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相关物质解析

合集下载

《同型半胱氨酸》课件

《同型半胱氨酸》课件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详细描述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和内皮细胞损伤等机制影响心血管健康。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
总结词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 PPT课件
• 同型半胱氨酸简介 • 同型半胱氨酸与疾病的关系 •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与诊断 • 同型半胱氨酸的预防与治疗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同型半胱氨酸简介
同型半胱氨酸的定义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 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代谢 的中间产物。
它是在维生素B6和B12以 及叶酸的参与下,由甲硫 氨酸转甲基后生成。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可能与遗传性 疾病有关,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有助于 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叶酸缺乏评估
叶酸缺乏可能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升高,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有助于评估 个体叶酸状况。
Part
04
同型半胱氨酸的预防与治疗
同型半胱氨酸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危险因素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 理平衡等。
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积极治疗和 控制相关疾病。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B12
定期体检
适量补充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 酸水平。
定期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便及时发 现并采取措施。
同型半胱氨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1
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叶 酸、维生素B6、B12等。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它涉及到同型半胱氨酸的合成、代谢和降解等多个环节。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必需的氨基酸,它在合成胶原蛋白、肌肉组织和神经传递物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同时,同型半胱氨酸还参与到蛋白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和DNA的修复等过程中。

然而,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紊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如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因此,了解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生理机制和病理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许多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的基因、酶和代谢产物,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维护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平衡,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 1 -。

同型半胱氨酸PPT课件

同型半胱氨酸PPT课件

PPT课件
4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原因及百分比:
产生原因
百分比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嗜好、缺乏锻炼等)
轻中度升高15%
2 环境、营养等(VB6、 VB12、叶酸缺乏症)
轻中度升高40%
3 β-胱硫醚合成酶、甲硫氨基酸合成酶两种关键酶基因 的多态性(遗传缺陷或基因突变 —基因碱基突变或插 入缺失)引起的酶缺陷或活性下降导致Hcy升高
5.0
2.5
4.0 3.0 2.0 1.0
PPT课件
5.0 4.0
3.0 2.0
1.0
20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后心脑血管疾病预计风险降低
少 5%

性 0%

危 L/lomμ
-5% -10%
3低
降 -15%

ycH -20%
-25%
中风
-24%
深静脉血栓 缺血性心脏病
-25%
-16%
PPT课件
21
Wald DS et al. BMJ, 2002, 325:1202
3
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
1.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凝血因子的功能,增加血栓形成倾 向,使小动脉血管易于栓塞。 2.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粥样硬化形成。 3.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可与载脂蛋白B形成致密的复合物易 于被血管壁巨噬细胞吞噬,引起血管壁脂肪堆积。 4.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联合对
39165人进行了 6年以上前瞻性追踪研究结果。
PPT课件
15
同型半胱氨酸与肾功能衰竭
? Hcy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 CVD)的 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 10~20倍,是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 死因之一。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CVD的高发原因 仅用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贫血、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是很难完全解释的。 CRF患者 普遍存在高Hcy血症,其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3倍。血浆 Hcy每增加1μmol/L,血管通路栓塞的危险增加 4.0%, 心血管事件(CVE)的危险性就增加6%。

