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小学体育健康教案8篇
小学体育健康教案8篇小学体育健康教案(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学习并掌握蹲踞式跳远中的腾空与落地动作,体会踏跳腿充分蹬直髋、膝、踝三个关节,使身体充分腾起。
2、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时空感。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投准的能力,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力量素质,提高投掷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单脚踏跳、准确有力,腾空收腿。
难点:跑、跳的自然结合,腾空的角度与高度。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准备部分:(约需8分钟)1、常规教学: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内容、提出教学要求、强调安全,安排好见习生。
2、徒手操:(全班呈体操队形、四列横队进行)4×8拍a.头颈运动、b.腕、踝关节练习、c.体侧运动、d.弓步压腿、e.全身运动。
3、针对性练习:跳越垫子:学生在已布置好的15—20米的场内完成。
组织方法:横队队列不变,第一排行进间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其余学生原地练习,第一排完成后,依次为二、三、四排。
达成目标:交换两脚,熟练跳跃。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统一步调、勇于向前的精神。
有利于集中学生精力、烘托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二)基本部分(约30分钟)这个部分共安排了两个内容,即蹲踞式跳远的新授内容、游戏:沙包投准。
一是蹲踞式跳远的新授内容,共20分钟,其中讲解、师生共同活动15分钟,分组练习5分钟。
老师将学生带到沙坑场地,进行现场跳远感受,其方法是:让学生跳越一定高度的皮筋,进行跳远尝试练习,体会踏板、前摆动作,并让身体腾跃一定高度。
练习时,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二是安排游戏:沙包投准,共10分钟,每人5个沙包,投2-3次。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育技能、锻炼身体、培养合作精神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游戏选择不当、学生兴趣不高、游戏规则不明确等。
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以保证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游戏选择不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
有时候老师可能会选择不当,导致游戏难度过大或者过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游戏之前,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实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能水平等情况,以便选择适合的游戏。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发现选择的游戏难度过大或者过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生兴趣不高有时候,小学生可能会对体育课上的游戏缺乏兴趣,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
这就需要老师采取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其中。
1.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老师可以在游戏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奖励机制、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挑战。
2.加强游戏的互动性。
通过增加团队合作的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更好地配合和沟通,增强团队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三、游戏规则不明确游戏规则不明确会导致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混乱,影响游戏的进行和教学效果。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做以下工作:1.在游戏前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开展游戏之前,老师需要对游戏的规则、流程等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游戏开始之前就能够清楚地了解游戏的要求和要点。
2.适时进行规则调整。
有时候游戏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老师可以适时进行规则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游戏能够顺利进行。
解决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
解决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然而,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在体育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将在本文中探讨一些解决这些小学二年级体育疑难问题的方法。
一、追求普及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教学要解决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首先,体育教学应追求普及性和趣味性。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需要通过体验和互动来提高。
因此,体育课堂应充满趣味性,采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并通过游戏和比赛等形式来提高技能。
二、鼓励多样化的体育参与其次,要解决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我们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体育参与。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应该提供多种选择,包括篮球、足球、跳绳等。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参与,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培养兴趣,提高积极性,从而解决体育疑难问题。
三、师生互动的体育教学此外,师生互动是解决小学二年级体育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体育困惑和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体育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四、注重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的培养此外,要解决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应该了解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并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增强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
五、与家长积极互动,形成合力最后,解决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需要与家长积极互动。
家长是学生的重要支持者和教育伙伴,他们应与学校和教师共同合作,关注学生的体育教育,了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进步和问题。
小学体育教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巧?
