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

摘要:在今天,选择通才教育还是选择专才教育被拿出比对并放在对立层面让人做出选择。其实,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新世纪全面人才发展的两翼,不能完全忽略一方而全力加强另一方。只有两翼均衡发展且强壮才能让人展翅高飞。但是在传统固有观念下,这两者被分割且对立来看待,合理看待且融合一起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本文为突破这一困境,提出思想上一些建议,为对此问题有困惑的朋友带来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方向选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身边的朋友都是儒家文士,皆在治书、儒学经典研究方面有探索和研究,而诸葛孔明却微微一笑只“观其大略”并不仔细专研,这个故事可以看做是一个通才观念的典型事例;而近代的陈景润,却是一位生活都不能自理,什么都不会的“傻子”,买菜做饭全然不会,菜市场在哪里都不知道,甚至于衣服扣子都扣错,一门心思只放在数学专研和验算上,家里堆满了成堆的验算草纸。但陈景润也成功了,并被大家称赞。数学家陈景润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专才成功的典范。那么,现今的青年学生中,究竟是该走通才教育之路还是专才教育之路?还是两条路都可以,大家选自身适合的即可?如果想深入分析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现代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概念入手。

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概述

在今天我们谈论的两种教育模式,实际概念与传统理解略有不同。通才教育也被称为通识教育,英文名“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强调的是教育本身内在属性,即教育客体-受教育者自身的提高。具体包括:思想品德、情操审美、教养修识、人格心理自身完善且健康、对事物的看法、理解、认识角度和深入思考方式,它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为国家的社会的发展提供的是综合能力素养都适合的人才。而与之相对的,专才教育则目标更加贴切实际,专才教育教学内容和重点放在专一学科、领域上,偏重专门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和深入,这样的专才在实际工作后,更擅长特定的、具体的某一岗位。

它看重的是适应性和应用性。专业教育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就是“学校专业设立”上,他是学科分类和社会发展分工的必然适应产物。

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对特征和弊端

通观全局,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两种教育方式,他们特点显著且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通才教育的定义是general,就是笼统的、大概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强调博学、广泛而深入性相对较差。在我们当今时代,讯息资讯庞大,与诸葛孔明时的农耕文明相比则天壤之别。受教育者想成为通才、全才,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放在各种知识和学科的了解上,每一门学科具体学习方式都大不相同,受教育者就算粗略了解各种学科,掌握现代社会各种资讯也要耗费巨大的时间,而现今人生学习时间相对有限,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专才教育也有相对不足之处。青年学生毕竟不能人人都成为陈景润式的科学家,退一步来看待专才教育,某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不足而不能在专业领域更称职某一特定岗位则如何?本专业环境改变很难就业又如何?他其余专业什么都不了解且学习体系、全面修养学识不足,他本专业之路走不通该如何选择新行业?新行业如何从头开始学习则一头雾水且时间有限,毕竟较少人才能成为专才,成不了专才的受教育者很容易变成“废材”。废材没有健全的世界观、与人交往也出现各种阻碍且专业能力不足,他又如何在社会上自立呢?从这里可以看出,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不应该是放在对立面看待了两个问题,而应该是受教育者都该受到学习和强化的不同层面。那么,现今我国教育体制下又有什么样的相对不足之处呢?

三、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与困境

(一)高校教育重视专业却轻视通才。受到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初始设立教学方式时设置了专业选择。这样的设置可以培养专门型人才以便受教育者走向社会而为国家做出相关行业的贡献,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很多重要内容的学习而使得青年学生成了“专业技能过关却人不够过关”的人才。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思想政治方面是否成熟?人际关系交往如何处理?如何自己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开始一门非本专业学科的学习且有所收获?青年学生审美、情操、道德、修养是否完善?这些也很重要的,作为高等人才的基础内容则完全被高校忽视。

(二)课程设置重视专才培养而忽视通才培养。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心理

健康课程、德育教育课程、体育课程、对当今社会实际现象如何理解等等这些很重要的问题没有专门课程教导学生。学生更多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和休闲娱乐上。文学、美术、历史、哲学等这些通识课程积累相对不足而使得学生学习严重偏科且发展不够健全。那么,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该如何融合呢?高校教育模式该如何选择变革方向呢?

三、高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融合方式选择

(一)高校教育重新认识通才教育且重视通才教育。思想会引起实际的行为,若想改变当今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对不足而走出困境,思想上仔细思考且发现自身不足而求取变革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上述分析,高校若切实响应国家相关高等人才培养指示且有实际作为,就应该真正重视起来。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并不是专业课程学好毕业找到一份合适工作就算是成功。人格的树立,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的抗压性,本专业之路走不通如何选择新行业且开始学习,都是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看待事物客观公正、道德修养高尚、与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在高校教育中都应该作为通才教育的实际体现予以重视。

(二)构建合理的通专结合教育课程体系。在青年学生开始步入校园并渐渐熟悉校园之后,高校从实际出发,总结以往培养人才模式的弊端而设置并重视更多通才课程。历史、哲学、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礼貌与礼仪等等通才教育课程应予以重视并实际教导学生。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等“硬”内容相比,这些通才课程、体育课程会适度放松学生状态,让青年人才相对轻松状态下迅速吸收并消化这些“软”内容。这样既能有张有弛的适度舒缓学习节奏,又能调整促进学生整体状态。让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均衡提升,为将来工作和人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都是教导过程,而学生在将来需要自己面对很多新知识、新问题,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新知识、新课程的学习其实更重要,这样的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让青年人懂得如何正确学习而不是胡乱摸索。在实际生活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合理分析、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在这两方面的“通才教育”上多下功夫,帮助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