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培优同步讲义
《相似三角形》最全讲义(完整版)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形1.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 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到的.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3.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 1.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1)有关概念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
a、 b 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am 的比是a:b=m:n(或 b n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b中。
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ac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 b dac4、比例外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a、d叫做比例外项。
ac5、比例内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b、c 叫做比例内项。
ac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 d 叫a、b、 c 的第四比例项。
ab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 b a(或a:b =b:c 时,我们把b叫做 a 和 d 的比例中项。
8. 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a c(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bd 段。
(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2)比例性质acad bc1. 基本性质 :bd(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a cb d2. 反比性b d a c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 (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a b,(交换内项 ) cdcd c,(交换外项 ) db a d b.(同时交换内外项 ) ca4.合比性质 :a c abc d(分子加(减)分母 ,分母不变) b d b d注意 :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注意:(1) 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 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2) 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 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 立.AC1)定义:在线段 AB 上,点 C 把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 AC 和BC (AC>BC ),如果AB2)黄金分割的几何作图 :已知:线段 AB.求作:点 C 使 C 是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acbd5. 等比性质: 如果badc a ab c cd abcd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e m(b d f fnn 0) ,那么知识点三: 黄金分割BC ,AC,AB 被点 C 黄金分割,点 C 叫做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2即 AC 2=AB ×BC ,那么称线段点,AC 与 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最新初三上数学培优专题讲义九AB------相似三角形
初三上数学培优专题讲义九AB 相似三角形提高训练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几个基本图形:两个三角形相似,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下列六种图形之一:二、典例分析:考点(一)-------有关三角形的内接矩形或正方形的计算问题例题1、已知:如图,正方形DEFG 内接于△ABC ,AM ⊥BC 于M 交DG 于N ,BC=18,AM=12。
求正方形边长.变式:如图,在△ABC 中,∠ACB=90°,AC=3,BC=4,试比较图中正方形CDEF 和正方形PQRS 的面积的大小考点(二)------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例题2.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E ⊥BC 于E ,AF ⊥CD 于F.(1)ΔABE 与ΔADF 相似吗?说明理由.(2)ΔAEF 与Δ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变式: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E 分别在BC,AC 上,且BD=CE,AD 与BE 相交于点F.(1)试说明⊿ABD≌⊿BCE。
(2)⊿AEF 与⊿ABE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BD 2=AD·DF 吗?请说明理由。
考点(三)------相似三角形中的面积问题EF AFFC FD +例题3. 如图,在□ABCD 中,E 为CD 中点,AE 与BD 相交于点O ,S △DOE =12cm 2,求S △AOD 、 S △AOB .变式:(2011•丹东,16,3分)已知: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点P 是DE 的中点,CP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Q ,求S △DPQ :S △ABC .考点(四)------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例题4.如图,E 是ABC ∆中线AD 上的一点,CE 交AB 于F ,已知AE :ED=1:2,求AF :BF 的值。
变式:如图,已知△ABC 中,AE:EB=1:4,BD:DC=2:1,AD 与CE 相交于F.求: 的值.考点(5)------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例5. 某测量工作人员眼睛A 与标杆顶端F 、电视塔顶端E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5米,标杆为3米,且BC=1米,CD=6米,求电视塔的高ED 。
相似三角形判定讲课逐字稿
相似三角形判定讲课逐字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非常有趣的几何学话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角角相似(AA)。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的。
这个判定方法的依据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第三个角也必然相等,因为它们必须加起来等于180度。
这样,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角都相等,所以它们是相似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判定方法——边边边相似(SSS)。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的。
这个方法的依据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是成比例的。
通过测量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我们可以判断它们是否相似。
第三个判定方法是边角边相似(SAS)。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这两边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的。
这个方法结合了边的比例关系和角的相等关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判定方法。
现在,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加深对这些判定方法的理解。
我会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三角形,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它们是否相似。
(此处可以展示几个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判断)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并不是那么困难。
只要我们掌握了角角相似、边边边相似和边角边相似这三个方法,就能够轻松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它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在建筑设计、地图制作、甚至在艺术创作中,都需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这部分内容,将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下课。
学生 第1讲 相似三角形培优课件讲义1!.doc
第1讲相似三角形讲义学习目标解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学习重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学习难点:运用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学习过程一、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已知,如图,D为△ABC内一点连结ED、AD,以BC为边在△ABC外作∠CBE=∠ABD,∠BCE=∠BAD 求证:△DBE∽△ABC例2、矩形ABCD中,BC=3AB,E、F,是BC边的三等分点,连结AE、AF、AC,问图中是否存在非全等的相似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1)如图: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EC(2)如图:其中∠1=∠2,则△ADE∽△ABC称为“相交线型”的相似三角形。
ABCDE12AABB C CDDEE12412(3)如图:∠1=∠2,∠B=∠D,则△ADE∽△ABC,称为“旋转型”的相似三角形。
观察本题的图形,如果存在相似三角形只可能是“相交线型”的相似三角形,及△EAF与△ECA二、相似三角形证明比例式和乘积式例3、△ABC中,在AC上截取AD,在CB延长线上截取BE,使AD=BE,求证:DF∙AC=BC∙FEAB CDE FAB CDEFK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900,M 是BC 的中点,DM ⊥BC 于点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
求证:(1)MA 2=MD ∙ME ;(2)MD MEADAE =22三、相似三角形证明两角相等、两线平行和线段相等。
例5:已知: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和AD 上的点,且31==AD AF AB EB 。
求证:∠AEF=∠FBD例6、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BCDE 是正方形,AE 交BC 于F ,FG ∥AC 交AB 于G ,求证:FC=FG例7、Rt △ABC 锐角C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交斜边上的高AD 于O ,过O 引BC 的平行线交AB 于F ,求证:AE=BFABCDEM12A B CD E F GA B C D F G E AB C DE F O123E 图2目标训练 一、填空题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S 1:S 2与它们对应高之比h 1:h 2之间的关系为 .2、 如图2,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边BC 上的点,AE 交BD 于点F ,如果23BE BC =,那么BF FD= .233、如图,点1234A A A A ,,,在射线OA 上,点123B B B ,,在射线OB 上,且112233A B A B A B ∥∥,213243A B A B A B ∥∥.若212A B B △,323A B B △的面积分别为1,4,则图中三个阴影三角形面积之和为 .4. △ABC 中,DE ∥FG ∥BC ,且AD :1,则S △ADE :S 四边形DFGE :S 四边形FBCG =二、选择题1.已知△ABC∽△DEF,且AB :DE=1:2,则△ABC 的面积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 )(A)1:2 (B)1:4 (C)2:1 (D)4:1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 ,那么x 的值( )A .只有1个B .可以有2个C .有2个以上但有限D .有无数个3.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身高165cm ,下半身长x与身高l 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 的矩形所截,AB 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 ( ) A.91 B.92 C.31D.94(第3题图)1 2 345、 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BCD =90°,AD ∥BC ,BC =CD ,E 为梯形内一点,且∠BEC =90°,将△BEC 绕C 点旋转90°使BC 与DC 重合,得到△DCF ,连EF 交CD 于M .已知BC =5,CF =3,则DM:MC 的值为 ( ) A.5:3 B.3:5 C.4:3 D.3:46、 如图,在Rt △ABC 内有边长分别为,,a b c 的三个正方形,则,,a b c 满足的关系式是( ) A 、b a c =+ B 、b ac = C 、222b ac =+ D 、22b a c ==7、如图,Rt △ABAC 中,AB ⊥AC ,AB =3,AC =4,P 是BC 边上一点,作PE ⊥AB 于E,PD ⊥AC 于 D ,设BP =x ,则PD+PE =( ) A.35x + B.45x -C.72D.21212525x x -三、解答题1、如图5,在△ABC 中,BC>AC , 点D 在BC 上,且DC =AC,∠ACB 的平分线CF 交AD 于F ,点E 是AB 的中点,连结EF.(1)求证:EF ∥BC.(2)若四边形BDFE 的面积为6,求△ABD 的面积.2、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等腰△ABC 中,CH 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 是线段CH 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 交BC 于点E,连接BP 交AC 于点F. (1) 证明:∠CAE=∠CBF; (2) 证明:AE=BF;(3) 以线段AE ,BF 和AB 为边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ABG (点E 与点F 重合于点G ),记△ABC 和△ABG 的面积分别ABCDE P为S △ABC 和S △ABG ,如果存在点P,能使得S △ABC =S △ABG ,求∠C 的取之范围。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讲义
