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与蒲松龄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 “惨淡经营,冀博一第,而终困于场屋。至五十 余尚希进取”
➢ 妻子刘氏劝阻说:“君勿须复尔。倘命应显通, 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 哉?”
编辑ppt
14
三、 “人生大半不如意”的科举
心态
❖ 蒲松龄的科举人生
仕途失意的心灵创伤
➢“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 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 抱玉卞和哭死。”(《词集》
考试不中的故事——求仕而 怀才不遇
出家不成的故事——出世而 凡心难泯
做官受难的故事——做官而 祸患临头
编辑ppt
17
《贾奉雉》的文化解读
❖ 考试不中的故事
为什么有才华的文人却考不中?
➢外在原因:考官素质不高
✓ “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
(《司文郎》)
➢内在原因: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编辑ppt
11
二、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 《与毕怡庵绰然堂谈狐梦》:
朔风吹冷绰然堂,华灯粲粲燃无光。 诗心酒胆迸而发,剧谈益烈相颠狂。 人生大半不如意,放言岂必皆游戏? 缘来缘去信亦疑,道是西池青鸟使。 一群姊妹杂痴颠,翠绕珠围索解人。 剌史高楼一角明,香梦重寻春复春。
(诗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腊月十九日夜)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编辑ppt
1
参考书目
❖ 路大荒:《蒲松龄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0, 192000。
❖ 路大荒编:《蒲松龄集》,上海:中华书局,1962;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盛伟编著:《蒲松龄全集》,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编辑ppt
3
一、《聊斋志异》概说
❖ 《聊斋志异》的写作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聊斋志异全集的创作背景《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优秀作品,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描写神怪、奇幻、鬼魅为主,通过讲述各种奇闻异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德、命运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那么,《聊斋志异》全集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一、创作背景1.考城隍《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第一篇,也是蒲松龄的自序。
这篇小说讲述了蒲松龄在考试期间遇到的一件事情,通过这件事引出了《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和宗旨。
蒲松龄认为科举考试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无法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用自己的才智写出这部小说,旨在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不满。
2.耳中人《耳中人》是一篇描写人体器官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住着一个小人,能够治疗各种耳朵疾病。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医学水平有关。
当时,中医理论盛行,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被视为神秘而又神奇的领域。
蒲松龄通过这篇小说,借助神话故事般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递了一种中医养生之道。
3.喷水《喷水》是一篇描写水的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地方的水源出现了问题,龙王喷出了一口毒水,使得当地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灾难。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有关。
在明清时期,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并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许多地方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蒲松龄通过这篇小说,揭示了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的危害,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呼吁。
4.山魈《山魈》是一篇描写山林妖怪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山林中的妖怪山魈危害村民的故事。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乡村社会生活和民间信仰有关。
在古代,山林中被认为是神秘而又危险的地方,各种妖怪、鬼魂、神仙等信仰盛行。
蒲松龄通过这篇小说,借助民间信仰的文化传统,揭示了山林妖怪的真实面目和危害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民间信仰的尊重和关注。
5.咬鬼《咬鬼》是一篇描写鬼怪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女鬼危害人间的故事。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
• • •
•
•
主旨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 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 的态度。
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 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 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人生历程
蒲松龄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 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 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试不第,为生活所迫, 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 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 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 家。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到了晚年 才稍有改善。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 逝。
