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简介
素三彩》“交趾烧”源自漳州窑素三彩瓷
素三彩》“交趾烧”源自漳州窑素三彩瓷明代“交趾烧”素三彩蛙型香盒》随缘轩藏品尺寸:长宽:15.5 *11.2cm 高:11.8cm净重:900 g》》》》》》》》》》》》日本江户时代茶道“添炭”燃香,多用陶瓷香盒盛装香片香团“交趾烧”源自漳州窑素三彩瓷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多陶瓷在海外大名鼎鼎被奉为珍宝乃至国宝,但是这些陶瓷制造者的后人多年来却不认识。
日本收藏的至尊国宝,其中四件是“曜变”、“油滴”等“天目盏”,其中的“曜变天目”,俯视宛若灿烂星空,日本人称之“碗中的宇宙”,是饮誉世界的珍宝,烧成技术至今仍是千古之谜。
后来我们终于弄清楚,“天目盏”就是出产自福建建阳的建盏。
详见海峡导报《收藏专刊》8月23日P20版专题报道。
此外,还有同安汀溪窑出产的“珠光青瓷”,在日本被尊为“茶汤鼻祖”。
详见海峡导报《收藏专刊》9月20日P19版专题报道。
至于享誉世界的德化“中国白”,就更是世界闻名。
其实,福建还有一个窑口,出产的瓷器也是大名鼎鼎,特别是在尊崇中华文化的日本,又是尊为珍宝,日本人称之为“交趾烧”。
考古发现,所谓“交趾烧”,出产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南胜镇法华村。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认为,参照相关陶瓷名称,所谓“交趾烧”,正式的名称应该是“漳州窑素三彩瓷”。
所谓“珠光青瓷”也罢,“交趾烧”也罢,还有大名鼎鼎的“克拉克瓷”等等诸多瓷器,在福建历史上都是外销瓷,基本上都是赚老外的真金白银的。
漳州平和田坑窑发现“素三彩”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南胜镇法华村田坑有一座小山丘,俗称“内窑”。
1992年春,村民林添元在“内窑”作业时,在山坡上、山路旁发现大批烧瓷模具:匣钵、陶范、支钉、烧残瓷器标本。
一处遗物分布范围达1000平方米的明代废弃窑址就此被发现。
1997年秋,福建省考古队正式发掘田坑窑。
在325.8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包括残窑炉、储土坑、工作台面、建筑基址、石护基以及附属磨坊遗址等遗迹多处,还有大量窑具、成品和半成品瓷器标本。
中国古代十二名窑
中国古代十二名窑原创三联生活周刊2018-11-29 09:00:00中国陶瓷业历史悠久,艺术成就极高。
发展到唐代时,诞生了一批耳熟能详的窑口,其中越窑、邢窑遥相呼应,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进入宋代,瓷器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昌盛的辉煌时期,涌现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
除此之外,还有以烧制青瓷著称的耀州窑与龙泉窑,装饰手法丰富多样的磁州窑,将黑瓷之美推向顶峰的建窑,以创烧青白瓷闻名的景德镇窑。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代表了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蔡小川摄)整理/王雯清越窑越窑因位于唐代越州而得名。
它是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制瓷历史自汉至宋长达1000余年,中晚唐逐渐进入辉煌时期,北宋晚期逐渐衰落,是唐代“南青北白”格局中“南青”的杰出代表。
20世纪30年代,陈万里先生曾多次到宁绍平原调查越窑遗址,并于1953年到达上林湖,确认上林湖地区是越窑的中心产地。
90年代掀起了越窑考古的第一次高潮。
自2004年起,上林湖地区先后发掘了上林湖后司岙与荷花芯窑址以及古银淀湖的张家地窑址,对了解越窑的制作工艺、烧制年代、秘色瓷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张家地窑址出土了一批与越窑的透明玻璃釉完全不同,而与汝窑接近的乳浊釉类产品,第一次将越窑的下限推进到了南宋。
关于越窑的釉色之美,唐代诗人陆龟蒙描述其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从出土和传世的越窑青瓷来看,其胎质呈淡灰色,烧结致密,釉呈失透状。
晚唐五代时期釉色多呈湖水绿色,葱翠滋润,是为上乘之作。
典型的越窑青瓷造型也相当精湛,有许多器物做成仿生形,如仿照瓜果形制作的壶,模仿海棠花式的碗、碟、盘、盏。
唐代早期越窑青瓷极少装饰,五代时期刻、划纹饰逐渐兴盛起来,立体的纹饰与碧绿的釉色相映成趣。
越窑青瓷的釉色与造型深受唐代饮茶人士喜爱,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将越窑器列为茶具之首。
而对于越窑秘色瓷,历来争议颇多。
一般认为,“秘色瓷”之称始于中唐,盛烧于五代,曾被吴越钱氏指定为贡瓷。
中国十大名陶器
中国十大名陶器中国历史据中华世纪坛青铜道甬垂刻记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国9000年前开始契刻文字符号,种稻养殖,烧制陶器,制造石器、乐器等等。
由此,中国文明追朔为八千年左右。
中国文化历史陶器根据文物考证和传承的广泛性,目前大致可分为:河南贾湖陶、甘肃彩陶、山东龙山黑陶、浙江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坭兴陶、四川(重庆)荣昌陶、广东石湾陶、贵州牙舟陶、安徽界首彩陶等十种类陶器。
1、河南贾湖陶: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窑穴370座,陶窑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壶、陶碗、陶杯、陶豆、陶觚。
其中盛酒陶器,具体生产年代确定为距今8600——9 0 0 0年。
舞阳贾湖红陶、舞阳大岗彩陶、舞阳阿岗寺亮黑蛋壳陶、舞阳善德灰陶等。
舞阳境内贾湖周边同时代陶瓷科学界统称“贾湖陶瓷”。
贾湖陶瓷又称“贾湖陶器”和“贾湖彩陶”,河南省舞阳县独特的工艺品。