(学习资料)同型半胱氨酸

(学习资料)同型半胱氨酸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营养因素 3、药物因素 4、肾功能因素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1、遗传因素:
近年来发现MTHFR基因存在多态性,突变有十多种, 常见的使C677T点的突变,且这种多态性可导致酶活 性的降低酶活性下降50%,影响叶酸的活化,从而导 致血Hcy水平的升高。
哪些人需要检测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疾病;静脉栓塞 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骨质疏松患者 育龄妇女与孕妇:妊娠并发症;习惯性流产;胎儿畸型等 有Hcy遗传变异者;抗叶酸患者 老年性痴呆;老视者 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大量吸烟、饮酒、劳累、肥胖者 健康体检
高Hcy联同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达到健康人的12倍 中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其中75%伴有Hcy升高。
女性60%,男性91%伴有Hcy升高 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人,冠心病发病率为50/10万人 脑卒中发生危险40~50%归因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人群TG,LDL-C均明显低于美国,但HCY水平则较美国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3)一部分Hcy通过转硫途径在胱硫醚β合成酶的催化下,在胱硫醚裂解 酶的作用下,生成α-酮丁酸和半胱氨酸。(后者再转变为谷胱甘肽或进一 步代谢为硫酸盐经尿排出。此反应过程需要VB6的存在,反应不可逆。)
(4)也有一部分Hcy由细胞直接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血浆),释放的多 少受蛋氨酸合成酶及胱硫醚合成酶的影响,特别是后一种酶可使Hcy升高。
中国 近年约有800家以上的医院开展了Hcy检测(根据九强公
司用户统计,不包括生化分析仪以外的其它检测方法)
卒中病死率下降58%)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胡大一、 徐希平、刘力生等)联合对约10万人进行了10年以上前瞻性追 踪研究结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搜狗百科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搜狗百科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搜狗百科简介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测定1.1代谢过程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由甲硫氨酸转甲基后生成,有两种去路,一是Hcy可在胱硫醚缩合酶(CBS)和胱硫醚酶的催化下生成半胱氨酸,需要维生素B6的参与,或经巯基氧化结合生成高胱氨酸,另外Hcy还可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辅助作用下再甲基化重新合成甲硫氨酸,此过程需甲硫氨酸合成酶(MS)的催化,并且必须有N5-甲基四氢叶酸作为甲基的供体,后者是四氢叶酸经5,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催化而产生。

1.2 存在形式及测定高半胱氨酸在体内主要以还原型、胱氨酸(氧化型)、高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高半胱氨酸-胱氨酸二硫化物混合氧化型等形式存在,在血浆中有游离和蛋白结合体两种,前者占20%,后者与清蛋白结合,占70%~80%,所有统称为总Hcy。

有人发现不同情况下游离形式和蛋白结合体可重新分布,较高的温度或储存时间较长,则高半胱氨酸迅速与蛋白结合,而游离体含量很少。

血液离体后红细胞仍可不断地释放Hcy到细胞外液中,因此一般研究均以测定血浆标本为主,并且采血后应及时分离测定或冰冻。

Hcy测定过去曾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比较复杂且不稳定,八十年代开始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质控稳定,应用广泛。

Hcy的正常参考值随测定方法和种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

1.3 影响因素(1)性别和年龄:血浆总高半胱氨酸水平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激素调节Hcy的代谢有关,研究发现女性的水平低于男性。

Jacobsen等人应用HPLC检测健康男性血浆总Hcy水平为9.26±1.88μmol/L,女性水平为7.85±2.29μmol/L。

绝经前女性水平(8.9±1.0μmol/L)低于绝经后女性水平(10.2±2.5μmol/L),因此有人认为绝经前女性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因素之一。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讲述讲解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讲述讲解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

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

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

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

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

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

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

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概述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是人体内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

临床上通常检测的是总Hcy。

血清中Hcy 的正常参考范围为5~15 μmo/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指出,人体空腹血浆Hcy > 15 μmol/L,则可诊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根据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不同,可分为轻度(15~30 μmol/L)、中度(30~100 μmol/L) 和重度(> 100 μmol/L)。

01、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Hcy 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再甲基化途径与转硫化途径两条途径。

如下图所示。

两条途径互相补充,当一个途径活性下降时,另一条途径可以部分代偿Hcy 的代谢,从而维持Hcy 的稳态。

这两条途径各自依赖不同的辅酶和酶类参与催化反应,所以两者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如果一条途径发生严重阻滞,仅依靠另一途径很难完全满足Hcy 的代谢需求。

只有两条途径保持协调平衡,才能保证体内Hcy 浓度在正常范围。

图: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图02、Hcy 异常有何临床意义血液中积累的Hcy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诱发疾病,Hcy 积累会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破坏血管壁的弹力层和胶原纤维。