其次是考试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是穷苦读书人唯一的进身之阶。 19岁秀才考试,三试第一,成了秀才。 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 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 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 生。贡生理论上可以当官,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 导”。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 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 补”。
•
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的故事,但蒲松龄的一生, 确实很苦。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 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而他人生中的种种苦难, 则一一映射进了他的作品当中。
书写得苦自不必言,因为从二十五岁左右开始,作者就 开始构思鬼狐故事,四十岁初步整理成篇,又陆续写到六 七十岁,才完成《聊斋志异》一书,前后历经40多年,相 比之下,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就不算 什么了。
促织片段
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包灰死,大骂曰:“业根!死 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 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 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 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人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它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有力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他生长在书香继世的家庭,19岁参加县、府、道三级考试连获第一,名震乡里。
但此后他应考举人,几十年未中,怀才不遇。
在他30岁时,曾到江苏宝应做了短暂时间的幕宾(秘书),得以熟悉江南风俗,了解官府内情,接触思想开放的女性,为创作积累了素材。
蒲松龄一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孔孟的仁政思想是他在《聊斋》中抨击赃官酷吏的标准,而儒家的道德观念则是他讽谕世态的准绳。
《聊斋》是在广泛搜集传说的基础上写成,但其大量代表作品却是蒲松龄的艺术创造。
作者不仅常使篇幅增长数倍,主题、品格、面貌也焕然一新。
《聊斋》的文体分为笔记和短篇小说两种,前者承继笔记小说传统,是传闻的记录,篇幅短小;后者承传奇小说传统,多作者创作,篇幅漫长。
其主要题材主要分为五类:一歌颂爱情类,以青年男女婚恋情爱为主题,女主角多非生人,与之相恋的书生也多是情种,篇篇都是发于人性的爱的赞歌;二是揭露社会黑暗面类,以种种神奇意象揭示其贪赃虐民本质,入骨三分;三是暴露科场弊端类,揭露了科场的种种劣迹,展示当中昏庸腐败的考官、精神扭曲的考生等;四是讽喻世情,运用种种艺术手段对不良世风极尽嘲讽,分为高度寓言化类、纪实类、以奇幻意象渲染某种癖性类和以写实手法表现恶劣世情类四种;五是异闻笔记类,有鬼怪异闻和现实异闻两类,除保持了传说原貌,记录民俗外,还有许多富于思想与艺术的成分。
《聊斋》将深刻的历史事实,融汇于千奇百怪的鬼狐故事之中,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它是神话与现实结合的艺术,种种神异形象多是显示现实本质的艺术手段;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美情作品大都富有神奇幻异的色彩,拥有众多出奇特异的人物;它讲求构思艺术,意象新奇,变化无穷,又情节曲折,山重水复;它语言精妙,高超的描摹艺术在文言小说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既继承与发展了笔记小说和传奇小说文体,使其在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上大有发展,又模仿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创造了“异史氏曰”,评议人物,讽谕世风,在体例创新上贡献突出。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人生态度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人生态度蒲松龄(公元1640年—公元1715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从年轻时代起,为了考取功名,他日夜攻读,奋发图强。
19岁,蒲松龄初应童子试,便考取秀才;在接下来的县、府、道的考试中连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31岁开始出外谋生,先在江南宝应县孙蕙处当了一年幕宾,以后便长期在缙绅家设馆教书,70岁撤帐家居。
直到71岁,才破例被选为岁贡生,四年后,他就去世了。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人生态度有: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虐、豪强的横行霸道、民生的痛苦无奈,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比如《促织》通过成名一家为捉一头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席方平》则通过席方平魂赴地下,历尽曲折,为父伸冤的故事,写出了官吏的贪赃枉法和人民的痛苦无奈,虽然写的是幽冥,其实是现实的反映;《公孙夏》写王子的门客、与督抚有故交的公孙夏,劝说一位太学生行冥贿、图阴官的荒诞故事,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肮脏交易做了讽刺性的揭露。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表达出愤懑心情。
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却屡应乡试不中,断绝了功名之路。
他饱受考试的折磨,一次次名落孙山,沮丧、悲哀、愤懑不仅倾注于诗词里,也假谈鬼说狐发泄出来。
如《素秋》《神女》等揭露科场的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讽刺考官的不学无术、颟顸无能,大都感情强烈,爱憎分明。
尤其是《司文郎》,文笔幽默,讽刺更为尖刻。
故事中,一位盲僧人能够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但他评价好的王生却名落孙山,于是他气愤地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这是讽刺考官一窍不通。
《贾奉雉》中又有一位异人,深知科举弊病,劝贾奉雉效法拙劣文章应试,说“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
他教贾奉雉“于落卷中,集其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在科场中神差鬼使地写了出来,竟中了经魁。
《聊斋志异》-蒲松龄-考城隍-注释及译文
考城隍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觅邑廪生气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气牵白颠马来见云:“请赴试。