相似三角形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AAA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如,在△ABC和△DEF中,∠A=∠D,∠B=∠E,∠C=∠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AA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对等于另一个角,且两个角的对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如,在△ABC和△DEF 中,∠A=∠D,∠C=∠F,且AB/DE=BC/E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SSS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如,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平行线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平行,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如,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技巧:1.用平行线证明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平行,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证明时,可以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等。
2.用角度证明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证明时,可以根据已知信息,使用角度的性质进行推导。
3.用边长比证明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证明时,可以根据已知的边长比,通过等式推导得出结论。
4.用等腰三角形证明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为等腰三角形,且对应的顶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以上是常用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希望对九年级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掌握不同方法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知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祝每位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三角形讲义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七章 相似(二)相似三角形知识点一 相似三角形 要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若△ABC 和△A'B'C'相似,则记作△ABC △△A'B'C'.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通常用“k ”表示.要点2.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比较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特征 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图 形 表 示对应边 相等 成比例 对应角 相等 相等相似比 1 可以是1,也可以是其他正实数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性:在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需写在对应位置. △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若△ABC △△A 1B 1C 1,△A 1B 1C 1△△A 2B 2C 2,则△ABC △△A 2B 2C 2.△相似比的顺序性:相似比与两多边形前后顺序有关,若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1B 1C 1D 1的相似比为2,则四边形A 1B 1C 1D 1与四边形ABCD 的相似比为21.知识点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要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由l 3//l 4//l 5,得EF DE BC AB =,DF DE AC AB =,DFEFAC BC =,(2)常见基本图形(3)应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由DE //BC , 得ACAEAB AD =课堂练习1.如图,直线a //b //c ,它们依次交直线AE 和BF 于点A 、C 、E 和 B 、D 、F ,已知AC =4, CE =6,BD =3,那么DF = .2.如图,直线a //b //c ,它们依次交直线AE 和BF 于点A 、C 、E 和 B 、D 、F ,已知AC =5, CE =6,DF =4,那么BD = .3.如图,直线l 1//l 1//l 1,它们依次交直线AC 和DF 于点A 、B 、C 和 D 、E 、F ,已知DE =5, EF =6,AB =2,那么AC = .4.如图,AC 、BD 交于O 点,AD //BC //EO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BC AD EB AE = B.AD EO OC AO = C.BC EO EB AE = D.OBDOAB AE =知识点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要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平行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类别“A ”型 “X ”型DE 与AB ,AC 相交 DE 与AB ,AC 的延长线相交DE 与AB ,AC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课堂练习1.如图,E 是▱ABCD 的边CD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E ,交AC 于点O ,交AD 于F .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 对.2.如图,E 是▱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AE 和CD 交于点G ,AC 是▱ABCD的对角线,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 对.要点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边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 C CAC B BC B A AB == ∴△ABC △△A'B'C'课堂练习1.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ABC 与△DEF是否相似? (填“是”或“否”)2.如图,下列三个三角形中相似的是 .3.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A. B. C. D.判断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成比例的一般步骤: △排:分别将两三角形边的长度按大小顺序排列; △算:分别计算三边的比;△判:由比是否相等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成比例.要点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边夹角定理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 A C A AC B A AB ∠=∠=, ∴△ABC △△A'B'C'练:如图,在△ABC 中,AB =4,BC =8,D 为BC 边上一点,BD =2.求证:△ABD ∽△CBA.要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角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B B A A ∠=∠∠=∠,∴△ABC △△A'B'C'练.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BC 、AB 上,且△BDE=△CAD. (1)求证:△BDE ∽△CAD. (2)求证:△ADE ∽△ABD.注意:利用该判定定理时,相等的角必须是两组成比例边的夹角,否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注意:用两角分别相等来判定三角形相似是常用方法,应掌握好寻找等角的方法。
初三相似三角形讲义(同名530)
初三相似三角形讲义(同名530)ABC知识点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形相似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⑥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点拨:在三角形中,若已知两个角,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第三个角。
注意公共角的运用,公共角也就是两个三角形都有的角,公共角是隐含的相等的角,我们应注意公共角的运用。
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它们的夹角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注意:这个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而不能是其他的角,其他的角则不可以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此法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知识点六:摄影定理AD 2=B D ·CD AB 2=BD ·AC 2=CD ·BC特殊图形(双垂直模型) ∵∠BAC=90°∴AD 2=B D ·CD AB 2=BD ·BC AC 2=CD ·BC知识点七: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补充: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定义法: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线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注意:适用此方法的基本图形,(简记为A 型,X 型) (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讲义
作品编号:8567941235890031445888659学校:量印超jgj市收高眉镇页设小学*教师:谢德刚*班级:字文叁班*学科:数学专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重难点易错点解析判断三角形是否相似,要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题一题面:如图所示,△ABC的高AD,BE交于点F,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_对.金题精讲题一题面: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想一想,(1)求证:AC2=AD·AB;BC2=BD·BA;(2)求证:CD2=AD·AD;(3)求证:AC·BC=AB·CD.三角形相似题二题面: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90°,以AD为直径的半圆与BC相切于E点.求证:AB·CD=BE·EC.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满分冲刺题一题面:如下图甲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AD.如图乙所示,线段EF=10,在EF上取一点M,分别以EM,MF为一边作矩形EMNH、矩形MFGN,使矩形MFGN∽矩形ABCD,设MN=x,当x为何值时,矩形EMNH的面积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相似多边形、二次函数题二题面:已知D是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BC=3CD,DF交AC边于E点,且AE=2EC.试求AF与FB的比.利用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题三题面:如图13-2,点P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内一点,PB=3,BF⊥BP于点B,试在射线BF上找一点M,使得以点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作图并指出相似比k的值.图13-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讲义参考答案重难点易错点解析题一答案:6对.金题精讲题一答案: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题二答案:提示:连结AE 、ED ,证△ABE ∽△ECD . 满分冲刺题一 答案:25=x 时,S 的最大值为252. 题二答案:12AF FB =. 题三答案:如图13-3.图13-3∵AB ⊥BC ,PB ⊥BF ,∴∠ABP =∠CBF .当AB BC BP BM =1,即=31BM 44,BM 1=3时,△CBM 1∽△ABP .相似比k =1. 当BP BC AB BM =2即316,34422==BM BM 时,△CBM 2∽△PBA .相似比43k =. ∴当BM =3或316=BM 时,以点B ,M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 相似,相似比分别为1和43.。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讲解(含解析)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讲解(含解析)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判定方法;2、进一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应用,提高运用“类比”思想的自觉性,提高推理能力。
一、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如图所示:在△ABC 和△A'B'C' 中,如果则△ABC 和△A'B'C' 相似,记作:△ABC ∽ △A'B'C' ,k 是相似比,“∽” 读作“相似于” 。
注:当相似比为1 时,两个三角形全等.(相似不一定全等,但全等一定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种方法)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对应边所包含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相似三角形的常见图形及其变换四、例题讲解例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有一对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B、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C、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相似;D、两条邻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矩形相似。
例题2、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E、F 分别是边 AD、CD上的点,AE = ED , DF = 1/4DC,连接 EF 并延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G 。
① 求证:△ABE∽△DEF;②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 4,求线段 BG 的长。
注: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题3、如图,小正方形边长均为 1,则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哪一个?解题思路:图中的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各边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的比是否相等来判断哪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课件
AC=BD∶AD,转证 BD∶AD=DF∶
AF , 变 为 证 △ FAD ∽ △ FDB. 其 中
BD∶AD 正是两对相似三角形的中
间比.
