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文本)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范文
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木兰从军》,是一篇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课文。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阅读《木兰从军》,学习木兰情真意切、勇猛果敢的品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读通《木兰从军》,理解文章大意;复述、表演或绘画出故事情节,体验文学作品情感;初步认识传统文化,了解男女之别、男女平等的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读音、词语、句子,提高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模仿表演、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看美术作品了解木兰形象塑造的多种表达方式,了解画家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心感受课文情感,坚定爱国爱家的情感,培养正义感、勇气和斗志,树立信心、勇气、毅力的美好品质。
2.教学内容1)课文《木兰从军》。
2)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创设情境、模仿表演、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木兰形象塑造的多种表达方式,了解画家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通过讲故事、看绘本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大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教学1.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2.情感体验。
建议在丰富的语境中深化学生对文化艺术知识的理解,推荐相关诗词、歌曲、绘本等扩展阅读。
3)学生表演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选段落,进行朗读、表演,并展开小组间的比赛。
通过表演活动,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细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自我的欲望。
表演中还可以加入小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4)绘画作品学生看美术作品了解木兰形象塑造的多种表达方式,了解画家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以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对木兰的热爱,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5)总结反思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得到的启发和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沉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木兰从军》教案与反思(精选4篇)
《木兰从军》教案与反思(精选4篇)《木兰从军》与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1、用查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并组词;2、试用所掌握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
二、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三、教学课型:预习指导课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字激趣导入,复习记字方法。
1、同学们,没有上课之前,老师出个字谜,你猜一猜好吗?“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
”(也)2、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如果你要记住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自由发言)小结:同学们真能干。
已经会用“换偏旁”“数笔画”“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等方法记住生字。
是啊,只要你用心记,就可以记住这个字。
二、揭示学习任务,初步感知内容。
(一)、初步感知内容:1、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的生字。
先请哪位同学把课题读一读?(指名读课题)2、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昨晚大家读了课文,谁来用课文中的词语告诉大家:课文写(什么时候)花木兰从军的事?(学生发言)(指导学生在课题上补充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从军的事。
)师继续: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为什么”从军的事?(学生发言)(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
)师: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怎么样替父从军的事?(学生发言)(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男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事。
)3、师:请大家看着黑板,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生读两遍句子)师:以后大家在预习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这就是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
(二)、揭示学习任务:1、大家还预习了哪些什么内容?(学生发言,相机检查预习情况。
如:分了几个自然段,认识了哪些生字等。
)2、小结:我们是按照“读、画、标、练、思”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的,而在预习中,“练”——练习书空,练习组词,是识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今天,我们学习用部首查子的方法来预习生字,查字典可以使我们了解字的意思,帮助我们正确组词。
三、回顾部首查字法,进行预习指导:1、首先,我们要查这个字,就要先确定这个字的(偏旁部首)。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木兰从军》教学反思在上这一课之前,我也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
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
故事情节学生已经了解,怎样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人物呢?因为故事背景的远久,其实孩子们初读课文时是不理解什么是从军的,所以我觉得课题中的"从军"是个切入口!于是读了课题后,我要求他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时,结果出现了争议。
在引导中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个初步印象。
接着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孩子们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木兰怎么能从得了军的呢?"于是就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积极自主的学习了文本,在扣住"紧急""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心爱"等词一次又一次深入体会后,在痛快的读中表达了对木兰的忠心赞叹。
最后孩子们都发自内心的称木兰为女英雄!12《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
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在讲解“从军”这个词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结果出现了争议。
在引导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向学生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
学生们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于是就扣住“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
让学生对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
书后安排了一项想象作业“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二段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应征,弟弟年龄又小,够不上当兵,这是家庭的忧。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木兰从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没到当兵的年龄,这是家的忧。
教学中,我及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学生们演演父亲、母亲、弟弟,他们会说些什么?而木兰听了他们的话后,又是怎么回答他们的话的,让孩子深入地揣摩木兰的心理活动,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的事情,但处在特定的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
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也更加钦佩这位女英雄。
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
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们年级组织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这对后面的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
课伊始,我问孩子,什么叫“从军”,学生们支支吾吾,显然多这个新名词不能很好的理解,就算有的学生会讲,也是浮于表面,所以,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从军”一词,学生们比第一次的理解渗透了多了。
接着,引导他们读读木兰在从军中的飒爽英姿,这对认识木兰这个人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再向学生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
当然,有学生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于是就扣住了“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木兰从军》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四)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 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一、课堂总结 二、作业【二】、上课后,交流得到: 1、加强课前准备,设计中应体现师生的准备情况, 结合插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本课的故事发生在古代,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积 累,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降低难度。 3、应该加强朗读,读出人物的英雄气概。 4、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根据上 述的问题,我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再 设计。具体如下: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认识 2
