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难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八年级上物理难题

(完整)八年级上物理难题

1、如图,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D.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地面发生了折射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B.向右移动后静止C.向左移动后静止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3、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在第_____分钟开始熔化;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分钟;第3—7分钟物质的状态是:____ ____;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m.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2、如图乙所示,AO是入射到平行玻璃砖上的光线,请画出光通过上、下两个界面的折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3、如图丙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4、如图丁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四、实验与探究(4分+7分+8分+8分+6分,共33分)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 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4)移动玻璃板后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____ ___;(6)将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7)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2·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A、240mB、480mC、680mD、1020m3.如图6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4.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物理初二难题及答案

物理初二难题及答案

物理初二难题及答案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

然而,初二的物理学习难度开始逐渐增加,许多同学也会遇到难题。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物理初二难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难题:如何正确理解加速度和速度?在初二物理学习中,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但由于它们的概念相似,很多同学会在理解上产生混淆。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或减少的大小,而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发生的变化。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m/s增加到3m/s,那么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就是1m/s2。

因此,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相互关联但不同的概念。

第二难题:如何正确解决力学问题?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学习力学时,我们需要理解物体的质量、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等概念。

此外,当面对力学问题时,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并根据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当有一个重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面上浮动时,我们需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难题:如何正确理解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初二物理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包括杠杆、轮轴、斜面和滑轮等几种类型,通过对这些机械进行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规律。

然而,在理解简单机械时,我们需要注意它们运作的原理和特点,并且要仔细分析每一道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杠杆问题时,我们需要计算力臂和力矩的大小,并根据条件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以上就是物理初二难题及其答案的介绍。

当然,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还需要大家在学习中加强实践和思考,并且要多做例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这门学科。

八年级物理难题

八年级物理难题

八年级物理难题一、浮力相关难题1. 题目一个体积为80cm³的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36cm³的体积露出水面。

求:(1)物块所受浮力。

(2)物块的密度。

(g = 10N/kg)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公式。

水的密度公式,公式。

则物块所受浮力公式。

(2)因为物块漂浮,所以公式,即公式,公式。

物块的体积公式。

根据密度公式公式,可得物块的密度公式。

2. 题目把一个质量为60g、体积为100cm³的物块放入足够多的水中,求物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公式)解析首先计算物块的密度公式。

因为水的密度公式,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物块在水中静止时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公式,物块的重力公式,所以物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公式。

二、压强相关难题1. 题目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为10cm,B的边长为20cm。

A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

求:(1)A对地面的压力。

(2)若将A、B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高度h后,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公式和公式的大小关系。

(公式,公式)解析(1)A的边长公式,根据压强公式公式,公式。

已知公式,则公式对地面的压力公式。

(2)设截去相同高度公式。

公式原来的高度公式,公式原来的高度公式。

公式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公式。

公式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公式。

计算公式。

把公式,公式,公式,公式代入可得:公式。

因为公式,公式,所以公式。

2. 题目一个平底容器的质量为0.2kg,底面积为1×10⁻²m²。

在容器中装入0.8kg 的酒精后,将它放在水平地面上。

求:(1)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公式,公式)解析(1)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酒精的总重力。

容器的重力公式。

酒精的重力公式。

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公式。

(2)根据压强公式公式,已知公式,公式。

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公式。

三、光学相关难题1. 题目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镜面转过15°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多少度?解析当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夹角为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测疑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2) 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原理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而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I上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________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而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______ (填“大”或“小”).(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而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6)实验中测得路程s’上的平均速度为X,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比,路程s$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v,、%、v,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选填〉、V、二)【来源】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第二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秒表v=-时间大大变速<t【解析】【分析】(1)公式丄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实验t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英平均速度越大.【详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要测岀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故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为v=-:t(3)斜而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而坡度应小些:(4)斜而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而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而底端的速度越来越大,故是变速直线运动.(6)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5cmIs =5cm/s ,度居中,因此V2<V3.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而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人、8、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而坡度较(填“陡”或“缓”)些。

八年级物理难题集锦

八年级物理难题集锦

八年级物理难题集锦第一章. 声现象1. 声音是什么1. 人们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行车的破旧:“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

你知道“哪儿都响”的原因吗?给你一辆这样的自行车,你将如何改造,来减少它在进行中的响声?答:因为自行车使用时间长后,会产生螺丝松动,一些不见因长时间摩擦而变形。

在改造过程中,可以将松动的螺丝加上垫圈拧紧,休整变形的振动和摩擦。

2. 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响起时,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而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变快,它就跳动的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跳舞草”的神奇表现与声现象有关系吗?简单阐述理由。

答:有关系。

因为这种叶子对声波的刺激十分敏感,音乐的响起将声音传播到空中,然后声音再由空气传播到叶子,使叶子发生振动。

3.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风的声音,马的声带,黄河水。

4. 人靠耳朵听声音,人们干支声音的基本过程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耳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5. 参照下面的声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几种物质的声速/(m/s)空气(15℃)340 蒸馏水(25℃)1531空气(25℃)346 铜棒3750软木500 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 铝棒5000蒸馏水(15℃)1497 铁棒5200答:声速与材料和气温有关。