Hcy 还可诱导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加速粥样硬化。

Hcy 升高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粘附性与聚集性增高,破坏正常凝血机制,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Hcy 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此外,体内Hcy 可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造成氧化损伤等。

1. 心脑血管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证实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子有关,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无冠心病患者。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它是一种硫代氨基酸,分布在许多植物和动物组织中。

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的代谢对于维持体内的细胞功能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我们将在本文中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途径和其在人体内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途径同型半胱氨酸是肝脏中甲硫氨酸(Met)代谢的副产物。

肝细胞将甲硫氨酸转化为S-腺苷甲硫氨酸(SAM),SAM被转化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然后SAH被水解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腺苷。

同型半胱氨酸也可以从饮食中摄取,并通过肠道吸收进入体内。

在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可以被参与一系列代谢途径,例如甲基转移反应和谷胱甘肽的合成等。

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的作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卒中和肝病等疾病。

这些不同的疾病发病率和许多其他因素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与许多其他氨基酸的交互作用导致一系列互相影响的代谢途径的复杂性,因此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浆水平是衡量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应该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意味着肝脏的代谢能力降低,因为肝脏经常被认为是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主要代谢器官。

同型半胱氨酸测量在研究和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量可以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可以用于评估某些代谢疾病,例如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和血红蛋白病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监测还可能有助于控制某些疾病的治疗。

总体而言,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其在人体内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虽然同型半胱氨酸在代谢和健康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理解,但其重要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及临床应用讲课人:郑朝文时间:二零一五年四月XX日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研究历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简称Hcy),1931年由Vicent du Vigneaud 首次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到,它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

du Vigneaud主要进行有机硫化合物,包括含硫氨基酸的代谢研究,195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二、同型半胱氨酸(HCY)生物化学原理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本身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也没有特异的三个DNA碱基对其进行编码,它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Hcy的巯基是具有反应性的基团,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和引起氧化应激。

食物中不含有同型半胱氨酸,其代谢由几种主要的B族维生素控制:叶酸、B12、B6和B2 。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分两种形式存在:(1)氧化型同型半胱氨酸和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

(2)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中游离的巯基具有高度活性,其容易氧化,从而形成二硫化物的形式,氧化型是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浆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以二硫化物形式或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的形式存在。

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病理生理学1、内皮毒性作用:Hcy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尤其合并高血压时更易受损,并且破坏血管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Hcy可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C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6、影响体内的转甲基化反应:Hcy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如核酸(DNA和RNA)、蛋白质、髓磷脂、多糖、胆碱和儿茶酚胺类的甲基化;甲基化能力的降低影响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这可能是Hcy致病的关键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基因多态性
依据指南,对HHcy 的患者建议给予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的干预 ,但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小结
综合上述,大量研究已证实Hcy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HHcy有着密 切的相关性,同时研究证实基因多态性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地域等差异性 ;另外叶酸的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给药也存在联系,这些部分 相关文献查阅,有待日后加以完善。
[5]薛琴.叶酸及一碳单位代谢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3,19(16):2883-2886.
Hcy的代谢
Hcy在细胞内的代谢主要通过3种途径,需要MTHFR、MS、MTRR和 CBS等酶的参与,具体代谢途径为: 丝氨酸在CBS催化下,以维生素B6为辅因子,生成胱硫醚和水,胱硫醚 进一步裂解为胱氨酸和α-丁酮酸。 在MS催化下,以维生素B12为辅酶,5-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生成 甲硫氨酸,但5-甲基四氢叶酸必须在MTHFR的作用下由四氢叶酸还原而来 直接释放到细胞基质外。
代谢酶的基 因多态性
叶酸和维生素 B12 的缺乏
Hcy代谢障碍
HHcy
[2]Ducloux,Motte G,Laws ER,et al. Serum total 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ccurrence in chronic, stable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J].AM Soc Nephrol,2000,11(1):134-137.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基因多 态性
使用数据库:CNKI,PUBMED 检索词: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酶, 基因多态性,叶酸,homocysteine,Risk factors 检索年限:2000年-2013年 检索文献数目:45篇 使用文献数目: 7篇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