小学体育教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巧??导语:小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掌握基本技巧是学好体育的重要基础。
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巧呢?本文将为您提供详细的策略和方法。
一、注重基础动作练习不同的体育项目,都由一基本动作组成,如跑步、跳跃、翻滚、投掷、接球、踢球等。
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巧,首先需要注重基础动作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从基础动作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实现技能的递进式发展。
例如,在踢足球方面,可以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地站立,如何进行基本的踢球姿势以及基本的踢球动作等。
二、采用练习短小精干的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时间有限,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巧,教师应该采用练习短小精干的原则。
尽可能地选用简单、易于掌握而又容易理解的技能动作,如踢球、投球、跑步、跳跃、轮滑等。
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每个动作或技能的重复次数也要逐步增加。
三、建立适合年龄的学习计划针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应该建立适合年龄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在适宜的时期内更加深入地了解基本技巧的特点和实现方法。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踢足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站立、走动、踢球的动作练习;到了小学三年级,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传球、接球、射门等动作的练习。
四、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巧,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技巧的练习,掌握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不同的情境。
例如,让学生在不同的球场上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更多的技巧要领和实现方法等。
五、加强家长的参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家长的参与也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积极地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协助,让孩子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基本技巧的实现和掌握。
同时,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基本技巧的练习,加强孩子的练习和掌握能力。
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巧的重要因素。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小学体育课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问题分析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一些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
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内容缺乏兴趣,缺乏积极的参与态度,甚至表现出消极抵触的情绪。
2. 教学内容单一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多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不足。
3. 学生体育素质较低由于学生课外锻炼的时间较少,许多学生的体育素质较低,体能强度不足,导致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不佳。
4. 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一些体育课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落后,缺乏对于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的深刻理解,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策略1. 提高学生参与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1)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到不同的技能和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在课堂中安排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轮滑、攀岩、篮球、足球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体育的乐趣。
2. 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丰富教学内容:(1)引入新颖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课堂上引入一些新颖的体育项目,如街舞、瑜伽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不同的体育项目。
(2)开展体育竞赛:在学校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如田径比赛、篮球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类体育竞技活动。
3. 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1)增加体育课时:在学校增加体育课时,扩大学生的锻炼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小学体育教材动作重难点
一、如何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
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会影响整体技术的提高。
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
“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
应当认识到,上述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
应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重点要突出就意味着要在教材重要的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但突出重点不是丢弃次要内容,相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以偏托正"的方式,将次要内容围绕重点内容来进行。
突破难点常用的办法有(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将难点技术分解成多个小步子,或多种辅助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以旧带新,帮助他们由已知过渡到未知,这样可望化难为易;(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c)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d)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感知.但是,抓住关键,往往是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可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二、教材重点难点1。
跨越式跳高:重点是起跳,难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2。
蹲踞式跳远: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难点是助跑快而步点准确、板前不减速地起跳和腾空后的蹲踞动作。
3。
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解决方法
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解决方法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深知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缺乏兴趣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体育课往往比较枯燥,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很难产生兴趣。
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激发兴趣的方法:1. 创设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体育课可以设计一些开心活泼的游戏,如击球游戏、接力赛等,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2. 引导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尊重孩子的选择权,鼓励他们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可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技能缺乏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体育运动,很多技能还不熟练。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1. 循序渐进地教授技能: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逐步教授各项体育技能。
老师可以从基本的运动技巧开始教授,然后逐渐加大难度,以促进他们的进步。
2. 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体育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和加强。
为了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水平,可以组织额外的训练时间或在课后提供指导。
三、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孩子身体好,有的孩子身体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 个别化教学: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提供个别化的辅导和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同时,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也要提供适合他们的挑战,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2. 积极鼓励和奖励进步:无论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我们都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