”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钞"吏不言,但敦促之。
公力疾乘马从去气路甚生疏。
至一城郭,如王者都。
移时入府崩气宫室壮丽。
上坐十馀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气檐下设几、墩各二气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气几上各有笔札气俄题纸飞下。
视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二公文成,呈殿上。
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诸神传赞不已。
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气君称其职。
”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气何敢多辞。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气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气“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气瓜代可也气”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气给假九年。
及期,当复相召。
”又勉励秀才数语。
二公稽首并下气秀才握手,送诸郊野。
自言长山张某气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注释】O讳:名讳。
旧时对尊长不能直称其名,要避讳。
因称其名为"讳"。
@邑廪生:本县廪膳生员。
明洪武二年(1369)始,凡考取入学的生员(习称“秀才”),每人月廪食米六斗,以补助其生活。
后生员名额增多,成化年间改为定额内者食廪,称廪腊生员,省称廪生;增额者为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省称增生和附生。
清沿明制,廪生月供廪侁银四两,增生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
参见《明史·选举志》、《清史稿·选举志》。
@牒:古代官府往来文件,公文。
@白颠马:白额马。
颠,额端。
《诗·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朱熹注:“白颠,额有白毛,今谓之的颜。
”@文宗:原指文章宗匠,即众人所宗仰的文章大家。
《后汉书·崔驸传》:"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清代用以敬称省级的学官提督学政,简称“提学”、“学政"。
《聊斋志异》-蒲松龄-聊斋自志-注释及译文
聊斋自志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气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气自鸣天簇气不择好音叱有由然矣气松落落秋萤之火,魁魅争光气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气才非千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气闻则命笔,遂以成编气久之,四方同人气又以邮筒相寄气因而物以好聚气所积益夥气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气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气遗飞逸兴,狂固难辞气永托旷怀,痴且不讳气展如之人气得毋向我胡卢耶妇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气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气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气【注释】CD披萝带荔,三间氏感而为骚:意为披萝带荔的山鬼类的民间传闻引起了屈原的诗兴。
披萝带荔,《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薛荔兮带女萝。
“写山鬼以薛荔为衣,以女萝为带。
薛荔,也叫木莲;女萝,一名松罗,两者均指香草。
三闾氏,指屈原。
屈原(约前340—前227),名平,战国时楚国伟大诗人,出身贵族,曾做过三间大夫,掌楚王族昭、屈、景三姓之事。
感,感触,有所感而发。
骚,指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一种诗歌形式,也称“楚辞”。
@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意为李贺对于牛鬼蛇神那样的荒诞不经的事情却纳入诗歌,嗜吟成癖。
牛鬼蛇神,指虚荒诞幻的不经之事。
唐杜牧《李长吉歌诗序》论其诗云:"鲸咕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长爪郎,指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中期诗人。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
”@天赖:自然界的音响。
《庄子·齐物论》:"汝闻人赖而未闻地赖,汝闻地赖而未闻天簇夫。
”这里借指发自胸腿的诗作。
@好音:好听的声音。
《诗·鲁颂·洋水》:“食我桑跳,怀我好音。
”这里以之指世俗所崇尚的“正声”、“善言”。
@有由然:有一定的原委。
以上举屈原、李贺为例,说明描写鬼神的虚荒诞幻之作,有着久远的传统和理由。
@松落落秋萤之火,魁魅争光:意谓自己孤寂失意,犹如一点微弱的萤火,而冥冥之中,精怪鬼物却争此微光。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导读: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
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
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
作者善于运
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5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1、“用传奇法以志怪”,即以传奇的笔法表现志怪的内容。他创造的 、 用传奇法以志怪” 即以传奇的笔法表现志怪的内容。 花妖狐鬼都有寓意,是象征性的文学意象。 花妖狐鬼都有寓意,是象征性的文学意象。 2、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借花狐鬼怪曲折地反 、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 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 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 3、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不相同,以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同类人 、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不相同,以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写出差异,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写出差异,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4、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作者巧于使用“关子”,运用伏笔、悬念, 、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作者巧于使用“关子” 运用伏笔、悬念, 使每篇故事情节变化多端,出人意料,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使每篇故事情节变化多端,出人意料,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5、基本规范的文言,叙述语言简洁洗练,人物语言灵活多样。 、基本规范的文言,叙述语言简洁洗练,人物语言灵活多样。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