图 1-3-3
【自主解答】 ∵∠BAC=90°,AD⊥BC, ∴∠C=∠BAD,Rt△ADB∽Rt△CDA. ∴AB∶AC=BD∶AD. 又∵E 是 AC 的中点, ∴AE=DE=EC, ∴∠DAE=∠ADE,
如图 1-3-5,D 为△ABC 的边 AB 上一点,过 D 点作 DE∥BC,DF∥AC,AF 交 DE 于 G,BE 交 DF 于 H, 连接 GH.
求证:GH∥AB.
图 1-3-5
【思路探究】 结合图形的特点可以先证比例式EEGD= EEHB成立,再证△EGH∽△EDB,由此得∠EHG=∠1
判定 定理 2
判定 定理 3
定理内容
简述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 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 角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 角形相似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
的两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
角相等,两三角形相
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 似.
2.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关键是分析已知哪些边对 应成比例,哪些角对应相等,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还缺少什么条件就推导出这些条件.
如图 1-3-3,已知△ABC 中,∠BAC=90°,
AD⊥BC 于 D,E 是 AC 的中点,连接 ED 并延长与 AB 的延
长线交于 F.求证:AACB=DAFF. 【思路探究】 由条件知:AB∶
所 以 ∠ BAC = ∠ EAD , ∠ BAC - ∠ DAC = ∠ EAD - ∠ DAC,即∠DAB=∠EAC.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讲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类型斜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SSS AAS(ASA)HL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两角对应相等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6.直角三角形相似:(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如果△ABC∽△A1B1C1,△A1B1C1∽△A2B2C2,那么△ABC∽A2B2C29、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的两倍。
三、注意1、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它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也是后面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基础,这个定理确定了相似三角形的两个基本图形“A”型和“8 ”型。
在利用定理证明时要注意A型图的比例ADABDEBCAEAC==,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尤其是要防止写成AD DBDEBCAEEC==的错误。
2、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Ⅰ.平行线型:即A型和8型。
Ⅰ.相交线型A.具有一个公共角,在△ABC与△ADE中∠A是它们的公共角,且∠A DE=∠C具有一条公共边和一个公共角在△ABC与△BDC中CB是它们的公共边,且∠C BD=∠A,∠C是它们的公共角。
相似三角形精编培优专题
专题一:相似三角形第一部分:相似探究说明:相似的判定分为①两角等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等相似;③三边对应成比例相似.其中对“两角等得相似”的考察最为普遍.相似探究一般地有:①面积探究;②线段关系探究;③角的关系探究等.通法:当你发现问题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基本是借助相似解决问题:①比或比例;②线段积;③边或角所在三角形与已知的边或角所在三角形不全等.这种意识太重要了!一、已有相似图形:找相似、证相似、用相似图中有相似图形的,关键是找出相似的条件.(一)“平行出相似”(即“A”字型相似与“8”字型相似,说明略)例10-1-1 如图10-1-1,D、E分别是△ABC的CB边、CA边的中点,请你写出两对相似三角形,并指出其对应的面积比.图10-1-1例10-1-2 问题背景:(1)如图10-1-2 ①,△ABC中,DE//BC分别交AB、AC于D、E两点,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请按图示数据填空:S,△ADE的面四边形DBFE的面积S= ,△EFC的面积=1S.积=2图10-1-2 ①探究发现:(2)在(1)中,若BF =a ,FC =b ,DE 与BC 间的距离为h .请证明:2124S S S =. 拓展迁移:(3)如图10-1-2 ②,平行四边形DEFG 的四个顶点在△ABC 的三边上,若△ADG 、△DBE 、△GFC 的面积分别为2、5、3,试利用(2)中的结论求△ABC 的面积.图10-1-2 ②体验与感悟 10-1-11、如图10-1-3,已知:点E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AD 边长一点,BE 的延长线交CD 的延长线于F ,请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图10-1-32、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33+. (1)如图10-1-4①,正方形EFPN 的顶点E 、F 在边AB 上,顶点N 在边AC 上,在正三角形ABC 及其内部,以点A 为位似中心,作正方形EFPN 的位似正方形''''N P F E ,且使正方形''''N P F E 的面积最大(不要求写作法);(2)求(1)中作出的正方形''''N P F E 的边长;(3)如图10-1-4②,在正三角形ABC 中放入正方形DEMN 和正方形EFPH ,使得DE 、EF 在边AB 上,点P 、N 分别在边CB 、CA 上,求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说明理由.图10-1-4 ①图10-1-4②3、已知△ABC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C=90°,AC=BC=2.(1)要在这张纸中剪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有甲、乙两种剪法(如图10-1-5①),比较甲、乙两种剪法,哪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更大?请说明理由.图10-1-5①S.按(2)在图10-1-5①中,甲种剪法成为第一次剪取,所得正方形面积记为1照甲种剪法,在余下的△ADE和△BDF中,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两个相同的正S(如图10-1-5②),则方形,称为第2次剪取,并记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22S = ;再在余下的四个三角形中,用同样方法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3次剪取,并记这四个正方形面积和为3S (如图10-1-5③),继续操作下去……;则第10次剪取时,10S = ;(3)求第10次剪取后,余下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图10-1-5②) 如图10-1-5③(二)“等角公共角”相似说明:有一个公共角、一对等角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例10-1-3 如图10-1-6,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AC ,AB =AC ,D 、E 是斜边AB 上的两点,且°=45∠DAE ,请你直接写出两对相似三角形.例10-1-4 如图10-1-7,已知:A 为POQ ∠的边OQ 上的一点,OA =2,以A 为顶点的MAN ∠的两边分别交射线OP 于M 、N 两点,且°==60∠∠POQ MAN .当M A N ∠以点A 为旋转中心,AM 边从与AO 重合的位置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MAN ∠保持不变)时,M 、N 两点在射线OP 上同时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平行移动,设)(,0≥x y y ON x OM >==,△AOM 的面积为S .(1)当MAN ∠旋转30°时,求点N 移动的距离;(2)求证:MN ON AN •=2;(3)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试写出S 随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图10-1-7体验与感悟 10-1-21、如图10-1-8,在△ABC 中,AB =5,AC =4,点D 在边AB 上,=ACD ∠B ∠,求AD 的长.图10-1-82、如图10-1-9①,将两个全等的等腰Rt△ABC和Rt△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1)写出图10-1-9①中的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10-1-9②).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2+CE2=DE2;(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2+CE2=DE2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10-1-9①图10-1-9②3、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用a 、b 、c 表示.(1)如图①,在△ABC 中,A ∠=2B ∠,且A ∠=60°,求证:)(2c b b a +=;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本题第一问中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倍角三角形,那么对于任意的倍角△ABC ,如图②,其中A ∠=2B ∠,关系式)(2c b b a +=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图① 图②(3)是否存在一个三边长恰是三个连续正整数,且其中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两倍的△ABC .证明你的结论.(4)若A ∠=3B ∠,你能求出三边a 、b 、c 之间的关系吗?(三)“垂直出相似” 说明:①三角形的两高相交,必有相似;②过Rt △ABC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向AB 、BC 、AC 所在直线中任意一条作垂线,这条垂线与另两边所在直线所交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例 10-1-5 如图10-1-10,在△ABC 中,°=90∠C ,MD ⊥AB 于D ,交AC 于F ,MG ⊥AC 于G ,交AB 于点E .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图10-1-10例10-1-6 如图10-1-11,直角梯形OABC 中,OA =6,CB =3,OA //BC ,OC ⊥OA .