贾湖陶瓷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即沙颍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
据《恒盛义》陶艺制作工艺介绍:黄胶泥又有大、小胶泥之分,沙颍河泛滥之前的粘土称为小胶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盘、盏等造型简单的陶器;河水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称为大胶泥,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较为复杂的陶器。
明清时期,贾湖陶瓷吸收了当地比较盛行的砖雕、石雕艺术风格,出现了浮雕、镂空、剔刻工艺,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在民国期间,贾湖彩陶在继承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附近宝丰紫陶、临汝汝瓷、禹州钧瓷的影响,采用内挂釉、外挂釉,部分挂釉的技艺,是贾湖陶艺更加丰富多彩。
1915年(民国四年)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题材的山水、花鸟、人物中国画场景,浮雕、镂空、刻划、剔花装饰工艺更为细腻完美。
2、甘肃彩陶:甘肃是最早产生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彩陶文化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
甘肃彩陶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也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海外所藏“交趾瓷”窑口及有关问题讨论
海外所藏“交趾瓷”窑口及有关问题讨论交趾瓷即是漳州窑素三彩瓷在日本,人们谈茶时所提到的“交趾”一般是指陶瓷器。
自古以来,茶文化界都笼统地认为它指的是原产于古代东南的交趾国(今越南)的舶来品,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交趾香盒。
绿、黄、紫等釉色鲜艳的各式香盒,其多姿多彩充满异国情调的造型,使人联想到热带南国。
另外,分别用青、蓝、紫等色釉装饰了“堆线”花纹的壶、瓶等在日本也称为交趾。
至今在日本“涂有绿、黄、紫等彩釉的16至17世纪的中国陶瓷均被称为交趾瓷……除香盒外,这些陶瓷器被设想在中国南部所烧,故也多被称为华南三彩。
”以上日本人所言交趾瓷、华南三彩中,除“青、蓝、紫等色釉装饰了堆线”花纹的法花器外,我国习称素三彩。
素三彩的主要颜色有黄、绿、紫(或呈紫褐)三色,也用黑、白两色,因不用红色(荤色),素雅洁静,故被人们称为素三彩。
素三彩之名称出现于清末,宣统二年出版的《陶雅》有:“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
”民国初年《饮流斋说瓷》进一步说明:“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亦有连地统计者)。
”素三彩是在杂彩的基础发展并成熟的。
明成化元年已见素三彩,如《鸿禧集珍》中有一件素三彩足具,上楷书“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
如果说仅以一件传世品,不足为证,可能并不足以推翻《中国陶瓷史》的“正德时期……创制了‘素三彩’新品种”说。
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中发掘出土素三彩香薰,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方框款。
足以证明成化年间素三彩技艺已较为成熟。
有人也许会问,日本传世的平和窑素三彩香盒中何以能见到红色釉?其实所谓红色乃褐色,部分红色为漆上色,为出窑后上漆(也许是购者,也许是经销商),笔者曾见到盒盖上的鱼纹为无釉涩胎,《交趾香合》110页也见两件已施釉的香盒,盖顶无釉涩胎,涩胎处应为上漆用。
日本文献中即有涂漆的记载,《槐记》中记录了享保11年1月23日用于茶会的香盒“略长,呈素陶状,雕有蔓草花纹,盖上则有剑状菱形纹,涂有朱漆,乃为交趾,实为精美。
“交趾黄檀”与“大红酸枝”
“交趾黄檀”与“大红酸枝”(一)交趾黄檀,俗称“大红酸枝”,拉丁学名: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 ex Laness,另一拉丁学名:柬埔寨檀Dalbergia cambodiana Pierre。
科属:属于豆科家族(Bean or pea family)黄檀属(Dalbergia spp.亦称檀属)之树种。
恩格勒系统分类于豆科(Leguminosae),哈钦松系统分类于蝶形花(FabaceaePapilionoideae),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系统分类于豆目Fabales豆科Fabaceae。
该物种由法国人让•巴普蒂斯•路易•皮埃尔和让•马里•安托万•德—兰尼桑在1886年命名。
皮埃尔是法国植物学家,以关于亚洲热带地区的植物学研究而著名。
德-兰尼桑是法国政治军事专家,在医学和自然学方面也有造诣。
人物介绍:Pierre,Jean Baptiste Louis (1833~1905)。
皮埃尔出生于法属印度洋留尼汪岛的圣安德雷Saint-André,Réunion 曾在巴黎和印度加尔各答植物园学习和工作,1864年在印度支那建立了西贡动物园和植物园。
皮埃尔进行过许多科学探险活动,他的主要著作有Flore forestière de la Cochinchine (《交趾支那的有花植物》)等。
Lanessan,Jean Marie Antoine de (1843~1919)。
德—兰尼桑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的吉伦特省Gironde department ,曾在法国海军和巴黎市政议会担任重要公职,并在法属非洲殖民地和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就任一定级别的行政长官。
他为改进法国海军军备和扩张法国在暹罗王国湄公河流域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
撰文曾描述了印度支那的政治形势和自然物种。
