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运动心理学》考点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1.反应时概念、分类、举例概念:是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间或反映的潜伏期。
分类: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举例:P16简图2.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3.迁移的种类、概念种类:千亿哟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概念: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4.动作技能的分类,举例分类:(1)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2)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技能(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举例:(1)封闭性动作技能有投掷铅球、篮球罚篮;开放性动作技能有乒乓球接发球(2)不连续性技能有投掷铁饼、标枪、举重等;系列性技能有三级跳、跨栏、跳高等;连续性技能有游泳、短跑、滑冰、自行车等(3)低策略性技能有举重、田径、游泳、体操等;高策略性技能有羽毛球等5.焦虑的概念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6.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技能训练分别有哪些认知理论: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暗示训练行为主义理论: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7.表象训练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能动作或运动情境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作用:(1)表象训练不仅有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有助于演练战术(2)可以帮助练习者加深对运动战术的理解、演练实战中运动技术的运用(3)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2.符号学习理论 3.唤醒—注意理论应用:1.提高学生和运动员表象能力的方法2.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结合项目的表象训练8.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1)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3)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9.目标定向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内容目标定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加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仅关注运动员的心理,还包括教练、观众以及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其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运动感知觉、运动思维、运动情绪、运动动机、运动技能学习、运动中的人格、运动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运动感知觉运动感知觉是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包括对空间、时间、速度、力量等的感知。
例如,篮球运动员准确判断球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体操运动员感知身体在空中的姿态和位置。
良好的运动感知觉对于运动员准确把握动作、提高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它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专门的感知觉练习来提高。
三、运动思维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思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包括战术思维、决策思维等。
战术思维体现在团队运动中,如篮球比赛中根据对手的防守策略制定进攻方案;决策思维则体现在个体运动中,比如短跑运动员在起跑瞬间决定起跑的力度和节奏。
运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模拟比赛情境、战术分析等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思维能力。
四、运动情绪运动情绪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常见的运动情绪包括紧张、兴奋、焦虑、自信等。
适度的紧张和兴奋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但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导致动作失调。
而自信的情绪则有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练和运动员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如通过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五、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推动运动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如对运动的热爱、追求自我挑战和成就感;外部动机如获得奖励、荣誉或他人的认可。
保持和激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对于长期坚持体育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教练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
六、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一,名词解释注意的分配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目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感觉的联觉指某种感受性因受到其他感觉器官刺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PST是心理技能训练指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使其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ELLIS的ABC理论:一个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评价引起的。
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知情意)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形成原因、持续时间、稳定性、心境平和),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练习曲线是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我们将练习的进展反映在坐标轴上,形成表示练习结果的图形。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手势、表情等刺激物对训练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有意后注意是产生在有意注意之后的一种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填空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认知)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O-R。
心理技能训练遵循的原则有(自觉自愿)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全面性训练)原则。
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容易产生运动技能的(迁移),而学骑三轮车则会产生运动技能的(干扰)。
(身体运动能力)是体育能力的核心,(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是体育能力的发展方向。
行为主义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理论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学说花瓶人头双管图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特征暗示训练的理论依据包括(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和(符号互动)理论。
表象训练的理论包括(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意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根据体育能力的差异,我们将学生分为(体育优等生)(体育一般生)(体育差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思想。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一、概念题:1.运动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所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
3.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4.运动技能:它是具有相应的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运动实现的一系列外显动作,这些动作协调的组成一定的动作方式就形成运动技能。
5.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8.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育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9.高原现象:是指联系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1.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12.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3.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5.体育能力: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二、简答题:1.阐述情绪和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有倒U型假说、内驱力理论及最佳功能区理论。
结合自身体育实践您更认可哪一种理论?给出原因解释答:(1)倒“U”型假说: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
2.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具有固有倾向的歪曲直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直觉。
3.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4.运动焦虑: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
5.运动技能:指人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练习而获得的,借助身体运动实现的某种特定目标的操作方式。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不同属性,各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放映。