03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有 助于预防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 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同型半胱氨酸与癌症
01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会影响DNA甲基化, 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增加癌症的风险。
02 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结直肠癌、乳 腺癌和肺癌等癌症的发生有关。
03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 生,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一关联。
02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 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03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疾 病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系统疾病
01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会 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
02
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 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发育 迟缓和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的发生有关。
造成负面影响。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 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6、B12等。
注意药物副作用
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如头痛、 恶心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 关注身体反应。
其他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03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与诊断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方法
血浆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离心分离血浆后进行检测。
尿液检测
收集尿液样本,经过处理后进行检测。
基因检测
对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以了解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同型半胱氨酸的诊断标准
正常范围
一般认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515μmol/L为正常范围。

同型半胱氨酸的体内代谢及测定方法

同型半胱氨酸的体内代谢及测定方法

同型半胱氨酸的体内代谢及测定方法马晓茜;高允生;周延萌;宋立群【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来自于食物中的蛋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近些年由于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中血管硬化的影响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早在1969年,Mc-Cully[1]首先报道,高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m ia,HHcy)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大量的实验研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均表明,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2],血浆Hcy 升高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3-5]。

血浆每升高3μmol/L,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增加11%,卒中发生率增加19%[6]。

另外研究表明,某些疾病如新生儿缺陷、动静脉血栓、糖尿病、中风、老年性痴呆、习惯性流产也常伴有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7]。

在欧美国家,同型半胱氨酸已广为公众认识并成为常规检测项目。

1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经三条途径进行代谢[8]。

1.1再甲基化途径同型半胱氨酸再甲基化转变为蛋氨酸,主要是由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甲基,经过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的催化,其辅酶为维生素B12。

还有一小部分同型半胱氨酸的再甲基化是在肝脏、...【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1【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体内代谢;分析方法【作者】马晓茜;高允生;周延萌;宋立群【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药理学研究室,山东,泰安,271016;泰山医学院药理学研究室,山东,泰安,271016;泰山医学院药理学研究室,山东,泰安,271016;泰山医学院药理学研究室,山东,泰安,271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同型半胱氨酸(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来自于食物中的蛋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生理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生理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生理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同半胱氨酸,是一种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它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成分,也是一种常见的合成抑制剂。

那么,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中的代谢及生理功能是什么呢?一、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有机硫化合物,既可以从饮食中获取,也可以通过内源性合成。

在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转硫酸化途径和甲基化途径。

转硫酸化途径:同型半胱氨酸首先被转化为半胱氨酸,然后被氧化成半胱氨酸代谢产物——硫酸半胱氨酸,并进一步转化为硫酸基。

硫酸半胱氨酸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障碍的标志物之一,可以通过血浆、尿液等方式检测。

甲基化途径:同型半胱氨酸还可以通过甲基化途径代谢,进一步转化为半胱氨酸和甲基同型半胱氨酸。

甲基化途径中的关键酶为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MAT),这一途径不仅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另一种方式,同时也是S-腺苷甲硫氨酰基合成的关键步骤。

二、同型半胱氨酸的生理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涉及蛋白质合成、亚硫酸代谢、氮代谢等方面。

蛋白质合成: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转硫酸化途径和甲基化途径产生硫酸半胱氨酸和甲基同型半胱氨酸,这些代谢产物是蛋白质内含硫基的重要来源。

硫基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还涉及一些重要功能如抗氧化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亚硫酸代谢: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障碍与亚硫酸代谢异常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导致亚硫酸的释放量增加,从而影响亚硫酸代谢,增加氧离子应激的程度。

氮代谢: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与氨基氮代谢密切相关。

在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甲基化途径转化为甲基同型半胱氨酸,进一步转化成组氨酸,而组氨酸是一种重要的一碳物质,与氨基酸代谢、激素合成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总之,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维持正常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而保护我们的健康。