一、商用名:火焰木Flamewood,克兰侬Kra-nhoung(柬埔寨);帕永Payung(泰国);特拉克Trac(越南);帕栋考Pa dong khao,麦卡侬Mai Ka Nhoung(老挝)。
中国四大名陶
中国四大名陶知稽式塾2017-08-05广西钦州坭兴陶钦州坭兴陶,简称坭兴陶,又名坭兴桂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
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
广西有悠久的制陶史,发展传承至今形成了中国坭兴桂陶。
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传奇广西钦州,前称古越、安州,钦州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钦州于南朝宋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宋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
钦州位于南宁、北海、防城港之中心位置。
面临浩瀚的钦州湾大海,水陆交通发达,促进了坭兴陶的生产发展。
一千多年以来,钦州制陶人不断发扬传承桂陶的制陶精髓,将“双料混炼、自然素面、窑变出彩、陶刻创作、陶艺造型” 五项传统制陶工艺淋漓尽致地运用于陶器艺术创作中,独特地运用钦江两岸的红泥白泥烧制出古朴、典雅、厚重的坭兴陶,在钦州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千年传奇的人间奇迹。
特别是进入清朝咸丰年以后,坭兴在承载千年传奇等深厚文化基础上化蛹成蝶,开创了艺术升华的新篇章,至1915年终于在美国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中国一绝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颜料。
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无釉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意趔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
交趾陶
交趾陶
交趾陶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因发源于广东五岭以南 ( 古名“交趾” ) ,故名曰“交趾陶”。
交趾陶是一种低温多彩釉,是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一种陶艺,交趾陶的制作全凭巧夺天工的陶匠用双手及竹篾将陶土片片贴合、修饰,再以多彩釉细工着色使其绚丽,再经过多次烧制而成,集雕塑、色彩、烧陶之美于一身。
其特点在于晶亮艳丽的宝石彩釉,呈现多元丰富的民俗风格,且包含了捏塑、绘画、烧陶等技艺及宗教文化的民俗工艺,堪称中华民间艺术之国宝。
据考证,交趾陶清时随移民传入台湾。
台湾的交趾陶主要作为庙宇或传统建筑中的装饰,多饰于庙宇建筑的屋顶、墙壁上的水车堵、身堵、墀头,而题材多半以教化人心的忠孝节义及吉祥献瑞等为主,其人物的身段、服饰则深受地方戏曲及歌仔戏的影响,不论人物或鸟兽、花卉的造型、用色,皆十分鲜艳生动而活泼,其特色在于晶亮艳丽的宝石釉彩,呈现多元丰富的民俗风格。
而在传入台湾的150年间,由于交趾陶的制作技巧难度高,因此习得此艺的匠师寥寥可数,其中以尊为“叶王”的叶麟趾,为台湾交趾陶的开山宗师。
其作品还曾在世界博览会中引起艺坛的震惊,被誉为台湾绝技,后世尊为“台湾交趾陶之父”,其作品散见于嘉南一带各大庙宇,如今仅剩台南学甲“慈济宫”、佳里“震兴宫”及嘉义“城隍庙”等地保留较完整;其作品造型丰富、沉逸古拙,尤以人物栩栩如生,用色沉敛稳健,并独创胭脂红、翠绿颜色的釉料,后世更有“叶王交趾烧”之封誉。
广西坭兴桂陶初探
++/陈向进黄孙祝邓敦伟潘荣才吴兵广西坭兴桂陶初探广西桂陶泛指用广西区域陶土并制作于广西区域的泥陶器,简称桂陶。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在广西钦州深藏蕴育的坭兴桂陶这颗璀璨的南疆明珠终为世人所赏,坭兴桂陶独具特色、魅力无穷的坭兴四宝渐为世人惊叹。
本文围绕坭兴桂陶进行初探,对以广西钦州坭兴为代表的桂陶文化进行有益探索。
一、坭兴桂陶是万年桂陶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结晶广西桂陶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万年古陶之称。
广西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万年古陶遗址最多的省份,桂林市是全世界目前为止在同一城市区域内发现3处万年古陶遗址的城市。
广西从北至南有广西北部桂林市庙岩、甑皮岩、大岩遗址陶,广西中部柳州大龙潭鲤鱼嘴遗址陶,南宁豹子头、顶蛳山遗址陶,广西南部钦州市红泥岭、上洋角、独料村、马敬坡遗址陶等。
其中:桂林市庙岩素面陶有15000年历史,桂林市甑皮岩遗址陶、大岩遗址陶有10000年历史,柳州大龙潭鲤鱼嘴遗址陶有9000年以上历史,南宁豹子头贝丘遗址陶有8000年历史、南宁顶蛳山遗址陶有5000年历史,钦州市的红泥岭、上洋角、独料村、马敬坡遗址陶有三、四千年历史。
到了唐宋时期,广西桂陶出现了陶刻艺术。
民国九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现唐刺史宁道务之墓的陶碑,高为四尺余,目前为全国发现较早的陶制墓碑。
该碑雕刻了反映宁道务生平事迹的碑文,该碑刻字通体楷书,犹纯作北魏碑字体,共计1500多字。
唐朝陶碑的发现证明了在距今1300年前钦州制陶已出现陶刻书法技艺。
至近代,广西桂陶在钦州得以发扬光大,结晶为坭兴桂陶。
(一)桂林市庙岩遗址陶桂林市庙岩遗址出土的素面陶(如图1)为现已发现最早的桂陶,该陶是至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已出土的最早陶片之一,距今约15000年左右,堪称万年桂陶。
庙岩洞穴遗址位于广西桂林市东郊一座石灰岩小山上,洞穴海拔高程150米,高出地面13米。
1988年发掘出土一批陶片,经碳十四测定,其木炭标本的测年值均在15000年前左右。
台湾传统工艺交趾陶——彩塑风华
瑰丽 的色彩
,
并洋溢 着
修筑
,
主要建材与匠师
.