点M 、N 分别是OA 边、AB 边上的动点,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方向如图.两个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点达到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线段AB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MN ⊥AC ?图10-1-11提示:根据垂直找相似.体验与感悟 10-1-31、如图10-1-12,BD、CE是△ABC的两条高.(1)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2)写出连接DE后新增加的相似三角形.图10-1-12∠相等2、如图10-1-13,AB是圆O的直径,AD=DE,AE与BD交于点C,则图中与BCE的角有()A、2个B、3个C、4个D、5个图10-1-133、如图10-1-14,如图,在Rt△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A 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 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落在射线QK上时,求t的值;(2)连结PG,当PG//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图10-1-14(四)“导边比”得相似说明:与“两角相等得相似”相比,另外两种判定相似的方法对学生而言较难了些.本部分只探究“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得到相似.例10-1-7 如图10-1-15,已知D 是△ABC 的BC 边中点,CD AC 2=,△ACD 与△ABC 相似吗?说明理由.图10-1-15例10-1-8 (1)如图10-1-16①,矩形ABCD 及Rt △AEF 有公共顶点A ,∠EAF =90°,且kAB AD =,kAE AF =,连接BE 、DF ,将Rt △AEF 绕点A 旋转,在旋转过程中BE 、DF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给予证明;图10-1-16①(2)如图10-1-16②,将(1)中的矩形ABCD 变为平行四边形ABCD ,将Rt △AEF 变为△AEF ,且α∠∠==EAF BAD ,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直接写出结论;如果变化,用α表示出直线BE 、DF 形成的锐角β.图10-1-16②体验与感悟 10-1-41、(1)如图10-1-17①,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CEFG 具有公共的顶点C ,连结BG 、DE .猜想图中线段BG 、线段DE 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判断.图10-1-17①(2)如图10-1-17②,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且a AB =,b BC =,ka CE =,kb CG =)0,(>≠k b a ,(1)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简要说明理由.图10-1-17②(3)在(2)图10-1-17②中,连结DG 、BE ,且3=a ,2=b ,21=k ,求22BG BE +的值.2、填空或解答:点B 、C 、E 在同一直线上,点A 、D 在直线CE 的同侧,AB =AC ,EC =ED ,CED BAC ∠∠=,直线AE 、BD 交于点F .(1)如图10-1-18①,°=90∠BAC ,则=AFB ∠ ;(2)如图10-1-18②,α=BAC ∠,则=AFB ∠ ;(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10-1-18②中的△ABC 绕点C 旋转(点F 不与点A 、B 重合),得图10-1-18③,AFB ∠与α∠的数量关系是 .请证明结论.(五)“一线三角”相似说明:如下图,如果∠1=∠2=∠3,必有△ABE ∽△CDB .这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模型,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一线三角”,而三个直角是特殊的“一线三角”.例10-1-9 在△ABC 中,AB=AC ,D 为BC 的中点,以D 为顶点作B MDN ∠∠=.(1)如图10-1-20①当射线DN 经过点A 时,DM 交AC 边于点E ,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 相似的三角形;(2)如图10-1-20②,将MDN ∠绕点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 、DN 分别交线段AC 、AB于E 、F 点(点E 与点A 不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图10-1-20②中,若AB=AC=10,BC=12,当△DEF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四分之一时,求线段EF 的长.图10-1-20① 图10-1-20②提示:第三问利用已知的相似三角形导边的比,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体验与感悟 10-1-51、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ABCD 如图10-1-21折叠,使顶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点P 与C 、D 不重合),折痕为EF ,折叠后AB 边落在PQ 的位置,PQ 与BC 交于点G .(1)写出一个与△DEP 相似三角形;(2)当点P 位于CD 中点时,你找到的三角形与△DEP 周长的比是多少?图10-1-212、如图10-1-22,在Rt △ABC 中,AB=AC=2,°=90∠BAC ,若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E交AC 于E ,作°=45∠ADE (A 、D 、E 按逆时针方向).(1)求证:△ABD ∽△DCE ;(2)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3、如图10-1-23,在等腰△ABC 中,AB=AC=8,°=120∠BAC ,P 为BC 的中点,小慧把含30°角的透明三角板的30°角的顶点放在点P ,绕P 点旋转,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BA 的延长线和边AC 于点E 、F .(1)探究1:△BPE 与△CFP 相似吗?为什么?(2)探究2:连结EF ,△BPE 与△PFE 是否相似?为什么?(3)设EF=m ,△EPF 的面积为S ,试用m 的代数式表示S .图10-1-23“一线三等角”专练:1、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ADE=∠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2、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DEF=∠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3、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B 边上有一点E ,AC边上有一点F ,使∠EDF=∠ABC . 已知BD=1,BE=31,求CF 的长.4、已知,在△ABC 中,AB=AC=6,BC=8,∠BAC=120度,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B 边上有一点E ,AC 边上有一点F ,使∠EDF=∠C . 已知BD=6、BE=4,求CF 的长.5、如图,等边△ABC 中,边长为6,D 是BC 上动点,∠EDF =60°(1)求证:△BDE ∽△CFD(2)当BD =23,FC =1时,求BE6、在ABC ∆中,O BC AC C ,3,4,90===∠o 是AB 上的一点,且52=AB AO ,点P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OP PQ ⊥交线段BC 于点Q ,(不与点B,C 重合),已知AP=2,求CQ7、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D BC AB C ,,90==∠o 是AB 边上的一点,E 是在A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与A,C 不重合),DF DE DF ,⊥与射线BC 相交于点F .(1)、当点D 是边AB 的中点时,求证:DF DE =(2)、当m DBAD =,求DF DE 的值8、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D 是BC 的中点,∠EDF=∠B ,求证:△BDE ∽△DFE .9、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D 是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点D 不与点C 、点B 重合),且保持ABC EDF ∠=∠,连接EF .(1)已知BE=1,DF=2.求DE 的值;(2)求∠BED=∠DEF .10、如图,已知边长为3的等边ABC ∆,点F 在边BC 上,1CF =,点E 是射线BA 上一动点,以线段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 ∆,直线,EG FG 交直线AC 于点,M N ,(1)写出图中与BEF ∆相似的三角形;(2)证明其中一对三角形相似;(3)设,BE x MN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1、 如图,在△ABC 中,8==AC AB ,10=BC ,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AC 边上,且C ADE ∠=∠.(1) 求证:△ABD ∽△DCE ;(2) 如果x BD =,y AE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定义域;(3) 当点D 是BC 的中点时,试说明△ADE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2、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过点D 作DG ⊥EF 于点G ,∠BPC =∠A . ①求证;△ABP ∽△DPC②求AP 的长.1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6AB CD BC ===,3AD =.点M 为边BC 的中点,以M 为顶点作EMF B ∠=∠,射线ME 交腰AB 于点E ,射线MF 交腰CD 于点F ,联结EF .(1)求证:△MEF ∽△BEM ;(2)若△BEM 是以BM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EF 的长;(3)若EF CD ⊥,求BE 的长.14、如图,在ABC ∆中,90C ∠=︒,6AC =,43=BC AC ,D 是BC 边的中点,E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作90DEF ∠=︒,EF 交射线BC 于点F .设BE x =,BED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如果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ED ∆相似,求BED ∆的面积.15、如图,已知在△ABC 中, AB =AC =6,BC =5,D 是AB 上一点,BD =2,E 是BC 上一动点,联结DE ,并作DEF B ∠=∠,射线EF 交线段AC 于F .