1、生平 、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屡试不中。 )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屡试不中。 长期做私塾教师。一生贫苦不得志,深切体会到社会罪恶和下层人民 长期做私塾教师。一生贫苦不得志, 痛苦。 痛苦。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 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 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 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蒲松龄《聊斋自志》 蒲松龄《聊斋自志》 蒲松龄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科举情结与科举批判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科举情结与科举批判《聊斋志异》作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内容涉及传奇、志怪、轶事等多方面,诸体兼备,可以称之为一部传世的不朽之作。
虽然绝大多数作品都是通过出神入化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谈狐说鬼,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但作品本身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以大胆的艺术想像创造出一个奇幻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来影射现实社会,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婪、豪强的横行霸道、民生的痛苦无奈,寄托了作者的孤愤和理想。
整个作品熔铸进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感受,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博得了世人的青睐。
蒲松龄之所以将《聊斋志异》抒写的如此出神入化,缘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执拗而叛逆的个性。
纵观蒲松龄70多年的生命轨迹,竟有40余年耗费在科考之中,可结局却不尽人意。
因此,在《聊斋志异》中有20多篇作品涉及到了科举,同时描绘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士子形象,通过他们,作者表达了对科举这一重要制度的态度。
一、蒲松龄科举情结的成因科举取士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主要制度,它通过层层考试择优选拔贤士,委以官职,直接进入统治阶级,不可否认科举制度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使得中下层地主出身的有志之士有了一条可以依靠自身努力进入官场的路,极大地吸引了读书人,到了明清两代,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有条件让子弟读书和科考,以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由此,科举便成了许多读书人的一条不归路。
但是这条路从规则上讲是公正平等的,在实践和执行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偏差,毕竟考中入朝为官的毕竟是少数人。
蒲松龄就是众多士子中典型的落魄文人、失意文人,只求一日跳出龙门,跻身官场,却无果而终。
1、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增加和修改。
“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其中重要的一类便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考弊司》《王子安》《三生》《司文郎》等。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一、本文概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奇幻瑰丽的鬼神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巧妙地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传达出他对女性的独特理解和深刻关怀。
本文旨在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反映的蒲松龄的女性观,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性格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蒲松龄在性别平等、女性独立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进步思想。
本文还将结合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探讨其女性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以期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瑰宝,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独具魅力。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不仅具有优美的外貌和出众的才华,更展现了她们坚韧、智慧、善良、独立等多面的性格特征。
蒲松龄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外貌。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仙女、妖精还是人间女子,都美丽动人,各具特色。
如《婴宁》中的婴宁,她“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其美貌与纯真的笑容成为她最鲜明的标签。
同时,蒲松龄还通过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内在的性格特点,如《连城》中的连城,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性格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才华。
她们不仅善于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还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智慧和谋略。
如《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她以智慧和勇气帮助丈夫解决难题,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突破了传统女性角色的局限,也展现了蒲松龄对女性智慧和才华的赞赏。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还塑造了许多善良、无私的女性形象。
