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的余波
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贡献
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贡献政法系0602班14号唐培燕黑格尔哲学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都是发展的,一切发展都是没有止境的。
但是,黑格尔又不承认发展有个终点,并积极的去追求这个终点。
为了建立一个永恒不变、最终完成的绝对真理体系,他不得不创造一个纯粹的、完善的绝对的东西,它既是体系的起点,又是体系的终点。
即用哲学的语言就是“绝对精神”。
一、关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构成作为统一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由三大部分构成:(1)精神现象学:说明人是如何认识绝对精神的。
(2)逻辑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运动的。
(3)应用逻辑学,它又包括两个部分: 自然哲学,说明绝对精神如何被异化为自然的运动;精神哲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和精神领域中运动的。
1、黑格尔关于体系的思想前后变化比较大。
在《精神现象学》中,他把哲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精神现象学,第二部分是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也被他称之为应用逻辑学)。
1817年《哲学全书》出版时,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基本定型为逻辑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精神现象学则构成了哲学体系的“导言”。
黑格尔生前出版了四部著作,实际上只有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书,哲学全书和法哲学原理都是纲要。
不仅如此,实际上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精神现象学是“历史”,逻辑学是“逻辑”。
“逻辑”以“历史”为前提,“历史”以“逻辑”为本质,历史和逻辑是一致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绝对精神的“史前史”--在精神现象学之前,绝对是绝对,但还不是绝对精神(还不是现实的绝对)。
精神现象学的结果是人类精神达到了绝对知识,逻辑学就是从此出发,讨论纯粹知识-纯思想规定-范畴。
换言之,精神现象学是从历史的角度描述绝对精神,逻辑学则是从逻辑的角度,从本质的角度描述绝对精神。
2、存在或有可以界说为“我即是我”,为绝对无差别性或同一性。
这涉及到康德、费希特和谢林。
康德的先验演绎(客观演绎)的前提就是“我是我”--A=A,即分析的统一,费希特:自我设定自我本身。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2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2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90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2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8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2年级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可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专业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唯理论、经验论、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经院哲学的进程;文艺复兴和现代哲学的开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进程,启蒙运动的本质;德国古典哲学的进程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之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托马斯、笛卡尔、洛克、康德、黑格尔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2是以下课程基础: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05年第一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2国内教材参考书:(1)《西方哲学史》(上下册),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2)《欧洲哲学通史》,冒从虎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3)《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4)《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3国外教材参考书:(1)《西方哲学史》罗素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一版(2)《哲学的故事》威尔·杜兰特著,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3)《后楼梯——大哲学家的生活和思考》威廉·魏施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版(4)《西方哲学史》斯通普夫著,中华书局,2005第一版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经院哲学的兴起、鼎盛及其衰落的历史进程。
西哲简史笔记
填空题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1、提出“水本原说”的早期自然哲学家是泰利斯2、提出“无定说”的早期自然哲学家是阿那克西曼德3、提出“气本原说”的早期自然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美尼4、在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中,逻各斯可以被理解为“理性” “原则” “规律”等5、巴门尼德提出“是者” 是世界的本原,他借正义女神之口,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
6、芝诺提出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证:“二分法”、“阿基里和乌龟赛跑”(运动中事物没有快慢之分)、“飞矢不动”、“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7、芝诺(斯多亚派创始人之一)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 (在《理想国》一书中)8、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第三章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9、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10、高尔吉亚提出三个命题: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是为了验证“任何事物都有两种正相反对的说法” 这一相对主义原则。
11、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和“德性就是知识”,他提出“无人有意作恶“,苏的方法“助产术” 即交谈对话法。
12、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主张13、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14、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自然观认为原子除有形状、位置、次序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