大 都 来 自闽
天 的作 品 更 易 受 风 化
清 末成 丰
,
、
同
吉祥 欢 乐 的气 息
庙 建 筑 的屋 顶
、
而 广 为 民 间建 筑 及 寺
.
,
粤
一
带
早 期 寺 庙 为 聚 落 的社 会 教 育
.
治与光绪年 间
,
台 湾社 会 富庶
.
寺庙
。
墙 壁 上 的水 车 堵 身 堵
一
梁 下 或柱 头
一
塑
。
来 家 乡祖 籍地 的 宗 教 信 仰
86
台声 T A Iq l I E NG
,
在精神生 活
台风
地震频繁
寺庙必
个 憨 番扛 庙 角
,
比 喻 为 稳 固庙 角 的
项工
作
.
200 9/7 0
他 们 的作 品 历 经 百 年 依 然 有 留 存 于 世
成 为 重 要 的研 究 资 料 甲午 战 争
的寺 庙 与 民宅 曾 又
。
度兴 起 交趾 陶装
.
l 有贡献
苏阳水及 兄 苏鹏
19 20
堂兄苏清
探 讨 台湾交 趾 陶 工 艺 的流 传 从现 存遗物观 察显 然 有所 不 足
交趾 陶与古代 琉 璃 瓦 皆属
以 下 的低 温 铅釉 陶 不能保存很久 困难
。
, . .
.
只
饰风 潮 台湾早 期 的交 趾 陶 ( 约 道 光
.
.
湾 寺 庙 的修 建
。
台湾地区嘉义交趾陶发展概述
,
地 区嘉义交趾陶发展概述
弯
一 .
摘
要
1 . 交趾陶源流
嘉义 县 的交趾 陶 , 是 台湾地 区相 当著 名的传统 民间手工 艺。交趾 陶为一种
交趾 陶,又名交趾烧或 交趾窑 ,“ 交趾 陶”因其发源地广东五岭 以南 古称 “ 交趾” 而得名 。明末清初 ,交趾 陶随 闽、粤移 民传 人 台
黄得 意 乃 叶王 门下 的传 人 ,他 又将 交趾 陶的 技艺 传给 林 添木
( 1 9 1 2 — 1 9 8 7 )。1 9 7 8 年 以后 ,高枝 明 、林 洗 沂等 十余名 弟子 得 到 林 添木 的真传 ,并将嘉 义交趾 陶这 门传 统 民间手工艺传 承下去 并发
扬光 大。
( 二) 林添木传人之一林洗沂 。 1 9 5 1 年生于嘉义新港乡的林洗 沂 , 自1 9 6 4年开始 向林万有 老师学 习彩绘 、剪 粘 、浮雕 、陶塑等庙宇装 饰 等工 艺技术 。1 9 8 0 年 人林添木 门下 。经过不断地试 验 ,他将原本
9 0 0多度到 1 0 5 0 度 的交趾 陶烧 窑的温度 ,提 高到 1 1 7 0 度 ,使得软陶
张李德 和于 嘉 义交趾 陶 一 文 中有所 记 载 : “ 嘉义交趾 陶 ,乃 陶
师 叶王所 创制 , 日据 时代 , 日人 视为高 级艺术 ,然距其生存 年代颇
关键 词
嘉义交趾陶;统统民间工艺;吉祥艺术
久 。以致一代艺人之事迹 , 未 能洞悉 。叶王字麟趾 ,生于嘉 义县打猫 , 即今 民雄 乡 ,按其 作 品所 署年 代 ,推定谅 嘉庆 至道 光之 间 出生 。父 叶清岳 ,原籍福建漳州平和县 ,移居 台湾嘉义 民雄 ,叶王乃其次子 , 生后移居 台南县麻 豆 ,后 又迁归嘉义市 内。” 叶王的作品如 “ 鸿门宴”、 “ 周瑜打黄盖”、 “ 姜太公钓鱼”、 “ 八 仙 过海 ”及 花瓶 、香炉 等 ,这些难 得存 留下来 的作品 目前在 台南学 甲慈济 宫和 震光宫得到规模 较大 、较完整的保存 。 他 的作品 “ 形神 毕 肖” ,色彩浓淡 相匀 ,光泽 陆离 夺 目,恍如 琥 珀翡 翠 ,精巧 绝伦 。曾经送 往 巴黎 世界博 览会展 出 ,被誉为 “ 台 湾绝 技”、 “ 东洋国宝”。 …
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交趾陶是中国南方特有的一种陶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交趾陶资源可以被运用,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交趾陶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
一、了解交趾陶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绘本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交趾陶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交趾陶是中国南方特有的一种陶器,始于东汉,盛于唐代和宋代,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级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运用交趾陶资源开展美术活动1、制作交趾陶手工艺品交趾陶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幼儿可以通过动手制作交趾陶手工艺品,体验手工艺品制作的乐趣,同时了解交趾陶制作的独特技艺和美学特点。
比如,可以通过沙盘模拟交趾陶制作的过程,让幼儿体验搓陶、揉陶、捏陶、拉坯等制作陶艺的不同步骤,从而增强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绘制交趾陶图案交趾陶图案的特点是色彩斑斓、线条流畅,丰富多样,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制交趾陶图案,提升幼儿的绘画技巧和美术鉴赏能力,同时了解交趾陶的艺术特点。
3、体验交趾陶艺术通过欣赏、观察和体验交趾陶艺术作品,让幼儿感受交趾陶独特的视觉、触感、听感等美感体验,开发幼儿感知世界的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
三、结合其他课程开展交趾陶活动交趾陶活动还可以与其他课程结合,例如,在语言课程中,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等方式向幼儿说明交趾陶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幼儿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科学实验课程中,可以体验交趾陶的陶器烧制过程,了解陶器烧制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在体育课程中,可以通过搓陶、揉陶、拉坯等体育项目锻炼幼儿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交趾陶是一种古老的陶瓷艺术,起源于中国南方的交趾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运用交趾陶资源可以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探讨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交趾陶资源的特点与优势交趾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