总结:小学二年级的体育疑难问题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供个别化的教学和训练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您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体育教学是围绕动作技能展开的教学过程,而动作技能中的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的关键教学内容,准确的确定动作中的重难点,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有目的、计划、有层次的组织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重、难点的确定1、“重点”重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动作技能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环节,它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因学习者的知识、体质、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并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是完成动作的前提保障。
如:肩肘倒立动作首先要强调倒立动作的完成一一立的稳,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因此,重点也就是夹肘内收。
2、“难点”难点是针对学习者自身而言的,是指教材中学习者言难以掌握、理解的知识点,是动作技能教学必须突破和解决的重要环节,它受学习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理解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生动作学习的质量,是提高动作水平的关键。
如:肩肘倒立在学生掌握.时,要强调立的直,即展髋挺腹,这一动作受学生腰腹力量、理解能力、空中方位感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掌握上会出现难点,因此,可以把他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重、难点的同异1、共同点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重点解决的技术环节,是完成动作技能学习关键,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出现在动作教学之中,是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学生掌握情况的提高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次会发生重难点动作的变化,且在同一课会出现重难点类似(急性跳远1课次: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或者不同课次重难点梯次变换的情况。
如肩肘倒立: 1课次:重点为夹肘内收,难点为展髋挺腹; 2课次:重点为展髋挺腹,难点为动作协调顺畅; 3课次:重点为动作协调顺畅,难点为具有体操表演意识。
2、相异处首先是教学重难点针对的对象不同,重点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教学内容本身涵盖的、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包括游戏运动、体操、田径等,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与实践。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增加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意愿。
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意愿的培养对其体育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体验,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体育意愿。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
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示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第四,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动作技能,如跑、跳、投、掷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比赛和表演,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
第五,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体格、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都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教学。
对于体育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或者给予额外指导;对于体育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训练内容,激发他们的潜力。
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教育者,他们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展。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座谈会,分享学生的体育教育成果和问题,共同制定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计划和方案。
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水平,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获得真正的收获。
教学目标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取得的成绩。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以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和技能的培养,也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并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迫切。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呆板,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游戏化教学、技能示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四、重视体育教学素质的提升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教学素质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比如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积极探索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与其他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共同探讨和分享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加强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可以加强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育课程的体育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育课程的体育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体育教育愈发重要。
小学生是健康成长
的重要时期,体育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对小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制定
合理的小学体育教育课程体育教学策略非常必要。
主体
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身体素质及生活惯的特点和规律,结合
小学生游戏天性,制定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程体育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设计生动、合理,且充满趣味性的体
育课程,能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同时,课程设计要注意小学生的身体和认知特点,不能过分恶狠狠地
为其设置难点或负担过重的任务,更要注意保证学生的安全。
2. 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研究能力和认知特点,采
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结合其生理特点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
例如,巧妙地运用游戏元素,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不会出现过分枯燥、抽象的情况。
3. 品质有保障的师资力量:优秀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则是至关重要的。
要在教师的选拔、培训等方面加强,注重教师专
业素养,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以达到课程教学效
果的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制定适当的体育教学策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认知
及其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体育教学策略是使小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锻炼身体的重要保证,因此,小学体育教育课程的体育教学策略应
注重小学生的特点,注重趣味性,适度投入游戏元素,注重科学性,提高授课质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
贡献!。
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
树立积极的体育教育观。
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树立健康、积极的体育教育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激发他们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
重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身体协调能力还比较薄弱,如果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趣味性,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锻炼,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注重体育活动的多样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体育活动的接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注重多样性,不断变换体育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
