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推荐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陶渊明在文中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掌握“胡”等疑问代词的用法;归纳“行”等一词多义;了解“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追求“本我”、“真我”,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陶渊明在文中所述之志。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的语言特色。

1、了解“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教具使用投影仪、投影胶片。

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介绍作者、解题及介绍“序”东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

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确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

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是古代抒情散文,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是其主要教学目标。

授课的对象是高二结束,刚进入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根据对文本的分析、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学情分析,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我计划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能疏通文意,课堂上重视诵读品味、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能正确看待陶渊明的归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利用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语言表达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辞赋特点,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分析研讨,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看待陶渊明的归隐,了解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选择,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会陶渊明诗文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意,梳理文章叙事和抒情的线索,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1.品味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

2.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诵读品味、讨论交流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知人论世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腆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一肚子锦绣文章,有的说是与众不同的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是的,他不屈己不媚俗,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选择和人生理想,在屡遭贬谪的坎坷仕途中走出了一条旷达的人生之路,是我们喜爱和景仰的一代文豪。

高中语文 4归去来兮辞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高中语文 4归去来兮辞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

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单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意。

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通过韵脚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

点评句子,以求更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课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岁才出仕。

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束的品格。

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

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重点目标
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难点目标
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人生追求与高洁品质。
导入示标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这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理想追求。然而,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都能大展宏图,功成名就。总有很多人,或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弃身而去,或因改革时弊而触动权势利益被害,失意而去。因此就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彻悟。在他们之前也有一位失意之人,他以归隐田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他就说陶渊明。(播放第一张PPT)
景翳翳以将入 景,同“影”,日光。
(2)古今异义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3)词类活用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4)固定句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3、导做:学生探究讨论:
1)第一自然段最后表现出了作者回家途中欣喜和急迫的感情,第二自然段
学做思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导学: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推举同学分别指出第一段中的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2、导思:本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之情。)
(1)特殊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
(2)古今异义: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1)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回去来兮辞》教课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掌握文中“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含义,概括文中“以”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认识“辞”的特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品读诗句,意会“田园”之乐。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

教课难点文中浸显出的或喜或哀,或自责或果断的复杂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

课时安排一课时今日,我们学习《回去来兮辞》。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靖节先生”是人们对他崇高节操伟大人品的崇敬评论。

教师出示陶渊明的名句。

或有斗数酒,闲饮自欢然。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云没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设问:你喜爱哪一句?描述一下诗句展现的境界。

教师总结。

陶渊明家境贫穷,迫于生计,出门务官,但心向自然,不肯受约束,于是躬耕陇,安于田园。

他安于生活,乐于生活,融于生活。

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唾弃显贵遭受挫折后的坦率,扔掉荣华回归田园的安逸,他是一掬轻泉,一朵淡雅的菊花。

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今日,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士医生挣脱挫折升华人生价值的一座精神碉堡。

这堂课,让我们在朗诵中行走于陶渊明的田园去感觉陶渊明的那份淡定与自然。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要求:学生小声跟读。

学生模拟老师朗诵。

要求松开勇敢。

教师指导学生朗诵。

古文重申朗诵,朗诵时要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感情表此刻什么地方?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停留的长短。

找一学生朗诵第一自然段,鼓舞其读出感情。

教师就其朗诵状况作出评论。

设问:如何才能读出感情来?教师指导。

一、从内容下手,理清层次,掌握感情。

二、从节拍、音韵下手,读出节奏。

本文是一篇辞。

辞,一种文体,拥有以下特色。

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好意思。

多为六字句,每句读三拍,音韵和睦,拥有节奏美。

指导学生朗诵第一自然段。

第一,从内容下手,理清层次,掌握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1.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1.doc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诵读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句与培养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解词句和课文,鉴赏课文。

自学法,讲读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和人生境界,认识陶潜归隐原因,理解其所处社会坏境及人才应有的理想环境。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思想内容。