交趾陶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交趾陶,幼儿可以接触到古代文化的沉淀,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2. 独特的艺术风格。
交趾陶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闻名于世,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可以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制作工艺简单易学。
交趾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幼儿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学习交趾陶,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丰富的教育意义。
运用交趾陶资源开展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传统艺术文化,培养其对美的追求和热爱,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运用交趾陶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老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其艺术潜能和创造力,使其在美术领域得到全面发展。
1. 欣赏交趾陶作品。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交趾陶的历史和特点,展示一些经典的交趾陶作品,让幼儿欣赏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观赏交趾陶作品,幼儿可以了解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对美的感觉和审美情趣。
2. 制作交趾陶手工艺品。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交趾陶手工艺品,如陶罐、陶盘、陶花盆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交趾陶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巧,指导他们进行创作。
通过制作交趾陶手工艺品,幼儿可以锻炼其手工能力和创造力,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3. 利用交趾陶资源进行故事绘本创作。
教师可以借助交趾陶的题材和风格,组织幼儿进行故事绘本的创作。
幼儿可以根据交趾陶的造型和图案,创作属于自己的交趾陶故事,培养其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绘画表现力和想象力。
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交趾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图案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中国五大名陶"之一。
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如何运用交趾陶资源,帮助幼儿了解传统陶艺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交趾陶资源的特点、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交趾陶资源的特点1. 历史悠久:交趾陶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古老陶瓷制作工艺,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 形态多样:交趾陶的造型多样,不仅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盘、碗、壶等,还有各种艺术品如瓶、瓶、人物、动植物等,形式丰富,适合用于幼儿美术创作。
3. 装饰精美:交趾陶的装饰图案多样,有草木花卉、纹饰、人物故事等,图案精美、用色绚丽,适合用于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技艺精湛:交趾陶的制作工艺精湛,不仅有精细的陶瓷胎体工艺,还有丰富的彩绘、刻划等技法,可以向幼儿展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精髓。
1. 组织参观活动:组织幼儿到博物馆、陶艺工作室等地参观交趾陶的展示和制作过程,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交趾陶的美丽和魅力。
2. 制作仿制品:让幼儿观摩真品交趾陶,然后按照老师的示范,用黏土或陶泥制作仿制品,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打破传统模式,创作属于自己的交趾陶艺品。
3. 色彩描绘:让幼儿通过观察交趾陶的装饰图案,了解它的色彩特点和用色技巧,然后进行色彩模仿和创作,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4. 主题活动引导:以交趾陶中的人物、动植物等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塑造等创作活动,让他们在表现个性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5. 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幼儿参与陶艺制作活动,亲身体验泥巴捏制、器型成形、烧制等工艺过程,让他们感受传统手工艺的乐趣和价值。
1. 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观摩、模仿和创作交趾陶艺品,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启迪,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
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作者:许心心来源:《教师·中》2020年第02期摘要:在大力提倡园本教材开发的新时期,有效地将交趾陶制作技艺应用在美术教学中,使其变成园本课程资源,一方面丰富了幼儿美术课教学内容,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其目的和意义十分重大。
