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港口—腹地经济一体化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10期2006年10月

经济地域系统论

系统论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既把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又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系统论的最优化原理要求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整体功能达到最优,同时包括系统结构形态最优、运动过程最优和性质最优。

港口作为所依托的腹地的物流子系统,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口—腹地之间系统协作的优化。系统论为“港口—腹地”系统整体有序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相关原理和要求对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有良好的推进作用。陈才论述经济地域的产业结构,并分析经济地域运动现象,董锁成分析经济要素的地域运动规律。[1

]

劳动地域分工论

劳动地域分工是人类经济活动按地域空间进行的一种分工形式,其直接原因是区域之间在自然资源、发展基础、经济结构、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和个体效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劳动地域分工合作的高级形式,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从指导思想上为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4

]

第28卷第10期2006年10月

港口腹地界定

港口腹地总与其所在的经济圈相对应,但一个港

口的腹地范围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

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腹地的界定直接关系到港口经

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一些学者对

港口腹地范围的确定进行研究。

国内传统的港口腹地界定方法多从港口内陆空间

通达性和经济性理论入手来确定港口市场的空间边

缘,即港口腹地的范围,把港口腹地分为直接腹地和间

接腹地两类。[5]传统的港口腹地划分方法不断被完善,

相继出现模型法、圈层结构法和点轴法、模糊数学法、

网络理论和图论法等。许多学者运用此类方法进行相

关的实证研究。

刘力等采用重力模型对图们江地区各港口的经济

腹地进行研究,对港口的腹地进行重新分析;[6]王杰等

引入经济地理学的新理论成果——圈层结构法和点轴

法,提出圈层结构划分法和点轴结构划分法两种新的

港口腹地划分方法,并应用这两种新方法对大连国际

航运中心港口腹地范围的界定与划分进行实例分析;[7]

许云飞采用物流与图论结合计算沿海港口经济腹地的

方法,计算山东省各港口的经济腹地并对各港口的吞

吐量进行预测。[8

]

港口—腹地互动

港口依托港口腹地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来

促进整个腹地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港口正在成为强化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

进区域整合、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港口对

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可以从港口与所在城市之间的

互动关系和港口与腹地的不同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些学者以鹿特丹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为

例,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港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度。

陈再齐等以广州港为例,借助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定

量分析方法,从广州港对广州城市经济的影响和广州城

市经济对广州港发展的反馈两个方面,对广州港与广州

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3]朱荫贵

从船舶、铁路等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的角度揭示港口—腹

地的互动关系。徐永健等以广州港这一亿吨大港为例,

分析现代广州港运输功能的动态变化,揭示港口自身的

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腹地的交互作用机制。[14

]

国内文献评论

(1)国内学者大多以国外的港口—腹地一体化理论为蓝本,但国外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大多以发达国家为背景,对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国内相关研究的创新之处不多。

(2)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对港口和腹地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且大多从交通运输网络的时空变化来推导港口空间发展模式,着眼于内陆运输网络的发展导致港口及内陆中心空间过程的演变,其研究较重视内陆运输条件而忽视海洋贸易、海运技术对区域港口空间布局模式的影响。

(3)定量研究在港口与腹地发展的相关研究中不多见,尤其在港口群体对区域内共同腹地的吸引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方面,多采用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研究,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4)国内针对港口功能变化的系统研究不多,对港口运输功能以外的服务功能较少涉及。

(5)国内学者对港口腹地范围的界定所选取的指标较为简单,多数是将多项指标进行简单综合,较少考虑运距、运时、运费和价差腹地等因素,评价分析结果常停留于对历史的分析描述。

(6)国内学者对港口—腹地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行政区划障碍、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障碍等)研究,发展中国家港口工业区的研究和可

持续发展的相关案例分析较为少见。

5]宋炳良.论上海港口全部经济贡献的评估[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4).

[6]刘力,丁四宝.图们江地区港口腹地变化趋势研究[J].经济地

理,1999(2).

[7]王杰,杨赞,陆春峰.港口腹地划分的两种新方法探讨——

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为例[J].中国航海,2005(3).

[8]许云飞.山东省港口经济腹地计算方法的研究[J].山东交通

学院学报,2003(1).

[9]徐质斌,朱毓政.关于港口经济和港城一体化的理论分析[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5).

[10]王海平,刘秉镰.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02.

[11]石月珍,辛动军.连云港港城一体化发展浅析[J].港口经济.

2004(2).

[12]王世豪.湛港—腹地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及发展战略[J].地域

研究与开发,2000,19(4).[13]陈再齐,曹小曙,阎小培.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济

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3).

[14]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现代港口多功能发展研究——以

广州为例[J].经济地理,2001,21(2).

[15]施欣.港口合作的博奕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35

(6).

[16]董洁霜,范炳全,刘魏巍.现代物流发展与港口区位合作博

弈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1).

[17]刘魏巍,董洁霜,夏晓梅.港口腹地分析的定量模式及实证

研究——以温州港为例[J].水运工程,2005(11).

[18]董洁霜,范炳全.区位商法在港口腹地分析中的运用[J].上

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23(3).

[19]方然.港口群腹地集装箱运输系统网络优化配流模型[J].水

运管理,2003,25(7).

[20]施欣.港口与腹地疏运系统的随机优化决策分析[J].系统工

程理论方法应用,1996,5(1).

(上接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