她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以善良和爱心去帮助他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如《青凤》中的青凤,她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不忘帮助他人,她的善良和无私感动了周围的人,也赢得了读者的尊敬。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其所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后世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其后父亲转儒经商,家里情况才稍好。
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请私塾老师,所以蒲家四兄弟都是跟在他们父亲身边学习的。
蒲松龄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以三试第一的优秀成绩中秀才,此后却久试不第,一直到了71岁的时候,才成为岁贡生。
蒲松龄没有考中秀才,一共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蒲松龄在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是施闰章。
施闰章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名声的大诗人,就是他亲手判定了蒲松龄的第一。
然而其实当时他给蒲松龄判个第一,是因为蒲松龄文笔极好,他很是欣赏,但是严格来说,蒲松龄当时所作的文章,是不符合考试的,至少是够不上第一的。
因为施闰章的这一个判定,给了蒲松龄一个错觉,那就是自己所写是对的,因此在考举人的时候仍旧如此,所以才会久试不第。
蒲松龄到老都没有考中举人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因为他那本闻名后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蒲松龄当时因为要创作《聊斋志异》,所以分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以至于不能好好的准备科举。
当时蒲松龄的一个朋友便作诗劝诫他,说:“聊斋且莫竞谈空”,希望他能专心读书,但是蒲松龄仍然没有放弃创作《聊斋志异》。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故事,素材来源有三个:一是前人故事,他拿来加工一下;二是,听取当时人的故事;三便是丰富的想象。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故事“劳山道士”,实际上是根据六朝小说和唐传奇中的三个故事创作而成。
这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
纸月就是有一个人,剪个纸的月亮用来照明。
取月,另一个人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
留月,最后一个人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劳山道士”就是以这三个故事为原型,创作而成。
还有就是,据说蒲松龄为了有好的素材,用以创作《聊斋志异》,便在路边摆了一个茶摊,凡是能讲出好故事的人,都可以免费喝茶。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创作背景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但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巨著十分有利。
他个人科场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却由此而对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促使他把满腔孤奋斗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揭露和抨击科举弊端作为《聊斋》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应试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农村教书先生生活对他的创作也极为有利:一方面东家毕际有的石隐园里有林泉之胜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的藏书可供他研习学问,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恰当的机会搜集民间传说,整理加工聊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为创作《聊斋志异》作了一定准备。
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特别是官僚缙绅和下层歌妓,为他在《聊斋》中塑造各种官僚豪绅和众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此外,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民间奇闻异事。
他不仅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而且直接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
这是他采用充满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来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艺术成就《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中国小说史略》)。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善恶观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善恶观
蒲松龄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他在古代文学中留下了巨大的影响力。
《聊斋志异》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该篇文章着重分析了蒲松龄的善恶观。
《聊斋志异》中充满了各种传说,神话,灵异以及神秘故事,其中重点突出了蒲松龄对人性善恶的观点。
从文中可以看出,蒲松龄认为,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他认为,人的善恶往往是由环境和社会习俗所影响的,而不是生与性决定的。
他强调,善良必须被认可和尊重,恶行则会受到必要的惩罚。
此外,蒲松龄还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善与恶也是相互依存的。
他认为,社会中的人必须有公正和宽容的心,才能使幸福的和睦的气氛在社会中流传出来。
蒲松龄认为,人的言行应当与自己的思想和信仰相协调,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出个人的优点,摒弃恶斗,抛弃恶乡,避免前往恶处。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更强调了坚韧而不屈的善良。
他认为,想要使社会充满善良,必须面对困难和磨难,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被外物所诱惑,也不受某种思想的影响,保持纯正的善良。
从《聊斋志异》中可以看出,蒲松龄的作品中的善恶观是勇敢而公正的,他在社会生活中强调公平正义,强调抵制邪恶,同时又拥护善良,把它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
因此,蒲松龄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善恶观可以借鉴,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让社会更加和谐。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一、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