15、怀疑派哲学家皮罗提出“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
第七章基督教哲学16、拉克坦修的《神圣的原理》从理论上宣布了基督统治时代的开始。
17、贝尔伽尔首先将辩证法用于神学讨论,安瑟尔谟推广了,他被称“经院哲学之父”。
18、査士丁首先提出了“基督教哲学”的概念。
19、德尔图良的“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 和达米安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思想一致。
20、教父对待希腊哲学的态度有两种理性辩护主义和信仰主义。
21、奥古斯丁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他的“我怀疑,故我存在”的怀疑论是笛卡儿的“我是故我在”的先声。
黑格尔哲学对德国历史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对德国历史的影响德国哲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毫无疑问就是黑格尔。
他的哲学在德国及欧洲哲学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黑格尔的影响不仅仅在哲学领域,甚至在德国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中也可以看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黑格尔哲学对德国历史的影响,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黑格尔哲学的了解和认识。
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可以被概括为绝对理性主义。
他认为绝对知识是知识的最高形式,即所有真理最终指向的一种最终真理,也就是绝对知识。
黑格尔认为绝对知识体现在世界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哲学、法律、艺术、文化等。
他的哲学一直对德国哲学和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黑格尔强调的绝对理性主义是一种极有争议的思想,因为这与现代思想所强调的相对主义相去甚远。
然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确立了德国思想和文化的方向,并深刻影响到了不同领域的发展。
二、黑格尔哲学在德国的影响1.政治影响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他认为国家是绝对精神的实化,这意味着国家是整个社会生活的核心所在。
因此,国家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变得重要而令人难以置信。
黑格尔关于国家的哲学深刻影响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包括国家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
这也为德国政治的复杂性铺平了道路。
2.文化和艺术影响德国的文化和艺术也受到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
黑格尔强调精神领域的意义,并认为它们与物质世界相等。
这导致了对整个文化生活的深刻思考和重要的转变。
黑格尔关于艺术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揭示了绝对知识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方式。
此外,黑格尔对音乐的深刻洞察也在音乐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哲学影响黑格尔对德国哲学和欧洲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进了现代哲学的发展。
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家,包括费尽和尼采。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在德国哲学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领了德国哲学的走向。
这与德国作为哲学中心有关,这一地位随着黑格尔的出现而进一步巩固。
西方马克思考试
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
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
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从总体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又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文化革命论:葛兰西认为,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不是武装夺取政权,而是工资产阶级争夺文化领导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
只有采用阵地战的方式,在市民社会中获得普遍的领导权,才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实践哲学: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
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与唯心主义哲学观;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
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简言之,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
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
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简述卢卡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基本思想。
(1)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大思想家卢卡奇(1885-1971)的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论最多,也许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2)《历代与阶级意识》是一部多层次的哲学著作,或者说政治哲学著作。
整部著作贯穿了必须恢复被第二国际的领袖们所遗忘和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哲学意义的思想。
卢卡奇在其中深刻地论述了他对有关马克思主义及其辩证法本质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哲学问题的理解,提出了他对历史及其主体以及物化问题的解释,阐明了无产阶段及其阶级意识的历史作用。
论马克思关于哲学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思想
一、问题的提出在19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一书中,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明,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
这一问题后来被学界称为“柯尔施问题”。
柯尔施指出,不论是资产阶级教授们还是自诩为正统马克思主义者,都对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具有统一性这一“非常重要的理论的和实践的问题的事实”持有否定的态度。
〔1〕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只是19世纪哲学史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分支”而已,于是将其视为是黑格尔主义的“余波”而不予考虑。