7.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心理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恐惧、担忧和紧张的情绪状态。
9.气质: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10.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二、简答题1.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①机能主义;②行为主义;③格式塔学派;④精神分析学派;⑤人本主义学派;⑥认知心理学派;⑦神经心理学;⑧结构主义。
2.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A,要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技能训练原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技能的使用;了解技能如何影响他们的运动技术表现及了解如何掌握这些技能;B,以可能得到的有关资料帮助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掌握这些技能;C,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使运动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竞赛中。
3.知觉的特点?①,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脑反应的结果;②,对事物整体的反应或个别属性的综合反应。
4.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暂时性、机动性的特点;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运动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技能训练
2、符号学习理论
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 人在进行运动表象时对各个动作的序列进行了 符号编码,建立和巩固了相应的动作图式。
反复进行动作表象练习,就是在调试动作的程 序,协调序列和环节符号之间的联系,消退无 用的图式,发展最佳图式,从而使动作技能的 完成准确而流畅。
(四)表象技能训练的实施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பைடு நூலகம்
(一)提高学生的认知-运动水平
在体育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方面的特征, 包括运动感知、运动表象、动作记忆、操作思 维和运动中的注意能力等内容。
---小活动:数秒
(二)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
心理技能的练习有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 尤其是把运动表象训练与技术练习结合起来进 行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在身体疲劳、伤病或条件不容许进行技术、身 体练习时,进行运动表象训练有助于动作技能 肌肉运动感觉的建立、恢复和巩固。 ---跳高、跳水运动员:见习生
(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相关研究领域主要涉及: (1)与运动成绩相关的认知和心理行为 (2)运动焦虑 (3)自我知觉 (4)个性问题 (5)人际关系 在这些研究领域中,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 技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
(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一般心理技能,指适合所有运动项目特点的心理 技能,如应激控制、唤醒水平控制、目标设置、 集中注意力、表象技能、放松技能、运动记忆技 能、情绪控制技能、意志培养技能等。
运动心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心理部分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第一个被视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特里比特的对运动员成绩影响的研究实验。
科曼*格里菲思于1925年在美国创建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
运动体验:就是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体育运动中动作记忆的特点:1多种感知觉参与2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3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操作思维:是伴随操作活动的思维,思维和操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直觉思维:体育运动中,人们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一句准确的知觉和严密的思维做出的。
奈德弗将注意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和方向:1广阔-外部注意适合于把握复杂运动情绪(足球篮球)2狭窄-外部注意反应短暂时刻需要这种注意(击球或对抗)3广阔内部善于分析4狭窄内部敏感把握身体感觉(射击跳水)高峰表现是指:超出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正常机能水平的行为表现。
刘畅体验是一种忘却自己我、全身心投入活动,对过程的体验本身就是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运作过程的控制感的理想内部体验状态。
自我概念: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座位一种行为方式,会相对稳定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认知。
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知觉一旦升华为自我效能信念,就会较稳定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之中,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引起动机的的条件是内在的需要和外部的诱因。
追求成功的动机:我们把趋向某种成就活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
第10章 《运动心理学》考点
第九章运动心理学知识点一、名词知识点1.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
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
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2.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5.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8.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
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9.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影响。
10.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1.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理学(psychology):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为为⽬的,通过分析⼈的意识和⾏为,揭⽰⼈的⼼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理现象。
2、⼼理学的研究内容(详见PPT架构图)3、教育⼼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理现象及其规律,揭⽰教育同⼼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4、⼼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以了解和评价个别差异为⽬的、采⽤标准化⼼理测验作为测量⼯具的测量,可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率量表4种量化⽔平上进⾏。
最典型的⼼理测量是智⼒测验和⼈格测验。
4、⼼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种通过辅导达到教育⽬的和学习⽬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通过⾯对⾯的交谈,咨询员根据受辅者的背景和需要,帮助受辅者了解⾃⼰,认识环境,解除困惑,完善⼈格,体现潜能。
5、运动⼼理学(sport psychology)是研究⼈在体育运动中的⼼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6、艾滨浩斯对⼼理学的发展有⼀句⼴为流传的评语:“⼼理学有⼀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波林,1982)。
7、⼼理学作为⼀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百多年的历史,其标志⼀般认为是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锡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
这⼀事件可被看作⼼理学发展史的重要⾥程碑。
8、第⼀个被明确视为属于运动⼼理学领域的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学的诺曼·特⾥普⾥特于1897年进⾏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即开社会⼼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理学研究之先。
9、运动⼼理学进⼊科学⾏列的标志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10、运动⼼理学学科诞⽣标志1923年美国运动⼼理学之⽗格⾥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斯⼤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实验室,这⼀事件可被视为运动⼼理学学科建⽴的标志。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第 1 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 p15-17 )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 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 2 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2、感知觉都可以按分析器分类。
3、分析就是把事物整体分为各个部分。
4、人对脑中形象进行改造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5、运用概念、语言进行思维的就是抽象思维。
6、思维发展的先后次序就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7、下列对动机适宜水平的描述正确的就是课题较简单时一般认为动机适宜水平相对高。
8、根据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就是人的第一需要。
9、心理诊断指:对运动员心理现象的评定,对其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心理特征水平进行评定。
10、适量的竞赛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1、按物质存在的属性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2、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与知觉、表象与想象、记忆13、思维的特征就是概括性、间接性。