更为主要的是,对幼儿思维、意识、想象、创造、探索、动手、合作、协调等能力的形成,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交趾陶;创新意识;创造力培养;幼儿美术学前教育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早已被大家认可。
我国在学前教育方面也颁发过一些相关的文件和规定,對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目标、方向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遵循的依据,为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规范了教育范围,确定了幼儿体智能的发展目标。
幼儿园美术课程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幼儿思维拓展、能力提高、意识启蒙的重要途径,也是陶冶幼儿情操的重要途径。
做好幼儿园美术课的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是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这几年一直在探讨的课题,将本地有名的“交趾陶”应用在教学中,作为园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应用,对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对幼儿文化艺术意识的启蒙、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具体工作谈谈我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交趾陶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运用。
一、交趾陶在美术课中应用的意义交趾陶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因发源于广东五岭以南(古名"交趾" ),故名曰"交趾陶"。
交趾陶应该是陶艺的一种,但是交趾陶是一种低温多彩釉,与传统陶艺有区别。
它是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一种陶艺。
交趾陶的制作可谓巧夺天工,陶匠用双手及竹篾将陶土片片贴合、修饰成初级作品,再以多彩釉细工着色形成绚丽的色彩,再经过多次烧制而成,交趾陶的创作集雕塑、色彩、烧陶之美于一身。
交趾陶:中国民间陶艺瑰宝
交趾陶:中国民间陶艺瑰宝
王连海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2005(054)009
【摘要】近几年,在福建、广东、陕西等省的大城市和北京,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民间陶塑作品,与以往为人熟知的景德镇、石湾、淄博、德化等名窑所出的陶塑全不一样,叫“交趾陶”。
交趾陶为一种低温多彩釉,是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一种陶艺,且包容了捏塑、绘画、烧陶等技艺及宗教文化的民俗工艺,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王连海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交趾陶:台湾民间艺术瑰宝 [J], 鲁汉
2.漳州素三彩与台湾交趾陶对比之研究 [J], 徐伟轩
3.中国民间陶艺与现代陶艺 [J], 周国桢
4.中国民间陶艺与现代陶艺 [J], 周国桢
5.交趾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J], 许心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义|非食品|板陶窑交趾剪粘工艺园区特色艺昌陶艺厂主要生产
嘉義|非食品|板陶窯交趾剪粘工藝園區[特色]藝昌陶藝廠,主要生產台灣廟宇裝飾材料,剪粘及交趾陶,是台灣廟宇文化精華。
[活動]▶藝術介入空間-世外陶源交趾陶越堤大壁畫完工活動「世外陶源」嘉義縣新港鄉古笨港越堤壁畫景觀空間改善計畫,為台灣生活美學運動項下「藝術介入空間計畫」的活動之一,由行政院文建會指導補助,嘉義縣政府文化局協辦,並由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承辦。
第一個是第一期的剪黏工藝-原鄉四季,而第二期則是今年主軸-「三醉芙蓉」交趾陶越堤大壁畫。
在11/13號上午九點半將展開『世外陶源』計畫完工啟用活動,現場將在五彩繽紛的氣球升空下拉開序幕,由新港可愛的小朋友帶來的舞蹈表演;樂聲飄揚的揚琴演奏,讓音樂和藝術及空間完全融合,在典禮後更有工藝體驗DIY。
[媒體報導]▶美麗新生活社區營造新運動魁梧的大樹哥、美麗的大樹嫂,這是嘉義新港板頭村裡最著名的觀景指標樹哥樹嫂對面的復興鐵橋,是觀賞落日的好地點。
結合古笨港考古園區,以及由文建會主辦,板陶窯承辦製作的越堤剪黏壁畫,將復興鐵橋週遭打造成一個適合午後休閒的好去處。
嘉義縣縣長陳明文,8月3號來到新港鄉板頭村進行視察對於板頭社區所做的社區營造給予高度的認同同時表示,打造美麗家園的同時,也要注意後續的環境維護工作。
[參觀資訊+行程]▾DIY體驗工坊▾ 套裝行程套裝行程限20以上團體預約選擇,以下行程需事先預約▶ 住宿資訊:假日2人房2000元、3人房2800、4人房3600元、5人房4200元、6人房4800元價格為4800元、非加日周日晚至周四8折(國定假日除外)▶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09:30~17:30暑假期間:最後入園時間17:30,閉園時間18:00 ▶ 票價入園清潔費:$50/人 導覽解說: $50/人嘉義|食品|穀盛酢鄉文物館[特色]用心推出以酢類、味噌類、日系調味及紅麴系列為主的純釀養生商品,成立迄今,始終秉持「天然健康、忠於原味」的品質要求,以最天然的釀造方法,使用優良的食品技術與科學化設備,獲得政府頒發食品標準CAS、GMP優良食品認証,並積極培養專業人材,且成立台灣第一家以釀造酢為主的『酢鄉文物館』。