〔2〕而自诩为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们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不予重视,认为哲学没有现实性,是伪现实,主张以个别的经济事实为根据展开研究,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因素清理出去。
他们批判形而上学,反对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看作是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与克服。
也正是基于此,“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很少去专门谈论纯粹理论的问题,认为世界上最本真的现实就是经济现实,而包括哲学、宗教与艺术等在内的“纯粹意识形态”是空想家头脑中幻想的东西,是伪现实,是非现实性的存在。
柯尔施批判了“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将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阐释”(18FKS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海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柯尔施问题”是指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就是哲学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柯尔施指出哲学具有现实性,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哲学。
然而,马克思本人却认为哲学既具有现实性,同时又具有非现实性。
从哲学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哲学具有相对现实性,而哲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就其根本而言是一种理论,则表现出一种非现实性。
柯尔施看到了哲学的批判性与革命性的一面,即哲学的相对现实性一面,而忽略了哲学作为理论形态不可避免的非现实性的缺陷。
哲学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问题启示我们应该将哲学放置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去考察,这对于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柯尔施的言说及其影响
[收稿日期]2003206221 [作者简介]郑端(1969-),女,湖北长阳人,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① 在国内学术界,杨耕比较早地提出了这一观点。
他最近关于这一观点的阐述,可以参见杨耕:《马克思:现代哲学的奠基者》,载《学术月刊》,2002年第5期。
② 参见聂锦芳:《关于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载《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柯尔施的言说及其影响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北京100727)[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哈贝马斯[摘 要]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认为,柯尔施19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把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来把握,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变迁、理论实质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主义特质,所有这些都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哈贝马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重要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3)0920025205一、问题的由来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似乎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不是始终把马克思视作哲学家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框架中,哲学不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吗?在传统的话语谱系中,自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术语就获得了历史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斯大林在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则确定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基本视域和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学术界逐步展开了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批评,并提出了种种替代方案,诸如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等等,意在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得哲学思想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是18世纪末-1论文联盟9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得卓越代表,在近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得地位.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震动全欧得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德国妨碍特别之大,它迫使德国各部(包括普鲁士在内)得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某些不完全得资产阶级性质得改革.然而,软弱无能得德国资产阶级全然没有力量用革命得手段从封建主手里夺取政权.德国国家政权仍然保持在贵族手中.当法国得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得革命行动愈趋激烈,斗争规模愈益扩大得时候,可怕人民更甚于可怕封建势力得怯懦得德国资产阶级,马上吓得匍匐于普鲁士国王得座下,和封建贵族妥协,反对法国革命和本国人民革命了.这时得德国资产阶级当然对封建势力有些不满,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一定程度得进步耍求.然而,资产阶级得软弱性,对革命对人民群众得畏惧和憎恨,对封建势力、地主贵族得屈从和妥协,却使得它变成一个愈来愈反动得阶级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资产阶级所走得道路,就只能是一种在贵族、封建主领导下,由君主政权实行得从上而下得改良得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地主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更加痛苦.黑格尔得哲学确实是这种处于特别矛盾地位得资产阶级得意识形态.德国资产阶级得两面性,进步和反动相互交错得特征,在黑格尔哲学上得反映确实是他得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得矛盾.黑格尔诞生在斯图加特得一个高级官吏得家庭,曾在图平根大学读书.wWwcOm 大学毕业后,黑格尔当过几年家庭教师,在班堡做过报纸编辑,在纽纶堡做过中学校长,后来做了海得堡大学教授.1818年应普鲁士政府得聘请祖任了柏林大学得哲学讲座.黑格尔成了普鲁士王国得官方哲学家,他得哲学体系高踞着普鲁士王国国家哲学得地位.?黑格尔对普鲁士君主国家极尽其吹捧颂扬之能事,讲“国家存在确实是神在世界上得庄严得行进”,在普鲁士国家中自由差不多实现,理性已成为现实,因此,他认为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是最好得制度,应该永世长存.