14、对情感描述正确的就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性质与态度相关、反映主客体关系。
15、对意志的描述正确的有(AC)。
A有意识B无意识C有目的D无目的16、心理活动与注意的关系就是(AB)。
A互为依存B互为见证C相互独立D相对独立17、下列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陈述正确的就是(AC)。
A思维与事物就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语言与事物就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语言用来表达思维D思维用来表达语言18、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ABCD)。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9、能力可以分为(AB)。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注意D知觉20、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的神经系统的三种特征就是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21、需要、动机、兴趣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D)。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22、记忆容量最大的记忆就是长时记忆。
23、下列最有利于保持的学习程度就是180%。
25、知识过程的阶段就是领会、巩固、应用。
26、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就是反映与被反映。
27、以运动或动作为内容就是动作记忆。
28、影响遗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时间。
29、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属于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名词解释:1、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的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表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2、运动知觉: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人脑对外界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主体运动知觉..3、心理训练:就是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4、模拟训练:就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5、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以记忆、保持、再认、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6、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的活动..7、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8、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二、简答1、常用的战术心理手段有哪些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3诱使对方麻痹大意;给对方以心理负担4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稳定的情绪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2、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其二、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其三、用言语表示方法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3反应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从心理结构上分为三种因素:其一、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其二、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其三、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4、如何提高练习的效果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5、心理训练要遵循的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和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个被对待与重复性训练;6、常用的调节心理的方法表象重现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音乐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颜色调节法;暗示调节法;鼓励调节法;排尿调节法7、竞赛的心理特点:高度的紧张性;强烈的竞争性;潜能的开发性;环境的适应性8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9、赛前四种情绪状态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战斗准备状态10、赛中影响运动员情绪体验的条件其一、竞赛规模及面临任务;其二、参赛双方成员实力对比;其三、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比赛经验;其四、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机的性质;其五、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个性特征和道德修养..11、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极点表现为消极的;难受的;出现的时间很短..减里情绪第二次呼吸是积极的;舒服的;运动状态的恢复伴随而来的是轻松愉快、疲劳消失;运动员表现出正常的运动状态..增力情绪12、赛后调整迅速消除比赛成绩的干扰;正确看待胜负消除不正确的攻击心理防止丧失信心消除比赛后的紧张情绪13、群体的分类依据群体建立的规则;群体可以划分为正式与非正式;还可以根据存在的空间特点划分为现实群体与假设群体14、领导者的作风分为独断性;民主型;放任型三、论述题一影响竞赛成绩的因素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专业水平高低必要基础其二是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制约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生理基础其三是心理因素:1心理能量的促进和抑制作用;运动员在心理能量充足;处于促进状态;在竞赛中就会感到头脑清醒;身体灵活有力;肌肉放松;反应及时;注意集中;这是运动员的竞技力就会明显的得到提高..相反的运动员的心理能量不足;就会明显的表现出迟缓、反应不及时、缺乏果断力、肌肉紧张、注意力分散;从而使竞技力下降;2要树立适宜的动机水平;运动员充分发挥和获得最佳成绩是在动机水平不高不低即适宜水平是取得的..这种看法被称为倒u字假说;该假说表示了伴随动机而产生的兴奋水平高低与运动成绩和竞技力发挥的关系;3克服紧张、焦虑情绪;我们通常指的是环境中的紧张、焦虑;或在特殊环境中才能感到的心理倾向..如运动员只有在进行重要比赛前才感到紧张、焦虑;而在平时比赛是他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紧张;4心理饱和和与耐性意志的坚持性;运动员心理的饱和与耐性是影响竞技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拼搏;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需要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顽强的一致;锐敏的观察;准确的判断等等;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耐性;5对手成绩知否与肌力分配关系..总结;以上的几点;运动员的成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正确的对待与正确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运动成绩..请适当自己再展开二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和生理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从个体上看;遗传是父母将自己的生物特征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 遗传素质和生理条件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则无所谓心理发展;良好的遗传素质和胜利条件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遗传在心理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其二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或者说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2、环境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影响;3、学校教育与环境填空与判断1、学科性质:心理学是综合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范畴2、心理实质:人脑的机能、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二者缺一不可3、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得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准确..错觉也是属于感觉到一种;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我们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4、想象的种类:不随意想象做梦也是和随意想象还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5、记忆的种类: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6、情感的分类:按持续时间长短和发生强度:激情、心境、应激;按情感与社会内容分道德、美感、理智感7、意志的品质:意志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创性8、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9、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0、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是:气质是先天的;更多受人的生理特点的制约;而性格主要是后天的;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环境的制约;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而性格是范围宽阔的;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性格反之11、性格分类:依据智力、情绪、意志何者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的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内部分;外倾型;内倾型..依据社会生活形式分;理论、经济、审美、权利、宗教型..按性格的多种特性的结合分;表面特性与根源特性12、一般能力:在各种活动中都存在和表现出来的人认识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等13、智商:反映的是个人的智商水平14、反应的种类:简单、复杂。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体育学考研是许多对体育事业有浓厚兴趣的学子所追求的方向之一,而在体育学的复习中,运动心理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梳理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中的运动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旨在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复习运动心理学相关内容,从而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一、运动心理学简介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参与者的内心体验、思维方式以及情绪反应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它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运动表现和竞技结果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和方法。