(1)求证:△DBE ∽△ECF ;(2)当F 是线段AC 中点时,求线段BE 的长;(3)联结DF ,如果△DEF 与△DBE 相似,求FC 的长.16、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BC =6,AB =DC =4,点E 是AB 的中点.(1)如图,P 为BC 上的一点,且BP =2.求证:△BEP ∽△CPD ;(2)如果点P 在BC 边上移动(点P 与点B 、C 不重合),且满足∠EPF =∠C ,PF 交直线CD 于点F ,同时交直线AD 于点M ,那么①当点F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设BP =x ,D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BEP D MF S S ∆∆=49时,求BP 的长第二部分: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解题策略 策略分级细述一、求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要分类讨论.举例说明,如图,在△ABC 中,AC 边长有一点F ,要在AB 边上确定一点E ,使△AEF 与△ABC 相似.因为∠A 是公共角,所以分两种情况:①∠AFE=∠C ,△AEF ∽△ABC ;或AC AF AB AE =,△AEF ∽△ABC ;②∠AFE=∠B ,△AFE ∽△ABC ;或AB AF AC AE =,△AFE ∽△ABC .典型例题:例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 ,∠A=90°,BD ⊥DC ,BC=10cm ,CD=6cm .在线段BC 、CD 上有动点F 、E ,点F 以每秒2cm 的速度,在线段BC 上从点B 向点C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线段CD 上从点C 向点D 匀速运动.当点F 到达点C 时,点E 同时停止运动.设点F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AD 的长;(2)点E 、F 在运动过程中,如△CEF 与△BDC 相似,求线段BF 的长.策略:(1)△ABD 和△DCB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保持三条边的比值为3:4:5,利用相似求AC 的长;(2)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前提下,先找一对相等的角,再使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二、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情况下求线段的长度,一般地,先找到一对相等的角,再分两次使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求得线段的长度.那么,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中求点的坐标是否也适用呢?请看例2.典型例题:例2、如图,直线b x y +=与双曲线)0(<=x xm y 交于点A (-1,-5),并分别于x 轴、y 轴交于点C 、B .(1)求b 、m 的值;(2)连接OA ,求∠OAB 的正切值;(3)点D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若以点D 、C 、B 组成的三角形与△OAB 相似,试求点D 的坐标.策略:(1)待定系数法;(2)构造直角三角形;(3)确定一组相等的角,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4)因为当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只要按夹钝角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便可得到点D 的坐标.三、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情况下求线段的长度,和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情况下求点的坐标,有相同的地方:方法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点的坐标一定要考虑它所处的位置,分清楚它的正、负号.例2中求出来的点D 都在x 轴的正半轴上,如果这些点在负半轴上又应该怎样处理呢?经典例题:例3、已知一次函数m x y +=43的图象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xy 24=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 (4,n ),CD ⊥x 轴于D . (1)求m 、n 的值;(2)如果点P 在x 轴上,并在点A 与点D 之间,点Q 在线段AC 上,且AP=CQ ,那么当△APQ与△ADC 相似时,求点Q 的坐标.策略:(1)分别写出A 、B 、C 、D 坐标,设动点P 坐标,计算AD 、CD 、AC 、AQ 的长度;(2)当△APQ 与△ADC 相似时,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特别要注意点在负半轴上时坐标的符号.四、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在抛物线中,探究符合条件的相似三角形中的点,可以作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高,而已知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就是高的长度,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找到一些角的关系,利用角的关系求解.经典例题:例4、如图,设抛物线2-2bx ax y +=与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 (-1,0)、B (m,0),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ACB=90°.(1)求m 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D (1,n )在抛物线上,过点A 的直线1+=x y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若点P在x 轴上,以点P 、B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 相似,求点P 的坐标.策略:(1)由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OB 的长度,确定m 的值;(2)写出A 、B 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抛物线解析式;(3)由点D 在抛物线上,确定点D 坐标;联立方程组求交点E ;(4)由点D 和E 点坐标,得到∠EAB=∠DBO=45°,固定了一组角,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五、二次函数顶点式)0()(2≠++=a k m x a y 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经典例题:例5、如图,已知点A (-2,4)和点B (1,0)都在抛物线n mx mx y ++=22上.(1)求m ,n ;(2)向右平移上述抛物线,记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为'A ,点B 的对应点为'B ,若四边形B B AA ''为菱形,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3)记平移后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B 的交点为点C ,试在x 轴上找点D ,使得以点'B、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策略:(1)对于第(3)问,弦找到一对相等的角,再分两次讨论.六、除以上探求相似三角形中点的存在性规律以外,还有一些多次相似的问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阶梯题组训练:1、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1x ,点B 的坐标为)0,(2x ,且210x x <<,A 、B 两点的距离等于13,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32∠tan =BAC ,图象经过A 、B 、C 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n m x x y +=-612. (1)用1x 的代数式表示点C 的坐标;(2)试猜想△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果点P 在线段AO 上,点Q 在线段OC 上,AP=OQ ,且△POQ 与△ABC 相似,求点P 的坐标.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3,0),C (1,0),∠BAC 的正切值是43. (1)求过点A 、B 的直线的函数解析式;(2)在x 轴上找一点D ,连接DB ,使得△ADB 与△ABC 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果P 、Q 分别是AB 和AD 上的动点,连接PQ ,设AP=DQ=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 ,使得△APQ 与△ADB 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22x y =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沿x 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记作A ,直线3=x 与平移后的抛物线相交于B ,与直线OA 相交于C .(1)求△ABC 的面积;(2)点P 在平移后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如果△ABP 与△ABC 相似,求所有满足条件的P 点坐标.4、Rt △ABC 在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0(≠=k xk 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与BC 边交于点D (4,m),与AB 边交于点E(2,n ),△BDE 的面积为2.(1)求m 与n 的数量关系;(2)当21∠tan =A 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AB 的表达式; (3)设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F ,点P 在射线FD 上,在(2)的条件下,如果△AEO 与△EFP相似,求点P 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 bx x y ++=221-经过点A (1,3)、B (0,1).