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七章《实践和认识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把理性认识同主体的 需要結合,确定
切实可行的实践目的;
(3)理论为群众所掌握
三、实践到认识的反复循环与无限发展 1、认识活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实践与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2)具体: 对抽象基础上各种规定性的综合
感性具体——抽象——思维具体
第三节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从实践到认识 1、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 实践和认识的矛盾 2、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实践 第一次飞跃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3、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3、分析与综合
(1)分析: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不 同的部分、方面
(2)综合:在思维中把关于对象的各个部 分、方面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关于对象的 整体认识
(3)分析与综合既对立又统一
4、抽象与具体 (1)抽象:思维中的一种简单规定,这种
规定是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和属性在思维 中的反映
(1)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 感性材料
(2)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消化、 加工感性材料
第谷与开普勒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第二次飞跃的意义 (1)只有实现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认
识的目的。
(2)只有实现第二次飞跃,才能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并使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B.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 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四、认识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模型 2、归纳与演绎 (1)归纳:从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 (2)演绎: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 (3)归纳与演绎既对立又统一
培根:从个别到一般
亚里士多德:从一般到个别
2.理性认识 (1)含义: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3)特点:间接性、深刻性、抽象性 3.相互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割裂二者的关系导致二种错误 A.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
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 能动反映 客体
实践
1、认识的反映特性
2、认识的创造特性
3、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三、认识的基本形式
1.感性认识
(1)含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2)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3)特点:直接性、表面性、生动性(形
象性)
2、客体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3、中介 工具
4、目的、手段和结果 目的是人的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手段是人对外部对象所采用的作用方式 结果是客观化的人的目的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界的实践 2、改造社会的实践 3、改造人自身的实践
第二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认识的基本是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七章 实践和认识是人类活动的 基本形式
第一节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改造 一、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1、本质:人类能动地改革和探索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2、特征: 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
实践的基本要素
1、主体 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
体
四、非理性因素在实践和认识辩证运动中 的作用
1.理性与非理性
(1)理性
广义: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各种形式, 包括感觉Baidu Nhomakorabea知觉、表象、概念、判断和推 理等;
狭义: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 式。
(2)非理性
狭义:主要是指情感、意志、潜意识、欲 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意识形 式。
广义:除狭义的之外,还包括幻想、想象、 顿悟、直觉和灵感等。
2.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夸大理性的作用,忽视甚
至貶低非理性的作用。
(2)非理性主义:夸大非理性的作用,否 定理性的作用。
3.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选择作用
(2)驱动作用 (3)调节作用
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把理性认识同主体的 需要結合,确定
切实可行的实践目的;
(3)理论为群众所掌握
三、实践到认识的反复循环与无限发展 1、认识活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实践与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2)具体: 对抽象基础上各种规定性的综合
感性具体——抽象——思维具体
第三节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从实践到认识 1、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 实践和认识的矛盾 2、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实践 第一次飞跃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3、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3、分析与综合
(1)分析: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不 同的部分、方面
(2)综合:在思维中把关于对象的各个部 分、方面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关于对象的 整体认识
(3)分析与综合既对立又统一
4、抽象与具体 (1)抽象:思维中的一种简单规定,这种
规定是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和属性在思维 中的反映
(1)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 感性材料
(2)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消化、 加工感性材料
第谷与开普勒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第二次飞跃的意义 (1)只有实现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认
识的目的。
(2)只有实现第二次飞跃,才能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并使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B.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 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四、认识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模型 2、归纳与演绎 (1)归纳:从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 (2)演绎: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 (3)归纳与演绎既对立又统一
培根:从个别到一般
亚里士多德:从一般到个别
2.理性认识 (1)含义: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3)特点:间接性、深刻性、抽象性 3.相互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割裂二者的关系导致二种错误 A.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
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 能动反映 客体
实践
1、认识的反映特性
2、认识的创造特性
3、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三、认识的基本形式
1.感性认识
(1)含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2)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3)特点:直接性、表面性、生动性(形
象性)
2、客体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3、中介 工具
4、目的、手段和结果 目的是人的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手段是人对外部对象所采用的作用方式 结果是客观化的人的目的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界的实践 2、改造社会的实践 3、改造人自身的实践
第二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认识的基本是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七章 实践和认识是人类活动的 基本形式
第一节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改造 一、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1、本质:人类能动地改革和探索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2、特征: 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
实践的基本要素
1、主体 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
体
四、非理性因素在实践和认识辩证运动中 的作用
1.理性与非理性
(1)理性
广义: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各种形式, 包括感觉Baidu Nhomakorabea知觉、表象、概念、判断和推 理等;
狭义: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 式。
(2)非理性
狭义:主要是指情感、意志、潜意识、欲 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意识形 式。
广义:除狭义的之外,还包括幻想、想象、 顿悟、直觉和灵感等。
2.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夸大理性的作用,忽视甚
至貶低非理性的作用。
(2)非理性主义:夸大非理性的作用,否 定理性的作用。
3.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选择作用
(2)驱动作用 (3)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