在体育学考研中,对运动心理学的了解是不可或缺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心理学的范畴运动心理学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运动员的动机、自信心、注意力控制、情绪管理、团队合作等等。
它旨在帮助运动员在各种运动场景下取得最佳的体育表现。
2. 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指导,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调整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是指推动个体实施行动的内部或外部因素。
动机理论探讨了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如何激发和维持运动员的动机。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自我决定论、成就动机理论等。
2. 自信心理学自信心是运动员在竞技中发挥出色的关键要素。
自信心理学研究了自信心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干预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相关理论有自我效能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
3.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是运动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运动员的注意力分配决定了他们对关键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注意力理论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注意力、注意力控制的方法以及注意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4. 情绪管理理论情绪是运动表现中的重要心理因素,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竞技表现。
情绪管理理论研究了运动员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情绪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 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一、小知识点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众多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中,获胜因素(30%)归于技战术训练,(70%)归于心理因素。
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问题。
4、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5、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的,他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社会促进”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前发生的另一个心理学的重大事件,是(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6、建构主义理论繁多,主要包括(简·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和以(列夫·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
7、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8、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
9、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
10、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
每个小组4—6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
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都将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11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动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12、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力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研究通常认为学习目标是适应性的,它与一系列积极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中介变量以及积极地结果联系在一起,而成绩目标则是非适应性的,它与一些(消极)的结果相联系。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一、选择,判断1、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源于人的内部的需要,源于人的外部的条件。
2、社会积极支持就是最重要的应付症候群的外部资源。
3、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应激反映三种主要成分。
4、焦虑状态不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就是生理唤起、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忧虑的心智表观。
5、倒u形假说预测,个体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倒u形假说还预测,对于需要精细肌肉协调性的复杂运动而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可能较低一些。
6、赫尔的内驱力理论推断,操作方式成绩(p)就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p=d*h。
内驱力的进一步增强(唤起水平提升)将并使又就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减小。
如果优势反应就是恰当的,唤起水平的升高可以引发操作方式成绩的提升。
如果优势反应就是错误的,唤起水平的升高可以引发操作方式成绩的上升。
7、汉宁的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运动员有自己独特的理想机能区段。
焦虑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8、维纳指出,人们对顺利和失利的表述存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多寡、任务深浅、不懈努力大小和幸运地是否。
这四个方面形成两个维度:内外Gendrey稳定性,这就是最初的归因模型,。
他的研究说明,人们把顺利或失利归为何种因素,对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存有关键影响。
9、人们对成功与失败进行的归因,可以分为4个主要方面:内外控、可控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他们在体育运动领域具有实际意义。
10、奈德弗的特别注意方式理论将特别注意能力水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窄小至宽广)和方向(内部至外部),并以此分成宽广--外部、宽广--内部、窄小--外部、窄小--内部四种特别注意类型。
11、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的高级阶段,它的特点是对动作的清晰知觉和精确表象,以及执行动作时的高度自动化。
运动心理学知识点笔记初中
运动心理学知识点笔记简介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在运动过程中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运动心理学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运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生可以从运动心理学中学到的知识点。
1. 目标设定与动力激发初中生在运动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候目标设定和动力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会设定明确的目标,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运动发展,也能增强他们的动力和自信心。
初中生可以通过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来实现自己在运动方面的追求,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
2. 自我监控与反馈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对自己在运动中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
初中生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来了解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并及时给自己积极的反馈。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
3. 应对压力与焦虑在运动中,初中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如比赛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了解应对压力和焦虑的策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运动发展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积极思维、放松训练和心理干预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初中生参与团队运动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多,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团队中,初中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和协调,从而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担任一定的领导角色来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5. 自信心与积极态度自信心和积极态度是初中生在运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训练,初中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表现,还可以增强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总结运动心理学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初中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目标设定和动力激发能力,学会自我监控和给予积极反馈,有效应对压力和焦虑,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运动心理学笔记