个多音字。认识 1 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 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 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让自己去从军的,然后 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 服家人让自己去从军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词,全班齐读生字词。 2、分小节指名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同学们注意听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后师生评议。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花木兰是_____________。 3、相机完成句式练习。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鉴,哪些方面有待讨论,哪些方法运用不妥当等。把每
位教师的发言及时记录下来,整理成资料保存下来。然
后根据上述的方面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把好方法备进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等多种方 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 及时发现并解决了问题。
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方法 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 学质量。
Part
03
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性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
课堂讨论的深度
在《木兰从军》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 深度有限,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没有进行深 入的思考和讨论。
注重互动和参与
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引导
在导入环节中,应注重情感共鸣和价 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 涵,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选择导入方式时,应注重互动和参 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Part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深度
本节课对《木兰从军》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历史背景、文学艺术、文化内涵等 多个角度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广度
除了课文本身,还引入了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等内容,扩大了学生的 知识视野。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
运用
采用了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 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了课堂互动。
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 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1 2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 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 习目标和要求,提高学习效果。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反思一: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木兰从军》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
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第二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第三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第四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文静俊美的英雄形象,从而让学生通过多方面感知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平常的女英雄。
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
教学时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
进行这个拓展性训练我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
这时再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家人的。
这个拓展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第三自然段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然后继续出填空题让学生做一做:木兰告别了亲人,敌情,敌计,敌将。
让学生填一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填合适的动词,从而也能更好理解木兰的英勇善战。
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也更加钦佩这位女英雄。
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
最后,通过回顾朗读让学生在整体回顾中对木兰的英雄形象和情感得到升华。
反思二:木兰从军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
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们年级组织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这对后面的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
课伊始,我问孩子,什么叫“从军”,学生们支支吾吾,显然多这个新名词不能很好的理解,就算有的学生会讲,也是浮于表面,所以,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从军”一词,学生们比第一次的理解渗透了多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兰从军》这篇课⽂是根据北朝民歌改写⽽成的。
全⽂就像连环画⼀样,笔法简练,画⾯清晰。
在这个故事中,花⽊兰爱亲⼈、爱祖国、勇敢、刚毅、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兰从军》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兰从军》原⽂ 我国古代有⼀位⼥英雄,名叫花⽊兰。
那时候,北⽅经常发⽣战争。
⼀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书。
⽊兰见到上⾯有⽗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想:⽗亲年⽼多病,难以出征;弟弟⼜⼩,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说服了家⼈,⼥扮男装,替⽗从军。
⽊兰告别了亲⼈,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下了赫赫战功。
⽊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换上了⼼爱的⼥装。
将⼠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静俊美的姑娘。
【篇⼆】⼩学⼆年级语⽂《⽊兰从军》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学会本课的10个⽣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认识⼀个偏旁。
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兰尊⽼爱幼,⾃信⾃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背诵课⽂。
教具学具安排:投影、⽣字卡、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揭⽰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题⽬是"⽊兰从军"。
板书课题。
2、听课⽂录⾳。
听后提问:⽊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兰是⼥⼉家,她⼥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初读指导 1、借助拼⾳,读准字⾳。
2、画出⽣字词,标出⾃然段。
3、检查⾃读效果。
(1)出⽰词语,指名读。
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段。
1、指名读。
2、⼝头填空。
花⽊兰()。
3、⼩结。
4、背诵第⼀段。
第⼆课时 ⼀、复习检查 1、认读⽣字词。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引言《木兰从军》是中国古代民歌《木兰辞》的一个重要故事情节,以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事迹。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往往选择这个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对《木兰从军》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探究其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文化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木兰从军》是一篇散文,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熟悉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2. 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木兰从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改写故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木兰从军》为题材进行作文,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1. 历史文化的传承《木兰从军》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展示该文化的衍生作品,如音乐、舞蹈等,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思想教育的引导通过《木兰从军》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勇敢、坚韧和无私奉献等品质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木兰的形象,思考自我价值、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等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1. 超越性别的界限《木兰从军》故事中,木兰作为女子却能代父从军,展现了女性坚韧、勇敢的一面。
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超越性别的界限,认识到男女在才能和责任上并无绝对优劣之分。