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

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
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同型半胱氨酸与疾病的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原因
如何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与诊断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01
饮食摄入
食物中的蛋氨酸在体内代谢后可产生同型半胱氨酸。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
自身合成
人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可产生同型半胱氨酸。
详细描述
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脑部血管结构和功能、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详细描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引起脑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引发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此外,同型半胱氨酸还可能影响脑部神经元的生长和功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正常范围:通常认为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5-15μmol/L。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15μmol/L时,可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6-30μmol/L。
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0μmol/L。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通过检测可评估个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的来源
同型半胱氨酸在叶酸循环中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甲硫氨酸,同时生成四氢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可经过转硫化反应生成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途径
转硫化代谢
甲基化代谢
甲硫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代谢的产物,是合成蛋白质和DNA的重要原料。
四氢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叶酸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同型半胱氨酸的简单介绍

同型半胱氨酸的简单介绍

疑问:1、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以下简称“血同”),他是如何形成的。

作为人体健康的指标,他是上游机体出问题而排除的一种信号,而该信号本身无害,还是机体排出的一种有害物质。

2、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是用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

直接服用或者食用含有该些元素的食物,可以降低人体中“血同”的含量。

那么其原因是利用叶酸等来与其产生化学反应来降低“血同”的含量,还是说利用叶酸等来滋养上游机体使其健康,而减少血同作为信号物质的排放?针对以上为题的相关资料:程中的中间产物,血同与血压、胆固醇、血糖等指标一样,是医学界控制、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依据,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来自于“血同”的百度百科)生化机制血同(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加蛋白质的合成。

在体内,约1/2 的Hcy 和甲基四氢叶酸在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MS)的作用下,生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lydrofolate,MTHFR)的作用下生成甲基四氢叶酸;其余约1/2 的Hcy 通过转硫基途径,即Hcy 与丝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 ionineβ-synthase,CBS)作用下形成胱硫醚,一部分在胱硫醚裂解酶的作用下形成半胱氨酸,最后生成丙酮酸、硫酸和水,此过程需维生素B6 为辅酶及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另一部分则生成同型丝氨酸。

任何原因引起前两条代谢途径障碍时,升高的Hcy 在氨基酰-tRNA 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omocysteine thiolactone,HTL),HTL 是Hcy 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编辑或校正过程中形成的反应产物,属一种环硫酯。

Hcy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增强血小板功能,促进血栓形成。

第二章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相关物质

第二章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相关物质

第一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的物质一、含硫氨基酸1. 氛基酸的分类人体有20种氨基酸可分为营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包括甲硫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这些必须由食物供应,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

其余12种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体内可以合成,在营养上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和精氨酸虽能在人体内合成,但合成量不多.若长期缺乏也可造成负氮平衡,因此有人将这两种氨基酸也归为营养必需氨基酸。

体内的含硫氨基酸有三种,即甲硫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

这三种氨基酸的代谢是相互联系的,甲硫氨酸可以转变为半胱氨酸和胱氨酸,胱氨酸是由两个半胱氨酸脱氢后结合而成的,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有不少是以胱氨酸的形式存在的。

可见,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也可互变,但它们不能变为甲硫氨酸,所以,甲硫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2.甲硫氨酸代谢(1)甲硫氨酸代谢与转甲基作用:甲硫氨酸含有S-甲基,体内多种含甲基的重要物质,如肾上腺索、5-羟色胺、肌酸、多巴氨、胆碱等依赖于甲硫氨酸的代谢,由转甲基作用生成。

在甲硫氨酸酰苷转移酶催化下甲硫氨酸与ATP反应,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 S一腺苷甲硫氨酸中的甲基是高度活化的,称为活性甲基。

S一腺苷甲硫氨酸基.又称为活性甲硫氨酸。

活性甲硫氨酸性质活泼.在不同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可将甲基转移给各种甲基接受体,使其甲基化.而形成许多甲基化合物。