5. 2002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雪崩事件,造成重大事故。

登山运动员都知道:雪地等山,不宜高声喊叫。

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答:因为雪山或溶洞中的支撑部分可能十分脆弱,高声喊叫会引起空气的振动,当空气振动的频率与雪堆岩石固有的频率达成共振时,会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

6.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听不到声音,但他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照样创作出传世之作,这是怎么回事?分析:贝多芬耳聋只是传导障碍,听觉神经并没有损坏,用牙咬住木棒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可以让钢琴声通过木棒传到牙齿,再通过颌骨,头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的关系;同组的小明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_____(选填“能”或“不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该实验主要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_____(填写编号)的三根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J,它的长度应该为________cm、横截面积为________mm2。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三根琴弦进行实验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琴弦长短能控制变量法 A、B、C 80 1.02实验次数较多,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得出结论比较可靠【解析】【分析】【详解】(1)[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相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2]选用A、D、F三根琴弦,它们的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相同,也可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3]实验中应用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2)[4]选用A、B、C三根琴弦,它们的材料相同,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相同,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小明两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1)如甲图所示,小华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小华发现,当左边悬挂三个钩码,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A也能保持静止.这是由于____.(每个钩码重1 N)(2)小明认为将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实验效果会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3)换成小车后,若要使小车保持静止,应当在右侧(选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1个钩码.(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两边拉力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________上的条件.【来源】2020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运动和力【答案】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小车比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增加;同一直线。

【解析】【分析】【详解】(1)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块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所以木块静止不动的原因是由于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2)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将滑动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力,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对实验的影响;(3)木块换成小车后,要使木块静止,就应该使左右两侧钩码的拉力相等,由于左边是3个钩码,右边是2个钩码,因此应该在右侧增加1个钩码;(4)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平衡,所以会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同一直线上.2.在长度、时间测量中完成下列问题(1)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2)在测量中,读数环节时完成下列填空。

①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所测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______。