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其顶点坐标;(2)过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 ,①求△ABC 的面积;②在y 轴上取一点P ,使△ABP 与△ABC 相似,求满足条件的所有P 点坐标.6、(2009年临沂第26题)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 (4,0)、B (1,0)、C (0,-2)三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C 的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 ,使得△DCA 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 的坐标.7、(2011年常德第26题)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 (0,6)、B (2,0)、)25,7(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D 是抛物线的顶点,E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 的交点,F 与E 关于D 对称,求证:∠CFE=∠AFE .(3)在y 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AFP 与△FD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三部分:比例式和等积式的证明比例式和等积式的证明是初中平面几何题型中一类重要题型.其中等积式可以转化成比例式,因此主要是比例式的证明.一、口诀:“一现二找三代四辅”,既是方法又是步骤.1.“一现”:现成的等积式分两种:①.直接用等积式来证明.如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面积法.②把等积式转变成比例式.2.“二找”:①.利用“三点定位法”找三角形相似.②.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三代”:(分四种)①等线段代换,②等比代换,③等积代换,④综合性代换.4.“四辅”:利用辅助线,构造出“一现二找三代”,其中辅助线以平行线居多.二、例题:1、如图,在△ABC 中,作直线DN 平行于中线AM ,设这条直线交边AB 于点D ,交边CA的延长线于点E ,交边BC 于点N ,求证:ACAE AB AD =.图1分析:本题是比例式, 其中口诀“一现”不是,用“二找”:需证明△ADE ∽△ABC ,而两个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很明显不相似.那只有用“三代”,如何代换?我们来反思:(1)、本题有中点,那么可能有等量代换或中位线可以讨论;(2)、本题有平行线,那么可能有平行线的性质、有三角形相似或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问题;(3)、本题证明比例式,那么很有可能是考查相似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打草稿:(基础好的可以打腹稿,一般的同学应写在草稿上) ACAE AB AD −→−? || || 只需证BM=MC ,而这是已知,此题得证.MC MN BM MN −→−? ND//AM练后反思归纳:在等比代换中,如何快速罗列比例式,然后从中代换?本题的线段少,容易想到.如果线段多了呢?证明比例式有口诀,那么找比例式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经过反思和探究,找比例式有如下图形作为比例式的基本图形:1.A 型:条件DE//BC .(图2)⑴.DE//BC ⇒△ADE ∽△ABC ⇒BCDE AC AE AB AD ===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口诀):EC AE DB AD ===下上下上;AEDE AD DB ===上下上下; AC AE AB AD ===全上全上;AEAC AD AB ===上全上全; AC EC AB DB ===全下全下;ECAC DB AB ===下全下全; ;全全下下;全全上上== 等等. 2.X 型(或者叫叉叉型):条件是DE//BC .(图3) ⑴.同1.⑴ ⑵.同 1.⑵图2 图3上题如果用这两种类型的图形,很容易找到比例式.求证的左边AB AD 属于A 型(图4),右边也属于A 型(图5).图4 图5ACAE AB AD −→−?全下全下= ⇒|| ||⇐上下上下= MCMN BM MN −→−?把归纳总结出的一般性结论加以演绎应用,由一般到个别,从而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题.这种找比例式所用的A 型和X 型,能否作为一种思路和解法或规律?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下面我们用这种寻找比例式的方法来证明其他题.例2、如图,BD=CE ,求证:DF AB EF AC •=•(提示:过点D 作DG//AC ,交BC 于G )(图6).图6 分析:已经提示了,因此很简单.但是没有提示那么又怎么办?我们用A 型和X 型来找比例式,看能否较快地解决问题?①.用“一现”行不通,再化成比例式EFDFAB AC = ,用“二找”也行不通. ②.用“三代”就要找左右两边的比例式.③.这里没有平行线,因此不可能有A 型和X 型.那么,我们不可以构造吗?但构造又要尽量与已知所求证的线段相联系.④.从左边的ABAC不好构造,因为AC 和AB 不在同一条线上,而DF 和EF 在同一条线上,所以从右边构造.线段EC 是已知“BD=EC ”中的,而EC 又和右边EFDF中的线段DF 和EF 直接相联接,所以我们作线段EC 的平行线DG 交BC 于点G ,构造出A 型(图8): 得到ECDGEF DF ==小三角形大三角形.同时得到另一个A 型(图7):得到BDABDG AC ==小三角形大三角形⇒BD DG AB AC =图8 图7⑤.要证EF DF AB AC =只需证BDDGEC DG =,只需再证明BD=EC 了.而BD=EC 是已知,所以可以得证.此题能否举一反三,一题多解?难道本题只有构造A 型了吗?能构造X 型吗?我们来试一试.先化成比例式EFDFAB AC =,同样从左边不好构造,那么我们从右边试一试.同样DF 和EF 在同一线上,又与已知中的EC 直接相联接,因此,我们作CF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H ,构造出X 型(图10),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证明.图10因此,在比例式和等积式的证明中,利用口诀“一现二找三代四辅”来分析就有了切入点.其中,要代换的比例式的寻找,用A 型和X 型(现成的和构造的)去寻找,非常简单.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课本的习题和练习加以反思和探究、归纳总结、演绎应用,才能提高解题能力.三、针对性练习:1、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AE 与CG 相交于点M ,CG 与AD 相交于点N . 求证:(1)AE=CG ; (2)MN CN DN AN •=•.2、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是圆O 上一点,连接BC 、AC ,过点C 作直线CD ⊥AB 于点D ,点E 是AB 上一点,直线CE 交圆O 于点F ,连接BF ,与直线CD 交于点G ,求证:BF BG BC •=2.3、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过点D 作斜边的垂线交AC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DC ,求证:DF DE DC •=2.4、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 交BE 于F ,且AB AD 31=,EC AE 21=. 求证:(1)△DEF ∽△CBF ;(2)CF EF BF DF •=•.5、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P 为DC 延长线上一点,AP 分别交BD 、BC 于点M 、N .求证:.2MP MN AM •=第四部分:射影定理的推广及应用射影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定理,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应用很广泛,若能很好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它,常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三-相似三角形培优 讲义(教师版)
一对一个性化讲义学生姓名:授课教师:班主任:科目:数学上课时间: 20 年 11 月日教管主任/校长批阅意见/签字:以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动点问题等为代表的动态几何题,是中考的热点,本文以中考题为例介绍动态几何题中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平移问题例1(宜宾)如图1,在△ABC 中,已知AB =AC =5.BC =6,且△ABC ≌△DEF .将△DEF 与△ABC 重合在一起,△ABC 不动,DEF 运动,并满足:点E 在边BC 上沿B 到C 的方向运动,且DE 始终经过点A ,EF 与AC 交于M 点. (1)求证:△ABE ∽△ECM ;(2)探究:在△DEF 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线段AM 最短时,求重叠部分的面积.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本小题也可以用几何法求解.二、翻折问题例2(徐州)如图2,在Rt △ABC 中,∠C =90°,翻折∠C ,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某一点D 处,拆痕为EF(点E 、F 分别在边AC 、BC 上). (1)若△CEF 与△ABC 相似,①当AC =BC =2时,AD 的长为_______; ②当AC =3,BC =4时,AD 的长为_______;(2)当点D 是AB 的中点时,△CEF 与△ABC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解 (1)若△CEF 与△ABC 相似, ①当AC =BC =2时,△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此时D 为AB 边中点,AD 2=;②当AC =3,BC =4时,有两种情况: (i)若CE :CF =3:4,如图4所示. ∵CE :CF =AC :BC ,∴EF ∥BC . 由折叠性质,可知CD ⊥EF . ∴CD ⊥AB ,即此时CD 为AB 边上的高.综上所述,当AC =3,BC =4时,AD 的长为1.8或2.5.(2)当点D 是AB 的中点时,△CEF 与△ABC 相似.理由如下:如图5所示,连结CD ,与EF 交于点Q .2点评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几何图形折叠问题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第(1)②问需要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此处容易漏解,需要引起注意.三、旋转问题例3(宜昌)如图6,在△ABC中,∠BAC=90°,AB=AC.AO⊥BC于点O,F是线段AO上的点(与A、O不重合),∠EAF=90°,AE=AF,连结FE,FC,BF.(1)求证:BE=BF;(2)如图7,若将△AEF绕点A旋转,使边AF在∠BAC的内部,延长CF交AB于点G,交BE于点K.①求证:△AGC∽△KGB;②当△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B:BF的值.疑难点相似三角形与函数等知识的综合6. 