转出甲基后,活性甲硫氨酸即变成S一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后者水解释出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2)甲硫氨酸循环:如上所述,在体内甲硫氨酸最主要的代谢途径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提供甲基,并形成s一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进一步转变成为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在甲硫氨酸合成酶(MS)催化下,接受N'一甲基四氢叶酸(N5-CH3-FH4)提件的甲基,再重新生成甲硫氨酸,结果形成一个循环过程,称为甲硫氨酸循环(图2-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影响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影响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影响因素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代谢途径及影响因素有多种。

文章就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综述,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19-03Metabolism and Effect Factor of Homocysteine Wang Anbang, Yang Shaowei, Gao Changqing, Xie Yu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yang,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Abstract】Homocysteine(Hcy) is a kind of sulphur-containing amino acid,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the methionine metabolism. It has been shown that 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 is a new and indispensable risk factor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lar disease by many epidemiological studies,it has kinds of metabolic ways and effect factors.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se respect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formulating reasonable schedule of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Homocysteine ;Metabolism ; Effect factor1969年,McCully首次发现代谢性儿童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存在极严重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伴有进展的及未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的物质一、含硫氨基酸1. 氛基酸的分类人体有20种氨基酸可分为营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包括甲硫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这些必须由食物供应,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

其余12种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体内可以合成,在营养上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和精氨酸虽能在人体内合成,但合成量不多.若长期缺乏也可造成负氮平衡,因此有人将这两种氨基酸也归为营养必需氨基酸。

体内的含硫氨基酸有三种,即甲硫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

这三种氨基酸的代谢是相互联系的,甲硫氨酸可以转变为半胱氨酸和胱氨酸,胱氨酸是由两个半胱氨酸脱氢后结合而成的,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有不少是以胱氨酸的形式存在的。

可见,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也可互变,但它们不能变为甲硫氨酸,所以,甲硫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2.甲硫氨酸代谢(1)甲硫氨酸代谢与转甲基作用:甲硫氨酸含有S-甲基,体内多种含甲基的重要物质,如肾上腺索、5-羟色胺、肌酸、多巴氨、胆碱等依赖于甲硫氨酸的代谢,由转甲基作用生成。

在甲硫氨酸酰苷转移酶催化下甲硫氨酸与ATP反应,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 S一腺苷甲硫氨酸中的甲基是高度活化的,称为活性甲基。

S一腺苷甲硫氨酸基.又称为活性甲硫氨酸。

活性甲硫氨酸性质活泼.在不同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可将甲基转移给各种甲基接受体,使其甲基化.而形成许多甲基化合物。

转出甲基后,活性甲硫氨酸即变成S一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后者水解释出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2)甲硫氨酸循环:如上所述,在体内甲硫氨酸最主要的代谢途径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提供甲基,并形成s一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进一步转变成为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在甲硫氨酸合成酶(MS)催化下,接受N'一甲基四氢叶酸(N5-CH3-FH4)提件的甲基,再重新生成甲硫氨酸,结果形成一个循环过程,称为甲硫氨酸循环(图2-1)。

图2-1 甲硫氨酸循环可见,甲硫氮酸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甲硫氨酸循环,提供活性甲基,参与各种甲基化反应。

活性甲硫氨酸是体内最主要的甲基直接供给体,而N5-甲基四氢叶酸则是体内甲基的间接供体。

据统计,体内约有5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需要活性甲硫氨酸提供甲基,生成甲基化合物,其中包括DNA、RNA的甲基化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等。

可见,甲基化反应是重要的生物代谢反应,具有广泛的生理意义。

尽管上述循环可以生成甲硫氨酸,但体内不能净合成甲硫氨酸,甲硫氨酸必须由食物供给,所以,甲硫氨酸属于必需氨基酸。

体内也不能合成同型半胱氨酸,它是甲硫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只能由甲硫氨酸转变而来。

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一合成酶(CBS)的催化下,以维生素B6为辅酶,同型半胱氨酸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进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a-酮丁酸。

a-酮丁酸转变成琥珀酸单酰辅酶A,后者通过三羧酸循环,可以生成葡萄糖,所以甲硫氨酸是生糖氨基酸。

值得注意的是,由N5一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甲基,使同型半胱氨酸转变成甲硫氨酸的反应是目前已知体内能利用N5一甲基四氢叶酸的惟一反应。