初二上物理难题及答案

初二上物理难题及答案

PHYSICS 汽化和液化1.(2009•嘉兴)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有水的是( A.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白色硫酸铜粉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蓝 C.人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起雾 D.蜡烛火焰上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2、 如图所示, 烧杯中有水, 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 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 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3、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 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 火焰上拿开, 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 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 此时停止沸腾; 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 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 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 故选 B.4、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5、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 4℃,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 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 9℃,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 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 B.94℃ ) C.96℃ D.98℃6、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 B.冬天,打开冷风 D.夏天,打开冷风A.冬天,打开暖风 C.夏天,打开暖风7、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 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8、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规律特点”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加热至次温度,小军记录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90℃时,每隔 0.5min 记录一44.55温度/℃9092939495969797989898(1)给水加热时,小军还注意观察沸腾前后的一些现象.①水沸腾前,容器底部有(选填“有”或“没有”)产生气泡;②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它们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变大”、“不变”或“变小”),一直到液面破裂,这些气泡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它出现的原因是水分子间距离变大了. (2)小军还发现水沸腾时,杯口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它形成的原因水蒸气遇冷后液化.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温不变了,但酒精灯还要持续加热,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吸收(“选吸收”“放出”)热量. !!(4)他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同组的小明解释说:气压越低,沸点就越低.为了验证小明的说法,小军取走水沸腾时的烧杯纸盖,他发现温度计的示数比原来测量的沸点略为降低(选填“升高”“降低”)一点. (5)小明和小军去观察了其他三个小组,发现它们测得沸点分别是 97℃、93℃、102℃,他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初温相同的冷水加热至沸腾,并从 90℃开 始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温,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了温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 A 中 a、b 图线所示. (1)图象中图线 a、b 的起点的纵坐标应该为90℃,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1 标准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从图中 a、b 两条图线可知甲、乙两组同学实验时加热时间不同,则导致加热时间不同的原因是所用水的质量不同或所用加热器不同(如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等);(写出一种即可) (3)实验后,小明对小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水会沸腾吗?小组同学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请同 学们观看了一段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科技之光》栏目中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如图 B 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 烧杯放在连有抽气机的密封玻璃罩中.用抽气机从玻璃罩中抽气,玻璃罩内气体的压强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降低(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冷水居然剧烈地沸腾起来;由此小组同学得出了结论: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沸腾(选填“能”或“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中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水又不可思议地结冰了,对此现象,你的合 理解释是水沸腾(汽化)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了10、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 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 5min.你认为方法 的冷却效果较好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 5min,滚烫的热茶和室温温度差大,热茶容易向外放出热量,温度 降低的快.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会使热茶温度更低.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热茶和室温温度差小,热茶不容易向外放出热量. 所以选择方案①的冷却效果较好 11、炎热的夏夜里,柳倩在一间密封性能好的房间里开空调睡觉,隔天早晨起床,柳倩发现铝合金门窗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是什么原因?仔细想想,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铝合金门窗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了, 是其表面有小水珠,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遇冷, 炎热的夏夜,房间内开空调,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门窗的玻璃处于室内和室外的交界处,玻璃的温度高于室内温 度,室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玻璃不会液化;玻璃的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室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 低的玻璃会液化,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12、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 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解 析 解:舞台上的效果是通过喷洒干冰来完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 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显然,小明的解释中,(y)正确,(2)错误; 故选 B. 13、如图所示,很多小轿车的后窗玻璃是双层的,里面一层贴有一条条电阻丝的薄膜,实际是一种特制的电热除霜器, 你能分析霜的形成和后窗玻璃的除霜原理吗? 冬天,小轿车内外的温差比较大,里面热,外面冷.坐在车里面的人不断呵出的水蒸汽往往在车窗玻璃上凝华,形成一 层白白的霜花.这样,车外的景物就看不清楚.然而,驾驶员在行车、倒车中需要随时知道车后的情况.于是汽车生产 商把小轿车的后窗玻璃做成双层,里面贴上带有一条条电阻丝的薄膜,通电后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电阻丝发热,凝结在玻璃上的霜花, 随着玻璃温度的升高就会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 然后液态的水吸热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汽并蒸发掉. 有 了它,即使天气再冷,从小轿车里向后看时,外面的景物都能一目了然. 