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 ,顶点为(1,1)A ,且与直线2y x =-交于,B C 两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及点C 的坐标; (2)求证: ABC ∆是直角三角形;(3)若点N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N 作MN x ⊥轴与抛物线交于点M ,则是否存在以,,O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顶点坐标为(1,1)∴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1)1y a x =-+又∵抛物线过原点 ∴20(01)1a =-+ 解得1a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1)1y x =--+ 即22y x x =-+联立抛物线和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可得222y x xy x ⎧=-+⎨=-⎩ 解得20x y =⎧⎨=⎩或13x y =-⎧⎨=-⎩∴(2,0),(1,3)B C --(2)如图,分别过,A C 两点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D E 两点则1,213,3AD OD BD BE OB OE EC ====+=+== ∴45ABO CBO ∠=∠=︒ 即90ABC ∠=︒∴ABC ∆是直角三角形.(3)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 ,设(,0)N x ,则2(,2)M x x x -+ ∴2,2ON x MN x x ==-+在Rt ABD ∆和Rt CEB ∆中,易得AB BC ==∵MN x ⊥轴于点N∴90ABC MNO ∠=∠=︒ ∴当ABC ∆和MNO ∆相似时,有MN ON AB BC =或MN ONBC AB=①当MN ONAB BC ==即23x x x -+=∵当0x =时,,,M O N 不能构成三角形 ∴0x ≠∴123x -+=即123x -+=±解得53x =或73x =此时点N 的坐标为5(,0)3或7(,0)3②当MN ONBC AB ==即23x x x -+= ∴23x -+= 即23x -+=±解得5x =或1x =-此时点N 的坐标为(1,0)-或(5,0)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 ,其坐标为5(,0)3或7(,0)3或(1,0)-或(5,0)教案附录2.如图,抛物线y=ax 2+bx −3(a≠0)的顶点为E,该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且BO=OC=3AO,直线131+-=x y 与y 轴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证明:△DBO∽△EBC;(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BC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精讲》
判定方法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 角形的相似性质,可以判 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综合型相似图形
定义
当一个图形同时具有平行线和角 平分线的特征时,所形成的两个
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
性质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 应边成比例。
判定方法
根据图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相似性 质,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0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其对应边长的平方之比。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 边的比值相等,面积之比等于其 对应边长的平方之比。
判定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通 过比较对应角和对应边的比值来 判定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相似多边形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相似多边形可以 用来研究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 关系,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01
02
03
对应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这是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 质。
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成 比例,即它们的边长比是 一个常数。
外接圆半径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则 它们的外接圆半径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角角判定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 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测量问题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建筑物的高 度、河的宽度等实际物体的高度
和长度。
建筑学应用
在建筑设计时,利用相似三角形 计算角度、长度等参数,以确保
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物理学应用
在物理实验中,利用相似三角形 模拟真实场景,研究物理规律和
相似三角形(学生版)-【帮课堂】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
第20课相似三角形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知识精讲知识点01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知识点0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如果△ABC∽△A1B1C1,△A1B1C1∽△A2B2C2,那么△ABC∽△A2B2C2.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能力拓展考点0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典例1】如图,△ADE∽△ABC,AD=40,BD=20,BC=50,∠A=70°,∠ABC=30°.(1)求∠AED和∠ADE的大小;(2)求DE的长;(3)BC与DE的位置关系如何?试说明理由.【即学即练1】如图,已知△ABC∽△A′B′C′,则图中角度α和边长x分别为()A.40°,9 B.40°,6 C.30°,9 D.30°,6 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已知△ABC∽△DEF ,=,若BC=2,则EF=()A.4 B.6 C.8 D.162.若△ABC∽△DEF,且AB=10cm,BC=12cm,DE=5cm,则EF的长度为()A.4cm B.5cm C.6cm D.7cm3.已知△ABC∽△DEF,若∠A=30°,∠E=50°,则∠F的度数为()A.110°B.100°C.90°D.80°4.如图,若△ABC∽△DEF,则∠C的度数是()A.70°B.60°C.50°D.40°5.△ABC∽△DEF,相似比为1:2,若BC=1,则EF的长是()A.1 B.2 C.3 D.46.如图,已知△ABC∽△ACP,∠A=70°,∠APC=65°,则∠B的度数为()A.45°B.50°C.55°D.60°7.如图,△ABC∽△DAC,∠B=31°,∠D=117°,则∠BCD的度数是()A.32°B.48°C.64°D.86°8.如图,若△ABC∽△DEF,则∠E的度数为.9.如图,在△ABC中,AB=9,AC=6,D为AB边上一点,且△ABC∽△ACD,则AD=.10.如图,已知△ABC∽△ADE,=,BC=20cm,∠BAC=40°,∠ABC=65°,求(1)∠ADE和∠AED的度数;(2)DE的长.11.如图,D、E分别是AC、AB上的点,△ADE∽△ABC,且DE=8,BC=24,CD=18,AD=6,求AE、BE的长.题组B 能力提升练12.如图.已知△ABC∽△BDC,AC=4,CD=2,则BC=()A.2B.2 C.2D.413.在△ABC中,AB=48cm,BC=40cm,CA=36cm,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短边是12cm,那么该三角形最长边是()A.48cm B.16cm C.36cm D.144cm14.如图,△ABC∽△A1B1C1,那么它们的相似比是()A.1:B.C.D.1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EDF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ABC∽△EDF,则∠ABC+∠ACB的度数为()A.30°B.45°C.60°D.75°16.如图,△ADE∽△ACB,已知∠A=40°,∠ADE=∠B,则∠C=°.18.如图,△ABC∽△DAC,∠B=28°,∠D=140°,则∠BAD的度数为.19.如果Rt△ABC∽Rt△DEF,∠C=∠F=90°,AB=5,BC=3,DE=15,则DF=.2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且BE=AF,FG∥AB交线段AD于点G,连接BG、EF.(1)求证:四边形BGFE是平行四边形;(2)若△ABG∽△AGF,AB=10,AG=6,求线段BE的长.题组C 培优拔尖练21.如图,在△ABC中,AC=4,BC=2,点D是边AB上一点,CD将△ABC分成△ACD和△BCD,若△ACD是以A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且△BCD与△BAC相似,则CD的长为()A.B.2 C.4﹣4 D.22.如图,矩形ABCD中,AD=a,AB=b,要使BC边上至少存在一点P,使△ABP、△APD、△CDP两两相似,则a、b间的关系式一定满足()A.a≥b B.a≥b C.a≥b D.a≥2b2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AC=60°,动点M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5),连接MN.(1)若BM=BN,求t的值;(2)若△MBN与△ABC相似,求t的值.24.如图,已知△ABC∽△A1B1C1,相似比为k(k>1),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c),△A1B1C1的三边长分别为a1、b1、c1.(1)若c=a1,求证:a=kc;(2)若c=a1,试给出符合条件的一对△ABC和△A1B1C1,使得a、b、c和a1、b1、c1都是正整数,并加以说明;(3)若b=a1,c=b1,是否存在△ABC和△A1B1C1使得k=2?请说明理由.。
第3讲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定理2 培优讲义