第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各不相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体育活动,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良好的体育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掌握小学体育课《立正·稍息》教案的教学要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完成立正和稍息的动作,理解动作要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练习、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立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挺胸收腹,双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2. 稍息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跨出半步,脚尖稍向外,右脚跟紧靠在左脚跟处,双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准备进入正式训练。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示范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3. 分组练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立正和稍息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比赛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立正和稍息的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内容,加强家校沟通。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亲自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
2. 分散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分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练习。
3. 正面激励:注重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态度、动作准确性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结果性评价:通过比赛等形式,评价学生掌握立正和稍息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反馈。
八、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或体育馆等宽敞场地。
2. 教学器材:口哨、标志杆等。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军事主题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纪律意识。
2. 邀请退役军人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与策略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与策略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受到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涉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还需整体教育体制的支持和改善。
本文将从教师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校园环境等方面,探讨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与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加强教师培训成为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首要途径。
教师需要接受系统的体育教学专业知识培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学生管理、身体健康等相关知识,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培训过程中,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学实践环节,对教师进行实际教学操作指导,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培训,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优化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尊重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外,还可以融入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如游泳、攀岩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还可以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设计多样化的体育内容,包括田径、球类运动、健美操、太极拳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如武术、民族舞蹈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吸引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因此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一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体育动作和技巧,以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
可以注重体育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元素,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对抗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体育《耐久跑》重难点
《耐久跑》重难点预设方案分析:耐久跑是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最基础的一节课,也是较为单一、枯燥的一节课。
就课的内容来讲,是一节体现学生对“跑”这个人类基本能力的一种再理解。
对教材内容本身来讲,比较单一、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
但对学生成长素质过程中,则是一节必须掌握的、技术性的一节课,整节课都是在音乐声中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尝试,掌握耐久跑的技能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重点:正确掌握耐久跑中的途中跑技术和呼吸节奏。
难点:正确了解耐久跑的体力分配方法。
突破方法:教法:以分层教学为主要教法,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耐久跑时内脏器官的变化。
学法:以自主体验练习为主要学法,体验耐久跑时内脏的变化。
六、学习过程设计:1.准备阶段: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找朋友》,让学生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接着通过专门性准备活动(腕、膝、踝、肩、髋关节)热身运动,达到课程的初始要求,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身体处于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
然后师生一起模仿小动物行走(小鸭子、小鸡走等),最后师生共同来完成螺旋形跑游戏,进一步来活跃课堂气氛。
2、探究拓展阶段:首先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做10米后踢腿和高抬腿跑辅助练习,为了增加课的难度,让学生快速跑----弯道跑,进而为主教材奠定基础。
在主教材中,首先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做原地跑步,并做呼吸、摆臂练习。
同时集体2分钟“8”字形跑,体验摆臂及呼吸动作。
然后,为了增加课的趣味性,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障碍跑,各组由两名小组长指挥,学生按规定的地点所摆放的器材,进行障碍跑练习,并且采用分组轮换,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3、总结阶段:由于本课的运动量较大,在课的最后安排“木头人”为游戏,学生做各种造型动作,让学生大胆张扬自己。
在《幸福拍手歌》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同舞,教师语言提示,使学生放松身心,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身心的同时,也有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品格的任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注重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小学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质和优势。
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尽量满足各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对于体育运动不如其他学科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适当的体育健身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技能水平。
而对于运动员潜质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应该组织更高难度的体育比赛和训练,帮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注重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体育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设计课程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篮球教育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篮球技巧难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计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在生动有趣的课程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课程设计,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球类教育中,可以设计全班参加的橙子传球比赛,让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取得胜利,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四、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可以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网球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网球比赛的紧张刺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注重与生活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教育不仅仅是独立的学科,还需要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在游泳教育中,教师可以跟学生们讲解游泳的安全常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学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以期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和思路。