运动心理学笔记200814010113 社体08-1 班璩晓沛运动心理学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理解心理学的学科种类?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2:什么是意识、无意识?意识的作用有哪些?答: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世人对现实自觉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反应。
意识是人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的心里活动过程。
(如口头禅)意识作用:1:控制信息的输入;2:组织已经输入的信息;3:分析信息,调控行为。
3:简述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答: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模拟法等。
4:“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1925 年格里菲斯5: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任务?答:揭示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描述心里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指导实践应用。
6: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有助于建立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心理学揭示了心理与脑、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人心理活动上的具体化。
实践意义:(1)使心理因素对行为活动产生最佳影响,为提高生产效率、社会管理、医疗保健等服务。
(2)利用心理规律,可有效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3)根据心理变化特点,有效预测并有准备的对待某些心理现象。
7: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和原则?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模拟法等。
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8:科学心理学: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占体重的比重越大,其发展水平越高。
活动是人心里发生、发展的基础。
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又是选择具体方法的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运动心理学知识点
一、名词知识点
1.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
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
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2.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5.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8.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
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9.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影响。
10.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1.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4.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考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空能力。
3.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的设置应遵循的条件是体能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
4.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
5.在体育运动情景中,对运动表现影响更大、更为直接的是状态焦虑。
6.心理技能分为一般技能和专门化技能。
7.倒U形假说最初是耶克斯·多德森提出来的。
8.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
9.动作技能包含(心理过程)和(技能操作过程)两部分。
10.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为经验与成熟度、(智力)、(个性)和(练习)。
11.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因素为(指导与示范)、(练习)、反馈。
12.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个人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和(心理定势)。
13.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有(能力分组)、兴趣分组和(友伴分组)。
14.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15.体育学习策略包括体育学习(认知-运动策略)和(认知调控策略)。
16.教给学生自我调控策略的方法是自我观察调控、(自我评价调控)、自我冷化调控和(自我暗示调控)。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作用有(效应功能)、(信号功能)和教育功能。
18.学生体育能力可概括为体育认识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四个要素。
19.气质的类型有四种,分别是(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20.体育差生可分为哪几种:生理型体育差生、(智力型体育差生)和(智力型体育差生)。
21.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
22.表现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
23.体育教学目标不同采取的体育教学策略也不同。
24.体育一般生就是学习效率不高,态度尚好,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考点
1.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渡。
这一时期,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主要表现为:
(1)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提高;
(2)个人的感情世界进一步丰富和复杂,爱美思想进一步发展;
(3)对自然界和社会有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
2.如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意志品质?
(1)提高认识,发展情感,加强实际锻炼
(2)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
(3)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意志努力的水平
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2)消除紧张、恢复体力;
(3)加强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4)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4.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克服心理挫折?
(1)注意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为;
(2)培养正确认识和分析挫折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
(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水平;
(4)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调节力。
5.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
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
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
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
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
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
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6.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2)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反馈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社会评价、象征性评价、客观性评价和标准性评价)。
(5)端正体育态度。
7.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
(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一般而言,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有效)。
(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
(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8.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体育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体育差生对学习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2)增强体育差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3)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4)根据体育差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5)重视发挥好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
9.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1)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
(2)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
(3)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4)合理的评价方式。
10.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和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