他认为贵族是社会上第一等级,国家政权应该交给贵族治理.黑格尔又是私有财产得辩护者,他认为只有私人所有制才是合理得,法权应当爱护市民社会得私有制.他认为资产阶级能够参加国家治理,然而有限制得.黑格尔一方面拥护资产阶级得私有财产,容许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治理;另一方面又维护等级制度,把贵族看做国家得第一等级,反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正如马克思讲得:“黑格尔盼望有中世纪得等级制度,然而要具有现代立法权得意义;他盼望有现代得立法权,然而要披上中世纪等级制度得外衣.这是最坏得一种混合主义”.(《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一卷864页)黑格尔得这种看法不仅反映了他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得矛盾,也是他得哲学思想上得矛盾得社会根源.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得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认为有一种永恒存在得世界精神,是自然界和社会得一切现象得基础.一切现实事物基本上从世界精神派生出来得.他把这种世界精神叫做“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黑格尔所讲得“绝对观念”,“绝对精种”不是不得,只是是把人由客观现实中抽象得来得概念从人得头脑中独立出来,加以吹胀、夸大,变成脱离物质得神圣得绝对物.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不是静止不动得,而是处于运动、进展之中得.绝对精神得进展过程可分为三个差不多时期,即逻辑时期,自然时期和精神时期.最初,“绝对精神”完全处在自身之中,以纯粹抽象概念得形式完成了自身得逻辑得进展;然后,它使自己“异化”,即向外转化为与自己不同得物质性得东西——自然界,在那个时期上,“绝对精神”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后,“绝对精神”在人得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因此它就摆脱了“弄化”得形式,而回到了自己本来得形式——精种得形式.因此,“绝对精神”得进展,确实是“绝对精神”自己认识自己得过程.黑格尔哲学得整个体系也确实是按照“绝对精神”得进展时期而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由上可见,黑格尔得“绝对精神”象宗教上得“上帝”一样,是世界万物得制造主,实际上,它确实是用哲学语言来称呼得“上帝”.费尔巴哈曾讲黑格尔哲学是“理性化了得神学”,这是完全正确得.黑格尔哲学得唯心主义体系是他哲学得保守得反动得一面;只是在他得唯心主义哲学中,也贯穿着一种极有价值得东西,这确实是辩证法.黑格尔哲学之因此有辩证法这一重大成就,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得进步要求,而且也由于黑格尔拥有得自然科学材料比他得前辈要多得多.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上得许多新成就,不断地冲击着旧得形而上学得世界观.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大体形成得星云学讲在形而上学得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随后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拉马克和哥德得进化思想,无不向人们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得,必须从进展得观点研究周围现实.作为当时尚有一定进步要求得德国资产阶级得哲学家黑格尔,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同意了进展得观念,利用自然科学得新成就,并吸取前人得若干辩证思想提出自己得辩证法.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最充分、最系统地发挥了唯心主义辩证法得人,他用唯心主义观点表述了辩证法得差不多特征.马克思曾讲“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奇化了,但综合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一般得运动形态得,还要算他最早.”(《资本论》第一卷17页)在黑格尔得唯心辩证法中包含着合理得内核——关于进展得学讲.黑格尔,要紧是在《逻辑学》一书中,第一次自觉地表述了辩证滋关于进展得三条差不多规律,即: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这是黑格尔得一大贡献.然而,黑格尔辩证法讲得不是现实世界和人类认识得进展,而是作为“绝对精神”得各种规定或型式得纯粹概念、范畴得进展.黑格尔把这种进展了解为概念得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过渡得运动,而这种运动得源泉就在于概念本身所论文联盟包含得内在矛盾.在《逻辑学》得第一部分《存在论》中,黑格尔研究了质和量得范畴及其辩证联系,阐明了质量互变规律.黑格尔批判了认为自然界中没有飞跃得形而上学观点.他讲,存在得变化不是平滑进化式得,不是只有量得增减,而是通过质量得相互转化,通过飞跃进行得.逐渐得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渐进性得中断”,引起全然得质变.黑格尔曾引用了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中得事实讲明质量转化得规律.然而,这些现实得例证只是作为他得唯心辩证法得注足罢了.他所讲得质量互变,只是纯粹概念得逻辑推演.在《逻辑学》得第二部分《本质论》中,黑格尔考察了同一和差异、本质和现象、可能和现实、必定和偶然、缘故和结果等等对立范畴得关系,提出了对立统一、矛盾是进展动力得思想.黑格尔批判了否认矛盾得形而上学得“抽象同一性”观点.他讲,同一是“具体得”,即包含着内在得差异和矛盾得.例如上述得每一对范畴就基本上既对立又统一得关系.内在矛盾是概念所固有得,因此概念才表现出自己得活动,才有进展.用黑格尔得话讲: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得根源”.所以,黑格尔讲得矛盾也不是现实得矛盾,同时不需要用现实得力量去加以解决,在他看来,一切矛盾到了“绝对观念”进展得最高时期,就自然地趋于绝对得同一,和谐地自相调解了.“否定之否定”得原则是构成黑格尔体系得一切部分得全然规律.所谓“否定之否定”确实是黑格尔得“正、反、合”三段式.按照黑格尔得讲法,一切进展过程,都通过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正题)被第二时期(反题)所否定,第二个时期叉被第三个时期(合题)所否定,第三个时期因此叫做合题,是因为它不仅推翻了前时期,而且把前两个时期得特点、按照新得方式在自身中结合起来.黑格尔得三段式是牵强附会地硬套在现实之上得一个公式.然而黑格尔得“否定之否定”原则却包含着关于进展不是直线式得而是螺旋式得前进上升运动得思想,他把否定作为进展得环节,指出辩证法得否定不是一次得单纯得否定,而是通过再否定(否定之否定)以“扬弃”得方式保持了最初被否定得东西,从而综合了前此进展所取得得全部积极成果.黑格尔依照辩证法得差不多规律提出得其他一些重要原理,如真理是主观和客观得矛质统一,认识是从抽象到具体得过程,逻辑得东西和历史得东西得统一,等等,也都包含着非常有价值得辩证思想.总之,黑格尔在他得唯心主义得、概念得辩证法中天才地推测到了、不自觉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得辩证法,这确实是黑格尔辩证法得“合理内核”之所在,也是黑格尔伟大历史功续之所在.只是,我们差不多明白,黑格尔得辩证法是从纯粹思维动身得,它在极本性质上是唯心主义得,是建立在反科学得基础之上得;黑格尔仅仅是在他得唯心辩证法中推测到了客观事物得辩证法,而决没有科学地认识到辩证地发生着得客观实在过程;相反地,它实质上是在神奇得唯心主义得形式中歪曲了那个客观实在过程.因此,黑格尔得辩证法必定是不完全得.这表现在:一、“绝对精种”得进展不是无限得,当它达到自我意识得时候,进展就终止了,黑格尔宣布,他自己得哲学确实是“绝对精神”所达到得最完满论文联盟得自我认识,是最后得绝对得真理;二、自然界作为“绝对精神”得“异化”,在黑格尔看来,就全然没有任何进展;三、黑格尔认为,当“绝对精神”达到自我意识时,人类历史也达到了终点,不在前进了,他把普鲁士王国看成历史得顶峰,如此,辩证法得革命精神,在黑格尔反动唯心主义体系得重压下就被完全扼杀了.由上可见,黑格尔得辩证法在其现成得形式上是完全不适用得.因此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利用黑格尔辩证法得时候,认为第一件事确实是要对它作一番透彻得批判,剥去其唯心主义得外壳,使辩证法依其本来得形式呈现出来.黑格尔辩证法所包含得“合理内核”,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伟大首领马克思、思格斯得批判、改造,才能成为指导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得万能得武器.。