催化此反应的N5一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又称甲硫氨酸合成酶,其辅酶是维生素B12,它参与甲基的转移。

维生素B12缺乏时,N5一甲基四氢叶酸上的甲基转移受阻,这不仅使甲硫氨酸的生成减少,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时四氢叶酸的再生也受到影响,使组织中游离的四氢叶酸含量减少,四氢叶酸转运其他一碳单位的能力下降,造成核酸合成障碍,最终影响细胞分裂。

因此,维生素B12不足时可以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半胱氨酸和胱氨酸(1)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互变:半胱氨酸含有巯基(-SH ) ,胱氨酸含有二硫键(-S-S-),二者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互变。

在蛋白质分子中,两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以胱氮酸的形式存在,对维持蛋白质的结构很重要。

胱氨酸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中的胱氨酸是半胱氨酸残基氧化脱氢而来。

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许多蛋白质或酶的活性基团。

体内许多重要酶的活性均与其分子中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有直接关系,故有巯基酶之称。

(2)半胱氨酸分解代谢:人体中半胱氨酸主要通过两条途径降解为丙酮酸。

一是加双氧酶催化的直接氧化途径,或称半胱亚磺酸途径,另一是通过转氨的3-巯基丙酮酸途径。

4.谷胱甘肽(GSH) 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三肽。

谷胱甘肽分子中含γ-酰胺键。

谷胱甘肽的活性基团是其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谷胱甘肽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可以互变。

两种形式互变由谷胱甘胱还原酶催化,辅酶为NADPH。

(1)谷胱甘肽的代谢:谷胱甘肽是通过γ一谷氨酰基循环合成的。

由γ一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SH syn-thetase)所催化,由ATP水解供能。

谷胱甘肤的分解由γ一谷氨酰转肽酶、γ一谷氨酰环转移酶和5-氧脯氨酸酶及一个细胞内肽酶所催化。

γ一谷氨酰基循环有双重作用,一是谷胱甘肽的再合成,二是通过谷胱甘肽的合成与分解将外源性氨基酸主动转运到细胞内。

(2)谷胱甘肽的作用:谷胱甘肽在人体解毒、氨基酸转运及代谢中均有重要作用。

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组分的氧化或其他损害,谷胱甘肽能维持维生素E的还原状态。

谷胱甘肽保护某些蛋白质及酶分子的巯基不被氧化,从而维持其生物活性。

另外,谷胱甘肽与一氧化氮相互作用,保护血管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能够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抑制谷胱甘肽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而致病。

二、叶酸叶酸是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的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由于它最早从植物叶子中提取而得,故命名为叶酸。

化学名称为喋酰谷氨酸,由喋酸(pteridine)、对氨基苯甲酸与1个或多个谷氨酸结合而成。

人体不能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也不能将谷氨酸与喋酸结合,因此,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叶酸。

1.体内过程食物物中的喋酰多谷氨酸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喋酰-1-谷氨酸羧基肽酶水解,生成喋酰单谷氨酸及谷氨酸。

叶酸易在小肠上段被吸收,食物中叶酸的吸收率为50%~70%。

在十二指肠及空肠粘膜上皮细胞含有叶酸还原酶,在其辅酶NADPH参与下可以把叶酸变成活性型四氢叶酸,反应式如下:叶酸(F)+NADPH(H+)→5,6-二氢叶酸(FH2)+NADP+FH2+NADPH(H+)→5,6,7,8-四氢叶酸(FH4)+NADP+2.生理功能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通过两步还原反应生成四氢叶酸。

后者是叶酸的活性形式。

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是一碳单位的载体,其分子中的N5、N10两个氮原子可以携带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在体内参加多种物质的合成代谢,如蛋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酸等。