特殊身世决定其文学摇摆于雅俗之间。
二、创作情况。
(一)曲作:幼年受乡村农民文化熏陶,会唱俗曲,也曾自撰新词,即近世传抄的“聊斋小曲”,难辨真伪。
(二)文章:多骈散结合,文采斐然,现存《聊斋文集》多应酬文字,只有几篇赋事状物的四六文,才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
(三)词作:作品较少,显然出于一时兴致或交往需要才偶尔操笔。
(四)诗作甚丰:
1.进学伊始,与学友张笃庆、李尧臣等结为“郢中社”,“以宴集之馀晷,作寄兴之生涯”(《聊斋文集·郢中社序》),然社集唱酬诗不存。
2.其诗如其人,大抵皆率性抒发,质朴平实,熨贴自然,可见平生苦乐辛酸,其中颇有伤时讥世之作,更看出伉直磊落的性情。
(五)中年曾写《省身语录》《怀刑寻》等教人修身的书;晚年转而热心为民众写作,一方面用当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妇姑曲》《翻魇殃》《禳妒咒》《墙头记》等反映家庭伦理问题的俚曲,寓教于乐;一方面为方便民众识字、耕桑、医病,编写《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等文化普及读物。
三、《聊斋志异》及版本。
(一)康熙十八年(1679)春,将已作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并撰《聊斋自志》,自述创作的苦衷,期待为人理解。
(二)乾隆31年(1766)经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编成16卷本刊刻行世,世称青柯亭本,青柯亭本非全本,除删掉数十篇,还改动了一些有碍时忌的字句,嗣后近二百年间刊印的各种本子,都由之而出。
(三)60年代初,张友鹤汇集包括近世发现的作者半部原稿在内的多种本子,整理出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将《聊》原有篇章囊括无遗。
2022年教学教材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简介
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淄川〔现在山东淄博〕人。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第一名,一时文名籍甚。
然此后却屡试不第。
31岁时,迫于生计,受聘为江南宝应知县孙蕙的幕僚,因不满于整日与应酬文字打交道,“无端而代人歌哭〞〔?戒应酬文?〕,不久便辞幕返乡。
此后数十年,他一面乡居设帐授徒自给,一面继续应考。
直至康熙50年〔1711〕71岁时才援例补上个岁贡生,4年后便去世了。
他一生穷愁潦倒,自云:“少羸多病,长命不犹。
门庭之凄寂,那么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那么萧条似钵。
〞〔?聊斋自志?〕说自己小时就体弱多病,长大了命运也不好。
门庭冷落,像孤寂的僧人;为教学奔忙,像和尚托钵乞讨。
因而他能接近并熟悉下层百姓的生活,同情他们的苦难,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官场的、社会的黑暗有深切的体认。
蒲松龄不仅擅长小说、诗歌和古文,对经、史、哲学、天文、农桑和医学等也有研究。
除?聊斋志异?外,还著有?聊斋文集?4卷、?诗集?6卷、词1卷。
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谓:“其生平之髻咽е荆C落郁塞,俯仰时事,悲愤感慨,又有以激发其志气,故其文章,颖发苕竖,恢诡魁垒,用能绝去町畦,自成一家。
〞?晚晴m诗汇?评其诗亦云“能自达其志〞。
此外,他还著有?墙头记?等俚曲14种,?日用俗字?、?农桑经?等杂著多种以及?钟妹庆寿?等戏曲。
?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大约2021右便开始这部书的创作。
成书于40岁前后,以后又不断增补、修订,年50始写定,是他大半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的意思是记述,“异〞指奇异的故事。
关于?聊斋志异?的写作,他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那么命笔,遂以成编。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聊斋自志?〕说的是,我虽然没有干宝那样的才学,却很喜欢搜集神异的故事;我的心情也和在黄州时的苏轼一样,喜欢听人谈鬼说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聊斋志异》
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里绝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 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幻域,有的是异类化入人 间,也有人、物互变的内容,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 奇异性,即便是写现实生活的篇章,如《张诚》、 《田七郎》、《王桂庵》等,也往往添加些虚幻之 笔,在现实人生的图画中涂抹上奇异的色彩。从这 个角度说,它与六朝志怪小说同伦。由于其中许多 篇章描写委曲,又有别于六朝志怪小说之粗陈梗概, 而与“始有意为小说”的唐人传奇相类。
案例:
『目标设置』
通过对特定的案例《婴宁》进行分许,使学生深入理 解《聊斋志异》中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
『案例分析』
一颦一笑一婴宁,一意一情一象征
『要点分析』
在蒲松龄的笔下,婴宁被赋予了生命,她的形象集中 了人世及狐鬼世界中众多的美好之处,所以又被称为 蒲松龄笔下最美的女子。她的美好令人向往,但最终 由异境走入了人世,由笑变成了不笑。蒲松龄借对婴 宁形象的描述,表现出对复归自然天性的向往,而婴 宁形象由此所具有的典型性也愈发具有生命力。
测试
• 单项选择题:
• 评价《聊斋志异》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是( )
• A 纪昀
B 李卓吾
C 金圣叹 D 鲁迅
• 多项选择题:《聊斋志异》的名篇佳什有( )
• A 《婴宁》 B 《枕中记》 C 《黄英》 D 《公孙九娘》 E 《考城隍》
• 填空题:《聊斋志异》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
扩展学习
教材阅读: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八编第四章第一节, pp264-269 课外阅读: 1.[清]蒲松龄撰,张友鹤整理《聊斋志异》(会校 会评会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辜美高《聊斋志异与蒲松龄》,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 3.王枝忠《蒲松龄论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版 4.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多种多样,被清代学者纪昀讽刺为“
”。
• 《聊斋志异》的取材有就前人的记述加以改制、点染的,如
《种梨》原本于《
》中的《种瓜》,《续黄粱》脱胎
于唐人传奇《
》。
• 简答题:谈谈你对《聊斋志异》中神怪、梦幻的艺术形式化的 理解。
《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建构
纪昀:“一书而兼二体”
鲁迅:“拟晋唐小说”
取材:
1、采自当时社会传闻或直录友人笔记者,篇 首或篇末往往注明某人言、某人记;
2、就前人的记述加以改制、点染,如《种梨》 原本于《搜神记》中的《种瓜》,《凤阳士人》 与唐人白行简的《三梦记》基本情节相同;
3、完全或基本上由作者虚构的狐鬼花妖故事, 如《婴宁》、《公孙九娘》、《黄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