2. 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 明确诵读要求一一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 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 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你猜得出下列后人的评价是针对我国古代哪一个作家吗?梁•钟蝶《诗品》:“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列其诗'中品。

'”宋•苏轼:“质而实绮,握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介绍作者:文人字号:羲皇上人:“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

自谓是羲皇上人”五柳先生:“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靖节先生轶事:1.洒。

2.《責子诗》白发被(pi,同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無兀。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45岁,已是两鬓白发,肌肉松地,五个儿子,都不喜欢学习,老大16岁,又懒惰又顽皮,老二快15岁了(孔子:我十五而志于学),却不喜欢读书。

老三、老四都是13 岁,连六和七都数不到,老五快9岁了,整天光知道吃,所以陶渊明特别苦恼。

其实,这是陶渊明酒后使妻子怀孕,种下的苦果。

他却说一一“既然这是天意,我还是喝我的杯中酒吧”。

后人评价:读了陶渊明的诗,能给人一种力量,可以抗拒浊流,砥砺品行,使「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版⾼中语⽂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等奖)教学设计中学语⽂题⽬:《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标反复朗读课⽂,熟读成诵;2、能⼒⽬标理清全⽂的⾏⽂脉络,梳理作者归⽥的情感变化;3、情感⽬标体会作者⾼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体悟作者情感和作者返璞归真的⼈⽣志趣与⼈⽣境界。

【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落花⽆⾔,⼈淡如菊”有⼈⽤这两句话来形容陶渊明的作品和他的⼈格,同学们,你们觉得恰切吗?陶渊明所形成的独特的⼈⽣状态与精神对后来⼈产⽣了⾮常重要的影响。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后来⽂⼈的作品⾥⾯也经常出现。

同学们,你有没有与作品产⽣⼀些共鸣呢?今天我们来品读它。

⼆、预习检测(⼀)通过翻译序⽂,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第1⼩组⼝头展⽰)明确:有三点理由。

1、“质性⾃然,⾮矫厉所得”,也就是说⾃⼰本性⾃然,不会扭曲⾃我,不会强迫⾃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我性情会⾝⼼“交病”,那⽐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条是根本的。

⾃⼰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崇尚⾃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之志”。

官场实在有违⾃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背诵⽂章的⼀、⼆段。

三、整体感知课⽂聆听《归去来兮辞》配乐诗朗诵,注意节拍和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解课⽂,组内解决以下问题。

(第2、3、4、5组对应回答,第6组点评并加以打分)1.在第⼀段,作者是怎样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的?明确:开头⼀句,开门见⼭地喊出久郁⼼中之志。

——“归去来兮,⽥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闷⽓,顿觉⾃在坦荡、轻松畅快。

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

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

“⼼为形役”,为⾐⾷所迫⽽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知识目标)2、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3、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德育目标)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指导朗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请同学们高声朗读屏幕上的《饮酒》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介绍作者。

1、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2、诗歌的特点:质朴、平淡、自然。

地位: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3、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饮酒》《归园田居》等。

4、讲述写作背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三、介绍文体。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战国时期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诗体。

特点是:1、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2、四句一节,意思完整,以六字句为主;3、六字句按三拍的节奏读,四字句按两拍的节奏读。

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四、扫清文字障碍。

轻飏熹微盈樽壶觞翳翳流憩遐观出岫东皋西畴棹孤舟眄庭柯乐琴书乐夫天命五、导析课文(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以1 、2段为例,划分节奏。

2、按节奏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思路:先写……,再写……,最后写……(二)品读课文,把握内容情感。

1、齐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归去”的原因是什么?那个句子最能表现他归隐的根本原因?明确:——“心为形役”小结:因为官场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地方,令陶渊明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所以作者要归隐,因为隐中自有他的乐趣。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思考:(1)作者“归去”后收获了哪些乐趣?(从地点变化的角度考虑)明确:A、归途之乐:舟遥遥"、"风飘飘",似写景物,实写轻松愉快的心情。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课程教学设计