答:霜的形成是凝华,除霜过程是熔化与汽化(蒸发).14、将热水与冷水混合成温水,并测混合后的水温,下列哪个操作较合理()   A 、先将热水与冷水混合均匀后,将温度计用细线吊起,并将玻璃泡插入水中,测出温度B 、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热水中,再将冷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C 、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冷水中,再将热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D 、以上三种操作均合理 解 析 解:A、等水混合后再放入温度计,示数稳定时间显然比一开始就放入温度计会更长.故错误; B、先放在热水中,再倒入冷水,温度计的示数会一直下降,不能确定哪一点是混合后的温度.故错误; C、先放入冷水中,再倒入热水,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上升后下降,因此在示数最高点就应该是温水的温度.故正确. 故选 C. 质量与密度 1. 某同学自制了一架天平, 由于制作粗糙, 天平两侧长度不同. 当将一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时, 右侧砝码的质量为 m1, 恰好平衡;当将该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时,左侧砝码的质量为 m2,天平才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应为: ( )2.一块厚度均匀的直角三角形铜板,均匀受热膨胀后,它保持不变的量是( D ) A.三角形面积 C.铜板的密度 B.三角形各边的中线长度 D.三角形的任何一个角3、现有一台旧天平,虽然其两臂长不等长,但是可以设法将其调节到平衡状态,砝码盒中有各种规格的砝码,其中最 小质量的砝码为 0.1g.用此天平称质量为 4g 的药品,先放在左盘中称,再放入右盘中称,记下两次结果,其记录数据 可能是下列的哪一组?( A.3.5g、4.6g ) B.3.4g、3.6g C.3.3g、3.7g D.3.2g、4.7g (填“大”或“小”, 下同) ,4、 小军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 若砝码磨损了, 称量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 若他在调节平衡螺母时比正确位置向左多旋进了些,则称量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 大5、有一架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 100mg,用这架天平测一个物体的质量,当在右盘中放入 43.20g 的砝码时, 天平的指针偏向标尺左方 1.5 格,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如果在右盘中加 100mg 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右方 1 大格, 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这个物体的质量是 43.26g 6、如图,把装有某种液体的烧杯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若加减砝码都不能使横梁达到平衡时,应移动 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 ,使;小明观察图,读出天平横梁标尺上的最大刻度值为 a(g),测得天平横梁标尺上从 0 到 a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b(mm),测得天平左、右两臂的长度均为 c(mm),由以上数据,小明估算出该游码的质量为7、(2)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在离一张水平放置四周固定的纸高 h 处静止释放(图 1) .刚好可以击破这张纸片. 如果该小球要击破叠在一起的一模一样的 2 张纸片, 则小球至少要在______高处静止释放. (假 设击破每一张纸所需能量相同) (3)不用其他任何工具与材料,要使一个 1 元硬币和一张略小于该硬币一圆形纸片(图 2) ,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同 时落在桌面上,请你写出你的设计方法,可以用示意图来辅助说明. 方法一:______. 方法二:______. (4)普通纸张是由许许多多很细的纤维组成的.有一定的吸水性,假如有人在一张纸上滴一滴水后,形成的水溃如图 3 所示,则沿 方向最容易将纸片撕裂. (5) 将白色的家用卫生纸覆盖在有花纹的大理石上, 在纸上滴上一些水, 纸会变成“透明”的, 使你看到大理石的花纹. 你 认为其中的物理原因是.请你设计一个针对性的实验,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2)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在离一张水平放置四周固定的纸高 h 处静止释放刚好可以击破这张纸片.在小球质量不变的 情况下,该小球要击破叠在一起的一模一样的 2 张纸片,要在原高度的 2 倍处释放. 故答案为:2h. (3)方法一:将纸片捏成很紧的团,与硬币从同一高度释放. 方法二:将纸片压在硬币下面或将纸片叠在硬币上面同时释放. (4)水扩散长的地方,说明该方向疏松多孔,易于撕开. 故答案为:bd 或 db. (5)其中的物理原因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使蓬松的纤维并拢在一起,光从缝隙中透过. 实验方案:用显微镜观察浸水前后纸纤维的并拢情况8、 工厂里有一批小钢珠标准件,共 27 个,但其中有一个是废品(内部有气泡),现有 一架不带砝 码的天平,如何用愚快的方法找到此废品 第一次把球分为 3 份 每份 9 个,称任意两份,如果两份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在第三份里,如果 不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在轻的那份里. 第二,把刚才的那份分成 3 份 ,量其中的两份,如果两份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在第三份里,如果 不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在轻的那份里. 第三 把刚才的那份分成 3 份,测其中任意两个球,如果两个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是第三个,如 果不相等,则轻的是有缺陷的小球. 9、如图(a) ,在天平左盘放一杯水,右盘放砝码,使天平平衡.(1)将一质量为 27g 的铝块(ρ 铝=2.7g/m3)放入左盘水中,水不溢出,天平还能平衡吗? (2)将铝块如图(b)方式放入左盘中,天平还能平衡吗?(1)因为铝>水,放入容器中,铝块将沉底,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就是铝块重力.天平此时不平衡,左盘下沉,右盘增加 27g 砝码,可使天平再次平衡. (2)铝块浸没于水中,但未沉底,此时容器中液面升高△h,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F=水 g△h•S=水 gV 铝=F 浮.铝块体积,V 积===10cm3 铝块排开水质量:m 排=水V铝=1g/cm3×10cm3=10g 天平不平衡,左盘下沉.右盘再放 10g 砝码,可使天平再次平衡10 、 如 图 所 示 . 放 在 水 平 地 面 上 的 物 体 A 、 B 高 度 相 等 , A 对 地 面 的 压 力 小 于 B 对 地 面 的 压 力 . 若 在 两 物 体 上 部 沿 水 平 方 向 切 去 相 同 的 厚 度 , 则 切 去 部 分 的 质 量 mA′ 、 mB′ 的 关 系 是A 、mA′一定大于 mB′ B 、mA′可能大于 mB′C 、mA′一定小于 mB′D 、mA′可能等于 mB′ 解:设物体 A、B 原来的高度为 h,A 的横截面积为 SA,B 的横截面积为 SB;A 的密度为ρ A,B 的密度为ρ B; A 对地面的压力为 FA=GA=mAg=ρ ASAhg,B 对地面的压力为 FB=GB=mBg=ρ BSBhg; ∵FA<FB,即:ρ ASAhg<ρ BSBhg, ∴ρ ASA<ρ BSB, 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 h′, mA′=ρ ASAh′,mB′=ρ BSBh′, ∵ρ ASAh′<ρ BSBh′, ∴mA′<mB′. 故选 C.知道物体 A、B 高度相等,和 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 B 对地面的压力,利用 F=G=mg=ρ Shg 可以推导出两物体ρ S 的大 小关系,进而推导出切去部分的质量 mA′、mB′的关系. 11、一 个 空 瓶 质 量 为 m 0 , 装 满 水 后 的 总 质 量 为 m 1 . 若 先 在 瓶 内 装 一 些 金 属 颗 粒 后 总 质 量 为m2, 再 往 瓶 中 装 水 至 满 瓶 后 的 总 质 量 为 m3. 则 瓶 内 金 属 颗 粒 的 密 度 为 ()空瓶的质量:m0 装满水后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是 m1,最多能装水:m1-m0 瓶子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 m2,金属颗粒的质量:m2-m0 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是 m3,被金属粒排开的水的质量:m0+(m1-m0)+(m2-m0)-m3 =m1+m2-m0-m3 金属粒的体积等于被排开的水的体积:(m1+m2-m0-m3)/ρ 水 瓶里金属颗粒的密度:ρ=(m2-m0)/:[(m1+m2-m0-m3)/ρ 水] ρ=ρ 水(m2-m0)/(m1+m2-m0-m3)12 甲 、乙 两 个 完 全 相 同 的 烧 杯 中 装 满 密 度 分 别 为 ρ 1 、ρ 2 不 相 混 合 的 两 种 液 体 ( ρ 1≠ ρ 2) . 甲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乙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比较甲、乙两杯中的液体总质量得 ( )设烧杯体积为 V,乙杯中密度为 ρ1 的液体体积为 v,密度为 ρ2 的液体体积为 V-v 乙杯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vρ1=(V-v)ρ2 ∴v=(ρ2/(ρ1+ρ2))V m 甲=(V/2)ρ1+(V/2)ρ2=((ρ1+ρ2)/2)V m 乙=vρ1+(V-v)ρ2=2vρ1=(2ρ1ρ2/(ρ1+ρ2))V m 甲/m 乙=((ρ1+ρ2)^2)/(4ρ1ρ2)>1 ∴m 甲>m 乙13、某 种 高 分 子 材 料 的 密 度 为 ρ , 且 ρ酒精<ρ <ρ水.取一块这种材料的样品放入盛满水的 )烧 杯 中 , 静 止 后 溢 出 99g 水 ; 将 其 放 入 盛 满 酒 精 的 烧 杯 中 , 静 止 后 溢 出 了 88g 酒 精 , 已 知 酒 精 的 密 度 为 0.8 × 10 3 kg /m 3 , 这 种 材 料 的 密 度 是 (14、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用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两支蜡烛最先熄灭的是A.长的先熄灭B.短的先熄灭C.同时熄灭D.无法判断A 【解析】蜡烛燃烧会生成的二氧化碳,由于温度高,受热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就会上升,而二 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

