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在《诗学》 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 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但并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 节。他也提到"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但这只是指 演出时间的长度。 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阐发、曲解。意大利理论家 基拉尔底· 钦提奥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阳运行一周"指的是 剧情的时间。其后,洛德维加· 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诗 学》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剧情时间与演出时间必须一致的观 点,并认为戏剧"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此外, 戏剧行动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节、只能有一条 情节线的限制。 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 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法国古典主义源流发展
兴起时期(17世纪30-40年代) 马莱伯提倡语言纯洁化和诗歌格律化 法兰西学士院强调语言、修辞、诗学 的规范化。 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奠基者。他以 思想的崇高和感情的美来代替怜悯和恐 怖。代表作《熙德》。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谨守古典主义法 则,除了代表作品《熙德》外,他还创作了悲剧《贺拉 斯》(1640),《西拿》(1640)和《波利厄克特》(1643)。
熙 德
贺拉斯
全盛时期(17世纪50-70年代)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理论家, 被称为“巴那斯山的立法者”。他的《诗的艺术》 是古典主义的法典。 拉辛:悲剧作家。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和 《费德尔》。另外他的《昂朵马格》是一部标准的 古典主义悲剧。 莫里哀:喜剧家。代表作《伪君子》等。 拉.封丹:寓言家。代表作《寓言诗》。 衰落时期 (80年代至十八世纪初)
让· 拉辛是法国最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其创作
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拉辛一共写了十 二部悲剧一部喜剧 。著名作品《安德洛玛刻》 (1667)和《费得尔》(1677) 。
安德洛玛刻
法 国 十 七 世 纪 古 典 主 义 喜 剧 大 师
莫 里 哀
探索时期(1659-1663) 开创古典主义喜剧。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 堂》、《太太学堂》。其中《太太学堂》是莫里哀性格喜剧的 开端,也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的标志。 繁荣时期 (1664-1669) 揭露和批评宗教的伪善欺骗、封建贵族的掠夺放荡、资产阶级 的贪婪和吝啬,创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达到了思想和艺 术的高峰。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吝啬鬼》等 晚期创作(1670-1673) 主要创作了一些受到民间喜剧影响的作品如、《醉心贵族的小 市民》、《司卡班的诡计》、《无病呻吟》等。1673年2月17 日,在演出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时,因结核病发作 而吐血,死在舞台上。
俄国
俄国在18世纪才接受了古典主义的文学观念, 主要是取其“歌颂贤明的君主”这一思想,为 彼得一世的改革服务。亚历山大· 彼得罗维奇· 苏 马罗科夫的《霍烈夫》《西纳夫和特鲁沃尔》 等悲剧宣扬感情服从理智,权益服从义务的思 想,形式上严守“三一律”,促成了俄罗斯剧 院的诞生。《伊丽莎白女皇登基颂》充满高昂 的爱国激情,赞颂英雄业绩,为他的诗律主张 提供了范例。
《伪君子》
《伪君子》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是它却一直 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并且只持续了一昼夜,整部戏剧紧紧 围绕着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本质这一主旨展开。第一幕 第三场中,克莱昂特说他说完“早安”就离开。从这句话,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它表明了这部戏剧开始于早上。 在戏剧的结尾,第五幕第三场时,王爷出场对桃丽娜说 “早安,好姐妹”。这个对话很自然地告诉读者此时是 第二天清晨,整个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间,完全遵循 “三一律”的规则。除此之外,整个故事的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发生的地点从未改变,都是在奥尔恭的家中。 这就符合了“三一律”准则关于同一地点的规定。在情 节方面,整部戏剧只有唯一的主题,那就是揭露答尔丢 夫的虚伪本质,这也符合“三一律”同一情节这一规则。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 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 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 十八世纪开始衰落 。从各国的发展来看, 它产生于法国,并使法国的文学成就达到 欧洲的最高水平。英国在17 世纪后期形成 了古典主义流派,但直到18 世纪初期才得 到发展;俄国则在18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 曾经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主导的倾向。
古典主义时期“三一律”原 则
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了“三

律”,这一基本原则成为17世纪戏剧创作 的
准则,也是古典主义的基石。
规则如下: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标明, 庇利牛斯山那边诗匠把许多年, 缩成一日,摆在台上去表演, 一个主角出台时还是个顽童, 到收场时已成了白发老翁。 但是理性使我们服从他的规则, 我们就要求按照艺术去安排情节, 要求舞台上表演的自始至终, 只有一件事在一地一日里完成。
英国
