贫困者拥有必要 的手段、能力和机会。
世界银行在其年度报告《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 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 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 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
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 告》中,世界银行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缺少 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该报告同时指出, 衡量生活水准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和人均支出, 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比如医疗卫 生、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 产资源的获得情况。它用营养、预期寿命、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入学率等指标,作为以消费为基 础对贫困进行衡量的补充。
再次,贫困既是一个绝对概念,又是一个 相对概念,因而可以把贫困区分为绝对贫 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从收入、生理等角度出发, 其问题在于没有把穷人当成一个“社会 人”。
相对贫困:
①穷人是参照社会其他人来确认的。
②贫困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 不平等引起的。
③相对贫困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发展 与环境变化而不断修正。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环境成因论。认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交 通条件是贫困的根源。将持续性贫困归因 于贫困者与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关系的 失败,要么以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为前提 认为贫困人口过多,要么以一定的人口数 量为前提认为现有自然资源贫乏。
(5)素质贫困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贫 困的真正原因不是资源的匮乏,不是产值 的高低,也不是发展速度的快慢和收入的 多少,而是“人的素质差”——即人们从 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能力差。
所以,贫困指的是由于缺乏物质的、文化 的和社会的资源而处于一种社会不可接受 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以及由于缺 乏必要的手段、能力和机会而不能摆脱这 种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
2、贫困的类型
首先,根据贫困的内涵,可以分为广义的 贫困和狭义的贫困。
其次,根据贫困的成因,可以分为普遍性 贫困、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 贫困。
1989年欧共体给贫困下的定义是:“贫困 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 —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 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 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籍经济 学家阿马蒂亚·森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 中指出 :“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 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英 国学者奥本海姆在《贫困的真相》一书中, 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贫困指物质上、 社会上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 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少于平均水 平。……贫困夺去了人们建立未来大厦— —‘你的生存机会’的工具。它悄悄地夺去 了人们享受生命不受侵害、有体面的教育、 有安全的住宅和长时间的退休生活的机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