八年级物理力学难题

八年级物理力学难题

八年级物理力学难题一、摩擦力相关难题1. 题目: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30N 的拉力作用时,物体静止不动。

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析: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因为拉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30N,所以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也为30N。

2. 题目: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将拉力增大到15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g = 10N/kg)解析:根据G = mg求出物体的重力G=5kg×10N/kg = 50N。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f = F = 10N。

当拉力增大到15N时,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仍然是10N。

因为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无关。

二、压力与压强相关难题1. 题目:一个正方体木块,边长为10cm,重为6N,放在面积为1m²的水平桌面中央。

求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解析:首先求木块的底面积S =(10cm)²=100cm² = 0.01m²。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F = G = 6N。

根据压强公式p=F/S,可得p = 6N/0.01m²=600Pa。

这里要注意受力面积是木块的底面积,而不是桌面的面积,因为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木块的底面积。

2. 题目: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

A的底面积为100cm²,高为10cm;B的底面积为50cm²,高为5cm。

A的密度为2g/cm³,B的密度为3g/cm³。

求:(1)A对B的压强;(2)B对地面的压强。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 m/s; v BC=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2.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 1.6s AB t =,从A 滑到C 的时间 2.4s AC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完整)八年级上物理难题

(完整)八年级上物理难题

1、如图,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D.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地面发生了折射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B.向右移动后静止C.向左移动后静止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3、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在第_____分钟开始熔化;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分钟;第3—7分钟物质的状态是:____ ____;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m.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2、如图乙所示,AO是入射到平行玻璃砖上的光线,请画出光通过上、下两个界面的折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3、如图丙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4、如图丁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四、实验与探究(4分+7分+8分+8分+6分,共33分)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 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4)移动玻璃板后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____ ___;(6)将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7)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2·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A、240mB、480mC、680mD、1020m3.如图6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4.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初中物理电学难题精选和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电学难题精选和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电学难题精选一、单选题: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

当只闭 合开关S 1时,电流表A 1的示数为I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I 2。

当开关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A 1的示数为I ˊ,电流表A 2的示数为I 2ˊ。

I 2:I = 2:3,I 2ˊ: I ˊ= 4:7,则电阻R 1:R 2:R 3等于A . 2:1:4B . 4:2:1C . 2:3:4D . 3:4:7 答案:A2.把标有“6V 3W ”的小灯泡与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电源两端电压恒为6V 的电路中,电路的连接如图5所示,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0~3V ,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0.6A 。

要求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且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设灯丝电阻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0Ω~50Ω B .小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值为0.25W C .电路总功率的最大值为3.6WD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最大值为0.25A 答案:D3.小敏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按照如图3所示的电路将电学器材连接,她使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0.6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 且保持不变,电阻R 的阻值为10Ω,允许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0.9W 。

滑动变阻器R 0的最大阻值为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

将开关S 闭合后,要保证电路中各个元件正常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电阻R 的电流最大值为0.4AB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值为5ΩC .电压表示数最大的变化量为1VD .滑动变阻器R 0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2W答案:C二、多选题:4.如图4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R 0为定值电阻。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 最左端,闭合开关S 。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到某一位置,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为R 1,电压表的示数为U 0,电流表的示数为I 0;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滑 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减小到R 1/3,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为U 0/2,电流表的示数变 为I 1。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难点题型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难点题型及答案

(下面的蓝色字体为答案。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声速: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0m/s,因为声速比光速(3×108m/s)小得多,所以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因为课本中提出了声速的定义、单位及符号,就应理解速度的意义,会使用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3、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小明打击长钢管的一端,小红在另一端会听到几个响声?为什么?会听到两个响声,因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相同,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在在钢中用的时间短。

5、为区分自己的拍手处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要区分原声和回声,它们的时间间隔必须在0.1S以上,又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由公式v=s/t,可计算出路程,声音经过的路程是距离的二倍。

答案:声音所经过的路程s=vt=340m/s×0.1s=34m,拍手处和墙的距离是34m÷2=17m 答:至少要离高墙17m的距离,才能区分出原声和回声。

6、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o+a(t-to),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o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o表示温度为to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下图所示的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其中解析:由表格可知,水的温度系数a>0,根据公式Vt=Vo+a(t-to)知,t越大,声速Vt越大,在题中的Vt-t图象中,由于a表示了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它表示水中的声速规律,如何判断b和c哪个是酒精中声速的规律,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倾斜程度,倾斜程度大的a的绝对值大;另一种是看t=to时的Vt值(即Vt=Vo),Vt大的对应的V o大。

八年级上物理难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难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2.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