洛阳市老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非遗总704期第六期2020年2月洛阳市老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李静(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2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洛阳市老城区作为洛阳市的底片,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在对老城区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继承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在法规制定、传承活动、保护力度及宣传、知识产权意识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老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06-0093-0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世代相传的精神纽带,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象征”,并且被赋予“民族文化基因”的意义。
然而,伴随全球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源于农耕文明、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及生态环境也正受到严重冲击,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洛阳市作为河南省中南部文化历史悠久的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白交趾、青交趾·黄交趾、南京瓷、海鼠釉盆器赏析
白交趾、青交趾·黄交趾、南京瓷、海鼠釉盆器赏析白交趾:白交趾是指从明代到清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地区制作出的三彩陶,装载于从桃山到江户初期的御朱印船即所谓来往于交趾的船,而由此得名。
在交趾盆器中最多的是白色系的,其中淡黄白色是上乘的盆器。
古渡中的铭品非常多。
白交趾切立正方25.6×7.5cm白交趾外缘袋式下钮長方42×29×9cm白交趾外缘長方38.5×26×7.5cm白交趾外缘切足長方67×38×11cm古渡白交趾外缘下带長方28×20×14cm白交趾玉缘切足長方72×46×8.5cm白交趾切立下带雲足長方47.2×34.2×12cm古渡白交趾外缘額入長方56×37.5×21cm白交趾撫角延足長方38×26×8.5cm古渡白交趾外緣隅入長方35×25×11.5cm白交趾切立内缘長方62.5×40×19cm古渡白交趾切立下带雲足長方55×35×17.7cm白交趾外缘胴带橢門60×37×12cm白交趾外缘橢門56×40.5×12cm古渡白交趾外缘延足橢門51×39×14cm白交趾玉缘下钮橢門55.5×45×11cm白交趾外緣切足橢門(萬寳順記) 54.5×41×8cm白交趾玉缘橢門77.5×57.5×9cm白交趾切立橢鬥56×36×10cm白交趾外緣下钮雷文足輪花式45×9.5cm白交趾外缘延足輪花式(萬寳順記) 37×15cm古渡白交趾外緣鋲打下钮劍木瓜式29.5×24×12.5cm白交趾外缘胴紐丸35×8cm白交趾鋲打切足太鼓胴37×8cm白交趾切立鉥46.3×33.5×6.4cm白交趾太鼓丸42.5×11cm白交趾鋲打太鼓胴38×9cm白交趾外缘袋式橢門60×45×9cm白交趾外緣袋式橢門68×48×8cm青交趾·黄交趾:交趾是现在越南一带的古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趾陶简介
什么是交趾陶?它指的是一种低温烧制的彩釉陶。
中国的低温陶可上溯汉绿釉、唐三彩和宋三彩。
交趾」为一地名,唐代杜佑於其著作《通典》中记载著:「极南之人,雕题交趾」,因为当地人「足大趾开阔,并立相交」,因此名之以交趾(约於今之中南半岛)中国汉代设有交趾郡,清末脱离中国后称越南,交趾即指现今越北河内地区。
交趾陶为日语汉字,泛指中国东南沿海窑场生产的陶器。
日本桃山时期(明末清初),交趾航线船只将铅釉软陶带进日本,称交趾三彩。
台湾的交趾陶,为清末闽粤匠狮传入台湾,因叶王等人致力于创作,而成为台湾建筑装饰工艺特色,早年大多见于庙宇、宗祠和大富人家的建筑装饰,如今已逐渐成为赏玩工艺。
台湾民间称交趾陶为交趾或交趾仔,陶艺界和收藏家称它交趾烧或交趾窑,晚近才称交趾陶。
嘉义是台湾交趾陶的发源地,因而有“交趾陶的故乡”之称,日人又称之为“嘉义烧”。
交趾陶为一种低温多彩釉,是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一种陶艺,且包容了捏塑、绘画、烧陶等技艺及宗教文化的民俗工艺,堪称民间艺术的国宝。
交趾陶是一种低温铅釉软陶,以亮丽的色彩及丰富的变化著称,又有「宝石釉」之美誉,其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泉洲与潮州.台湾交趾陶源於广东佛山的石湾陶为学界普遍共识,因两地所产之作品有著共同特徵,如重视捏,塑,堆,贴,刻划成形技巧,并成功的将日常生活中的民间戏曲及小说神话做为表现题材.
「交趾陶」制作技术乃是在清朝中叶,随著寺庙的建筑技术自广东一并移到台湾.其造型手法基本上以雕塑为主,但并无拘束,小件品利用模具制作能使作品更为细致,为台湾陶瓷工艺中相当具有代
表性的一项。
在日本知殖民统治时代曾被誉为“台湾绝技”的交趾陶,为台湾一项相当具代表性的民俗艺术,交趾陶的发展又以嘉义县新港乡为中心,台湾目前的交趾陶师父九成以上都出自于新港与大陆的交趾陶比较不一样的是台湾的剪粘师傅,除了烧制陶偶的功夫之外,还融合一项剪陶片的技巧,就是马赛克拼贴彩绘,将交趾陶与“剪黏”两种工艺结合,产生艳丽无比、[size=7][size=5]创意非凡的艺术品。
交趾陶的制作可分为八道过程,分别是:陶土选用、构图、造型、修胚、阴干、素烧、上釉、釉烧。
交趾陶主要的原料是陶瓷土,在捏制之前,必须先计划要做什么样的作品,再造作出形状,待放置完全阴干之后,才可进行第一次的素烧,素烧时间至少要十多小时,经素烧完后的作品接着进行上釉,上釉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的釉烧,便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因此交趾陶又称为二次烧。
新港目前的交趾陶发展慢慢整合为观光工厂的趋势,让交趾陶成为新港推动观光的主力之一,透过观光工厂的经营方式,一方面为交趾陶找到一条新的传承之路,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外游客,开启认识台湾文化艺术的一扇窗。
交趾陶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发源于广东五岭以南,古名交趾,故得此名,后随移民传入台湾,成为当地特产。
但在中国,交趾陶还有一个,也是仅存的一个出产地,那就是洛阳。
历史并不长的沿海工艺品,如何跑到千年古都洛阳?