西哲教材
西方哲学史教材一、教材名称1、西方哲学史新编(大学哲学丛书之一)苗力田2、西方哲学史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新编现代西方哲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冯达文、郭齐勇主编,人民出版社。
4 -- 西方哲学史(从古代至德国古典哲学) 《西方哲学教程》谭鑫田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欧洲哲学通史》冒从虎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史新编》苗力田等主编,人民出版社。
科目④:《现代西方哲学教程》夏基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著,人民出版社。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冯达文、郭齐勇,人民出版社,2004年《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哲学简编》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肖前,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陶德麟,武汉大学出版社439 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论主义》陈修斋,人民出版社,1994年《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杨祖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人民出版社《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江天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二、教材信息浏览1、西方哲学史新编(1)版权要项作者:苗力田李毓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8月版次: 1I S B N:701000697 页数:开本:32开印张:(2)内容简介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约请到一批有出色建树的哲学专家,为跨世纪的高校学生编写了这套新型哲学教材《大学哲学丛书》。
这套丛书也是一切希望增长哲学智慧提高理性思维能力的当代青年的基础性读物。
在保持教材相对稳定性的同时,本丛书力求最大限度地吸收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新成果,反映当代思维水准。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与科尔施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与总体性
1、科尔施的总体性的含义 1)把社会(社会存在)和历史(社会发展)作 为总体来认识和把握 2)把理论与实践当作一个完整的现实的总体 总体性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2、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标志 不再把哲学当成独立的观念形态,而是社会革 命实践的内在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首先是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 主义。换句话说,它是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它的理论认识了 社会和历史的整体,而它的实践颠覆了这个整体。”
台州学院思政部
第三讲 西早期代表人物:科尔施
人物肖像
姓名: Karl Korsch 籍贯: 德国 生卒: 1886—1961 学位: 法学博士 职业: 哲学家 主要成就: 西马奠基人之一
一、科尔施生平与思想事件
前马克思主义时期 (1911—1919)
二、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与出 如何看待马克思的“终结”和“ 消灭”哲学 马克思主义与总体性
4 5
科尔施对列宁哲学思想的非难
“科尔施问题”的意义
(一) “科尔施问题”的提出
1、科尔施问题: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2、“科尔施问题”的背景: 资产阶级学者:马克思的哲学只是黑格尔 主义的余波,是相当不重要的一支 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是实证理论, 哲学研究无助于阶级斗争 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缺乏哲学内容的
参加德国共产党时期 (1920—1926)
脱离国际共运时期 (1926—1961)
•加入伦敦 “费边社”, 受改良主义影 响 •加入“德国 社会民主党”
•加入德共 •发表《马克 思主义和哲学》 •被开除出党
•与“左派”决 裂 •批评列宁主义 •再版《马》并 增加《一个反 批判》 •被迫移居 •《卡尔· 马克 思》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熊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危机。
第二国际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社会主义实践的进程。
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围绕“正统马克思主义”论题,深入分析了第二国际理论“正统马克思主义”中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僭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的轻视等问题,尖锐地揭露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庸俗性。
一、自然科学方法论在“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僭越(一)“正统马克思主义”论题的提出青年卢卡奇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中,以伯恩施坦为例批判了第二国际内部的修正主义理论。
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青年卢卡奇指出,“伯恩施坦部分地由于他的没有受到任何哲学认识妨害的‘不偏不倚’,反对辩证方法的声音叫得最响最尖锐”,“然而他从这种想使方法摆脱黑格尔主义的‘辩证法圈套’的愿望中得出的现实的政治结论和经济结论,却清楚地表明了这条路是通向何处的”。
青年卢卡奇在对伯恩施坦的批判中,准确地点明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错误认识。
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是一种理论失误,“辩证法的‘用脚站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直接导致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错误判断。
青年卢卡奇则明确强调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关键作用,指出“如果辩证法的这一含义模糊了,它就必然显得是多余的累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或‘经济学’的装饰品”,“‘辩证地’深化辩证方法的企图都必然导致肤浅平庸”。
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认为,“在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情况、每一个统计数字。