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2.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三)德育渗透目标1.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

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二、走进作家1.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

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

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 第4课《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 第4课《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教案
诵读指导
1、学会给文言文中的句子断句
2、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范读——自由朗读——提名朗读(正音;注意语气、语调及语顿)——集体朗读——自由朗读
1、一读——正字音。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2、二读--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2、“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3、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压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骚长于言幽怨之情”。
教材分析
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学情分析
学生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关于辞赋这种体裁的常识。
2、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3、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思路
科目:语文主备人教师:授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二
单元(章节)课题
必修五第二单元
本节课题
《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一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一课时) 教案

4 课堂 总结提 升环节

5 目标 检测 环节
6 布置 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2、找出文中语段 读。 找韵脚的 的韵脚并要求学 4、 男 女 分 别 朗 基 础 上 初 生在书中标记。 读。 步背诵课 3 大屏幕展示本 5、 小组讨论并展 文。 文四字句、六字 示寻找韵脚结 句的朗读方法。 果。 6、 在书上标注四 字六字句的朗 读断句。 理清脉络,把握结 1、提问: 归去” 1、 讨论并写出答案 训 练 学 生 构 两字是诗眼。你 2、小组展示。 整合分析 能扣住“归去” 3、 书上记录相关答 文 本 的 能 二字,准确地给 案。 力。 这个标题来设计 (以“归 几个问题吗? 去” 两字为 2、点拨:本文分 核心来解 为几大部分? 读本文) 3、评价总结学生 所答。 1 总结本课知识。 1、总结陶渊明文 回忆、 巩固本课 2 陶渊明的生平和 学常识中的重点 背诵、 所学, 完成 诗歌在高考作文中 内容。 学习目标 的应用 2、点拨文中字词 读音。 3、展示高考高分 作文中陶渊明素 材的运用的范 文。 文学常识及字词填 1、 巡 视 学 生 做 1、 小 考 本 上 作 检 查 学 生 空题 答。 答。 对本课所 2、 公布答案。 2、 同桌互批。 学的掌握 3、 展 示 优 等 生 3、 订正答案。 情况 考试本。 4、 评 价 学 生 作 答结果。 1、朗读小序、第一段,第二段课文三次, (同桌检查并签字)结合书下注 释疏通大意,在文中标注理解上有难度的字词(要求有痕迹) 。 2、在文中标注出表示作者归园的动作和心情描写的词语,在书上写出作 者的性格特点。 (不得少于两个形容词, 至少有一个四字词语) (组长检查) 3、在古文本上写出小序的翻译。 (课代表检查) 4、学优生背诵一二段。仿写第二段

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课《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doc

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课《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doc

第四课《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教材分析】一、《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

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

二、《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

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学生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学生对古代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渴望,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1.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探究法: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探究式学习。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

【教学难点】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2.关于本文是否写实的浅层研究性探讨。

【设计思想】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

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用“五读法”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二、能力训练目标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近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难点: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及本辞特点的全面理解。

解决办法1.从朗读全辞的内容,把握题的意思。

2.结合本文看辞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 课时学生活动设计一、课前预习,包括1.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

2.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3.初步鉴赏。

二、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

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

二、整体感知1.解题(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

归去来,回去。

兮,助词。

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

我国著名的诗人。

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

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陶渊明在文中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掌握“胡”等疑问代词的用法;归纳“行”等一词多义;了解“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追求“本我”、“真我”,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陶渊明在文中所述之志。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的语言特色。

1、了解“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教具使用投影仪、投影胶片。

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介绍作者、解题及介绍“序”东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

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确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

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陶渊明在文中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掌握“胡”等疑问代词的用法;归纳“行”等一词多义;了解“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追求“本我”、“真我”,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陶渊明在文中所述之志.。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的语言特色.。

1、了解“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教具使用
投影仪、投影胶片.。

教时安排
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介绍作者、解题及介绍“序”
东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

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确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
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

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有《陶渊明集》.。

题解: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

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

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

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