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

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多少圈A.9圈B.9.5圈C.10圈D.10.5圈3.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西运动D.经过4s,甲乙相距10m4.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35)B.30)C.33)D.37)5.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 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A.m2:m3B.(m2﹣m1):(m3﹣m1)C.(m3﹣m2):(m2﹣m1)D.(m2+m﹣m3):(m1+m﹣m2)6.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7.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在地面上,若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一定为75°B.一定为30°C.可能为60°D.可能为15°8.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甲杯中液体质量大B.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无法确定质量大小9.如图所示,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则()A.迎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水潭B.迎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C.背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地面D.背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B.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C.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11.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

1.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故答案为: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2.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明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物理问题:一个小孩说“冒烟”的热,不要,我要冷柜里结霜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冷柜里拿出的冷冻品,例如冰糕,其温度很低,与其表面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水滴,呈现雾状,就是上面所说的“冒烟”的.因此,看来,“冒烟”的并不热,是一种物态变化——液化现象。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冰箱中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3.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c )A.30cmB.60cmC.90cmD.120cm4.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

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

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解:1.室温下,取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称量质量m1; 2.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入冰箱较长时间,取出放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称量质量m2; 3.比较m1、m2的大小,如果m1>m2,则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1=m2,则小吴是正确的.5.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根据的原理是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用坡度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若图中秒表每格为1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 m/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s v t =刻度尺 秒表(停表) 较小 变速 0.2 大 【解析】【分析】【详解】(1)[1]由于需要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公式s v t=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2][3]根据实验原理知道,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由于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减小,即速度越来越大,所以,是变速直线运动。

(4)[6]由图知道, 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是5s ,距离是1m ,所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m ==0.2m/s 5ss v t = (5)[7]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s v t=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大。