见我感兴趣,店主极力“煽风点火”:“交趾陶又名嘉义烧,它和唐三彩完全不一样!做工就像工笔画那样复杂,每上一层釉要进窑烧一次,颜色多的要烧100多次呢!除了台湾,就洛阳有!
“洛阳一共就两个大陶瓷厂,一个叫‘美陶’,一个叫‘美术’
邙山无山”。
洛阳著名民俗研究学者郭爱和,人称“大和”,还是专门设计并研究“洛阳三彩”的专家,终于见到大和,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
原来就在10年前,台湾朋友将一尊陶器藏品给他看,说是当地特有的交趾陶。
他一看就惊呼:这不就是三彩工艺嘛,只不过颜色更丰富,做工更精细。
于是,他开始研究制作专属洛阳的交趾陶工艺。
不过,由于洛阳的消费水平不高,交趾陶发展并不顺利。
不少陶瓷厂、手工作坊也都学着制作,甚至还出现用树脂和化工漆合成的仿品。
但这门工艺极为费时费力,成品价格是同等大小唐三彩的十几倍,
没多久就没落下来,交趾陶的确来源于清朝岭南一带,包括今天的越南,150年前传入台湾。
但其根源是洛阳三彩——他一再强调是“洛阳三彩”而非“唐三彩”。
几年前国家工艺美术品种普查,唐三彩已正式更名为洛阳三彩,可惜大家改不过来。
唐三彩仅仅指唐朝陶制随葬品、以马、骆驼和胖妞为主,狭义。
洛阳三彩包括了唐三彩、宋三彩、元素三彩等等。
其中元素三彩衍生出琉璃瓦和景德镇瓷器。
交趾陶艺人的祖先,就是从洛阳迁徙到岭南沿海的三彩工匠。
他们秉承了传统工艺,在讲求繁复美学的清朝,也将作品复杂化,并传到台湾。
如今,很多台湾人自称‘河洛郎’,因为祖先就是从洛阳迁移到广东、福建沿海,再渡海到台湾的。
”
巧夺天工“新三彩”
进门第一间是制胎室兼煅烧室,两排长条木桌上摆着不少胎模。
制作交趾陶的第一步和洛阳三彩一样:挑选高岭土,舂捣、淘洗、沉淀、晾干,浇入模具制胎,干燥的高岭土是无法卷曲的,适当的湿度才能完美地卷成麒麟毛发。
”
这玩意儿光阴干就要一个月,更不消说其它,这活儿实在费时费力。
素烧前任何人都不能碰,一不小心就会将胡须、牙齿等细节弄断,这作品就残了。
”
阴干后,胎体放入窑内经过900摄氏度的低温素烧——陶和瓷的区别就在于煅烧温度。
700到900摄氏度属于陶,1100摄氏度以上属于瓷。
交趾陶属于真正的陶器,洛阳三彩在1000到1100摄氏度,介于陶和瓷之间。
烧完的素胎冷却后便能上釉,此时能抚摸轻扣它。
有100种颜色真的要烧100次?大和听后大笑道:“100次倒是不用的,不同的釉料,煅烧时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但有些特殊的颜色确实需要反复煅烧。
”看似颜色相同,但每块含有不同的氧化金属。
”身体含氧化铜,煅烧后变绿。
毛发含氧化铁变红,脚趾有氧化钴,会变蓝变黑……交趾陶就是洛阳三彩的极致:除了传统制作过程,额外添加琉璃瓦的工艺,用更多的化学呈色剂。
不过没有唐三彩、宋三彩那样恣意,整个过程非常刻板,类似于工笔画
用小号狼毫,将一小处三角形花纹由内向外慢慢填满,面前放着好几只橘黄釉料的盘子——每个边缘都写着不同的颜色,橘、深橘、绿、蓝、红等。
大和说:“现在看这一块颜色相同,其实烧出来后就是渐变色效果。
单单将小球上满色,就需要一整天,绝不是简单的多次煅烧,那样釉色肯定变化甚至消失。
”
上完色再度低温煅烧,出来即是交趾陶,整个过程几乎和洛阳三彩相同。
清代流传至今的古交趾陶,由于泥胎和釉色密度不同,长期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釉面会慢慢均匀开裂。
洛阳交趾陶说白了是仿古陶——制作时就让釉层产生清代古陶的细密开片,嘉义烧绝没有这般工艺“交趾陶在台湾发展得很好,因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那里的工匠对人物制作非常有心得,目前已经是生产交趾陶主流地方!走出地下窑厂,来到仓库。
那里蹲着不少绿貔貅,每只都如哥瓷般,遍布细碎开片,龙门石窟内的陶器鲜少有类似裂纹。
我将疑惑告诉了大和,他仔细看过照片后,颇为肯定地说,那些并非洛阳交趾陶,是彻头彻尾的嘉义烧。
清代流传至今的古交趾陶,由于泥胎和釉色密度不同,长期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釉面会慢慢均匀开裂。
洛阳交趾陶说白了是仿古陶——制作时就让釉层产生清代古陶的细密开片,嘉义烧绝没有这般工艺。
临走时,大和和我聊起了宝岛台湾的交趾陶,“交趾陶在台湾发展得很好,因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那里的工匠对人物制作很有心得,过段时间我还要去那边交流呢。
真希望我们洛阳也能将这门精美的艺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