第3讲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定理2 培优讲义知识梳理:1.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经典练习:1.如图1,(1)若OAOB=_____,则△OAC∽△OBD,∠A=________.(2)若∠B=________,则△OAC∽△OBD,________与________是对应边.(3)请你再写一个条件,_________,使△OAC∽△OBD.2.如图2,若∠BEF=∠CDF,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 (3)3.如图3,已知A(3,0),B(0,6),且∠ACO=•∠BAO,•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AC=_______.4.已知,如图4,△ABC中,DE∥BC,DF∥AC,则图中共有________对相似三角形.5.下列各组图形一定相似的是().A.有一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有一个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100°的等腰三角形 D.有一个角是对顶角的两个三角形6.如图5,AB=BC=CD=DE,∠B=90°,则∠1+∠2+∠3等于().A.45° B.60° C.75° D.90°(4) (5) (6)7.如图6,若∠ACD=∠B,则△_______∽△______,对应边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ADC=________.8.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顶点为C,∠MCN=45°,试说明△BCM∽△ANC.9、如图,△ABC 和△ADE 的边BC 、AD 相交于点O ,且∠1 = ∠2 = ∠3,点C 在DE 上,求证:△ABC ∽△ADE.10、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 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11.已知: 如图,AB :AC=AD :AE ,且∠1=∠2,求证:△ABC ∽△AED .12. 如图,△ABC 是格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1)若以格点P 、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所有符合要求的点P ;(2)请写出符合条件格点P 的坐标.DC B A巩固提高:1、填空1. 如图;在△ABC 中,DE 不平行BC,当_____=AEAB时,△ABC ∽△AED ,若AB=8,BC=7,AE=5,则DE=___________2.如图,ΔABC 与ΔADB 中,∠ABC=∠ADB=90°,AC=5cm ,AB=4cm ,如果图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求AD 的长.3、如图,△ABC 与△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AD =AE ,AB =AC ,∠DAB =∠CA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9、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
A.4
B.3
C.2
D.1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4),B(2,0),点C在第一象限,若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不包括全等),则点C的个数是(A.1 B.2 C.3 D.4)
6、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结AE,BD,设AE交CD于点F.(1)求证:△ACE≌△DCB;(2)求证:△ADF∽△BAD.
5、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
A.
B.
C.
D.
6、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对角线AD,AC与EB分别相交于点M,N.下列结论错误的是()B.四边形MNCD是等腰梯形D.△AEN与△EDM全等
A.四边形EDCN是菱形C.△AEM与△CBN相似
11
初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培优同步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体系搭建
一、知识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之比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
2、应结合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来理解相似三角形;
3、相似三角形应满足形状一样,但大小可以不同;
4、母子型:已知∠ACB=90°,AB ⊥CD ,则△CBD ∽△ABC ∽△ACD .
直击中考
1、【2015•海南】如图,点P是▱ABCD边AB上的一点,射线CP交DA的延长线于点E,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有(A.0对)B.1对C.2对D.3对
2、【2014•贵阳】如图,在方格纸中,△ABC和△EPD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要使△ABC∽△EPD,则点P所在的格点为(A.P1 B.P2 C.P3)D.P4
2、如右图,ABCD是正方形,E是CD的中点,P是BC边上的一点,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P与△ECP相似的是(A. ∠APB=∠EPC)D. BP︰BC=2︰3
B. ∠APE=90° C. P是BC的中点
7
4、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D、CD边上的点,连接BE、AF,他们相交于G,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H,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
名师点拨
1、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三种判定方法的特征及条件是学好本部分内容的关键所在;2、本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灵活度较高,是中考必考重点内容,具有不畏难、战胜困难的心态是前提;3、三角形相似是解答题压轴题必考知识点之一,也是选择题压轴题常考知识点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10
学霸经验
本节课我学到了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7、如图,在Rt△ABC中,AB=AC,D、E是斜边BC上两点,且∠DAE=45°,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连接EF,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①∠EAF=45°;③AE平分∠CAF;A.1个B.2个②△ABE∽△ACD;④BE +DC =DE.C.3个D.4个
2 2 2
)
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CD上的点,AE=ED,DF= DC,连接E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
例2、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 ∽△ABC的是( ) A .∠ABD=∠ACB B .∠ADB=∠ABC
C .AB 2
=AD•AC
D .=
典例分析
A
B
C
D
A
B
C
D E
12
A
A
B
B
C
C D
D
E
E
124
1
2
E
C A
B
D E
A
B
C (
D )
E
A
D
C
B
例3、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BC=2AD,E是BC的中点,连接AE、AC.
7、如图:已知AB⊥DB于B点,CD⊥DB于D点,AB=6,CD=4,BD=14,在DB上取一点P,使以C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DP的长.
课后反击)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③两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两边及其中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斜交型:
如图:其中∠1=∠2,则△ADE ∽△ABC称为“斜交型”的相似三角形。(有“反A共角型”、“反A共角共边型”、“蝶型”)
6、垂直型:有“双垂直共角型”、“双垂直共角共边型(也称“射影定理型”)”“三垂直型”)
考点1: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的运用
例1、如图,在△ABC中,∠ACB=90°,CD ⊥AB于点D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
3、【2011•深圳】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相似的是()
A.
B.
C.
D.
9
4、【2016•河北】如图,△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
A.
B.
C.
D.
5、【2014•宿迁】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8,AD=3,BC=4,点P为AB边上一动点,若△PAD与△PBC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
(2)求∠ABD的度数.
考点2:网格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例1、下列四个三角形中,与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A.B.C.D.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A.锐角三角形都相似
B.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C.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D.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B的直线与对角线AC、边AD
(1)点F是DC上一点,连接EF,交AC于点O(如图1),求证:△AOE∽△COF;
(2)若点F是DC的中点,连接BD,交AE与点G(如图2),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
例4、如图,在△ABC中,AB=AC=1,BC=,在AC边上截取AD=BC,连接BD.
(1)通过计算,判断AD2与AC•CD的大小关系;
分别交于点E和F.过点E作EG∥BC,交AB于G,则图中相似三角形
有()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4、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D交AC于点D、交AB于点M.下
列结论:①BD是∠ABC的平分线;②△BCD是等腰三角形;③△ABC∽△BCD;
④△AMD≌△BCD.正确的有()个.
6、【2013•贵阳】如图,M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定点,过M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A.1条B.2条C.3条D.4条)
S(Summary-Embedded)——归纳总结
重点回顾
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三种判定方法;2、常见三角形相似的类型有:平行线型、相交线型、旋转型、母子型、斜交型、垂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