每一件素材中都能找到对他说来很重要的事实”,其背后反映的是新康德主义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影响。
(二)“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第二国际理论家保尔·拉法格在1909年出版的《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中,将马克思主义解读为否定意识作用的“经济决定论”,在梅林等人的推动下这种“经济决定论”最终成为第二国际队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诠释,而考茨基对“经济决定论”的传播则起着关键作用。
哲学已死?恩格斯早就说了,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终结
哲学已死?恩格斯早就说了,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终结黑格尔据说哲学家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表达过“哲学终结”的观点,而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霍金更是在他的书籍《大设计》的第一页就宣称“哲学已死”,其实最早提出“哲学终结论”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不仅宣布了传统意义的哲学已经终结,并且明确指出哲学在“黑格尔—马克思”那里终结。
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恩格斯原话是这样的,“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方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他(虽然是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将过往哲学全部汇入了自己的庞大哲学体系,而马克思则反对黑格尔只满足于解释世界的思辨哲学,也就是反对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从而提出了唯物史观,进一步终结了旧哲学。
“这种历史观(指马克思唯物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一样。
现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
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海德格尔除此之外,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也有类似的表述,“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
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要求,要它们弄清它们自己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
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
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的学科之王—哲学(其实接近科学的含义,因为之前哲学始终和各门学科混合在一起)已经不存在了,还留给哲学的领地,只剩下了纯粹的思维领域,也就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只剩下了纯粹的思维规律,即辩证法和逻辑学。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柯尔施通过对第二、第三国际理论家和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观的批判,主X恢复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原始关联,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的超越性和实践性,这对于克制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哲学观层面上的知识论和教条化倾向,在当代意义上深化、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柯尔施安德森在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时指出,“哲学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又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是192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发生普遍变化的迹象之一〞〔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不再像马克思那样从哲学转向政治学和经济学,而是相反,“取而代之的是哲学的讨论本身的复兴。
〞〔2〕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强调最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正因如此,柯尔施的思想日益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
那么,柯尔施为什么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柯尔施所谓的哲学是指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一种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柯尔施哲学观的挖掘、分析和梳理,彰显其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柯尔施认为,资产阶级理论家、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第三国际理论家对哲学问题的轻视和对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关系的否认性答复,是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危机的重要根源。
尽管这些理论之间有很多矛盾,甚至第三国际的列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重视,但在柯尔施看来,由于对理论和实践统一的辩证法的遗忘,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问题上是一致的,都否认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内在关联。
因此,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的保卫是首先是通过对上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批判来进展的。
柯尔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关系上的这种纯粹否认的观点……起因于对历史和逻辑的非常浅薄和不完整的分析〞。
〔3〕对此,柯尔施进展了深入分析和批判。
〔一〕对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批判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费舍、宇伯威格和朗格等资产阶级哲学史家那里是不会得到重视的,在这些哲学史家的著作中,很少提及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因为,“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充其量不过是19世纪哲学史中一个相当不重要的分支,因而把它当作‘黑格尔主义的余波’而不予理睬。
黑格尔哲学对后代哲学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对后代哲学的影响黑格尔哲学,是德国近代哲学中具有极大影响的一派哲学思潮。
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法思想和“绝对知识”的概念,在后世哲学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黑格尔哲学对后代哲学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黑格尔哲学的主要思想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全世界事物的最终原因和最高业力,而真理则是“绝对知识”的呈现形态,只有通过“辩证运动”才能达到真理所在的区域。