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YSICS 汽化和液化1.(2009•嘉兴)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有水的是( A.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白色硫酸铜粉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蓝 C.人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起雾 D.蜡烛火焰上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2、 如图所示, 烧杯中有水, 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 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 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3、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 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 火焰上拿开, 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 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 此时停止沸腾; 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 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 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 故选 B.4、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5、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 4℃,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 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 9℃,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 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 B.94℃ ) C.96℃ D.98℃6、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 B.冬天,打开冷风 D.夏天,打开冷风A.冬天,打开暖风 C.夏天,打开暖风7、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 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8、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规律特点”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加热至次温度,小军记录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90℃时,每隔 0.5min 记录一44.55温度/℃9092939495969797989898(1)给水加热时,小军还注意观察沸腾前后的一些现象.①水沸腾前,容器底部有(选填“有”或“没有”)产生气泡;②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它们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变大”、“不变”或“变小”),一直到液面破裂,这些气泡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它出现的原因是水分子间距离变大了. (2)小军还发现水沸腾时,杯口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它形成的原因水蒸气遇冷后液化.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温不变了,但酒精灯还要持续加热,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吸收(“选吸收”“放出”)热量. !!(4)他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同组的小明解释说:气压越低,沸点就越低.为了验证小明的说法,小军取走水沸腾时的烧杯纸盖,他发现温度计的示数比原来测量的沸点略为降低(选填“升高”“降低”)一点. (5)小明和小军去观察了其他三个小组,发现它们测得沸点分别是 97℃、93℃、102℃,他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初温相同的冷水加热至沸腾,并从 90℃开 始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温,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了温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 A 中 a、b 图线所示. (1)图象中图线 a、b 的起点的纵坐标应该为90℃,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1 标准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从图中 a、b 两条图线可知甲、乙两组同学实验时加热时间不同,则导致加热时间不同的原因是所用水的质量不同或所用加热器不同(如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等);(写出一种即可) (3)实验后,小明对小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水会沸腾吗?小组同学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请同 学们观看了一段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科技之光》栏目中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如图 B 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 烧杯放在连有抽气机的密封玻璃罩中.用抽气机从玻璃罩中抽气,玻璃罩内气体的压强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降低(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冷水居然剧烈地沸腾起来;由此小组同学得出了结论: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沸腾(选填“能”或“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中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水又不可思议地结冰了,对此现象,你的合 理解释是水沸腾(汽化)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了10、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 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 5min.你认为方法 的冷却效果较好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 5min,滚烫的热茶和室温温度差大,热茶容易向外放出热量,温度 降低的快.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会使热茶温度更低.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热茶和室温温度差小,热茶不容易向外放出热量. 所以选择方案①的冷却效果较好 11、炎热的夏夜里,柳倩在一间密封性能好的房间里开空调睡觉,隔天早晨起床,柳倩发现铝合金门窗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是什么原因?仔细想想,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铝合金门窗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了, 是其表面有小水珠,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遇冷, 炎热的夏夜,房间内开空调,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门窗的玻璃处于室内和室外的交界处,玻璃的温度高于室内温 度,室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玻璃不会液化;玻璃的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室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 低的玻璃会液化,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12、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 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解 析 解:舞台上的效果是通过喷洒干冰来完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 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显然,小明的解释中,(y)正确,(2)错误; 故选 B. 13、如图所示,很多小轿车的后窗玻璃是双层的,里面一层贴有一条条电阻丝的薄膜,实际是一种特制的电热除霜器, 你能分析霜的形成和后窗玻璃的除霜原理吗? 冬天,小轿车内外的温差比较大,里面热,外面冷.坐在车里面的人不断呵出的水蒸汽往往在车窗玻璃上凝华,形成一 层白白的霜花.这样,车外的景物就看不清楚.然而,驾驶员在行车、倒车中需要随时知道车后的情况.于是汽车生产 商把小轿车的后窗玻璃做成双层,里面贴上带有一条条电阻丝的薄膜,通电后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电阻丝发热,凝结在玻璃上的霜花, 随着玻璃温度的升高就会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 然后液态的水吸热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汽并蒸发掉. 有 了它,即使天气再冷,从小轿车里向后看时,外面的景物都能一目了然. 