一、兴趣引导小学生天生喜欢活动,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是短暂的。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这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游戏、小型比赛等活动来实现。
在教学篮球运球时,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运球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差异化教学小学生的体格、兴趣、认知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体育课上,对于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高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较难的训练项目;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简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激励引导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需要善于运用激励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毅力和意志品质,促进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潜能。
这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奖励,或者设定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自我挑战的目标来实现。
在长跑训练中,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距离。
四、合作互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游戏或者小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互动。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共同合作中学习和进步。
通过合作互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五、情感教育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情感素质。
在篮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和队友、团结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六、趣味性教学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快乐学习的关键因素。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基于此,体育核心素养应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着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三大方面,从日常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上的体育技能项目中,选择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几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塑造和培养自己的体育品质,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道德和意志等。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合理受“技术中心论”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层面上,忽略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核心素养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内容。
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的热情。
不能像过去一样,以选用运动技能类项目为主,而且要摒弃过去那种过分注重和强调技术细节传授的做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情感需要,避免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示范,然后练习,最后纠正错误。
这种套路式的教学,虽然对学生的动作技术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激发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并不理想。
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练习氛围比较沉闷。
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
为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体育教学是围绕动作技能展开的教学过程,而动作技能中的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的关键教学内容,准确的确定动作中的重难点,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有目的、计划、有层次的组织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
重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动作技能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环节,它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因学习者的知识、体质、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并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是完成动作的前提保障。
如:肩肘倒立动作首先要强调倒立动作的完成——立的稳,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因此,重点也就是夹肘内收。
2、“难点”
难点是针对学习者自身而言的,是指教材中学习者言难以掌握、理解的知识点,是动作技能教学必须突破和解决的重要环节,它受学习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理解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生动作学习的质量,是提高动作水平的关键。
如:肩肘倒立在学生掌握时,要强调立的直,即展髋挺腹,这一动作受学生腰腹力量、理解能力、空中方位感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掌握上会出现难点,因此,可以把他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重、难点的同异
1、共同点
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重点解决的技术环节,是完成动作技能学习关键,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出现在动作教学之中,是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学生掌握情况的提高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次会发生重难点动作的变化,且在同一课会出现重难点类似(急性跳远1课次: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或者不同课次重难点梯次变换的情况。
如肩肘倒立:1课次:重点为夹肘内收,难点为展髋挺腹;2课次:重点为展髋挺腹,难点为动作协调顺畅;3课次:重点为动作协调顺畅,难点为具有体操表演意识。
2、相异处
首先是教学重难点针对的对象不同,重点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教学内容本身涵盖的、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是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在教学中生成的、可预知的内容,随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其次教学重难点的目标指向不同,重点是基础,是完成动作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突出的,难点是提升,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解决的。
三、重、难点的突破:
体育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拦路虎”,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的结构、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的讲解、简化评价标准等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学习、
自主学习的作用,围绕重难点组织教学,攻克重难点这一教学屏障,使体育教学顺利、有效的开展。
1、专项练习,分散重难点。
专项练习是在基本部分教学之前对学习内容所需要的身体、技能、心理各方面进行必要准备的环节,教学时,在有效活动身体各关节之后,将教学重难点进行剥离、分散,充分利用课的不同结构,围绕其中一点进行强化练习,初步解决一个动作要点,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后,进入基本部分教学,在围绕另一要点在进行学习,这样,即节省基本部分的教学时间,缓解主教材的教学压力,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动作,避免要领过多而产生的杂乱感,有效提高动作掌握质量。
如进行快速跑教学时,教学难点为:快速反应,教学时可以利用专项时间,练习“抓手指”、“摸五官”的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继而,在基本部分教学时就可以紧紧围绕站立式(蹲踞式)起跑的动作环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最后,在游戏中将两者合并处理,有效提高学生重难点动作的掌握质量,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2、简化要领,突出重难点。
动作要领讲解时,由于语言衔接、动作描述的繁杂,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且受学生的认知能力影响,学生理解、掌握上会出现不同的分差,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动作的特点,利用强调重点、突出难点的方法简化动作要领,使学生加深印象、快速掌握。
肩肘倒立的学习中,对动作要领进行童谣式的讲解,辅助以挂图说明,动作方法为:并腿坐,
体前屈,胸靠大腿手触脚;手压垫,体后到,“夹肘内收”(强调重点)手托腰;展伸髋,挺小腹(突出难点),脚面绷直真好看!