黑格尔以“辩证法”来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和天地万物的规律。
黑格尔认为客观的社会实践是辩证法的发展基础,而哲学作为辩证法发展和表达的基础理论,通过哲学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规律。
二、黑格尔哲学对后代哲学的影响1、现象学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形成黑格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哲学思想对日后哲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以黑格尔哲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现象学的概念,深刻揭示了人类认识事物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人类应该用纯粹意识来认识世界。
2、黑格尔哲学对政治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黑格尔强调了社会实践与政治制度的必要关联,他认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是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化解方案。
此后,德国政治哲学创立者韦伯、马克思等人对黑格尔对政治制度的认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阐述,对现代政治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认识论上的发展黑格尔关注人类认识事物的机制,提出的“自我意识”概念,为后世哲学领域指明了道路,成为认识论上的重要篇章。
卡尔·波普尔等哲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批判旧有认识,构建新认识的思想。
4、自由意志哲学的发展黑格尔哲学视自由意志为理性的表现。
此后,康德、费希特等哲学家强化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形成了现代自由意志哲学的基础理论。
三、结论黑格尔哲学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模式,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黑格尔在实践与形式这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强调两者的必要关联,这也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重大贡献之一。
同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引领了后世哲学的身影,如同一股巨大势能,催生了现代哲学领域的新动力。
论马克思的“终结哲学”的哲学——从柯尔施的角度谈起
( 即历史唯物主义) 他对西方整个哲学传统进行了彻底的 时,
阶 级的 哲学史著作, 出于社会经济的原因, 经抛弃了黑格 已 批判。这表明,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过程 中, 马克思主义 尔哲学和辩证法” ¨ 他们认为黑格尔死后, 。 黑格尔主义就 的思想逐渐离开哲学,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思
的终结” 的这种理解 , 即主张马克思思想是哲学 , 马克思哲学是批 判的、 革命 的和 实践 的理论 , 是一致 的, 但马 克思把 这种理 解
建 基 于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上 , 而在 本 质 上超 出 了柯 尔施 的 思 想视 域 。 从
[ 关键词 ] 柯 尔施 ; 马克思 ; 学 ; 学的终结 ; 哲 哲 历史唯 物主义 [ 中图分类号 ] 8 A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5— 4 2 2 1 ) 1 0 5 0 [ 10 3 9 (0 0 l — 0 1— 4 收稿 日期 ] 2 1 0 0 0— 9—1 3
柯尔施说,85 14 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再把他们的科学 之间的关系, 则不必考虑这种术语学的观点。这里, 出 他提
的见解表达为哲学的观点, 因为他们认为“ 全部哲学等同于 了两个关键的问题 : 第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的废除应
资产阶级哲学” 。如果这样的话, 马克思要终结和取消哲学 ,
21 00年 第 1 期 1 总第 26期 0
兰
州
学
刊
No. 2 0 1l 01
L nzo H a a h u x ek n
Ge e a . . 0 n r 1 No 2 6
论 马 克 思 的 “ 结 哲 学 ” 哲 学 终 的
从 柯 尔施 的 角 度 谈 起
古典哲学的终结:黑格尔
古典哲学的终结:黑格尔当康德提出客体在彼岸,物自体在彼岸,我们的感知只是现象界,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这使得“知”和“在”之间划出一条鸿沟。
大家要知道,这条鸿沟算是一个重大进步!因为在贝克莱和休谟那里,“知”是什么,“在”是否存在都已经是疑问了,“在”已经可以被抽离了,“知”是什么全然是一个空洞,所以到康德这里已经是一个重大建树,然后康德接着讲,说我们把智慧和理性调动到极致所达成的是“二律背反”;黑格尔是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建立了他的精神现象学系统;也就是说黑格尔很清楚,他从近代古典哲学乃至古希腊理念论中已经明确意识到,我们人类所说的“对象体系”和“存在”,其实只是封闭感知通道中的“存在”,因此我们没有资格讨论这个感知以外有没有“存在”这个问题,在逻辑上这是一个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因此他提出回到古希腊柏拉图的状态,他说这个世界的本原是一个“绝对精神”,所谓“绝对精神”,我们换一个浅显的理解,就是你所说的世界永远是你精神界中的存在,这个东西你无法超脱,你也无法打破边缘;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要找见一个东西,它到底处在什么状态,我们必须找见它的边界,然后把边界两端的条件加以比较,我们才能够搞清它的状态;可感知的这个通道是封闭的,这个感知通道的边界你是打不开的,因此这个边界两端的条件比较不能进行,因此你所说的世界永远是你的精神世界,此话一点都不错!于是黑格尔据此提出“绝对精神”才是世界的本原,或者合理的讲,至少我们人类所说的世界永远只是一个打不开的绝对精神;在这一点上,黑格尔学说核心成立;那么“世界”是什么?“对象”是什么?笛卡尔所谓的“物质实体”是什么?我们在直感上所说的“外部存在”是什么?康德那里划出的那一条鸿沟怎样消除?黑格尔由此端出最原始的辩证法;他说外部对象只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异化呈现,A和B互相转化而又同一,你把这个绝对精神的外部异化形态视为对象,当你对它有所认识的时候,它又回归你的绝对精神,这叫辩证法“正反合”论证;要明白,黑格尔哲学的合理要素在哪里?在于对感知封闭的确认,这是它的合理要素,也就是他唯心主义的那个提法成立,恰恰是他说绝对理念的异化呈现达成外部世界存在的辩证表述,这纯属胡谄!这就是为什么真正读懂黑格尔,你会发现它真正合理的要素恰恰是我们所要批判的要素的原因;要理解黑格尔,必须读懂康德;要理解康德,必须读懂休谟;要理解休谟,必须读懂贝克莱;要理解贝克莱,必须读懂此前的经验论学说和笛卡尔,这是思想脉络的一路发展,康德到黑格尔,古典哲学终结,“知”和“在”的问题被处理完毕;如果你确认康德是高点,“知”和“在”的问题,就处理成一个不可知论的确定模型;如果你接受黑格尔的说法,“知”和“在”的二元关系在绝对精神中消解,“知”和“在”的根本问题至此达成讨论终结;到这里肯定是不满意的,因为更多的问题随之呈现;比如精神的渊源何在?为什么必须有“先验规定”?“先验规定”是被什么东西塑成的?如果我们的“知”只是精神封闭通道内部的主观设定,那为什么我们的“知”或者说我们的“知识”在运用中会有效?诸如此类的问题,显然成为更严重的麻烦呈现,除非你闭眼不看这个问题,你才能够说古典哲学问题获得答案,这也就是为什么到19世纪末期,西方出现以克尔凯郭尔为代表的一系列现代哲学的萌芽,他们不再追究世界的本原和精神的本原规定性,他们不再追究这些根本性问题,他们这认为这些问题要么已经探讨完毕,要么根本无从探讨,于是他们回到对自我的追问,这就是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家知道海德格尔的“此在”,其实表达的是“知的自我性”和“我的自知性”的问题追究,他既不追究“我”来自何方,他也不追究“知”来自何方,他把一切事物的起点设定在“我的定在”这个点上开端讨论,“我的定知”这个点上确定讨论;“此在”这个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叫“定在”,它本来是一个有疑问的问题,在西方现代哲学呈现为终极追问的起点,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倒退,尽管它在逻辑的论证上表现出某种合理性;因此当到这里要明白,进入古典哲学精神追问和认识论追问,成为一个必然的唯物追问和对象追问的后继问题,这个追问建立了我们知识论的基础,建立了科学系统得以建构的基础,而且还建立了未来后科学系统,或者说批判科学系统的基本思维武器,尽管它是一个未完成的探求,但却是人类当今科学时代的基本思脉追溯和未来超越科学时代的一个重要思脉端口,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论波普尔对黑格尔历史主义的批判