叶酸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依赖于叶酸及维生素B12,如果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则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障碍,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当叶酸缺乏时,DNA合成受影响,骨髓幼稚红细胞DNA合成减少,细胞分裂速度减慢,使细胞体积变大,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3.缺乏症叶酸食物来源较多,肠道内细菌也能合成,所以一般不发生叶酸缺乏症。

由于叶酸很容易溶于热水,烹调会大大减少其含量,如果偏食,不爱吃蔬菜,这样更会使叶酸的摄人减少。

大量饮酒会干扰人体对叶酸的吸收。

叶酸缺乏,会引起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大量蓄积,而后者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等疾病。

孕妇细胞分裂速度增快,缺乏叶酸会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应注意适当补充叶酸。

婴儿也要有足够的叶酸才能有良好的发育,如果母乳喂养,就更需要供给母亲充足的叶酸,每天给予400μg的补充量,可满足其每日需要量。

抗白血病药甲氨蝶呤的结构与叶酸类似,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四氢叶酸合成减少,进而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而起抗癌作用。

口服避孕药物或抗癫痫药能干扰叶酸的吸收及代谢,如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也应适量补充叶酸。

4.药理作用最旱期的运用是从菠菜的叶子里提炼出叶酸用来治疗巨细胞贫血,可以说叶酸是防治巨幼细胞贫血的重要药物之一。

叶酸也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的主要药物。

5.食物来源叶酸存在于所有的绿叶蔬菜中,也存在于动物的肝脏、肾脏和鸡蛋中。

柑橘、番茄、菜花、西瓜、酵母、菌类、牛肉等也富含叶酸。

三、维生素B6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是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的一种B族维生素,1936年定名为维生素B6。

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无臭,味酸苦,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温。

维生素B6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

磷酸吡多醛和磷酸吡多胺可以互相转换,均为活性型。

1.生理功能维生素B6是机体内许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参与含硫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酸的脱羧、色氨酸及γ-氨基丁酸的合成,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也影响激素的代谢等生理过程,是人体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2.体内过程及药理作用维生素B6口服后经胃肠吸收,原型药与血浆蛋白几乎不结合,转化为活性产物磷酸吡哆醛可较完全的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半衰期可长达15 ~20d。

本品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

磷酸吡哆醛可通过胎盘,并经乳汁泌出。

临床上应用维生素B6制剂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神经髓鞘脱失、妊娠呕吐和放射病呕吐等。

3.维生素B6缺乏症单纯的维生素B6缺乏症在人类极少见。

维生素B6长期缺乏会导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和造血系统等的损害,如神经炎、高同型半胱氨酸、小儿惊厥、小细胞性贫血、脂溢性皮炎、舌炎等。

4.食物来源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酵母菌、小麦麸、麦芽、糙米、燕麦、豆类、甘蓝菜、鱼、蛋、动物肝脏和肾脏及花生等。

四、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 cobalamin) ,是水溶性维生素,是惟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

是一类含钴(Co )元素、咕琳环、3一磷酸一5,6一二甲基苯并咪唑核苷酸及氨基丙醇的化合物。

人体内根据它结合的基团不同,可以有数种存在形式,如氰钴胺素、羟钴胺素、甲钴胺素和5-脱氧腺苷钴胺素,后两种形式是维生素B12的活性型,也是血液中存在的主要形式。

1.生理功能维生素B12在人体内起辅酶作用,它主要参与两个代谢反应:催化同型半胱氨酸转变为甲硫氨酸和L一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琥玻酰4一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辅酶A(5’一脱氧腺苷钴胺素是L一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构酶的辅酶)。

若维生素B12缺乏,在前者使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的代谢发生障碍,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直接影响DNA的合成,从而使细胞核成熟受阻,出现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血浆内血红蛋白合成的速度,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大,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在后者则使琥玻酰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辅酶A缺乏,并使L一甲基丙二酰辅酶A在体内蓄积,影响脂肪的正常合成,由于脂肪的合成异常而阻碍了神经髓鞘质的转换,结果髓鞘质变性退化,造成进行性脱髓鞘,使人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