3、分层递进,围绕重难点。
动作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划分出不同的难易度,并紧紧围绕重难点中的一条主线,引导学生从较容易的动作学起,逐步增强练习的难度,并与另一要点动作进行连接,分层递进的组织教学,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让学生阶段性的掌握要领,使学生分层的掌握动作,逐步完善重难点动作的质量。
例如:跳上支撑——前翻下的教学,将动作内容分解为三个由易到难步骤,教学顺序为:“自主杠上支撑(适应器械,初步体验重点动作)”——“跳上正撑”(直臂顶肩支撑,学习重点动作)”——“腹贴杠前翻下(腹部贴杠前翻下,学习难点动作)——完整练习(突破重难点)”。
这样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能力,从体会重点动作到学习重点动作,继而与难点动作进行连接,初步尝试练习,最后不断完善动作,学生就会感到完成动作学习较容易,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重难点动作的掌握水平。
4、针对练习,突破重难点。
体育教学受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因素、体能状况的影响,导致在不同的教学对象在学习同一教材、技术、技能时,或一个教学对象学习相同性质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也各不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状况,弄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坎”在什么地方,问题的焦点在哪里,根据问题的所在,抓住共性问题,分化个别问题,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使学生顺利的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
例1: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不同练习方式的喜好,教学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练习方式,将重难点动作融汇其中,有效激发他们的练习积极性。
如中高年级学生喜欢游戏、挑战的练习方式,在肩肘倒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将重难点动作溶于用身体“书画”不同形状的图案和字母的趣味练习之中,在游戏、比赛中潜移默化的学习重难点动作。
以谁书写的L立的稳(夹肘内收)5秒比赛,巩固学生的重点动作;以看谁写的L更标准、立的更直(展髋挺腹)的比赛,突破难点动作。
再如一组蹬地翻身上的动作教学时,学生翻身上杠后,抬头不及时,往往容易翻下或支撑不稳,可以利用杠前上方的标志物,吸引学生抬头制动,从而有效解决难点动作。
这样的方法,利用学生勇于展示、喜欢创新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顺利完成重难点动作的学习。
例2: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不同,完成重难点动作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有时会因为场地因素、安全措施等产生畏难情绪,不敢练习。
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场地、器材摆放,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掌握动作重难点之后,在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作。
如在支跳教学时,可以从低器械开始练习重难点动作,逐步增加器材高度,让学生适应器械,消除恐惧和为难情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解决重难点动作;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摆放高、中、低三组不同难度的场地,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针对性的选择练习场地,学生重难点动作具有一定基础后,在同一标准,进行完整动作的学习。
不
仅增强了练习的针对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动作质量。
例3: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在重难点动作掌握上会存在理解和进度上的差异,有些学生刚刚接触,便能掌握重难点动作,而有些学生在需要不断的强化练习才能很好的运用,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间的合作互助、合作探究,弥补他们的认知差异,使重难点掌握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处于各个小组之中,利用优秀生的带动,拓宽动作的纠正范围,有效提高动作教学质量。
如在练习时,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均匀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提示、相互帮助,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学习重难点动作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动作问题,设置不同的练习小组:完整练习组、强化重难点动作组,引导学生针具自身不足和存在问题,进入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解决相应的问题后,在进行整体完善的练习。
这样,同质、异质的分组,解决不同的重难点问题,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互助能力、学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5、量化评价,细化重难点。
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相互学习、自主评判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完善动作的意识。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重难点动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将抽象的评价标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细化、具体化,形成便于掌握学生评价方法。
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教学评价往往以滚动直(推手、蹬地用力及头的摆放位置,重点动作)、团身紧(难点动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些抽象的概念不利于低年级学生
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练习时,可以在垫上用胶带划出一条直线,并在垫子上方设置一条高度线,学生滚翻时,轨迹与垫上线重合且穿越限制线的高度越低,动作质量越高。
不难理解,学生滚翻直,就说明他的推手、蹬地的用力均匀,头的摆放位置正确,穿越的高度线越低,说明他团身越紧;反之,就可以从评价中顺利的找出他的动作不足,是团身的问题、还是推手、蹬地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了。
这样教师将授评价方法的同时,也介绍了改进意见,量化评价时,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完善重难点动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练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重难点动作的掌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