2. 平等意识的培养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个人的性别选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结论通过对《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故事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篇篇让人感动、启迪的阅读文章,各篇文章都有着深刻而又不失趣味的内容,其中《木兰从军》就是一篇备受孩子们喜爱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时机,注重阅读方法,在引导孩子们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木兰从军》的大意;2.学会运用关键词语,并且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3.遇到难点,在分组合作中解决;4.提高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5.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内容1、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挂图、教案(2)学生准备:学生带读课文《木兰从军》,课前发给每个学生一本关于《木兰从军》的小书;2、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认识关键词语:草木、嘶鸣声、虎豹、塞上。
(2)理解文意,精读课文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教师引导学生对部分重点语句进行解读,讲解生词,强化语言知识;3、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就关键词语同学们进行再度解释。
(3)创设情境,使学语言(1)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木兰从家到军营的过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到原文的情感与思想。
同时,别的小组全员分别扮演木兰的家人或朋友,目的在于体验这些情绪的转变,并观察、感受家人或朋友们的情感变化。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从而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内心经历,培养出同情心和理解力。
(2)配合画面欣赏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逐步扫描模拟木兰的家从家门口出发到军营的过程,学生看到画面之后,通过讲解来理解画面所代表的文本的含义,增强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小组合作,调研与表达(1)小组合作,在理解课文节选的基础上,各自进行调研,收集更多有关《木兰从军》的背景知识,并且交流彼此的发现;(2)从社交网络收集关于《木兰从军》的图片,学生在PPT中分享他们的研究,学生汇报调研结果,提高学生在话题上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小学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小学语文《木兰从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住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辞官还乡的主要情节,了解中国古代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封建伦理观念。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善战、孝顺父母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住花木兰的主要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诗歌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内容,重点解析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木兰能够女扮男装从军?她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2)学生进行诗歌填空练习,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诗歌,注意生字词的写法和词义。
2. 结合家人或朋友,分享花木兰的故事,体会她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表现。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5篇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5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今天上《木兰从军》第二课时,这篇课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所以学生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前备课时,恰巧拓展阅读上有一篇《替父从军》,详细地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前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便利用早读前的时间让孩子们读了3遍。
另外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古文《木兰辞》,最近我们班在兴趣盎然地学习吟诵,我尝试着在网上搜索了陈琴吟诵《木兰辞》,惊喜找到了,遍利用中午小饭桌时间播放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跟着吟诵,调子相对比较简单,全文基本只有三个调。
在上课时,我整合了语文课本《木兰从军》、拓展阅读上的《替父从军》和初中的一篇《木兰辞》。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中说“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所以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征兵的背景,立刻让学生读了拓展阅读上的第一段,学生了解到因为经常打仗,所以朝廷不停地抽丁作战,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被抓去当兵打仗,最后甚至连无视多岁的男人也不能幸免,纷纷被抓去当兵打仗。
“木兰见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这是本课的重点,孩子们提出问题“为什么木兰焦急万分呢”,此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没有多余的解释,读书,读书,再读书,立刻让学生读《替父从军》第2和第3自然段,学生了解到木兰的“已经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两眼昏花,连腰背都有些弯了,竟然也一连寄到十二道命令,应征入伍”。
学生了解了父亲的具体情况,就不难理解文中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木兰父亲必须要当兵打仗,因为下达了十二道命令,随即引导学生吟诵《木兰辞》中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让学生说了说木兰的父亲、母亲和木兰看到文书中有父亲名字后的表现,父亲是“整天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母亲是“终日啼哭,一筹莫展”,而木兰呢“心神不定、暗自叹息、焦急万分”,随即引导学生吟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没到当兵的年龄,这是家的忧。
教学中,我及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学生们演演父亲、母亲、弟弟,他们会说些什么?而木兰听了他们的话后,又是怎么回答他们的话的,让孩子深入地揣摩木兰的心理活动,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的事情,但处在特定的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
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也更加钦佩这位女英雄。
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
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们年级组织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这对后面的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
课伊始,我问孩子,什么叫“从军”,学生们支支吾吾,显然多这个新名词不能很好的理解,就算有的学生会讲,也是浮于表面,所以,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从军”一词,学生们比第一次的理解渗透了多了。
接着,引导他们读读木兰在从军中的飒爽英姿,这对认识木兰这个人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再向学生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
当然,有学生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于是就扣住了“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
让学生对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
反思(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
文本)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
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
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
“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
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
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
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两个句子中同一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吗?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1:是木兰着急,她着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让爸爸上战场的话,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会被敌人杀掉,丢了老命回家;
生2: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生3:我还要补充,木兰还为自己着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
去,而自己又是个女的,而女的规定是不能参军的,所以她很着急;
师:对啊,木兰还真是着急啊,为爸爸着急,为弟弟着急,为自己着急,但虽然如此,她还是很想——出示卡片:为国为家分忧师: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
反思:
孩子敢于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
这节课里,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
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
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
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
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
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
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
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