英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它模仿法国 古典主义的痕迹明显,独创性不够。约翰· 德莱顿是古典主 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论戏剧体诗》等阐述了古典主义法 则。《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写得诙谐生动。他写过不少 “英雄剧”,描写贵妇人和骑士的爱情纠葛,歌颂过时的理 想,美化宫廷生活。威彻利写过一些具有古典主义特征的喜 剧。亚历山大· 蒲伯的创作使英国古典主义达到高潮。《批 评短论》宣传布瓦洛的理论,提出“优美趣味”说。《夺发 记》描写两个天主教家庭的争吵,讽刺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 《致阿巴思诺特医生书》抨击为所欲为,道德败坏,却逍遥 法外的身居高位者。他的作品意象丰富,语言精练。
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 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 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 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 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 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 之内和一个地点。
来源及发展
3、对古希腊文化——崇尚理性的推崇。其雕像绘画 都体现了“高贵的单纯,宁静的肃穆”。 4、法国作为罗马文化的中心,也受其古典文化的影 响。创作上的代表人是维吉尔。理论上代表人是贺 拉斯的《诗艺》,法国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5、当权者的提倡。奖励、设置、法兰西学院。
6、对文艺复兴崇尚感性、崇尚情欲的反拨。
德国
德国的约翰· 克里斯托弗· 高特舍特的《批 判诗学试论》推崇理性,倡导“三一律”, 对德国民族语言的规范和剧坛的整顿起过作 用。他的理论有助于启蒙精神的发扬。后期 的代表作家:晚年的歌德和席勒。代表作: 席勒《华伦斯坦》《奥里昂的姑娘》歌德 《葛兹 冯伯里欣根》《少年维特的烦恼》
古典主义剧场
4、在塑造人物上,要以贵族为主人公,表现贵族的 “宁静的单纯,高贵的肃穆”。 5、在创作原则上,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 剧), 要遵循“三· 一律”原则,即一事一地一日内完成。
6、在创作体裁上,以戏剧为主,戏剧中又以悲剧为主。
7、在创作语言上,追求典雅、雕饰、铺张、华丽,富 有宫廷趣味。 8、在创作风格上追求崇高美。
马克思所指出:“路易十四时期的 法国剧作家从理论上构思的那种 三一律,是建立在对希腊戏剧(及 其解释者亚里士多德)的曲解上的。 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毫无疑问, 他们正是依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 要来理解希腊人的” 。
评价
把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结构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 的结构集中、严谨,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也造就了不少 成功的剧作。但由于它把一些本来合理的东西变成清 规戒律,就束缚了自己。同时,又把作品作为抽象理 性的代言人,失去了文学最重要的因素——感情,限 制了文学的发展。另外,在人物塑造上,往往只重共 性而轻视个性,或者只求突出人物性格中的某一个特 点,而忽视对人物作生动、具体、全面的描写。因此 这些人物缺少感情,不是血肉丰满的典型,而只是一 些美德或恶行的化身。所以,19世纪,古典主义被浪 漫主义所取代。
总结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 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 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 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 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 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 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 摒弃。
文学创作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 定的规则,而每一种规则既有利又 有弊,所以后人总会在前人的基础 上加以完善整合,即“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随着十七世纪古典主 义的发展,“三一律”就如一股潮 流之风吹遍文坛。即使是带有批判 意识的喜剧大师莫里哀也不能冲破 它的限制。但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 的。
古 典 主 义 文 学
古典主义(Classicism)
• 作为文艺思潮的古典主义产生于十七世纪 的法国。它在法国君主专制政权下形成并 获得充分发展,而后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 他欧洲国家。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 践上提出以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为典范, 因而有古典主义(又叫新古典主义)之称。
产生的原因
1、政治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与强化——国家 至上
1)人们依靠国家摆脱教会束缚,行使和加强世俗政 权,使人们获得更多思想自由和经济独立。 2)国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冲突的调节人。
3)国家能够维护祖国统一,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 路易十四、路易十五 “朕即国家”。
2、哲学原因:理性主义哲学出现——笛卡儿—— “我思故我在”,即人的本质不在感性,而是理性。 作为一个人不能追求情欲的满足,要尽责任和义务。
创作特点
1、在主题上,拥护王权和君主专制政体,强调国家利 益之至上,宣扬公民义务和责任。
2、在题材上,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学或历史中选取 题材。不能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 3、在创作思想上,要遵从理性。(这里的理性不但否定对 教 会的遵从,而且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 理性,前者的理性是封建义务,即个人服从家族,家族服从 国家,个人不能放纵个人情感;而后者则强调要运用自己的 智力进行判断。)
古典主义的得失
(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它对于 促进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 作用,对欧洲各国文学影响很大。 (2)局限性在于,古典主义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 封建色彩,迎合宫廷趣味,塑造人物时往往 忽视描写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变化,人物类型 化,形象显得刻板、苍白。
“三一律”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