答:霜的形成是凝华,除霜过程是熔化与汽化(蒸发).14、将热水与冷水混合成温水,并测混合后的水温,下列哪个操作较合理()   A 、先将热水与冷水混合均匀后,将温度计用细线吊起,并将玻璃泡插入水中,测出温度B 、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热水中,再将冷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C 、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冷水中,再将热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D 、以上三种操作均合理 解 析 解:A、等水混合后再放入温度计,示数稳定时间显然比一开始就放入温度计会更长.故错误; B、先放在热水中,再倒入冷水,温度计的示数会一直下降,不能确定哪一点是混合后的温度.故错误; C、先放入冷水中,再倒入热水,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上升后下降,因此在示数最高点就应该是温水的温度.故正确. 故选 C. 质量与密度 1. 某同学自制了一架天平, 由于制作粗糙, 天平两侧长度不同. 当将一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时, 右侧砝码的质量为 m1, 恰好平衡;当将该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时,左侧砝码的质量为 m2,天平才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应为: ( )2.一块厚度均匀的直角三角形铜板,均匀受热膨胀后,它保持不变的量是( D ) A.三角形面积 C.铜板的密度 B.三角形各边的中线长度 D.三角形的任何一个角3、现有一台旧天平,虽然其两臂长不等长,但是可以设法将其调节到平衡状态,砝码盒中有各种规格的砝码,其中最 小质量的砝码为 0.1g.用此天平称质量为 4g 的药品,先放在左盘中称,再放入右盘中称,记下两次结果,其记录数据 可能是下列的哪一组?( A.3.5g、4.6g ) B.3.4g、3.6g C.3.3g、3.7g D.3.2g、4.7g (填“大”或“小”, 下同) ,4、 小军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 若砝码磨损了, 称量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 若他在调节平衡螺母时比正确位置向左多旋进了些,则称量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 大5、有一架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 100mg,用这架天平测一个物体的质量,当在右盘中放入 43.20g 的砝码时, 天平的指针偏向标尺左方 1.5 格,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如果在右盘中加 100mg 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右方 1 大格, 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这个物体的质量是 43.26g 6、如图,把装有某种液体的烧杯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若加减砝码都不能使横梁达到平衡时,应移动 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 ,使;小明观察图,读出天平横梁标尺上的最大刻度值为 a(g),测得天平横梁标尺上从 0 到 a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b(mm),测得天平左、右两臂的长度均为 c(mm),由以上数据,小明估算出该游码的质量为7、(2)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在离一张水平放置四周固定的纸高 h 处静止释放(图 1) .刚好可以击破这张纸片. 如果该小球要击破叠在一起的一模一样的 2 张纸片, 则小球至少要在______高处静止释放. (假 设击破每一张纸所需能量相同) (3)不用其他任何工具与材料,要使一个 1 元硬币和一张略小于该硬币一圆形纸片(图 2) ,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同 时落在桌面上,请你写出你的设计方法,可以用示意图来辅助说明. 方法一:______. 方法二:______. (4)普通纸张是由许许多多很细的纤维组成的.有一定的吸水性,假如有人在一张纸上滴一滴水后,形成的水溃如图 3 所示,则沿 方向最容易将纸片撕裂. (5) 将白色的家用卫生纸覆盖在有花纹的大理石上, 在纸上滴上一些水, 纸会变成“透明”的, 使你看到大理石的花纹. 你 认为其中的物理原因是.请你设计一个针对性的实验,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2)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在离一张水平放置四周固定的纸高 h 处静止释放刚好可以击破这张纸片.在小球质量不变的 情况下,该小球要击破叠在一起的一模一样的 2 张纸片,要在原高度的 2 倍处释放. 故答案为:2h. (3)方法一:将纸片捏成很紧的团,与硬币从同一高度释放. 方法二:将纸片压在硬币下面或将纸片叠在硬币上面同时释放. (4)水扩散长的地方,说明该方向疏松多孔,易于撕开. 故答案为:bd 或 db. (5)其中的物理原因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使蓬松的纤维并拢在一起,光从缝隙中透过. 实验方案:用显微镜观察浸水前后纸纤维的并拢情况8、 工厂里有一批小钢珠标准件,共 27 个,但其中有一个是废品(内部有气泡),现有 一架不带砝 码的天平,如何用愚快的方法找到此废品 第一次把球分为 3 份 每份 9 个,称任意两份,如果两份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在第三份里,如果 不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在轻的那份里. 第二,把刚才的那份分成 3 份 ,量其中的两份,如果两份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在第三份里,如果 不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在轻的那份里. 第三 把刚才的那份分成 3 份,测其中任意两个球,如果两个相等,则有缺陷的小球是第三个,如 果不相等,则轻的是有缺陷的小球. 9、如图(a) ,在天平左盘放一杯水,右盘放砝码,使天平平衡.(1)将一质量为 27g 的铝块(ρ 铝=2.7g/m3)放入左盘水中,水不溢出,天平还能平衡吗? (2)将铝块如图(b)方式放入左盘中,天平还能平衡吗?(1)因为铝>水,放入容器中,铝块将沉底,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就是铝块重力.天平此时不平衡,左盘下沉,右盘增加 27g 砝码,可使天平再次平衡. (2)铝块浸没于水中,但未沉底,此时容器中液面升高△h,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F=水 g△h•S=水 gV 铝=F 浮.铝块体积,V 积===10cm3 铝块排开水质量:m 排=水V铝=1g/cm3×10cm3=10g 天平不平衡,左盘下沉.右盘再放 10g 砝码,可使天平再次平衡10 、 如 图 所 示 . 放 在 水 平 地 面 上 的 物 体 A 、 B 高 度 相 等 , A 对 地 面 的 压 力 小 于 B 对 地 面 的 压 力 . 若 在 两 物 体 上 部 沿 水 平 方 向 切 去 相 同 的 厚 度 , 则 切 去 部 分 的 质 量 mA′ 、 mB′ 的 关 系 是A 、mA′一定大于 mB′ B 、mA′可能大于 mB′C 、mA′一定小于 mB′D 、mA′可能等于 mB′ 解:设物体 A、B 原来的高度为 h,A 的横截面积为 SA,B 的横截面积为 SB;A 的密度为ρ A,B 的密度为ρ B; A 对地面的压力为 FA=GA=mAg=ρ ASAhg,B 对地面的压力为 FB=GB=mBg=ρ BSBhg; ∵FA<FB,即:ρ ASAhg<ρ BSBhg, ∴ρ ASA<ρ BSB, 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 h′, mA′=ρ ASAh′,mB′=ρ BSBh′, ∵ρ ASAh′<ρ BSBh′, ∴mA′<mB′. 故选 C.知道物体 A、B 高度相等,和 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 B 对地面的压力,利用 F=G=mg=ρ Shg 可以推导出两物体ρ S 的大 小关系,进而推导出切去部分的质量 mA′、mB′的关系. 11、一 个 空 瓶 质 量 为 m 0 , 装 满 水 后 的 总 质 量 为 m 1 . 若 先 在 瓶 内 装 一 些 金 属 颗 粒 后 总 质 量 为m2, 再 往 瓶 中 装 水 至 满 瓶 后 的 总 质 量 为 m3. 则 瓶 内 金 属 颗 粒 的 密 度 为 ()空瓶的质量:m0 装满水后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是 m1,最多能装水:m1-m0 瓶子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 m2,金属颗粒的质量:m2-m0 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是 m3,被金属粒排开的水的质量:m0+(m1-m0)+(m2-m0)-m3 =m1+m2-m0-m3 金属粒的体积等于被排开的水的体积:(m1+m2-m0-m3)/ρ 水 瓶里金属颗粒的密度:ρ=(m2-m0)/:[(m1+m2-m0-m3)/ρ 水] ρ=ρ 水(m2-m0)/(m1+m2-m0-m3)12 甲 、乙 两 个 完 全 相 同 的 烧 杯 中 装 满 密 度 分 别 为 ρ 1 、ρ 2 不 相 混 合 的 两 种 液 体 ( ρ 1≠ ρ 2) . 甲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乙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比较甲、乙两杯中的液体总质量得 ( )设烧杯体积为 V,乙杯中密度为 ρ1 的液体体积为 v,密度为 ρ2 的液体体积为 V-v 乙杯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vρ1=(V-v)ρ2 ∴v=(ρ2/(ρ1+ρ2))V m 甲=(V/2)ρ1+(V/2)ρ2=((ρ1+ρ2)/2)V m 乙=vρ1+(V-v)ρ2=2vρ1=(2ρ1ρ2/(ρ1+ρ2))V m 甲/m 乙=((ρ1+ρ2)^2)/(4ρ1ρ2)>1 ∴m 甲>m 乙13、某 种 高 分 子 材 料 的 密 度 为 ρ , 且 ρ酒精<ρ <ρ水.取一块这种材料的样品放入盛满水的 )烧 杯 中 , 静 止 后 溢 出 99g 水 ; 将 其 放 入 盛 满 酒 精 的 烧 杯 中 , 静 止 后 溢 出 了 88g 酒 精 , 已 知 酒 精 的 密 度 为 0.8 × 10 3 kg /m 3 , 这 种 材 料 的 密 度 是 (14、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用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两支蜡烛最先熄灭的是A.长的先熄灭B.短的先熄灭C.同时熄灭D.无法判断A 【解析】蜡烛燃烧会生成的二氧化碳,由于温度高,受热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就会上升,而二 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