论波普尔对黑格尔历史主义的批判波普尔对黑格尔历史主义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黑格尔的观点和方法论进行的批评上。
波普尔认为,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有着许多问题和缺陷,包括他的唯心主义、宿命论和历史方向等方面。
波普尔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黑格尔认为,意识和观念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历史的发展是由意识和观念的规律决定的。
但波普尔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由于主体的观念和意识的变化而产生的,而是由于人类行为和融合的广泛经验的结果。
意识和观念只是历史的一个方面,它们不足以解释历史发展的全部复杂性。
波普尔对黑格尔的宿命论提出了批评。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个确定的进化规律进行的,这个规律是无法改变的。
黑格尔的宿命论意味着历史是不可逆转的,它必然会沿着特定的轨迹发展。
但波普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开放的,充满了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历史不是按照一个固定的规律进行的,而是由无数个个体的选择和决策的结果。
波普尔对黑格尔的历史方向提出了质疑。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朝着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的方向进行的。
但波普尔认为,历史的发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方向,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有着各自的价值体系和目标。
历史的发展是多样的,不同社会和文化之间不存在所谓的进步或倒退的判断标准。
在波普尔看来,黑格尔的历史主义过于唯心主义、宿命论和方向性,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行为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一个固定的规律驱动的。
历史是开放的,充满了可能性和变化。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历史看作是按照一个固定的规律进行的,而是应该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论波普尔对黑格尔历史主义的批判
论波普尔对黑格尔历史主义的批判波普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对黑格尔的批判也是其思想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波普尔认为黑格尔的历史主义在方法和结论上都是错误的,是思维方法的误导和对世界的错误把握。
下面我将具体阐述波普尔对黑格尔历史主义的批判。
首先,波普尔批判黑格尔的方法论。
他认为,黑格尔犯了用概念去指导世界的错误,即先有概念,再去寻找符合这一概念的事实。
这种方法论的问题在于它建立在对真理的错误理解上,即假设真理是一种可以预见的、确定的、完美的答案。
波普尔认为,真相并非如此,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
因此,黑格尔的方法错把了“成熟”的思维过程,对我们理解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造成了错误的引导。
此外,波普尔也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自我超越”思想。
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应该被置于某个历史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与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和斗争的过程,使得事物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波普尔批判这种辩证法显得过于简化和人为,而且过于强调了世界的目的性和必然性。
对于波普尔来说,世界上的事情发展是通过自由意志和个体的努力推动的,而非如同黑格尔所说的只是某种历史命运的必然结果。
此外,黑格尔的“自我超越”也受到了波普尔的批判,他认为这个概念太抽象和过于歧义,无法真正地解释实际发生的事情。
最后,波普尔批判了黑格尔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立场。
例如,黑格尔认为公共福利只能通过国家的集权实现,而波普尔则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危险和错误的,因为它破坏了人类的自由和创造性。
总的来说,波普尔对黑格尔历史主义的批判是对其方法、立场和结论的。
他认为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是建立在错误的方法论上的,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目的性,过度简化了实际发生的事情。
同时,黑格尔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这些观点破坏了人类的自由和创造性,对人类已有的成就构成了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黑格尔学派分化的直接原因是围绕宗教性 质问题而展开的争论。 坚持辩证法的否定原则
青年黑格尔派 青年黑格尔派的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但是把历史归结 为观念史、思想史 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观具有无神论的倾向
《论死亡与不朽的思想》 《黑格尔哲学批判》 生平和著作 《基督教的本质》 《哲学改造的临时提纲》 《未来哲学原理》 《宗教的本质》 他是第一个指出黑格尔哲学头脚倒置特点的 人。他指出,现实的总和是自然界,人和人的 思维都是自然的产物,黑格尔的根本错误在于 颠倒了自然和思维的关系。 对黑格尔的批判 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博大精深体系的法宝就是 第一性和第二性之辩 费尔巴哈论证黑格尔是混淆哲学与神学的根源 黑格尔哲学的余波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哲学继承了近代哲学中 传统神学和泛神论的矛盾,黑格尔哲学虽然要 取代神学的位置,但最终还是导致了神学;否 定之否定,走向自己的反面。 人本学 上帝即是人的本质 爱的宗教 新黑格尔主义者的分类 注释者 创造性的继承者 概论 新黑格尔主义者的观点 新黑格尔主义者给予特别重视的范畴 代表人物:狄尔泰、柯林伍德、秦悌利 新黑格尔主义 克罗齐(意大利) 美学 逻辑学 经济学 伦理学 布拉德雷(英国) 罗伊斯(美国) “存在就是有效” 《基督教的问题》在这本书中,罗伊斯在他的 整体哲学与基督教之间画了一个等号。
费尔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